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蒡的研究现状
牛蒡的研究现状

[ 4]
4 牛蒡子苷的代谢
Nose [ 27] 等采用大鼠胃液( pH 1. 2~ 1. 5) 和大鼠 肠道菌群对牛蒡子苷的结构转化进行了体外研究。 研究表明, 牛蒡子苷在胃液中稳定, 而在肠道菌群的 作用下很快转化生成牛蒡苷元 ( M1) , 接着转化为主 要的代谢产物 2 - ( 3 , 4- 二羟基苯甲基 )- 3 - ( 3 , 4- 二 甲氧基苯甲基 ) 丁内酯 ( M2) 。后来他们又进行了相 应的体内实验。大鼠口服牛蒡子苷 ( 200 mg/ kg) 后, 血清中检测不到牛蒡子苷和第二个代谢产物 M2, 而 血清中代谢产物 M1 的浓度在给药后 4 h 达到峰值。 并对大鼠口服给药后的大肠内容物中的代谢物进行 了研究。结果显示, 这两个产物在大鼠体内的胃肠 道中确实生成。假设 M2 在大鼠肝脏中儿茶酚氧位 甲基转移酶 ( COMT ) 的作用下经甲基化转化为 M1。 在S - 腺苷 -L - 甲硫氨酸的存在下将 M2 置于大鼠肝细 胞液中培养, 结果 M2 在 3 min 内转化为 M1。因此 认为, 牛蒡子苷在胃肠道中至少生成两种代谢产物, 经肠吸收后 M2 在肝脏 COMT 的作用下经甲基化转 化为 M1, 这样血液中仅以 M1 形式存在 [ 28] 。 牛蒡子苷与人粪便混合物厌氧培养后, 生成六 个代谢物 , 结构鉴定分别为: (- )- 牛蒡子苷元、 ( 2R, 3R )- 2 - ( 3 , 4- 二羟基苯甲 基 )- 3 - ( 3 , 4- 二甲氧基苯 甲基) 丁内 酯、 ( 2R , 3 R )- 2 - ( 3- 羟 基苯甲基 )- 3 -( 3 , 4- 二甲氧基苯甲基 ) 丁内酯、( 2R , 3R )- 2 - ( 3- 羟基 苯甲 基 )- 3 - ( 3- 羟 基 - 4- 甲 氧 基 苯 甲 基 ) 丁 内 酯、 ( 2R , 3R )- 2 - ( 3- 羟基苯甲基 )- 3 - ( 3 , 4- 二羟基苯甲 基) 丁内酯 和 (- )- 肠内酯。在牛蒡子苷及其六个代 谢产物中 , ( 2 R , 3 R )- 2 - ( 3- 羟基苯甲基 )-3 - ( 3 , 4- 二 羟基苯甲基) 丁内酯对人乳腺癌 MCF - 7 细胞的生长 表现出最强的增殖活性, 但它在高浓度 ( 10 mol/ L) 时抑制雌二醇诱导的 MCF -7 细胞增殖。结果提示, 牛蒡子苷经肠道菌群的转化可能是其具有雌激素和 抗雌激素活性的必要条件[ 29] 。 近年来关于牛蒡的研究很多 , 发现了许多新的 药理活性, 临床上应用也很广泛 , 然而对牛蒡的作用 机制、 体内代谢和降血糖有效成分的研究却有限 , 以 后的工作应着重于这些方面 , 为更好的开发利用牛 蒡提供科学依据。
牛蒡产业发展趋势

牛蒡产业发展趋势牛蒡,又称鲜牛蒡、山牛蒡,是一种传统的蔬菜,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功效。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和对绿色食品的需求增加,牛蒡产业正逐渐崛起。
本文将探讨牛蒡产业发展趋势,并从市场、技术和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市场趋势1. 健康食品需求持续增加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生活节奏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健康。
作为一种天然蔬菜,牛蒡富含膳食纤维、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于改善肠道健康、促进代谢和增强免疫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2. 牛蒡在美容养颜领域的应用牛蒡中含有多种活性物质,如多酚类化合物、膳食纤维和维生素C等,具有抗氧化、促进胶原蛋白生成和抑制黑色素沉着的作用。
因此,牛蒡在美容养颜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3. 牛蒡作为功能性食品的应用除了传统的食用价值外,牛蒡还具有许多药用价值。
牛蒡中的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降低血糖等作用,可以作为功能性食品的原料。
二、技术趋势1. 品种改良和种植技术的提升当前的牛蒡品种相对有限,且生长期较长,适应性较差。
因此,需要通过品种改良和种植技术的提升,推出更多适应各地气候条件和市场需求的牛蒡品种,提高产量和质量。
2. 高效的种植和采摘技术牛蒡的种植和采摘过程比较复杂,需要较高的劳动力投入。
此外,牛蒡作为根茎类蔬菜,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害。
