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提问方法的探析
初中语文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初中语文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问题分析
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提问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重要形式之一,通过提问可以培养学生
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会发现一些问题
存在:
1. 提问的深度不够。
有时教师提问内容过于简单,只涉及基础知识,缺乏对学生思
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 学生的回答得到追求正确性的评价。
有时教师只注重答案是否正确,而忽视了学
生回答的思路和逻辑。
3. 教师提问的方式单一。
有时教师只采用直接提问的方式,对于学生缺乏启发和引导,无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
四、问题解决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 提问的深度与广度
教师在提问时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水平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既有简单的基础性
问题,又包含一些拓展性和创新性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 引导性评价
教师在评价学生回答时,除了注重答案的正确与否,还应关注学生回答的思路和逻辑,鼓励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给予积极的、鼓励性的评价。
3. 多样化的提问方式
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多种提问方式,包括直接提问、开放性提问、逆向提问等,给予学
生更多思考的空间,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4. 组织合作学习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通过互相提问和回答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交流能力。
五、结语。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发问策略的探析

2培养学生的分析与概括能力 .
心理学研 究指出 , 的智力包括观察力 、 人 注意力 、 记忆力 、 思维力和想象力 等。思维能力是智 力的核心 , 而分析概括能力
又是一种重要的思维 能力 。 教师通过课堂发问 , 精心设计问题 , 就能在培养上述任务 上有所作为。 比如 “ 犹抱 琵琶半遮面” 是脍
校 阅 圳 沦
Xn i Y aL【r i a lli l X o ll l t
教 学研究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发问策略的探析
钱 亚 芳
( 阳市灵桥镇中学 , 富 浙江 随着初 中语文课程改革的不 断深入 , 原有的教育模式 已E t 杭州 3 10 ) 14 0
既 是 学 生 深 思 熟 虑 又 是 力 所 能 及 的 问 题 , “ 一 跳 摘 桃 子 ” 即 跳 ,
的发 问 能 人耳 入 脑 。” 最佳 发 问时 机 , 需要 教 师 敏 于 捕 捉 、 既 准
冲突 、 失去认知平衡的过程。 问在其中有着推波助澜的功效 , 发
恰 当、 巧妙 的设 问将大大提高课堂教学 的有效性 。
一
、
课 堂发 问的 作 用
1 发 兴趣 . 激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 当学 生体验 到一种 亲身参与掌握 知识 的情感 , 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兴趣的重要条件 ” 捷 。 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也说 过 ,兴趣是创造一个欢 乐和光 明的 “ 教学途径之一” 兴趣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标志 , 。 是积极 思维 和创造思维 的内趋力。 古人云“ 学起 于思 , 思起于疑” 创新 源之 ,
和提高教学质量 的有效途径。
思维 “ 错位 ”就是学 生对课文 内容在理解上 的片面性 , 糊 , 即模
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策略探析

和难点分散开来 , 让学生易于理解 和掌握 。除此之外 , 还应考虑 计 提问 , 并采用分层提问 , 突出文章中的重点和难点 , 化难为易 , 学生 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征 , 尽可 能激起学生的兴趣 , 真正将问 从 多方 面来培养学生 的语文思维能力 。例如教学《 变 色龙》 这一
题 问到学生的心坎上 。 二、 初 中语文课堂提问策略分析 1 . 抓住提 问时机 , 激起学生 的兴趣 在教学 中, 教师要明 白这一点 , 学生并不是一开始就对课文 感兴趣 的, 要想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求 知欲 , 教 师在 备课时 , 就一 定要围绕课 文内容 , 抓住文章中的关键段落和文字 , 有意识地创 课 时 ,教师可以先问学生奥楚蔑 洛夫的基本性格 特征是什么 。 当学生 回答 出是“ 善变 ” 时, 就再 向学生发 问 : “ 你们 知道 ‘ 善变 ’ 有 哪些 特征 呢?” 学生们有 的回答说“ 变得快 ” , 有 的回答说 “ 反 复无常” , 有的说“ 蠢” 。然后教 师再 问 : “ 他变来变 去 , 有一点 没
绪 。因此 , 要想实现语文课堂教学 的有效提问 , 教师就应该从实
3 . 分层进行提问 , 突出文章 的重点和难点
一
节语文课 的好坏 ,仅靠提一两个 问题是远远不够的。在
际出发 , 结合文章 中的知识点 , 精心设计 问题 , 把文章 中的重点
具体的教学 中 , 教师要全盘设局 , 整体规划 , 有计划 、 有步骤地设
一
问题一 出 , 学生想探究死海真相 的欲望一下子就被激发起来 了,
很想从 文章中找寻答案 ,于是很顺 利地进入对课文 的学 习中 。 当学生从文 章中找到正确 的答案时 , 真正 了解 到“ 死海不死 ” 中 两个 “ 死” 字 所包 含的不同意义 , 也就掌握 了死海形 成的过程 和
初中语文课堂提问方法探究

取了指路迁移的方 法来导答 。 教师 问大家 : 同学们观察 过你们家乡或 者邻 近地方 的石拱桥 吗?谁能说 出它 的 样子?这样一说 , 给出了一个学生的见识和经验储备 足 以解答的问题 , 降低了问题的难度。学生们跃跃 欲试 , 积极性很高。在学生你一 言他一语 的答问中 , 教师不断 用规 范性 的语言纠正学生 的不准确 的说法 。这样就很
曲问法 :愚公多大年纪了?” “ 学生稍感疑惑之余 , 回答 道:“ 快九十岁了。”这个 , “ 陕’ ,从何而知?”生答 :
