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品种生长育肥猪肉质性状的变化规律
不同品系 生长育肥猪 最佳出栏时间
不同品系猪生长育肥最佳出栏时间1. 概述猪是我国主要的畜牧业生产动物,其肉制品是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猪肉的品质,又直接受到猪的生长育肥过程的影响。
不同品系的猪对于生长育肥的适应能力和出栏时间也有所不同。
本文将分析不同品系猪的生长育肥特点,探讨最佳出栏时间的选择。
2. 不同品系猪的特点(1)瘦肉型品系:瘦肉型品系的猪具有肉质优良、猪体条块型好、适宜生长迅速等特点。
此类猪一般适宜用作生产猪肉制品的原料,因其肩背脂肪较少,能够减少猪肉制品的油腻感,深受用户喜爱。
典型的瘦肉型品系包括长白猪、大白猪等。
(2)肉育型品系:肉育型品系的猪生长迅速,体重增长快,且架构紧实,肿大肉质好。
这类猪主要用于市场猪肉供应,适宜屠宰时期相对较早,以保持肉育型品系的优势。
约克夏猪、杜洛克猪等即属于肉育型品系。
3. 不同品系猪的生长育肥特点(1)瘦肉型品系:瘦肉型品系的猪生长速度较慢,但脂肪积累少。
瘦肉型品系的猪需要更长的生长周期来积累肌肉,适宜长时间的饲养和生长。
由于瘦肉型品系的猪肉质好,且适宜用于加工制品,因此可适当延长饲养期,确保肉质的优良。
(2)肉育型品系:肉育型品系的猪生长速度快,体重增长迅速,适宜短期内达到适宜的出栏体重。
由于肉育型品系的优势在于生长速度快、膘肉紧实,因此其出栏时间相对较早,以防止膘肉过度脂肪堆积,保证肉质的好。
4. 不同品系猪的最佳出栏时间选择(1)瘦肉型品系:对于瘦肉型品系的猪,由于其生长速度较慢、肉质优良,适宜在饲养周期较长的情况下出栏。
一般来说,瘦肉型品系的猪建议在达到较高的出栏体重的保持适宜的肉质,选择出栏时间约为8-10个月左右。
(2)肉育型品系:肉育型品系的猪适宜在生长速度快、体重增长迅速的时期出栏。
一般来说,肉育型品系的猪可在出栏体重达到合适的情况下,选择较短的饲养周期,以维持膘肉紧实、肉质好的特点,选择出栏时间约为5-6个月左右。
5. 结论在生产实践中,合理选择不同品系猪的最佳出栏时间,有利于充分发挥其生长育肥特点,保证肉质品质,提高养殖效益。
两个不同品系大白猪的生产性能对比
两个不同品系大白猪的生产性能对比随着养猪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猪类的生产性能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大白猪作为生产性能较好的品系之一,其不同品系之间的生产性能也有所差异。
本文将针对两个不同品系大白猪的生产性能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养猪业提供更多参考和指导。
一、品系介绍1. 品系A品系A是一种肉用猪品种,主要用于生产猪肉。
它具有生长速度快、肉质优良、适应性强等特点,是养猪业中常见的优质品种之一。
2. 品系B品系B是另一种肉用猪品种,与品系A相比,具有不同的遗传背景和生产性能。
品系B 在育种上有其独特之处,生长速度、肉质、抗病性等方面与品系A存在一定差异。
二、生长性能对比1. 生长速度品系A的生长速度较快,从出生到出栏仅需6个月左右的时间。
而品系B的生长速度稍慢一些,通常需要7个月左右的时间才能达到出栏的标准。
2. 饲料转化率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品系A的饲料转化率较高,即单位饲料所产出的肉量较多。
而品系B的饲料转化率略低一些,相同数量的饲料所产出的肉量较少。
3. 体重在相同饲养期内,品系A的成年体重通常要比品系B的成年体重略大一些。
这意味着品系A在同样的饲养条件下能够产出更多的肉类产品。
三、肉质对比1. 肌肉比例品系A的肌肉比例较高,肌肉纤维细腻,肉质鲜嫩,适合生产高品质的猪肉制品。
而品系B的肌肉比例较低,肉质稍显粗糙,不如品系A适合生产高端猪肉制品。
2. 脂肪含量品系A的脂肪含量较低,瘦肉率高,适合生产低脂肪、健康的猪肉制品。
而品系B的脂肪含量稍高,瘦肉率较低,不太适合生产低脂肪产品。
3. 肉色品系A的肉色较浅,通常呈粉红色,肌肉组织较细腻。
而品系B的肉色稍显深,通常呈淡红色,肌肉组织稍显粗糙。
四、疾病抗性对比1. 抗病性品系A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对常见的猪病具有一定的抵抗力,养殖管理相对较为简单。
而品系B的抵抗力稍逊一筹,需要更加细心的养殖管理。
2. 疾病易感性相对而言,品系B相较于品系A,在面对特定疾病时更为容易感染。
生长育肥猪的生长发育有什么规律
生长育肥猪的生长发育有什么规律生长育肥猪的生长发育有什么规律饲养生长乳牛猪的目的,是为了提供更多出栏肉猪,就我国目前广泛饲养的商品瘦肉型山羊,生长育肥阶段一般是指体重从25千克或30千克到100千克或110千克的这一阶段。
如果把它对应到猪的一生,大概就相当于猪的青少年时期。
这个阶段有以下几个特点。
(1)体重的绝对增长速度快在正常饲养客观条件下,猪体重的绝对值,随年龄增长而增大,到了成年,则稳定在一定发展水平上,也就是说,绝对增长呈现慢—快一慢的趋势,而生长育肥阶段,正处在猪的快速增长的阶段内。
在研究条件下,瘦肉型良种猪可以获得最大的生长速度为:体重5-IO千克阶段,日增重400克,10-20千克为700克.20-100千克达1000克以上。
(2)身体各组织的生长势和强度有一定的规律随着年龄增长,瘦肉型猪种体组织的增长顺序和强度是骨骼<皮<肌肉<脂肪。
即在生长初期,骨骼生长迅速,骨骼是生长的重点,稍后生长研究重点则接著转移到肌肉,到成年时脂肪沉积迅速,因而脂肪沉积变回重点。
现代马铃薯种类品种猪及其杂优猪肌肉的生长,在活重30-110千克期间保持着强度增长,110千克不须以后开始下降至成年不再增长。
<>(3)猪体混合物的变化从表29看出,瘦肉型猪体重45千克以后,蛋白质和灰分含量趋于稳定,而体脂肪则迅速增长。
同时,随着脂肪量的增加,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也增加,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逐渐减少。
从还可以看出,水分随年龄和肥胖的增长而递减,脂肪则增多。
水分和脂肪组织变化较大,去掉脂肪的干物质中所,酵素和矿物质的变化钙质不大,比较稳定。
说明在生长的前期,高速增长的主要是水分、蛋白质和灰分,中期减少,后期更少;脂肪则相反,前期较少,后期最多。