因此,需要研发高效的种植和采摘技术,减少劳动力成本和病虫害的损失。
3. 牛蒡的加工技术创新牛蒡的加工利用率较低,大部分只使用根茎部分,而叶子和茎部分则被浪费。
因此,需要开发牛蒡的高效加工技术,将牛蒡的各个部分充分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三、政策趋势1. 鼓励农民种植牛蒡的政策支持为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政府将继续出台鼓励农民种植牛蒡的政策支持。
政策包括提供种子、技术指导和贷款支持等,引导农民遵循规范的种植方式,以增加产量和质量。
2. 发展农产品深加工的政策支持政府将继续加大对农产品深加工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励企业进行农产品加工和开发创新。
都匀市名贵药食两用蔬菜牛蒡栽培试验

都匀市名贵药食两用蔬菜牛蒡栽培试验1. 引言1.1 研究背景目前都匀市牛蒡的栽培种植规模相对较小,存在生产技术不足、市场开发不畅等问题。
为了促进都匀市农业产业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加强对本地药食两用蔬菜的研究与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开展牛蒡栽培试验,探讨在都匀市种植牛蒡的可行性和效益,为推动都匀市药食两用蔬菜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牛蒡的种植特点、试验设计与方法、试验结果与分析等方面进行研究,进一步挖掘牛蒡的药用与食用价值,为推动都匀市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究在都匀市这一地区种植名贵药食两用蔬菜牛蒡的可行性和效果,为当地农民提供一种新的种植选择。
通过对牛蒡的栽培试验,我们希望研究出一套适合都匀市气候条件的种植方法,并验证牛蒡在该地区的适应性和产量表现。
我们还将重点关注牛蒡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探讨其在当地市场的潜在需求和市场前景。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都匀市农业产业的多样化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和支持,推动当地农业产业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促进经济增长和农村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1.3 研究意义通过本次试验,可以为都匀市的农业产业提供科学的栽培技术支持,推广牛蒡种植的经验,拓展蔬菜的品种和产业链,提升都匀市蔬菜产业的竞争力和综合效益。
牛蒡的发展不仅促进了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还有助于加强农产品的品牌建设,提升都匀市在农产品市场中的竞争力和知名度,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深远影响。
2. 正文2.1 牛蒡的栽培特点牛蒡是一种名贵药食两用的蔬菜,其在都匀市的栽培具有独特的特点。
牛蒡是一种寒冷植物,喜欢生长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对阳光充足、空气清新的气候条件要求较高。
牛蒡对土壤要求较高,要求土壤肥沃、排水性好,且要求土壤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矿物质。
牛蒡的根系发达,需要充足的空间来生长,因此栽培时需要适当的间距和深度。
牛蒡的生长周期较长,一般需要120天左右才能收获,因此在栽培时需要有耐心和细心的管理。
牛蒡行业可行性研究报告

牛蒡行业可行性研究报告一、行业发展概况1. 牛蒡生产现状目前,牛蒡的主要产地集中在中国、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以及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家。
在中国,主要的产区有山东、山西、甘肃、河北等省份。
根据中国农业部的统计数据,2019年中国牛蒡的种植面积约为2.5万公顷,总产量约为6.5万吨。
而日本、韩国等国家的产量也较为可观。
2. 牛蒡市场需求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和天然药材的需求不断增加,牛蒡及其制品在市场上受到了较高的关注。