“ ”顿悟这个 “ 字为“ 且 , 且” 将近” 意。对 “ 之 邻人京城 氏 之孀妻有遗男” 孀 ” 的“ 字与“ ” , 遗 字 钱老师也没有直解 其意 , 而是 问 :邻居小孩去帮助愚公挖 山, “ 他爸爸 同意 吗? 这样就使 “ 、遗” ” 孀” “ 二字之义迎刃而解。 学生 回答
生思考的积极性 , 教师在提 问时不妨运用逆向思维 , 反 题正问 , 故意提 出一个错误 的观点 , 让学 生运 用批 判性 思维进 行反驳。这样 , 既激发学生积极开动脑筋 , 又激 活他们 的创造性思维。如这样的一个教例 : 对鲁迅小说 《 一件小事》 主人公 的理解 , 教师这样提问 : 有人认 为小 说 中 文 字叙 述 最 多 的人 就 是 主 人公 。《 件 小 事 》 得 一 写 最多是 “ ,我” 我” “ 是否就是主人公 呢?为什么?通过提 问、 讨论 , 大家明确了小说的主人公应是表现 主题 思想 的人物 , 而不是 以作品中写多写少来决定 的。作品通过 老妇人 被车把兜住跌倒这一事件 ,写 出了车 夫正 直无 私、 认真负责的精神。引发 了“ ” 我 的思想斗争 , 表现了
初中语文课堂提问方法探究

真 负 责 的精 神 。 引 发 了 “ ” 思 想 斗 争 , 现 了 知 识 分 子 我 的 表 热 爱 劳 动 人 民 的美 好 情 感 。所 以 《 件 小 事 》 主 人 公 是 车 一 的 夫而不是 “ ” 我 。这 样 提 问 , 以 帮 助 学 生 积 累 学 习经 验 , 可 促 使学生举一反 三。 4 指 路 迁 移 式 。对 于 有 难 度 的 问 题 , 生 想 答 又 说 不 . 学 出 , 一 时 “ 壳 ” 时 , 师 应 及 时 指 明思 考 方 向 , 帮 助 或 卡 之 教 以
些认识 。
进 行 反 驳 。这 样 , 既激 发 学 生 积 极 开 动 脑 筋 , 激 活 他 们 的 又
创 造 性 思 维 。如 这 样 的一 个 教 例 : 苏 教 版 语 文 教 材 ( 年 对 八 级 ) 鲁迅小说《 件小事 》 人公 的理解 , 师这 样提 问 : 中 一 主 教
大 为 小 , 难 为 易 。 教 者 可 以这 样 问 , 迅 所 说 的 “ ” 只 化 鲁 路 ,
国
是简单地指地上 的路 吗?如果 不是 , 那它 到底 比喻什 么 呢?
通 过 这 样 的 引 导 , 生 比较 容 易 理 解 作 者 把 希 望 比 做 地 上 学
的 路 。 这 时 我 们 就 可 以进 ~ 步 问 : 走 的 人 多 了 , 便 成 了 “ 也
断 . l尊 学 2 0. i 晕{ 01 1 1
●课 堂 教 学 与 研 究 ●
初 中语 文 课 堂提 问方 法 探 究
贵 J 省 遵 义 市 第 十 一 中学 王琳 珊 , T 、 I
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艺术性探索

初 中 语 文 课 堂 提 问 的 艺 术 性 探 索 明光 明 安 2 94 ) 3 4 1
摘 要 : 计 良好 的 提 问 , 开拓 学 生 的 思 路 。 设 能 开发 学 生 的 潜 能 , 高 学 生 的 分 析 、 决 问题 的 能 力 . 而 达 到 较 好 的 提 解 从 教学效果。 关 键 词 : 中语 文 课 堂提 问 艺 术性 初
一
的不 良 习惯 。 因此 , 师在 设 计 问题 时必 须难 易适 中 . 能 超 出学 生 的 教 不
3 6
知 识 和 能 力 范 围 , 符 合 学 生 的 知 识 发 展 水平 , 与 教 学 目标 要 并 紧密 结 合 。 3调 控 课 堂提 问的 等 候 时 间 . 长 期 以来 , 论 是 传 统 的课 堂 教 学 , 是 现 代 多 媒 体 教 学 无 还 都 存 在 一 个 普 遍 问 题 : 师 在 提 问 后 只 停 留很 短 时 间 就 开 始 教 点名 。 学生 由于 思 考 时 间 不充 分 、 精神 紧张 、 准备 不 足等 原 因 , 通 常无 法 回答 或 者 仓 促 回答 导 致 错误 ,教 师必 须 花 费更 多 的 时 间给 学 生 提 示 或 者 纠 正 学 生 的错 误 ,如 此课 堂 教 学 任 务 不 易完 成 。 浪费 时间 又 容 易 导致 学 生 的反 感 。 今 提 倡 用 多媒 既 而 体教 学 , 突 出 特 点就 是 教 学 目标 多 , 学 任 务 重 。 教 师 为 了 其 教 达 到 教 学 目的 , 往 问 题 一 提 出 , 案 就 显 示 出来 , 少 留 给 往 答 很 学 生 思考 时间 。这 样 只 能 造 成 学 生 惰 性 , 维 形 成 固定 模 式 , 思 反 正 老 师会 总 结 。 因而 , 们 要 根 据 问 题 的 难 度适 当控 制 问题 我 的 等候 时 间 ,教 师 在 提 出问 题 后 应 该 给 学 生 留 有 一 定 的 思 考 时 间 , 般 自提 出 问 题 到 指 定 学 生 回 答 。 少 等 候 3 秒 。如 一 至 —5 果 教 师所 提 出 的 问题 是 开 放 性 的 ,那 么 留给 学 生 等 候 时 间 以 1秒 左 右 为宜 。 0 这样 才 能 提 高 学 生 问答 的准 确 性 , 高课 堂教 提 学效率。 4 注 意课 堂 提 问 的 管 理调 控 . 每 一 位教 师都 喜欢 在 教 学 中 营造 活 泼 快 乐 的氛 围 。充分 调 动 学 生 的 积 极性 ,发 挥 他 们 的 主动 性 。轻 松 地 完 成 教 学 目 标 。当 然 这些 和教 师 的 态 度 息 息相 关 。教 师 提 问 时 。 让 学 生 要 感 到 亲 切 , 是 以权 威 者 的 姿 态 出 现 。 样 学 生 会 感 到 陌 生 害 不 那 怕 。 师 的表 情 要 自然 、 蔼 , 近 师 生 之 间 的 距 离 。 得 学 校 教 和 拉 记 组 织 的一 次公 开课 , 师 只提 问 举 手 同 学 , 注 面小 。有 的 学 教 关 生频 繁 发 言 , 的从 不 举 手 发 言 。 节课 就 变 成 了少 数 同 学 的 有 一 天下 , 使其 他 同学 懒 于 思 考 懒 于 回答 。学 生 回答 不 出 问题 时 , 教师 情 绪 化 . 同学 冷 嘲 热 讽 , 样 使 学 生 更 不 敢 回 答 。 结 果 对 这 可想 而知 , 教学 效 果 不 太 好 。 师 授 课 时 , 注 意 自己 的表 情 、 教 要 体态 、 动作 等肢 体 语 言 . 到 “ 声 胜 有 声 ” 效 果 。 教 学 中不 达 无 的 断 地 给学 生 表 现 机 会 , 平 地 对 待 每 一 个 学 生 , 他 ( ) 自 公 让 她 们 己 主 动举 手 回答 问 题 。 待 回答 问题 的学 生 , 论他 ( ) 对 不 她 回答 正 确 与 否 , 不 予惩 罚 。 都 如果 学 生 答 对 了 , 便 用 “ 我 很好 ”非 常 “ 不 错 ” 进 行 表 扬 。 果 答 错 了 , 其 是 不 经 常发 言 的 学 生 , 等 如 尤 我 便 会 旁 敲 侧 隐地 提示 他 ( ) 仔 细 想 想 , 者 让 他 ( ) 下 她 再 或 她 坐 思考 , 学生鼓掌表示鼓励。另外 , 让 当教 师 发现 课 堂气 氛 不好 时 应 有 意 识 地 注 入 一 些 快 乐 、 就 轻松 的 “ 母 ” — 如 幽 默 的 酵 — 话 语 , 意 的玩 笑 等 激 活 课 堂 , 活 学 生 思 维 , 他 们 积 极 参 善 激 让 与 到 课 堂 学 习 中来 。 5课 堂提 问要 学 会 延 伸 拓 展 . 在 教 学 过 程 中 , 当地 延 伸 拓 展 问题 , 以 让 学 生 更 好 地 适 可 开 阔思维 , 胆 地发挥 想象 , 角 度地思考 , 得 更可 能多 、 大 多 获 新 、 的答 案 。 奇 我 在 上 《 塑 生 命 》 , 大 家 联 系 自己 的 阅读 体 验 , 再 时 让 以及 古 今 中 外 那 些 付 出艰 辛 卓 绝 努 力 而 成 功 的 残 疾 人 士 的事 迹 , 从 他们 身 上 你 学 到 了 什 么 ? 如 果 你 以后 也 遇 到 了 不 幸 或 者 灾 难 , 会 和 他们 一 样 吗? 个 问题 一 出 , 动 了他 们 的 想 象 力 , 你 这 调 激 活 了思 维 能 力 。大 家 踊 跃 发 言 , 得 都很 深 刻 , 仅 加 深 了 谈 不 对 课 文 的理 解 。 锻 炼 了语 言 组 织 能 力 。 还 总之 , 无 定法 , 无 止 境 。 堂 提 问 既 是一 门学 问 , 教 学 课 �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有效的提问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忆和应用知识,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学习兴趣。
