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

合集下载

外周血白细胞形态学检测11.29

外周血白细胞形态学检测11.29

涂片镜检
<60或>参考范围上限 确认标本是否合要求
重测标本
涂片镜检
序号 相关参数
11
Neut#
12
Lym#
13
Mono#
14
Eos#
15
Baso#
复检界定标准
<1.0或>20.0 >5.0 >1.5 >2.0 >0.5
复检要求
涂片镜检 涂片镜检 涂片镜检 涂片镜检 涂片镜检
序号 9 10 11 12
Abn Lymph/ L-Blasts ?
20
WBC IPMassage Blasts阳性报警
涂片镜检
21
WBC IPMassage NRBC阳性报警
涂片镜检
22
CBC+DC
血液病标本
涂片镜检
临床要求镜检的标本
序号 相关参数
23
各种参数
复检界定标准
复检要求
LIS数据8天内一致
不需要要复检
西京医院复检规则验证
奥-赖颗粒异常 (Alder-Reilly)
中性粒细胞中含有巨大深染的嗜天 青颗粒,似中毒颗粒,不伴有核左移。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五、其他异常白细胞
梅-赫畸形 (May-Hegglin)
粒细胞中含有淡蓝色包涵体大而圆。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似杜勒小体。
不成熟粒细胞
• 原粒细胞: • 早幼粒细胞: • 中幼粒细胞: • 晚幼粒细胞:
涂片质量:厚薄 染色 部位选取
血细胞形态分析要点
胞核为依据 胞浆为条件 纵向分析 横向比较
胞核为依据 胞浆为条件
嗜碱性颗粒
核仁
卡波式环

外周血细胞形态分析标准操作程序

外周血细胞形态分析标准操作程序

外周血细胞形态分析标准操作程序1 检验目的规范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对各仪器达到复检规则的样本进行复片检查,给临床有关疾病的诊断、观察疾病的变化及治疗效果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2 用于检验程序的原理把血液制成细胞分布均匀的薄膜涂片,用瑞氏-姬姆萨染料染色,观察各种细胞数量、形态和质量的变化。

3 性能参数不适用。

4 原始样品系统血液标本详见《血常规标本的采集与处理程序》。

5 容器和添加剂类型血液标本采集的容器是一次性含 EDTA-K2 抗凝剂的真空采血管;添加剂是EDTA-K2 抗凝剂。

采集方法:准确采集静脉血 2.0ml 于上述容器中,轻轻颠倒混匀或直接取手指血 20μl。

要求量准,采血顺利,不能出现凝块。

取手指血或抗凝血于洁净的玻片上制片。

6 所需设备和试剂6.1 仪器、器材:显微镜或 DM96 自动阅片机、玻片6.2 试剂6.2.1 瑞氏-姬姆萨染色液6.2.2 磷酸盐缓冲液(自配):称取 10 克 KH2PO4,用 1000ml 蒸馏水溶解为 1%浓度的 KH2PO4 溶液,称取 7 克 NaHPO4,用 700ml 蒸馏水溶解为 1%浓度的2Na2HPO4 溶液,取 900 毫升 1%浓度的 KH2PO4溶液和 600 毫升 1%浓度的Na2HPO4 溶液混匀,再用蒸馏水加至 3000 毫升,充分混匀。

配制的缓冲液的 pH 值范围应该在 6.4-6.8。

7 程序步骤仪器器材/试剂准备→样本编号→制片→染色→镜检→分析测定结果→结果审核签发。

应在取血后4小时内完成血涂片制作。

7.1 样本编号按顺序将样本编号,认真核对检验目的、病人姓名、性别、科室、床号、血液质量,如有疑问应及时与临床联系。

如采血量不够、有凝块或有溶血现象等,须申请重留标本。

7.2 制片采用 SP1000I 自动推片机或手工制片。

将样本混匀后取 5~10ul 滴于玻片上,并在玻片上注明患者姓名、样本编号,推制厚薄适宜的血膜片。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及技巧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及技巧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及技巧卫生部北京医院血液科郑天林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彭明婷谷小林陆红五.血细胞形态学采样、制片染色与检查要求:( 一) 采样、制片及染色,三道工序至关重要,是细胞形态学检查的成败关键。

要得到合格的涂片标本,做好上述工序,应注意以下要求:1. 采样、制片:(1) 玻片要求:国内1.0mm × 26mm × 76mm ± 0.5 ,美国NCCLS 规定1.0mm × 25mm × 75mm ± 0.5 ,要严格清洁,接近中性.(2) 推片:选择优质推片,推片两端边缘整齐、平滑。