这些生长发育规律,对于生长育肥猪的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可以根据这些规律,制定适合不同生长发育阶段需要的饲粮,确定适时屠宰的体重,改采科学合理的饲喂方式。
简述生长育肥猪的生长规律
简述生长育肥猪的生长规律
生长育肥猪是指经过一定的饲养阶段,以肥壮期为目标,对猪进行有计划的
饲养和繁殖,以达到增加肉质和经济效益的目的。
以下是生长育肥猪的生长规律: 1. 生长阶段:生长育肥猪分为三个生长阶段:栏养阶段、混养阶段和肥育阶段。
在栏养阶段,猪只处于独立的饲养空间,饮食和生长发育受到限制;在混养阶段,猪只与不同品种、年龄和性别的猪混养,可以相互补充营养和改善环境;在肥育阶段,猪只开始食欲增强,生长发育加快,但仍需要保持适当的运动量和营养摄入。
2. 体重控制:生长育肥猪的体重控制是一个重要的饲养管理目标。
饲养员需要根据猪只的年龄、品种、性别、生长阶段和饮食等因素,制定合理的体重控制计划,以确保猪只在特定时间内达到合适的体重。
3. 饮食管理:生长育肥猪的饮食管理对于猪只的生长发育和体重控制至关
重要。
饲养员需要提供适宜的饲料和饮水,保证猪只获得足够的营养和水分。
同时,要注意控制猪只的体重,避免过度肥胖,以免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4. 运动锻炼:生长育肥猪需要适当的运动锻炼,以促进生长发育和改善肉质。
饲养员需要提供足够的运动场地和设施,根据猪只的体重和年龄等因素,制定适
当的运动计划,以保证猪只健康和快乐。
5. 疾病管理:生长育肥猪需要保持身体健康,避免感染各种疾病。
饲养员需要定期进行猪病检测和预防接种,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以确保猪只健康生长。
生长育肥猪的生长规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猪只的饮食、运动、体重控制、疾病管理和环境等因素,以实现良好的饲养效果。
生长育肥猪的生长规律及管理要点
4 0 ・
现 代 畜 牧 科 技 2 0 1 7年 第 7期 总 第 3 i 期
生 长 育 肥 猪 的 生 长 规 律 及 管 理 要 点
陈家 良
( 黑 龙 江 省 依 兰 县动 物 卫 生 防 疫 站 , 黑 龙 江 哈 尔滨 l 5 4 8 0 0 ) 摘要 : 在 猪 的各 生 长 阶段 , 育肥 猪 是 增 重 速 度 最 快 , 饲 料 消耗 最 多的 阶 段 , 这 一 阶段 饲 养 管理 的 好 坏 直接 关 系到 生 猪 养殖的经济效益 , 因 此要 掌握 生 长 育 肥 猪 的 生 长规 律 , 采 取 科 学合 理 的 饲 养 管 理 方 法 , 提 供适 宜的养 殖环境, 加 强 防
速度迅速 , 对营养的需 求要 求较 高 , 所 以在 猪 体 重 还 没 有 达 到 6 0 k g时 , 所 提 供 的 饲 料 的 营 养 水 平 要 相 对 的 高 一 些 。生 长育肥猪在 2 O ~3 O k g时 主 要 生 长 的 是 骨 骼 , 所 以 这 段 时 期
饲喂方式是生 喂 , 因如 果 将 饲 料 煮 熟 后 会 破 坏 其 中 营 养 物 质 的营 养 价 值 , 尤其足 维生 素 , 所 以饲 喂 时 仅 需 要 将 饲 料 原 料 进行粉碎加T 即可 , 一些青绿 多汁饲料可直接剁碎饲喂 。 在 管 理方 面 , 要 对生 长育肥 猪进 行合 理 的分群 , 根据品
生 长育 肥 猪 是 猪 的一 生 中 生 长 、 增 重速 度最 快 的阶段 , 也 是 饲 料 消 耗 较 多 的阶 段 , 这 一 阶 段 对 猪 肉 产 品 的 质 量 起 着 决 定 性 的 作 用 。 因此 , 要 掌握 生 长 育 肥 阶段 猪 的 生 长 规 律 和 特点 , 以采 取 科 学 的 饲 养 管 理 方 法 。为 育 肥 猪 提 供 一 个 优 良 的养殖环境 , 利用合 理的养殖方法 , 加 强防疫技 术 , 让 生 长 育 肥猪健康生长 、 正常增重 , 以达 到 经济 效 益 最 大 化 的 目 的 。
第八章生长育肥猪的饲养管理
而逐渐增多,尤其在4月龄后迅速增长。蛋白质
(肌肉)和矿 物质在生后最 初几个月增长
很快,以后随
着年龄的增加 略有降低。
猪体化学成分(%)
天数 重量 初生 水分 77.95 脂肪 2.45 蛋白质 16.25 灰分 4.06 去脂干物质 蛋白质 矿物质 80.00 19.99
25天
45kg 68kg 90kg 114kg
三、各部位和体组织的增长规律 1、各部位的生长规律
主要由两个生长波组成。
主生长波:从头部→腰部;
次生长波:从四肢下部→躯干。
因此仔猪出生时头和四肢相对较大,躯干短 而浅,随年龄的增长,体高、体长首先增加,然
后是各组织的生长顺序和强度也是不平衡的,
骨骼是体组织的支架,最先发育,也最先停止,
相互比较,我国通常以 20kg 为始重,90kg 为
结束体重。
2、饲料利用率
饲料利用率可以用料重比来表示:
也可用饲料报酬来表示:
第二节 提高肥育效果的措施
一、品种和类型
瘦肉型猪比鲜肉型、脂肪型猪品种,在喂同 一日粮时,无论日增重、饲料利用率、瘦肉率都 高。
1.5岁的长白猪与香猪比较
在肉的品质方面,鲜肉型、脂肪型的地方猪 种,肌肉的颜色鲜红,肌肉间脂肪沉积好,肌纤
576
3.39 250
793
2.9 254
830
3.1 316
834
3.46 352
2、蛋白质水平
日粮蛋白质水平在一定范围内(9%~18%), 猪的日增重随着日粮蛋白质水平的提高而增加。 超过18%时,日增重不再提高,甚至有降低的趋
势,但可提高瘦肉率,降低肥度。若追求胴体瘦肉
率,粗蛋白含量可提高到25%,但用高蛋白水平来提 高瘦肉率显然是不经济的。
肥育猪生长期日增重变化规律的研究