牛蒡具有降血糖、抗炎、抗菌、抗氧化等多种药理活性,被广泛应用于食品、保健品、中草药材等领域。
并且,由于牛蒡茶在日本的盛行,使得牛蒡在饮品行业也有着良好的市场表现。
在国际市场上,牛蒡及其制品也受到了较为广泛的关注。
3. 牛蒡行业发展趋势预计未来几年内,牛蒡行业仍将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
首先,随着亚健康问题的日益凸显,人们对健康食品和药材的需求将持续增加,这为牛蒡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机遇。
其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天然、有机、绿色产品的需求将持续增加,而牛蒡恰好符合了这一市场需求。
二、牛蒡行业可行性分析1. 产业链可行性牛蒡产业的上游是种植和采收,中游是加工和生产,下游是销售和服务。
牛蒡作为一种多功能性的植物资源,在未来的发展中将会受益于多个领域的需求。
其根、叶、种子等都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可以进行深加工,开发出多种产品,比如牛蒡茶、牛蒡粉、牛蒡沙拉等,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并且,牛蒡还可用作中草药材,可以开发出多种保健品、药品等产品。
因此,牛蒡产业链的可行性较高。
2. 市场需求可行性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牛蒡及其制品的市场需求较为坚实。
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对健康食品和药材的需求将持续增加,这为牛蒡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特别是在日本等亚洲国家,牛蒡茶作为一种受欢迎的饮品,其市场需求较为稳定。
而在欧美等地区,由于人们对天然、有机产品的追求,对牛蒡蔬菜的需求也在增加。
因此,牛蒡市场需求的可行性较高。
牛蒡子行业投资研究及前景分析报告

牛蒡子行业投资研究及前景分析报告一、牛蒡子行业概述牛蒡子是牛蒡植物的子实体,是一种优质的的药食兼用植物资源。
其营养成分丰富,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矿物质、维生素和氨基酸等,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目前,国内主要产牛蒡子的地区有东北、华北、西北等地。
二、牛蒡子行业现状1. 市场需求持续增长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牛蒡子市场需求日益增长。
目前,牛蒡子主要应用于医药、保健品、食品等领域,市场前景广阔。
2. 产业链配套设施完备牛蒡子行业产业链配套设施相对完善,其中包括种植、收购、加工和销售等环节,且各环节之间互相协作通畅。
3. 种植规模逐年扩大目前,牛蒡子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各地政府对牛蒡子行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强,有力地促进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4. 加工技术有待提高尽管牛蒡子行业发展迅速,但行业内加工技术有待提高,尤其是在提高加工效率和加工产品质量等方面还有进步空间。
三、牛蒡子行业发展趋势1. 产品开发趋势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增加,牛蒡子行业也需转变产品开发思路,加强产品的研发创新,推出更加健康、营养和美味的产品。
2. 品牌建设趋势随着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品牌建设将成为牛蒡子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
目前,一些知名企业已经在品牌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有一些企业品牌建设滞后,需要加快推进。
3. 技术创新趋势牛蒡子行业内的技术创新力度还相对不足,需要加强前沿技术研发以提高行业竞争力。
此外,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也是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