也可选用有机玻璃,其大小、厚度与坡片相同,两端之边缘应加工光滑,以利推片用。

(3) 采外周血(样),擦去第一滴血,迅速采血,量适中,如绿豆粒大小,具有一定推片技术,推片倾斜45 °±,推成血膜长度25mm ~35mm ,宽度18 ~20mm ,血膜四周留有空隙区,血膜终尾离玻片终端至少10mm ,血膜均匀,薄如蝉翼,尾端形如弧状,迅速扇(摇)干,血膜具有头、体、尾不同厚薄区域。

此外,涂片时,还要考虑患者的血液状态,如贫血程度、血液粘稠度、WBC 或有核细胞多少等因素,调整推片技巧。

(4) 如若采用静脉血推片,用K 3 -EDTA 或肝素抗凝,推制血片应尽早进行(最迟在1 ~2 小时内)。

(二)染色:是识别细胞形态的重要标记工序:常规瑞氏- 姬姆萨染色要点:1 .要得到满意、漂亮的血细胞染色标本,新鲜涂片迅速染色是很重要的。

2 .染色液配制要合格;3 .涂片切勿用甲醛固定,否则不着色;4 .染色的好坏与染色液、缓冲液的质量及比例、加液间隔时间、保持玻片染色液面的张力等染色技巧均有重大关系。

染液要覆盖涂膜面,再加缓冲液(1:2 ),其量要充足、混均,染色时间要30 分钟以上。

5 .细胞着色的观察:(1) 当染液与缓冲液混合后,甲醛吸水液温升高,发生剧烈反应,直至液膜表面的“染色粒”呈均匀分布,随染色时间的推延,“染色粒”由“染色小粒”聚集成“染色大粒”,逐渐由外缘向内缘推进至染色面中心(此过程需要20-30 分钟以上),则表明细胞着色已完成,(2) 再用自来水缓流冲洗,使染色液沉渣及染色粒浮去,使其充分起分色作用,去除细胞染色中浮色,显示出胞核结构及细胞清晰形态,待干,镜检。

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

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
自动化血液分析仪法是一种快速、自动化的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方法,通过仪器 自动识别和分类血细胞。
详细描述
自动化血液分析仪法具有快速、高效的特点,能够提供大量数据,如白细胞计数 、分类比等。但该方法对异常细胞的识别能力有限,可能漏检或误诊。
流式细胞术
总结词
流式细胞术是一种高灵敏度的外周血 细胞形态检验方法,通过流式细胞仪 对细胞表面标记物进行检测。
疾病筛查
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可辅 助筛查某些潜在疾病,如 肿瘤、感染等。
免疫系统评估
观察外周血细胞形态变化, 有助于评估免疫系统的功 能状态,判断个体对疾病 的抵抗力。
04 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的注 意事项
样本采集和处理
采集时间
样本处理
选择清晨空腹时采集样本,以避免饮 食和日常活动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详细描述
流式细胞术能够快速检测大量细胞, 并对细胞表面标记物进行分析,有助 于疾病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但该方法 对仪器和试剂的要求较高,且数据分 析需要专业人员。
03 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的应 用

诊断血液系统疾病
贫血
通过观察红细胞大小、形态和染色情 况,判断贫血的类型和原因,如缺铁 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等。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01
能够自动完成血样的稀释、染色、计数和分类等步骤,提高检
验效率。
智能化识别系统
02
通过图像识别和机器学习等技术,实现血细胞形态的自动识别
和分类,减少人为误差。
自动化样本处理
03
利用机器人技术实现样本的自动取样、稀释、染色和检测等操
作,提高检验过程的自动化水平。
临床应用前景
精准医疗
利用计算机算法对显微镜下的血 细胞图像进行自动识别和分析,

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的临床分析

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的临床分析

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的临床分析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是通过显微镜观察染色后的外周血涂片,对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形态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

其中,红细胞形态检查主要观察红细胞的大小、形状、染色性和有无形态异常;白细胞形态检查则主要观察白细胞的类型、数量和形态异常;血小板形态检查则主要观察血小板的数量和形态异常。

通过观察这些形态特征,可以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红细胞、白细胞或血小板相关的疾病。

