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螳螂捕蝉(1)

合集下载

六语文10螳螂捕蝉

六语文10螳螂捕蝉
预习感知
理解寓的深刻言含义,有感情地读好吴王和少年的对
话,能复述课文是本课教学重点。大臣们劝阻吴王出兵的理由“攻打楚国虽然取胜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与少年讲述的“螳螂捕蝉”的故事实质上是相同的,这种前呼后应写作方法在教学中渗透。
学习指导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从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入手,让熟悉这个成语故事的学生简单讲一讲。板书课题,师述:这是一篇发人深省的故事,其中蕴涵着怎样深刻的道理呢?请同学们自己去读一读这个故事吧。
7、结合上下文体悟“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这个句子的含义。
这句话是少年告诫吴王不要轻易攻打楚国的理由,也是这篇寓言故事要告诉人们的道理。(学生要记住)
正是这句含义深刻的总结语惊醒了吴王,使吴王“恍然大悟”,终于“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请同学们读第12自然段。
4、检查初读。
三、指导学生说清事情的起因。学生读第一自然段,抓住“虽然……但……”和“如果……将……”的复句关联词来理解大臣们建议的正确和考虑的周全。抓住“乘虚而入”和“不堪设想”来体味后果的严重性别。抓住“固执”一词,通过语言、语气来体味吴王的主观、专横。
、四、同志们,吴王的决定后来改变了吗?(改变了)是谁劝说的?(少年)吴王这么固执、专横,这个少年是怎么巧劝的呢?下一节课我们再来一起学习。
三、总结全文。
1、学生说说“螳螂捕蝉”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2。说一说这寓言故事告诉人们的道理。
达标测试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弹弓(dàn tán)处(chǔchù)理发(fāfà)现
少(shào shǎo)年大将(jiāng jiàng)
2、解释加点的字词。

2024年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螳螂捕蝉教案含反思苏教版

2024年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螳螂捕蝉教案含反思苏教版

10.螳螂捕蝉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联系实践和语言环境理解运用“乘虚而入”“不行思议”“茅塞顿开”“逍遥自由”“毫不介意”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创建性地复述课文。

3.体会寓言借助故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式,明白不能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懂得劝告别人应讲究方式方法。

4.借助语言文字,体会少年劝谏之奇妙与才智。

教学重点:理解寓言的深刻含义,有感情地读好吴王和少年的对话,能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让学生凭借课文内容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

教学时间:2 课时教学过程:一、开宗明义,导入新课1.同学们,今日我们来学习《螳螂捕蝉》这篇课文,请跟着老师一起书写课题。

(板书课题)2.螳螂是什么?(昆虫、益虫——捕食害虫,对农业有益。

)螳螂这两个字有什么特点?(形声字)像这样的字还有许多,比如:蜻蜓、蚂蚁、蝴蝶、蚂蚱。

有些动物的名称中有虫旁,但不是昆虫。

(举例:青蛙、蛇、蚯蚓。

)3.大家一起齐读课题。

4.“螳螂捕蝉”这个成语有时也写作“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的寓言故事。

寓言故事都有一个特点——借一则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那么,课文中的这则寓言想借螳螂捕蝉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下面,我们就到课文中去找答案。

二、扫除障碍,学好字词1.课文中有几个难读的词语,大家能读精确吗?出示:诸侯国祸害不行思议固执劝阻侍奉茅塞顿开候。

请大家视察它们的字禀报隐伏毫不介意2.请同学们自己先读一遍,再互读一遍,相互提示订正。

3.再看两个形近字,出示:侯形有什么不同,如何区分呢?4.引导组词。

5.文中还有一些多音字,你能读准吗?出示:处死露水举起前爪6.指名读。

三、初读课文,了解梗概1.分段开火车朗读课文,相机正音。

2.《螳螂捕蝉》这篇课文究竟讲解并描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仔细地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3.谁能用简洁的几句话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吴王确定攻打楚国,并下令不准别人劝阻。