以下是一些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有效提问方式,旨在帮助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
1. 开放式问题:这类问题没有固定答案,需要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和表达。
例如:“你认为这个故事的主题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认为?”这类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论证能力。
2. 引导性问题:这类问题通过给出一系列的提示和引导,帮助学生逐步思考和解决问题。
例如:“这个句子有什么难点?你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来理解它?”这类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反问式问题:这类问题通过反问的方式让学生主动思考和回答。
例如:“你觉得这个人物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选择?”通过这类问题,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讨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5. 对比式问题:这类问题通过对比两个或多个事物、现象,要求学生发现和分析其中的联系和差异。
例如:“你觉得这个故事的风格和另一个故事有什么不同?”这类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帮助他们建立起对文学作品的整体把握能力。
6. 理解性问题:这类问题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进行回答和解释。
例如:“你能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这个成语的意思吗?”这类问题可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情况,帮助他们巩固学习成果。
7. 探究性问题:这类问题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行发现和探究问题的答案。
例如:“你能找出这篇文章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吗?”这类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语文优化课堂提问方法

初中语文优化课堂提问方法浅议提问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关键的一坏,是课堂交流的桥。
有质量的提问是组织课堂阅读教学的重要抓手,它能激发学生兴趣,引领学生进入文本,与老师、作者对话从而牵动全文理解。
那么该如何优化提问呢?一、结合文本,扩大问题设计的内涵,尤其注意“主问题”的设计文本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心灵世界或隐或显的渗透,在形简义丰、体约文博的语言文字里,我们都可以捕捉到作者的影子。
它是学生与作者、教师对话的媒介。
王富仁教授:“尊重课文的创作主体是我们感受和理解课文的基本前提,也是正确发挥教师的教学主体和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的唯一途径。
”教师的教学设计要立足文本,因文解道。
如介绍时代背景的方法。
像鲁迅的《药》是一篇时代特征显著的小说,我们可以设计两个问题让学生了解那个时代:一是在小说中划出能表明辛亥革命时期特征的句子。
二是回忆《故乡》一文,说说辛亥革命结农村带来的变化?课文中“”掏出一包洋钱”,“眼前后一个大白圈”,“这大清天下是我们的”,“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村庄”等句子直接表明了辛亥革命的时代特征。
立足文本是基础,设计问题还要打破以往教学中“碎句问答”的桎梏,扩大问题的内涵,追求“妙在这一问”的境界。
真实,“这一问”指的是牵一发而却全身的“主问题”,它是课堂教学的导火线,有以一抵十的艺术效果。
如教学《祝福》时,我向学生抛出两个“主问题”:(1)文中没有直接交代祥林嫂的死,《祝福》电影作了如此处理:寒风大雪交迫的夜晚,在祝福声中,祥林嫂又穷又冷又饿,死在鲁镇街上。
你赞同吗?你认为祥林嫂是怎样死的?(2)谁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这些问题似桥梁,既能沟通学生与老师、文本三者间的对话,又能引导学生走进思苦的王国;有学生认为祥林嫂是自杀,想不开而死的;也有学生认为她是被人遗弃,心灵上受到创伤,活在世上犹如行尸走肉,受精神打击死的;也有学生认为祥林嫂觉得自己对不起毛毛,由于内疚的心情死去的……只要我们教师能吃透文本,像这样“四两拔千斤”的“主问题”还是能为我们所发现的。
初中语文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初中语文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初中语文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包括提问内容过于简单、提问方式单一、提问缺乏启发性、提问没有针对性、提问忽视学生的兴趣和特长。
为解决这些问题,建议提高提问内容的难度和深度、多样化提问方式增加互动性、设计启发性的提问激发学生思考、针对性提问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设计个性化的提问。
只有通过认真分析这些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提问,问题,对策,简单,单一,缺乏启发性,没有针对性,忽视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建议,提高难度和深度,多样化方式,增加互动性,设计启发性,激发思考,个性化提问。
