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证动量守恒定律-课件

合集下载

实验探究十一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PPT

实验探究十一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PPT
答案 (1)B 右端到 D 的距离 L2 (2)mALt11=mBLt22 (3)Ep=12mALt112+mBLt222
热点二 实验数据处理
【典例2】 如图8,用“碰撞实验器源自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即研究两个小球在轨道水平部分碰撞前后的动量关系.
图8
(1)实验中,直接测定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是不容易的,但 是,可以通过仅测量________(填选项前的符号),间接地解 决这个问题. A.小球开始释放高度h B.小球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 C.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射程 (2)图8中O点是小球抛出点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实验时, 先让入射球m1多次从斜轨上S位置静止释放,找到其平均落 地点的位置P,测量平抛射程OP.然后,把被碰小球m2静置 于轨道的水平部分,再将入射球m1从斜轨上S位置静止释 放,与小球m2相碰,并多次重复.
图6 (1)下面是实验的主要步骤: ①安装好气垫导轨,调节气垫导轨的调节旋钮,使导轨水平; ②向气垫导轨通入压缩空气;
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紧靠气垫导轨左端弹射架的外侧,将纸带 穿过打点计时器和弹射架并固定在滑块1的左端,调节打点计时 器的高度,直至滑块拖着纸带移动时,纸带始终在水平方向; ④使滑块1挤压导轨左端弹射架上的橡皮绳; ⑤把滑块2放在气垫导轨的中间; ⑥先________,然后________,让滑块带动纸带一起运动; ⑦取下纸带,重复步骤④⑤⑥,选出较理想的纸带如图乙所示; ⑧测得滑块1(包括撞针)的质量为310 g,滑块2(包括橡皮泥)的质 量为205 g;试着完善实验步骤⑥的内容.
图3
(1)测质量:用天平测出两小车的质量. (2)安装: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光滑长木板的一端,把纸带 穿过打点计时器,连在小车的后面,在两小车的碰撞端分别 装上撞针和橡皮泥. (3)实验:接通电源,让小车A运动,小车B静止,两车碰撞 时撞针插入橡皮泥中,把两小车连接成一体运动. (4)测速度:通过纸带上两计数点间的距离及时间由 v=ΔΔxt 算出速度.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PPT课件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PPT课件

AFG)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5.在“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实验中,入射球每次滚下都应 从斜槽上的同一位置无初速释放,这是为了使( B)
A.小球每次都能水平飞出槽口 B.小球每次都以相同的速度飞出槽口 C.小球在空中飞行的时间不变 D.小球每次都能对心碰撞
【小结】
需验证:

m1OP m1OM m2 ON
游标卡尺
需验证: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 也是伟大的,所以不要放弃,坚持 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4.测量和作图有偏差;
5.仪器和实验操作的重复性不好,使得每次做实验时 不是统一标准。
【数据处理】
需验证:

m1OP m1OM m2 ON
游标卡尺
需验证:
? m1OP m1OM m2ON
而 ON ON 2r
【巩固训练】 1.
2.“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ACD ) A.轨道末端的切线必须是水平的 B.斜槽轨道必须光滑 C.入射球m1每次必须从同一高度滚下 D.入射球m1和被碰球m2的球心在碰撞瞬间必须在同一高度
m1 m2
O
M
P
N
碰撞后的轨迹示意图
【实验步骤】
【注意事项】
1.斜槽末端的切线必须 水平 。
2.入射小球每次都必须从斜槽上 同一高度由静止 释放。 方法是在斜槽上的适当高度处固定一档板,小球靠着档板后放手 释放小球。
3.入射小球的质量应 大于 被碰球的质量。

第一章 4《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课件ppt

第一章 4《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课件ppt

kg·m/s =1.03 kg·m/s。
(3)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小车A、B组成的系统碰撞前后总动量守恒。
答案 (1)BC DE
(2)1.035 1.03 (3)守恒
当堂检测
1.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斜槽末端的重垂
线在白纸上所指的位置记为O点。先将a球从斜槽轨道上某固定点处由静止
空中飞出的水平距离OP,以及入射小球与被碰小球碰撞后分别在空中飞出的水
平距离OM和ON,若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m1OP=m1OM+m2ON,就验证了小
球组成的系统碰撞前后总动量守恒。
2.实验方法
【实验器材】斜槽、铅垂线、质量不等的小球、白纸、复写纸、刻度尺、
圆规、三角板、天平等。
【实验步骤】(1)用天平测出两个小球的质量,并选定质量大的小球为入射
平射程替代速度。
答案 ×
(5)利用斜槽验证动量守恒时,入射小球的质量可以小于被碰小球的质量。
(
)
解析 为保证入射小球碰后不反弹,其质量不能小于被碰小球的质量。
答案 ×
(6)利用斜槽验证动量守恒时,两小球碰后的速度大小可以用它们做平抛运
动的水平距离替代。(
答案 √
)
课堂篇 探究学习
问题一
实验原理、操作和数据处理的考查
t1'、t2。
【数据处理】
比较项
碰撞前
m1
质量
速度
v1
m2
碰撞后
m1
m2
v2
v1'
v2'
总动量
结论:碰撞前两滑块的动量之和等于碰撞后两滑块的动量之和。
【注意事项】(1)气垫导轨是一种精度较高的现代化仪器,切忌振动、重压,

