初中语文主题学习单元备课整体设计模板
初中语文主题学习单元备课整体设计【2016.8.25】

•思考探究 •积累拓展
三、整体规划单元备课
兼顾课标要求和教材编排
划分课时,确立课型 设计模板,确立主题 说课磨课,形成教案
三、整体规划单元备课
(一)划分课时,确立课型 以每学期20周计算,每单元+丛书
1本需要3周(每周6课时)共18课 时 作业单独设计
三、规划单元集体备课
一、依据《语文课程标准》
1.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 2.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
于500字,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 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
3.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 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 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一、依据《语文课程标准》
4.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 5.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
20.狼
24.寓言四则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蚊子和狮子 穿井得一人 杞人忧天
课内阅读 ▲每个单元有单元提示
课内 阅读
••内激容趣,,启写发法,预习
准备
教读 课文
自读 课文
•准确有用 旁批 •指向关键
•导向语言 •深度思考 •语言简明
阅读提示 •精要指导 •延伸阅读
课后 练习
读读写写 •科学化处理 •书法范字
1.明确单元学习要求语文七年 级上册第二单元学习要求.docx
2.设计课时课型主题细目表初 中语文主题学习(七上第二单 元)课时课型设计细目表(18 课时).docx
三、规划单元集体备课
(二)设计模板,确立主题初中语 文主题学习课时课型备课设计模 板.docx
(三)说课磨课,形成教案
4.自主阅读课第二次个人备课材料 \第4课时——自主阅读课——一 举一动总关情【刘慧慧】.docx
初中语文主题学习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备课整体教学设计【可修改文字】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初中语文主题学习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备课整体教学设计临沂第三十一中学组长:董德萍一、单元学习目标1.识字与写字:积累识记课文中重要的字词。
2.阅读:(1)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景状物,寄寓自己的情思,书写对社会人生的感悟的手法。
(2)通过比较阅读分析作品托物言志的异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3.写作:文从字顺。
清楚,明白,准确,流畅。
4.综合性学习:(1)养成随时积累语言材料的习惯,逐步建立“生活即语文”的大语文观。
(2)学习分析招牌、撰写广告词和鉴赏对联。
(3)学会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语文世界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培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好品质。
5.名著阅读:二、单元课时课型整体备课设计(18课时)三、课型备课示例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课时教读课教学设计一、单元学习目标1.识字与写字:积累识记课文中重要的字词。
2.阅读:(1)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景状物,寄寓自己的情思,书写对社会人生的感悟的手法。
(2)通过比较阅读分析作品托物言志的异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3.写作:文从字顺。
清楚,明白,准确,流畅。
4.综合性学习:(1)养成随时积累语言材料的习惯,逐步建立“生活即语文”的大语文观。
(2)学习分析招牌、撰写广告词和鉴赏对联。
(3)学会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语文世界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培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好品质。
二、本课时学习目标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景状物并理解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三、课时主题概括赏景物,品语言,明主旨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欣赏图片,情景导入同学们都接触过许多花草树木。
大千世界,一草一木,只要你用心体会,你从中会获得许多启示。
即使面对同一景物,在不同的心情下,都会产生不同的情感。
《紫藤萝瀑布》的作者就是在自己弟弟身患绝症死后,自己面对紫藤萝花产生的感想。
在这样的心情下,面对着盛开的紫藤萝,作者的所见所想又是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随作者一起去领略一下作者独特的心理体验。
中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案例

中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案例中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案例一以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一.引言中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是以一个单元为整体,统筹安排教学内容,整合教学资源,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
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本文以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探讨中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施策略。
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握本单元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和鉴赏能力。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审美情趣。
2.教学内容整合本单元包括《背影》、《白杨礼赞》、《永久的生命》和《我为什么而活着》四简课文。
为了突出整体性和系统性,可以将这四简课文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以生命为主题,引导学生探究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3.教学过程设计(1)预习阶段: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自读课文。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扫清生字词障碍。
