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浓度问题

六年级数学浓度问题
六年级数学浓度问题

六年级数学浓度问题(总7

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六年级数学上册能力测试卷

六年级数学能力测试卷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50吨比()多, 比50吨多吨是( ) 吨。 2、一个三位小数,四舍五入到百分位约是16.00,这个小数最大可能是(),最小可能是() 3、有一根木料用小时截成5段如果每截一次所用的时间相同那么要截7段一共需要( )小时。 4、一件衣服进价80元,按标价的六折出售仍赚52元,则标价是()元。 5、甲乙两个非零自然数,如果甲数的恰好是乙数的,那么甲乙两数和的最小值是()。 6、一个数去掉百分号后增加了34.65这个数原来是()。 7、在200克的水中加入50克的盐,盐水的含盐率是()。 8、甲数除乙数的商是1.2,乙数是甲数的( )%,甲数是乙数的 (— ) 9、一个半圆的周长是20.56厘米,这个半圆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10、从甲班调到乙班后两班的人数就相等,原来乙班人数是甲班的(— ) 二、判断题(对的“√”、错的打“×” )(共10分) 1、10米减少米后是8米。( ) 2、假分数的倒数不一定是真分数。( ) 3、某种商品的价格先提高,后又降低,这种商品的现价与原价相同。( ) 4、 半径是2厘米的圆,它的面积和周长相等。( ) 5、两根都是2米长的钢管,第一根截去米,第二根截去,剩下的一样长() 6、六(2)班男生是女生的1.5倍,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是3:2。( )

7、半径等于直径的一半,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 ( ) 8、一吨煤,烧了25%,还剩吨。 ( ) 9、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多,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少25%。( ) 10、A和B都是不为0的自然数,如果A÷=B×,那么A﹥B。( ) 三、选择题(12分) 1、小圆半径是大圆直径的,则大圆面积是小圆面积的()。 A、3倍 B、6倍 C、9倍 D、12倍 2、是真分数,×()÷ A、> B、< C、= D、无法确定 3、乙数比甲数少40%甲数和乙数的比是() A.2:3 B.3:2 C.3:5 D.5:3 4、把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4份,每份占全长的( ) A、 B、 C、米 D、米 5、一个圆的半径增加,则它的面积增加() A、 B、 C、 D、 6、甲、乙两包糖的重量比是4 :1,如果从甲包取出10克放入乙包后,甲、乙两包糖的重量比变成7:8,那么两包糖重量的总和是()克。 A、20 B、30 C、50 D、40 四、计算(怎样简便就怎样算)(18分) 1、 ÷[(-)÷] 2、 5.42÷+4.58×-4÷3 3、246× 4、 2012× 5、9999×2222+3333×3334 6、 1+++++ 五、求阴影部分的周长或面积(共10分)

六年级数学“浓度问题”练习题

例题1:把含糖20%的糖水300克和含糖15%的糖水700克混合后,糖水的浓度是多少 练习:用10克盐制成10%的盐水,再用27克盐制成3%的盐水溶液,再将两种溶液混合,新溶液的浓度是多少 例题2:含糖6%的糖水400克,要配制成含糖20%的糖水,应加糖多少克或蒸发水多少克 练习:有浓度为20%的盐水40千克,要使浓度降低到8%,应加水多少 例题3:有甲乙两种酒精溶液,甲种溶液的浓度为95%,乙种溶液的浓度为80%,要配制浓度为85%的

酒精溶液270克,应从甲乙两种酒精溶液中各取多少克 练习1:有酒精溶液两种,甲种溶液中酒占水的3倍,乙种溶液中水是酒的5倍,现在把两种溶液混合成酒水各占一半的溶液14千克,则两种溶液各取多少千克 练习2:在浓度为40%的酒精溶液中加入5千克的水后,浓度变为30%,再加入多少千克酒精,溶液的浓度变为50% 练习3:两个杯子中分别装有浓度为40%与10%的食盐水,倒在一起混合后,食盐水的浓度为30%,若再加入300克20%的食盐水,则浓度变为25%,那么原来40%的食盐

水有多少克 1.甲乙两个杯子,里面盛了同样多的盐水。甲杯子里的盐占盐水的1/3,乙杯子中的盐占盐水的1/6,把两杯盐水合在一起,浓度是()。 2.有浓度为30%的溶液若干,加了一定量的水后稀释为24%的溶液,如果再加入同样多的水,溶液的浓度将变成()。 3.甲乙丙三个杯子中分别盛有10克、20克、30克水。把A种浓度的盐水10克倒入甲中,混合后,取出10克倒入乙中,再混合后,再从乙中取出10克倒入丙种,现

在丙中的盐水的浓度是2%,A种溶液的浓度是多少 4.甲容器中有8%的盐水300克,乙容器中有%的盐水120克,往甲、乙两个容器中分别倒入等量的水,使两个容器中的盐水的浓度一样,倒入了多少克水 5.现在含盐20%的盐水500克,要把它变成含15%的盐水,应加入5%的盐水多少克 6.甲容器中有纯酒精11升,乙容器中有水15升,第一次将甲容器中的一部分纯酒精倒入乙容器。第二次将乙容器中的一部分混合溶液倒入甲容器,这样,甲容器中纯酒精含量为%,乙容器中纯酒