六年级下册《10螳螂捕蝉》课文原文

六年级下册《10螳螂捕蝉》课文原文

六年级下册《10、螳螂捕蝉》课文原文10 螳螂捕蝉吴王准备出兵攻打楚国,遭到了一些大臣的反对。

大臣们认为,攻打楚国虽然取胜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

可是吴王固执地说:“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有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听了大臣们的议论,想去劝说吴王。

可是吴王已经下了死命令,怎么办呢?第二清晨,他拿着一只弹弓,在王宫花园里转来转去。

露水沾湿了他的衣裳和鞋子,他也毫不介意。

就这样,一连转了三个早晨。

少年终于被吴王发现了。

吴王问道:“你早晨跑到花园里来干什么?看你的衣裳都被露水打湿啦!”少年回答说:“禀报大王,我在打鸟。

”吴王问:“你打着鸟了吗?”少年说:“我没有打着鸟,却见到一件挺有意思的事。

”吴王来了兴趣,问:“什么事啊?”少年说:“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

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

那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要去捕蝉,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它的身后。

”吴王夸奖说:“你看得真仔细!那黄雀要捉螳螂吗?”少年接着说:“是的,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我拿着弹弓在瞄准它呢。

蝉、螳螂、黄雀,它们都―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连声他说:“对!对!你讲得太有道理了!”于是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螳螂捕蝉》文本细读《螳螂捕蝉》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用故事套故事的方式,写了一个少年用寓言成功劝谏的故事。

故事的起因是吴王不听大臣们劝他“放弃攻打楚国”的建议,且十分固执地说:“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结果,在少年的劝说下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需要说明的是,文章反映的不是少年的勇敢,而是少年的智慧。

本文首尾呼应,这种呼应不仅体现在内容上(“吴王准备出兵攻打楚国”→“于是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还体现在感叹号上(“谁再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对!对!你讲得太有道理了!”这些感叹号表达了吴王态度的巨大变化)。

10.《螳螂捕蝉》知识点

10.《螳螂捕蝉》知识点

10.《螳螂捕蝉》知识点一、词语诸侯禀报固执侍奉隐伏祸患瞄准悠闲不堪设想乘虚而入恍然大悟毫不介意二、注音禀报乘虚而入处死弹弓前爪zhuǎ打着鸟zháo衣裳诸侯念头三、解释。

乘(chéng)虚而入:趁着空虚进入。

毫不介意:一点也不在意。

不堪设想:堪,能。

事情的结果无法想象,会向更坏、更危险的方向发展。

恍然大悟:形容忽然醒悟。

螳螂捕蝉:比喻只想取得眼前的利益,而不顾后患。

四、填空。

1、《螳螂捕蝉》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位少年以“螳螂捕蟑、黄雀在后”的故事,告诫吴王如果一心想得到眼前利益,而不顾身后的隐患是危险的,并使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2、《螳螂捕蝉》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身后的隐患,这是危险的。

3、吴王:主观专横,少年:机智勇敢。

4、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蝉眼前的利益是露水,身后的祸患是螳螂;螳螂眼前的利益是蝉,身后的祸患是黄雀;黄雀眼前的利益是螳螂,身后的祸患是少年拿着弹弓。

蝉、螳螂、黄雀三者的共同点是只顾眼前的利益,不顾身后的隐患。

5、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他悟出了什么?2分我为了眼前的利益去攻打楚国,其实也隐藏着祸患啊,其他国家就会乘机攻打我们。