四、牛蒡子行业投资建议鉴于牛蒡子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广阔,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投资:1. 种植企业的投资牛蒡子种植企业具有较高的利润和发展潜力,可以考虑投资其中,并寻找规模较大的企业。
2. 加工企业的投资目前牛蒡子加工企业较少,可以考虑投资加工企业,以有利于行业产业链的发展,可选用现有牛蒡子加工企业进行投资。
3. 食品保健品生产企业的投资牛蒡子是一种营养丰富、具有很高药用价值的生物资源,可以作为食品保健品的原材料,可以考虑进行相关产品生产企业的投资。
2024年牛蒡子苷市场环境分析

2024年牛蒡子苷市场环境分析引言牛蒡子苷是一种具有多种健康益处的天然化合物,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本文旨在对牛蒡子苷市场环境进行综合分析,为相关企业提供参考和决策支持。
1. 市场概述牛蒡子苷是一种源于牛蒡植物的营养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抗肿瘤等多种功效。
它广泛应用于保健品、药物和化妆品等领域。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牛蒡子苷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2. 市场规模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全球牛蒡子苷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X亿美元增长到2019年的X亿美元。
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X亿美元。
3. 市场驱动因素3.1 健康意识的提高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对功能性食品和保健品的需求也在增加。
牛蒡子苷作为一种具有多种健康益处的天然成分,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3.2 老龄化人口增加全球范围内老龄化人口的增加带动了保健品市场的快速发展。
而牛蒡子苷作为一种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抗肿瘤等功效的成分,适合老年人群体的保健需求。
3.3 生活方式的改变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不断改变,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增加、环境污染等问题使得人们更加需要补充各种营养物质以保持健康。
牛蒡子苷作为一种天然保健成分,可以帮助人们改善健康状况。
4. 市场挑战4.1 打假问题目前市场上存在着一些假冒伪劣的牛蒡子苷产品,给消费者带来了困扰。
这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对整个市场造成了不良影响。
相关部门需要加强监管,加大打假力度。
4.2 市场竞争激烈牛蒡子苷市场竞争激烈,相关企业需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知名度,以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同时,市场需求的变化也需要企业灵活调整产品策略,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5. 市场机会5.1 新兴市场的开拓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人们对健康产品的需求正在增加。
牛蒡子苷作为一种具有多种健康益处的成分,可以满足这些市场的需求。
5.2 产品创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牛蒡子苷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
牛蒡资源调查及牛蒡子苷元制备工艺研究的开题报告

牛蒡资源调查及牛蒡子苷元制备工艺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牛蒡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被广泛用于治疗肝肾不足、疗瘀消肿等病症。
随着对中药材的研究不断深入,牛蒡的药理活性成分也逐渐被人们所关注。
研究发现,牛蒡子内含有丰富的牛蒡子苷元,是一种具有多重生物活性的化合物。
长期以来,牛蒡子苷元备受关注,被广泛应用于保健品和药物等领域。