(完整版)六年级下册数学专项练习浓度问题苏教版

浓度问题 浓度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剂质量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百分比浓度溶剂质量=溶液质量×(1-百分比浓度)溶液质量=溶质质量÷百分比浓度 例1、某实验室里有盐和水,现要用盐和水配制溶液。 (1)如果要求配制含盐率为5%的盐水500克,需要取盐和水各多少克? (2)如果要求把(1)中所配成的500克盐水变成含盐率为15%的盐水,需要加入多少克盐? (3)如果要求配制含盐率为12%的盐水5000克,应该取含盐率为5%和15%的盐水各多少克? 例2、一种浓度为35%的新农药,如果稀释到浓度为1.75%,治虫最有效。用多少千克浓度为35%的农药加多少千克水,才能配成浓度为1.75%的农药800千克? 例3、把3千克水加到若干千克的盐水中,得到含盐率为10%的盐水,再把1千克盐加入所得的盐水中,这时盐水的含盐率为20%。最初盐水的含盐率是多少? 例4、从装满100克浓度为80%的盐水杯中倒出40克盐水,再用纯净水将杯加满后又倒出40克盐水,然后再用纯净水将杯加满,如此反复三次后,杯中盐水的浓度是多少?例5、甲种酒精的浓度为72%,乙种酒精的浓度为58%,两种酒精各取出一些混合后的浓度为62%。如果第二次两种酒精所取的质量都比第一次多15千克,混合后的浓度就为63.25%。第一次混合时,甲、乙两种酒精各取了多少千克? 随堂练习:

1、在12千克含盐15%的盐水中加水()千克可以使盐水中含盐9%。 2、现有10%的盐水100克,经过蒸馏处理后,发现含水量降到80%,则蒸馏掉的水重()克。 3、如果要配制浓度为0.05%的酒精溶液,应该在599千克水中加入()千克浓度为30%的酒精溶液。 4、配制浓度为20%的硫酸溶液500克,需要用浓度为18%的硫酸溶液()克和浓度为23%的硫酸溶液()克。 5、有含酒精36%的酒精溶液若干克,加入一定量的水后稀释为含酒精30%的溶液;如果要再稀释到浓度为24%,那么还需要加入的水的质量是上次的()倍。 6、现有浓度为10%的盐水8千克,要得到浓度为20%的盐水,可以用什么方法,具体如何操作? 7、刘奶奶买来蘑菇10千克,含水率为99%;晾晒一会后,含水率为98%。晾晒中蒸发掉了多少水分? 8、在100千克浓度为50%的硫酸溶液中,再加入多少千克浓度为5%的硫酸溶液,就可以配制成浓度为25%的硫酸溶液? 9、一个容器正好装满10升纯酒精,倒出3升后用水加满,再倒出3.5升后用水加满,这时容器中溶液的浓度是多少? 10、甲种酒精溶液中有酒精6千克,水9千克;乙种酒精溶液中有酒精9千克,水3千克。用甲、乙两种酒精溶液配制成浓度为50%的酒精溶液7千克,需要两种酒精溶液各多少千克? 11、有含酒精30%的酒精溶液若干克,加入一定量的水后稀释为含酒精24%的溶液,再加入同样多的水后,浓度是多少? 12、把浓度为20%的盐水倒掉5千克后,再往剩下的盐水中加入浓度为60%的盐水30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统计测试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统计测试题 一、想一想,填一填。 1、常用的统计图有()统计图,()统计图,()统计图。 2、如果只表示各种数量的多少,可以选用( )统计图表示;如果想要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可以选用( )统计图表示;如果要清楚地了解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可以用( )统计图表示。 3、下面是鸡蛋各部分质量统计图。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鸡蛋中蛋壳的质量约占(),蛋黄的质量约占()。如果一个鸡蛋重80克,那么这个鸡蛋中的蛋白重()克。 3题图5题图 4、下面数据分别用哪种统计图表示比较合适? A.人离不开水,成年人每天体内47%的水靠喝水获得,39%来自食物含的水,14%来自体内氧化时释放出来的水。 B.某校五年级学生最喜欢的课外活动统计表如下。 看电视打球听音乐 看小 说 其他 人数80 68 74 56 23 C. 年级 一年 级 二年 级 三年 级 四年级五年级 六年 级 身高 /cm 125 129 135 140 150 153 A 5、看图:中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全世界有60亿人口,中国约有()亿人口

三、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1、下表是小丽一家三口一天各类食物的摄入量。 根据统计图完成表格。 2、下图是某学校教师喜欢看的电视节目统计图。 ⑴喜欢《走进科学》的老师占全体老师人 ()%。 ⑵喜欢()节目和()节目的人数差不多。 ⑶喜欢()节目的人数最少。 ⑷如果该学校有150名老师,那么喜欢新闻联播的老师有()。 2题图3题图 3、上图是聪聪家十月份生活支出情况统计图。 ⑴这是( )统计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⑵如果聪聪家这个月的支出是1600元,请你分别计算出各项支出的钱数。 种类 摄入 量/克 占总摄入 量的百分比 油脂类50 奶类和豆 类 450 鱼、禽、肉、 蛋等类 600 蔬菜和水 果 900 谷类1800

