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9-0164-0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不言而喻,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必须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为前提。
但是一个很严峻的现实摆在我们每个人,尤其是老师和家长的面前:学生在幼儿园时想象力很丰富,他们相信自己可以和小草说悄悄话,可以和家里的小猫小狗交朋友,可以飞到月亮上去,和嫦娥姐姐做游戏。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升入了初中,又升入了高中,但是令人吃惊的情况出现了:他们却不会想象了。那么他们原先很丰富的想象力跑到哪儿去了?这正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广大语文老师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大孩子们想象力的萎缩甚至消失,可以诊断出我们的学校教育确实出了问题,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存在毛病。
所谓“想象”,是指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可以这样说,一切创造发明都是从想象开始的,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发明。作为一名中学语文老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笔者总是能利用一切机会去培养学生们的想象能力,而且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1 运用教材,启发想象
科林伍德指出:“真正艺术的作品不是看见的,也不是听到的,而是想象中的某种东西。”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驰骋想象,透过文字看到画面,透过语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
如鲁迅的小说《故乡》结尾写到:“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小说结尾用”路”来比喻希望的有无、揭示小说的主旨,留下了悬念。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路”的形成离不开人们的开辟、行走,认真领悟作者的“弦外之音”,从而很快把握住了小说的主旨。
2 引导质疑,展开想象力
马克思说过:“想象是促进人类发展的伟大天赋。”没有想象力,不可能打破常规,只有想出常人想不出的东西,才可能干出常人干不出的事情。语文教学中通过提出问题,为他们质疑创设条件,激发他们激越亢奋的创造情绪。教师要设计好有意义的课堂提问来引导学生解开束缚,打开思路,不断创新。提问是语文教学的常规武器,精心设计的提问应该是富有启发性的。它的外延与内涵都应该是广泛的。但要注意的是,由于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在对作品的理解和鉴赏上很多时候都存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一千个读者眼睛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本人应该脱去陈旧的外衣,对课文有自己独特的诠释,深入的思考,不能仅停留在教参的
某些粗浅的解读和大致概括上。只有教师的理念新,才能用行动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也惟有如此,教师才能在允许学生充分思考,有自己见解的同时,对学生思维的偏差给予及时的纠正。笔者经常训练学生多用“为什么?”“还有没有反弹琵琶的想法?”“假如……”等来思考问题,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启发学生思考。学生的想象能力,就是由遇到要解决的问题而引发的,提出问题不是单向的,不仅教师要有目的性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而且教师提问如果能够让学生产生思维上的矛盾,往往会使学生得到超常发挥。
如教学闻一多的《红烛》一课时,朗读后笔者进一步启发他们:“文中描绘的红红的蜡烛,它们不计报酬,不辞辛劳,无私工作,无私奉献,这形象像那些人呢?”于是,学生依赖“原型”展开了创造想象。有的说:“蜡烛像培育我们的老师,一生辛勤无私地工作。”有的说:“蜡烛就像我认识的那位黄大爷,他总是不辞辛劳地工作着。”还有的说:“蜡烛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工作的人们。”经过引导,同学们展开自己的思维想象力,对红烛形象的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学生想象力的火花迸发出来了,教学效果远在课堂之上。
3 强化训练,提高想象力
能力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展示出来。训练是一切学科都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问题的训练,才可以使所学知识得以巩固和强化,语文学科也同样如此。训练时采取一题多变和多题归一的方
式,对知识进行深化并提高分析能力和解答技巧,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创新性。一题多变是培养学生思维想象力的有效方法。在一个知识点的基础上,改变问法、改变材料或改变因果关系,使之变为更多的有价值的有新意的问题,可以使更多的知识得到应用,从而获得一题多解的效果,使学生的思维能力随问题的不断变换而得以提高。在许多问题当中,进行分类分析,抓住问题的共同特征,掌握解答相同问题的规律,达到解答一题则弄通一片的效果,从而总结出自己解决问题的独特方法。这样通过变化题型,能够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良好的训练与提高。
训练时要以质量为主,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允许想象离奇些,不要抑制他们的想象。教师不能因其想象离奇不合情理就横加指责,如果这样,想象力便永远不会提高。教师一定要注意给予适当评价,对其不合理之处要晓之以理,细心纠正,对其思维想象力要及时鼓励。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起到激励作用,激活其思维,开发其深藏的想象力。大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看到母鸡孵蛋,相信自己的身体也可以孵出小鸡来;看到气球上天就想象人吃了苏打片,肚皮里有了“气”,人也可以腾空,虽充满稚气,但其中就蕴含着让人惊讶的“想象”元素。事实上许多有成就的人物,其共同点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惟其如此才会做出傲人的成绩。
只要有计划地进行系统的训练,就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不同题型的训练,让学生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量。在训练中,可以用各种各样方法进行这方面
的训练。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中“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一句,平常人划船都是向没有水草或者没有阻碍的地方划船,而作者却为何“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呢?学生自由发言,说出各自的理由,让他们在自主活动中敢于想象,勇于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这样,通过恰当的训练,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理解,学生的解读,就是要展开联想和想像的翅膀,放飞思绪,迸发创新思维的火花。虽然正如那句老话所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的确任重而道远,但我相信,只要重视想象,善于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无论是普通高中,还是职业高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是容易做到的。如果真正的做到了这一点,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离成功也就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