在此背景下,开展对牛蒡资源的调查及制备牛蒡子苷元的工艺研究,将有助于更好地了解牛蒡的生物活性成分,为其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研究目的1、开展对牛蒡资源的调查,了解其国内外种植情况、类型、产量和内容量等情况,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2、研究制备牛蒡子苷元的工艺,探究其最佳加工方式、提取方法、纯化技术等,以达到高效、经济、绿色的生产;3、对牛蒡子苷元进行理化性质和药理活性测试,探究其生物活性与药理作用,为其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1、牛蒡资源调查(1)国内外牛蒡种植情况的调查研究对国内外流行的牛蒡品种进行调查,描述其栽培过程,包括不同时期的生长变化、不同栽培方式以及环境因素等。
(2)收集牛蒡样品并测定其含量对采集的不同产地、不同部位的牛蒡进行其含量分析。
2、牛蒡子苷元制备工艺研究(1)最佳加工方案的研究以焙干牛蒡子为原料,通过不同加工工艺的处理,分析最佳加工方案。
(2)牛蒡子苷元提取技术的研究通过不同的提取方法,探究牛蒡子苷元提取率的影响因素,制备牛蒡子苷元。
(3)牛蒡子苷元纯化技术的研究通过对不同纯化技术的探究,制备高纯度的牛蒡子苷元。
3、理化性质和药理活性测试(1)理化性质测试采用现代测试技术,如GC-MS,HPLC等对牛蒡子苷元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研究其物理化学性质。
(2)药理活性测试采用现代测试技术,如细胞培养技术和药效学模型等,对牛蒡子苷元进行生物活性和药理学测试。
四、研究预期成果1、牛蒡资源的调查分析,总结牛蒡分布情况、类型、产量等数据,可为后续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牛蒡的生物学活性研究进展

牛蒡的生物学活性研究进展摘要:牛蒡是很好的药食同源性植物,化学结构复杂,生物活性广泛。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对牛蒡化学成分及生物学活性的研究现状及进展,以期为牛蒡进一步开发利用于临床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牛蒡化学成分生物学活性牛蒡(Arctium lappaL)又名东洋参、东洋牛鞭菜、恶实、息桑、莫若罗等,《本草纲目》中记载为大力子、英文名为Burdock,是桔梗目菊科菜蓟族牛蒡属两年生草本植物。
牛蒡喜强光,耐热耐寒耐旱,野生于欧洲、北美及我国东北到西南广大区域。
一千多年前,日本从中国引进并将其驯化为蔬菜,培育出诸多品种予以种植。
20世纪90年代,我国从日本再次引回并广泛种植,逐步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牛蒡生产基地,并远销日本、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
江苏省徐州市是最大的牛蒡生产地,种植历史悠久,尤以沛县河口、丰县金陵两地种植最广[1]。
山东青岛至泰山地区品种优良,临沂苍山县(现兰陵县)为中国牛蒡之乡。
1.牛蒡的化学成分1929年,日本人田川越从牛蒡子中提取到牛蒡子苷,揭开了对牛蒡化学成分研究的一页。
近一百年来,各国学者们纷纷从牛蒡中提取到各类化合物共计有一百余种。
牛蒡主要分根、茎、叶和果实,提取的成分各有不同。
牛蒡根中含菊糖、果糖及多炔、多酚类化合物。
郝林华等[2]用水浸提取法提取到菊糖,其含量约占牛蒡根干重的34%,为牛蒡根主要活性成分。
牛蒡茎叶含挥发油、鞣质、粘液质、咖啡酸、绿原酸、异绿原酸等,荣宾宾[3]采用酸性水为溶剂从牛蒡叶中快速提取到奎宁酸、原儿茶酸、异绿原酸等有机酸类、黄酮类、苷类及萜类等抑菌活性物质。
牛蒡干燥成熟果实又称为牛蒡子,牛蒡子中含牛蒡苷、挥发油、亚油酸、亚麻酸、甾醇、硫胺素、牛蒡酚等多种化学成分,其中以木脂素类的含量最高[4],牛蒡苷的提取率占10.67%,居木脂素之首。
牛蒡苷的提取率是牛蒡子是否可作为药材的重要检测指标。
2.生物学活性牛蒡古代用作传统医药,在古书中颇有记载,《本草纲目》中详载:牛蒡性温、味甘无毒,通十二经脉、除五脏恶气,久服轻身耐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牛蒡的化学成分
1. 1 牛蒡子的化学成分 牛蒡子主要含木脂素、 挥发油等。除蒋淑敏 [ 2] 综述的 13 个木脂素类化合物外, 王海燕 等又从中 分离到新牛蒡素甲; Han[ 4] 等分离得到 1 个牛蒡子苷 元的二倍体 ( diarctigrnin) ; Kaoru
拟从化学成分及其立体化学、 药理活性 和代谢几个方面对其进行综述 , 以便于进一步研究与 开发。 关键词 : 牛蒡 ; 化学成分 ; 立体化学 ; 药理活性 ; 代谢 中图分类号 : R2seach on Arctium lappa L.
XU Chuan - fen, SUN Long -ru
