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整理版 安乡一中 龚德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之)留待
取之(以)百金(省略介词)
人不敢与(之)忤视(省略宾语)
以(之)试人
又前而为(之)歌曰(省略宾语)
与燕督亢之地图献(于)秦王
宾语前置
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应“如何”)
定语后置
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应“千斤金”和“万家邑”)
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应“侍(于)殿上群臣”)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应“知其事”宾客)
固定结构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有以”,意为:有用来……的办法)
而卒惶急无以击轲(“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荆轲有所待(有……的;有…的人/东西。“所”后常跟动词组成“所字结构,作“有”的宾语。)
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复音虚词“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译为:……的原因。)
然则将军之仇报(既然这样,那么)
以故荆轲逐秦王(因此)
将军岂有意乎(表揣度,是否……呢。)
将奈何(表疑问,怎么……。下文“为之奈何”“既已无可奈何”意同)

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古义:读作dī,投掷,投打;今义:用手“提”着篮子之类)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古义:投击;今义:垂今义:鼻涕)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古义:信物;今义:书信)
有意
将军岂有意乎(古义:同意,愿意;今义:故意)
于是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古义:在这时;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

①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被)
②为之奈何(对付,处理)
③乃为装遣荆轲(准备)
④乃令秦武阳为副(做为)
⑤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因为)
⑥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发出)

①非有诏得不上(名词,皇帝下的命令,诏书。)
②诏赐抚臣名马衣缎(动词,皇帝下令。)

①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动词,通“震”,害怕,恐惧。)

持千金之资币物(古义:礼品;今义:货币)

荆轲废(古义:倒下;今义:残废)

秦王复击轲(古义:又,再;今义:往复,重复,复习)

今闻购将军之首(古义:重金收买;今义:购买)

断其左股。(古义:大腿;今义:量词。)

终已不顾(古义:不回头;今义: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及)
假借
愿大王少假借之(古义:宽容,原谅;今义:不是自己的,偷别人的,如:假借名义)
切齿拊心
又作“切齿腐心”。形容愤恨到极点。拊,fǔ
图穷匕见
比喻事情发展到了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出来。
无可奈何
没有办法,无法可想。表示事已如此,再要挽回已是无能为力。
一去不复返
一去之后就不再回来。后亦称人或者已成陈迹。唐崔颢hào《黄鹤楼》诗:“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三.实词
实词
含义

①秦王复击轲,被八创(动词,遭受。)

①乃今得闻教(名词,指教,jiào。)
②曲罢曾教善才服(动词,使,让,jiāo。)
③乃修教三年,执干戚舞(名词,教化。读jiào。)
④十三教汝织(动词,传授知识技能,读jiāo。)

①可以解燕国之患(动词,解除,解救。)
②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动词,此用本义,用刀剖开动物肢体。)
③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动词,分开。)
②盖当蓼lù洲周公之被逮(介词,表被动。)
③被明月兮佩宝璐lù(动词,通“披”,戴。)

①恐惧不敢自陈。(述说)
②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整齐排列)

①诚能得樊将军首(如果真的)
②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的确,确实)

①度我至军中,君乃入(估计)
②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常态,气度)

①轲既取图奉之,发图(打开)

使工以药淬火[淬,通“焠”,cuì,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

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反”通“返”,回来)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奉”通“捧”双手捧着)

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显露)

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决”通“诀”,告别)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
可以
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郎中
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的侍卫;今义:称中医医生)
偏袒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古义:袒露一只臂膀;今义:偏护双方中的一方)

图穷而匕首见(古义:穷尽;今义:缺少钱财)
穷困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入困境;今义:贫穷,生活贫穷,经济困难)
④桃花潭水深千尺(名词,深度。一说,形容词。)
⑤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深失所望(副词,很,十)

①拔剑,剑长,操其室(名词,剑梢。)
②斯是陋室,唯我德馨(名词,居所。)
③今其室十无一焉(名词,家。)
④君臣固守以窥周室(名词,朝廷。)

①乃骇而图之(动词,图谋,筹画。)
②图穷匕首见(名词,地图。)
③不图子自归(动词,想,反复考虑。)
而(按)秦法……
而(群臣)卒惶急无以击轲
方急时,(秦王)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左右)惶急无以击轲,而(左右)乃以手共搏之(省略主语)
皆(穿)白衣冠以送之(省略谓语)
皆陈(于)殿下
今闻(秦)购将军之首(省略宾语)
荆轲有所待,欲与(之)俱(往)(介词宾语和谓语)
每念(之)常痛于骨髓(省略宾语“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一事)
箕踞以骂曰(箕:名词作状语,像箕一样)
进兵北略地(北:名词作状语,向北)
秦兵旦暮渡易水(旦暮:名词作状语,早晚)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断其左股(断: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断)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迟: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迟)
太子迟之(迟,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迟缓。)
群臣怪之(怪: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认为奇怪)
②振长策而御宇内(动词,挥动。)
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通“赈,赈济。)
④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动词,通“震”,震动。)
⑤且迁我如振落叶耳(动词,振动。)
⑥振奋作声(动词,振作奋起。)

①持千金之资币物(名词,资财、钱物。)
②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名词,资本,依据。)
③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动词,资助。)
②顷之未发,太子迟之(出发)
③发尽上指冠(头发)

①人不敢与忤视(动词,有勇气做,敢于。)
②进止敢自专(副词,表反诘语气,为“岂敢、不敢”的省词。)

①故遣将守关者(特意)
②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缘故)
③鲰生说我……故听之(所以)
④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交,老交情)
⑤故人具鸡黍(老,旧)

