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著导读小论文
名著论文范文
名著论文范文《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的一部杰出作品,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
它以描绘贵族社会生活为主线,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一众形象鲜明的人物为主角,展现了一个宏大的家族故事。
作为一部古典名著,它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一部有着深刻社会意义和历史文化价值的文学作品。
首先,作为一部小说,《红楼梦》在文学艺术方面有着极高的成就。
它以虚构的手法,刻画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这些形象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物形象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他们的形象塑造不仅在描写细致入微,而且在塑造深刻的心理描写上也有着独到之处。
这些人物形象不仅仅是小说中的角色,更是对社会人性的深刻剖析,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作者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其次,《红楼梦》在社会意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价值。
作为一部描写封建社会的小说,《红楼梦》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和腐朽现象,对封建家族制度、封建礼教、封建婚姻等方面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通过对贾宝玉、林黛玉等主要人物的塑造和周围环境的描写,作者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荒诞和虚伪,对封建社会的黑暗面进行了深刻的揭露。
同时,通过对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的塑造和周围环境的描写,作者也展现了封建社会中人性的悲剧和命运的悲剧,对封建社会的人性悲剧进行了深刻的探讨。
这些对封建社会的揭露和探讨,使《红楼梦》成为了一部有着深刻社会意义的文学作品。
最后,《红楼梦》在历史文化价值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为一部描写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学作品,《红楼梦》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一部有着深刻历史文化价值的文学作品。
它通过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描写和探讨,展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风貌和特点,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映。
同时,通过对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的塑造和周围环境的描写,作者也展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人性悲剧和命运悲剧,对中国封建社会的人性和命运进行了深刻的反映。
国内外名著导读与阅读心得分享
名著的魅力:了解导读引言阅读是一种独特而令人愉悦的体验。
尤其是读一本名著,它能带给我们深思、启示和快乐。
然而,有时候读名著也会让人感到有些困难和挑战。
尤其是在阅读一本陌生的文化背景下的书籍时,难度更是倍增。
幸好,导读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本文将介绍国内外名著导读的现状,并分享我个人的阅读心得。
国内名著导读名著导读的定义名著导读作为一种阅读辅助工具,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它通常包括作者简介、作品背景、重要人物和事件介绍、主题探讨、文学风格分析等内容。
通过导读,读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作品的内涵和背后的意义。
名著导读的现状当前,国内名著导读的出版发行可谓是如火如荼。
无论是名著出版社还是一些知名网站平台,都推出了大量的导读书籍。
这些导读作品往往由一些文学评论家、教育家或学者撰写,他们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研究为读者解读名著的内涵和价值。
名著导读的意义名著导读的意义在于激发读者对名著的阅读兴趣和理解欲望。
通过导读,读者能够更轻松地进入故事中,理解故事的背景和文化背景。
同时,一些作品中的复杂情节和思想也会因为导读的存在而更具可读性。
名著导读的出现,使得读名著不再是一项枯燥的任务,而成为一段愉快的阅读旅程。
外国名著导读外国名著导读的特点与国内名著导读相比,外国名著导读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一些不同之处。
首先,外国名著导读可能涉及到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因此需要更详细地解释与解读。
其次,一些外国名著由于语言和表达方式的差异,对翻译的要求更高。
因此,外国名著导读往往也包括对翻译的评析和讨论。
外国名著导读的实践在我个人的阅读经历中,我曾阅读过一些外国名著,并通过导读书籍得到了很大的帮助。
例如,在阅读《傲慢与偏见》时,导读为我解释了英国乡村社会的特点,以及作者简·奥斯汀的刻画方式。
通过导读的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了小说中的人物和他们的行为动机。
导读的局限性尽管导读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名著,但它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名著的材料议论文
名著的材料议论文关于名著的材料议论文导语:名著就是指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且包含永恒主题和经典的人物形象,能够经过时间考验经久不衰,被广泛认识以及流传的文字作品。
下面是关于名著的材料议论文,仅供参考!关于名著的材料议论文一在茫茫人生中,人们做过很多事,也肯定读过不少书。