1. 引言1.1 初中语文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提问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时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手段。
通过提问,教师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学习。
在实际教学中,初中语文课堂提问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提问内容过于简单、提问方式单一、提问缺乏启发性、提问没有针对性、提问忽视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等。
在提问内容方面,一些老师倾向于固守传统的题目类型,提问内容雷同,难度不够,缺乏挑战性,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欲望。
在提问方式上,一些老师往往采用单一的提问方式,如抢答、轮流回答等,导致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缺乏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一些老师在提问时缺乏启发性,只是简单地提出问题而不引导学生去思考、分析和探索。
有些老师在提问时没有针对性,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水平进行提问,导致部分学生难以理解和回答。
一些老师在提问时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没有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提问,使得学生产生倦怠和抵触情绪。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对策。
在提问内容方面,我们可以提高提问内容的难度和深度,设置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提问方式上,我们可以多样化提问方式,增加互动性,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
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探究

个性化 的阅读教学 出发来设计有含金
首之母 亲》 中 , 我们就应该传递 给学
综合 天地 2 0 1 3 O 1
方法
动。这是教师更好地促进学生 的整体
思维能力 、 对 于教学 的效果进行综合 评价 , 从 而更好地提升学生来实 现其 预期 目标 的主要控 制型手段 ,同时 , 这样的提问方式 ,也是初 中语文教 师
互动式 的问答是一个 比较重要的 教学阶段 ,这个阶段可以更好地让整 个课 堂 气 氛在讨 论 的过 程 中达 到高 潮 ,甚 至进 入 一个 忘我 的 良好状 态
计, 这样 的设计无疑是更加具有针对
。
问题 的预 设 阶段的 主要 设计
方法探索
个办法主要是要求教师在课堂问答 的
过程 中首先要对学生提 出的比较有价 值 的问题进行肯定 ,同时在评议 的过 程 中不断地生成新 的问题 ;第三个是 进行 问学 的结合方式 ,这一个方式主
要是指课堂 的基本提问方式不是一 成
行设 计,有利于我们更快地完成对于 课 堂教学 主题 的重点切入 ,在初 中语
们还要考虑 到针对辅 问题 的基本设计
方 法,也就是说除 了影响到课堂整体
文课文 《 汤姆・ 索亚历险记》提问中,
我们就可 以抛 出诸如 “ 汤姆 ・ 索亚在
其历险的过程 中究竟遇 到了哪些 困难
效果 的主要 问题外 ,还有一些有利于
的基本技巧方面的综合体现 , 从 而也
成为 了衡量一节语文课 程能否 收到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实效果的重要因素。 为了更好地提升初 中语文课 堂提 问的有效性 ,我们主要从 以下几个方 面进行探讨 。
初中语文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初中语文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导言: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知识、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重要场所。
在语文课堂中,老师的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比如提问质量不高、未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等。
本文将探讨初中语文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1.提问质量不高在一些语文课堂中,老师的提问质量不高,问题的难易程度、深度和广度都不够,缺乏针对性和挑战性,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欲望。
有些问题甚至只是简单的填空题或者死记硬背的问题,这样的提问不能真正检测出学生的语文水平和思维能力。
2.提问方式单一在一些语文课堂中,老师的提问方式比较单一,往往是师生问答或者老师主导提问,学生回答的形式。
这种提问方式容易造成学生的 passivity and dependence, 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3.未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一些语文课堂中,老师的提问未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较为表面,只能让学生停留在浅层次的认识和了解,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领域,导致学生对所学知识缺乏深刻的理解和应用。
4.提问缺乏个性化在一些语文课堂中,老师提问的对象比较随意,缺乏个性化特点,未能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差异性,导致一些学生因为种种原因不能积极回答问题,增加了课堂的紧张和尴尬。
二、对策建议:要提高提问质量,需要老师在提问的过程中注重问题的质量和灵活性。
可以针对性地设计一些案例分析、问题解决等方面的问题,增加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还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提问,如开放性提问、情境提问、对比提问等,扩大提问的范围和难度。
在提问方式上,可以尝试多种形式,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游戏化的提问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和碰撞,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提高能力。
在提问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多设置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