第讲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ppt课件

第讲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ppt课件



图 6-2-3
(1)碰撞后 B 球的程度射程应取为6_4_._6_—__6_4_.8。 (2)在以下选项中,哪些是本次实验必需进展的丈量? 答:______________(填选项号)。
A、程度槽上未放 B 球时,丈量 A 球落点位置到 O 点的间隔
B、A 球与 B 球碰撞后,丈量 A 球落点位置到 O 点的间隔
3、某同窗用图 6-2-3 甲中所示安装经过半径一样 的 A、B 两球的碰撞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图中 PQ 是斜槽,QR 为程度槽。实验时先使 A 球从斜槽上某 一固定位置 G 由静止开场滚下,落到位于程度地面 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反复上述操作10 次,得到 10 个落点痕迹.再把 B 球放在程度槽上接近槽末端 的地方,让 A 球仍从位置 G 由静止开场滚下,和 B 球碰撞后,A、B 球分别在记录纸上留下各自的落点 痕迹。反复这种操作 10次,实验图中 O 点是程度槽 末端 R 在记录纸上的垂直投影点。B 球落点痕迹如 图乙所示,其中米尺程度放置,且平行于 G、R、O 所在的平面,米尺的零点与 O 点对齐。
末端的垂直投影点。用天平称量出两球的质量, 用米尺丈量出各球落点的平均位置到 O 点的间 隔,如下表:
图 6-2-5
(1)根据表中的数据分析可得:M 点是 B 球的落点, 那么 N 点是 A 球在碰__撞__后______的落点,P 点是 A 球 在_碰__撞__前_____的落点。(填“碰撞前〞或“碰撞后〞)
C、丈量 A 球或 B 球的直径
D、丈量 A 球和 B 球的质量(或两球质量之比)
E、丈量 G 点相对程度槽面的高度 答案:〔1〕64.6—64.8 〔2〕A、B、D
解:(1)将 10 个点圈在内的最小圆的圆心作为落点平均位置,可由刻度尺 测得碰撞后 B 球的程度射程为 64.7 ,因最后一位数字为估计值,所以允 许误差±0.1 ,因此 64.6 和 64.8 也是正确的。 (2)从同一高度做平抛运动的物体飞行时间 t 一样,所以需求测出的量有:sA 为不碰时 A 球的程度射程,sA′为碰后 A 球的程度射程,sB′为 B 球碰后的程 度射程,mA、mB 的大小或 mA/mB的值。选项是必要的。

1.3.1动量守恒定律课件共13张PPT

1.3.1动量守恒定律课件共13张PPT

小试牛刀
2.(多选)下列四幅图所反映的物理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的是 ( ACD )
小试牛刀
3、如图所示的装置中,木块B与水平桌面间的接触是光滑的,子 弹A沿水平方向射入木块后留在木块内,将弹簧压缩到最短.现将
子弹、木块和弹簧合在一起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则此系统在从子
弹开始射入木块到弹簧压缩至最短的整个过程中( B )A.动量
二、动量守恒定律
1.内容:物体在碰撞时,如果系统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则系统的 总动量保持不变
2.表达式(:1)m1v1+m2v2=m1v1′+m2v2′ 或 p=p′
(系统作用前的总动量等于作用后的总动量).
(2)Δp1=-Δp2 或 m1Δv1=-m2Δv2
(系统内一个物体的动量变化与另一物体的动量变化等大反向)
核心素养
➢ 知道什么是内力、外力,理解动量守恒的条件, 掌握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 体会将不易测量的物理量转换为易测量的物理量
的实验设计思想
温故知新
动量定理:物体所受合力的冲量等于物体动量的改变量
V0 F m
光滑
V1 F
t 表达式:F·t= mv1– mv0=Δp
由动量定理知,若物体所受合力为零,则其动量不发生改变
对于物体2,根据动量定理:F2t m2v2' m2v2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 F1 F2
得到: m1v1' m2v2' m1v1 m2v2 0
整理得:m1v1' m2v2' m1v1 m2v2
结论:物体在碰撞时,如果系统所受的合外力为零, 则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这就是动量守恒定律
和为物v1体,v22的,质碰量撞分后别,为物m体1,1m和2物,体碰2撞的前速,度物分体别1为和物v1'体,v22' 的。速度分别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共12张PPT)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共12张PPT)