肥育猪生长期日增重变化规律的研究@一7—28中国畜牧杂志2O0O年第36卷第6期匿l生_同罔田圃垒垄望墨重霞(甘肃省动物营养研究所,兰州730030)5钮,f船胡,6摘要:通过对5十杂交组台,40头肥育猪体重每增长5kg日增重变化规律的研究表明,猪的生长期呈补偿生长规律生长的高峰期与低谷期交替出现.持续时间太约7~10天.各组台变化规律虽不完垒一致,但总的变化趋势体现了补偿生长的特点,特别在后期表现的曼明显,变化的幅度较前期太.葶.词:艟弛杂交组;;哇嗍.乎竺尺中圈分类号:$828I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258—7033【20∞】高一0O28—02肥育猪的生长发育规律已研究表明前期长骨,中期长肉,后期长脂,而对其生长规律的研究目前还没有详细的报道.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日增重的变化来确定肥育猪的生长模式,在此基础上制定合理的饲养管理措施,用于指导生产,今后并对生长规律的调控, 最佳饲料转化率作进一步深人研究.1材料与方法1.1试猪的选择与分组试猪来自甘肃省临泽县新华种猪场试验时间是1997年3月至6月,杂交组合为杜洛克(D)与甘肃省”八五”科研成果的A,B,C三系之问杂交或长白(L)与大约克(Y)杂交组合试验共5 个组合40头肥育猪.每个组合按公母血统来源全面, 组问分娩日期不超过7天的原则选取.公猪25日龄去势,母猪不去势,30日龄断乳,2月龄体重达加选择8—10头进人预试.当试猪体重达25kg,生物同质分析(P)0.o5)选择8头进人试验.1.2试验环境条件圈舍为单斜面半敞开式,冬季加盖塑料棚膜保暖,夏季自然通风.试猪每圈8头,每头平均可利用面积11米13测定内容以组合为单位,每周称重一次(约增重5k),统计日增重.14实验阶段的划分将肥育期划分为3期,第1期25~35,第2期35一印,第3期印~100kg.1.5试验的日粮水平各阶段饲喂相应的日粮,日粮配方见表1.1.6饲养管理试猪在同一条件下,以组为单位,饲养于同一圈栏中,日喂4次,粉科拌湿,按次不限量.鸭咀式饮水器供水,自然通风,专人饲喂,每7天早晨空腹称重,随时观察猪的食欲,健康状况.17数据的统计分析试验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表观值分析.2结果与分析收稿日韵:[999一l0—2.由图1的日增重变化显示,各组合生长呈明显补偿生长规律,这种规律在50k以后更明显,最高值与最低值相差最高达40以上,高峰期与低谷期持续周期大约7一l0天.从各组合变化规律来看,有较高的高峰期.就有较慨的低谷期,这充分表现出补偿生长的特征,但各组台在某一个时期的生长规律,持续周期都存在着差异.3讨论圈1的曲线表明,二元杂交肥育猪生长呈明显的高峰期与低谷期,显示出补偿生长的规律.高峰期与低谷期持续周期大约为7~10天,特别在试猪体重达50h以后更为明显.虽然各组合生长规律在某一个时期不完全相同.但在整个生长期的变化规律大致一样.高峰期与低谷期出现的时期,持续周期的长短.可能与杂交组合的品种特征,饲养管理及环境因素有关,能否有效的调控这种规律,有待进一步研究.降低饲料转化率是提高肥育猪生产的重要手段.根据肥育猪生长后期高峰期与低谷期明显交替出现的规律,在生产中可采用后期限制饲喂的方法,到底在后期的哪个阶段限,结果见表1.表2三品种父本仔猪各阶段死亡率比较注:同列肩标英文写宁母不问为差异极显着(P<001), 写字母不同为差异显着(P<005)通过W1]coxon非参数柱验,三类型杂种仔猪1日龄,22—35日龄,51—70日龄死亡率差异均不显着(P>005).但是2—21日龄,36—50El龄DH的死亡率均高于LH,YH,且差异分别达显着和极显着水平(表2).2.3杂种遗传力的估计从表3可以看出,仔猪生后各阶段死亡仔猪数占总死亡数比例愈高.则其杂种死亡率的遗传力愈大.从父本看.DH杂种后代各阶段死亡率的遗传力总是规律性地高于其它两组合.表3杂种仔猪死亡率的杂种遗传力估计表3讨论3.1根据上述统计分析结果.可以初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无论父本为哪一品种,其杂种仔猪死亡的高峰均在生后21天内,即哺乳前期和中期,这和国内外诸多学者的结论相一致.所以要提高仔猪哺乳期成活率,应加强前中期饲养管理,如固定奶头,吃好初乳,防压防冻十分重要.第二,在仔猪断奶后的15天之内,出现第2个死亡高峰,其死亡仔猪数仅救于哺乳期.为此,应十分注重仔猪的断奶方法,为仔猪从母乳食物转变为植物性饲料作好过渡.严防仔猪断奶后腹泻和发生水肿病,这对提高仔猪成恬率至关重要.3.2父本品种对仔猪哺乳期死亡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对北京花猪Ⅱ系母本而言,以杜洛克为父本时,仔猪两个死亡高峰死亡率均高于长白和大约克的后代. 为此,用这三个品种与北京花猪Ⅱ系配套生产商品猪时,尽可能不用杜洛克为宜,否则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仔猪哺乳期和断奶后保育期的成恬率和经济效益.对生产不利3.3仔猪的生恬力(或死亡率)属于两等级闽性状,在用线性模型分析时.这种性状的均值和方差相互不独立.因此.当仔猪死亡数大时方差较大.死亡数小时方差也小”J,但其各生长发育阶段死亡率的遗传力都非常低,这符合现有的遗传理论.34由于试验客观条件限制,未能测定北京花猪Ⅱ系仔猪生长发育各阶段的死亡率及其遗传力.尽管如此,本试验结果可供养猪界同行在进行其他品种杂交配套生产杂种种猪和商品猪时参考.从理论和实践看,品种和品系间杂交.后代诸多性状都比父母性状均值有所提高,但不同组合间也存在显着或细微的差异.参考文献:[I.张沅.现代动物育种原理和方法[M]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9[2]Baa~odN.d[JC-ene~nlm,1992,13:6~~697【3Jd口牌目mL,el【JJ.Sei,1996,263:1771—1774:4]师守蕈动物育种学总论[M.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3【5JBzdeRoads,Hal【JAnitaSei,1嘲,76:1636—1643.[6]llJ_J_.Anir~C.enell199”3,21:56~61[7]刺月府_【J..北京农业大学,1995,21:l14—120. [8:王秀利李素芬[J_中国畜牧杂志,1996,32(4):11一I2[9:吴常信[刀中国畜牧杂志,1998.34(3):52一.54.。
生长育肥猪饲养管理
营养水平与生长速度
猪骨骼、肌肉、脂肪的增长和沉积是循一定规律 进行的,尽管同时并进,但不同时期不阶段各 有侧重 骨骼最先发育,最先停止,而肌肉居中,脂肪在 幼年沉积很少,而后期加快,直至成年 在猪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大体可划分为小猪( 长骨)期体重约为35kg前、中猪(长肉)体重 35-60kg期、大猪(长膘)体重60-100kg 期三个阶段
第八章
生长育肥猪饲养管理 Growing and finishing
猪体组织的生长发育规律 小猪长骨 中猪长皮 大猪长肉 肥猪长膘