我就读过一些,我觉得最具有影响力,印象最深刻的是名著。
阅读名著,就像品味一瓶珍藏的美酒,要细细地品,才能知晓作者的用意。
“尘海苍茫沈百感”“鲁迅的文章,是需要细读的。
”这是很多书中说过的,鲁迅先生的文章也确实需要细读。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是鲁迅从生活回忆中选取的若干有意义的片段。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长妈妈,她一脚踏死隐鼠的事让我记忆犹新。
长妈妈给“我”买《山海经》的事,表现出她的细心与爱心。
《朝花夕拾》中,讽刺的文字不少,而且有些地方,讽刺的更加隐秘,要细细品味,才能领悟。
永远的洋车夫老舍,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他的《骆驼祥子》写的是老北京洋车夫祥子的故事。
我记得最清楚的一段是祥子买第一辆车的时候,他卖了三年的苦力,终于买到了一辆属于自己的车,高兴地不得了。
通读全文,我领会到了老舍给我们的启示,你是否也能读出来呢?他们胜了世界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充满了艺术,带给大家启迪。
《贝多芬传》让我们知道了贝多芬不为人知的一面,《米开朗琪罗传》让我们懂得了梦境比阴暗的现实幸福无比,《托尔斯泰传》让我们明白了托尔斯泰认定的事实:生命就是痛苦,但我们要战胜痛苦,取得成功。
阅读名著,就像是欣赏一首美妙的歌曲,要认真地听,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关于名著的材料议论文二读名著,对于我们中学生有很大帮助。
首先在文学语言上得到品味;其次在精神上受到启发。
读《骆驼祥子》,你可以品味到老舍先生的语言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在描写天气的时候,那么形象的说法让你身临其境,也感到天气的恶劣。
不断品味中,会提高你的写作能力,让你的语言越来越好!这说明,应该读名著!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你所体会到的不仅仅再是语言上的优美,而是精神上的洗涤。
《名著导读_《童年》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名著导读_《童年》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作业设计方案一、主题:《名著导读_《童年》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二、背景介绍:《童年》是俄罗斯文学家托尔斯泰的自传体小说,通过作者小时候的经历和成长故事,展现了他对生活、人性、家庭的深刻思考。
这部作品不仅在文学上具有重要地位,更是一部教育读本,可以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成长、智慧和情感的启迪。
三、培养目标:1.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提升文学鉴赏水平;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文学视野;3. 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和人文关怀意识;4.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四、作业设计:1. 第一周:介绍托尔斯泰及其作品背景- 学生自主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分享他们的学习成果;- 设计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一起探讨《童年》这部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第二周:阅读《童年》并撰写读书笔记- 学生每天阅读《童年》一部分,并记录自己的思考、感受和疑问;- 每节课开展讨论环节,引导学生交流心得,激发阅读兴趣。
3. 第三周:分析主要人物形象与情节发展- 学生分组选定一个主要人物,通过小组合作展示该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成长过程;- 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小说中的情节。
4. 第四周:撰写读后感及小论文- 要求学生撰写关于《童年》的读后感,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评价;- 指导学生写作小论文,引导他们深入思考作品中的主题和意义。
五、评价方式:1. 参与度评价:考察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2. 作业评价:评价学生的读书笔记、小组展示、论文等作业质量;3. 能力评价:考察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六、总结与展望: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童年》这部名著,还能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希望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和学习的成就感,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和人文素养。
第二课时作业设计方案一、设计目的与意义本次作业设计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名著《童年》,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初中外国名著导读研究报告
初中外国名著导读研究报告题目:初中外国名著导读研究报告摘要:本研究报告旨在对初中阶段常见的外国名著进行导读研究,通过对这些书籍的分析和解读,揭示其在学生阅读素养提升和人文素养培养方面的积极作用。
本报告首先对影响初中生阅读外国名著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然后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外国名著及其教育意义,并提出了针对初中生阅读外国名著的有效策略和方法。
最后,本报告总结了初中外国名著导读的重要性和意义,并指出未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初中、外国名著、导读、教育意义、策略一、引言阅读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阅读名著可以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欣赏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和人文素质。