(2)导入阶段:通过播放背景音乐、展示图片或讲述故事等方式,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3)探究阶段:以“生命为主题,引导学生探究四筒课文中的生命意识和生命价值。
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深入剖析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
(4)拓展阶段:围绕“生命”主题,进行课外拓展阅读,如推荐相关书籍、文章等,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5)总结阶段: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化重点难点知识。
通过课堂检测、作业布置等方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单元整体教学评价为了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评价: 1.课堂检测:通过提问、小测验等方式,检查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学握情况。
2.小组展示: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本单元的探究成果和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
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备课设计.doc

初中语文主题学习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备课整体设计一、单元学习目标1.识记积累积累识记本单元课文中重要的字词。
2.阅读(1)阅读消息、新闻特写、通讯等不同体裁的新闻作品,在了解新闻内容的基础上把握其各自的特点,学习阅读新闻的方法。
(2)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关注社会生活和新闻本身的发展。
3.写作(1)锻炼捕捉新闻线索、抓住新闻热点的能力。
(2)熟悉新闻采访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学会撰写新闻作品。
4.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1)在新闻的采编过程中,提高策划组织、分工合作、交流沟通的能力。
(2)形成求真求实、冷静客观的思维方式;学会准确、负责任、言必有据地表达。
三、课型备课示例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时单位巨鹿县实验中学 审阅人张爱英 1. 识记积累积累识记本单元课文中重要的字词。
2. 阅读 (1) 阅读消息、新闻特写、通讯等不同体裁的新闻作品,在了解新闻内容的基础上把握 其各自的特点,学习阅读新闻的方法。
(2) 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关注社会生活和新闻本身的发展。
3. 写作 (1) 锻炼捕捉新闻线索、抓住新闻热点的能力。
(2) 熟悉新闻采访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学会撰写新闻作品。
4. 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 (1) 在新闻的采编过程中,提高策划组织、分工合作、交流沟通的能力。
(2) 形成求真求实、冷静客观的思维方式;学会准确、负责任、言必有据地表达。
(二) 本课时学习目标 积累识记本单元课文中重要的字词。
(三) 本课时主题概括 日积月累夯基础 (四) 教学过程激趣导入:新闻是我们了解世界的窗口,今天我们来读本单元的四篇新闻,在读的过程中 请同学们在文中画出课后的生字词,这节课我们就来识记这些词语。
1. 学习活动一(在文中画出生字词以及带词语的句子)环节1默读《消息二则》《首届诺贝尔奖颁发》《“飞天"凌空》《一着惊海天》,在文中画出生字词以及带词语的句子以及带词语的句子。
环节2小组合作,互相读一读这些字词,要注意字音和字形。
初中语文主题学习单元备课整体设计模板

初中语文主题学习单元备课整体设计模板初中语文主题学习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备课整体设计模板(第3组)一、单元学习目标1.识记积累2.阅读通过典型事件,抓住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形象,从中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品味风格多样的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写作选取真实典型事件,运用细节描写、生动形象的语言,撰写人物传记。
(结合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搜集材料)。
4.综合性学习(名著阅读)三、课型备课示例(一)单元学习目标阅读1、通过典型事件,抓住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形象,从中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2、品味风格多样的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写作选取真实典型事件,运用细节描写、生动形象的语言,撰写人物传记。
(结合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搜集材料)。
(二)本课时学习目标通过典型事件,抓住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形象,从中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三)本课时主题概括忆先生,往事上心头;看细节,恩师在眼前。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春有春花,夏有夏花,人的心里也会开花一些不能忘记的事不能忘记的人,就是心中常开不败的花朵,有一天细细检点慢慢品味,就成了鲁迅先生所说的《朝花夕拾》今天,我们就跟随鲁迅先生的文笔,细细评点那朵开在鲁迅先生心头的“藤野之花”1.学习活动一(提取信息,概括事件,分析人物)环节1:读课文,概括与藤野先生相关的几件事。
环节2:这几件事让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藤野先生。
备用:1、通过关键词提取信息,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事件。
2、看事件中人物的反应及言行举止,分析人物形象。
【评价设计】这个环节主要通过典型事件,分析人物形象2.学习活动二(抓住细节描写,解读人物形象)环节1:运用跳读方法,勾画细节描写。
环节2:分析细节描写,全面解读藤野先生形象。
备用:1、第九段中藤野先生穿衣服太模糊,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
2、第二十二段改画解剖图3、第四十段惜别4、第二十七段关心解剖实习。
5、第二十八段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情形。
【评价设计】这个环节主要抓住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形象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进一步掌握了分析人物的方法,通过典型事例、细节描写全面准确地解读人物形象。
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教案设计模板