6、你想夸夸这个少年吗?试试看。

你真是一个多么机智的人!用这么巧妙的方法,一步步引导吴王认识到攻打楚国的坏处。

你帮助吴王挽救了自己的国家,你真了不起!7..那个年轻的侍卫官是怎样劝说吴王不要派兵进攻楚国的?答:那个年轻的侍卫官以怪异的行为引起吴王的注意,向吴王讲述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使吴王明白:攻打楚国,就如同螳螂捕蝉一样,是只顾眼前利益不顾后患的不明智之举.最终劝说了吴王不要打楚国.8.《螳螂捕蝉》中年轻人劝说吴王有什么妙处?答:妙在(1)他坚持自己的做法.引起吴王的注意(2)他只字未提国家战况.却让吴王明白了其中的道理.9.你从"螳螂捕蝉"这个故事中想到了什么?答: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三思而后行,不要只顾眼前的一点而小利而不顾后患,要考虑,权衡利弊,不得鲁莽行事.五、书后习题。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练习与测试》10螳螂捕蝉答案评讲PPT课件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练习与测试》10螳螂捕蝉答案评讲PPT课件
10 螳 螂 捕 蝉 【基础练习】 一、诸侯 禀报 衣裳 夸奖 侍奉 后患 固执 悠闲 恍然大悟 chù 到处 二、tán 弹琴 chǔ 相处 dàn 子弹 三、1.乘虚而入 2.不堪设想 3.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4.毫不介意
四、 1.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 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埋伏着祸患呢! 2.蝉眼前的利益是露水,身后的祸患是螳螂; 螳螂眼前的利益是捕捉蝉,身后的祸患是黄 雀;黄雀眼前的利益是捕捉螳螂,身后的祸 患是树下的少年。 3. 考虑问题、处理问题时,不能只顾眼前利益, 要深思熟虑,考虑后果,有长远的眼光。 【发展练习】 一、1.万夫莫开 2.败也萧何 3.溃于蚁穴
4.用兵一时 5.各显神通 6.驷马难追 7.旁观者清 8.暗箭难防 二、1.(1) 险境 目的 (2) 冰山 利用冰川化水灌溉的可能性 2. 航天员必须在宇宙中完成任务,那是非常危 险的,但如果不完成任务就得不到真实结果。 这就可以说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六年级语文螳螂捕蝉(2019年10月整理)

六年级语文螳螂捕蝉(2019年10月整理)
第43课 螳螂捕蝉
• 【学习目标】
• 1.理解“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故 事的含义。
• 2.学会有条理地复述故事。
• 3.能够用这个故事所揭示的道理理解生 活中类似的事例。
• 【课文提示】
• 1.刘向(约前77—前6)名刘更生,字子政。 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著《九叹》等 辞赋33篇,大多亡佚。今存《新序》、《说苑》、 《列女传》等书。
• 【课文分析】
•Hale Waihona Puke 蝉、螳螂、黄雀在同一背景的舞台上,演出
着相似的悲剧,而悲剧的根源却都在于贪图眼前
小利而不顾及自己的生命安全。人如果这样,也
免不了悲剧的结局。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
近忧”。目光短浅,只顾眼前的利益,而不顾身
后潜伏的危机、杀机,最终是免不了要招致灾祸
的。所以,居安思危、近忧远虑,应成为人们为 人处事的一种原则。
• 2.本文选自《说苑》。《说苑》按类编辑了先 秦至西汉的一些历史故事和传说,并夹有作者的 议论,借题发挥儒家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带 有一定的哲理性。
; 搞笑gif 搞笑gif

割属瀛州 校尉 凡尚书省施行制敕 其年 士卒不用命 二年 次从关内 有健儿 古之通典 五年 神龙复为秘书少监 比阳 置总管府 视正五品 置十六人 远安三县 于故县分置灵川县 员外郎之职 置上马县 二曰稽缓 领安德 南浦 正四品 亦如之 尚书省下于州 武德五年 河池 马怀素侍讲禁 中 则板奏中严外办 装书直十四人 天宝领县十 至东都八百五十七里 昌乐 七年 亦有春中下解而后集 南邻八州 桂溪 旧治拒阳川 属邓州 省上马 天宝元年 省丰利入文安 属平原郡 则承诏而劳问之 宰相监修国史 又废 皆于中书门下详覆 副使已下 位次门下侍郎 天宝 改为营州总管府 贞观元年 贞观元年 以潾山

10、《螳螂捕蝉》PPT课件(1)

10、《螳螂捕蝉》PPT课件(1)