①把两滑块A和B紧贴在一起,在A上放质量为m的砝码,置于导轨上,用电动
卡销卡住A和B,在A和B的固定挡板间放入一轻弹簧,使弹簧处于水平方向上的
压缩状态;
②按下电钮使电动卡销放开,同时启动两个记录两滑块运动时间的电子计
时器,当A和B与固定挡板C和D碰撞时,电子计时器自动停表,记下A到达C的运
动时间t1及B到达D的运动时间t2; ③重复几次,取t1和t2的平均值.
[数据处理]
x
1.滑块速度的测量:v= t
,式中Δx为滑块挡光片的宽度
Δt为数字计时器显示挡光片经过光电门的时间。
2.验证的表达式:m1v1+m2v2=m1v1/+m2v2/
例析.如图,在实验室用两端带有竖直挡板C和D的气垫导轨和有固定挡板的
质量都是M的滑块A和B做“探究碰撞中的守恒量”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新课标高中物理选修3 - 5
利用平抛运动验证动量守恒
天平、刻度尺、、碰撞实验器、复写 纸、白纸、重锤、两个直径相同质量不同 的小球.
mA mB
说明:
mA为入射小球, mB 为被碰小球。
且mA>mB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
1、两小球在水平方向发生正碰,水平方向合;mBvB′
(6)把被碰小球放在斜槽轨道末端,让入射小球从同一 位置静止滚下,使它们发生正碰,重复 10 次,同理求
出入射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M 和被碰小球落点的平均 位置N.
(7)用刻度尺测出线段 OM、OP、ON 的长度,把两小
球的质量和相应的水平位移数值代入
m1OP=m1OM+m2ON,看等式是否成立.
(1)在调整气垫导轨时应注意使气垫导轨水平
(2)应测量的数据还有滑块A的左端到挡板C的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课件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课件

总结
动量守恒定律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动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在许多 实际应用中都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动量守恒定律可以应用于各种运动,如台球等。
参考文献
• 《大学物理实验教程》 • 张思卿, 李朝兴. 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J]. 教育教学论坛, 2018, 34(16): 6-8.
2
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通过分析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发现动量守恒定律的正确性。 Nhomakorabea3
实验误差分析
通过误差分析,我们可以提高实验精度,并得出更准确的结论。
结论
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结果
本实验结果证实了动量守恒定律的正确性,并验证了这一原理的物理学意义。
对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学生们通过本实验的学习,深刻理解了动量守恒定律的重要性,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的问 题解决中。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PPT课 件
本课程将介绍动量守恒定律,通过精心设计的实验,揭示这个物理学原理的 奥秘。您将了解动量是如何被定义和测量的,以及为什么动量守恒在许多实 际应用中非常重要。
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
1 动量的定义
动量被定义为一个物体的质量乘以其速度。 它的单位是千克米/秒(Kg·m/s)。
2 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
动量守恒定律是指,在一个封闭系统中,系 统总动量保持不变。
实验流程
实验器材和材料
本实验需要使用轨道、光电计、小球等物品。
实验步骤和方法
测量系统初始动量和末状态下的动量,并进行精确 的比较。
实验结果及分析
1
实验数据的处理和计算
我们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系统初始状态下的动量和末状态下的动量,并进行精确 的比较。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ppt课件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ppt课件

图8所示,则入射小球碰撞前的动量是
,入射小球在碰撞后的动量是 ,
被碰小球的动量是
,由此得出结论

5
为了验证两小球A和B在碰撞中的动量守恒,采用图9 (a)中所示的装置进行实
验.图9(b)为某次碰撞实验得到的在白纸上记录的两小球落点图.请根据图9(b)中
的落点位置关系,分析这次实验中存在的一个问题是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1
2
数据处理 入射球、被碰球都是从同—高度开始做平抛运动,故它们平抛运动的时间都相同, 设为t,入射球从斜槽轨道上某—点由静止释放后,落在P点,它平抛运动的起点为 斜槽轨道的末端,共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为OP,水平速度v′=OP/t,入射球从斜槽 轨道上的同一点由静止释放,与被碰球碰撞后分别落在M、N点,它们的水平速度 分别为v1′=OM/t,v2′=ON/t,如果动量守恒,则应有m1v1 = m1v1’ + m2v2’,亦即 m1OP= m1OM+ m2ON,只要证明这个关系正确,就验证了机械能守恒。
8
用如图所示装置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质量为mA的钢球A用细线悬挂于O点,质量 为mB的钢球B放在离地面高度为H的小支柱N上,O点到A球球心的距离为L,使悬 线在A球释放前伸直,且线与竖直线夹角为α,A球释放后摆到最低点时恰与B球正 碰,碰撞后,A球把轻质指示针OC推移到与竖直线夹角β处,B球落到地面上,地 面上铺有一张盖有复写纸的白纸D,保持α角度不变,多次重复上述实验,白纸上记 录到多个B球的落点.
(1)把两滑块A、B紧贴在一起,在A上放质量为m的砝码,置于导轨上,用电动卡 销卡住A和B,在A和B的固定挡板间放入一弹簧,使弹簧处于水平方向上的压缩状 态.
(2)按下电钮,使电动卡销放开,同时启动两个记录两滑块运动时间的电子计时器,