一、教学单元主题【单元主题】:________(如:传统节日文化、自然与人文景观、名人传记等)二、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 了解单元主题的相关知识,掌握必要的文化背景。
2. 掌握单元主题下的文学体裁、写作手法等基本知识。
【技能目标】:1. 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艺术特色等。
2. 提高写作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或评论。
【情感目标】:1. 激发学生对单元主题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2. 增强文化自信,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单元主题下的关键知识点。
2. 阅读理解中的难点问题。
【教学难点】:1. 文学作品的深层含义解读。
2. 写作技巧的运用与提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提出单元主题,明确学习目标。
2. 新课导入- 介绍单元主题背景,引导学生思考。
- 分析单元主题下的文学作品特点。
3. 阅读理解- 分组讨论,交流阅读感受。
- 分析作品主题思想、人物形象、艺术特色等。
4. 写作指导- 结合单元主题,进行写作技巧讲解。
- 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写作能力。
5. 课堂小结- 总结单元主题下的关键知识点。
- 强调学习重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阅读作业:完成单元主题下的文学作品阅读。
2. 写作作业: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一篇与单元主题相关的作文。
3. 思考作业:结合单元主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质量,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考试评价:通过单元测试,检验学生对单元主题的掌握程度。
注:以上模板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语文单元整体备课教案初中

语文单元整体备课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拼读、书写本单元的生字词。
(2)理解并掌握本单元的成语、俗语。
(3)了解本单元的文章背景,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本单元的生字词、成语、俗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学会本单元的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教材分析:本单元共有四篇文章,分别是《背影》、《春》、《济南的冬天》、《古代诗歌四首》。
这些文章涵盖了散文、诗歌等多种体裁,内容丰富,既有描绘自然风光的,也有表现人间情感的。
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培养自己的文学素养。
2.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欣赏水平。
但部分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仍存在困难,需要加强文言文的阅读训练。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拼读、书写本单元的生字词。
(2)理解并掌握本单元的成语、俗语。
(3)了解本单元的文章背景,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2. 教学难点:(1)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学会本单元的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合作探讨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4.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步骤1. 课前准备:(1)让学生预习本单元的文章,了解文章背景,生字词。
(2)教师准备教学课件、资料。
2. 课堂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上单元的学习内容,为新单元的学习做好铺垫。
初中语文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模板

初中语文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模板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针对初中语文的大单元整体教学,以整合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综合语文素养为目标。
教学任务主要包括:通过大单元整体教学,使学生掌握相关语文知识,提高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文化素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针对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在文学鉴赏、思维拓展、价值观塑造等方面仍有待提高。
此外,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个性鲜明,好奇心强,善于接受新事物,但同时也存在注意力分散、学习兴趣不持久等问题。
因此,在进行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心理需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大单元整体教学涉及的基础语文知识,如文学常识、修辞手法、文章结构等;(2)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准确理解文本内容,把握文章主旨,分析作者观点;(3)提升写作能力,学会运用各种写作技巧,进行创意写作;(4)锻炼口语交际能力,能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行有效沟通;(5)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学会评价和分析文学作品,感受文学的魅力。
2、过程与方法(1)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2)运用启发式、讨论式、实践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4)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5)注重学法指导,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备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3)通过学习文学作品,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高尚情操;(4)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他人、团结互助的品质,增强社会责任感;(5)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敢于挑战、勇于探索的精神。
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案例