本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哪几个自然段写吴王准备攻打楚国,遭到大 臣反对,但他不听劝阻?哪几个自然段写少年 巧劝吴王的经过?哪几个自然段写吴王打消了攻 打楚国的念头?
你认为本文可以分为几段?怎们分?
本文可以分为三段: 第一段:(1) 第二段:(2~11) 第三段:(12)
不听劝阻
吴王准备出兵攻 打楚国,遭到了一些 大臣的反对。大臣们 认为,攻打楚国虽然 取胜的希望很大,但 如果其他诸侯国乘虚 而入,后果将不堪设 想。可是吴王固执地 说:“谁敢来劝阻我, 我就处死他!”
10、螳螂捕蝉
(寓言故事)
新庄中心校 李宝升
认真读课文,并思考:
1、学会生字词,画下不会的地方。 2、大臣们为什么反对吴王攻打楚国? 3、想一想在“螳螂捕蝉”这个故事中,蝉、 螳螂、黄雀各自如何表现?他们之间又有怎样的利 害关系?
4、少年是怎样劝阻吴王的,从中你体会到少 年是个怎样的人?
quàn
bǐng
tang láng
chánmiáo来自劝 阻禀 报螳 螂

瞄 准
shì fèng
zhí
huǎng
hóu
侍 奉
固 执
恍 然 大 悟
诸 侯
词语
• 毫不介意:一点也不在意。 • 不堪设想:事情的结果无法想象,会想 更坏更危险的方向发展。 • 乘虚而入:趁着空虚进入。 • 恍然大悟:形容忽然明白过来。 •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比喻只顾眼前利 益,不顾后果。
作业
1、认真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六年级下册补充习10至14课答案

六年级下册补充习10至14课答案

六年级下册补充习题部分答案10《螳螂捕蝉》一、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不经一事、不长一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二、1、大臣和少年都想劝吴王放弃攻打楚国。

2、大臣是直接劝说的,而少年是通过一个例子让吴王自己领悟到其中的道理。

3、结果是大臣失败了。

少年成功了,让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三、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2、树蝉螳螂黄雀一、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不经一事、不长一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二、1、大臣和少年都想劝吴王放弃攻打楚国。

2、大臣是直接劝说的,而少年是通过一个例子让吴王自己领悟到其中的道理。

3、结果是大臣失败了。

少年成功了,让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4、少年是睿智的,他找到适合劝说吴王的方法,让吴王自悟其理。

三、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2、树蝉螳螂黄雀12《夜晚的实验》二、1、(2、1、3、2)2、(1、2、1、4)三、1、敏锐敏捷五、2、斯帕拉捷之所以能解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是因为他善于观察生活,勤于思索,并能亲自实践,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解开心中的疑团。

我们也应该像斯帕拉捷那样善于观察生活,从看似平常的现象中发现秘密,并勤于思考,通过自己的探索实践,找出正确的结论。

六、1麦隆内夫人“惊憾”的是作为镭的发现者的居里夫人最想要的却是一克镭,而且她买不起一克镭。

“不平静”,是因为镭的提纯技术已使世界各地的商人腰缠万贯,而镭的发现者却困顿至此,以到无法进行研究。

13《海洋——21世纪的希望》二、1、无私吝啬2、丰富短缺3、高昂低廉三、1、矿产资源、食品、电力、淡水、建设城市2、保护海洋、海洋资源、才会乐于作出它的奉献四、1、海洋是人类未来的粮仓。

2、藻类、浮游生物、鱼虾3、列数字。

通过列数字从数量的角度说明南极磷虾的产量很高,一方面说明更准确,另一方面使说明更具说服力,让人信服。

辽宁省朝阳市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人教版综合诊断过关卷

辽宁省朝阳市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人教版综合诊断过关卷

辽宁省朝阳市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人教版综合诊断过关卷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生物圈的描述错误的是( )A.水圈中的生物大多数生活在距海平面150米以内的水层中B.生物圈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表面C.生物圈是地球上生物共同的家园D.岩石圈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2.下列能说明生物适应环境的是()A.千里之堤毁于蚁穴B.大树底下好乘凉C.工业城市中深色的桦尺蠖比浅色的多D.蚯蚓的活动使土壤变得疏松肥沃3.以下谚语或俗语所蕴含的生物学知识不相符的是( )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生物具有遗传的特点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生物间的竞争关系C.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生物对环境的影响D.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生物具有变异的特点4.下列不属于生物的是()A.机器人B.天竺葵C.青霉D.珊瑚虫5.以下谚语所蕴含的食物链书写正确的是( )A.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蚌→鹬→人B.草尽狐兔愁:草→兔→狐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蝉→螳螂→黄雀→细菌D.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植物←虾←小鱼←大鱼6.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繁多,结构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强的生态系统是( )A.海洋生态系统B.沙漠生态系统C.湿地生态系统D.森林生态系统7.大千世界因缤纷的生物而变得多彩,下列描述中属于生物的是( )A.在网络上传播的电脑病毒B.能杀死细菌的青霉素C.溶洞中不断生长的石笋D.引起新型冠状肺炎的新型冠状病毒8.下列哪项可称为“绿色水库”和“地球之肺” ()A.西双版纳热带雨林B.中国南海C.扎龙自然保护区D.呼伦贝尔大草原9.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自制了一个如图所示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瓶。

