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股改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营企业股份制改造天正集团有限公司
天正集团创建于1990年,是一家以工业电器为主导产品,集制造、贸易、科研、信息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经济联合体。集团分别在温州和上海建有两大生产基地,主要生产低压电器、仪器仪表、电源设备、成套设备、电气自动化等80大系列8000余种规格的产品,年产量5000万台(套)。生产的各类电器产品不仅畅销国内,而且出口欧美、中东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回顾天正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从1990年9月到1994年4月可谓第一阶段,这期间企业为私营独资业主制,企业的组织形式是早期温州典型的“前店后厂”式的家庭作坊,在这一阶段,初步完成了初始资本的积累。第二阶段,大致是从1994年5月到1996年底,以1994年5月联合七家同样性质的私营企业组建浙江天正集团公司为标志,企业进入了股份合作制阶段。这一阶段,企业已初具规模。但是由于几个主要投资者既是企“两权”并未分离,因此内部股东之间的业的所有者,又是企业的经营者,年初开始,从1997仍然制约着生产力的发展。行为也不够规范。“生产关系”万,吸收3000在董事长高天乐的极力主张下,集团公司一次性增资扩股近余
人,企业从“人合”公司逐步过渡到“资合”公司,企业发展80新股东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较规范的股份制阶段。一、股份制改组的实践与探索
在市场竞争中快速崛起且已初具规模实力的天正集团,为什么要在1997年初进行股份制改组?急速地增资扩股和股权的多元化、分散化对初始投资者又意味着什么?作为公司的最大股东和创始人高
天乐认为,虽然企业前几年成长较快,在当地也有一定影响,但受单个资本投入的限制就总体实力而言企业还很脆弱,以原有的规模不权无法同国际上的同类大公司同台较量,就是与国内同行的一些大集团相比,也显得自身影薄。增资扩股壮大企业实力,正是企业进行股份制改组的一个重要动因。另一个重要动因是改造机制、增强企业活力。在实践中,企业经营者深刻地认识到,办好一个企业光靠少数几个人的资本加智慧是远远不够的。你光是叫人家为你打工,那是不会长久的,改造企业的机制,吸收广大员工入股,其主要目的就是要让大家都成为企业的“老板”,当企业的主人,为自己打工挣钱,从而真正地调动起每个人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增强企业的活力。虽然股权结构多元化后,初创业者本人的股比相对下降了,但公司整体实力增强了,抗拒风险的能力增强了,发展的势头也增强了。只有这样,企业的“蛋糕”才会越做越大,每个人分得的份额也才会越来越多。否则,企业活不了,那就什么也没有了。这是股份制改组的初衷,也是改组的理性目标。
应该说,股份制,作为资本的一种组织形式,其在理论上已经非
常成熟。但具体到某一个企业,情况千差万别,就不能简单地套用理论,照抄书本,而必须实事求是,结合实际,灵活地运用。天正在股份制改组过程中比较准确地把握了三个环节——
首先是合理设置股权结构。股权问题是股份制改组的核心问题。股份结构的设置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股份制改组的成功与否。过去一些国有企业改组时,在内部职工入股问题上,习惯于按平均入股的原则,人人象.
征性地出资千把块钱,名义上大家都成了公司的股东,但由于股权过于分散,且结构不合理,体现在生产经营上就是“人人当家作主,人人又做不了主”,主要经营决策者难以独立进行决策管理。人人持股的结果,是持股份额少,而为数众多的员工股东们,对投入的资金回报极为关注,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却不甚关心,导致企业短期行为严重。实践证明,这种带有福利性质的做法是不成功的。天正在改组过程中,充分考察了企业发展的历史和现况,提出在保证初始投资者绝对控股的前提下,鼓励主要经营管理者入大股,重点吸收中层以上骨干与高学历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参股,有选择地发展普通员工入股的思路。而且股份的设置是每股1万元,比重较大,股权呈“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结构。这就打破了股份合作制严格要求的全员持股和股份均衡的原则。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为了保障创业者的既得利益不受影响;二是有利于形成统一的权力和决策中心,保持企业发展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三是“少数人占有,多数人受益”,便于经营管理,同时也有助于稳定骨干队伍。考虑到普通员工和生产工人的流动较为频繁,而
且受家庭条件和收入水平限制,剩余资金有限,公司只是有选择地发展少部分重要岗位和表现优异的普通员工入股。由于公司连年来经营业绩优良,投资回报丰厚,企业发展势头看好,员工对公司决策者充满信心,前后仅三个多月,就成功吸收新股东80余名,募集股金2600万元,占到了当时总股本的30%左右。加上后来吸收合并进来的成员企业资产2000多万元,集团公司的实收资本已达到1.12亿元(若包括二级子公司,现在共有股东300多人,集团核心层可控制的资产已超过3个亿)。通过股份制改造,集团公司原始股东的持股比例已由最初的100%下降到现在的30%。这样,既扩大了股盘,壮大了实力,也使企业从“人合”公司逐步过渡到“资合”公司上来。.其次是重构企业内部法人治理结构。在完成增资扩股后,天正把改制的重点转到内部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和完善上,以《公司法》为依据,重构集团组织管理体系。改组后,集团公司的治理机构由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行为规和以总经理为核心的经营班子四个层次组成,形成了一个功能健全、范、约束有力、协调一致又相互制衡的权力机构、决策、经营和监督系统。
1、富有特色的股东大会。
按照《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人数限定在2—50人,而改制后,集团公司的实际投资者已达到87人,超过了50人的限额。怎么办?经公司创立大会研究,创造性地将股金少于30万元的47个投资者组织起来,成立了一个员工持股会,作为一个大股东,参加公司股东会。持股会以大会的形式,制定了章程,选举产生了理
事,并经民政部门登记,取得社团法人资格。这样,就使名义上的股东人数限定在50人以内,符合了公司法和有关工商注册的要求。更有现实意义的是,通过持股会的形式,使实际上的股份公司以有限责任公司的形式存在,这样既使公司的融资渠道更加宽阔,又大大简化了公司的申报手续,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2.两权分离的董事会。
《公司法》规定,董事会是公司的最高决策机构。但在现实中,尤其是民营企业中,要使董事会(特别是董事长)只做一些高层的战略决策而不问具体的生产经营,是很难办到的(因为很多人尤其是老板本人往往担心这样会大权旁落)。这需要有放权的胸怀和革新的胆识。天正在这次股份制改组中,较好地解决了“两权分离”问题。首先,向社会高薪聘请了一位职业经理,并由其组阁组成公司经营班子,全权负责公司日常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名11董事会。其次,这样,使董事会“超脱”出来,成为纯粹的决策机构.
董事中,有4人是经理班子成员,2人为外部非股东董事。这样安排的原因,从内部讲,让经理兼任董事,便于掌握企业动态,作出符合实际的决策;从外部讲,聘请专家兼任公司董事,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在发扬决策民主化的基础上保证了决策的科学性。再次,董事会下面还成立了两个专门工作委员会,即企业管理委员会和事业发展委员会,并设有政策研究机构和信息情报中心,开展决策调研活动,搜集处理各类信息,保证各项重大决策建立在充分调研和深入分析的基础之上,从而使决策更加科学、准确,也从制度上杜绝了决策的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