然而,在初中阶段,学生常常面临阅读外国名著的难题,导致很多学生对阅读产生抵触情绪。
因此,对初中生阅读外国名著进行导读具有重要意义。
二、影响初中生阅读外国名著的因素分析1. 阅读能力2. 学习环境3. 学习动机4. 教师指导三、常见的外国名著及其教育意义1. 《小王子》2. 《呼啸山庄》3. 《简爱》4. 《老人与海》四、针对初中生阅读外国名著的有效策略和方法1. 培养阅读兴趣2. 分级引导3. 提供背景知识4. 创设阅读任务五、初中外国名著导读的重要性和意义1. 提升阅读素养2. 培养人文素养3. 增进跨文化理解4.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六、未来研究方向1. 效果评估2. 多元化教学策略3. 高级阅读技巧的培养七、结论通过初中外国名著导读,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和人文素养。
未来的研究应该关注导读策略的效果评估和多元化教学策略的探索,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对外国名著的阅读和理解能力的提高。
《利用名著导读激发阅读兴趣的研究论文》研究报告,作文
《利用名著导读激发阅读兴趣的研究论文》研究报告,作文《利用名著导读激发阅读兴趣的研究论》研究报告伦镇中学王贵芬内容摘要中外学名著是人类在历史长河中创造的艺术瑰宝,阅读学名著不仅能增加语感积累,提高语言素养;扩大知识范围,提高人素养;还能丰富精神世界,锤炼意志品质。
特别是青少年,每一次阅读跟每一次的经验一样,都会产生独特的滋味和意义。
既然这个年龄,不能经历人生的所有,但可以通过阅读,弥补经历的不足。
在中学阶段,教师利用以感人情节导读、竞争比赛激读、摘抄记录品读等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古今中外化的魅力。
培养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这将是语学习的重要课程。
关键词名著导读阅读兴趣研究报告一、课题背景(或“”)及界定1、课题研究背景阅读是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在语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所用的时间是最多的。
通过阅读能使学生吸取人类几千年积累起的化知识,不断的提高科学化水平。
凭借书本的知识认识客观世界,不断扩展知识的领域,与人交流,与社会沟通。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只不断陈述、分析,灌输自己的知识让学生去模仿,那学生就会变成一个没思想的克隆人。
所以教师应该让学生凭着自己的能力去读懂,去感悟,去体验,去领略中美的旋律。
二、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1、研究目标《语课程标准》指出“7---9年级的学生应学会制定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
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名著阅读也是中考必考内容,而且近年还加大了对名著的考查力度,所以通过对小课题的研究,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中学生阅读目标,让阅读成为语学习的一大乐趣。
2、研究内容(1).整理中学阶段学生应读及需要了解的名著篇目。
(2)把握“名著导读”何时“导”。
(3)教师通过多种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手段触发阅读兴趣,强化阅读动力。
文学名著导读热爱生命论文提纲
浅析《热爱生命》带来的启示关键词:热爱生命生命观金钱观抉择生命意识缺失道德底线1、品及作者的简单介绍2、对热爱生命的写作特色和作者在恶劣环境中展现出来的生命观和金钱观----对环境的描写(为了展现人在陷入绝境时和巨大压力下的情况下对生命的执着和求生欲望的体现)----心理描写(从心理描写展现出自我暗示的作用以及主人公在生死存亡边缘所透露出的最真实的想法,以及体现出他做出的种种抉择与舍弃)----从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所体现出主人公的生命观和金钱观(生命是第一位的而金钱乃身外之物,在某些情况下只能成为生命的负担),同时对主人公在关键时刻做出的抉择和舍弃进行阐述。
3、伦敦的《热爱生命》带来的启示----结合当前大学生生命意识缺失的现象,谈热爱生命的生命观对这一现象的启示与指导生命意识缺失的现象:(漠视生命现象,否定生命现象(自杀事件),游戏生命现象(虚度年华),丧失生命的成就感(容易困惑自暴自弃))而这些现象都和当今大学生精神上的危机密切相关,而热爱生命中主人公对求生的坚定与执着,以及其对生命的珍惜态度可以给当今精神上无家可归的大学启示与正确的指导----结合当前政府官员贪污腐败现象谈热爱生命中的金钱观对其的启示(做出正确的抉择,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而不是对金钱无底线的追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结合当今商人们毫无底线捞钱的现象(结合食品问题、对国家的危害等问题)谈热爱生命中体现的主人公在恶劣环境下所体现的道德底线对这些现象的启示商人们在追逐金钱满足自我的同时要坚持自己的道德底线,做出正确的选择)4、结论:本文从热爱生命中对环境的描写和主人公心里刻画的角度阐述主人公在面临困境的情况下所做出的正确选择和舍弃,从而体现出主人公正确的生命观和金钱观并坚持了自己的道德底线。
主人公这些优秀的品质对当今大学生生命缺失现象、盲目追逐金钱以及丢弃道德底线的现象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结合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中所体现的主旨,并结合当今的某些忽视生命,盲目追逐金钱以及丢失道德底线的现象,谈其带来的启示作用,我们可以从中得到重要的启示。
名著导读《昆虫记》
名著导读《昆虫记》作者简介法布尔(Jean-Henri Fabre,1823~1915年),1823年生于法国南部圣雷翁村一户农家,童年在乡间与花草虫鸟一起度过。
由于贫穷,他连中学也无法正常读完,但他坚持自学,一生中先后取得了业士学位、数学学士学位、自然科学学士学位和自然科学博士学位。
1847年,来到阿雅克修中学,在那里遇到了影响了他人生选择的两位学者,他从此打定主意,教学之余潜心研究昆虫。
1857年,他发表了处女作《节腹泥蜂习性观察记》,这篇论文修正了当时的昆虫学祖师列翁·杜福尔的错误观点,由此赢得了法兰西研究院的赞誉,被授予实验生理学奖。