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案例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围绕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选取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为教学案例。
该单元包含《春天的故事》、《草原》、《拉萨河的阳光》、《古诗十九首》等篇目,以描绘自然风光、歌颂美好家园为主题。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知能力,提高文学鉴赏水平,激发爱国情怀,传承优秀文化。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针对的群体是初中七年级学生。
经过一年的语文学习,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和阅读理解能力。
在此基础上,通过单元整体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课文内容,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审美情趣,增强文化自信。
同时,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如阅读兴趣不浓、写作能力较弱等,本教学设计将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质。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本单元生字词的读音、书写及用法,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受课文的节奏、韵律和情感。
(3)分析课文的结构、写作方法,学习作者观察自然、描绘景物的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4)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5)积累一定的文学常识,了解不同作家、不同作品的风格特点。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分析、综合、评价。
(2)运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3)采用比较阅读法,让学生在对比分析中把握课文的特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组织课堂讨论、小组交流,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激发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2)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
初中语文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是一种以单元为单位,整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的教学规划。
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以下是一个初中语文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示例:
1. 单元主题选择
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和教育意义的主题,如“人与自然”、“家庭与社会”等。
2. 教学内容分析
根据单元主题,选择相关的课文、诗歌、文言文等内容。
3. 教学目标设定
-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课文,掌握相关的语文知识和技能。
-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社会责任感等。
4. 教学方法选择
- 导入:通过情境创设、问题提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讲解:教师对课文进行深入解读,引导学生思考。
- 讨论:分组或全班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 实践:如写作、朗读、表演等,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5. 教学评价
- 形成性评价:如课堂表现、作业、小测等,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 总结性评价:如单元测试,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6.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学单元设计模板初中语文

教学单元设计模板初中语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语言文化知识,加深对语文学科的理解和认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分析思考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语文学习,增强学生的人文情怀和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2.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教学内容安排1. 教学内容:以经典文学作品或文化经典为核心,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设计。
2. 教学步骤:a. 导入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b. 通过讲解、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意义和背景。
c. 组织学生进行阅读、理解文本,并进行相关练习。
d.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提问和逻辑分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e.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组织学生进行创作、表演和交流。
f. 进行评价和总结,巩固学生的知识点和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模拟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 问题导入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态度。
3.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相互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4. 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价1. 成绩评价:通过考试、作业、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
2. 过程评价:通过观察、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主动参与程度。
3. 综合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品评选等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学课本:根据课本的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和安排。
