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第一课
第一课老舍《我的母亲》
母亲 的 性格 品德
勤劳 认真 待人 热情
母亲的 性格品德
分 析 形 象
母
亲
“我”
爱清洁 爱 花 守秩序
黑如铁的布袜洗得雪白 院子屋中收拾得清爽 浇 花 她们做事,我老在后面跟着
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
姑母闹脾气,没有看见反抗过 给亲友邻居帮忙,总跑在前面
好
客
被搜两次,保护着儿女
宁吃亏,不斗气 软 而 硬
品味语言
• (2)句式的抑扬之美,即一句话内要注意词 与词平仄相交,而几句话连用则要注意尾句平 仄的互相呼应。 • 例:皇上跑了,丈夫死了,鬼子来了,满城是 血光火焰,可是母亲不怕…… • (3)句式的错落之美。整段文字中或骈散结 合,或用语上的雅俗结合,参差有变,就显出 一种错落之美来。 • 例:第11段中用了一些俗语,也有并列句,交 错变化,却有哲理,有韵味,有错落之美。
• 例2、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 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 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 增强了表 “旧”与“净”,“残” 达效果。 与“光”形成一种比较, 从一个侧面表现母亲勤劳、 爱整洁的特征,平实的语 言中透出几分鲜明和生动。
学习写法
学习写法:
• 例3、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 看花轿徐徐的走去。 • “挣扎”“咬”“扶”“看”一系列的动 作隐含着母亲送女儿出嫁时依依不舍的内 心活动。 • 这一特写镜头的背后,我们看到了支撑母 亲的全部力量,那就是她的一颗炽热的爱 女之心。
品味语言
• 例2: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 母亲的辛劳困苦。 • 句中“找饭吃”写得通俗极了。 • 例3: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了,她 已入了土! • 这一句充满了感情,但语言却大白话。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春》课件
作者从哪些角度描 写了春风?
触觉:“吹面不寒杨柳风”
嗅觉:新翻的泥土气息 ; 混着青草味;各种花的的香
听觉:清脆的喉咙;宛转曲 子;嘹亮地响
2020/9/22
1。“像牛毛,像花针,像 比喻 排比 多,亮,
细丝”使用了什么修辞?写 细
沾
出了春雨的什么特点?
衣 欲
2。写路上的行人和工作的农民有什么作用?
• 总分关系可以使语言有条理。
2020/9/22
“春天的脚步近了”、“欣欣然张开了眼”、 “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是什么修辞方法?为什么 运用这种方法?
• 拟人。
• 拟人的表达效果:生动形象。
• 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来临 时景物苏醒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春天来临的喜 悦之情。
• 老师提示:当你表达对某种事物的喜爱之情时, 就可以运用这种修辞方法。
作者笔下的春草有什么特点? 嫩绿多绵
2020/9/22
1。本段使用了哪些修辞?
拟人 比喻 排比
2。”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 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 梨儿!“一句是什么写法?
3。文中写蝴蝶和蜜蜂的作用是什么?这又 叫什么写法?
衬托花儿的繁,美。 侧面描写
2020/9/22
虚写
作者笔下的春风有什么特 温柔清新 点?
4.文章可以据此分为几个部分?如果分 别用两个字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你能 做到吗?
盼春——绘春——赞春
2020/9/22
结构:
春
2020/9/22
盼春 绘春 赞春
春草图 春花图 春风图 春雨图 迎春图
(1):盼春时什么心情?从哪个词 看出来的?
盼春时心情急切 从两个“盼 望着”看出来的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课文详解及练习
六年级上课文知识点详解草原(一)开卷有益1.课文简介《草原》是现代作家、诗人老舍创作的一篇散文。
文章主要讲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和蒙汉联欢图。
作者在最后引用了一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抒发了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和对蒙汉两族的深情厚谊。
2.课文主旨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了草原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人民热情欢迎、盛情款待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草原美丽风光的喜爱和对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的赞美之情。
(二)知人论世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老舍的“舍”就是取的他的姓“舒”,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
北京满族正红旗人。
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
1966年,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中恶毒的攻击和迫害,老舍被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
(三)手不释卷草原老舍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高一语文下册第一课
高一语文下册第一课高一语文下册第一课一、课文内容概述《高一语文下册第一课》是中学高一学年的第一篇课文,内容是一篇散文,主要描述了一位年轻人对大自然的感悟和思考。
通过描绘大自然的美景和生命力,作者向读者传达了关于人生、生命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深刻思考。
二、开篇自然描写作为一个美丽的清晨,鸟儿的欢快歌唱和蓝蓝的天空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大地上,给人一种温暖和宽慰。
那些开满了鲜花的小山丘和绵延的绿草地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世界,给人们带来无尽的愉悦和喜悦。
三、生命力的描写作者通过描绘大自然中生机勃勃的景象,表达对生命力的讴歌。
在草地上,野花竞相绽放,她们展示出生命的力量,无论是向着阳光伸展的花蕾,还是散发出阵阵香气的花朵,都展示了生命的生机和韧性。
蜜蜂在花丛中飞舞,为这片大自然的画卷增添了活力。
这些景象使人不禁为生命的蓬勃和奇迹所感动。
四、对人生的思考在享受大自然的美丽时,作者深入思考人生和生命的意义。
他认为,人与自然相互依存。
大自然给予人们美丽和希望,而人们的存在也为大自然赋予了思考和赞美。
人们应该珍惜生命、感悟生活的真谛,并尊重和保护大自然。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人生的丰富和美好。
五、结尾寄语文章的结尾,作者以美丽的自然景色回归到现实生活中,寄语读者要珍惜眼前的一切。
生活中是否懂得抬起头来看天空,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去思考生命的真谛?通过课文的描述,我们领略到了大自然的独特魅力,也让我们思考并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一切。