课堂上不能满堂问, 而应在那些重点难点之处相机而问。 在教《祝 福》时,指导学生先理清情节, 然后要求他们复述故事, 再谈感受。 对于感受,大部分学生只是简单的下了一个悲剧的结论。此时我提 了一个问题:“勤劳、善良的祥林嫂如果生活在今天, 她会死去吗? 为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异常, “礼教杀 人”的主题自然的为学生所接受。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பைடு நூலகம்问艺术
提问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进行双边活动的重要形式,是传递信 息的有效途径,也是启迪学生思维的驱动力,恰当而富有艺术的提 问是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 挥提问的作用。而发挥提问的作用。在注意提问科学性的同时还必 须讲究提问的艺术性
1激趣设疑
好奇心人皆有之,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 性,激发思维, 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因此,课堂提问要讲究发问方式,改变提问角度,使问题提得巧, 发人深思,要力求新颖,讲求新意。例如:在教《故乡》时,教师 可设计这样的问题:“谁埋的碗碟?”这个问题很新奇,很容易引 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为了解开谜团,认真阅读课文,努力从字里行 间找线索。教师同时诱导学生对杨二嫂、闰土这两个人物的言行、 品质分析比较,加深了学生对这两个人物形象的认识。
谈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方法

谈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方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问是最常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说它常用,是因为它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从新授到练习巩固,各个环节都可以运用;说它有效,是因为它有利于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活跃学生思维,使学生养成敏捷地思考、迅速地回答问题的习惯。
另外,它还有利于训练口语,培养表达能力,对学生巩固知识和发展智力有一定的益处。
一位美国教学专家曾说:“教师教学效率的高低,大部分可以从他们所提的问题的性质和发问的方法看出来。
教师若不熟谙发问的技巧,他的教学工作是不易收到成效的。
”由此可见,提问不只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教学艺术,这绝不是一篇论文所能涵盖得了的。
这里笔者就平时在阅读教学中的学生实际和教学要求谈一点体会:一、重视提问艺术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必要性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思维从问题、惊讶开始。
”我国明代学者陈献章也说:“疑者,觉悟之机也。
”可见问题与认识紧密联系,如果没有问题,认识也就停止了。
课堂提问是教师整个业务功底、全部教学经验的公开亮相,又是对参差不齐、瞬息万变的学情的驾驭。
因此注重课堂提问的艺术性是十分必要的。
优秀语文教师的实践表明:教师提出问题的水平越高,教学效果越好,越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比如特级教师钱梦龙在教《愚公移山》时,在解释“孀妻、遗男”两个词语时,问学生:“这个孩子去帮助老愚公移山,那孩子的爸爸让他去吗?”类似于这样的巧问、曲问极大地调动了学生阅读课文的积极性,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促进了课堂教学高潮的出现。
这说明了课堂上艺术地发问对于教学来说是多么重要。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每一次开始学习时,都不是从零开始,往往处在一种似懂非懂的状况下,却错误地认为自己已经读懂了、学明白了,这时教师于无疑处生出疑来,引起学生的思考,就会刺激学生的探究欲,激发研读兴趣,并通过提问,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中各自的作用。
恰当的提问可以使教师的教学目的明确地被学生掌握,教师也能有效地控制课堂的进程和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仅仅是被“填喂”的鸭子,而是有了自己的主见,能够自主地思考、品味、感悟的学习的主人。
初中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艺术探析

【 摘
要】 传 统的初 中语文课 堂教 学遵循 的 3 P模式 , 强
调 以教 师 为 中心 , 课 堂教 学 围绕 如 何 “ 教” 展开 , 忽视 了学 生 在教 学活动 中的主导地位 , 不太关注学生如何“ 学” 的问题 , 学 生在 初 中语 文 教 学 中创 新 潜 能发 挥 的 机 会 很 少 , 阻碍 了 学习者创新能 力的提 高 , 学生的积 极性 、 主动性 受挫 , 长此 以往 也 使 得 学 习 热情 大减 。
WE N U D A0 HANG
初 的 时候 , 如 果 语 文 教 师 随便 进行 提 问 , 比如 说 问学 生 这 一 段 体 现 了 战 士 的什 么 精 神 ? 这 一 个 问题 的提 出无 疑 是 个 呆 板 、空 洞 并且 让 学 生 乏 味 的 问题 ,如 果 我 # r i l l 够 将 “ 三笑” 抓住来进行提 问 , 问学生 , “ 笑 了笑” 、 “ 笑起来 ” 以及 “ 笑着 ” 这三个笑能不能调换 ?这三 = 三 笑都表现 了什 么思想感 情 ? 这 样 的 提 问 就 变 得 十分 细 致 , 并且生动有趣 , 学生 的思 维 也 会 变 得 十分 活 跃 。 三、 提 问变 直 为 曲 。 引 人入 胜 课堂的提问如果只是一 味地直来直去 , 启发性就不强 , 久而久之 , 学生 对 这 样 的提 问 会 感 到 索 然 无 味 , 并 在 一 定程 度』 二 妨 碍 了思 维 的发 展 。 假如 我 们 把 问题 换 成 “ 曲问 ” 、 “ 活 问” 的方式 提 出, 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 , 并 且要求他们 在 思维 卜 “ 跳一跳” 才能 回答 卜 。如在《 老山界》 一文巾 , 引导学 生 分 析 红 军 战 士 在 第 二 天 吃早 饭 “ 抢了一碗就吃” 中“ 抢” 字 用 法 时 ,学 生 可 能 一 下 子 难 以 理 解 ,那 么 可 以 换 个 角 度 来 问: “ ‘ 抢’ 字 是 否说 明 了红 军 战士 不 遵 守 纪律 呢?” 当学 生 给 予 否定 回答 时 , 又进一 步启发学生 : “ ‘ 抢’ 在这里该如 何理 解?例如小 明今 起来晚 了, 当妈妈煮好早餐后 , 他抢 了一 碗就吃 , 然后急急忙忙 学去 , 小 明的 ‘ 抢’ 又说 明了什么?” 