六年级奥数.应用题.浓度问题

一、 基本概念与关系 (1) 溶质 “干货”、“纯货”——被溶解的物质 (2) 溶剂 “溶质之外的物质”——用来溶解溶质的物质 (3) 溶液 溶液=溶质+溶剂——溶质与溶质的混合体 (4) 浓度 ——溶质的量占溶液的量的百分比 二、 基本方法 (1) 寻找不变量,按基本关系或比例求解 (2) 浓度三角(如右图所示) (3) 列方程或方程组求解 (1) 重点:浓度问题中的基本关系,不变量的寻找,浓度三角 (2) 难点:复杂问题中列表法、浓度三角以及方程与方程组的综合运用 一、 抓住不变量和浓度基本关系解决问题 例题精讲 重难点 浓度问题 知识框架 =100%=100% +??溶质溶质浓度溶液溶质溶液::乙溶液质量甲溶液质量z-y x-z z-y x-z 乙溶液浓度y % 浓度x %混合浓度z%

【例 1】某种溶液由40克食盐浓度15%的溶液和60克食盐浓度10%的溶液混合后再蒸发50克水得到,那么这种溶液的食盐浓度为多少? 【巩固】一容器内有浓度为25%的糖水,若再加入20千克水,则糖水的浓度变为15%,问这个容器内原来含有糖多少千克? 【例 2】浓度为20%的糖水40克,要把它变成浓度为40%的糖水,需加多少克糖? 【巩固】浓度为10%,重量为80克的糖水中,加入多少克水就能得到浓度为8%的糖水?【例 3】买来蘑菇10千克,含水量为99%,晾晒一会儿后,含水量为98%,问蒸发掉多少水份? 【巩固】1000千克葡萄含水率为96.5%,一周后含水率降为96%,这些葡萄的质量减少了千克. 【例 4】将含农药30%的药液,加入一定量的水以后,药液含药24%,如果再加入同样多的水,药液含药的百分比是________. 【巩固】一杯盐水,第一次加入一定量的水后,盐水的含盐百分比变为15%;第二次又加入同样多的水,盐水的含盐百分比变为12%,第三次再加入同样多的水,盐水的含 盐百分比将变为_______%. 二、通过浓度三角解决浓度和实际生活中的配比问题 【例 5】有浓度为20%的盐水300克,要配制成40%的盐水,需加入浓度为70%的盐水多少克? 【巩固】将75%的酒精溶液32克稀释成浓度为40%的稀酒精,需加入水多少克? 【例 6】瓶中装有浓度为15%的酒精溶液1000克,现在又分别倒入100克和400克的A、B两种酒精溶液,瓶中的浓度变成了14%.已知A种酒精溶液浓度是B种酒精溶液浓度 的2倍,那么A种酒精溶液的浓度是百分之几? 【巩固】有两种溶液,甲溶液的酒精浓度为15%,盐浓度为10%,乙溶液中的酒精浓度为45%,盐浓度为5%.现在有甲溶液1千克,那么需要多少千克乙溶液,将它与甲溶 液混和后所得的溶液的酒精浓度是盐浓度的3倍? 【例 7】甲瓶中酒精的浓度为70%,乙瓶中酒精的浓度为60%,两瓶酒精混合后的浓度是66%.如果两瓶酒精各用去5升后再混合,则混合后的浓度是66.25%.问原来甲、乙 两瓶酒精分别有多少升? 【巩固】纯酒精含量分别为60%、35%的甲、乙两种酒精混合后的纯酒精含量为40%.如

2020最新人教六年级数学上册统计专项专题训练-含答案

2020最新人教六年级数学上册统计专项专题训练 1. 要记录某地四个季度降雨量的情况,最好选用()统计图。 A .条形 B .折线 C .扇形 2. 有12张扑克牌打乱后反扣在桌面上,其中有5张是红桃,7张黑桃,至少要摸出()张扑克牌,才能保证一定能摸到红桃. A .5 B .7 C .8 3. 如图所示的运算程序中,若开始输入的x值为48,我们发现第1次输出的结果为24,第2次输出的结果为12,…第2012次输出的结果为() A .3 B .4 C .5 D .6 4. 甲、乙两个班某次数学单元测试成绩的优秀率都是60%,那么甲、乙两个班的优秀人数相比较()。 A .甲班的优秀人数多 B .乙班的优秀人数多 C .两个班的优秀人数相等 D .不能确定 5. 观察1+3=4 4+5=9 9+7=16 16+9=25 25+11=36这五道算式,找出规律,在20002+()=20012中填写: A .3999 B .4000 C .4001 6. 折线统计图可以清晰地表示出()

A .数量的多少 B .各部分数量与总量之间的关系 C .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D .数据的分布情况 7. 甲车间的产品合格率是100%,乙车间的产品合格率是98%,()车间生产的合格产品多。 A .甲 B .乙 C .无法比较 8. 某地去年最后四个月的降水量如图,这个地方在这四个月里每月平均降水量()毫米. A .147 B .98 C .96 D .86 9. 9m是30m的()。 A . B .30%米 C .30% 10. 某中学七年级二班学生有32%的同学喜欢打乒乓球,有68%的同学喜欢其他球类活动,若将上述情况画成一个扇形统计图,表示喜欢乒乓球的扇形的圆心角等于() A .120° B .105.2° C .115.2° D .115°

最新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小学生数学报》学习能力检测卷(全套)

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套试卷 (小学生数学报) 特别说明:本试卷为最新苏教版教材(新版)配套试卷。 全套试卷共8 份。 试卷内容如下: 1.第一单元使用 2.第二单元使用 3.第三单元(1)使用 4.第三单元(2)使用 5.第四单元使用 6.第五单元使用 7.第六单元使用 8.期末使用