六、总结《高一语文下册第一课》是一篇典型的散文,通过描绘大自然的美景和生命力,表达了对生命和人生的思考。
每一个人都应该珍视和赞美生活中的美好,并更加重视和保护大自然。
阅读这篇文章,让我们从忙碌的生活中抽身出来,去感悟生命和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更好地生活和成长。
以上就是对《高一语文下册第一课》内容进行概述和分析的文章,通过描绘大自然的美景和生命力,展现了人生和自然之间纠结的关系以及对生命和存在的思考。
【初中散文阅读】苏教版七(上)第一课《为你打开一扇门》阅读答案
【初中散文阅读】苏教版七(上)第一课《为你打开一扇门》阅读答案苏教版七(上)第一课《为你打开一扇门》阅读下面语段,完成 1 - 3 题。
你(指文学)是广袤的大地,是辽阔的天空;你是崇山峻岭,是江海湖泊。
你用彩色的文字,描绘出世界上苏教版七(上)第一课《为你打开一扇门》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3题。
你(指文学)是广袤的大地,是辽阔的天空;你是崇山峻岭,是江海湖泊。
你用彩色的文字,描绘出世界上可能存在的一切美妙景象。
不管是壮阔雄奇的,还是精微细致的,不管是缤纷热烈的,还是深沉肃穆的,你都能有声有色地展现。
你使很多足不出户的人在油墨的清香中游历了五光十色的境界。
你告诉人们,人生的色彩是何等丰富,人生的旅途又是何等曲折漫长。
你把生活的帷幕一幕一幕地拉开,让无数不同的角色在人生的舞台上演出激动人心的喜剧和悲剧。
你可以呼唤出千百前的古人,请他们深情地讲述历史,也可以请出你最熟悉的同代人,讲述人人都可能经历的日常生活。
你吐露的喜怒哀乐,使人开怀大笑,也使人热泪沾襟……(选自《为你打开一扇门》)1、上文从哪两方面展现了文学的什么作用?2、根据上文内容,模仿划线的句子的样式,续写一个句子(不能用文中原句)。
3、从你读过的文学作品中,各举一个例子,具体说明文中加点的两种人对你的影响。
(要求写出作品的名称和人物的名字及对你的影响)【附答案】:1、展现神奇的大自然,使人足不出户就能领略优美的风光;表现丰富的人生,使人从中受到感染。
(意思点到即可。
作用可以分开来答,也可以合起来答。
)2、不设统一答案,要求两句内容相对,句式与课文一致。
3、没有标准答案。
(所举作品中人物的例子,一要是古人,二要是今人。
“影响”可以分开来答,也可合起来答。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五年级上册语文书全册
五年级上册语文书全册第一课:《听力训练》本课主要通过听力训练来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
通过播放录音,学生可以听到老师朗读的短文或句子,然后完成相应的任务。
这种听力训练的方式可以锻炼学生的听辨能力,提高他们对语言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第二课:《认读生字》本课旨在教授学生认读一系列生字。
老师会给学生介绍一个新的生字,并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学习和练习。
通过课堂的互动,学生可以逐渐熟悉并记住这些生字,提高他们的识字能力。
第三课:《诗歌朗诵》在本课中,学生将学习朗读一首诗歌。
老师会给学生教授正确的朗诵方法和技巧,并进行示范。
学生需要反复练习,直到他们能够准确地朗诵诗歌为止。
通过朗诵诗歌,学生能够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第四课:《阅读理解》本课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老师会给学生分发一篇短文,并提出相关问题。
学生需要通读短文,并通过理解短文的内容来回答问题。
这种训练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并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第五课:《写话训练》在本课中,学生将进行写话训练。
老师会给学生提供一个主题,并要求他们写一篇短文或故事。
学生需要根据主题展开想象,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表达。
这种写话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第六课:《古诗词欣赏》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欣赏并了解一些经典的古诗词。
老师会给学生介绍一首古诗词,并解读其中的意境和艺术特点。
学生需要仔细品味古诗词的美,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第七课:《作文指导》在本课中,学生将接受作文指导。
老师会教授学生写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并给予他们实际的写作任务。
学生需要按照老师的指导进行写作,并不断改进自己的文笔和表达能力。
这种作文指导有助于学生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和思维能力。
第八课:《散文阅读》本课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散文的阅读能力。
老师会给学生分发一篇散文,并引导他们进行阅读和理解。
学生需要掌握散文的写作特点和意义,并能够从中获得思想启发和情感共鸣。
第九课:《人物画赏析》在本课中,学生将欣赏和学习人物画。
高一语文课本第一课荷塘月色
高一语文课本第一课荷塘月色《荷塘月色》是一朱自清先生写的一篇优美的散文,被收录在高一的语文课本里。
《荷塘夜色》主要讲了哪些内容呢?下面是店铺网络整理的高一语文课本第一课《荷塘月色》的内容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高一语文课本第一课《荷塘月色》原文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
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
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荷塘四周,长着许多树,蓊蓊(wěng)郁郁的。
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
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
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duó)着。
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
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
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niǎo,nuó)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mò)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白鹭》教学反思3篇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白鹭》教学反思3篇《白鹭》是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生动地描写了白鹭颜色、身材的精致以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表达了对白鹭的宠爱和赞美。
我预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篇一】部编版学校五班级上册语文第一课《白鹭》教学反思《白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