2. 多媒体资料:利用多媒体设备,呈现相关的图表、图片和视频等资料。
3. 课外读物:鼓励学生进行更广泛的阅读,拓宽学生的语文视野。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灵活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次教学任务为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整合单元内不同篇目,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深化对语言文字运用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本单元主题为“人与自然”,围绕这一主题选择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如《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等,通过学习这些作品,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激发他们对自然、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2、教学对象教学对象为初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和阅读能力,但在文学鉴赏、语言表达等方面仍有待提高。
此外,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自然现象和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的探索欲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本单元课文中涉及的基础语文知识,如词语、成语、句型结构等;(2)通过阅读、分析和解读课文,提高学生对文章主旨、结构、语言特点等方面的把握能力;(3)学会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提高写作能力,能够独立完成一篇以“人与自然”为主题的作文;(4)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学会做笔记、归纳总结;(5)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和分析文学作品。
2、过程与方法(1)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主动提出问题,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学会倾听他人意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3)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组织课堂实践活动,如演讲、辩论、角色扮演等,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5)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拓展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2)通过学习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3)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培养文学素养;(4)教育学生尊重他人,关爱弱势群体,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5)引导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与实际生活的密切关系,学会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初中语文整体单元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整体单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整体单元的教学,帮助学生掌握以下能力:1. 理解故事情节及主题:通过阅读不同文学作品,培养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主题的理解能力。
2. 提升阅读理解能力:通过结构化的教学活动和练,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3. 培养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分析和讨论文学作品,培养学生对文学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本整体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主题:1.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欣赏:包括诗歌、散文等形式的古代文学作品,通过阅读和分析研究。
2. 现代文学作品阅读:选取一些现代文学作品,让学生了解当代文学的发展及其特点。
3. 文学鉴赏和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演讲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并进行鉴赏和评价。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故事讲解: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阅读,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主题。
2. 课堂讨论:提供一系列有关文学作品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3. 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参与小组活动,共同分析、评价文学作品,提高合作与表达能力。
4. 创作练:促使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增强他们对文学形式和表达技巧的理解。
四、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的研究效果,本教学设计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 作业评估:布置阅读和写作作业,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2. 课堂表现评估: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讨论表现和课堂活动表现评估学生的研究进展。
3. 文学作品鉴赏评估:通过学生的文学作品阅读报告和鉴赏讨论,评估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五、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活动,本教学设计需要以下教学资源:1. 课本和故事书:提供丰富的文学作品供学生阅读。
2. 投影仪和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文学作品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3. 小组活动材料:为小组讨论和演讲准备材料。
六、教学安排本整体单元计划为一个学期的时间,具体教学安排如下:1. 第一周:介绍整体单元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进行故事讲解和讨论活动。
