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18个文言虚词(上课用)...ppt

合集下载

18个必考文言虚词课件

18个必考文言虚词课件
◎考试对虚词要求
高考文言文虚词
《考纲》要求:“理解常见虚词在文中的用 法。” 一、常见的18个文言虚词: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 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二、所谓“在文中的用法”,就是某个文言虚 词的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及其所表示的语法关 系,即词性(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 词、叹词、代词等)。
返回
1、文言翻译。 2、断句题。
虚词词性
代副介连助 词词词词词
“以”作介词后面跟名词或代词或名词短 语,构成介宾短语在句中充当状语
例: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以”作连词时,后面通常都是动词 例:1、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2、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巧记十八个虚词:
之乎者也,因为所以, 而乃其且(儿奶妻妾), 于与,何若焉则。
①因宾客至相如门谢罪。《廉颇》
⑵表示途径、手段或条件。译为:通过,经由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⑶表原因。因为,由于。
2.连词 祥符中,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
(《雁荡山》) 表原因。译为:因为,由于。
3. 副词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译为:于是、就、便、因而。
4.动词:沿袭、继承 蒙故业,因遗策。
索引
十二、以 1.作介词 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②吾今以此书与汝别矣
⑴表工具。 译为:“拿”、“用”。
①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 ②以勇气闻于诸侯 。
⑵表凭借,凭,靠。
4.固定结构 ①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②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以为】认为是,把……作为(制成)。
①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②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 ③顷之,持一象笏至。 ④扣舷而歌之。

高考18个文言虚词详解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高考18个文言虚词详解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18个文言虚词详解
Page 1
虚词——不能单独成句,意义比较抽象, 有帮助造句作用旳词。
当代汉语旳虚词一般情况下涉及副词、 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
文言虚词和实词旳分类大致上和当代 汉语相同,所不同旳是代词一般也归 入虚词一类。
Page 2
一、代词 常见旳代词:之、其、何、若。
译:目前我鲁肃迎顺曹操,曹操想必会把我送还乡里,品 评我旳名位,还少不了(让我做一种)低档旳从事。
(4)活用第二人称代词,译为“你(旳)” 。 例: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觉得其爱不若燕后。 (《触龙说赵太后》)
Page 23
(5)指示代词,表达远指,作定语,可译为“那”“那 个”“那些”“那里”。 ①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②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赤壁之战》) ③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孔雀东南飞》)
十分、很、大略、稍 微、尤其、愈加等
范 围 副 词
皆、咸、俱、举、一、悉、 凡、总、全、仅、唯、独、 特、直、只、但
都、全、全部旳、仅 仅、只有、只等
Page 8
种 类
古汉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词
相当于当代旳意 思
表 肯 定
必、固、诚、良、信、务
一定、原来、确 实
语 气
表 否 定
不、弗、未、勿、毋、无 (亡)、靡、莫、罔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
Page 16
⑥构造助词,定语后置旳标志,用于倒置旳定语 与中心语之间。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3)用作动词。可译作“往”“至”“到……去”。 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史记·淳于髡》) 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

高考复习文言虚词十八个ppt

高考复习文言虚词十八个ppt

4、动词
因遗策
沿袭
练习
因拔刀斫前奏案
于是
变法者因时而化
根据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依靠
因击沛公于坐
趁机
后因伐木,始见此山
因为
因秦宫室,据其府库
沿袭
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于是
因使唐雎使于秦
因而
十三、于 1、介词
1)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2)乃设九宾礼于庭 3)燕王欲结于君 4)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5)青,取之于蓝 6)苛政猛于虎也 7)君幸于赵王 8)事急矣,请求救于孙将军
七、所 1、名词
“所”假借为“处”。处所;地方 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2、助词
1)与后面的动词结合,构成名词性结构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2)用作宾语提前的标志,多与“唯”字 配合使用,相当于“是”
臣唯命所试。
3)与“为”呼应,构成“为…所…”句式, 表示被动。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4)与介词“从”“由”“自”结合,组成 所字结构,表示与动作有关的地方、原因、 对象是等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
公之逮所由使也。 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
5)和介词“以”组成“所以”这一短语, 根据“以”的不同用法与具体语言环境, 有不同的意思,解释为“…的原因、方法、 工具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2、代词
1)你;你的 余知而无罪也。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2)这样,此 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
3、助词
1)与“上”、“下”、“前”、“后”、 “来”、“往”连用,相当于“以”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2)用于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 “难道”,“岂”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高考18个文言虚词(上课用)..PPT共63页