它生动地描写了白鹭颜色、身材的精致以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表达了对白鹭的宠爱。
全文条理清晰,主要写了白鹭的形状和活动之美,语言流畅而传神,营造出自然清爽而又浓郁绵远的意韵,恰如清风拂过读者的心田,又似纯洁的溪水荡涤内心的焦躁与郁闷。
在教学本课时,我的胜利之处有以下几点:一、边阅读边理解,边内化边尝试着表达。
例如:在学习课文的一至五自然段时,我先让同学仔细阅读课文,画出文中描写白鹭的形状的语句,然后让同学依据文中的语句想象一下白鹭的样子,然后尝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自己通过阅读课文想象出的白鹭是什么样子,接下来让同学再次阅读课文第一至五自然段,和自己的语言比较一下课文语言好在哪里,最终让同学尝试着用课文描写白鹭的形状的语言的模式描写一下自己喜爱的小动物的形状。
这种做法为同学供应了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机会。
二、以问题为引领,图文对比,理解课文内容。
我在学习课文第6至9自然段之前,先提出问题:读课文第6至9自然段说一说你眼前仿佛消失了哪几幅美丽的画面?然后引导同学边观看插图,边阅读课文。
这样图文结合很快孩子们就归纳出了“钓鱼图”“眺望图”和“低飞图”。
然后引导孩子们品析课文内容。
三、抓住关键词品析课文内容。
例如,在教学“钓鱼图”的时候,我引导同学抓住“钓”字去品尝。
边读课文内容,边联系插图想象画面之外的内容:一位老渔翁闲适地在垂钓,这位闲适的老渔翁渐渐地变成了同学们在插图中看到的白鹭的形象,这时候白鹭那种悠闲得意之美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
孩子们因此而理解了课文的内容。
同时学会了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之一——品尝语言时要抓住关键字词体会。
六年级上册语文1 4课课堂笔记
六年级上册语文1-4课课堂笔记第一课:《朱自清的散文》朱自清是我国现代散文的奠基人之一,他的散文作品以其优美的文笔和深刻的内涵著称于世。
在本课中,我们学习了朱自清的一篇散文《背影》,通过细读这篇文章,我们不仅能感受到朱自清细腻的文字描绘,也能深刻地理解到其中蕴含的亲情和思乡之情。
第二课:《词语的选择》在这节课上,我们学习了词语的选择对文章表达的影响。
老师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向我们解释了如何根据不同的情境和目的来选择合适的词语,从而使文章更加精准和生动。
我们也通过一些练习,提高了自己的词语选择能力。
第三课:《标点符号的运用》标点符号是语文表达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够帮助文意更加清晰,语气更加明确。
在这一课上,老师向我们介绍了标点符号的种类和用法,并通过一些实例向我们展示了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标点符号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并能够更加准确地运用它们。
第四课:《语篇的连贯》一篇好的文章需要有连贯的语篇,这样才能使读者理解更加清晰,文章也更加通顺。
在这节课上,老师向我们介绍了语篇连贯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常用的连接词和连接手法。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了如何使文章的段落和句子之间关联紧密,使整篇文章更加流畅。
通过这四堂语文课的学习,我们对语文写作有了更加系统的认识和理解。
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能够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语文表达能力,写出更加优秀的文章。
在随后的课堂学习中,我们进一步探讨了朱自清的其他散文作品,如《春》,《绿》,《昨日之城》,并对其中的意境和情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通过这些散文的学习,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朱自清细腻的文字表达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也受到了启发和教诲。
除了朱自清的散文,我们还学习了其他优秀作家的文章,如鲁迅的《狂人日记》,茅盾的《子夜》,郁达夫的《故乡》,通过阅读和分析这些文学作品,我们对文学的魅力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也拓展了自己的文学视野。
在词语的选择方面,我们进行了更加深入的训练和学习。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二散文阅读第1讲分析散文结构思路pptx课件
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要求是能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散文是其中的重要选 项。散文有描景记事写人等若干种,作品多呈现真实的生活状态,往往有作者的 视角。认真欣赏,多注重审美体验,以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为基本的 切入口,善于抓住形散神聚的特点,突破散文阅读这一难点。
一、体裁特征 散文概念有广狭之分。广义上的散文泛指那些不讲究骈偶押韵的文体。狭义 的散文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专指用凝练、生动、优美 的文学语言写成的带有叙事、记人、状物、写景、说理性质的短小精悍的文艺性 文体。其体裁特征如下:
3.取材广泛 题材广泛,不受时空限制,联想丰富。 4.形式灵活 结构多种多样,表达方式自由,语言运用灵活。 5.语言优美 讲究文采,注意节奏,诗意浓郁。
二、散文种类及高考重点考查文体
1.种类
散文类别
文体特点表现手法来自代表作品写景 抓住景物特征描绘,渲染气氛,借景抒情、寓情
《荷塘月色》
写景状 散文 烘托情感,表现主题
1.纪实性强 散文具有较强的纪实性质,主张“大实小虚”,即在保持题材大体真实的前 提下,可以虚构某些细节,乃至某个次要人物。尽管可以虚构,但散文中的情感 绝对是真实的,这一点也是散文真实性的一个重要侧面。 2.形散神聚 “形散神聚”中的“形”指的是散文中用来表情达意的人物、事物、景物等, “形”的“散”体现在联想的广泛、时空的纵横等方面;“神”指的是渗透在字 里行间的情感、主题、意蕴等,“神聚”是指表达的思想、感情、主旨等是明确、 集中、统一的。要想把“散”的材料凝聚为“神”,在结构上往往需要一条线索, 把那些“散”的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散文整体阅读“3步骤”
精练高考真题,明晰高考趋向 (2022·新高考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一课《白鹭》课件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一课《白鹭》课件一、教学内容《白鹭》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一课的内容,选自著名作家郭沫若的散文集。
本文详细描绘了白鹭的美丽形象和生活习性,通过优美的文字让同学们对这种鸟类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文章的整体感知、词语解析、句子赏析、主题理解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能运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仿写。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观察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保护鸟类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之情。