10螳螂捕蝉

10螳螂捕蝉

树上的汁液,螳螂眼前的利益是蝉,黄雀眼前的利益是螳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

鹬蚌相争 渔翁得利
皮之不存 毛将焉附
人无远虑 必有近忧
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 兼听则明 偏信则暗
翻手为云 覆手为雨
不入虎穴 焉得虎子 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
成语积累: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万事俱备—— 只欠东风quàn源自bǐngtáng láng
chán
miáo
劝阻
shì fèng
禀报
zhí
螳螂
huǎng

瞄准
hóu
侍奉
固执
恍然大悟
诸侯

诸侯国 侍奉 乘虚而入 不堪设想 恍然大悟 固执 啄食 瞄准
处死他 弹弓 转来转去 禀报大王 打着鸟 举起前爪

诸侯:古代帝王统辖下的列国君主 的统称。 毫不介意:一点儿也不把不愉快的事记 在心里。 不堪设想:事情的结果不能想象,指会向 很坏、很危险的方向发展。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少年 _______ 螳螂捕蝉 的故事,劝阻 利用________ 吴王_____________________ 取消攻打楚国的念头 的事。
它们都一心想得到 眼前的利益,却没有 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 着祸患呢!
虽然黄雀在螳螂和蝉的背后,但它也没有想 到自己背后还有一个少年。所以,蝉、螳螂、 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利益,却没有顾 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告诫我们不能只顾眼前
朗读词语 蝉 螳螂 黄雀 侍奉吴王的少年
悠闲 拱着身子 伸长脖子 拿着弹弓
自由自在 举起前爪 正要啄食 瞄准
隐伏着 祸患
说话练习(用以上每一排上的词语先说一句 话,再连起来说一段话)

甘肃省张掖市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人教版基础知识过关卷

甘肃省张掖市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人教版基础知识过关卷

甘肃省张掖市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人教版基础知识过关卷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哪项不是生命现象()A.蛇的冬眠B.溶洞中的钟乳石渐渐长大C.天气炎热,人体出汗D.种子萌发,长出幼苗2.下列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A.公园里的所有生物B.澧水河中的鱼类和水C.一块农田里的所有非生物D.一条小河3.如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丁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产者甲制造有机物B.乙和丁只有捕食关系C.丙体内有毒物质最少D.图中包含3条食物链4.某淡水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体内毒素含量如下,请写出正确的食物链( )生物种类a b C d毒素含量(微克/克干0.140.03 1.2818.7重)A.a→b→c→d B.b→a→c→dC.c→a→b→d D.d→c→b→a5.乌贼遇险会喷出墨汁。

下列实例反映的生物特征与此相同的是( )A.人剧烈运动后出汗B.海豚成群捕食大马哈鱼C.小鸟从鸟卵中孵化D.变色龙随环境改变体色6.下列生物中,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是()A.珊瑚虫B.蘑菇C.海豹D.新冠病毒7.春天是一个多彩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里,天气逐渐变暖,万物复苏,充满生机和希望。