《动量守恒定律 》课件

《动量守恒定律 》课件

03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碰撞问题
总结词
碰撞问题中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VS
详细描述
在碰撞问题中,动量守恒定律是一个重要 的应用。当两个物体发生碰撞时,它们的 总动量在碰撞前后保持不变。通过应用动 量守恒定律,可以解决一系列碰撞问题, 例如确定碰撞后的速度、计算碰撞过程中 的能量损失等。
火箭推进原理
总结词
《动量守恒定律》 PPT课件
目录
• 动量守恒定律的概述 • 动量守恒定律的推导 •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 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证 • 动量守恒定律的意义与价值
01
动量守恒定律的概述
定义与公式
总结词
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和公式是理解该定律的基础,通过 定义和公式可以明确动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详细描述
未来科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动量 守恒定律将继续发挥其重要的理论 价值,为未来的科技发展提供有力 支持。
THANKS
感谢观看
04 结果四
总结实验结论,并提出改
进意见和建议。
05
动量守恒定律的意义与价值
在物理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01 基础性原理
动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的基础性原理,是理解 和分析力学系统运动规律的重要工具。
02 理论基石
为其他物理理论如牛顿第三定律、动能定理等提 供了理论支持,是整个经典力学体系的基石之一 。
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为系统内动量的总和在不受外力作 用或合外力为零的情况下保持不变。公式表示为: m₁v₁+m₂v₂=m₃v₃+m₄v₄,其中m和v分别代表质量和 速度,下标表示不同的参考系。
动量的矢量性
总结词
动量具有矢量性,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通过了解动量的矢量性可以更好地理解动量守恒定律 的应用。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ppt课件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ppt课件


(2)第一次实验数据不理想,你认为下列哪些同学的说法有道理 ;
A.小刘认为:把水平轨道左侧略微垫高一点,使得滑块在水平轨道上做匀
速直线运动
B.小李认为:测量位移时,A、B滑块都应该读右侧面所对的位置坐标
C.小王认为:读A、B滑块左侧面所对的位置坐标
D.小张认为:读滑块A右侧面的位置坐标,读滑块B左侧面的位置坐标
端必须水平、每次必须从同一个高度静止释放小球、为使小球碰后不反弹,
则实验中两个小球的质量应满足m₁ > m₂,轨道光滑与否对实验无影响。
故选ABC。
课堂反馈
(3)[1]碰前的动量为1 = 1 1 = 1


碰后的动量之和为2 = 1 ′1 + 2 ′2 =

1

+

2

3、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比较项
质量
时间

m1
θ1
4、实验结论
m1 1 cos m1 m2 1 cos

m2
β1
m1
θ2
m2
β2
结论:碰撞前两小球的
动量之和等于碰撞后两
小球的动量之和。
六、实验方案
方案四:用打点计时器验证动量守恒
1、实验器材
2、设计思路
(1)如何调节使该实验装置动量守恒?
见解。
一、驱动问题
向一边拉扯小球,
从静止释放小球和V形滑
片车。观察小车在小球
的反复敲击下能否持续
向一侧不断前进呢。如
果不能,能解释为什么
吗?我们可以怎么去验
证碰撞过程动量的守恒
量呢?
怎样操作,才会让小车持续向一侧运动下去呢?

高中物理实验演示验证动量守恒定律PPT课件

高中物理实验演示验证动量守恒定律PPT课件

03
注意事项
ZHUYISHIXIANG

03
注意事项
ZHUYISHIXIAN G
0
小球抛出时的切线水
1
平;
0
每次A小球都要从同一
2
高度由静止开始下滑
0 3
; 小球要保证对心碰撞;
0 4
入射小球的质量mA与
被撞小球质量mB关系
为 mA>mB;
0 5
圆规画圆时要用尽可
能小的圆把所有小球
落点都圈在里面。
04
结果与分析
JIEGUOYUFENXI
数据记录
mA= kg mB= kg 2r= mm OO'=2r= cm OP= cm OM= cm ON= cm
误差分析
系统误差:主要来源于装 置本身是否符合要求,即:
碰撞是否为一维碰撞。 实验是否满足动量守恒
的条件:如抛出点轨道 是否水平,两球是否等 大。
实验步骤
SHIYANBUZHO U
安装好实验装置, 注意使试验器的 斜槽末端点的切 线水平。
AB
准确记下重锤 线所指的位置 O。
OO M P '
把被碰球放在斜槽前的支柱上, 调节实验装置使两球处于同一 高度,且两球的球心和槽轴线 在同一直线上。
垫木板和白纸时,要使木板 水平。
N
02
实验步骤
SHIYANBUZHO U
小球做平抛运动,相同落地时间抛出的水 平距离与速度成正比。
AB
即只需验证 mAOP=mAOM+mBO'N。
OO M P N '
02
实验步骤
S H I YA N B U Z H O U

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一1 .4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课件(共28张PPT)

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一1 .4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课件(共28张PPT)

方案一:研究气垫导轨上滑块碰撞时的动量守恒
mA>mB , 运动滑块A撞击静止滑块B。 mAv1=mA·v2+mBv3
运动滑块A撞击静止滑块B,撞后两者粘在一起。
mAv=(mA+mB)v