难点:句子赏析,理解文章的写作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文、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白鹭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白鹭的关注,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了解白鹭的特点。
3. 合作交流:分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课文的理解,解决生字词问题。
4.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典型句子进行赏析,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写作技巧。
5. 随堂练习:针对课文内容设计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六、板书设计主题:白鹭1. 白鹭的特点2. 作者的赞美3. 文章的写作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课文中的句子,以白鹭为题材,写一篇短文。
答案示例:白鹭,那洁白的羽毛,如同云朵般飘逸。
它们在湖边悠然自得地觅食,时而低头沉思,时而翩翩起舞。
白鹭是大自然的精灵,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诗意。
2. 课后阅读:收集关于白鹭的资料,了解它的生活习性和保护意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图片导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使学生对白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在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
同时,鼓励学生关注大自然,观察身边的鸟类,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白鹭》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导语】《⽩鹭》⼀⽂描写了⽩鹭颜⾊的适宜、⾝段的精巧以及觅⾷、栖息、飞⾏时的韵味,给⼈以美的享受,表达了作者对⽩鹭的喜爱。
以下是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第⼀课《⽩鹭》课⽂原⽂ ⽩鹭是⼀⾸精巧的诗。
⾊素的配合,⾝段的⼤⼩,⼀切都很适宜。
⽩鹤太⼤⽽嫌⽣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的苍鹭,也觉得⼤了⼀些,⽽且太不寻常了。
然⽽⽩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被⼈忘却了它的美。
那雪⽩的蓑⽑,那全⾝的流线型结构,那铁⾊的长喙,那青⾊的脚,增之⼀分则嫌长,减之⼀分则嫌短,素之⼀忽则嫌⽩,黛之⼀忽则嫌⿊。
在清⽔⽥⾥,时有⼀只两只⽩鹭站着钓鱼,整个的⽥便成了⼀幅嵌在玻璃框⾥的画⾯。
⽥的⼤⼩好像是有⼼⼈为⽩鹭设计的镜匣。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于⼩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它却很悠然。
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种嗜好。
⼈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黄昏的空中偶见⽩鹭的低飞,更是乡居⽣活中的⼀种恩惠。
那是清澄的形象化,⽽且具有⽣命了。
或许有⼈会感到美中不⾜,⽩鹭不会唱歌。
但是⽩鹭本⾝不就是⼀⾸很优美的歌吗? ——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鹭实在是⼀⾸诗,⼀⾸韵在⾻⼦⾥的散⽂诗。
___________________ 本⽂作者郭沫若,选作课⽂时有改动。
【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第⼀课《⽩鹭》知识点 ⼀、⽣字组词 宜yí(相宜、适宜、事不宜迟) 鹤hè(⽩鹤、丹顶鹤、鹤发童颜) 嫌xián(嫌恶、嫌弃、讨⼈嫌) 朱zhū(朱红、朱鹭、朱砂) 嵌qiàn(镶嵌、嵌在、嵌⼊) 框kuàng(镜框、⽊框、条条框框) 匣xiá(匣⼦、镜匣、⽊匣) 哨shào(放哨、哨兵、花花哨哨) 恩ēn(恩情、恩惠、恩爱) 韵yùn(韵母、风韵、琴韵悠扬) ⼆、多⾳字 好 hǎo(好像) hào(好学) 难 nán(困难) nàn(灾难) 三、近义词 精巧⼀精美 配合⼀协作 适宜⼀适合 孤独⼀孤单 恩惠⼀恩典 铿锵⼀⾼亢 四、反义词 精巧⼀粗劣 配合⼀⼲扰 ⽣硬⼀⾃然 恩惠⼀怨恨 清澄⼀浑浊 优美⼀丑恶 五、理解词语 精巧:(技术、器物构造等)精细巧妙。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课堂笔记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课堂笔记课堂笔记: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朱自清》本课是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教材中的文章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这是一篇描写荷塘风景的散文,文笔流畅动人,给人以美的享受。
通过听老师的讲解,我进一步了解到了朱自清的生平和他的文学作品。
首先,老师向我们介绍了朱自清这位伟大的作家。
朱自清,字堂堂,号樊清,湖南长沙人。
他是中国现代散文的开山鼻祖之一,被誉为“散文大师”。
他的文章多描写自然景色,给人以宁静、舒适的感觉。
朱自清先生一生中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散文,如《背影》、《春》、《匆匆》等。
接着,老师开始讲解文章的内容。
《荷塘月色》讲述了朱自清在荷塘边的一个夜晚的所见所感。
他形容了荷塘中的莲叶、莲花、荷香以及荷塘中的月光,给人一种宁静、美好的感觉。
文章以极其简洁的语言表达出作者内心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自己境地的思考,使得整篇文章给人一种恬静、悠然的氛围。
在老师的解读下,我明白了文章中的一些细节。
朱自清在文章中写道:“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乌蓬,乌蓬上面,依然是灰色的茅坪”。
“灰色的茅坪”,就是用灰色的草为材料搭建起来的。
这说明了荷塘的环境十分自然朴素,没有人工的建筑物,给人一种纯净的感觉。
朱自清在文章的结尾,用“夜色如水”来形容荷塘的夜晚,给读者以深深的感动。
在课堂中,老师还鼓励我们多读经典名篇,培养对经典的欣赏能力。
同时,她也提醒我们在写作中注重细节描写,用简练的文字表达复杂的意思。
并给了我们一些写作的小提示,如注意句式、运用修辞手法等。
通过这堂语文课,我对朱自清这位作家的生平和他的文学作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通过分析《荷塘月色》,我也学会了欣赏和写作的一些技巧。
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更加努力地去学习语文,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总的来说,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朱自清》的课堂内容丰富有趣。
通过这堂课,我了解了朱自清以及他的名篇《荷塘月色》。
我会记住老师的教诲,努力学好语文,通过阅读经典名篇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小散文100课精读