①顾计不知所出耳(只是,不过)
④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名词,费用,物资。)
⑤唯是脯资饩牵竭矣(名词,通“粢”,谷类总称,粮食。)
⑥如姬资之三年[动词,为动用法,为……蓄积(准备)。]
四.虚词
虚词
含义

①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并且,表递进)
②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因而,表因果)
③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却,表转折)
④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就,或不译,表承接)
④毁其盆,解其棕缚(动词,解开。)
⑤土崩瓦解(动词,分裂,涣散。)
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解答。)
⑦谓颜太师以兵解(动词,解脱躯壳而成仙,解脱。)
⑧缉捕使臣已将秋公解进(动词,解送,读jiè。)
⑨解元(乡试中第一名为“解元”,读jiè。)
⑩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动词,解释。)

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上)
②秦王购之金千斤(代词,指樊将军的首级)
③为之奈何(代词,这件事)
④愿得将军之手记以献秦(结构助词,的)
⑤顷之未发(用在时间副词后面,凑足音节,不译)
⑥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五.通假字
通假字
例句及含义

设九宾[宾,通“傧”,傧相(bīn xiànɡ),迎宾赞礼的人。傧,旧读bìn。]

愿大王少假借之(“少”通“稍”,稍微)

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燕王拜送于庭(“庭”通“廷”,朝廷)

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害怕)

卒起不意(“卒”通“猝”,突然,仓猝)
六.古今异义词
词语
例句及含义
鄙人
北蛮夷之鄙人(古义:粗鄙的人;今义:卑鄙的人)
②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介词,用)
以刀试人(介词,用)
③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连词,表目的,用来……的)
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连词,表目的,来)
④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介词,因为)
⑤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⑥皆白衣冠以送之(连词,而)
⑦以次进(介词,按照)
⑧以故荆轲逐秦王(连词,因此)

①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代词,您)
②轲自知事不就。(成功)

①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动词,亲近,接近。)
②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名词,父母。)
③每得降卒,必亲引问委曲(副词,亲自。)
④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形容词,亲生的。)

①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形容词,刻毒。)
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形容词,深刻。)
③夜深忽梦少年事[形容词,(时间)久。]
荆卿岂无意哉(表反问,难道……吗。)
判断句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也”表判断)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者,……也)
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者”表判断)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所以……者”,“乃……也”表判断,意思是“之所以……,是因为……)
省略句
比(于)诸侯之列
待吾客与(之)俱(往)(省略介词宾语和谓语)
於(wū)期(jī)
二.成语典故
成语
出处及含义
悲歌击筑
亦作“悲歌易水”。典出本文。常用以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
变徵之声
语出《史记·刺客列传》:“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乐声中的徵调变化,常作悲壮之声。徵,古代五声之一,读zhǐ。
发上指冠
语出《庄子·盗跖zhí》:“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毛发竖起的样子。形容极度愤怒。本文“士皆瞋chēn目,发尽上指冠”暗引此语。
②荆轲顾笑武阳(回头)
③大行不顾细谨(顾忌,考虑)

①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动词,回来。)
②秦王还柱而走(动词,通“环”,绕。)
③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还走(动词,通“旋”,掉转身。)
④计日以还(动词,归还。)
⑤一尊还酹江月(副词,还是,hái。)
⑥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副词,通“旋”,马上,立即,读xuán。)
动词作状语
乃欲以生劫之(生:动词作状语,活生生地)
名词用作动词
(秦王)乃朝服(名词用作动词,穿上上朝的礼服)
樊龄期乃前曰(前: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
非有诏不得上(上:方位名词用作动词,上前)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前: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
士皆垂泪涕泣(涕:名词用作动词,哭)
又前而为歌曰(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
长者
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处指樊於期;今义:年长之人)

秦王还柱而走(古义:跑;今义:行走)
左右
左右既前(古义:身边侍臣;今义:方位名词)
七.词类活用
活用类型
例句
动词使动用法
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绝:动词使动用法,使……断了)
动词用作名词
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使:动词用作名词,使者。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闻,禀告)
⑤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相当于“地”或不译,表修饰)

①家祭无忘告乃翁(代词,你,你的)《示儿》
②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判断动词,是)《游褒禅山记》
乃欲以生劫之(判断动词,是)
③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副词,于是,就)
④乃今得闻教(副词,却,竟然)
⑤而今乃以手共搏之(副词,只,仅仅)

①何以言之(介词,凭借)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整理版
第一课时
梳理文言知识
一.字音
陛(bì)盛(chéng)
瞋(chēn)髓(suǐ)
创(chuāng)袒(tǎn)
淬(cuì)提(dǐ)
卒(cù)忤(wǔ)
扼(è)眩(xuàn)
拊(fǔ)谒(yè)
惶(huáng)遗(wèi)
翦(jiǎn)徵(zhǐ)
濡(rú)慑(shè)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祖:名词用作动词,出行前祭路神)
左右既前(走上前)
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邑:名词作动词,封邑)
名词作状语
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名词用作状语,用厚礼)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函:名词用作状语,用匣子)
此臣切齿拊心也(名词作状语,每日每夜)
发尽上冠(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函封之(函:名词作状语,用木匣子装。)
形容词用作名词
丹不忍以己之私(私:形容词用作名词,私心)
其人居远未来(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
形容词作动词
皆白衣冠以送之(白:形容词作动词,白衣冠,穿着白色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
八.文言文句式
句式
例句
被动句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见”表被动)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为”表被动)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见”表被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