《小学生数学报》数学学习能力检测卷 (最新修订版) 2017年秋学期苏教版六年级(上)第一单元使用 (本卷总分120分,共4页,建议完成时间90分钟)班级姓名学号得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2分)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0.83立方米=()立方分米3540立方分米=()立方米 1.02立方米=()升 407立方厘米=()升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个饮料瓶的容积约是250( )。一间教室所占空间约是80()。 教学课本封面的面积太约是280()。一台冰箱的体积是1.5()。 3.填表。 准备()种大小不同的长方形,其中最大的长方形面积是( )平方厘米,最小的 是()平方厘米。 5.用8个棱长是l厘米的小正方体可以摆成形状不同的长方体或正方体,请写出其中的一种长方体的长、宽、高:( )厘米、( )厘米、( )厘米。 6.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24分米,它的表面积是()平方分米,体积 是( )立方分米。 7.一个长方体水池,长10米,宽6米,占地面积是( )平方米,如果池中 水深1.1米,那么池中水的体积大约是( )立方米。 8.把体积是l立方米的正方体木块,平均切成棱长是1分米的小正方体木块,可以切()个。如果把这些小正方体排成一排,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 体的长是()米。 9.用长92厘米的铁丝围一个长方体框架,长10厘米,高比宽少3厘米。 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体积是( )立方厘米。

浓度问题练习及答案(六年级奥数)

浓度问题练习及答案 1、现有浓度为20%的盐水100克,想得到浓度为10%的盐水,可以用什么方法?具体怎样操作? 解:加水 应加水100×20%÷10%-100=100(克) 答:采用加水的方法,加水100克。 2、小明想用浓度为10%的糖水和浓度20%的糖水和在一起,配成浓度16%的糖水200克,可是一不小心,他把两种糖水的数量弄反了,那么,他配成的糖水的浓度是多少? 解:设浓度为10%的糖水x克,浓度20%的糖水(200-x)克。 10%x+(200-x)×20%=200×16% X=80 (80×20%+120×10%)÷200=14% 答:配成的糖水的浓度是14%。 3、一容器内装有10升纯酒精,倒出2.5升后,用水加满,这时容器内的溶液的浓度是多少? 解:(10-2.5)÷10×100%=75% 答:这时容器内的溶液的浓度是75%。

4、现有浓度为20%的盐水100克和浓度为12.5%的盐水200克,混合后所得的盐水的浓度为多少? 解:(100×20%+200×12.5%)÷(100+200)=15% 答:混合后所得的盐水的浓度为15% 5、在浓度为20%的盐水中加入10千克水,浓度变为10%,原来浓度为20%的盐水多少千克? 解:设原来浓度为20%的盐水x千克。 20%x÷(x+10)=10% 20%x=10%x+1 x=10 答:原来浓度为20%的盐水10千克。 6、从装满100克浓度为80%的盐水杯中倒出40克盐水,再用淡水将杯加满,再倒出40克盐水,然后再用淡水将杯加满,如此反复三次后,杯中盐水的浓度是多少? 解:100克浓度80℅的盐水倒出40克盐水,倒入清水加满后: 盐=(100-40)×80℅=48克,浓度=48÷100×100℅=48℅ 第二次倒出40克盐水,用清水加满后: 盐=(100-40)×48℅=28.8克,浓度=28.8÷100×100℅=28.8℅ 第三次倒出40克盐水,用清水加满后:

(完整)六年级数学专项:浓度问题

专项:浓度问题 1、了解浓度的概念 2、一般通过选择方程思想解决常见的浓度问题 课前热身: 1、现在有浓度为20%的糖水300克,要把它变成浓度为40%的糖水,需要加糖多少克? 2、用含氨0.15%的氨水进行油菜追肥。现在含氨16%的氨水30千克,配制时需加水多少千克? 3、在100千克浓度为50%的硫酸溶液中,再加入多少千克浓度为5%的硫酸溶液就可以配制成浓度为25%的硫酸溶液? 4、两种刚分别含镍5%和40%,要得到140吨含镍30%的钢,需含镍5%的钢和含镍40%的钢各多少吨? 5、从装满100克浓度为80%的盐水中倒出40克盐水后,再用清水将其加满,搅拌后再倒出40克盐水,然后再用清水将其加满。如此反复三次后,杯中盐水的浓度是多少?

例1、有含糖率为7%的糖水600克,要使其含糖量增加到10%,需要再加入多少克糖? 例2、将一种浓度为35%的新农药,稀释到1.75时,治虫最有效。用多少千克浓度为35%的农药加多少千克水,才能配成浓度为1.75%的农药800千克? 例3、现有浓度为10%的盐水20千克。再加入多少千克浓度为30%的盐水,才能得到浓度为22%的盐水? 例4、将浓度为20%的盐水与浓度为5%的盐水混合,配成浓度为15%的盐水600克,需要浓度为20%的盐水和浓度为5%的盐水各多少克? 例5、甲乙丙三个试管中各装有10克、20克、30克水。把某种浓度的盐水10克倒入甲试管中,混合后取10克倒入乙试管中,再混合后从乙试管中取出10克倒入丙试管中。现在丙试管中的盐水浓度为0.5%,最早倒入甲试管中的盐水浓度是多少?