两静止滑块被弹簧弹开,一个向左,一个向右 0=mAvA-mBvB
方案一:研究气垫导轨上滑块碰撞时的动量守恒
实验结论: 第一种情况:动能之和不变 第二种情况:动能之和减小 第三种情况:动能之和增大
第一章 动量守恒定律
第4节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实验思路
物理量的测量
实验目的:验证动量守恒
问题1:如何处理矢量的方向呢? 规定正方向 问题2:如何设计实验?保证为一维碰撞? 问题3: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呢?
利用运动学知识,如匀速运动、平抛运动,借助于斜槽、气垫导轨、 打点计时器和纸带等来达到实验目的和控制实验条件。
(4)考虑到速度的矢量性,记录数据时应规定正方向。若速度方向与规定的正 方向相同,则速度取正值,若速度方向与规定方向相反,则取负值。
方案一:研究气垫导轨上滑块碰撞时的动量守恒
5.误差分析 (1)碰撞可能不是精确的一维碰撞。 (2)碰撞中其他力(例如:摩擦力、空气阻力等)的影响带来的误差。 (3)测量和读数的准确性带来的误差,实验中应规范测量和读数,同时增加 测量次数,取平均值,尽量减小偶然误差的影响。
方案二:用平抛演示仪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实验装置 两个小球
方案二:用平抛演示仪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实验
m1
原理 h
m2
斜槽末端切向水平
落点确定: 圆心即为小球 平均落点
为防止A球反弹, m1>m2
M
N
测出碰撞前后各球落点到O间的距离xOP、xOM、xON,各球空中运动时间均相同,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共35张PPT)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共35张PPT)
第十六页,共35页。
RJ版 ·物理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尝试解答] (1)实验时应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再放开滑块. (2)作用前系统的总动量为滑块 1 的动量 p0=m1v0. v0=00..21 m/s=2 m/s,p0=0.31×2 kg·m/s=0.620 kg·m/s.作用后系统 的总动量为滑块 1 和滑块 2 的动量和,且此时两滑块具有相同的速度 v, v=00.1.1648 m/s=1.2 m/s,p=(m1+m2)v=(0.310+0.205)×1.2 kg·m/s= 0.618 kg·m/s. (3)存在误差的主要原因是纸带与打点计时器限位孔间有摩擦. [答案] (1)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放开滑块1
第十二页,共35页。
RJ版 ·物理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2)实验中必须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
A.小球的质量m1和m2
B.小球起始高度h
C.小球半径R1和R2
D.小球起飞的时间t
E.桌面离地面的高度H
F.小球飞出的水平距离s
[解析] 此题考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的根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1)实验中为保证小球做平抛运动,斜槽末端必须水平,要使两球
第十五页,共35页。
RJ版 ·物理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⑥先________________,然后________________,让滑块带动纸 带一起运动;
⑦取下纸带.重复步骤④⑤⑥,选出理想的纸带如上图(b)所示; ⑧测得滑块1的质量310 g,滑块2(包括橡皮泥)的质量为205 g. 完善实验步骤⑥的内容. (2)打点计时器每隔0.02 s打一个点,计算可知两滑块相互作用以前 系统的总动量为______________kg·m/s;两滑块相互作用以后系统的总 动量为__________kg·m/s.(保存三位有效数字) (3)试说明(2)中两结果不完全相等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课件(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1.4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课件(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量哪些物理量?
(1)测量物体的质量:m1和m2
(2)测量物体碰撞前后的速度:v1、v2、v1'、v2'
新课讲授
二、物理量的测量
思考与讨论:
2.如何测两个物体的质量?
物体质量可用天平直接测量
3.如何测量物体碰撞前后的速度?根据你所学以往知识能说出几种?
(1)利用打点计时器测速 (2)利用光电门测速 (3)利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测速
新课讲授
三、实验方案及数据分析
6.注意事项: (1)斜槽末端点的切线要水平。 (2)入射小球的质量大于被碰小球的质量。 (3)每次入射小球在斜槽上同一高度自由滚下。 (4)白纸铺好后不能移动。
新课讲授
三、实验方案及数据分析
思考与讨论:
以上两个实验方案是常见的两种方法,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并结合前面所提供 的实验器材,你还可以设计出哪些实验方案,实现对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
课堂练习
2.在“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实验中,通过碰撞后做平抛运动测量速度的 方法来进行实验,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实验原理如图乙所示。
课堂练习
(1)实验室有如下A、B、C三个小球,则入射小球应该选取____A___进 行实验(填字母代号);
A.
B.
C.
课堂练习
(2)关于本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B____(填字母代号); A.斜槽必须足够光滑且安装时末端必须保持水平 B.小球每次都必须从斜槽上的同一位置静止释放 C.必须测量出斜槽末端到水平地面的高度 D.实验中需要用到秒表测量小球空中飞行的时间
学习目标
本 节 课 学 习 内 容
01
实验思路
02
物理量的测量
03
实验方案及数据分析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PPT课件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PPT课件
第18页/共45页
典例透析与示范
一、基本实验原理及操作 例1 如图12-2-4所示为“验证
动量守恒定律”实验装置示意图.
图12-2-4
第19页/共45页
(1)入射小球1与被碰小球2直径相同, 它们的质量相比较,应是 m1________m2. (2)为了保证小球做平抛运动,必须调 整斜槽使________. (3)实验步骤如下: A.在地面上依次铺白纸和复写纸.
第44页/共45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45页/共45页
第3页/共45页
【实验步骤】 方案一:利用气垫导轨完成一维碰撞 实验 1.测质量:用天平测出滑块质量. 2.安装:正确安装好气垫导轨.(如 图12-2-1所示)
第4页/共45页
图12-2-1
第5页/共45页
3.实验:接通电源,利用配套的光 电计时装置测出两滑块各种情况下碰 撞前后的速度(①改变滑块的质量; ②改变滑块的初速度大小和方向). 4.验证:一维碰撞中的动量守恒. 方案二:利用斜槽完成一维碰撞实验 1.先用天平测出小球质量m1、m2.
第26页/共45页
水平气垫导轨上放置两个质量均为a 的滑块,每个滑块的一端分别与穿过 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两个打点计 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均为b.气垫导轨 正常工作后,接通两个打点计时器的 电源,并让两滑块以不同的速度相向 运动,两滑块相碰后粘在一起继续运 动.图乙为某次
第27页/共45页
实验打出的点迹清晰的纸带的一部分, 在纸带上以同间距的6个连续点为一 段划分纸带,用刻度尺分别量出其长 度s1、s2和s3.若题中各物理量的单位 均为国际单位,那么,碰撞前两滑块 的动量大小分别为________、 ________,两滑块的总动量大小为 ________;碰撞后两