在临床上,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在很多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以红细胞形态检查为例,当发现红细胞大小、形状和染色性有异常时,可以初步推测存在红细胞的遗传性贫血病、获得性贫血病以及一些器质性疾病如肾性贫血等。

对于白细胞形态的检查,可以通过观察不同种类的白细胞数量的变化以及它们的形态特征,来推测出不同的疾病情况,如感染、白血病和淋巴瘤等。

此外,对血小板的形态检查,也可以帮助检查血小板减少或增多的原因,如血液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

然而,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的结果并不能确定具体的疾病,只能作为初步的参考,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来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因此,在进行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时,医生还需要了解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以进行综合性的临床分析。

除了观察细胞形态特征外,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还可以通过一些特殊染色方法,对一些细胞结构和功能进行进一步检查。

例如,在进行血小板形态检查时,可以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血小板的形态和数量,并通过其他染色方法检查血小板内的颗粒、免疫球蛋白等成分的存在情况。

这些进一步检查可以为解释外周血细胞形态异常的原因提供更多的线索。

总之,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是一项常见的临床检验方法,在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通过观察和分析患者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形态特征,可以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血液相关的疾病,并为进一步诊断、治疗和随访提供参考依据。

然而,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的结果需要结合临床病史、症状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以获得更准确的诊断结果。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验方法,用于评估血液中各类血细胞的数量、形态和功能状态。

它是通过显微镜观察和分析血液涂片中的血细胞形态特征,从而提供有关疾病诊断、病情评估和治疗监测的重要信息。

在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中,主要包括对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和分析。

首先,红细胞的形态特征主要包括大小、形状和颜色。

正常情况下,红细胞应呈现出均匀的大小和形状,颜色应为淡红色。

若红细胞形态异常,如出现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颜色异常等情况,可能提示存在贫血、溶血、骨髓异常等疾病。

其次,白细胞的形态特征主要包括细胞形态、细胞核形态和细胞核染色质分布。

正常情况下,白细胞的形态应呈现出规则、对称的形状,细胞核形态应符合相应的类型特征,细胞核染色质分布应均匀。

若白细胞形态异常,如细胞形状不规则、细胞核形态不正常、细胞核染色质分布不均匀等情况,可能提示存在感染、白血病、免疫系统异常等疾病。

最后,血小板的形态特征主要包括大小、形状和数量。

正常情况下,血小板应呈现出均匀的大小和形状,数量应在正常范围内。

若血小板形态异常,如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或者数量异常增多或减少,可能提示存在出血、血液病等疾病。

通过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可以帮助医生对许多疾病进行诊断和病情评估。

例如,对于贫血患者,可以观察红细胞形态是否异常,从而确定贫血的原因是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还是溶血性贫血。

对于白血病患者,可以观察白细胞形态是否异常,帮助确定白血病的类型和分期。

对于感染性疾病,可以观察白细胞形态和数量是否异常,帮助判断感染的病原体和感染的程度。

对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可以观察血小板形态和数量是否异常,帮助判断凝血功能是否受损。

需要注意的是,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虽然能够提供许多重要的信息,但它并不能作为独立的诊断手段,通常需要结合其他临床检查和病史来综合分析和判断。

此外,由于血液涂片的制备和染色的过程可能存在一定的操作误差,因此在进行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时,临床医生和实验室技术人员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的临床分析

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的临床分析

04
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的局限性 及发展前景
检验方法的局限性
主观性
形态学检验依赖于检验人员的经验,存在主观性,不 同人员可能得出不同的结果。
检验速度
传统显微镜检查速度较慢,不能满足快速诊断的需求 。
敏感性
对于某些异常细胞形态的识别,可能存在漏检的情况 。
检验人员的专业要求
1 2
经验积累
检验人员需要具备丰富的经验,能够准确识别各 种异常细胞形态。
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
总结词
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可以辅助恶性肿瘤的诊断,通过对血液中肿瘤细胞的观察,有助于发现早期肿瘤 迹象。
详细描述
部分恶性肿瘤患者血液中会出现肿瘤细胞,通过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可以检测到这些细胞,为恶性肿 瘤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但需要注意的是,血液中肿瘤细胞的检出率较低,因此该方法主要用于辅助 诊断。
本研究将对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的临 床应用进行深入探讨,为临床医生提 供实用的参考信息,提高诊断的准确 性和治疗效果。
通过对外周血细胞形态的观察和分析 ,可以了解细胞的形态变化,对于判 断疾病的进展和预后具有重要的指导 意义。
02
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的基本知 识
外周血细胞的组成
01
02
03
红细胞
负责输送氧气和养分到全 身各组织。
白血病的诊断与分型
总结词
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是白血病诊断与分型的重要手段,通过 对白细胞形态、数量的观察,有助于确定白血病的类型和分 期。
详细描述
白血病患者的白细胞形态和数量会出现异常,如白细胞数量 增多或减少、幼稚细胞增多等。通过对这些特征的观察和分 析,医生可以对白血病进行准确的诊断和分型。
贫血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