到这里 , 经过教者设置的“ 曲问 ” 和 引导 学 生 的类 比 分 析 , 学 生 对红 军 战 士 “ 抢” 这 一 动 作 的理 解 自然 明 确 了 。所 以说 , 这 种要拐个弯才能找剑答案 的问法 ,不仅能激起学生 维的 浪花 , 有 时 甚 至 产生 “ 投石 击 破水 底 天 ” 的教 学 效 果 。钱 梦龙 先生在教学 中的“ 曲问” , 可 以说 是 创 造 了 提 问 的 最 高 艺 术 境界。他在讲授 《 愚公移I 1 1 》 一文 巾就有两处成功 的“ 曲问” ( 就是关于“ 龀” 宁和“ 孀” 宁的琊解 ) , 结 果效果是明 的。因 此, 因势利导 、 富于 技 巧 性 的 提 问 , 能 有 效 地 培 养 学 生 维 的各种综合能力 , 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四、 因人 施 问 因 材 施 教 是 一 条重 要 的教 学 原 则 ,应 用 于语 文课 堂提 问 中, 则 应 该 因人 施 问 。基 于 这 一 认 识 , 在 选 择学 生 回答 问 题时, 应该 因人而异 : 难 度 较 大 的 问 题 由优 等 生 回答 , 一 般 的让 中等生 回答 , 较容易的让差生 回答 , 比较 专门的问题则 让这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回答 。在教学过程 中 , 教师和学生 、 教材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关 系 ,如果教 师对教育 工作有 正确 的认识 , 有强 烈的责任感 , 他就会热爱学生 , 热爱所教 的学 科, 他对 教育 工作 所 产 生 的感 情 就 是 积 极 的 , 否则 就是 消 极 的。而教师 的情感活动在教学语言的表达中具有重要的作 用 。比如说 , 在进行《 愚公移山》 这一个文章 的教授过程 中, 笔者提 出了 “ 为什么作者先写土屋以及太行 这两座山的坐 落位置 、 高度 以及广度?对愚公移山决心进行描写主要是通 过哪些情节?” 等 问题 , 最后 , 要求提问内容必须要具有一定 的针对性 ,身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必须要根据语文教育教学 的内容 , 针对 其难 点、 重点 以及学生认识模糊 区域来进行启 发 性 问题 的 设计 。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做到有效提问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做到有效提问语文教学中提问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思考和学习进步。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做到有效提问呢?本文将从提问的目的、形式、内容和技巧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提问的目的提问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其主要目的有以下几点:1、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提问可以检查学生以往的学习成果,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引导学生的思考:提问不仅仅是引导学生做出回答,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去思考,让他们在思考过程中探讨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为学生提供信息:通过提问,老师可以告诉学生一些新的知识和思想,为学生提供必要的信息。
二、提问的形式提问的形式千变万化,根据不同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提问,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提问形式:1、直接提问:直接提问是指教师直接问学生问题。
这种提问方式简单明了,可以直接达到教学目的,但也容易造成学生的压力和紧张。
2、间接提问:间接提问是指在课堂上故意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回答问题。
这种提问方式可以加强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嵌入式提问:嵌入式提问是指把问题嵌入到教师的讲解中,让学生在听讲的同时思考问题并回答。
这种提问方式可以加强学生听说读写的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
4、多层次提问:多层次提问是指针对不同的学生提问不同深度的问题,从而达到对所有学生的有效引导和促进作用。
这种提问方式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需要进行个性化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三、提问的内容提问的内容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
语文教学中的提问内容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重点突出:提问应该突出重点,着重考虑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和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以此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具有综合性:提问的内容不应该过于局限,应该包含听、说、读、写的全面发展,使学生获得更广泛的知识和技能。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的课堂提问技巧

性, 解决本文的教学难 点。( 背影> 开头 写到 “ 与父亲不相见 我
已二年余 了, 我最 不能忘记 的是他的背影 ” 。学 生读 书时不注 意句中的“ 、 了” “ 等不同的词语中包含的深情。教师 已” “ 、 最” 启发学生思考 : ‘ 和 ‘ 中包含 了作者怎样 的感情? ‘ ’ “ 已’ 了’ 最
问题的笼统 、 略 , 粗 对文章进行深入细致的品味、 分析 。 以形成
严谨、 实在 的思 维 品 质 , 师应 注 重 抓 住要 害 词 语 发 问。如 : 教 宗
又难 以一下子 回答的问题 , 自然迫使学生认真地研读课 文。 很
在 此 基础 上 ,接 着 顺 势 引 导 学 生 认识 孔 乙 己 没 有 名 宇 的 深 刻
语 文 教 师义 不 容辞 的责 任 。
( 接上 页 )加 练 习力 量 、 解 疲 劳 的教 学 方 法 。 师 应具 有积 极 缓 教
美 操 之美 所 在 , 而 吸 引 更 多的 参 与 者 。 从 参考 文 献 :
稳定 的情绪和朝气蓬 勃的精神面貌 ,一 方面要积极的调动情
绪 , 发 和 感 染 学 生 。 另 一 方 面 , 要 充 分 发 挥 学 生 之 间 的 相 激 也
是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正面引 导 , 而是从 反面假设 , 刺激学生递 向思维 , 通过 比 较, 启发联 想, 分析矛盾来解决问题。在说明文的教学中,下定 “
