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练习题(附答案)
动量冲量精讲精练: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典型练习题 含解析 精品

1.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图中两摆摆长相同,悬挂于同一高度,A 、B 两摆球均很小,质量之比为1∶2.当两摆球均处于自由静止状态时,其侧面刚好接触.向右上方拉动B 球使其摆线伸直并与竖直方向成45°角,然后将其由静止释放.结果观察到两摆球粘在一起摆动,且最大摆角为30°.若本实验允许的最大误差为±4%,此实验是否成功地验证了动量守恒定律?解析:设摆球A 、B 的质量分别为m A 、m B ,摆长为l ,B 球的初始高度为h 1,碰撞前B 球的速度为v B .在不考虑摆线质量的情况下,根据题意及机械能守恒定律得h 1=l (1-cos 45°)①12m B v 2B =m B gh 1② 设碰撞前、后两摆球的总动量的大小分别为p 1、p 2.有p 1=m B v B ③联立得:p 1=m B 2gl (1-cos 45°).同理可得:p 2=(m A +m B )2gl (1-cos 30°).则有:p 2p 1=m A +m B m B 1-cos 30°1-cos 45°. 代入已知条件得:⎝ ⎛⎭⎪⎫p 2p 12=1.03 由此可以推出⎪⎪⎪⎪⎪⎪p 2-p 1p 1≤4% 所以,此实验在规定的误差范围内验证了动量守恒定律.答案:见解析2.气垫导轨是常用的一种实验仪器.它是利用气泵使带孔的导轨与滑块之间形成气垫,使滑块悬浮在导轨上,滑块在导轨上的运动可视为没有摩擦.我们可以用带竖直挡板C 和D 的气垫导轨以及滑块A 和B 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弹簧的长度忽略不计),采用的实验步骤如下:a .用天平分别测出滑块A 、B 的质量m A 、m B .b .调整气垫导轨,使导轨处于水平状态.c .在A 和B 间放入一个被压缩的轻弹簧,用电动卡锁锁定,静止放置在气垫导轨上.d .用刻度尺测出A 的左端至C 板的距离L 1.e .按下电钮放开卡锁,同时使分别记录滑块A 、B 运动时间的计时器开始工作.当A 、B 滑块分别碰撞C 、D 挡板时停止计时,记下A 、B 分别到达C 、D 的运动时间t 1和t 2.(1)实验中还应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2)利用上述测量的实验数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3)利用上述实验数据写出被压缩弹簧的弹性势能大小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A 、B 所组成的系统初动量为零,A 、B 两滑块分开后动量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这就需要求两滑块的速度,其中滑块A 的速度为L 1t 1,要求滑块B 的速度,还应测量B 右端到D 的距离L 2,这样滑块B 的速度就可用表达式L 2t 2来表示.(2)A 、B 开始时静止,放开卡锁后两者均做匀速直线运动,总动量为零,A 、B 运动后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m A L 1t 1=m B L 2t 2. (3)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A 、B 的动能,即E p =12⎣⎢⎡⎦⎥⎤m A ⎝ ⎛⎭⎪⎫L 1t 12+m B ⎝ ⎛⎭⎪⎫L 2t 22. 答案:(1)B 右端到D 的距离L 2(2)m A L 1t 1=m B L 2t 2(3)E p =12⎣⎢⎡⎦⎥⎤m A ⎝ ⎛⎭⎪⎫L 1t 12+m B ⎝ ⎛⎭⎪⎫L 2t 22高效演练跟踪检测1.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通过半径相同的A、B两球(m A>m B)的碰撞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对入射小球在斜槽上释放点的高低对实验影响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释放点越低,小球受阻力越小,入射小球速度越小,误差越小B.释放点越低,两球碰后水平位移越小,水平位移测量的相对误差越小,两球速度的测量越准确C.释放点越高,两球相碰时,相互作用的内力越大,碰撞前后动量之差越小,误差越小D.释放点越高,入射小球对被碰小球的作用力越大,轨道对被碰小球的阻力越小解析:选 C.入射小球的释放点越高,入射小球碰前速度越大,相碰时内力越大,阻力的影响相对减小,可以较好地满足动量守恒的条件,也有利于减小测量水平位移时的相对误差,从而使实验的误差减小,选项C正确.2.在做“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时,入射球a的质量为m1,被碰球b的质量为m2,两小球的半径均为r,各小球的落地点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这个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入射球与被碰球最好采用大小相同、质量相等的小球B.要验证的表达式是m1·ON=m1·OM+m2·OPC.要验证的表达式是m1·OP=m1·OM+m2·OND.要验证的表达式是m1(OP-2r)=m1(OM-2r)+m2·ON解析:选 C.在此装置中,应使入射球的质量大于被碰球的质量,防止反弹或静止,故选项A错;两球做平抛运动时都具有相同的起点,故应验证的关系式为m1·OP=m1·OM+m2·ON,选项C对,B、D错.3.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装置通过半径相同的A、B两球的碰撞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图中PQ是斜槽,QR为水平槽.