[ 13] [ 14]
3. 2 防治糖尿病肾病 牛蒡子能明显改善 STZ 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的症 状 , 降低尿白蛋白排泄率, 减少肾重/ 体重比值、 肾小 球 PAS 染色阳性基质面积 比, 减轻肾脏病 理损害, 对糖尿病大鼠早期肾脏病变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 16] 。 胡利平等以牛蒡子、 五味子组成牛蒡子合剂治疗糖 尿病大鼠 , 发现该合剂具有防治糖尿病肾脏损害作 用 , 其疗效与剂量有关 [ 17] 。王海颖等分别以牛蒡子 粗粉和牛蒡子水提物、 醇提物治疗糖尿病肾病大鼠, 大鼠尿量、 肾重/ 体重、 尿白蛋白均有明显减少, 可降 低胞膜肾皮质蛋白激酶 C( PKC) 活性 , 且醇提物较水 提物和粗份疗效 更为显著。推 测牛蒡子降 低 PKC 活性可能为其对肾脏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 4]
4 牛蒡子苷的代谢
Nose [ 27] 等采用大鼠胃液( pH 1. 2~ 1. 5) 和大鼠 肠道菌群对牛蒡子苷的结构转化进行了体外研究。 研究表明, 牛蒡子苷在胃液中稳定, 而在肠道菌群的 作用下很快转化生成牛蒡苷元 ( M1) , 接着转化为主 要的代谢产物 2 - ( 3 , 4- 二羟基苯甲基 )- 3 - ( 3 , 4- 二 甲氧基苯甲基 ) 丁内酯 ( M2) 。后来他们又进行了相 应的体内实验。大鼠口服牛蒡子苷 ( 200 mg/ kg) 后, 血清中检测不到牛蒡子苷和第二个代谢产物 M2, 而 血清中代谢产物 M1 的浓度在给药后 4 h 达到峰值。 并对大鼠口服给药后的大肠内容物中的代谢物进行 了研究。结果显示, 这两个产物在大鼠体内的胃肠 道中确实生成。假设 M2 在大鼠肝脏中儿茶酚氧位 甲基转移酶 ( COMT ) 的作用下经甲基化转化为 M1。 在S - 腺苷 -L - 甲硫氨酸的存在下将 M2 置于大鼠肝细 胞液中培养, 结果 M2 在 3 min 内转化为 M1。因此 认为, 牛蒡子苷在胃肠道中至少生成两种代谢产物, 经肠吸收后 M2 在肝脏 COMT 的作用下经甲基化转 化为 M1, 这样血液中仅以 M1 形式存在 [ 28] 。 牛蒡子苷与人粪便混合物厌氧培养后, 生成六 个代谢物 , 结构鉴定分别为: (- )- 牛蒡子苷元、 ( 2R, 3R )- 2 - ( 3 , 4- 二羟基苯甲 基 )- 3 - ( 3 , 4- 二甲氧基苯 甲基) 丁内 酯、 ( 2R , 3 R )- 2 - ( 3- 羟 基苯甲基 )- 3 -( 3 , 4- 二甲氧基苯甲基 ) 丁内酯、( 2R , 3R )- 2 - ( 3- 羟基 苯甲 基 )- 3 - ( 3- 羟 基 - 4- 甲 氧 基 苯 甲 基 ) 丁 内 酯、 ( 2R , 3R )- 2 - ( 3- 羟基苯甲基 )- 3 - ( 3 , 4- 二羟基苯甲 基) 丁内酯 和 (- )- 肠内酯。在牛蒡子苷及其六个代 谢产物中 , ( 2 R , 3 R )- 2 - ( 3- 羟基苯甲基 )-3 - ( 3 , 4- 二 羟基苯甲基) 丁内酯对人乳腺癌 MCF - 7 细胞的生长 表现出最强的增殖活性, 但它在高浓度 ( 10 mol/ L) 时抑制雌二醇诱导的 MCF -7 细胞增殖。结果提示, 牛蒡子苷经肠道菌群的转化可能是其具有雌激素和 抗雌激素活性的必要条件[ 29] 。 近年来关于牛蒡的研究很多 , 发现了许多新的 药理活性, 临床上应用也很广泛 , 然而对牛蒡的作用 机制、 体内代谢和降血糖有效成分的研究却有限 , 以 后的工作应着重于这些方面 , 为更好的开发利用牛 蒡提供科学依据。
牛蒡( Arctium lappa L. ) 为菊科牛蒡属两年生草 本植物, 全国各地均有分布。牛蒡根、 茎叶、 果实( 牛 蒡子) 均可供药用。牛蒡子是一种传统中药 , 味辛、 苦、 寒 , 归肺、 胃二经 , 具疏散风热、 宣肺透疹、 消肿解 毒之功效 ; 用于风热感冒、 咳嗽痰多、 咽喉肿痛、 斑疹 不透、 风疹作痒、 痈肿疮毒等症。牛蒡叶多作外用 , 有明显的消炎、 解毒、 镇痛作用。牛蒡根在日本和欧 洲作为蔬菜上市。 魏瑞兰、 蒋淑 敏 等先后 对牛蒡的化学 成分 和药理活性进行了综述, 本文拟结合近几年来有关 研究新进展, 从化学成分及其立体化学、 药理活性和 代谢几个方面进一步综述。
[ 12]
物中木脂素的生物合成过程为: 松柏醇( 1)
松脂醇
等研究发现 , 金钟花属( Forsythia ) 植
( 2) 落叶松脂醇( 3) 开环落叶松脂醇 ( 4 ) 罗汉 松脂素 ( 5) 。后来一系列研究表明 , 这一合成过程在 植物中普遍存在。
植物界中大多数木脂素的 合成都具立体 选择 性。然而有趣的是 , 牛蒡中木脂素类生物合成的立 体化学是由特定器官调控的。从牛蒡叶中获得的是 ( + )- 4( 81% 对映体过量 , 81% e. e. ) , 而从牛蒡子中