肉猪的生长发育规律
一、肉猪体的增长速度
– 70~180日龄为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 最关键时期 – 体重的75 %要在110天内完成,平均日增重需保持700~ 750克
• 25~60kg阶段日增重应为600~700克 • 60~100kg阶段应为800~900克
– 影响能量浓度的主要因素:水分、粗纤维和粗脂肪含量
能量与体组织
消化能( MJ/kg) 日增重(g) 饲料/增重 平均膘厚(mm) 14.6 817 2.57 26.09 13.2 750 2.44 18.90 11.7 647 2.90 17.36
不同能量水平对胴体的影响
能量水平 日增重( g) 513.5 434.5 膘厚( mm) 46 40.5 瘦肉率 (%) 47 52
689
饲料/增重
瘦肉率(%) 平均膘厚( mm)
2.48
44.7 21.6
2.26
46.6 20.5
2.24
探讨猪的品种选择对肉质的影响
探讨猪的品种选择对肉质的影响猪肉一直以来都是人们餐桌上常见的美食之一。
而肉质的好坏则是影响猪肉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品种选择对猪肉肉质的影响不可忽视。
本文将探讨猪的品种选择对肉质的影响,并分析适合不同需求的各种猪种,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选择。
一、猪种分类和特点1. 瘦肉型猪种瘦肉型猪种是指以其肉质瘦且脂肪含量低而闻名的品种。
这些猪种主要以生长速度快、肉质细嫩和肉质红润为特点。
2. 脂肥型猪种脂肥型猪种则以其肌肉中脂肪含量的多少为主要特点。
这些猪种的肉质比较鲜嫩多汁,适合用于腌制、卤制等烹饪方式。
二、猪种选择的肉质影响1. 瘦肉型猪种的影响瘦肉型猪种在饲养过程中更注重瘦肉的产量,因此其生长速度相对较快。
由于肉质细嫩,瘦肉型猪种的肉质更适合用于烧烤、煮汤等烹饪方式。
而且,由于其脂肪含量较低,所以瘦肉型猪种的猪肉在脂肪含量的监控方面更为重要。
对于追求健康饮食的人来说,瘦肉型猪种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2. 脂肥型猪种的影响相较于瘦肉型猪种,脂肥型猪种的肌肉中脂肪含量相对较高。
这使得脂肥型猪种的猪肉更加鲜嫩多汁,并且能够更好地保持肉质的鲜美。
对于一些需要焖煮或者红烧的烹饪方式来说,脂肥型猪种的猪肉更适宜。
但是,由于脂肪含量较高,脂肪型猪种的猪肉对于追求低脂肪饮食的人来说并不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三、适合不同需求的猪种选择1. 追求健康饮食的人对于追求健康饮食的人来说,瘦肉型猪种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瘦肉型猪种的肉质细嫩,脂肪含量相对较低,符合健康饮食的理念。
而且,瘦肉型猪种的生长速度相对较快,肉质瘦嫩,适合于烧烤、煮汤等烹饪方式。
2. 偏好鲜嫩多汁的人喜欢鲜嫩多汁口感的人可以选择脂肥型猪种。
脂肪型猪种的肉质比较鲜嫩,肌肉中脂肪含量相对较高,更能满足口感需求。
适合腌制、卤制等需要肉质鲜美的烹饪方式。
3. 烹饪方式需求不同的人不同的烹饪方式对猪肉的需求也不尽相同。
对于需要焖煮或者红烧的烹饪方式来说,脂肪型猪种的猪肉更适宜。
部分地方品种猪体尺、胴体及肉质性状分析
部分地方品种猪体尺、胴体及肉质性状分析作者:汪涵等来源:《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14年第07期摘要:为进一步了解分析我国地方猪种的生长及胴体肉质性能,本试验对8月龄左右的沙乌头猪、沙乌头与杜洛克杂交一代猪、米猪和巴马香猪的体尺(不含巴马香猪)、胴体及肉质性状进行了测定。
结果发现,米猪体重、体高、体长、胸围和腹围等指标均最大,分别为86.65 kg、63.25 cm、118.75 cm、107.25 cm、131.00 cm,其中体重、体高和腹围均极显著高于沙乌头猪(P关键词:地方品种猪;体尺性状;胴体性状;肉质性状中图分类号:S8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769(2014)07-0063-04我国是世界第一养猪大国,猪肉是我国第一大消费肉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猪肉的消费已从单纯的量上的满足过渡到了质上的需求。
肉味鲜美的高品质猪肉已成为当前猪种选育的新方向之一。
我国是世界上猪种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猪品种数目约占世界总数的三分之一[1]。
相比国外猪种,我国地方猪种的肉质具有肉色鲜红、肉味鲜美、系水力强、肌内脂肪含量高、肌纤维直径小等优点。
地方猪种作为未来肉质选育对象的优势正在渐渐体现。
本研究对我国地方猪种中的巴马香猪、米猪、沙乌头猪及沙乌头与杜洛克杂交一代猪8月龄左右的生长、胴体及肉质性状相关指标做了初步对比测定研究,旨在研究中国地方品种的优质性状,进一步补充、更新和完善我国地方品种猪资源库数据,同时也为未来保护、开发和选育优良肉质猪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测定时间与猪群沙乌头猪及沙乌头与杜洛克杂交一代猪由江苏省海门市沙乌头猪原种场提供,测定时间为2013年3月;米猪由江苏省金坛市米猪原种场提供,测定时间为2013年6月;巴马香猪由泰州泰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测定时间为2013年9月(表1),以上所测定肉猪的品种均为公猪,且除巴马香猪未阉割外,其它品种均已阉割。
猪的生长发育规律与肉品质
猪的生长发育规律与肉品质
廖国周
【期刊名称】《湖南畜牧兽医》
【年(卷),期】2004(000)003
【摘要】在猪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的组织和器官有其各自的生长发育规律,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异速生长特性;猪肉品质品种、年龄、性别、屠宰体重、营养水平、饲料种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生产中要改善猪肉的品质,可以从其生长发育规律以及影响肉品质的因素进行调控.