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
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
48/87
空泡
可在细胞质或核中出现, 常为多个,被认为是 细胞脂肪变性后未能 着色所致。
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
49/87
杜勒小体
细胞质内出现嗜碱性 多呈斑块、梨形或云 雾状,可能为核浆发 育不平衡所致,为细 胞严重毒性变表现
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
50/87
核棘突
胞核有各种形态芽状突出, 临床意义尚不明确,可能 与中毒、癌转移、严重放 射损伤等相关。
外周粒血细细胞胞形异态检常验:中性粒细胞巨幼变,细胞分叶过多,呈7叶状58。/87
粒细胞异常:佩尔格尔休特(Pelger-Huet)异常,细胞分叶
外周血到细2胞叶形为态止检验,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质显著浓缩。
59/87
粒细胞异常:佩尔格尔休特(Pelger-huet)异常,细胞分两
外周叶血,细胞核形染态色检验质显著浓缩,如眼镜状。
拖外周鞋血形细胞红形细态胞检验,环形红细胞,泪滴形红细胞。
41/87
异常白细胞形态检验
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
42/87
白细胞 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核分叶情况 1叶<5-8% 2叶20-35% 3叶40-50% 4叶15-20% 5叶<0.5% 6叶 0%
核左移:外周血中性杆状核细胞增多或出现晚 幼粒、中幼粒,甚至早幼粒细胞现 象。
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
9/87
血涂片染色
● 原理 瑞氏(Wright)染色法(经典染色法) 瑞氏染色法使细胞着色现有化学亲和反应,又有物理吸附作用。 瑞氏染液含美蓝和伊红两种成份:美蓝偏碱性,与细胞内酸性物质有亲和
力(胞 浆),染成兰色; 伊红偏酸性,与细胞内碱性物质有亲和力(胞核), 染成紫红色。

外周血细胞形态分析报告

外周血细胞形态分析报告

外周血细胞形态分析报告摘要外周血细胞形态分析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通过观察和描述血液中各类细胞的形态特征,可以为医生提供诊断和治疗患者的参考依据。

本文将详细介绍外周血细胞形态分析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1. 准备样本在进行外周血细胞形态分析之前,首先需要采集患者的外周血样本。

通常,医生会在患者的肘部内侧或手背的静脉附近进行采血。

采血时,需要使用无菌技术,以避免样本污染。

采集到的外周血样本通常需尽快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

2. 细胞涂片制备将外周血样本送至实验室后,需要制备细胞涂片以供观察。

制备细胞涂片的步骤包括:取一滴外周血样本,将其均匀涂布于玻璃载玻片上,然后用另一片载玻片将其横向涂开。

制备完毕后,将载玻片晾干。

3. 染色制备好的细胞涂片需要进行染色,以增强细胞形态的对比度。

常用的染色方法有Wright染色、Giemsa染色等。

染色液可以根据实验室的标准制备或购买。

将细胞涂片浸入染色液中,一般需要几分钟至十几分钟的时间,然后取出并用水冲洗。

4. 镜检观察经过染色的细胞涂片可以放置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观察时,可以使用低倍镜(如10倍或20倍)进行初步扫描,然后再切换到高倍镜(如50倍或100倍)进行详细观察。

通过观察细胞的形态特征,可以识别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不同类型的细胞。

5. 形态分析在观察细胞时,需要注意细胞的大小、形状、颜色、核形态等特征。

例如,红细胞的正常直径约为6-8微米,呈双凸形,中间凹陷,颜色为淡红色;而白细胞的大小和形状则因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异。

通过比对细胞的形态特征与正常值的对比,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6. 结果分析根据细胞形态分析的结果,可以得出相应的结论。

例如,红细胞形态异常、白细胞数量增多或减少、血小板形态异常等都可能与某些疾病相关。

医生可以根据分析结果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潜在的疾病风险,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7. 注意事项在进行外周血细胞形态分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采血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以防止样本污染。