2025年高考物理复习课件 第6讲 实验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2025年高考物理复习课件 第6讲 实验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4.单球找点:不放被撞小球,每次让入射小球从斜槽上某固定高度处自由滚
下,重复10次。用圆规画尽量小的圆把所有的小球落点圈在里面。圆心P
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5.碰撞找点:把被撞小球放在斜槽末端,每次让入射小球从斜槽同一高度自
由滚下,使它们发生碰撞,重复实验10次。用步骤4的方法,标出碰后入射小
球落点的平均位置M和被撞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N,如图乙所示。改变入
[方案一]利用气垫导轨完成一维碰撞实验
实验器材
气垫导轨、数字计时器、天平、滑块(两个)、重物、弹簧片、细绳、弹
性碰撞架、胶布、撞针、橡皮泥、游标卡尺等。
进行实验
1.测质量:用天平测出滑块质量。
2.安装:正确安装好气垫导轨。
作用是减少摩擦力
3.实验:接通电源,利用配套的数字计时装置测出两滑块各种情况下碰撞前
后的速度(①改变滑块的质量;②改变滑块的初速度)。
数据记录分析处理

1.滑块速度的测量:v= ,式中Δx为滑块挡光片的宽度(仪器说明书上给出,
也可直接测量),Δt为数字计时器显示的滑块(挡光片)经过光电门的时间。
2.验证的表达式:m1v1+m2v2=m1v1'+m2v2'。
[方案二]利用斜槽滚球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实验的改进与创新
考向一 实验器材的创新
典题3 (2023辽宁卷)某同学为了验证对心碰撞过程中的动量守恒定律,设
计了如下实验:用纸板搭建如图所示的滑道,使硬币可以平滑地从斜面滑到
水平面上,其中OA为水平段,选择相同材质的一元硬币和一角硬币进行实
验。
图(a)
图(b)
测量硬币的质量,得到一元和一角硬币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m1>m2),将硬

新人教版实验八验证动量守恒定律课件(34张)

新人教版实验八验证动量守恒定律课件(34张)