达尔文也给了他很高的赞誉,在《物种起源》中称法布尔为“无与伦比的观察家”。
1879年,《昆虫记》第一卷问世。
1880年,他终于有了一间实验室,一块荒芜不毛但却是矢车菊和膜翅目昆虫钟爱的土地,他风趣地称之为“荒石园”。
在余生的35年中,法布尔就蛰居在荒石园,一边进行观察和实验,一边整理前半生研究昆虫的观察笔记、实验记录、科学札记等资料,完成了《昆虫记》的后九卷。
1915年,92岁的法布尔在他钟爱的昆虫陪伴下,静静地长眠于荒石。
内容简介《昆虫记》是一本讲昆虫生活的书,涉及蜣螂、蚂蚁、西绪福斯虫等100多种昆虫。
在这个世界上,人类现在已知的昆虫种类约100万种,占所有已经知晓的动物种类的5/6;并且仍有几百万的未知晓的昆虫仍待人类去发现和认知。
法布尔在19世纪中期,于学校教课之余,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在田野间观察各类昆虫,为之定名,为之讴歌。
《昆虫记》分十卷,每一卷分17~25不等的章节每章节详细、深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同时收入一些讲述经历、回忆往事的传记性文章。
在该书中,作者描述了小小的昆虫恪守自然规则,为了生存和繁衍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作者依据其毕生从事昆虫研究的经历和成果,以人性化观照虫性,以虫性反映社会人生,其重点介绍了他所观察和研究的昆虫的外部形态、生物习性,真实地记录了几种常见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死亡等。
名著导读课论文
1,为什么说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首先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1000字)在今天的中国,我们正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同时是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
为了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弘扬民族精神,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必须通过对历史文化的研究去深切体认中华文化的伟大生命力和凝聚力之所在,正确认识中华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自觉理解她的内在生命力和精神特性,从而增进我们认识和利用传统文化资源的主动性。
弘扬民族文化,就是要深刻认识那些在历史上促进中华民族发展壮大,体现和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创造力的优秀文化并把它发扬起来,进而加以新时代的发展,以加速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
在当今的时代,在面对全球化、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同时,我们要始终注意保持民族文化的主体性,使中华民族的民族生命继往开来,永远畅通。
中华民族的优秀的文化传统对于中华民族的成长壮大,对于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好比是一株枝繁叶茂的大树的根,如果没有了根,还会有枝繁叶茂么?我想这株大树不仅不会枝繁叶茂,连生命肯定都没有了。
中国传统文化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是一代又一代人在继承前人的精华与扬弃前人的糟粕的过程中传承下来的文化,其间也包括吸收一些外族的先进文化来丰富本民族的文化。
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强盛都是他们在总结前人的经验有选择性地继承和扬弃前人留下的遗产,并把前人的优秀的文化发扬光大的基础上实现的,没有一个民族在离开他们的前人们一代又一代相传下来的经验而走向成功。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外来的先进的文化我们要学习要借鉴,然后消化,融入华夏文化之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含义是比较宽泛的,它是指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创造的一切,既包括物质文化,也包括精神文化及一切“人化”的事物。
幼儿教育名著导读心得论文
幼儿教育名著导读心得论文导读心得一:《童年》《童年》是由最早在20世纪初的列文·托尔斯泰写成的一部回忆童年时光的作品。
通过这本书,我深刻地理解到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作者通过对自己童年经历的回顾,向读者展示了幼儿期的纯真、单纯和好奇心。
他以一种包容和尊重的态度,描绘了自己与父母、老师和同伴之间的关系,以及对自然和社会的探索。
通过这本书,我认识到,幼儿期对于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教育家和家长应该充分理解和尊重儿童的独特价值,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导读心得二:《追寻幼儿教育的真理》《追寻幼儿教育的真理》是蒙台梭利的经典之作。
通过对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和实践进行深入研究,我对幼儿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
蒙台梭利提倡的“自由发展”理念,让我明白了幼儿期的教育不应该是简单地灌输知识,而是要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环境和材料,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让他们自由地探索世界,发展自身的潜能。
这一理念与传统的死记硬背、机械重复的教学方式形成鲜明对比,使我深刻认识到,幼儿教育应该是一种培养儿童终身学习能力的过程,而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和背诵知识。
导读心得三:《教育的价值与意义》《教育的价值与意义》是世界教育文化大师陶行知的代表作之一。
通过对这本书的阅读,我对幼儿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陶行知从思想、道德和生活实践的角度探讨了教育的内涵和目标。
他认为,教育的价值在于培养健全的人格和完整的人生,而不仅仅是狭义上的传授知识。