小散文100课精读第一课:我的家乡我来自一个美丽的小城市,这个城市位于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
它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四季如春,气候宜人。
每当春天来临,樱花盛开的时候,整个城市都被一片粉红色的海洋所包围,美不胜收。
夏天的时候,人们可以去海滩游泳,感受清凉的海风。
秋天的时候,城市的大街小巷都被五彩斑斓的落叶所覆盖,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冬天虽然寒冷,但城市里的圣诞灯饰和冰雕展览会给人们带来了温暖和欢乐。
第二课:我的家人我家有五口人,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和我。
爸爸是一位工程师,工作非常努力,每天都要加班到很晚。
妈妈是一位家庭主妇,她负责照顾我们的日常生活。
哥哥和姐姐都在上大学,他们是我的榜样,我很羡慕他们能够读书学习。
在家里,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和角色,但是我们之间的关系非常和睦,经常一起度过快乐的时光。
第三课:我的学校我所就读的学校是一所优秀的中学,它位于城市的中心地带,交通非常便利。
学校有一流的教学设施和先进的教育理念,老师们都非常有经验和专业知识。
我喜欢在学校的图书馆里阅读各种各样的书籍,它们让我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
学校还有很多社团和俱乐部,我加入了学校的合唱团,每周都要参加排练,为学校的各种活动演唱。
第四课:我的爱好我有很多爱好,其中最喜欢的是阅读和写作。
阅读可以带给我无尽的乐趣和知识,我可以通过阅读了解各种不同的文化和思想。
写作则让我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我可以通过文字把自己的思绪和情感传达给他人。
此外,我还喜欢运动、旅行和摄影。
运动可以让我保持身体健康,旅行可以让我开阔眼界,摄影则可以记录下美好的瞬间。
第五课:我的梦想我有一个远大的梦想,那就是成为一名作家。
我希望能够用自己的文字感动他人,传递正能量。
我相信,只要付出努力和坚持,我的梦想一定会实现。
除此之外,我还希望能够旅行世界各地,领略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风土人情,拓宽自己的视野。
我也希望能够为社会做出一些贡献,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教案5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教案5篇《草原》是作家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
作者生动地描写了草原上如诗如画的美丽景色以及蒙古族人民的能歌善舞,热情好客。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教案5篇,希望大家喜欢!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教案篇1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自学本课生字,会写这六个生字。
2、抓重点词句,感受草原的美景和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感情。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有关草原的图片、资料;预习课文。
教学重、难点:抓重点词句,感受草原的美景和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感情。
教学过程:一、直观导入、揭示课题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地方你有什么感受出示有关草原的图像,激发学生感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受。
1、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老舍先生的笔下,感受草原的独特之美。
请同学生们打开书,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画出来先自己想办法解决。
2、指导学生学习重点生字词。
3、通过刚才的读,草原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梳理大意。
三、品读课文,体会美景1、草原的景色到底美在哪里呢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请自读画出有关句子,想想自己怎么从中具体感受到美的。
2、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草原的美呢怎么感受的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交流自己的感受。
若学生谈出从“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表示我的愉快”中感受到草原的美时,引导学生通过原句和“空气清鲜,天空明朗”对比,体会两个“那么”对草原空气和天气清鲜、明朗程度的描写,并指导读出这种开阔明丽的感觉。
若学生谈“在天底下,一碧千里,并不茫茫……”一句时,可相机点拨“一碧千里、茫茫和并不茫茫”的意思,指导读出草原一片碧绿,广阔无垠的美。
在老舍笔下草原无边无际,而作者为什么说它并不茫茫呢引导学生在继续感受中体会。
若学生谈出从“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中感受到草原美时,可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生活经历画国画,体会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所带给人的饱满、润泽、青翠之美,并读出各自不同的感受。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阅读笔记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阅读笔记《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阅读笔记篇一》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是一篇充满韵味的文章,它叫《草原》,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
这篇散文主要写了老舍先生初入草原的所见、所闻、所感。
他描绘了草原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美丽景色,也写了草原上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们,从迎客、联欢到话别,处处洋溢着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当我读到老舍先生描写草原景色的部分,我仿佛能看到那蓝天之下,广阔无垠的大草原像一块巨大的绿色绒毯铺展在眼前。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这比喻简直绝了,让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洁白的羊群在绿色的山丘间缓缓移动,就像一朵朵灵动的白云在绿色的海洋里飘荡。
我自己也有过类似亲近大自然的经历,那次去乡下的奶奶家,田野里也是一片翠绿,虽然没有草原那么辽阔,但也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宁静。
说到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好客,这真的是很打动人的一点。