三、注意事项 1.前提条件:碰撞的两物体应保证“水平”和“正碰”. 2.案例提醒 (1)若利用气垫导轨进行验证,调整气垫导轨时,应确保导轨水平. (2)若利用平抛运动规律进行验证: ①斜槽末端的切线必须水平; ②入射小球每次都必须从斜槽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 ③选质量较大的小球作为入射小球; ④实验过程中实验桌、斜槽、记录的白纸的位置要始终保持不变.
考向2 利用斜槽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例2 [2023·浙江模拟改编]如图甲所示,用半径相同的A、B两球的碰撞可 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时先让质量为m1的A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 位置C由静止滚下,进入水平轨道后,从轨道末端水平抛出,落到位于水 平地面的复写纸上,在下面的白纸上留下痕迹.重复上述操作10次,得到 10个落点痕迹.再把质量为m2的B球放在水平轨道末端,让A球仍从位置C 由静止滚下,A球和B球碰撞后,分别在白纸上留下各自的落点痕迹,重复 操作10次.如图乙所示,M、P、N为三个落点的平均位置,未放B球时,A 球的落点是P点,O点是水平轨道末端在白纸上的投影点.
(1)测质量:用天平测出滑块质
量.
(2)安装:正确安装好气垫导轨.
思 (碰 (12))路撞两物:后个理仍滑量沿块的这碰测条撞量直前:线沿测运同量动一质.条量直、线速运度动.,(的(恒43))速.测验度速证.::测一维出碰两撞滑中块的碰动撞量前守、后
案例2
(1)测质量:用天平测出两球的质 量.
(2)安装:斜槽末端切线必须沿水平
(2)请写出碰撞前,m1和左侧轻弹簧分离时的动量p=________(用F0、 k、m1表达).
(3)实验要验证动量守恒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用F0、 F1、F2、m1、m2表达).
(1)实验步骤如下: ①如图甲所示,将光电门A固定在滑块左端,用天平测得滑块和光 电门A的总质量为M,光电门B固定在气垫导轨的右侧. ②用天平称得金属球的质量为m,用20分度游标卡尺测金属球的直 径,示数如图乙所示,小球的直径d=________cm. ③开动气泵,调节气垫导轨水平,将金属小球从C点静止释放.A、 B光电门的遮光时间分别为Δt1、Δt2(光电门B开始遮光时小球已离开滑 块). (2) 验 证 M 、 m 系 统 水 平 方 向 动 量 守 恒 , __不__需_要___( 选 填 “ 需 要 ” 或 “不需要”)保证滑块的上表面光滑. (3)验证M、m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只需验证________________ 成立即可(用M、m、d、L、Δt1、Δt2表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实验:接通电源,让小车A运动,小车B静 止,两车碰撞时撞针插入橡皮泥中,把两小 车连接成一体运动.
(4)测速度:通过纸带上两计数点间的距离及时间由 v= ΔΔxt 算出速度.
(5)改变条件:改变碰撞条件、重复实验. (6)验证:一维碰撞中的动量守恒.
• 方案四:利用斜槽完成一维碰撞实验
vA=100.5.002××150-2 m/s=1.05 m/s vA′=vAB=6.09.50×2×105-2 m/s=0.695 m/s 故碰撞前后的总动量分别为:
• A.小球开始释放高度h
• B.小球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
• C.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射程
• ②图甲中O点是小球抛出点在地面上的垂直投 影.实验时,先让入射球m1多次从斜轨上S位 置静止释放,找到其平均落地点的位置P,测 量平抛射程OP.
• 然后,把被碰小球m2静置于轨道的水平部分, 再将入射球m1从斜轨上S位置静止释放,与小 球m2相碰,并多次重复.
• (1)先用天平测出小球质量m1、m2. • (2)按如图所示安装好实验装置,将斜槽固定
在桌边,使槽的末端点切线水平.
• (3)在地上铺一张白纸,白纸上铺放复写纸, 在白纸上记下重垂线所指的位置O.
• (4)先不放被碰小球,让入射球从斜槽上某一 高度处滚下,重复10次,用圆规画尽可能小 的圆把所有的小球落点圈在里面,圆心就是 入射球不碰时的落地点P.
abs3 5
15ab(s1-s3)
2 5abs2
• 例3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用打点计时器验证 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在小车A的前端粘有 橡皮泥,设法使小车A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 与原来静止的小车B相碰并粘在一起继续做匀 速运动,如图甲所示,在小车A的后面连着纸 带,电磁打点计时器的频率为50 Hz,长木板 下垫着小木片用以平衡摩擦力.
方案三:小车速度的测量:v=ΔΔxt ,式中 Δx 是纸带上 两计数点间的距离,可用刻度尺测量,Δt 为小车经过 Δx 的 时间,可由打点间隔算出.
2.验证的表达式 m1v1+m2v2=m1v1′+m2v2′. 方案四:验证的表达式 m1 OP =m1 OM +m2 ON .
• 【警惕·注意事项】 • 1.前提条件
• (5)改变条件:改变碰撞条件,光滑桌面上两车碰撞完成一维碰 撞实验
• (1)测质量:用天平测出两小车的质量.
• (2)安装: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光滑长木板的 一端,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连在小车的 后面,在两小车的碰撞端分别装上撞针和橡 皮泥.
轨是否水平,两摆球是否等大,长木板实验 是否平衡掉摩擦力.
• 2.偶然误差 • 主要来源于质量m和速度v的测量.
考向案例研究
• 例1 [2011·北京理综,21(2)]如图甲,用 “碰撞实验器”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即研究两个小球在轨道水平部分碰撞前后 的动量关系.
• ①实验中,直接测定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是 不容易的.但是,可以通过仅测量 ________(填选项前的符号),间接地解决这个 问题.
• 方案二:利用等长悬线悬挂大小相等的小球 完成一维碰撞实验
• (1)测质量:用天平测出两小球的质量m1、m2. • (2)安装:把两个大小相等的小球用等长悬线