他提到,幼儿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儿童的情感、意志和行动,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高尚的品格。
通过这本书,我认识到幼儿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全面发展孩子的潜能和个性,培养他们成为有思想、有情感、有创意和有责任心的人。
导读心得四:《自由的孩子》《自由的孩子》是欧洲教育家海因兹·德罗发表的一本幼儿教育名著。
通过这本书,我认识到幼儿教育需要给孩子更多的自由和尊重,让他们在自主决策和行动中实现个人成长。
名著阅读论文
名著阅读论文第一篇:名著阅读论文写在世界读书日之前,已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
让阅读成为我们的习惯沙河汉子阅读,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提高我们素质的一种方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
学校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指导学生读好书,读受益终身的书,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当然,阅读也不仅仅是学生的事,是全体国民的事,它应成为我们国民良好的习惯。
书籍,积累了人类无穷智慧和想象力,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作为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阅读的重要性众所周知,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世界发出了“走向阅读社会”的召唤,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使读书成为生活必需品,读书成为每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经典,作为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更应成为我们的阅读对象。
余秋雨曾言:“在欧洲,作为古代经典最醒目的标志,是一尊尊名扬天下的雕塑和一座座屹立千年的建筑。
中国历史上毁灭性的战乱太多,只有一种难以烧毁的经典保存完好,那就是古代诗文经典。
这些诗文是蕴藏在无数中国人心中的雕塑和建筑,而一代接一代传递性的诵读,便是这些经典连绵不绝的长廊。
”可见经典的地位和作用不容低估,不管时代如何变化,经典中的积极内容仍然在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依然在我们的血管中流动,我们必须阅读它,以便继承和发扬光大。
在中小学新课程改革中,《语文课程标准》都极为重视阅读教学,在阅读时间和篇幅上均有明确的要求。
无论各版本语文教科书中的中华传统经典篇幅明显加大,并指定学生必背古诗70首,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对学生经典阅读有详细的规定。
这些都说明党和政府对古典名著诵读的重视。
但是,时下孩子们大多不喜名著阅读,而喜欢快餐式的、低层次的浅阅读。
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应试教育极大的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压榨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空间,使学生身陷题海,为分数而疲于奔命,无暇他顾;而语文考试对名著很少考到,中考也是蜻蜓点水般的浅考试,使学生认为通读名著得不偿失,丧失阅读兴趣;再加上媒体的推波助澜,时下充斥荧屏的都是凶杀、暴力、和色情的东西,对学生造成了不好的影响;还有出版社以时尚诠释名著,盲目跟风,刻意追逐经济利益,漠视社会利益;网络语言和商业语言越来越媚俗,造成学生语言的垃圾化,此外学校教育缺乏整合,各科各行其是,从而导致学生不喜欢或不读名著。
第五单元名著导读《昆虫记》项目化研究
在关联与思辨中阅读整本书——《昆虫记》项目化阅读思考《昆虫记》(SouvenirsEntomologiques)又称《昆虫世界》《昆虫物语》《昆虫学札记》或《昆虫的故事》,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创作的长篇生物学著作,共十卷。
2020年4月,列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
该作品作为科普类作品,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俗的昆虫生物学著作,记录了昆虫真实的生活,表现了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时表现出的灵性。
此外,这部作品也是法布尔思想、精神的投射,记载了法布尔痴迷昆虫研究的动因、生平抱负、知识背景、生活状况等等内容。
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生命的尊敬与热爱。
在某种意义上,这本书也是法布尔的自传,昆虫只不过是他研究经历的证据,传记的旁证材料。
一、作品特点分析《昆虫记》一书,其艺术特色概括起来可以说是:知识、趣味、美感、思想相得益彰。
(一)忠实记录,坚持“求真”1.种类多样,方式新颖。
《昆虫记》讲昆虫的生活,涉及蜕螂、蚂蚁、西绪福斯虫等100多种昆虫。
作者重点介绍了他所观察和研究的昆虫的外部形态、生物习性,真实地记录了几种常见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死亡等。
在研究过程中,法布尔并不像同时代的科学家那样进行“开膛破肚”式的研究,于学校教课之余,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在自然环境中观察各类昆虫,为之定名,为之讴歌。
例如他等待三年才等到小阔条纹蝶茧的再次出现;为了研究圣甲虫的梨形粪球,他挖掘了一百多个洞;他花了四年的时间,终于弄清楚雄蝴蝶是靠嗅觉找到雌蝴蝶的。
这种对昆虫生活乃至整个生命历程的持之以恒的观察、记录,是具有划时代的研究方法。
2.辩证思维,求真务实。
在研究过程中,法布尔始终秉持不轻信、不盲从的研究原则,通过大量的观察实验,纠正寓言中对昆虫的定性,改变人们对昆虫的刻板印象。
例如《蝉》中通过对蝉、蚂蚁习性的研究,发现蝉才是在冬日中勤勤恳恳的工作者,蚂蚁才是那个无耻的掠夺者。
名著导读,成就学生