1、有含盐率15%的盐水20千克,要使盐水的浓度为20%,需要加盐多少千克? 2、仓库运来含水量为90%的一种水果100千克。一个星期后再测,发现含水量降低到80%。现在这批水果的质量是多少千克? 3、浓度为70%的酒精溶液500克与浓度为50%的酒精溶液300克,混合后所得到的酒精溶液的浓度是多少? 4、甲乙两种酒各含酒精75%和55%,要配制含酒精65%的酒3000克,应当从这两种酒中各取多少克? 5、甲容器中有浓度为8%的盐水300克,乙容器中有浓度为12.5%的盐水120克。往甲乙两个容器中分别倒入等量的水,使两个容器中盐水的浓度一样。每个容器应倒入多少克水?

六年级奥数应用题浓度问题

六年级奥数应用题浓度 问题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一、 基本概念与关系 (1) 溶质 “干货”、“纯货”——被溶解的物质 (2) 溶剂 “溶质之外的物质”——用来溶解溶质的物质 (3) 溶液 溶液=溶质+溶剂——溶质与溶质的混合体 (4) 浓度 ——溶质的量占溶液的量的百分比 二、 基本方法 (1) 寻找不变量,按基本关系或比例求解 (2) 浓度三角(如右图所示) (3) 列方程或方程组求解 (1) 重点:浓度问题中的基本关系,不变量的寻找,浓度三角 (2) 难点:复杂问题中列表法、浓度三角以及方程与方程组的综合运用 重难点 知识框架 浓度问题 = 100%=100%+??溶质溶质浓度溶液溶质溶液::乙溶液质量 甲溶液质量z-y x-z z-y x-z 乙溶液浓度y % 浓度x %混合浓度z%

例题精讲 一、抓住不变量和浓度基本关系解决问题 【例 1】某种溶液由40克食盐浓度15%的溶液和60克食盐浓度10%的溶液混合后再蒸发50克水得到,那么这种溶液的食盐浓度为多少 【巩固】一容器内有浓度为25%的糖水,若再加入20千克水,则糖水的浓度变为15%,问这个容器内原来含有糖多少千克 【例 2】浓度为20%的糖水40克,要把它变成浓度为40%的糖水,需加多少克糖【巩固】浓度为10%,重量为80克的糖水中,加入多少克水就能得到浓度为8%的糖水 【例 3】买来蘑菇10千克,含水量为99%,晾晒一会儿后,含水量为98%,问蒸发掉多少水份 【巩固】1000千克葡萄含水率为%,一周后含水率降为96%,这些葡萄的质量减少了千克. 【例 4】将含农药30%的药液,加入一定量的水以后,药液含药24%,如果再加入同样多的水,药液含药的百分比是________. 【巩固】一杯盐水,第一次加入一定量的水后,盐水的含盐百分比变为15%;第二次又加入同样多的水,盐水的含盐百分比变为12%,第三次再加入同样多的 水,盐水的含盐百分比将变为_______%. 二、通过浓度三角解决浓度和实际生活中的配比问题 【例 5】有浓度为20%的盐水300克,要配制成40%的盐水,需加入浓度为70%的盐水多少克 【巩固】将75%的酒精溶液32克稀释成浓度为40%的稀酒精,需加入水多少克【例 6】瓶中装有浓度为15%的酒精溶液1000克,现在又分别倒入100克和400克的A、B两种酒精溶液,瓶中的浓度变成了14%.已知A种酒精溶液浓度是B种酒 精溶液浓度的2倍,那么A种酒精溶液的浓度是百分之几

六年级数学上册统计专项练习

六年级数学上册统计专项练习 1. 如图是根据淘气家上个月各项支出分配情况绘制的统计图.如果他家的生活费支出是750元,那么教育支出是() A .2000元 B .900元 C .3000元 D .600元 2. 希望小学绘画兴趣小组同学中,最大的12岁,最小的6岁,最少从中挑选()名学生,就一定能找到两个学生年龄相等. A .8 B .10 C .13 D .17 3. 如果,根据规律,第8个图形是由()个0摆成的. A .32 B .36 C .40 4. 刘翔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能拿冠军。 A .不可能 B .可能 C .一定

5. 主要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应选择()。 A .条形统计图 B .折线统计图 C .扇形统计图 6. 甲乙两股长1米的绳子,甲剪去 A .甲比乙短 B .甲乙长度相等 C .甲比乙长 D .不能确定 7. 某天凌晨的气温是-2℃,中午比凌晨上升了5℃,中午的气温是()。 A .3℃ B .5℃ C .7℃ D .2℃ 8. 1987年某地一年新生婴儿有368名,他们中至少有()是同一天出生. A .2名 B .3名 C .4名 D .10名以上 9. 可以清楚地表示部分和整体关系的统计图是() A .条形统计图 B .扇形统计图 C .单式折线统计图 D .复式折线统计图 10. 把3个白球和5个红球放在盒子里,任意摸出一个,()是蓝色的。 A .可能 B .一定 C .不可能 11. 王翔按照一定的规律写数:1、+2、﹣3、4、+5、﹣6、7、+8、﹣9、…,当写完第50个数时,他停了下来.他写的数中一共有______个正数,______个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一、班级情况分析。 全班共有学生41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接受能力虽不理想,但学习态度较端正。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有:分数乘法、位置、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总复习。 第一单元位置。课时安排建议:本单元建议教学课时数3课时。教学建议: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学会了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并通过四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的学习进一步认识了在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或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进一步提升学生已有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第三学段学习“图形与坐标”的内容打下基础。 第二单元分数乘法。课时安排建议:本单元建议教学课时数18课时。教学建议:一是计算教学,安排了6个例题,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第一个层次学习分数乘整数,在整数乘法和分数加法的基础上学习。第二个层次学习分数乘分数,在理解分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通过操作理解和学习。通过这两个层次的学习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分数乘法法则。第三个层次学习混合运算的内容,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顺序与运算定律对分数运算同样适用,并会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分数的简便计算。二是解决问题。用分数乘法解决问题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数据中含有分数,但数量关系与解答方法与整数相同。另一种是由分数乘法意义的扩展而新出现的,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三是倒数的认识。为后面学习分数除法做准备, 这部分安排了2个例题,教学倒数意义和求倒数的方法。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课时安排建议:本单元建议教学课时数19课时。教学建议:一是分数除法计算教学,不论哪种情况的计算方法,都可以归结为乘除数的倒数。先通过例2学习分数除以整数,再通过例3学习一个数除以分数。然后加以归纳,把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统一起来。设置两道例题,起到了分散难点,循序渐进。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把除法转化为乘法计算。新、旧知识、方法的转化。让学生体会到任何一个新问题都要转化为已经解决了的问题。二是解决问题教材通过两道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分数除法,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三是比和比的应用。内容包括比的意义和比的基本性质。