高考18个文言虚词(上课用)..PPT共63页
高考18个文言虚词(上课用)..
46、法律有权打破平静。——马·格林 47、在一千磅法律里,没有一盎司仁 爱。— —英国
48、法律一多,公正就少。——托·富 勒 49、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 罚才能 使犯罪 得到偿 还。— —达雷 尔
50、弱者比强者更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 威·厄尔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

高中语文18个文言虚词详解 课件

高中语文18个文言虚词详解 课件

三、于 词
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战于长勺 在 青取之于蓝 从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到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比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对于 然后解而送之于官 给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向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被 业精于勤荒于嬉 由于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莫若遣心腹自结于东 与
在……方面
由于,因为
2.介词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给,替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因为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为了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被
不足为外人道也
表对象:向,对
解释下列句中的“为”字
(1)贾家庄几为巡缴所陵迫死 ( 被 )
(2)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 替 )
(3)如姬为公子泣
( 对)
(4)为人谋而不忠乎 ?( 给、替 )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表原因
4.名词 表处所 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十、因
1.介词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依靠,凭借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趁着,随着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通过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由于
2.动词
蒙故业,因遗策
沿袭
3.副词
相如因持璧却立 秦军解(松懈),因大破之
于是、就
4.连词
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 因为
3.代词与“如”、“若”、“奈” 连用,表示“怎么样”
今日之事何如
此为何若人
巫妪、三老不来还,奈之何
练习.解释下列语句中的“何”字。
A.何不试之? B.如太行、王屋何? C.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 以自托于赵? D.豫州今欲何至? E.作计何不量? F.所在皆是也,而此独 以钟名,何哉?
A副词,怎么; B怎么样,把……怎么办; C代词,什么;

十八个文言虚词梳理ppt优秀课件

十八个文言虚词梳理ppt优秀课件
十八个文言虚词梳理
1、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为什么 疑问代 (《六国论》 词 什么 2、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3、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 为什么 疑 疑问代词:为什么 、什 战》) 问副词 么 4、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疑问副词:为什么、怎么 副词:多么 多么 5、水何澹澹 《观沧海》

它呼应。可译为“呢”。千年。(《孔雀东南飞》 2、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赤壁 之战》 况且 3、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生人也亦远 连词:1、表并列,而且 矣,而耻学于师。(《师说》) 尚且 2、表递进,并且 却 4、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滕王阁序》) 3、表让步,尚且 4、表转折,但是, 5、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 将要 副词:1、将要 暂且 6、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孔雀东南飞》) 2、暂且 且夫 复音虚词:表示下一 7、且夫天下非小弱也。(《过秦论》) 况且

用来……
1、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信 向、对 陵君窃符救赵》) 2、公为我献之。(《鸿门宴》) 替 当 3、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读本《晏子使楚》) 为了 4、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孔雀东南飞》) 1、介词。 ①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向”、“对” 5、 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庖丁解 ②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替”“给” 因为 牛》) ③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 6、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 ……(《齐桓晋 到” ④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为着”、 文之事》) 因为 被 “为了”。 7、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归去来兮辞》) ⑤表示动作、行为的原因。可译为“因为”、 “由于”。 被 8、 若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 ⑥表示被动关系。可译为“被”。 9、如今人方为刀俎 ……何辞为?(《鸿门宴》) 句末语气词 2、助词 10、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 放在疑问句之末,表示诘问,前面有疑问代词跟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虚词18个+课件29张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虚词18个+课件29张
②如姬为公子泣(《信陵君窃符救赵》) 5.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到”等。 例: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 (三)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呢。 例: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②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 ③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
(二)介词。 1.表被动,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
译为“被”。 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2.介绍原因或目的。为了,因为。 例: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庄暴见孟子》 3.介绍涉及的对象。给,替。 例:臣请为王言乐。(《庄暴见孟子》) 4.对,向。 例: ①为之奈何?(《鸿门宴》)
(二)句中语气词。用在句中,表示语气停顿。例: ①是说也,人常疑之。(《石钟山记》) ②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师说》) 【……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乎】
意思是“说的就是……啊” 例: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 【也哉】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多有感叹或反诘之意。例 :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病梅馆记》)
且:(一)用作连词。 1.递进关系,而且,并且。 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五人墓碑记》) 2.递进关系,况且,再说。例: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3.让步关系,尚且,还。 例: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4.并列关系:又,又……又……,一面……,一面…… 例: ①示赵弱且怯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7.放在分句的句末,引出原因。 例: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语气词。 放在疑问句的句末,表示疑问语气等。例: ①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