名著导读,成就学生作者:何斌社来源:《教育周报·教研版》2017年第06期人教版《语文》“名著导读”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一部分共选了10部中外经典名著,每册安排2部,目的在于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其思考能力与欣赏水平,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培养初步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
因此,对名著导读的课堂操作进行探索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名著阅读的意义阅读名著,如同与大师携手,可以增长见识,启迪智慧,提高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对于处在成长过程中、正在初步建立人生观、世界观的高中生来讲,文学名著更是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文学名著阅读能力的养成对他们来说意义重大。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高中学生应该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
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
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
”在青少年时期阅读一定数量的名著,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条有效途径。
因此,名著导读课势在必行。
这里打算在参考前贤实验见解的基础上,结合本人的一些实践和平时对此一问题的思考,以《论语》导读为例,谈谈我个人的一得之愚。
二、教师备课的准备要真正上好名著导读课,教师对于这些经典必须有一个整体的了解,绝不能企图“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再如《论语》,就现状而言,许多中学教师除了课本上选过的那几则之外,几乎都没有完整地读过一遍,更别说对它有足够的了解。
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必须补课,比如将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好好阅读一番。
三、读法指导我认为指导学生阅读《论语》这样的古籍,版本的推荐最为重要,版本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阅读效果。
对于初学者来说,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无疑是最好的版本。
选好版本以后,对于一般的同学,我们可以建议他们精读其中的三四篇,其余的泛读,使他们对《论语》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教育名著导读论文
河南工业大学教育名著导读论文宋各方2013/5/19经典—永不褪色一、个人信息学院:专业:科目:教育名著导读姓名:学号:二、名著浅识古典教育名著四篇之《学记》《学记》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
是中国古代一部典章制度专著《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
据郭沫若考证,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
《学记》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关系。
《学记》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本学习和实际训练相结合,既要扩大知识领域,又要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书中用较多的篇幅,阐述“教”与“学”的辩证关系。
认为只有通过“学”的实践,才会看到自己学业方面的差距(“学然后知不足”),只有通过“教”的实践,才会看到自己知识和经验方面的贫乏(“教然后知困”)。
看到差距,才能力求上进,看到贫乏,才能鞭策自己,从而得出“教学相长”的正确结论。
《学记》重视启发式教学(“开而弗达则思”),重视教学的循序渐进(“不陵节而教之谓孙”),强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重视因材施教。
主张从了解学生学习的难易,才质的美恶,作为启发诱导的依据。
主张由浅入深,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教学顺序,并且提出一条积极性的教育原则,即要在学生不良的行为没有发生前,引导他们向善的方面发展。
并指出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之间要取长补短。
《学记》赋予教师以崇高的地位。
提出严师和尊师的思想。
《学记》是研究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和实践的宝贵资料。
书中在总结先秦儒家教学经验基础上提出的教学原理,教学原则与方法,以及尊师重道的思想,对中国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是中国也是世界珍贵的教育遗产之一。
古典教育名著四篇之《大学》子程子曰:“《大学》,孔氏之遗书,初学入德之门也。
”大学是千百年来读书人做学问必读的第一部书,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根源,是2000年来士子们做人做学问的标杆。
教育名著导读论文
教育名著导读论文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河南工业大学教育名着导读论文宋各方2013/5/19经典—永不褪色一、个人信息学院:专业:科目:教育名着导读姓名:学号:二、名着浅识古典教育名着四篇之《学记》《学记》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着作。
是中国古代一部典章制度专着《》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
据考证,作者为孟子的学生。
《学记》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关系。
《学记》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本学习和实际训练相结合,既要扩大知识领域,又要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书中用较多的篇幅,阐述“教”与“学”的辩证关系。