【总页数】4页(P1-4)
【作者】廖国周
【作者单位】云南省动物营养与饲料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6502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28.24
【相关文献】
1.猪的生长发育规律与肉品质 [J], 廖国周
2.根据育肥期猪群生长发育规律实施相应的管理方案 [J], 朴聪雁;马玉洁
3.硒对猪生长发育和胴体肉品质的影响 [J], 徐丽
4.瑶鸡生长发育规律、屠宰性能及肉品质评价的研究 [J], 唐燕飞;刘一帆;蒋华连;束婧婷;巨晓军;章明;韦宗海;单艳菊;屠云洁;苏立燧;邹剑敏;姬改革
5.皖南花猪肌肉品质及其变化规律 [J], 殷宗俊;刘彩霞;姜润深;陈宏权;蒋模有;郭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生长育肥猪的饲养管理
b、后期限质饲喂法:
即整个育肥期采取自由采食的方法,在育肥后 期体重(60kg后)喂给低营养水平的日粮,以控制 脂肪的生长。但能量水平最低不低于10.87MJ/kg, 粗纤维含量不超过13%。 评价:
该法肉猪生长发育快,育肥期短,日增重高,肉
猪出栏率高,肉猪屠宰后瘦肉率高。是现代肉猪生
产的主要养殖技术。
39
2、防疫
预防猪常见传染病,如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仔猪副伤 寒、病毒性痢疾等传染性疾病,必须制定科学的免疫程 序进行预防接种。
3、驱虫
驱除猪体内外寄生虫是提高肉猪饲养效果的一项重要 措施。猪体内寄生虫以蛔虫感染最为普遍。体外寄生虫 以疥癣为最常见。 育肥过程中要进行二次驱虫和健胃。一次是在仔猪断奶后 转入育肥舍后二周左右;第二次是在育肥中期。
期要实行限制饲养,控制能量摄取量。
但现代瘦肉型猪种不存在此问题,一直是高能量水平。
13
能量水平对生长速度和肥度的影响
高
14
不同能量水平对胴体的影响
15
(二)蛋白质和必需氨基酸水平
饲粮蛋白质和必需氨基酸水平不仅与生长肥育猪的 肌肉生长有直接关系,也对其增重有重要影响。
在一定范围内,随着饲粮蛋白质水平的提高, 其增重加快,饲料转化率改善。
16
一般按生长育肥猪不同阶段给予不同水平的蛋白
质,前期(20-55kg)为16--17%,后期(55-120kg)为
14--16%。 蛋白质对增重和胴体品质的影响关键在于质量, 即必须氨基酸的配比。猪需10种氨基酸,特别是赖、 蛋、色氨酸的影响更为突出。 据研究证明,当赖氨酸占粗蛋白质6-8%时饲粮蛋 白质的生物学价值最高。
40
驱虫对增重和饲料转化率的影响
育肥猪的生长发育规律
育肥猪的生长发育规律育肥猪的生长发育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生理发育期、蛋白质沉积期和脂肪沉积期。
在生理发育期,猪只是从出生到断奶之间的阶段,通常为20-28天。
在这个阶段,猪只的生长速度非常快,体重迅速增加。
这个阶段的猪只主要通过吸食母猪的乳汁来获取营养,同时开始逐渐接触固体饲料,为后期的蛋白质和脂肪的沉积做准备。
接下来是蛋白质沉积期,一般为断奶后的28-60天。
在这个阶段,猪只的主要任务是增加肌肉的质量。
为了促进肌肉的生长,猪只需要摄入高蛋白质的饲料。
此时,猪只的饮食中应包含高质量的蛋白质,如豆粕、鱼粉等。
在这个阶段,猪只的体重增长速度较快,肌肉质量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最后是脂肪沉积期,一般为60天后。
在这个阶段,猪只的生长速度开始放缓,但体重仍在逐渐增加。
此时,猪只的饮食中应适量增加脂肪的摄入,以促进脂肪的积累。
脂肪是猪只肉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所追求的。
因此,在这个阶段,饲料中的能量密度应适当提高,以满足猪只对能量的需求。
除了以上三个阶段,育肥猪的生长发育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饲养环境、饲料品质、疾病防控等。
合理的饲养环境可以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如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通风等。
优质的饲料可以提供充足的营养,促进猪只的生长发育。
同时,疾病的防控也是保证猪只健康生长的重要措施。
总结起来,育肥猪的生长发育规律主要包括生理发育期、蛋白质沉积期和脂肪沉积期。
在不同阶段,猪只对营养的需求也不同,因此需要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合理配置饲料,以满足猪只的需求。
此外,合理的饲养环境和疾病防控也是保证猪只健康生长的重要因素。
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可以提高育肥猪的生长速度和肉质品质,提高养殖效益。
不同杂交组合猪胴体品质及肉质性状的比较研究
时 电极直 接 插 入 背 最 长 肌 中 , 深度不 小于 1 e m, 将 电极 头部 完 全包 埋 在 肉 样 中 , 读取数 值 p H 。 ( 4 )
组( P< 0 . 0 5 ) ; 巴 X长 ×大 组 的 肉质 性 状 最 好 , 其 肉色 、 大 理 石 纹 显 著 优 于 杜 ×长 ×大 组 和 长 ×大 组 ( P <0 . 0 5 ) 。 结 果 表
明, 杜 ×长 ×大组 的胴 体性状 较好 , 巴 ×长 ×大组 的肉质性状 较好 , 采用杜 洛克做 杂交父本 可提高 后代 猪 的胴体性 状 , 采 用
随着 人 们 生 活 水 平 的提 高 和 养 猪 业 的发 展 ,
猪 肉的 品 质 日益 引 起 消 费 者 和 育 种 专 家 的关 注 。
为单位进行 圈养 , 各组 的 日粮配 方和饲 养管 理条 件一 致, 喂至 1 0 0 k g 左右时 , 每组选 6头进行屠宰试验 。 1 . 2 营养 水平 3组试 验 猪 的 日粮 一 致 , 每 千 克前
贵州 畜牧兽 医
2 0 1 3年
第3 7卷
第 2期
不同 杂交组合猪胴体品 质及肉 质性状的比 较研究
金 鸿 ,申 学 林 ,蒲 学 栋 ,廖 晓 云 , 熊 光 源 ,王 文 涛 ,李 爱 萍
( 贵州省凯里市畜牧兽 医局 , 贵州 凯里 5 5 6 0 0 0 )