外周血细胞形态的观察

外周血细胞形态的观察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
宿迁市中医院检验科 胡成侠
外周血涂片检查的意义
• 血细胞形态学改变常提示有病 理性因素存在,主要反映在血 细胞质和量的改变。外周血血 象检查有助于造血系统及其它 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还能发现血液分析仪不能识别 的异常细胞和异物(肿瘤细胞、 寄生虫等)。
涂抹标本的观察方法: 肉眼观察 低倍镜下观察 油镜下观察
红细胞的人为变化:假棘形红细胞。
红细胞的人为变化:假性椭圆形红细胞。
白细胞
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核分叶情况 1叶<5-8% 2叶20-35% 3叶40-50% 4叶15-20% 5叶<0.5% 6叶 0% 核左移:外周血中性杆状核细胞增多或出现晚 幼粒、中幼粒,甚至早幼粒细胞的现 象。 核右移:外周血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增多,并以 5叶核以上的中性粒细胞>3%的现象。
血红蛋白含量异常:双相性,正常红细胞和低色素红细胞群 混合存在。
有内含物的红细胞: 有核红细胞:红细胞内见核。 豪周氏小体:红细胞内有一个或多个紫红色的碎 片。 卡波氏环:红细胞内有淡紫色红色环状物。 嗜碱点彩:红细胞内有大量淡紫色细小颗粒,分 布均匀。 网织红细胞:红细胞内有大量淡紫色颗粒和丝状 物,分布不均匀。
粒细胞异常:佩尔格尔休特(Pelger-huet)异常。
粒细胞异常:佩尔格尔休特(Pelger-huet)异常,细胞分叶 到2叶为止,核染色质固缩。
粒细胞异常:佩尔格尔休特(Peger-huet)异常,细胞分叶
粒细胞异常:佩尔格尔休特(Pelger-huet)异常,细胞分叶 困难,核染色质固缩。
粒细胞异常:假性佩尔格尔休特(Pelger-huet)异常,细 胞分两叶,核染色质较疏松。
粒细胞异常:异常白细胞包涵体Chediak-Higashi综合症, 中性粒细胞胞浆中含有明显紫红色的巨大颗粒。

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的临床分析

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的临床分析

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的临床价值
01
感染性疾病的诊断
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可观察到细胞形态变化和细菌、寄生虫等微生物感染情况,有助于诊断感染性疾病,如败血症等。
02
血液系统疾病的辅助诊断
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可观察到细胞数量和形态学改变,辅助诊断血液系统疾病,如贫血、白血病等。
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的局限性
要点三
白细胞分类计数
观察白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包括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等部位的检查
白细胞形态学检查
白细胞分类计数和形态学检查
03
临床应用
诊断病毒感染
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可观察到病毒感染引起的细胞形态改变,如白细胞数量异常、淋巴细胞比例增多、中性粒细胞减少等,有助于判断病毒感染的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
诊断细菌感染
创新点
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将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与其他检测方法进行比较和应用,探讨其在临床上的综合应用价值,并提出了标准化和质量控制的方法,提高了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02
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的基础知识
红细胞形态
正常红细胞呈双凹圆盘形,大小一致,无异常结构。
红细胞计数
男性正常值为5.0-6.0×10^12/L,女性正常值为4.0-5.0×10^12/L
图像分析系统
通过聚合酶链反应、基因芯片等技术,检测与细胞形态相关的基因突变,预测细胞恶性转化的风险。
基因检测技术
实验室环境
保持实验室整洁、安静、安全,定期对环境进行消毒和清洁。
选用性能稳定的仪器设备,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选用符合要求的实验材料,包括抗凝剂、染料、清洗剂等,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及技巧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及技巧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及技巧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及技巧卫生部北京医院血液科郑天林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彭明婷谷小林陆红一.血液学及血细胞形态学临床应用:•是临床血液病诊断与治疗及临床医学检验学的基础工作。

•血细胞形态学适用于临床血液病诊断快速简捷的要求。

•近年来由于血细胞学及超微结构、免疫学、细胞遗传学、融合基因、造血干细胞及其细胞因子、骨髓造血微环境、基质细胞、树突状细胞、淋巴系细胞发生及其疾病表现,细胞增殖动力学与细胞凋亡以及骨髓组织病理学应用,推动了血液的临床与实验室的新知识迅猛发展。