820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05 V ol 17
No 6
牛蒡子苷元在体内和体外实验中都有抗 HIV -1 活性。体内试验结果表明牛蒡子苷元是已感染 HIV -1 病毒的人体细胞系中病毒应答的抑制剂。一般认为 牛蒡子苷元作用在整合阶段, 抑制原病毒的 DNA 整 合到细胞的 DNA 中去。然而最近人们用纯化的整合 酶对牛蒡子苷元进行体外试验, 发现其在卵裂分析和 整合分析中是无效的, 而其 3 -O - 去甲基化产物却在这 两项分析中表现出明显的活性[ 21] 。另一项研究表明 牛蒡子苷元在体外可强烈地抑制 HIV -1 病毒蛋白 P17 和 P24 的表达 , 抑 制率分别为 80~ 90% , 60~ 70% 。 在含 0. 5 mol/ L 牛蒡子苷元的培养液中培养 HTLV -3 ( 人类 T 淋巴细胞病病毒 -3, 可致艾滋病) 时, 其中逆 转录酶的活性被抑制达 80~ 90% , 说明牛蒡子苷元可 能作用于逆转录阶段[ 22] 。 3. 4 抗肿瘤活性 在以 DMBA 为诱发剂、 TPA 为促进剂的两阶段 大鼠皮肤癌致癌实验中, 牛蒡子苷和牛蒡子苷元经 口服给药和局部用药均有显著的抗肿瘤增生活性。 而且, 牛蒡子苷元在 4 -NQO 为诱导剂、 甘油 为促进 剂的大鼠两阶段肺癌致癌实验中表现出很强的抗肿 瘤增生活性[ 23] 。 3. 5 镇咳作用及促有丝分裂作用 从牛蒡根部得到一种低分子量呋喃果聚糖, 它 在猫的镇咳实验中表现出与一些临床上用于治疗咳 嗽的非麻醉性合成制剂相同的镇咳活性。在促有丝 分裂实验中 , 这种果聚糖的生物学反应与商业的酵 母聚糖免疫调节剂相当[ 24] 。 3. 6 肝保护作用 牛蒡根水提液对 CCl4 或对乙酰氨基酚 诱导的 小鼠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它可以剂量依赖性地降低 SGOT 和 SGPT 的水平 , 从组织病理学上减轻肝损伤 的程度 [ 25] 。牛蒡根水提液还对慢性酒精消 耗导致 的肝损伤并被 CCl4 加重的小鼠模型有保护作用[ 26] 。 肝保护作用的机理很可能是牛 蒡根具有抗氧 化作 用, 可以排除肝细胞中 CCl4 等的有毒代谢产物。 3. 7 分化诱导剂 牛蒡子 的 木 脂素 对 小 鼠 的 骨髓 性 白 血 细 胞 ( M1 ) 有分化诱导作 用。对主要 活性成分牛蒡 苷元 进行结构修饰得到了一系列衍生物 , 并进行了构效 关系研究。牛蒡苷元的脂肪族酯对 M1 的诱导分化 作用 强于 芳香 族 酯。正 癸 酸酯 的 活性 最 强, 在 2 mol/ L 浓度时可诱导超过 50% 的 M 1 细胞分化为噬 菌细胞
( College o f Pharmacy , Shandong University , Jinan, 250012, China) Abstract: The roots, petioles and seeds of Arctium lappa L. ( compositae) are used to different symptoms. Recently Arctium lap pa L.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stereochemistry and some metabolites were reviewed. Key words: Arctium lappa L. ; chemical constituents; stereochemistry; metabolite
818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NATURAL PRODU C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2005 Vol 17 N o 6
牛蒡的研究现状
徐传芬, 孙隆儒
* ( 山东大学药学院 , 济南 250012) 摘 要 : 牛蒡为菊科牛蒡属两年生植物 , 其根、 茎叶和果实 均可入药。 近年来关于 牛蒡各方面 的研究很 多 , 本 文
[ 6]
。王晓
[ 7]
等采用
GC -MS 技术从牛蒡根挥发油中分离出 68 个组分 , 鉴 定了其中 63 个组分, 占挥发油总量的 87. 67% , 主要 为亚麻酸甲脂、 亚油酸、 三甲基 -8 - 亚甲基 - 十氢化 -2 萘甲醇、 苯甲醛等。 1. 3 牛蒡叶的化学成分 关于牛蒡叶化学成分的研究报道较少, 最近刘
获得的木脂素主要对映体的绝对构型与 ( + )- 4 的 绝对构型相反 , 例如: (- )- 5 ( > 99% e. e. ) , (- )- 牛蒡 子苷元 ( 6) ( > 99% e. e. ) , (- )- 4 ( 65% e. e. ) [ 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