摘要 :为探讨不 同杂交组合 育肥猪 胴体 品质 及 肉质性 状 的差异 , 选 用体重 3 0 k g左 右的 长 X大 、 巴 ×长 ×大 、 杜 X长 ×
3 . 2 : 1 ) 、 胴体 品质 好 、 眼肌面积大 、 瘦 肉率 高 、 适 应 性 好 等优 点 , 是 当代 世 界 著 名 瘦 肉型 猪 种 之 一 _ 2 J 。
育肥猪生理特点和发育规律
育肥猪生理特点和发育规律饲养母猪和仔猪都需要很强极佳的管理技术,比如预防疾病,往往母猪和仔猪易发病,而育肥猪各器官消化系统已发育成熟,抵抗力也相对进一步增强,因此猪病相对减少,也相对好养。
相对好养并不是绝对好养,也不是没病养到出栏就行,这时候追求的是高饲料报酬。
怎么才能不断提高日增重,提早出栏坎氏是育肥猪的饲养重点,要达致这一点就必须对育肥猪的生理特点生理特点及营养需求熟悉。
我们养猪不光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知道了猪的营养资金需求与饲料经销商猪谈论时也多了一些筹码,也控制了更多的主动权,何乐而不为?请看下面的介绍。
猪育肥的最终目的是使养猪生产者以最少的投入,生产出量多质优货源的猪肉供应市场,以满足广大消费者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并从中获取最大的经济政策利益。
为此,生产者一定要根据猪的生理特点和发育生长发育规律,满足生长肥育猪的各种母乳需要,采用科学的饲养管理项目管理和疫病防治技术,从而达到猪只增重快、耗料少、胴体品质优良、成本低和经济效益高的目的。
生长肥育猪的生理特点和发育规律根据育肥猪的生理特点和发育规律,我们按猪的体重将其生长过程划分为二个阶段和生长期即育肥期。
生长期:体重20~60千克为生长期。
此发展阶段猪的机体各组织、器官的生长发育功能不很完善,尤其是刚刚20千克体重的猪,其鼻窦的功能较弱,消化液中某些有效成分无法满足猪胃酸的需要,影响了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并且眼下猪只胃的容积较小,神经系统和机体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也正处于逐步完善。
这个阶段主要是主要就骨骼和肌肉的发育,而脂肪的高速增长比较缓慢。
肥育期:体重60千克~出栏为肥育期。
此阶段猪的各器官、系统的功用都逐渐完善,尤其是消化系统消化系统有了巨大发展,对各种饲料的消化吸收能力缓解都有很大改善;神经系统和机体对外界的推进器抵抗力也逐步提高,逐渐可较快快速适应周围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变化。
此阶段丰沛猪的脂肪组织生长旺盛,肌肉和极其骨骼的生长较为缓慢。
品种和营养水平对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和肉质的影响
收稿日期:2015-10-09
基金项目:四川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2013NC0053) ;贵阳市创新人才计划( [ 2012HK] 209-39)
作者简介:李登赴(1979—),男,贵州六盘水人,硕士研究生,从事猪的营养研究。 E-mail: ldf1979@
*同等贡献作者
何 军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通信作者: , ,
体背膘下降,瘦肉率增加[8] ;饲粮中添加维生素和 矿物质可以显著改善肌肉品质[9-11]。 可见,不同 营养水平对肉质的影响不同。 由于遗传背景不 同,高坡猪与含有外来血缘的 DLT的肉质应该存 在一定差异。 此外,营养水平对高坡猪和 肉 DLT 质的影响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本试验选用体型 相近的高坡猪和 DLT为试验对象,饲喂不同营养 标准配制的全价饲粮,研究不同营养水平对高坡 猪和 DLT的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和肉质的影响,旨 在揭示高坡猪和 DLT的肉质差异及其与 2 种营养 水平的适配性,为高坡猪、DLT生产上的饲粮配制 提供参考。
料重比( F/G) =ADFI/ADG。
1.5.2 胴体性状
胴体组成指标测量及计算方法参照《猪生产
(2012)及中国猪饲养标准(2004) 相应阶段营养
需要配制,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 1。
1.3 饲养管理
试验在四川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教学科
研实验基地进行。 单栏饲养,预试 5 d 后进入正式
试验 每日饲喂 次 少喂 。
3 (08:30、13:30、18:30) ,
勤添,喂料量以料槽内略有剩余为度。 试验猪自
由饮水,圈舍内温度保持在 18~20 ℃。
1.4 屠宰及组织取样
屠宰分批进行,当试验猪平均体重达 90 kg
肉猪生长发育规律及饲养管理技术
肉猪的生长发育规律及饲养管理技术肉猪的喂养是养猪生产中最后的一个环节。
喂养肉猪占用的资金多、耗料多。
因此对整个养猪生产关系重大,又与经济效益所系。
养肉猪的目的是最少的饲料和劳动力,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得成本最低、数量最多,质量最好的猪肉,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以满足人们的肉猪和外贸的需要。
影响肉猪生长发育的因素较多,单靠某一种技术是难以达到下述目的的,只有采用综合的技术措施,才能在短时间内获得成本最低,数量最多,质量最好的猪肉。
才能提高肉猪的出栏水平。
第一节肉猪的生长发育规律和影响生长的因素一、肉猪的生长发育规律猪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各阶段的增重及组织的生长是不同的,也是有规律的。
1、体重的增长规律:在正常的饲料条件、饲养管理条件下,猪体的每月绝对增重,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而每月的相对增重(当月增重月初增重100),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到了成年则稳定在一定的水平。