初中语文主题学习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课时整体备课设计

初中语文主题学习八年级下册五单元整体备课教学设计临沂第二十一中学组长:刘畅一、单元学习目标1.识记积累(1)积累识记本单元文章中重要字词。
(2)了解本单元文章所涉及的作家作品。
2.阅读(1)有感情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在朗读中感受游记中的景物之美。
(2)了解游记特点,把握作者的游踪、写景的角度和方法。
(3)抓住关键句,品味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特点,欣赏和积累精彩语句。
3.写作(学写游记)(1)掌握游记的基本特点和写法。
(2)学习写游记时抓住景物特点,记述清楚,重点的突出的写作方法。
(3)能够在写游记时做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4.综合性学习5.名著阅读初中语文主题学习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第2课时——教读课——壶口寄情一、单元学习目标1.识记积累(1)积累识记本单元文章中重要字词。
(2)了解本单元文章所涉及的作家作品。
2.阅读(1)有感情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在朗读中感受游记中的景物之美。
(2)了解游记特点,把握作者的游踪、写景的角度和方法。
(3)抓住关键句,品味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特点,欣赏和积累精彩语句。
3.写作(学写游记)(1)掌握游记的基本特点和写法。
(2)学习写游记时抓住景物特点,记述清楚,重点突出的写作方法。
(3)能够在写游记时做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二、本课时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壶口瀑布的美。
2.学习作者从多种角度,运用多种修辞描写壶口瀑布的特点的方法。
3.领会文章蕴含的深刻意义——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民族精神。
三、本课时主题概括:学习作者从多种角度,运用多种修辞描写壶口瀑布的特点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名山大川,激流冲荡,总有种种别样的美。
李白吟诵过:“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王安石也说过:“拔地万里青嶂立,悬空千丈素流分。
”徐凝面对瀑布也有诗曰:“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今天我们学习著名的“文化散文”家梁衡笔下的壶口瀑布,感受壶口瀑布的气势。
人教版初中语文整体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语文整体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教学目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的特征和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趣味,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思维。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掌握不同类型文学作品的特征和阅读方法,包括小说、散文、诗歌等。
2. 理解文学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和意义,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趣味。
3.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思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速度。
4.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学创作欲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单元教学内容本单元选取了不同类型文学作品,包括小说、散文、诗歌等,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和外国文学等多种文学形式。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小说单元:选取了《孔乙己》、《范进中举》等经典小说,让学生了解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等要素,掌握小说的阅读方法。
2. 散文单元:选取了《背影》、《荷塘月色》等经典散文,让学生了解散文的自由、自然、流畅等特点,掌握散文的阅读方法。
3. 诗歌单元:选取了《静夜思》、《使至塞上》等经典诗歌,让学生了解诗歌的情感、意境等要素,掌握诗歌的阅读方法。
三、单元教学重点与难点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让学生掌握不同类型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趣味。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学重点:掌握不同类型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包括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等要素,散文的自由、自然、流畅等特点,诗歌的情感、意境等要素。
2.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趣味,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和意义,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思维。
四、单元教学方法与手段本单元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课堂讲解、小组讨论、个人阅读、写作练习等,具体如下:1. 课堂讲解:教师对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进行讲解,包括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介绍、作品赏析等方面。
2.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和理解,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疑惑。
九年级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次教学任务为针对九年级学生进行的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涉及本学期所学的重要文学作品,旨在通过深入分析文本,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中,将重点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艺术特色等方面,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感悟和创造性地运用语文知识。