文中的描写让我感受到他们那种真诚质朴的民风。
从远远地迎接客人,到献上哈达、端上奶茶和奶豆腐等美食,再到大家一起联欢,这一系列的场景就像电影画面一样在我眼前放映。
我就在想啊,要是我也能置身于这样的场景之中,和大家一起唱歌跳舞,品尝美食,那该多好呀。
我想那种氛围肯定是超级棒的,大家不会有什么隔阂,就是尽情地欢笑,尽情地享受相聚的快乐。
这篇文章在我看来,那就是一篇佳作啊。
老舍先生用他那简洁而生动的笔触,把草原的美和蒙汉情谊刻画得入木三分。
他没有用那些华丽到让人眼花缭乱的辞藻,却能把景色描写得如此逼真,把情感表达得如此真挚。
就像一个老朋友在跟你讲述他的旅行见闻一样,亲切自然。
这篇文章不仅让我领略到了草原的风光和民族风情,还让我感受到了不同民族之间那种血浓于水的情谊。
我觉得这篇文章就像一座桥梁,让我们对草原、对蒙古族同胞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阅读笔记篇二》《草原》,这篇出自老舍先生之手的散文,那可是我们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的开篇之作。
2023最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大青树下的小学》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6篇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大青树下的小学》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6篇《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篇抒情散文,描写了一所边疆小学欢乐祥和的校园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民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下面是整理的6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大青树下的小学》课文原文及教案》,可以帮助到您,就是最大的乐趣哦。
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通过找近义词、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会写“早晨、穿戴”等21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
能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理解,并积累运用。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的地方。
能借助提示,说出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
教学重点: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理解,并积累运用。
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的地方。
能借助提示,说说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
教学流程一、学习“篇章页”,明确学习目标。
(一)课件出示“篇章页”。
(二)引语:同学们,打开三年级的语文书,你会发现:与以往一、二年级的语文书相比,在每个单元前多了这么一页学习提示。
我们管这一页叫篇章页。
1.指名读。
2.老师引导概括。
适时板书:校园生活,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
二、看图片说场景,引发阅读期待。
(一)看图片,说场景。
1.课件出示学生生活、学习的'图片;2.学生描述场景;3.揭题,板书课题;(二)设疑,引发阅读期待。
这所学校与我们学校相比,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三、默读课文,初步感受其特别之处。
(一)根据要求,学生再读课文。
要求:边读边找出你认为这所学校比较特别的地方,用“——”划下相关句子。
(二)反馈预习作业,以学定教,学习生字词。
1.学习生字;2.学写难写的字;(操作步骤:反馈预习,学生观察、交流—老师范写—学生练写——评价)3.运用“七彩云南风光片”介绍云南,帮助学生认识不熟悉的事物。
【云南省位于我国西南边的云贵高原上,那儿四季如春,景色宜人。
五年级上语文第一课《白鹭》知识点+同步练习 含答案 人教统编版
五年级上语文第一课《白鹭》知识点+同步练习知识点:一、作者简介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中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
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历史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
有《郭沫若全集》存世。
二、多音字觉jué感觉别bié别人jiào睡觉 biè别扭三、重点词语:精巧配合身段适宜白鹤生硬寻常忘却流线型镜匣清晨孤独安稳悠然黄昏恩惠形象化美中不足四、词语解释精巧:技术、器物构造等精细巧妙。
适宜:合适,相宜。
悠然:悠闲的样子。
生硬:勉强做的:不自然;不熟练铿锵:形容金玉、乐器人声等声洪亮;形容作品音节流畅,言语有力。
五、主旨归纳本文是一篇散文,作者用优美简洁的语言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了白鹭的精巧之美和平凡质朴之美,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告诉我们要善于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自然之美。
六、阅读点拨:本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写出了白鹭的美。
在阅读的时候,找出描写白鹭外形和动作的句子,体会并感悟以白鹭为中心的三幅画面所体现的韵味,从中感受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七、课文学答题:1.结合下文,说说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1)白鹭的色素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2)白鹭雪白的蓑毛,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都非常精巧、完美。
(3)白鹭在清水田里钓鱼、在小树的绝顶站立、在黄昏的空中低飞的场景非常优美。
2.“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你认为白鹭在望哨吗?为什么?我认为白鹭不是在望哨。
因为“望哨”表现出的应是一种紧张、不安稳的感觉,而白鹭的状态是悠然的。
3.课文第6~8自然段描绘了三幅优美的图画,请你为每幅图画起一个名字。
水田钓鱼图、枝头独立图、空中低飞图。
4.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本文通过描写平凡的白鹭的外形美和在不同场景中的美,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
初一上册语文第一课《春》
初一上册语文第一课《春》初一上册语文第一课 《春》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该作品初发表于1933年7月,并长期被中国中学语文教材选用。
以下是对这篇课文的详细解析:一、课文概述《春》以清新优美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象,全文通过五幅画面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分别是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