六年级上册数学《统计》《数学广角》测试卷

六年级上册数学《统计》《数学广角》测试卷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评分____________ 一、想一想,填一填。 1、常用的统计图有()统计图,()统计图,()统计图。 2、如果只表示各种数量的多少,可以选用( )统计图表示;如果想要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可以选用( )统计图表示;如果要清楚地了解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可以用( )统计图表示。 3、下面是鸡蛋各部分质量统计图。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鸡蛋中蛋壳的质量约占(),蛋黄的质量约占()。如果一个鸡蛋重80克,那么这 个鸡蛋中的蛋白重( )克。 3题图 4、下面数据分别用哪种统计图表示比较合适? A.人离不开水,成年人每天体内47%的水靠喝水获得,39%来自食物含的水,14%来自体内氧化时释放出来的水。 B.某校五年级学生最喜欢的课外活动统计表如下。 C.小强从一年级到五年级每年体检的身高记录如下。

A用( )统计图B用( )统计图C用( )统计图 5、看图:中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全世界有60亿人口,中国 约有( )亿人口。 二、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1、下表是小丽一家三口一天各类食物的摄入量。 根据统计图完成表格。 2、下图是某学校教师喜欢看的电视节目统计图。 ⑴喜欢《走进科学》的老师占全体老师人数的()%。

⑵喜欢()节目和()节目的人数差不多。 ⑶喜欢()节目的人数最少。 ⑷如果该学校有150名老师,那么喜欢新闻联播的老师有()。 2题图3题图 3、上图是聪聪家十月份生活支出情况统计图。 ⑴这是( )统计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⑵如果聪聪家这个月的支出是1600元,请你分别计算出各项支出的钱数。 ⑶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三、数学广角(用方程或算式) 1、小明有5元和2元的纸币共18张,一共60元,两种人民币个有多少张?

(完整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思维能力测试题.doc

六年级上册数学思维能力测试卷 (75 分钟) 班级:姓名:成绩: 1.如图,数字是按照某种规律排列的,则“?”处应填写的数字是11.有同样多的黑白棋子各一盒。如果每次取出 4 个黑棋子、 3 个白()棋子,黑棋子取完时,还剩 16 个白棋子。黑白棋子各有多少个?(用 方程解答) 5 25 4 1 6 6 ? 625 256 ? A 36,1296 B 14 , 1444 C 12, 1256 D 10, 125 12.如果甲、乙的比是 3:5,乙、丙的比是 2:3。那么甲、乙、丙2.在含盐率 30%的盐水中,加入 6 克盐和 14 克水,这时盐水中盐的比是多少? 和水的比是几比几?我们一般是这样做的,甲:乙 =3:5=6:10 乙:丙 =2:3=10:15 所以,甲:乙:丙 =6:10: 15。 请简要写出我们这样 解答的根据: 3.小明看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了总页数的1/4,第二天看的比第 一天的 2/3 少 6 页,第二天看了 50 页。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13.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是:S=兀r 2。 我们是把圆这样一个曲线图形 转化成近似的长方形推导出来的。实际上,我们也可以把圆转化成.小明读一本书,第一天读了全书的,第二天读的比第一天多近似的三角形、梯形来推导。 1/5 如果把一个圆等分成 16 份,把它拼成一个梯形,请先画图,再写出 4 1/4,两天共读了 27 页。这本书共多少页?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5.已知半圆的周长是51.4 厘米,这个半圆的半径是多少厘米? 14.如图,是一个圆柱。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 6.一个长方体的棱长之和是96 厘米,长、宽、高的比是5:2:1,上底面(圆) 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高 圆柱的侧面 下底面(与上底面相同的圆) 7.某人到十层大楼的第七层办事,不巧停电,电梯停开。如果从一层走到四层要 48 秒,那么以同样的速度往上走到七层,还需要多少秒才能到达?如果已知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请猜想一下圆柱的侧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并简要写出你的猜想、推导过程。 8.甲的3 等于乙的 3 ,甲就相当于乙的百分之几? 4 5 9.汽车从 A 城到 B 城共用 2 天时间,第一天行了全程的3/5 多 90.试用示意图加文字叙述的表述方式,解答下题。 15 千米,第二天行了全程的1/3。A 、B 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3 为什么等于3 ? 1 × 5 4 20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统计》精品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统计》设计理念 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立足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让学生在真实有趣的情境中学习数学,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复习与巩固扇形统计图的基本知识与特点,同时引导学生根据数据对选择合理的统计图作出合理地推断,进而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108~109页。 学情与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统计中的练习课,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与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能初步利用统计图中的数据解释、分析客观世界与推理判断事件的发生,而扇形统计图也是重要的统计方法之一,它能刻画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而这个特点是其他的统计图所不能企及的,因此本课教材内容能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通过设计一系列的数学练习,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复习、整理、比较的全过程,经历数据的收集、分析、描述等全过程,从而复习与巩固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进一步树立统计的意识与观念,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复习扇形统计图,巩固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2.经历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的过程。 3.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积极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整理知识。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扇形统计图,它有什么特点? 揭示课题:复习扇形统计图。 师:我们学过了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 【学情预设:学生说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复习导入,便于学习整理知识与巩固知识,为随后的学习铺垫知识基础。】 师:说得好。 二、激发兴趣,提出问题。 1.师:我们处在信息时代,每时每刻都在接受新的信息,谁获取信息的速度越快,对信息的分析处理和把握越科学,越准确,谁就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取成功。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比一比谁又快又准。 师:你能从这幅统计图中获取哪些信息?(展示以下图形。) 【学情预设:有的学生说全世界共有七个大洲,亚洲的面积最大,约占29.3%。大洋洲的面积最小,约占6%,,亚洲和非洲的面积之和大约是地球总陆地面积的一半?从图中还看不出世界陆地总面积是多少等信息,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应给予鼓励与肯定。特别要引导学生说出所有的百分比之和为1。】 【设计意图:复习与巩固有关扇形统计图的基本知识,巩固扇形