认为只有通过“学”的实践,才会看到自己学业方面的差距(“学然后知不足”),只有通过“教”的实践,才会看到自己知识和经验方面的贫乏(“教然后知困”)。
看到差距,才能力求上进,看到贫乏,才能鞭策自己,从而得出“”的正确结论。
《学记》重视启发式教学(“开而弗达则思”),重视教学的循序渐进(“不陵节而教之谓孙”),强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重视因材施教。
主张从了解学生学习的难易,才质的美恶,作为启发诱导的依据。
主张由浅入深,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教学顺序,并且提出一条积极性的教育原则,即要在学生不良的行为没有发生前,引导他们向善的方面发展。
并指出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之间要取长补短。
《学记》赋予教师以崇高的地位。
提出和尊师的思想。
《学记》是研究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和实践的宝贵资料。
书中在总结先秦儒家教学经验基础上提出的教学原理,与方法,以及尊师重道的思想,对中国和心理学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是中国也是世界珍贵的教育遗产之一。
古典教育名着四篇之《大学》子程子曰:“《大学》,孔氏之遗书,初学入德之门也。
【名著导读】名著梗概:《安娜·卡林尼娜》
【关键字】名著导读名著梗概:《安娜·卡林尼娜》(俄国)列夫·托尔斯泰著[故事梗概]奥布朗斯基公爵是个爱装饰的美男子。
他已经有五个孩子了。
因和英国家庭女教师恋爱,和妻子杜丽吵翻了。
这时他的一个朋友康斯丹丁·列文从乡下到莫斯科。
这是个有三千亩土地的地主,性格安静而羞怯。
他有强壮的体格,肩膀宽阔,蓄着鬈曲的胡子,戴着羊皮帽子。
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他总是东张西望,或者象小孩子一样涨红了脸。
列文自称是一个“乡下人”。
他和奥布朗斯基是大学的同学。
这次他来到莫斯科是要向杜丽的妹子吉提求婚的。
吉提是薛杰巴兹基公爵的第三个女儿,她在交际场中很出风头。
彼得堡的花花公子、皇室的侍从武官渥沦斯基正在追求她。
她也爱他。
她想象和渥沦斯基结合将会有幸福的远景,但她又感到列文对她的爱更诚实。
母亲要她嫁渥沦斯基,父亲则更中意列文。
最后,吉提自己选择了渥沦斯基。
渥沦斯基是一个身体强壮的、黧黑的男子,不十分高,有着一副和蔼、漂亮而又异常沉静和果断的面孔。
他的整个容貌和风姿,从他的剪得短短的黑发和新剃的下颚一直到他那宽舒的、崭新的军服,都是又朴素又雅致的。
他既有教养又有钱。
他到莫斯科车站接母亲。
在那儿他遇见了去接妹妹安娜·卡林尼娜的奥布朗斯基。
安娜和渥沦斯基的母亲是同车由彼得堡来的。
安娜来调解兄嫂的争吵。
渥沦斯基在安娜面前表现了“不平凡的行为”。
他把两百卢布捐赠给了被火车压死的路警的妻子。
薛杰巴兹基公爵家举行盛大的舞会。
吉提打扮得很漂亮。
她想象着今天渥沦斯基要正式向她求婚了。
安娜也被邀参加了舞会。
在吉提眼里,安娜·卡林尼娜是那样的出众:“她那穿着简朴的黑衣裳的姿态是迷人的,她那带着手镯的圆圆的手臂是迷人的,她那挂着一串珍珠结实的颈项是迷人的,她的松乱的鬈发是迷人的,她的优雅轻快的动作是迷人的,她那生气勃勃的,美丽的脸蛋是迷人的”。
不仅如此,安娜内心还有“另一个复杂多端,诗意葱茏的更崇高的世界,那世界是吉提所达不到的”。
名著学术小论文范文
名著学术小论文范文童年名著阅读小论文(2000字)我们的童年生活是丰富而又多彩;我们的童年生活是幸福而又布满自在;我们的童年生活是有父母的呵护、老师的关怀、同学的友爱而组成的,因而我们的童年生活是令人难忘的。
可不是每个人的童年生活都像我们一样绚丽多彩的。
前苏联闻名作家高尔基就没有我们这么幸运。
他三岁丧父和母亲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在别人的冷嘲热讽下他没有放弃,没有埋怨,更没有哀痛,而是怀着一颗乐观进取的心在奋勇前进。
不堪入口的食物,他也高兴奋兴的吃下去;穿着破烂的衣服,他仍旧高兴奋兴地去上学。
他以优良的成果读完了三班级,就永久地离开了学校课堂。
十岁时高尔基的母亲也去世了,他变成了一个孤儿,可是他并没有自强不息,连续努力着,奋斗着;他也没有躲避这种生活;而是来到“人间”去自谋生计。
似乎命运特殊喜爱戏弄他,在生活的路上他遇到了很多坎坷、波折和无法,而他却能在那种环境中,利用本人的努力一步步地走向胜利。
原来想上高校的他没有如愿,却在“社会大学”里学到了很多闻名高校所学不到的学问。
开辟了视野,提高了觉悟,最终成长为一个革命学问分子。
在生活中,多数的人面对歧路会选择望而止步,高尔基却告知我们,你只要勇往直前才会得到胜利的喜悦。
是啊,司马迁就是靠着在顺境中搏一搏的精神才写下了《史记》而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从小遭人嘲讽、呵斥的爱因斯坦就是能在顺境中坚持,所以长大后才被誉为科学界的天才。
人生不行能一帆风顺,既有平原又有险滩。
在学习中也没有常胜将军,但是我们只需有足够的拼劲,在顺境中能安然面对困难,胜利之路近在天涯!克西姆.高尔基的《童年》举世著名。
在一个很平凡的星期天下午,我翻开了它。
心情也随着书上一行行黑色的宋体字忽起忽落……仆人公阿廖沙苦痛的童年生活打动着我:四岁丧父,跟随哀思欲绝的母亲和慈爱的外祖母到专横的、濒临破产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却常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
但和善的外祖母到处护着他。
在外祖父家,他熟悉了许多“安宁静静”的亲戚,其中包括两个无私、贪得无厌的、为了分家不顾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还有两个都叫萨拉的表哥。
关于读名著的好处的议论文作文
关于读名著的好处的议论文作文我们平时要养成爱读名著的习惯,冥主上的许多知识都是我们大脑所需要的。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读名著的好处的议论文作文,欢迎参阅!读名著的好处的议论文800字例文阅读是风,给心灵以抚慰。
阅读是雨,给万物以滋润。
阅读是光,给人生以明亮。
而名著,则是一台望远镜,带我一起了解世界。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主人公海伦凯勒是位盲聋哑的人,但她的心灵却是光明、美妙的。
她用坚强的意志来面对生活,她所感知的世界更加细微、丰富、繁复、深邃。
这难道不能给予我们一些启示吗?爱和勇气是我们生存的基础,生理上的残疾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灵盲哑聋了,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残疾。
唯有读书,才能唤醒心灵。
海伦和莎莉文都是读书有障碍的人,而她们的一生,始终都在孜孜不倦的阅读。
热爱生活、热爱阅读、意志坚强的人,必定可以克服困难,战胜挫折。