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以及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
二、课文内容开头部分:开篇连用两个 “盼望着”,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殷切期盼和喜悦之情。
随后,“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句,将春天的到来描绘得生动而具体。
春草图:通过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等描写,展现了春草的生机与活力。
短句的运用增强了文章的节奏感,使人仿佛置身于春天的田野之中。
春花图:描述了桃树、杏树、梨树等竞相开放的盛景,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将花儿的美丽与香气表现得淋漓尽致。
蜜蜂的嗡嗡声和蝴蝶的飞舞,为这幅春花图增添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春风图:用“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来形容春风的柔和与温暖,形象生动。
通过描写泥土的气息、各种花的香以及鸟儿的歌声等,展现了春风中的无限生机与和谐。
春雨图:描绘了春雨的细密与轻盈,用 “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等比喻句形象地表现了春雨的特点。
雨中黄昏的景象更是富有诗意,让人感受到春天的宁静与美好。
迎春图:通过描写天上风筝的增多和地上孩子的欢笑等场景,展现了人们在春天里的欢乐与活力。
“一年之计在于春”等语句更是点明了春天的希望与生机。
三、文章特色1. 语言优美:全文语言清新、生动、形象,使人仿佛置身于春天的美景之中。
2. 结构严谨:文章结构匀称,围绕一个“春”字展开,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3. 情感真挚: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以及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
四、教学建议1. 朗读感悟: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 品味语言:引导学生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领会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春的第四自然段的优美之处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春》是我国现代散文大师茅盾所作,这篇散文以春天为主题,通过作者对春天景色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
特别是第四自然段,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观察,展现了春天的优美之处。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第四自然段的优美之处。
一、精细观察春天的景色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通过细腻的观察,描绘了春天的景色,比如春夜的深邃、星星的闪烁、花朵的绽放等等。
这些细致入微的描写让读者仿佛置身于春天之中,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和动人之处。
二、感受春天的气息和情感在描写春天的景色的作者还表达了自己对春天的情感和感受。
他用“春夜潜移默化的甜蜜”、“春天是淡淡的、静静的、动人的”等词语,表达了自己对春天柔美和温馨的情感,这些细腻的情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作者眼中的春天之美。
三、用比喻和修辞手法增加文章的艺术性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修辞手法,比如“春天是粉红色的”、“花朵的灵魂”等等,这些修辞的运用不仅增加了文章的艺术性,也让读者更加有感而发,更加贴近自然和生活。
四、流畅的叙述风格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的叙述风格流畅自然、清新明快,这种风格不仅让读者更容易理解文章的内容,也增加了文章的阅读趣味和吸引力。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春》的第四自然段具有精细观察春天景色、表达春天情感和气息、艺术性的比喻和修辞手法以及流畅的叙述风格等优美之处。
这些优美之处不仅展示了作者对春天的独特见解,也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和神奇。
通过对这些优美之处的分析和欣赏,读者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篇散文,同时也能更好地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魅力。
在继续分析《春》第四自然段的优美之处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茅盾这位作家的背景和影响。
茅盾,原名沈雁冰,生于我国江苏省苏州市,是我国现代文学领域的杰出代表人物,被称为“文学泰斗”。
他的文学创作涵盖了小说、散文、评论等多个领域,作品涉及社会现实、人物性格等诸多方面,深受当时社会的关注和赞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⑥墨,松烟的精灵,千百年来忠实地在纸上履行职责,一撇一捺站立 成墨黑的姿势,氤氲香气里传承着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徽墨,制作滥觞 于南唐,兴盛于明清,享有“落纸如漆,万古存真”之美誉。有权威人士 言之凿凿指陈,北京故宫博物院还保存着数十块虹关徽墨。徽墨无声,虹 关有幸,虹关人因此而自豪。水口、民居,显然还有徽墨等,不负众望, 终于为虹关换来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金字招牌。
33
3.请结合全文分析,文中的“我”为何要寻找徽墨。(6 分) 对应考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应考点 本题考查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能 力层级为 D(鉴赏评价)。
34
4.文章在记叙寻墨的同时,为什么还用大量笔墨描绘虹关古村?(6 分) 对应考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应考点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能力层级 为 C(分析综合)。
散文分类: 按内容和性质分有以下几种:_________散文,写景散文,抒情散文, _________散文。
7
整体感知,精准把握 散文“形散神聚”的文体特点要求考生在读文时注意力必须高度集 中,读文时也要始终坚信一点,一篇优美的散文,其中的每一段落、每一 句,甚至每一词都不是随意堆砌的,都不是可有可无的,都是作者精心安 排、刻意提炼的,都是为主题服务的。具备了以上读文意识,养成良好的 读文习惯,读散文便成了一种“享受”,做题也就有了“成就”。要在考 场上轻松解读散文内涵,把握命题意图,需遵循以下阅读步骤:
②婺源一文友善意地提醒我,虹关徽墨以及制作徽墨的人很难找了, 你这样没有目的地寻找,不啻于白费心神徒劳无功。我不甘心,相信在虹 关的后人中一定还有人掌握了徽墨制作技艺,他们会告诉我很多关于徽墨 的记忆。