义 ” “ 诠 释 ” 种 说 明 方法 学 生 容 易 混 淆 , 甲骨 文是 刻 在 龟 和 作 两 “
提高语文教学 的质量 , 探索向学 生激 疑设 向的方法, 是每一位
璞 的< 紫藤萝瀑布> 一文 的第 8小节 , 教学时就可以抓住 “ 那时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是 ”“ 不 对 ” 直 问性 提 问 , 人 感 到 索然 无 味 , 能 、对 等 使 不 激起 学 生 的情 趣 。提 问要 使 问题 能持 续 地 发展 下 去 ,
一
阴放 在 凑 书 上 . 么 都 没 学 会 . 也 会 做 不 好 这 样 什 官 来 . 调 动 了 学 生 探 索 的兴 趣 . 充 分 发 挥 了 他 们 既 义
等 方 面 都 能 起 到 积 极 的 作 用
一
皇 帝 ? 让 学 生 了 解 故 事 的起 因 , 识 皂 帝 的 形 象 ; . 初 2 两 个 织 同 然 是 骗 子 , 帝 、 臣 、 : 等 也 都 是 骗 皇 大 骑 j :
、
课 堂提 问 的 注 意 点
( ) 持 在 融 洽 的课 堂 氛 围 巾 提 问 。 师往 往 把 子 , 同意 这 种 分 析 吗 ?为 什 么 ?让 学 生 分 析 各 种 人 一保 教 你
浅谈初 中语文课堂 教学 中的提 问艺术
■ 江苏 省连 云港 市灌 云 县伊 山第 四 中学
语 文 教 学 是 一 门 艺 术 。 教 师 不 仅 需 要 专 业 的 知
识 技 能 .同 样 也 要 有 一 的 处 理 语 文 课 堂 教 学 的 技 定
谭 振 云
思 维 的 特 点 . 排 合理 的 提 问 顺 序 安
中 . 问 总 是 面 向 少 数 优 等 生 . 往 令 下 游 的 后 进 生 追 问 的 提 问 方 式 . 但 能 使 学 生 真 正 学 懂 知 识 . 且 提 往 不 而 发 在 没 有 思 维 的 紧 迫 感 . 期 不 提 问 他 们 . 生 认 为 上 课 有 利 于培 养 学 生 的迁 移 意 识 . 展 学 生 思 维 . 古 文 长 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课堂提问方法的探析语文课堂上经常可以看到教师满堂提问,学生要么不想答要么无话可答,甚至不予理睬、顾自遐想,教师只能自问自答。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较长时间来忽视了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在众多的语文教学方法中,课堂提问的诱导启发艺术显得尤为重要,它能充分地唤起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良好教学手段。
因此,教师能否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心理特点,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来精心设问、发问,找出能诱发他们思维的兴趣点来问,使提问真正问到点子上。
这直接关系到一节语文课的优劣,同时也将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我从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摸索出课堂提问中常用的一些方法,就此作一简单分析。
1 、设置悬念法根据一单元的教材编排,教者事先要熟悉教材,深入钻研,抓住突破口,有目的给学生设置问题的悬念,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渴望,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悬念,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
如八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因为安排的都是科学文艺作品,作品内容都不甚深奥,但里面涉及的科学知识,作品的内涵却是学生比较难以把握的。
在教学的起始阶段,为了让学生对单元内容有个概括了解,可设置这样一组题目:(1人类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把自己当作是地球的主宰,对自然的态度历来都是居高临下的,常常会听到一些豪情壮语: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人定胜天等等。
为什么现在作者要提出敬畏自然,爱护自然的说法?这是不是消极无为的口号?(2科学家彭家木,探险家余纯都曾遇难罗布泊,罗布泊因此被人们认为是生命的禁区,谈此色变。
可谁又能想到30年前的罗布泊是一个广阔、美丽、充满生机的湖泊,它的周边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
你想知道其中的原因吗?(3你看到过数百万只旅鼠组成的方阵,浩浩荡荡,逢山过水,前赴后继,直奔大海,纵身跳入大海的奇异现象吗?你能解释其中的奥秘吗?(4一场台风过后,人们发现了一个深不可测的洞,聪明的人们把它当作处理城市垃圾的最好场所,种种垃圾扔进洞里后,城市变得越来越美好。
可奇怪的是,最初有人对着洞口的一声叫喊和扔进洞里的一块小石头飞出来了。
你想知道接下来将要发生的一切吗?教师设置的一组悬念,能够撩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文本的探究兴趣,活跃思维。
学生或飞速抢答,或凝神遐思,或相互交流,或翻阅书本,整个课堂时而紧张,时而轻松,令教者欣慰。
2、比较提问法在教学中,常常会碰到同题材不同体裁,同体裁不同语言风格、不同表现手法的文章,同背景同主题不同表现手法的文章。
在学习这类文章,教者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思索,通过分析、比较、归类,寻同求异,培养学生寻求事物规律性的习惯,同时提高辨证思维的能力。
(1同一作品内容的比较设题。
散文诗《海燕》,在暴风雨来临前,描写了海燕英勇坚强、乐观自信的形象,接着写了海鸥、海鸭、企鹅惊慌失措的丑态,作者的构思是颇费匠心的。
在此教师可以设题,让学生从声音、行动、形态等方面将海燕与其它海鸟作比较分析,这样海燕的形象就更加鲜明,各自的象征意义也得以揭示,有助领会作品深刻的内涵。
再如讲《社戏》,根据迅哥儿两次吃豆的不同感受,可以设题:“迅哥儿两次吃的都是六一公公家的罗汉豆,为什么感到今天吃的就没有昨夜那么好吃?这样写有什么效果?”再如讲《孔乙己》,写孔乙己掏钱买酒的动作,前次用“排”,后次用“摸”,其含义有何不同?课外材料《七根火柴》,写到“火柴一根一根交到指导员手中,一,二,三,四……”卢进勇数到“四”,而前面无名战士也数到“四”,两人都数到“四”,为什么?这种比较提问能让学生发现问题,促进他们深入思考。
(2不同作品内容的比较设题。
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雪》两文,都写到了下雪之后孩子们可以玩塑罗汉的游戏,写法上前者是一笔带过,后者则是作了具体详尽的描述,写作目的有何不同?《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色:“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讨论分析写景的特色,使学生领悟到文章无一字写月,却是字字写月的精妙手法。