•当前血液病不能单凭临床与形态学作出诊断,必须以临床和血细胞形态学为基础,将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新知识、新技术应用到血液学中,构成现代临床血液学与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弥补形态学的经验性与主观性带来负面缺陷,才能提高血液病的诊断与治疗水平。

• 进入90 年代以来,国内外采用多学科联合技术综合诊断技术与方案:O FAB-AL ( 1976 )、NCL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 ) 对FAB-AL 分型的补充( 1995 )、AL-MIC 分(类)型,MIC 及MICM 分型( 1985-1990 );O FAB-CL 分型 ( 1989 )、中国CL 分型( 1997 );O FAB-MDS 分型( 1982 )、MIC 协作组对FAB-MDS 分型提出补充建议( 1987 );O WHO 对造血系统及髓系恶性疾病和淋巴系恶性肿瘤WHO 分类 ( 2000 );• 血细胞形态学诊断技术正在进入显微图象软件时期:O创造出许多多功能软件,如血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染色、血液病诊断与鉴别诊断、CL 诊断与治疗及教学系统多媒体软件等。

O将显微镜与微机相连,应用储存、分类、检索软件,编辑、打印诊断报告,并可附多幅细胞图象。

二.血细胞形态学基本概念血细胞形态学作为临床血液病基础诊断:•观察血细胞形态和数量及其比例的变化来研究造血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是血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诊断造血系统疾病最基本、最简便实用的检查方法,被临床普遍应用。

外周血细胞形态的观察

外周血细胞形态的观察

白细胞形态异常
要点一
总结词
白细胞形态异常是指白细胞大小、形态、染色深浅、核形 等方面的异常改变,可能与感染、血液系统疾病等有关。
要点二
详细描述
白细胞形态异常包括大小异常、形态异常、染色异常和核 形异常等。大小异常表现为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增大或 缩小;形态异常表现为细胞形状不规则、胞质内颗粒增多 或减少等;染色异常表现为染色过深或过浅;核形异常表 现为核沟、核泡等改变。这些异常可能是由于感染、炎症 、肿瘤等原因所致,需要结合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诊 断。
血小板形态异常
总结词
血小板形态异常是指血小板大小、形状、染色深浅等方面的异常改变,可能与血栓形成、 出血性疾病等有关。
详细描述
血小板形态异常包括大小异常、形状异常和染色异常等。大小异常表现为巨大血小板或 血小板减少;形状异常表现为血小板呈圆盘状、球状等;染色异常表现为染色过深或过 浅。这些异常可能是由于骨髓造血功能异常、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等原因所致,需要结
05
外周血细胞形态观察的 注意事项与未来发展
观察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01
02
03
04
保持血样新鲜
外周血细胞形态观察需要使用 新鲜血液样本,因此采集后应
尽快进行观察。
避免污染
观察前应确保血样未受到污染 ,以免影响观察结果。
标准化操作
观察时应遵循标准操作流程, 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异常细胞的识别
红细胞体积增大,核分叶过多等。
白血病的诊断与分型
总结词
外周血细胞形态观察在白血病的诊断和分型中具有重要 意义,通过对白细胞数量和形态的观察,可以对白血病 进行初步诊断和分型。
详细描述
白血病时,外周血中白细胞数量和形态常出现异常。通 过观察白细胞的数量、形态、核分裂象以及细胞群的分 布特征,可以对白血病进行初步诊断和分型。例如,急 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白细胞数量增多,以小淋巴细胞 为主,核分裂象活跃;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时,白细胞 数量明显增多,以粒细胞为主,核分裂象减少等。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及技巧报告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及技巧报告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及技巧卫生部北京医院血液科郑天林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彭明婷谷小林陆红一.血液学及血细胞形态学临床应用:●是临床血液病诊断与治疗及临床医学检验学的基础工作。

●血细胞形态学适用于临床血液病诊断快速简捷的要求。

●近年来由于血细胞学及超微结构、免疫学、细胞遗传学、融合基因、造血干细胞及其细胞因子、骨髓造血微环境、基质细胞、树突状细胞、淋巴系细胞发生及其疾病表现,细胞增殖动力学与细胞凋亡以及骨髓组织病理学应用,推动了血液的临床与实验室的新知识迅猛发展。