人教六年级数学上册能力提升检测卷及答案

人教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能力提升检测卷及答案一、填空。(每空1分,共25分) 5 1.求4个的和是多少,列出加法算式是(),乘法算式是()。 8 5 2.×表示(),结果是()。 9 3.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3 5m2=()dm2 3 4 时=()分 13 20 m3=()dm3 4.在里填上“>”“<”或“=”。 410×5114 5 46 × 55 4 5 9 ×0 10 9 10 4 5×1 4 5 1 4 5× 3 4 5× 118 × 129 114 × 123 5 5的95 5.28个的和是(),是(),的是()。 712108 315 6.增加它的是()m;516 1 t减少它的是()t。 5 1 7.“篮球社团的人数比足球社团的人数多”,这里是把()的人数看 8 成单位“1”,篮球社团的人数是足球社团的人数的(),如果足球社团有48人,那么篮球社团有()人。 7 8.一根钢管长 12 1 3 m,锯下 1 m,还剩下()m;如果锯下它的,还剩下()m。 3

1 9.一本童话书150页,笑笑第一天看了,第二天应从第()页看起。 5

5,丙数是丁数的2 ,乙数是丙数的4 10.甲数是乙数的,这四个数均不为零,甲数 953 是丁数的()。 二、判断。(对的画“√”,错的画“×”)(每题1分,共5分) 1.一个数乘以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2.两个真分数的积一定小于其中每一个数。() 3. 5 8+ 5 7×7=8+×7=13。() 7 3 2 4.一盘糖果重 1 kg,吃了,还剩下1kg。() 2 5.计算77 × 812×8×12时,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三、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每题1分,共5分) 1 和7 1.下面()的积在之间。 510 11 A.×52 22 B.× 35 3 C.×5 D. 8 115 × 37 3 4 2.一个长方形的长是 2 m,宽是长的,求面积的算式是()。 3 32 A.×43323 B.×× 434 321 C.×× 432 3231 D.××× 4342 1,乙绳用去了1 3.两根同样长的绳子,甲绳用去了它的 55 m,剩下的相比较,()。 A.甲绳长B.乙绳长C.一样长D.无法比较

六年级数学—浓度问题

六年级数学——浓度问题(湘麓) 1.有盐45千克,要配制浓度为15%的盐水,需要加多少千克水?(湘麓) 2.浓度为10%的糖水40克,要把它变成浓度为20%的糖水,需加糖多少克?(湘麓) 3.一容器内有浓度25%的硫酸溶液,若再加入20千克水,则硫酸溶液的浓度变为15%,问这个容器内原来含有硫酸溶液多少千克?(湘麓) 4.现有浓度为10%的药液20千克,再加入多少千克浓度为30%的药液,可以得到浓度为22%的药液?(湘麓) 5.甲容器中有8%的盐水300千克,乙容器有12%的盐水120千克,在甲,乙容器中倒入等量的水,使两个容器盐水的浓度相同。问该倒入多少千克水?(湘麓) 6.浓度为10%,重量为80千克的糖水中,加入多少克水就能得到浓度为8%的糖水?(湘麓) 7.浓度为20%的糖水60克,要把它变成浓度为40%的糖水,需加糖多少克?(湘麓) 8.一容器内盛有浓度为45%的硫酸,若再加入16千克水,则浓度变为25%,这个容器内原来含有纯硫酸多少千克?(湘麓) 9.一杯水中放放10克盐,加入浓度为5%的盐水200克,配成浓度为2.5%的食盐水,问原来杯中有水多少克?(湘麓)