高考18个文言虚词详解139页PPT

高考18个文言虚词详解139页PPT

谢谢!
139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高考18个文言虚词详解

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 己关在 里面。 ——博 莱索

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高考18个文言虚词ppt课件

高考18个文言虚词ppt课件
若夫霪雨霏霏……至若春和景明…… (《岳阳楼记》)
完整编辑ppt
32
八、 “所”的用法
(一).用作助词。 所+动词,组成“所”字结构。“所”字
结构是名词性短语,表示“所……的人”、 “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
如: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六 国论》)
注:“所”和动词结合,后面再有名词性 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 如: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世莫能知, 故隐屠间耳。 (《信陵君窃符救赵》)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 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代词 代上文的“君子”
副词
相当于“难道”,加强反诘语气
完整编辑ppt
6
要确切了解文言虚词的用法,还应常 与现代汉语进行比较,弄清一些常见虚词 的古今变化,准确掌握这些词与现代汉语 中那些词相当。
A、少数沿用下来 学不可以已
B、有的完全消失 发语词夫、盖,语气词矣、哉
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捕蛇者说》)
(三).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此用法很少见。例如: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
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赤壁赋》)
完整编辑ppt
19
四乃
1.用作副词。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 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就”“这
才”等;表转折也可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 上是逆转相背的,可译为 “却”“竟”“反而”“才”等;还可表 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 限必制以,长可安译君为为“质才,”兵“乃仅出”。等。
(《桃花源记》) 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
(《赤壁之战》) 公为我献之。 (《鸿门宴》)
完整编辑ppt
36
2、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 “等到”等。例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OGO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18个文言虚词详解
Page 1
LOGO
结总
书文且若因之常经 海言于属为乎见史 扬功文先所者虚子 帆夫中得以也词集 定当辨识与乃二何 自日差规然焉十其 得进别则而矣个多 。,。,。,。,
Page 2
◎考试对虚词要求
LOGO
高考文言文虚词
一:《考纲》要求掌握的常见的18个文言虚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
“又”。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
(《劝学》)
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蜀道难》)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
(《信陵君窃符救赵》)
④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
(《鸿门宴》)
Page 4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LOGO而 且”。
Page 9
二、【何】LOGO源自(一)用作疑问代词。1.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
“者”“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
因”。
①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与蔺相
如》)
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岳阳楼记》)
③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
国论》)
④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鸣,何哉?(《石钟
Page 8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 LOGO
了”。 ①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②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 (《逍遥游》) 【而后】 才,方才。 ①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出师表》) 【而况】 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石钟山记》) 【既而】 不久,一会儿。 ①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促 织》)
Page 11
(二)用作疑问副词。 LOGO
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 么”“怎么”。 ①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 ②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孔雀东南飞》) ③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 么”“怎么这样”。 ①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孔雀东南飞》) ②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观沧海》)
(三)作语助词,相当于“啊”。 ①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孔雀东南飞》)
Page 12
【何如】【奈何】【若何】 表示疑问或反问,译为“怎么
样”“怎么办”“为什么”。
LOGO
①取吾璧,不予吾城,奈何?(《廉颇与蔺相如》)
②虞兮虞兮奈若何?(《垓下之战》)
③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宴》)
Page 5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LOGO”。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 论》) ③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石钟 山记》)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②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廉颇与蔺 相如》) ③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 移兵先击之。(《信陵君窃符救赵》〉
Page 6
6.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LOGO可译 为“地”,也可不译。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②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石钟山记》) ③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
7.表示因果关系,可译为“因而”。
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 山记》) ②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 ③涵淡澎湃而为此也。(《石钟山记》)
山记》) Page 10
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 LOGO
么”,译时,“何”要后置。 ①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 ②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③王见之曰:“牛何之?”(《齐桓晋文之事》) ④何由知吾可也?(《齐桓晋文之事》)
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①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 行》) ②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④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
【何以】 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
根据“以”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
等。
①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赤壁
之战》)
②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齐桓晋文之事》)
【何乃】 译为“怎能”
①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孔雀东南飞》)
Page 7
8.表示目的关系,可译为“来”“用来LOGO”。
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 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①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 脊轩志》) ②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蒲松龄《促织》)
Page 13
三、【乎】 LOGO
(一)用作语气助词。 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 ①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 ②欲安所归乎?(《赤壁之战》) 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①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鸿门宴》) ②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 ③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 3.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 ①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师说》) 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 家》) 4.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啊”“呀”等 。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劝学》) 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③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 或不译。
①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劝学》) 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 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二:《考试说明》中确定的18个文言虚词;所谓“用法”, 就是某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及其所表示的语法关系,即词性 (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有些资料书 把代词也归入虚词范围)。
Page 3
返回
一、【而】
LOGO
(一)用作连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