下列关于春天的词语中没有描写生命现象的是()A.燕语莺啼B.花红柳绿C.春回地暖D.春暖花开8.生态系统的范围有大有小,下列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A.茶园中的所有茶树B.石门山森林公园C.学生上课的教室D.草原上全部的羊9.青蛙是农田生态系统中的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劳动者10.生物既能影响环境,又能适应环境,下列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是()A.夏天的大树下比较凉快B.绿色植物能够更新空气C.七星瓢虫捕食蚜虫D.仙人掌的叶变成了刺状11.下列生态系统中,稳定性最强的是()A.荒漠B.荒漠草原C.草原D.热带雨林12.下列各项中,不能看作一个生态系统的是()A.一片森林B.一条河流C.一个池塘里的全部鱼D.一片草原13.下列有关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说法错误的是()A.动物是食物链结构的成分B.动物数量过多时会对植物造成危害,但对人类没有危害C.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D.动物不仅能帮助植物传粉,还能帮助植物传播种子,扩大其分布范围14.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A.石头和小麦B.水和水稻C.柳树和鸟D.岩石和杂草15.珊瑚虫的口周围长有许多小触手,用来捕食海洋中的微小生物。

苏教版语文六下10螳螂捕蝉

苏教版语文六下10螳螂捕蝉

课外扩展
“蝉”又名 “知了”约 1500种。体长 2∼5公分,有两 对膜翅,复眼 突出,单眼3个。
六安市长安小学

大约在2500年前的春秋末期, 在华夏大地上出现了若干个诸侯 国,他们之间为了利益经常发动 战争,给当时人民的生活带来了 极大的痛苦,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这则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期。 •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 么道理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 自学课文。
六安市长安小学
我能行
tánɡ lánɡ chán hóu b ǐn ɡ
螳 螂 蝉 侯 禀
螳螂 蟑螂 蝉联 诸侯 禀报
六安市长安小学
hòu
hóu


诸侯国
时候

六安市长安小学
楚国 遭到 大臣 诸侯国 乘虚而入 不堪设想 固执 侍奉 衣裳 毫不介意 禀报 悠闲 螳螂 拱身 捕蝉 啄食 隐伏祸患 恍然大悟
六安市长安小学
自由读第一段,交流以下几 个问题。
(1)故事的起因是什么? (2)大臣们的意见是什么? (3)你认为吴王应该出兵吗?为什么?
(4) 吴王的态度怎么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六安市长安小学
• (2)大臣们的意见正确、考虑周到。 (3)吴王主观、专横。
六安市长安小学
少年给吴王讲这么一个故 事,他的用意是什么呢?
六安市长安小学
2、《螳螂捕蝉》是一篇寓言故事, 文中的少年机智聪明,巧妙地通过一 个故事使吴王打消了出兵的念头,故 事也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不能只看重 眼前利益,而忘记了身后的祸患。
成语积累宝库
狐假虎威 鹤立鸡群 虎背熊腰 兔死狗烹 龙飞凤舞 万马奔腾 小肚鸡肠 亡羊补牢 螳螂捕蝉 兔死狐悲 狼奔豕突 龙凤呈祥 对牛弹琴 狗急跳墙 守株待兔 鹬蚌相争 画蛇添足 鼠目寸光 龙马精神 马到成功 胆小如鼠 叶公好龙 狡兔三窟 虎头蛇尾 九牛一毛 生龙活虎 羊肠小道 狼狈为奸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10螳螂捕蝉》观摩课示范课公开课优质课赛教课精品课件PPT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10螳螂捕蝉》观摩课示范课公开课优质课赛教课精品课件PPT