就是说,小猪的生长速度比大猪快,一般猪在100公斤前,猪的日增重由少到多,而在100公斤以后,猪的日增重由多到少,至成年时停止生长。
也就是说,猪的绝对增长呈现慢棗快棗慢的增长的趋势,而相对生长率则以幼年时最高,然后逐渐下降。
2、猪体内组织增长规律:猪体骨骼、肌肉内、脂肪、皮肤的生长强度也是不平衡的。
一般骨骼是最先发育,也是最先停止的。
骨骼是先向纵行方向长(即向长度长),后向横行方向长。
肌肉继骨骼的生长之后而生长。
脂肪在幼年沉积很少,而后期加强,直至成年。
脂肪先长网油,再长板油。
从出生到6月龄(体重100公斤)猪体脂肪随年龄增长而提高。
水分则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矿物质从小到大一直保持比较稳定的水平;蛋白质,在20~100公斤这个主要生长阶段沉积,实际变化不大,每日沉积蛋白质80~120克。
小肠生长强度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大肠则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胃则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总的来说,育肥期20~60公斤为骨骼发育的高峰期,60~90公斤肌肉发育高峰期,100公斤以后为脂肪发育的高峰期。
不同杂交组合生长育肥猪肉质性状变化规律的研究
不同杂交组合生长育肥猪肉质性状变化规律的研究欧秀琼;刘作华;钟正泽;杨飞云;童晓莉【期刊名称】《养猪》【年(卷),期】2005(000)003【摘要】分别选择体重在20kg左右的杜×长×大及长×荣2个杂交组合的健康去势仔猪48头(公母各半),每个杂交组合6个重复(公母各3个重复),每个重复以8头猪起试.分别测试20kg、35kg、50 kg、80 kg及100 kg左右时的肉质性状,研究西南地区典型杂交组合生长育肥猪肉质性状随体重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体重增加,杜×长×大肉色评分无明显变化,而长×荣则呈直线上升趋势;杜×长×大肌肉pH1呈直线下降趋势;肌肉失水率2个杂交组合均有升高趋势;肌肉水分含量杜×长×大无明显变化,而长×荣则呈直线下降趋势;肌内脂肪含量2个杂交组合均呈直线上升趋势.2个杂交组合间肉质差异明显,肉色评分、肌肉水分含量及肌内脂肪含量均有显著或极显著的不同(P<0.05或P<0.01),综合各指标看,长×荣猪肉质优于杜×长×大,特别是在肉色和肌内脂肪含量方面有着明显优势,杜×长×大达100kg时肌内脂肪为2.84%,长×荣则为5.35%.【总页数】2页(P23-24)【作者】欧秀琼;刘作华;钟正泽;杨飞云;童晓莉【作者单位】重庆市畜牧科学研究院,重庆,402460;重庆市畜牧科学研究院,重庆,402460;重庆市畜牧科学研究院,重庆,402460;重庆市畜牧科学研究院,重庆,402460;重庆市畜牧科学研究院,重庆,40246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28.3+2【相关文献】1.杜长大、约滇陆不同杂交组合商品猪生长育肥试验研究 [J], 孔凡勇;张建国;曹林;苏建伟;温跃辉;罗春莉;朱琼芬;周建雄;马凤龙2.不同杂交组合商品猪的生长育肥性能 [J], 孔凡勇;张建国;温跃辉;曹林;杨汝和;马凤龙;周建雄3.不同杂交组合猪胴体品质及肉质性状的比较研究 [J], 金鸿;申学林;蒲学栋;廖晓云;熊光源;王文涛;李爱萍4.杜长大、约滇陆不同杂交组合商品猪生长育肥试验研究 [J], 孔凡勇;张建国;曹林;苏建伟;温跃辉;罗春莉;朱琼芬;周建雄;马凤龙5.不同硒源对育肥后期猪生长性能及肉质性状的影响 [J], 骆康明;张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品种生长育肥猪肉质性状的变化规律及品种、性别对肉质性状的影响欧秀琼刘作华钟正泽杨飞云童晓莉(重庆市养猪科学研究院重庆荣昌402460)摘要:分别选择体重20kg左右的杜×长×大杂交仔猪54头,长×荣杂交仔猪48头,公母各半,分6圈饲养(公猪3圈,母猪3圈)。
研究不同品种生长育肥猪肉质性状的变化规律及品种、性别对肉质性状的影响。
日粮为玉米-豆粕型,赖氨酸水平在NRC(1998)标准的基础上提高个百分点,消化能为kg,粗蛋白质含量20~50 kg、50~80 kg及80~100 kg分别为%、%及%。
当猪的体重为20 kg、35 kg、50 kg、80 kg及100 kg左右时,每个重复各取1头猪进行屠宰,测定肉质性状。
结果表明:随着体重的增加,肉色评分杜×长×大全期无明显变化,长×荣呈直线上升趋势;pH1值杜×长×大呈直线下降趋势;肌肉失水率杜×长×大及长×荣均有升高的趋势;肌肉水分含量杜×长×大全期无明显变化,长×荣呈直线下降趋势;肌间脂肪含量杜×长×大及长×荣均呈直线上升趋势。
不同品种肉质差异明显,肉色评分、肌肉水分含量及肌间脂肪含量均有显着的不同(P<或P<),综合各指标看,长×荣猪肉质优于杜×长×大。
性别对肉质性状无明显影响。
关键词:品种;性别;生长育肥猪;肉质性状猪从活体动物到猪肉产品的转化涉及到一系列组织学、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的变化过程,该过程的结果决定了猪的肉质(特别是感官品质)特征(陈代文等,2002)。
广义的肉质指肉的感官品质、深加工品质、营养价值和卫生质量。
猪肉的感官品质常用pH值、肉色评分、肌肉失水率、肌肉水分含量及肌间脂肪含量等指标进行评定。
宰后45分钟胴体pH值是反映肌肉酵解速度和强度的最重要指标。
猪肉的色泽主要受肌红蛋白状态的影响。
猪屠宰后,刚切开肌肉切面的肌红蛋白尚未与氧结合,故呈暗红色,与空气中的氧结合后,肌红蛋白很快成为氧合肌红蛋白,使肉呈现鲜红色,此为消费者最喜爱的颜色。
系水力对肉的外观及嫩度都很重要,失水率是国内常用的间接反映系水力的指标,两者呈直线负相关。
一般认为,肌间脂肪含量对猪肉品质影响较大,尤其是嫩度和多汁性。
食肉最佳的肌间脂肪含量为~%(Hovenier等,1993)。
也有人认为~%的肌间脂肪含量是必需的(Smith等,1972)。
人们养猪的目的就是要获得量多又好的猪肉产品,影响猪肉产品质量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遗传、营养和饲养、宰前应激及屠宰加工过程等(张克英等,2002)。
国内外研究猪肉质影响因素的文献不胜枚举,但有关肉质性状随体重变化规律的报道却很少见。