再学《小石潭记》,文中对水中游鱼的描写:“潭中鱼有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寥寥数语写出了游鱼的形神姿态,但透过字面,都令我们不能不对那清澈的潭水留下极深的印象。
作者亦是无一笔涉及水,却把水的澄澈透明写得令人叫绝,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对这两篇文章写景的手法,若不设题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很容易忽略两者之间的共同点,对这种描写的妙处就无法深刻体会。
学习《孙权劝学》时,引导学生与《伤仲永》比较,吕蒙晚来就学成为大才,而神童方仲永后天沦为庸人,从中你获得什么启示?这样的比较设题,其实也是对学生学过的知识进行一次归纳、整合,逐渐转化为学生的一种能力。
3、探究争辩法课堂教学中,在难度较大的内容和看法有分歧的问题上,可以让学生探究争辩,在争辩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讲《变色龙》,在分析了奥楚蔑洛夫趋炎附势、反复无常、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性格特点后提出:“如果奥楚蔑洛夫秉公办法,处死了狗,会带来什么后果?反过来,如果奥楚蔑洛夫坚定捍卫小狗的利益,又会如何?”学生们提出自己的观点,热烈争论、据理力争,深刻剖析了奥楚蔑洛夫性格形成的社会根源——沙皇反动阶级的黑暗统治,理解了奥楚蔑洛夫反复变化的必然性和他的身不由已。
对这个人物的争辩后,再让学生联系自身在新时代中应追求的自我价值进一步议论。
再如《散步》,让学生对文中两位母亲作出自己的评价,注重自己的情感体验。
设题“假如有一朵康乃馨,这朵康乃馨你会送给谁呢?”在自由争辩中,让学生体会做人的道理,学会感恩父母,懂得知恩图报。
4、难点质疑法“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一堂语文课是否成功,不在于学生回答出多少问题,而在于学生能否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在自我阅读过程中,在分析讨论中,总会有些困难是学生难以理解和解决的。
因此有必要在课堂上留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自主质疑课文的难点。
教学《金色花》,重点讨论解决“‘我’为什么会想象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这个难题之后,让学生质疑。
有学生就此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既然变成金色花是想回报母亲的爱,可否采一束金色花送给母亲,这样不是更直截了当吗?”这个问题被推出后,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就被激活了,众口争说。
有的说:“‘我’只是一个孩子,孩子总喜欢异想天开,变成一朵金色花既好玩又能完成自己的心愿,符合孩子天真、可爱、活泼、调皮的心理,送花就少了味道。
”有的说:“送花这种方式显得太老套,缺少新意,再说在平常日子里送花给母亲显得莫名其妙。
”有的说:“送花是寄托情感的方式,如情人节送玫瑰,母亲节送康乃馨,金色花是印度的圣花,把它送给母亲,同样能表达孩子对母亲的爱,我觉得两者都是可以的。
”有的说:“‘我’并不想让妈妈知道自己的做法,只想默默地、悄悄地把这份爱献给母亲,回报母爱,让妈妈感受这份幸福。
当然就不会选用送花这种很张扬的方式。
”发言所迸发出来的是对文本的独特的诠释,是对文本理解的自然深化,是高尚的情感升华。
学生的质疑就是创新,是自我发现,是凸显个性。
经常让学生质疑才会逐步养成起疑的习惯,才会培养学生在探究的氛围中发现问题的能力。
5、直接破题法标题往往是一篇文章的文眼。
从标题入手分析可以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是一篇内容比较深奥的散文,通篇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再加上作品的时代背景比较久远,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教学本文,可采用直接破题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怎么理解“艰难的国运”?“艰难的国运”在文中有否表现?是怎样来表现的?怎么理解“雄健的国民”?雄健的精神又是如何来表现的呢?连续提问始终扣住文章的重点,富有针对性的提问减少了学生阅读文本的盲目性,使他们有的放矢。
通过朗读、分析、讨论,使学生渐渐领悟题目的深刻含义:艰难的国运造就了雄健的国民,反之,雄健的国民可以改变艰难的国运。
再如《伟大的悲剧》,可以直接发问“这个故事为何是个悲剧?既然是悲剧为什么又说它是伟大的呢?”以此为突破口,让学生在朗读、讨论中寻求答案,形成认知冲突,进而理解英雄们撼人心魄的举动。
直接破题有利于攻破难点,突出重点,做到深题浅问,化难为易。
这也是教学中常用的有效方法。
课堂提问的教学实践说明,要取得整个提问的最佳效果,还要把握四个原则:1、新颖性提问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要有新鲜感和吸引力,这样才会一步一步把学生引入预定的情境中。
如果提问远离学生实际,学生对之一无所知,或教师的提问方式比较老套,问题类型基本相同,学生便会觉得索然无味。
因此,教师必须在问题设计与语言运用上要匠心独具,精心安排,耐心启发和引导,使学生与教师在思维与语言运行上同步,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2、有效性课堂提问不是根据教师的需要来确定,教师的出发点不是起点,而应该依照学生主体要求来设问,即把学生的价值实现要求摆到教师思维的首位,把学生感兴趣的、理解有困难的、有异议的东西放到起点,把握时机,唤起注意,在与学生的互动中实现一个既能从学生所需出发又能体现教师创造性的“有效度”。
3、针对性教师在提问时应做到有的放矢。
一方面,要保证设问的科学严密,设问要慎重、周详,反复思考,并多总结经验,逐步提高。
如果设问模糊混乱,无意中会弱化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学习心理负担,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另一方面,要明确地提出问题,能够让学生准确领会提问的核心,从而较快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意见。
4、适宜性提问的难度要适宜。
要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提问,要具有弹性、延续性,由一个问题引出若干问题,形成一个问题网络,把知识结构系统联系起来,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层层深入。
如果提问过于肤浅或流于形式,学生能够随即作答,不仅起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会挫伤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难度过于大,学生苦思冥想不能作答,就会影响思维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思维深刻性、批判性、敏捷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