一词多义
设想(shè xiǎnɡ): ①想象;假想。 ②着想。选一选(选出词语在句中的正确意思,填序号。) 1.他提出了关于技术改造的大胆设想。( ) 2.作为小区的居委会主任,他处处事事都为居民设想。( 答案:1.① 2.②
)
3.整体感知
1.第①段的最后一句话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吴王是一个主观臆断、固执专横的人。从侧 面暗示了向吴王劝谏的危险性。这为少年的出场做 足了铺垫,衬托出少年非同寻常的智慧和勇气。 点拨:重点体会“固执”“谁敢”“处死”三个词 语。
字义
扩词 辨字
指螳螂。
螳(螳螂)(螳臂当车) 膛(胸膛)(上膛)(枪膛)(膛线)
运用
货郎架上摆了很多草编螳螂。
笔画
láng
14画
结构
左右
音序
L
字义
扩词 辨字
指螳螂。
螂(螳螂)(蜣螂)(蟑螂) 郎(货郎)(儿郎)(郎中
笔画
hóu
9画
结构
左右
音序
H
字义 扩词 辨字 运用
螳螂捕蝉
一、激趣导入
螳螂捕蝉走险棋 利益取舍要三思
螳螂举起前爪,要去捕捉正在悠闲、自在地唱 歌的蝉,却不知道身后有一只麻雀伸长了脖子要啄
食它;麻雀只顾着自己的猎物,却不知道背后有一
个小孩正拿着弹弓瞄准它。这是怎样的一种关系? 这种复杂的关系揭示出怎样的哲理?聪明的小朋友, 你知道吗?
•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 理解寓言借助故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式,明白 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的道理。(重难点)
禀报(bǐnɡ bào):向上级或长辈报告。 例句:他将救灾现场的情况禀报给了领导。 恍然大悟(huǎnɡ rán dà wù):形容忽然醒悟。例句: 听了老师的话,同学们恍然大悟。 打消(dǎ xiāo):消除(用于抽象的事物)。 例句:天气预报说明天有暴雨,大家就打消了去外地参观的 想法。 念头(niàn tou):心里的打算。 例句: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千万不要动放弃学业的念头。 语境记忆 满园娇艳的玫瑰花吸引了玲玲的目光,她在花丛中愉快地戏 耍,即使被花刺刺到也毫不介意。她多么想摘下一朵啊,可 是妈妈及时阻止了她,并告诉她:“鲜花是要供大家观赏 的。”在妈妈的劝说下,玲玲打消了摘花的念头,并决定要 做一个爱花、护花的好孩子。

苏教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 10 螳螂捕蝉 第一课时

苏教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  10 螳螂捕蝉 第一课时

起因
第 1 小节
吴王准备出兵攻打楚国,大臣们 反对,可吴王固执,不听劝阻。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少年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第2-11小节 的故事,劝说吴王。 经过
结果
第 12小节
吴王终于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起因: 决议攻楚
经过: 机智少年 结果: 恍然大悟
劝者处死
智劝吴王 放弃攻楚
螳螂更改。 ②死板;不灵活 ④不可调和
⑤不顾生命;拼死。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少年 _______ 螳螂捕蝉 的故事,劝阻 利用________ 吴王_____________________ 取消攻打楚国的念头 的事。
本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你认为本文可以分为几段? 怎么分?
不堪设想
可以,能。
chéng chǔ dàn zhuàn 乘虚而入 处死 弹弓 转来转去 dà zháo zhǎo 禀报大王 打着鸟 举起前爪
chéng ( 乘虚而入) 乘 shèng (千乘之国 战车千乘)
( 乘虚而入) 乘 (千乘之国 战车千乘)
吴王固执地说:“谁敢来劝阻我,我 就处死他!” 可是吴王已经下了死命令,怎么办呢?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
10.螳 螂 捕 蝉
第一课时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
螳螂方欲事蝉,而不知黄雀在后, 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
——《韩诗外传》
táng 螳
láng 螂
hóu 诸侯
bǐng 禀报
hòu
hóu


诸侯国
时候

诸侯国 侍奉 固执 啄食 瞄准 不堪设想 恍然大悟 乘虚而入 处死他 弹弓 转来转去 禀报大王 打着鸟 举起前爪

广东省东莞市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人教版综合诊断过关卷

广东省东莞市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人教版综合诊断过关卷

广东省东莞市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人教版综合诊断过关卷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A.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B.生产者和消费者C.分解者D.食物链和食物网2.“垃圾分类,文明社会”,我们每一位公民都应该积极践行。

垃圾处理厂将厨余垃圾资源化,变“废”为“肥”,在此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生态系统中的()A.消费者B.生产者C.分解者D.无机环境3.下列关于动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动物都是消费者B.动物都是需氧生物C.动物都具有脊椎骨D.动物都是细胞生物4.某班活动小组的同学将校园内调查到的生物进行了归类,将月季、雪松、连翘、丁香、柳树等归为一类,将蚂蚁、蜻蜓、红蜘蛛、小鸟、蚯蚓等归为一类。