2、教学对象教学对象为九年级全体学生,他们在前两年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语文知识,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在此基础上,本教学设计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激发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热爱,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此外,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教学过程中将注重因材施教,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本单元文学作品的基本内容、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2)学会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和技巧,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快速捕捉关键信息、提炼核心观点的能力;(4)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能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创作,并具有一定的文采;(5)增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学会在讨论、交流中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2、过程与方法(1)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2)运用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3)结合课后阅读、课堂讨论、写作练习等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文素养;(4)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他们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5)借助多媒体教学资源,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他们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2)通过学习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3)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通过作品分析,帮助学生认识自我、理解他人,提高人际交往能力;(4)培养学生具有批判性思维,敢于对权威、传统观念提出质疑,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5)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初中语文主题学习单元备课整体设计模板

初中语文主题学习单元备课整体设计模板初中语文主题学习七年级四单元备课整体设计抓关键理思路,明文意悟人生一、单元自学目标1.识记积累:(1)积累识记本单元课文中重要的字词(2)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2.阅读:(1)继续学习默读,了解文章内容(2)在韵头中勾画讨厌或存有困惑的语句搞标示(3)学会通过关键语句、划分层次,理清文章思路3.文学创作:(1)整体构想(2)确定写作顺序(3)列提纲4.综合性自学:(1)展现调查问卷(2)分析对比,发现差距(3)举行专题讨论,明确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二、单元课时课型整体设计(共15课时)总字数分工课时课型教材(丛书)篇目主题用时第1课时《纪念白求恩》《植略鼓腮关键字词鼓腮累积一棵的牧羊人》《跑一课步,再跑一步》1000/3第2课时《植树的牧羊人》时间缔造“平教读课凡”1000/3第3课时《纪念白求恩》写作助推《干干净净的傅雷》打听关键语句课1理文章思路(1+1)86/5第4、5课《诫子书》理想的家书时诚挚的希望教读课8000/25《喂食,出》《蓝色的连衫资源整合关键语句,厘清第6课时裙》《担负起就是中国精神的脊独立自主写作梁》《石缝中的生命》《童文章思路课1年的回忆起》8000/25第7课时《去皮香蕉》《月亮独立自主写作上的蝴蝶》《云襟胸金子般的心课2怀》《使我们倾心于你的清澈》6000/20《华人的自豪》《司第8课时马迁及其时代精神》领会情节,独立自主写作《开卷岳飞》《活著体验传奇课3就是一种活下去》6500/21《白天鹅的记忆》第9课时《痛哭的草原》《祖来到自然独立自主写作父与马》《三棵树》体悟人生课46200/21《给我的孩子们》第10课时《富于的就是精神》理想的语言独立自主写作《给儿子的信》《写下日益增长的希望课5给儿子》6000/20《捅马蜂窝》《童年第11课时的辨认出》《冷快乐拂过岁月例如歌独立自主写作红围巾》《我的第一相伴我蜕变课6本书》第12课时《纪念白求恩》厘清思路文学创作指导《再泥塑生命的人》随心所欲文学创作课《植树的牧羊人》《跑一步,再跑一步》第13课时写下人故事情节小作文写下思路清晰作课第14课时读评融合小作文展览会美文共大赏评课第15课时课本综合性自学《少略少年正时,读书综合性学年正是读书时》有关刚好学展现课建议第16课时读音、字形、词语运略综合检测单元检测用、病句、标点、文查漏伯粉学常识、现代文写作、记叙文大文学创作附注:课时、课型、主题等可以有效率精心安排设计,每个课时的主题尽量兼具课标和单元目标,并防止重复或少重复。
初中语文单元集体备课模板

初中语文第册第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标题字体字号:黑体,三号,加粗,居中)**学校**年级备课组(宋体,三号,加粗,居中)【单元主题解读】(宋体,五号,加粗)字数150字以内。
结合某个单元的教学篇目解说为什么本单元主题如此设计。
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主题为啥设为“滴水折光话亲情”。
(宋体,五号字,段首空两格)【单元学法指导的重点】(宋体,五号,加粗)1.2.3.不超过3项。
结合本单元精读篇目的特点,立足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授课时本单元重点指导的学习方法是什么,并分别简单阐述理由。
字数100字以内。
(宋体,五号字)精读篇目教学设计(宋体,小四,加粗)第课课题(以下设计内容都为:宋体,五号字)主备人:【教材分析】(深入解读教材,把握教材在思想内容、构思艺术、写作手法、语言艺术等方面的特色,进行细致梳理。
字数100字左右。
)【学习目标】1.2.根据单元主题、文本特点、体裁等确定学习目标1-2个。
示例:《秋天的怀念》学习目标:1.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2.品读语言,体会作者对母爱的理解与感恩。
【课时安排】共课时第1课时【学习重点】(不超过2个)【学习难点】【教学过程】要围绕单元主题进行设计,体现学法指导。
【板书设计】第2课时【学习重点】【学习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内自读篇目教学设计(宋体,小四,加粗)主备人:【课时安排】共1课时含拓展阅读篇目在内,要1课时处理完四篇文章。
【教学过程】第课课题【教材分析】(深入解读教材,把握教材在思想内容、构思艺术、写作手法、语言艺术等方面的特色,进行细致梳理。
字数100字左右。
)【知识梳理】1.重点字词2.文化(文学)常识【主问题设计】结合单元主题,参考课后题,设计出主问题不超过3个。
引领学生通过这几个问题整体把握该文的主题或写法。
1.2.3.其他自读课文设计同上拓展阅读课题【教材分析】(深入解读教材,把握教材在思想内容、构思艺术、写作手法、语言艺术等方面的特色,进行细致梳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主题学习单元备课整体设计模板