10.甲容器中有浓度为4%的盐水150千克,乙容器中有某种浓度的盐水若干,从乙中取出450克盐水,放入甲中混合成浓度为8.2%的盐水,那么,乙容器中的浓度是多少?(湘麓) 11.甲容器中有浓度为2%的盐水180克,乙容器中有浓度为9%的盐水若干克,从乙中取出240克盐水倒入甲。这时,甲乙两个容器的食盐含量相等。乙容的原有盐水多少克?(湘麓) 12.从装有200克浓度为20%的盐水的杯中倒出20克后,再加入20克水,搅拌后,再倒出20克盐水。然后又加入20克水,这时盐水的浓度是多少?(湘麓) 13. 甲,乙两个瓶子装的酒精液体体积比2:5,甲瓶中酒精与水的体积比3:1,乙瓶中酒精与水比4:1,先把两瓶溶液倒入一个瓶子,这时酒精与水体积比是多少? 37.甲容器中有8%的食盐水300㎏,乙容器中有12.5%的食盐水120㎏.往甲,乙两个容器中倒入等量的水,使两个容器中食盐水浓度一样,应该倒入水多少千克?(英才P1660)

六年级数学上册统计专项练习题

六年级数学上册统计专项练习题 1. 为了统计某班同学零花钱使用情况,一般要经历()步骤. A .数据收集﹣﹣整理﹣﹣﹣分析﹣﹣描述 B .数据收集﹣﹣分析﹣﹣﹣整理﹣﹣描述 C .数据整理﹣﹣﹣收集﹣﹣﹣分析﹣﹣描述 D .数据整理﹣﹣分析﹣﹣﹣收集﹣﹣描述 2. 刘翔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能拿冠军。 A .不可能 B .可能 C .一定 3. 六(1)班一次数学测验的成绩统计如下表. 下面的哪幅图能表示六(1)班这次数学测验成绩的统计结果?() A . B . C .

4. -7,+9,0,-12,-100,+82这6个数中,有()个负数。 A .3 B .4 C .5 D .6 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一组数据的众数有可能没有,也可能不止一个。 B .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一定大于众数。 C .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可能相同。 6. 可以清楚地表示部分和整体关系的统计图是() A .条形统计图 B .扇形统计图 C .单式折线统计图 D .复式折线统计图 7. 由郑州到北京的某一次往返列车,运行途中停靠的车站依次是:郑州﹣﹣开封﹣﹣商丘﹣﹣菏泽﹣﹣聊城﹣﹣任丘﹣﹣北京,那么要为这次列车制作的火车票有() A .6种 B .12种 C .21种 D .42种 8. 将“我是快乐的小学生”这句话按顺序重复写下去,第452个字是() A .我 B .是 C .快 D .乐 E .的 F .小 G .学I . 生 9. 张阿姨给孩子买衣服,有红、黄、白三种颜色,但结果总是至少有两个孩子的颜色一样,她至少有()孩子.

A .4 B .2 C .3 10. 主要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应选择()。 A .条形统计图 B .折线统计图 C .扇形统计图 11. 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______。 12. 在一组数据中,______只有一个,有时______不止一个,也可能没有。 13. 复式条形统计图一定要______。 14. 一位农民伯伯去年的收入情况如下: 粮食作物:5000元养牛:2300元 外出干活:1000元经济作物:1700元 如果将上面的数据制成一个扇形统计图,请你想想下面的A、B分别代表什么? A代表______ ,B代表______ 。 15. 常用的统计图有______、______、______。 16. 下图是六年级学生参加课外兴趣小组统计图。如果参加航模有46名学生。那么六年级一共有 ______名学生。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计算能力过关卷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计算能力过关卷 一、认真审题,填一填。(每空1分,共20分) 1.715小时=( )分钟 5 8吨=( )千克 2.9( )=3 4=( ):8=15÷( )=( )%。 3.12吨比( )吨多13,( )吨比12吨少1 3。 4.把6米长的绳子对折3次后,每段是全长的( ) ( ) ,每段长 ( ) ( ) 米。 5.50比80少( )%,80比50多( )%。 6.把5:9的前项加上10,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加上( )。 7.把9克盐放入40克水中,盐和水的质量比是( ),盐和盐水 的质量比是( )。 8.在 里填上“>”“<”或“=”。 85÷581 65×5 6 56 910÷47 9 10 4115×67 67÷4115 712×? ??? ? 53+1712×53+1 二、火眼金睛,辨对错。(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 (每小题 1分,共5分) 1.百分数一定都小于1。 ( ) 2.两个数相除(0除外),商一定小于被除数。 ( )

3.自然数(0除外)的倒数都小于它本身。 ( ) 4.微信抢红包活动中,小明抢了68%元。 ( ) 5.小强从家到学校用16分钟,小丽从家到学校用20分钟,小强和 小丽的速度比是5:4。 ( ) 三、仔细推敲,选一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每小题2 分,共10分) 1.m 为一个非零自然数,在下面的算式中,( )的得数最大。 A .m ×3 5 B .m ÷35 C .m ×45 D .m ÷45 2.一个比的比值是6,如果比的前项扩大为原来的2倍,后项缩小 为原来的1 3,变化后的比值是( )。 A .1 B .6 C .12 D .36 3.小亮看一本故事书,3天看了60%,照这样计算还需 ( )天看 完。 A .2 B .3 C .5 D .6 4.a 、b 是两个不为0的数,如果a ×34=b ×3 2,那么a 与b 相比, ( )。 A .a <b B .a >b C .a =b D .无法确定 5.从甲堆煤里取出1 8给乙堆煤,这时两堆煤的质量相等,原来甲、乙 两堆煤的质量比是( )。 A .8:7 B .7:8 C .4:3 D .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