●当前血液病不能单凭临床与形态学作出诊断,必须以临床和血细胞形态学为基础,将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新知识、新技术应用到血液学中,构成现代临床血液学与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弥补形态学的经验性与主观性带来负面缺陷,才能提高血液病的诊断与治疗水平。

●进入90 年代以来,国内外采用多学科联合技术综合诊断技术与方案:○FAB-AL (1976 )、NCL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对FAB-AL 分型的补充(1995 )、AL-MIC 分(类)型,MIC 及MICM 分型(1985-1990 );○FAB-CL 分型(1989 )、中国CL 分型(1997 );○FAB-MDS 分型(1982 )、MIC 协作组对FAB-MDS 分型提出补充建议(1987 );○WHO 对造血系统及髓系恶性疾病和淋巴系恶性肿瘤WHO 分类(2000 );●血细胞形态学诊断技术正在进入显微图象软件时期:○创造出许多多功能软件,如血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染色、血液病诊断与鉴别诊断、CL 诊断与治疗及教学系统多媒体软件等。

○将显微镜与微机相连,应用储存、分类、检索软件,编辑、打印诊断报告,并可附多幅细胞图象。

二.血细胞形态学基本概念血细胞形态学作为临床血液病基础诊断:●观察血细胞形态和数量及其比例的变化来研究造血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是血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诊断造血系统疾病最基本、最简便实用的检查方法,被临床普遍应用。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在血常规检验应用效果分析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在血常规检验应用效果分析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在血常规检验应用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在血常规检验中运用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技术,分析其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期间收治的98例血液系统疾病患者,所有对象均接受血常规、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比较血常规、血细胞形态学的血细胞形态异常检出率。

结果:血细胞形态学的血细胞异常率为98.98%,明显高于血常规的87.76%,漏检误检率为1.02%,明显低于血常规的12.24%,差异显著(P<0.05);与血常规检验结果相比,血细胞形态学对中性粒细胞、红细胞形态异常的检出率更高,而白细胞形态异常检出率较低(P<0.05)。

结论:血细胞形态学检查能够更好地检出血细胞异常,较单纯血常规检验相比更具优势,值得推广。

关键词:血常规;血细胞形态学;血细胞异常人体血液系统构成较为复杂,包括骨髓、淋巴结、胸腺、脾脏等脏器以及全身血细胞,因此,在临床疾病诊断及预后评估中,血液生化检验应用广泛,不仅能够全面分析患者病情,同时能够为后续诊疗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1]。

血常规检验主要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指标检验,虽然检测效率较高,可获取血细胞数量、形态等基本信息,但在细胞形态学检测方面不够精确、丰富,可能导致误诊、漏诊情况发生。

研究认为,在血液系统疾病诊断中开展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可更加完整、准确的展示血液形态异常,能够为疾病诊断鉴别提供重要依据。

因此,本文将在血常规检验中运用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技术,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期间收治的98例血液系统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血常规检验,认知能力、精神状态正常,可配合检查,且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

已排除严重代谢类疾病、恶性肿瘤、凝血功能异常患者等。

其中,男性55例,女性43例;年龄18~65岁,平均(40.23±5.95)岁;疾病类型:感染性疾病36例,贫血28例,出血性疾病23例,白血病6例,淋巴瘤5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
1.外周血涂片检查步骤:
(1)肉眼观察:涂片面膜大小、厚薄是否适中,染色好坏。

(2)低倍镜观察全貌:
①涂片及染色好坏;
②了解白细胞数(可大体校对WBC直接计数是否正确);
③了解白细胞大致分布及其各阶段大致比例,特别要注意由于涂片过力,把WBC及成熟粒细胞大多推于片尾部位,造成分类比值误差。

片尾有无异常细胞。

④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细胞镜检区域。

(3)油镜观察:进行WBC分类计数,观察细胞形态、比例、有无巨大或异常细胞。

①血涂片对WBC总数准确性估计:从低倍及油镜中估计WBC数及其分布。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一般区分WBC数几个等级(油镜视野中WBC密度、分散无重叠)。