初中语文主题学习八年级单元备课整体设计模板
一、单元学习目标
1. 1. 在朗读中通过语气、节奏变
化,把握文本感情基调
2.感知全文内容,通过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品读作者
感情
3.学会辨别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二、单元课时课型整体设计(共15课时)
课时课型教材(丛书)篇目总字
数
用
时
主题
分工
第1课时识记积累
课《秋天的怀念》
《散步》《散文诗两首》
略识记重要
字词
王兰
英
第2课时教读课
第3课时阅读引领
课1 (1+X)《秋天的怀念(884)
《散步》(900)
1800
/5 感悟母爱
感悟亲情
第4课时阅读引领
课2 (1+X)《秋天的怀念(884)
《合欢树》(2156)
3000
/8 感悟母爱
第5课时自主阅读
课1 《母亲,我不识字的文
学导师》
2000
/6 感受亲情
第6课时《母亲的羽衣》2000
/6 感悟母爱
自主阅读
课2
第7课时自主阅读
课3 《背影》1500
/4 感受亲情
第8课时自主阅读
课4 《母亲的偏方》1000
/4 感悟母爱
第9课时自主阅读
课5 《捡布片儿》1300
/4 感受亲情
第10课时自主阅读
课6 《忆母亲》1500
/4 感悟母爱
第11课时
写作指导
课
第12课时
大作文写
作课
第13课时
大作文展
评课
第14课时
综合性学
习展示课
第15课时
单元检测
备注:课时、课型、主题等可灵活安排设计,每个课时的主题尽量兼顾课标和单元目标,并避免重复或少重复。
综合性学习设计活动方案和交流展示课,名著阅读设计阅读计划和交流展示课,方案和计划不占课时。
三、课型备课示例
(一)
单元学习目标:
课 时 课 型 年级学
期
单 元 丛 书
主备人 3 阅读引领 七年级
上学期
二单元 读本2
侯立改 阅读篇目 文本特点(可供学习点) 字数 用时 《秋天的怀念》 掌握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
描写的方法,感受亲情
884 3
《散步》 体会作者将浓烈的感情寄托在
细节中的写法
900 3
《合欢树》
深切地领悟文章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激发感恩情怀
2156 6
12
2.在朗读中通过语气、节奏变化,
把握文本感情基调
2.感知全文内容,通过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品读作者
感情
3.学会辨别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二)本课时学习目标
1.体会作者将浓烈的感情寄托在叙事中的写法。
2.掌握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感受人物形象
(三)本课时主题概括
通过叙事、细节描写感受母爱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20岁时不幸因病瘫痪,风华正茂的他不得不终生以轮椅为伴,永远离开了正常人的生活。
这是一份多么沉重的苦难呀!瘫痪的双腿,残缺的天空,不完美的人生,曾一度使他失去了生活的信心。
他终日沉浸在自己的苦难中难以自拔。
以至于忽视了慈爱的母亲对他的无微不至的照顾,尤其是母亲身患重病,他竟全然不知。
当他发现母亲病情严重时,母亲却永远地离开了他。
1.学习活动一
环节1:精读课文细节探究
课文写了母亲哪些事?
环节2:研读课文课文
第1段,“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顾名思义,这“娘儿俩”指的是——母亲和儿子两个人。
这是母亲对儿子说的话,儿子是怎么不好好活了,母亲才会说出这样的话?请用课文中的句子,朗读给大家听。
(1)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2)“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
以上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3)面对我的暴怒悲观,为了让我能“好好儿活”下去,母亲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
【评价设计】
在默读课文的基础上,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感悟文章的感情基调,作用品析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2.学习活动二
环节1:领悟本文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感情的方法。
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什么样的家庭?分别
用两个字概括出母亲、妻子、儿子、“我”是
什么样的人?
我孝顺、善良
母亲善解人意,爱护小辈
【备用】1)请同学在文中找出有关“我”孝顺的段落或语句。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儿就觉得累。
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②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
时那样……我说:“走大路”
这几句把母子二人的情态都显现出来了,母亲老迈、顺从、儿子诚恳、孝敬,并且为下文背母亲埋下了伏笔。
细节描写: 散步时发生分歧,“我”最终决定委屈儿子,选择走大路,体现了“我”对母亲的尊敬和孝顺
环节2: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①散步中发生了什么: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
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②谁来解决分歧:我
③为什么我来解决: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
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边,她总是听我的。
④我要如何解决: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
我说:“走大路。
”
⑤最后是如何选择的:最后,我们走了小路,在不好走的地方,
我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稳稳地走了过去
⑥为什么选择了小路:母亲改变了主意
【评价设计】
学生通过阅读把握内容,然后探讨出如何通
过细节描写和具体事例得出结论,检测目
标2的达成。
环节3:阅读《合欢树》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感受母爱
课文中作者写了哪些内容?在作者笔下心中,母亲是一个怎样
的人呢?
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
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通过这段话,抒发作者
对母亲的思念,本文描写出了母爱的伟大和独特.
作者选取了自己和母亲的一个生活片段进行描写。
在作者笔
下,母亲活泼、开朗、要强、爱美,那时候的母亲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她是幸福的。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学会了在细节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希望同学们从中受到启发,培养自己的感知能力,进一步感悟亲情,感受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