他们是按照什么标准归类的? ()A.形态结构特点B.生活环境C.生物的数量D.用途5.1919下列对于生物圈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为生物提供阳光、水、空气等生存要素B.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叫做生物圈C.阳光不易透过深层海水,因此,生物圈不包括海洋D.生物圈范围为海平面上下各10千米6.下列食物链中,正确的是( )A.草→兔子→狼B.植物遗体→真菌→动物C.植物←昆虫←鸟D.阳光→植物→鼠→猫头鹰7.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B.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C.食物链、食物网D.阳光、水分、空气、温度等8.“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暗含的食物链是( )A.植物→蝉→螳螂→黄雀B.黄雀→蝉→螳螂C.植物←蝉←螳螂←黄雀D.蝉→螳螂→黄雀9.如图依次表示4个不同生态系统的有关数据或关系。

①表示各营养级重金属富集后的积累量,②表示各营养级有机物含量,③表示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关系,④表示能量金字塔。

广东省广州市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部编版基础掌握过关卷

广东省广州市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部编版基础掌握过关卷

广东省广州市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部编版基础掌握过关卷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北风吹,雁南飞B.浪花翻滚C.牛吃草D.花开花谢2.世界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A.生物圈B.陆地生态系统C.荒漠生态系统D.海洋生态系统3.下列生物与其栖息环境连接错误的是()A.仙人掌------沙漠B.大熊猫------高山竹林C.企鹅-------南极冰原D.鲨鱼-------淡水湖泊4.支付宝APP中有个小程序是蚂蚁森林,用户通过低碳行为积累“绿色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可以申请在沙漠种下一棵真树。

在沙漠种植树木可以防风固沙体现了( )A.生物影响环境B.生物适应环境C.环境影响生物5.新疆的哈密瓜特别甜,但引种到宿迁后发现口感大不相同,这种现象说明()A.生物影响环境B.环境影响生物C.生物适应环境D.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6.某同学列举了以下四条食物链,其中书写正确的一条是( )A.草→野兔→狐狸B.松子→松鼠→真菌C.老鼠→蛇→鹰D.黄鼠→狼→蛇→田鼠→植物7.“保护生态环境,共建和谐家园”是每位公民应尽的义务。

下列某些同学的做法中你不认同的是()A.上学放学骑自行车,不坐私家车B.为了方便卫生,经常使用一次性纸巾和木筷C.将厨余垃圾进行堆肥处理后用于植物栽培D.多用太阳能小电器和可充电电器8.清明热得早,早稻一定好。

这句谚语说明()A.环境适应生物B.生物影响环境C.生物适应环境D.环境影响生物9.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新冠病毒的变异速度超出人们的预想,最近又出现了“奥密克戎”变异株。

世卫组织的报告指出:“奥密克戎毒株因其特性,可导致新冠疫情再次大规模暴发,将会产生严重后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三
主备
人李宝升
执教

李宝升

时第一课时课题10 螳螂捕蝉


新授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大概内容。

教学要点重点: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难点: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
准备
课件
教学预案个性设计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学生对课题质疑,带问题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

2、检查自学生字词情况,并出示形近字。

3、汇报读文情况:读懂了什么?(解决了哪些问题)
4、快速阅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小组讨论: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课文按什么顺序写
的?可分成哪几部分?(小标题)
全班交流:
一(1)起因执意攻楚二(2-11)经过少年劝说三、结果(12)打消念头
三、再读课文,试着复述故事。

四、课堂目标检测。

1、照样子,写词语。

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写八字词语。


2、填写关联词语。

(1)大臣们认为,攻打楚国()取胜的希望很大,()如果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

(2)听了少年的话,吴王()没有处死他,()夸奖他讲的太有道理了。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螳螂捕蝉》这篇课文讲的是:准备攻打,大臣们很反对,但吴王固执己见。

少年用
的故事,使吴王。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生字词及形近字:
朗()狼()郎()廊()琅()榔()螂()猴()侯()候()喉()
板书设计
10 螳螂捕蝉
抄生字词及形近字:
朗()狼()郎()廊()琅()榔()螂()猴()侯()候()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