③欣慰的是,季节扯起的丹青屏风里,总有一棵需十余个大人合抱的 千年古樟,华盖如伞,累了,就在树下坐一坐,仰望绵延浙岭,聆听“吴 楚分源”的回声。穿村而过的浙源水、徽饶古道在炊烟袅袅里把日常琐碎 的生活串成一幅恬谧幽静的水墨画,人在画中,画在人中,昔日贩夫走卒、 野老道者的身影渐行渐远在徽墨涂抹的山水间,一丝淡淡的忧伤悄然在心 里泛浮,随着雨滴从瓦片上、树叶间滚落下来,把人带进梦里故园。
30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 分)( ) A.文章开头运用“孑然一人”“蹀躞”等词语,形象地描写了“我” 寻找徽墨时身心疲惫、孤独失落的状态。 B.“从纸张到数字化的华丽转身”是徽墨式微的原因,“华丽”一词 运用反语手法,寄寓了“我”内心的惋惜与不平。 C.文章写了一位“隐者”,表达“我”对其放弃大城市舒适生活、在 虹关与笔墨为伴的敬慕之情。
26
⑩家里书桌内一角散落着几块早年留下的普通用墨,七公分长,其侧 分别有描金楷书“金不换”“凝香”字样,背面还有莲荷、白鹤等图纹, 虽谈不上金贵,但仍散发着幽幽暗香,还有儿时习书的悠悠往事。回想小 时候上学时,练毛笔字要买描红本、砚台,还有长条形的墨块。磨墨时总 是弄得满手漆黑,便到校外小水塘边去洗干净,再继续练字。与墨的亲密 接触也就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的那几年,以后偶尔再接触毛笔,已经是 蘸着液态的墨汁了。我想,那时研磨的墨一定是虹关的徽墨吧。这样一想 便感到一丝慰藉,回头再看黄灿灿油菜花簇拥的虹关,一身原生态的粉墙 黛瓦着装,仿佛特别的亲切,烟雨蒙蒙中弥漫着老家的气息,一股乡愁莫 名袭来。
27
⑪在虹关寻墨,我不为藏墨之好,只是警醒自己要时刻保持一颗对文 化敬畏的心。在寻找徽墨中,我领略到徽墨走过的千年历程,也感受到浓 淡相宜的虹关凸显出的古村文化。这是墨润心灵的过程,这是沉醉馨香的 过程,这也是国学照耀的过程。虹关,坐落在和风细雨敲开的绿茵茵帷幔 里,是徽墨润开的一首唐诗,深入其中似穿越在一阕宋词里,时光铺陈, 岁月静好。
25
⑨先生姓叶,一个隐者、居士、制笔者,放弃大城市的舒适,只身走 进虹关,设立工作室,执刀执笔,刻刻写写画画。兴致来了,叶老师挥毫 泼墨,正是徽墨磨出的浆液、芳香、光泽,正是新的徽墨传人制作出的徽 墨。磨墨时,细润无声,我却听到了墨与砚台的喁喁细语。触摸着徽墨的 韵律,我看到了,看到了徽墨沿着纸的纹理在翩翩起舞,“入纸不晕,书 写流利,浓黑光洁”。真想只做一个书者,舀一瓢清清的湖水,每日轻柔 磨墨,从容铺纸,蘸墨挥洒,过上一段墨落纸上荡云烟的幽静生活。
6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散文素有“__________”之称,散文的 语言往往具有高度准确的概括力,作者也力求做到句中无余字,篇中无剩 言;也讲究平实易解,绝不故弄玄虚,总努力把艺术匠心藏于自然而和谐 的气势之中,将一系列警句妙语融于朴实无华的文字之中,从而呈现出一 种华而不俗、朴而不拙的美。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 第一讲:整体感知阅读
1
2
3
散文特点:
阅读素养
4
1.形散而神聚。“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 __________________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 也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借景抒情,也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 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神聚”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 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 手法多么灵活,这些都是为更好地_____________服务的。
20
地点:______________ 人物:孑然一人 事件:寻找徽墨制作技艺 物:______________
21
⑤虹关伫立,徽墨式微。近百年来,科技的迅猛发展带来了五花八门 的书写工具,使得人们迅速地移情别恋,墨与砚台的耳鬓厮磨,也早已被 墨汁横插一杠,固态墨便黯然失色,近年来渐渐被人遗忘。到后来,实现 了从纸张到数字化的华丽转身,书写也已成为少数人的事情了,墨块更是 被束之高阁,制墨传习几乎无人问津。
24
⑧不经意间,我瞥见阁楼上稳站着一个白髯飘飘、仙风道骨的先生, 便主动打招呼,他问询了我的来意,邀请上楼喝茶座谈。我,一个找寻徽 墨的陌生人,沿着屋内与厢房连成一体的木质楼梯,漫步走上阁楼,轻轻 地踏在楼板上,咿呀作响,我生怕踩醒了乾隆年间经营徽墨的原始账本, 生怕踩碎了岁月的痕迹,更生怕踩破了一截遗落的留着明代指纹的徽墨。
18
④一堵堵布满青苔的墙壁上还隐约留存着经年的墨迹,那是徽墨的遗 韵吗?石板路上,不时与村人擦肩而过;老宅门内,不时与老人目光相撞。 在虹关,我拾掇了一串烙上徽墨温度的词语:质朴、慈祥、安然,小桥、 流水、人家……虹关,允许我拾取半截残墨,记下一串与徽墨有关联的大 街小巷地名。
19
本文属于____________散文,要弄清文中的人、事与物。 第一步 解读文章标题。 虹关:目的地;“何处落徽墨”:寻找徽墨制作技艺。 第二步 弄清记叙的基本要素。 时间:在冬天,在春天
28
⑫蓦然间 ,发现村口一小店屋檐 下旗幡招展 ——“有徽墨出 售 ”,我 加快脚步走去,带一截虹关徽墨,去描绘心中的故乡。
(选自《散文选刊》,有删改) [注] ①虹关:即虹关村,古徽州村落,是“徽墨”产地之一,位于今 江西省婺源县。
29
第三步 理清基本思路。 ①~②以我孑然一人去虹关寻找徽墨开头。 ③~④描写了虹关古村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⑦感慨科技的迅猛发展令固态墨黯然失色,徽墨式微。 ⑧~⑨遇见隐者,对其放弃大城市舒适生活、在虹关与笔墨为伴产生 敬慕之情。
5
2.情理交融,意味盎然。“情”指散文中表现出来的情调趣味,它体 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和态度。与诗歌相比,散文中流露出来的情感显得 较为深沉含蓄,而且它又更多地把情感寓于所描写的生活材料中,转为一 种情趣。“理”即哲理,指作者对生活进行独到的观察、深刻的思考和精 心的提炼后形成的人生经验;也可指事理,即散文中表现出的对生活的认 识和对生活经验的总结。有些散文虽然取材小,但却饱含哲理,并且散文 中表达的这些哲理不是凭空而发,它们往往与情绪紧密相依,是作品中所 流露出来的情感的升华和结晶。
9
3.分析形象,感悟情意 许多散文表情达意,主要是通过生活画面的描绘来实现的。这些画面 由带着作者主观感受的人、事、物、景等意象组成,从而形成深邃优美、 富于哲理的意境。所以,阅读欣赏散文,应抓住文章中的形象画面,做由 景及情的揣摩,由事及义的联想,进而体味文章的感情和主旨。
10
散文分类
11
12
23
⑦虹关徽墨,不小心逝失在古村落、古驿道边,等待人们去擦亮这张 泛着黑色光泽的名片——“徽墨名村”。在一栋民居内,我兴奋地发现, 有人在挖掘、研发传统徽墨工艺,遗憾不见墨工,不知那一双手是怎样捣 鼓着黑色的诗篇。不大的台面上摆放了刀、小锤、木槽、墨模等工具,还 有一些看不懂的物品,想必都是与徽墨有关的器皿、墨料。壁板上挂有制 墨工序图《一块墨的前世今生》:点烟、和料、烘蒸、杵捣、揉搓、入模、 晾墨、描金。从采取数种原料到试磨鉴定墨质,一锭墨才得以面世,具体 制作起来,其工序之繁复岂是图解所能说得清楚的,想想真不容易。一锭 墨,千杵万揉,浓缩的精华,浓缩的是民族文化的瑰宝。
13
14
15
整体阅读Ⅰ (2018·天津高考)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虹关何处落徽墨 石红许
16
①在冬天,在春天……为了寻找一截久违的徽墨,我孑然一人蹀躞在 虹关①墨染了一样的旧弄堂里,闯进一栋又一栋装满了故事的深宅老院。我 安慰自己,哪怕是能遇见寸许徽墨,也心满意足。行走在虹关,我一次又 一次向墨的深处挺进,去追寻墨的风月身影。
35
31
D.文章回忆儿时磨墨习书的一段经历,意在强调“我”与墨的渊源, 真实亲切,具有生活气息。
E.文章以寻找徽墨始,以带走徽墨终,首尾呼应,脉络清晰;文字优 美,富有诗情画意和文化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