本文通过对西南地区典型品种猪杜×长×大及长×荣不同性别不同体重肉质性状的测定,探讨肉质性状随体重的变化规律及品种、性别对肉质性状的影响。
1试验材料和方法试验设计分别选择体重20kg左右的杜×长×大杂交仔猪54头,长×荣杂交仔猪48头,公母各半,分6圈饲养(公猪3圈,母猪3圈)。
试验从20kg开始,100kg 结束。
试验日粮表1 日粮配方及营养水平(单位:%、MJ/kg)20~50kg50~80kg80~100kg 玉米豆粕大豆油碳酸钙磷酸氢钙食盐预混料*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合计100 100 100营养水平消化能粗蛋白质钙磷有效磷赖氨酸蛋氨酸蛋氨酸+半胱氨酸苏氨酸色氨酸* 预混料配方(每公斤全价料):铁,锌,锰,铜,硒,碘,VA 2000IU,VD3 200IU,VE 20IU,VK3 ,生物素,叶酸,可利用尼克酸,泛酸,核黄素,VB1,VB6 ,VB12μg,氯化胆碱,泰乐菌素,抗氧化剂。
两品种猪试验日粮一致,采用玉米-豆粕型日粮,赖氨酸水平在NRC(1998)标准的基础上提高个百分点,消化能为kg,粗蛋白质含量20~50 kg、50~80 kg及80~100 kg分别为%、%及%。
各阶段日粮配方及营养水平见表1。
饲养管理试验猪占地面积保持在头以上,预试期内进行驱虫和预防注射,全期采用粉状全价配合饲料,自由采食,自由饮水,保持圈舍清洁卫生,做好日常工作记录和试验猪健康状况记录。
测定指标分别于试验开始(20kg)、35 kg、50 kg、80 kg及100 kg左右时早晨8:00空腹称重(前一天20:00断料),每圈选一头进行屠宰。
取最后胸椎处至第5腰椎处眼肌测定肌肉颜色、pH值及肌肉失水率,取前、中、后部混合肌肉测定1肌肉水分及肌间脂肪含量。
测定方法见《猪肉质评定方法》(猪肉品质研究参考资料汇编)。
统计分析测定结果应用SPSS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和邓肯氏多重比较,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应用Excel软件进行作图及回归分析。
2试验结果及分析肉质性状随体重的变化规律及品种对肉质的影响(图1及表2)由图1及表2看出,随着体重的增加,肉色评分杜×长×大全期无明显变化,值杜×长×大呈直线下降趋势;肌肉失水率杜×而长×荣呈直线上升趋势;pH1长×大及长×荣均有升高的趋势;肌肉水分含量杜×长×大全期无明显变化,而长×荣呈直线下降趋势;肌间脂肪含量杜×长×大及长×荣均呈直线上升趋势。
不同品种肉质差异明显,其差异主要表现在50kg以后。
肉色评分100kg时长×荣显着高于杜×长×大(P<);肌肉水分含量杜×长×大从20kg到100kg各阶段变化不大,而长×荣则呈直线下降趋势,20kg时极显着地高于杜×长×大(P<),到了80kg时则显着地低于杜×长×大(P<),100kg时极显着地低于杜×长×大(P<);肌间脂肪含量杜×长×大及长×荣差异明显,35kg时长×荣显着地高于杜×长×大(P<),到了80kg及100kg时则极显着地高于杜×长×大(P<)。
图1 肉质性状随体重的变化规律表2 肉质性状随体重的变化规律及品种对肉质的影响指标品种20kg 35kg 50kg 80kg 100kg pH1值杜×长×大±±±±±肉色评分杜×长×大±±±±±b 长×荣±±±±±a失水率(%)杜×长×大±±±±±长×荣±±±±±水分含量(%)杜×长×大±±±±a±A 长×荣±±±±b±B肌间脂肪含量(%)杜×长×大±±±±B±B 长×荣±±±±±A 注:同体重不同品种间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极显着(P<),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着(P<),无字母表示差异不显着(P>)。
性别对生长育肥猪肉质性状的影响(表3)表3 性别对生长育肥猪肉质性状的影响指标性别20kg 35kg 50kg 80kg 100kg pH1值公—±±±±母—±±±±肉色评分公±±±±±母±±±±±失水率(%)公±±±±±b 母±±±±±a水分含量(%)公±±±±±母±±±±±肌间脂肪含量(%)公±±±±±母±±±±±注:同体重不同性别间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着(P<),无字母表示差异不显着(P<)。
由表3可见,性别对生长育肥猪肉质性状影响不大。
公母猪间肌肉pH1值、肉色评分及肌肉水分含量各阶段基本无差异。
失水率除100kg时母猪显着高于公猪(P<)外,其余各阶段差异均不显着(P>)。
肌间脂肪含量随着体重的增加,公猪有高于母猪的趋势,但差异不显着(P>)。
3结论与讨论关于猪肉质性状随体重变化规律的研究报道很少,Rhim(1987)的系统研究表明,随猪年龄的增长,肉质呈改进趋势,220日龄后趋于稳定。
本试验表明,杜×长×大与长×荣两品种猪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肉质变化规律有着很大的不同:值呈直线下降趋势,肉色评分及肌肉水分含量全杜×长×大随着体重的增加pH1期无多大变化,这可能说明,杜×长×大猪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越接近屠宰体重,肉质有变劣的趋势,且较晚熟;长×荣随着体重的增加肉色评分呈直线上升趋势,肌肉水分含量呈直线下降趋势,这可能说明,长×荣猪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越接近屠宰体重,肉质有改善的趋势,且较早熟。
共同之处是:随着体重的增加,两品种猪肌间脂肪含量均呈直线上升趋势;失水率也呈上升趋势。
由本试验结果还可看出,肌肉水分含量与肉色评分有着密切的关系,水分含量高,肉色较浅,水分含量低则肉色较深。
品种对生长育肥猪肉质性状影响较大。
杜×长×大及长×荣两品种间肉质有明显差异,其差异主要表现在50kg以后。
肉色评分100kg时长×荣显着高于杜×长×大(P<);肌肉水分含量杜×长×大从20kg到100kg各阶段变化不大,而长×荣则呈直线下降趋势,20kg时极显着地高于杜×长×大(P<),到了80kg时则显着地低于杜×长×大(P<),100kg时极显着地低于杜×长×大(P<);肌间脂肪含量杜×长×大及长×荣差异明显, 35kg时长×荣显着地高于杜×长×大(P<),到了80kg及100kg时则极显着地高于杜×长×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