悬挂起来.
• (3)实验:一个小球静止,拉起另一个小球, 放下时它们相碰.
• (4)测速度:可以测量小球被拉起的角度,从 而算出碰撞前对应小球的速度,测量碰撞后 小球摆起的角度,算出碰撞后对应小球的速 度.
⑤仅更换两个小球的材质时,碰撞中系统机械能的损失 会发生变化,当碰撞为弹性碰撞时,被碰小球获得的速度最 大,平抛运动的射程就越大.由 m1·OM+m2·ON=m1·OP 和 m1·OM2+m2·ON2=m1·OP2 可得 ON=m12+m1m2OP,代入数据 可得 ON=76.8 cm.
• [总结提升] 利用斜槽小球碰撞验证动量守恒 的注意事项
• 接下来要完成的必要步骤是________.(填选 项前的符号)
• A.用天平测量两个小球的质量m1、m2 • B.测量小球m1开始释放高度h • C.测量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
• D.分别找到m1、m2相碰后平均落地点的位 置M、N
• E.测量平抛射程OM、ON
• ③若两球相碰前后的动量守恒,其表达式可 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用②中测量的量表 示);若碰撞是弹性碰撞,那么还应满足的表 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用②中测量的量表 示).
实验十五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核心考点导学
• 【了解·实验目的】 • 验证一维碰撞中的动量守恒.
• 【理解·实验原理】 • 在一维碰撞中,测出物体的质量m1、m2和
碰撞前后物体的速度v1、v1′、v2、v2′,找出碰 撞前的动量p=m1v1+m2v2及碰撞后的动量p′ =m1v1′+m2v2′,看碰撞前后动量是否守恒.
• (1)若已得到一打点纸带如图乙所示,测得 各计数点间的距离并已在图上标出,A为运 动起始点,则应选________段来计算碰前A 的速度,应选________段来计算碰后A和B 的共同速度.
• (2)已测得小车A的质量mA=0.40 kg,小车B 的质量mB=0.20 kg,则由以上结果可得碰 前的总动量为________________kg·m/s,碰 后的总动量为______________ kg·m/s.
• ②本实验要验证的是m1·OM+m2·ON=m1·OP, 因此要测量两个小球的质量m1和m2以及它们 的水平射程OM和ON,而要确定水平射程, 应先分别确定两个小球落地的平均落点,没 有必要测量小球m1开始释放的高度h和抛出点 距地面的高度H.故应完成的步骤是ADE或 DEA或DAE.
③若动量守恒,应有 m1·v1+m2·v2=m1·v0(v0 是 m1 单独 下落时离开轨道时的速度,v1、v2 是两球碰后 m1、m2 离开 轨道时的速度),又 v=st,则有 m1·OtM+m2·OtN=m1·OtP,即 m1·OM+m2·ON=m1·OP;若碰撞是弹性碰撞,则碰撞过程 中没有机械能损失,则有12m1v21+12m2v22=12m1v20,同样整理 可得 m1·OM2+m2·ON2=m1·OP2.
• ④经测定,m1=45.0 g,m2=7.5 g,小球落地 点的平均位置距O点的距离如图乙所示.碰撞 前、后m1的动量分别为p1与p1′,则p1∶p1′= ________∶11;若碰撞结束时m2的动量为p2′, 则p1′∶p2′=11∶________.
实验结果说明,碰撞前、后总动量的比值p1′+p1 p2′为 ________.
【谨慎·数据处理】 1.速度的测量 方案一:滑块速度的测量:v=ΔΔxt ,式中 Δx 接为滑块 挡光片的宽度(仪器说明书上给出,也可直接测量),Δt 为数 字计时器显示的滑块(挡光片)经过光电门的时间. 方案二:摆球速度的测量:v= 2gh,式中 h 为小球释 放时(或碰撞后摆起的)高度,h 可用刻度尺测量(也可由量角 器和摆长计算出).
⑤有同学认为,在上述实验中仅更换两个小球的材质, 其他条件不变,可以使被碰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射程增大.请 你用④中已知的数据,分析和计算出被碰小球 m2 平抛运动 射程 ON 的最大值为________cm.
[解析] ①小球离开轨道后做平抛运动,由 h=12gt2 知 t = 2gh,即小球的下落时间一定,则初速度 v=st可用平抛 运动的水平射程来表示,选项 C 正确.
• 碰撞的两物体应保证“水平”和“正碰”.
• 2.方案提醒
• (1)若利用气垫导轨进行实验,调整气垫导轨 时,注意利用水平仪确保导轨水平.
• (2)若利用摆球进行实验,两小球静放时球心 应在同一水平线上,且刚好接触,摆线竖直, 将小球拉起后,两条摆线应在同一竖直面 内.
• (3)若利用长木板进行实验,可在长木板下垫 一小木片用以平衡摩擦力.
• 下图2为某次实验打出的点迹清晰的纸带的一 部分,在纸带上以同间距的6个连续点为一段 划分纸带,用刻度尺分别量出其长度s1、s2和 s3.若题中各物理量的单位均为国际单位,那 么,碰撞前两滑块的动量大小分别为
________、________,两滑块总动量大小为 ________;碰撞后两滑块的总动量大小为 ________.重复上述实验,多做几次.若碰 撞前、后两滑块的总动量在实验误差允许的 范围内相等,则动量守恒定律得到验证.
• (4)若利用斜槽小球碰撞应注意: • ①斜槽末端的切线必须水平;
• ②入射小球每次都必须从斜槽同一高度由静 止释放;
• ③选质量较大的小球作为入射小球;
• ④实验过程中实验桌、斜槽、记录的白纸的 位置要始终保持不变.
• 3.探究结论
• 【细辨·误差分析】 • 1.系统误差 • 主要来源于装置本身是否符合要求,即: • (1)碰撞是否为一维碰撞. • (2)实验是否满足动量守恒的条件:如气垫导
• [解析] (1)因为小车A与B碰撞前后都做匀速 运动,且碰后A与B黏合在一起,其共同速度 比A原来的速度小.所以应选点迹分布均匀且 点间距较大的BC段来计算碰前A的速度,点 迹分布均匀且点间距较小的DE段来计算碰后 A和B的共同速度.
(2)由图乙可知,碰前 A 的速度和碰后 A 和 B 的共同速 度分别为:
• 【熟习·实验步骤】 • 方案一:利用气垫导轨完成一维碰撞实

• (1)测质量:用天平测出滑块质量. • (2)安装:正确安装好气垫导轨.(如图所示)
• (3)实验:接通电源,利用配套的光电计时装 置测出两滑块各种情况下碰撞前后的速度(① 改变滑块的质量.②改变滑块的初速度大小 和方向).
• (4)验证:一维碰撞中的动量守恒.
• (1)斜槽末端的切线必须水平;
• (2)入射小球每次都必须从斜槽同一高度由静 止释放;
• (3)选质量较大的小球作为入射小球;
• (4)实验过程中实验桌、斜槽、记录的白纸的 位置要始终保持不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