参见WBC形态诊断技巧节段。

②白细胞分类计数:血中主要两大比例的中性成熟粒细胞与淋巴细胞及其他小比例细胞是否属正常范围及形态有无异常。

③注意片尾端有无巨大或出现不成熟或异常细胞(如中晚幼粒、中晚幼红细胞、异常淋巴细胞、吞噬细胞、肿瘤细胞等)。

④红细胞形态(群体、个体)、排列(重叠、缗钱状)。

⑤血小板数量、形态及聚集性。

⑥寄生虫。

●注意事项
1.血膜呈舌状,头、体、尾分明
2.空气中晃动,尽快干燥;37℃恒温箱中促干
3.涂片的厚薄、长度与血滴大小(10~20μl)与血片质量 4.1h 内染色或在1h内甲醇固定
5.正确清洁玻片
6.抗凝血或毛细血管血涂片;EDTA能阻止PLT聚集
7.抗凝血液4h内涂片,先在低倍镜下浏览全片,了解染色好坏和细胞分布情况,观察有无异常细胞。

选择涂片体尾交界处染色良好的区域,在油镜下计数100个白细胞,按其形态特征进行分类计数。

求出各类细胞所占百分数。

8.分类时应从血膜体尾交界处边缘向中央依次上下呈城垛状迂回移动,计数使不能重复和遗漏。

9.白细胞数明显减少的血片,应检查多张血片。

10.分类见有核红细胞,不计入100个白细胞内,以分类100个白细胞过程中见到多少有核红细胞报告,并注明所属阶段。

11.除慢淋外,
破碎细胞或不能识别细胞不超过白细胞总数的2%。

若破碎细胞仍能明确鉴别,如破碎的嗜酸性粒细胞,应包括在分类计数中。

在结果报告中应对破碎细胞或不能识别细胞作适当描述。

12.分类中应注意观察成熟红细胞、血小板的形态、染色及分布情况,注意有无寄生虫和其他异常所见。

13.白细胞形态变化较大,遇有疑问应请示上级主管或主任进行核实,以减少错误。

中性粒细胞的异常改变。

核象变化包括核左移和核右移,反映中性粒细胞的成熟程度。

正常血象中有少量杆状核细胞出现,它与分叶核细胞之间的比值约为1:13。

核左移外周血液中出现不分叶粒细胞(指杆状核粒细胞,正常:1~5%、幼稚粒细胞,正常:不出现)> 5%。

常见于感染(特别是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中毒、急性失血及急性溶血等。

如晚幼粒、中幼粒等细胞增多为极度左移,多见于类白血病反应或白血病。

具体表现为:★伴白细胞总数增高的核左移称再生性移,常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如大叶性肺炎等。

★白细胞总数不增加或减低的核左移称退行性左移,常见于严重感染、机体抵抗力低下时,如伤寒、感染中毒性休克的败血症等。

核右移中性粒细胞核出现4、5叶(正常时多为3叶,占50~70%)或更多,其百分数 > 3%。

这是造血功能衰退或造血物质缺乏的表现。

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和使用抗代谢药物后。

此外,在疾病进行期突然出现核象右移,提示预后不良。

毒性变化严重感染、恶性肿瘤、各种重金属或药物中毒、大面积烧伤等,中性粒细胞可出现形态变化。

具体表现为:①细胞大小不均:为骨髓内幼稚粒细胞发生不规则的分裂增殖所致。

②中毒颗粒:细胞质中部分或全部颗粒变粗,着色深,颗粒的分布及大小等,可能为中性颗粒成熟过程中发生变性所致空泡可在细胞质或核中出现,常为多个,被认为是细胞脂肪变性后未能着色所致。

③杜勒小体:细胞质内出现嗜碱性多呈斑块、梨形或云雾状,可能为核浆发育不平衡所致,为细胞严重毒性变的表现。

④退行性变:表现为胞体肿大,结构模糊,边缘不清。

胞核可呈固缩、肿胀、破碎、溶解等变化,退行性变是细胞衰老死亡的表现。

淋巴细胞的异常变化
异形淋巴细胞:细胞大小为10~25μl,形态各异,呈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

细胞核形各异,呈圆形、卵圆形、凹陷形、折叠形、裂隙形或分叶形,核染色质可为细致、中度致密或粗颗粒;副染色质无或少量,核仁无或偶见,大小和染色性各异。

细胞质中等至大量;染灰色、淡蓝色或深蓝色;可见细胞边缘染色深,核周淡染;浆细胞样淋巴细胞常有核周淡染区和核窝;有时可见细小嗜天青颗粒;偶见
空泡。

异形淋巴细胞可见于各种病毒感染,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时最为常见。

此外,可见于疟疾、过敏性疾病、淋巴结炎等。

按形态学特征分为Ⅲ型:
I型:空泡型或浆细胞型
II型:不规则型或单核细胞型
III型:幼稚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