高尔基的著作《童年》是世界文学史上不朽的作品。
其书描绘了19世纪俄罗斯社会生活的画面。
阿廖沙正是以一颗脆弱而敏感的童心生活在外祖父家,体验着人生的酸甜苦辣。
爱丰富了他,是他充满坚强的力量去面对困苦的生活。
在这本书中,我不仅读到了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获取了宝贵的精神食粮,而且还学到了作者刻画人物性格的匠心独运、简练的叙事风格。
这本书让我深刻的明白了什么是在困境中成长,它告诉我们这些没有太多困难去克服的人们,要以乐观、坚强、善良的心去对待每件事、每个人。
只有这样,人类才能共同营造出一个真善美的社会。
我最喜欢的名著是《欧·亨利短篇小说选》。
欧亨利这个大作家有着独特的写作风格,他的短篇小说,直到最后三分钟,你都猜不到小说的结尾。
这本书中的每个短篇小说都总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但又在情理之中,与实际相符。
这结尾的风格就如同这位大作家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看似不幸,但其实也是转折。
欧亨利的一生中做过许多职业,甚至还入过监狱。
他在中年时转行当了作家,激发了他的创作激情,写出了许多精彩的短篇小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子诗歌的乡村意象及其创造出的精神世
界
王一凡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化工卓越12-1,12014260124)摘要:八十年代,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加快了工业化发展的步伐,现代工业文明和商品经济、大众文化对传统的农业文明形成了强烈的冲击,对当时的诗坛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整个第三代诗群里几乎没有人用“乡土”概念来写诗。
在工业现代化和文化大众化的背景下,中国诗人的文化观念中正在注入“城市”的因素。
然而海子等一部分来自农村的作家和诗人,面对物质财富对精神世界的挤压,使他们有意的远离城市文明,试图从精神上构筑一个家园神话,为自己和人类找到一个精神的栖息地。
关键词:海子、乡村、意象、精神世界
一、“麦地”与“村庄”生成的精神家园
海子的抒情诗中,最为人熟知的就是一系列以“麦地”“麦子”为中心意象的诗歌,以及由此中心意象衍生出来的包含“粮食”、“村庄”等意象的系列短诗,这些意象共同构筑了海子诗歌世界的大地乡村乌托邦。
海子在诗中所营造的大地乡村乌托邦是由“麦地”“村庄”等一系列清新意象组成的。
麦地和村庄都是大地的产物,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海子正是一直思考着这一生存主题,试图通过诗歌构筑他理想中具有诗意的人类家园。
二、“麦地”意象的来源及意义发展
海子在乡村生活了15 年,对家乡和土地有着深切的记忆和深厚的感情。
农村的自然和纯净给了他美好的记忆,这一特殊的生活背景使海子同其他的诗人相比,能够更加贴近乡村、了解乡村、感悟乡村。
作为一个从乡村走出来的青年诗人,怀着一份诗人特有的热情和对乡村土地的热爱,写出大量关于家乡土地的诗篇是很自然的。
在《活在珍贵的人间》一诗中他写到: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太阳强烈
水波温柔
一层层白云覆盖着
我
踩在青草上
感到自己是彻底干净的黑土块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泥土高溅
扑打面颊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人类和植物一样幸福
爱情和雨水一样幸福”
这种对土地深厚的感情,是只有一个从小在这块黑土地上长大的诗人才有的,是将自己深深融入这黑土地的感情。
在对乡村土地的亲近中,海子感受到了乡村背后生命存在的元素,海子的诗歌就是以这些元素为起点,用诗化的语言传达出乡土的本源性和本真性。
对中国的乡村和土地,海子有着深深的迷恋和感恩之情,在直接关注生命存在本身的诗歌理念的导引下,诗人更致力于探索世界深处的某种神性秘密和人类秘密,将乡村和土地与诗歌融为一体,显现出了一个具有诗意的神性的乡土中国。
海子在诗歌中赋予了土地神性,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称“土地”为“最近于人性的神”,这种神性是一种民族色彩的神性,是对生存和土地的无言的信仰。
村庄和土地是海子创作的源泉,而乡村则是他渴望的归宿和精神的家园。
与海子同一时期的许多诗人,选择了对文化传统的彻底解构和对现代生活的无奈认同,只有来自农村的海子依然沉浸在对传统的农耕文化的无限依恋中,对遥远的故乡作深情的回望:
“我要回家
我要转回故乡
头上插满鲜花
我要在故乡的天空下
沉默寡言或大声谈吐
我要头上插满故乡的鲜花”(《浪子旅程》)
海子这种强烈的“家园感”已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乡土情结,是对精神家园的一种执着守望。
三、中华民族的乡村乌托邦
中华民族是一个传统的农耕民族,海子生长在农村,对养育他的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
人们与土地和粮食的关系是特殊的,粮食生长在土地上,正是这些粮食养育了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它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问题。
而“尼罗河,巴比伦或黄河”,这些孕育了古文明的神圣之地,也是来自于生命之源的“麦地”。
麦地和中华民族的黄河一样,不断孕育、生产、养育着中华儿女,传承着中华文明。
“我们三个人/一同梦到了城市外面的麦地”,我们似乎既不属于穷人,也不属于富人,我们属于的是城市外面的麦地,它是“健康的麦地/健康的麦子/养我性命的妻子!”它是在城市物质文明之外的家园,没有被现代工业文明污染的家园。
海子笔下的乡村与其他诗人所描写的乡村是不一样的,是经过高度的泛化和意象化的形而上的精神乡村,它是近似虚化的,与现代文明相隔绝的乡村,充满了古朴神秘的梦幻色彩:黑黑的泥土、河中的鱼群、盛满水的陶罐、幽幽的油灯、劳作的妇人……这里是一种原始的大自然本真状态。
这里有诗人梦想的乡村乌托邦:
“全世界的兄弟们
要在麦地里拥抱
东方,南方,北方和西方”(《五月的麦地》)
四、结语
海子用自造的意象群、象征体系、梦幻与直觉等独特而新奇的艺术手法帮助营造有诗性的精神世界。
海子作为一个独特的抒情诗人,有待于更多的人进一步深入研究,发掘出其诗歌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 海子.海子诗全编[M].上海三联书店,1997.
[2] 李亮.海子诗歌的精神世界〔D〕.广西.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