实验时先使A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位置G由静止开始滚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重复上述操作10次,得到10个落点痕迹.再把B球放在水平槽上靠近槽末端的地方,让A球仍从位置G由静止开始滚下,和B球碰撞后,A、B球分别在记录纸上留下各自的落点痕迹.重复这种操作10次.其中O点是水平槽末端R在记录纸上的垂直投影点.B球落点痕迹如图(乙)所示,其中米尺水平放置,且平行于G、R、O所在的平面,米尺的零点与O点对齐.(1)碰撞后B球的水平射程应取为________cm.(2)在以下选项中,本次实验不需要进行的测量是________.A.水平槽上未放B球时,测量A球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B.A球与B球碰撞后,测量A球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C.测量A球或B球的直径D.测量A球与B球的质量(或两球质量之比)E.测量G点相对于水平槽面的高度解析:(1)用最小的圆将所有点圈在里面,圆心位置即为落点平均位置,找准平均位置,读数时应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后面再估读一位.读数为64.7 cm.(2)以平抛时间为时间单位,则平抛的水平距离在数值上等于平抛初速度.设A未碰B时A球的水平位移为x A,A、B相碰后A、B两球的水平位移分别为x A′、x B′,A、B质量分别为m A、m B,则碰前A的动量可写成p1=m A x A,碰后A、B 的总动量为p2=m A x A′+m B x B′,要验证动量是否守恒,即验证p1与p2两动量是否相等.所以该实验应测量的物理量有m A、m B、x A、x A′、x B′.故选项C、E 不需测量.答案:(1)64.7(64.0~65.0均对)(2)CE4. 如图为“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1)下列说法中符合本实验要求的是________.A.入射球比靶球质量大或者小均可,但二者的直径必须相同B.在同一组实验的不同碰撞中,每次入射球必须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C.安装轨道时,轨道末端必须水平D.需要使用的测量仪器有天平、刻度尺和秒表(2)实验中记录了轨道末端在记录纸上的竖直投影为O点,经多次释放入射球,在记录纸上找到了两球平均落点位置为M、P、N,并测得它们到O点的距离分别为OM、OP和ON.已知入射球的质量为m1,靶球的质量为m2,如果测得m1·OM+m2·ON近似等于________,则认为成功验证了碰撞中的动量守恒.解析:(1)入射球应比靶球质量大,A错;本题用小球水平位移代替速度,所以不用求出具体时间,所以不需要秒表,D错.(2)若动量守恒,碰撞后两球的总动量应该等于不放靶球而让入射球单独下落时的动量,入射球单独下落时的动量可用m1·OP表示.答案:(1)BC(2)m1·OP5.气垫导轨上有A、B两个滑块,开始时两个滑块静止,它们之间有一根被压缩的轻质弹簧,滑块间用绳子连接(如图甲所示),绳子烧断后,两个滑块向相反方向运动,图乙为它们运动过程的频闪照片,频闪的频率为10 Hz,由图可知:(1)A、B离开弹簧后,应该做________运动,已知滑块A、B的质量分别为200 g、300 g,根据照片记录的信息,从图中可以看出闪光照片有明显与事实不相符合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不计此失误,分开后,A的动量大小为________kg·m/s,B的动量大小为________kg·m/s.本实验中得出“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两滑块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这一结论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A、B离开弹簧后因水平方向不再受外力作用,所以均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离开弹簧前A、B均做加速运动,A、B两滑块的第一个间隔都应该比后面匀速时相邻间隔的长度小.(2)周期T=1f=0.1 s,v=xt,由题图知A、B匀速时速度分别为v A=0.09 m/s,v B=0.06 m/s,分开后A、B的动量大小均为p=0.018 kg·m/s,方向相反,满足动量守恒,系统的总动量为0.答案:(1)匀速直线A、B两滑块的第一个间隔(2)0.0180.018A、B两滑块作用前后总动量不变,均为06.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用电磁打点计时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在小车A的前端粘有橡皮泥,推动小车A使之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与原来静止在前方的小车B相碰并粘合成一体,继续做匀速直线运动.他设计的装置如图甲所示.在小车A后连着纸带,电磁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频率为50 Hz,长木板下垫着薄木片以平衡摩擦力.(1)若已测得打点纸带如图乙所示,并测得各计数点间距(已标在图上).A 为运动的起点,则应选________段来计算A 碰前的速度.应选________段来计算A 和B 碰后的共同速度(以上两空选填“AB ”或“BC ”或“CD ”或“DE ”).(2)已测得小车A 的质量m 1=0.4 kg ,小车B 的质量为m 2=0.2 kg ,则碰前两小车的总动量为________kg·m/s ,碰后两小车的总动量为________kg·m/s.解析:(1)从分析纸带上打点的情况看,BC 段既表示小车做匀速运动,又表示小车有较大速度,因此BC 段能较准确地描述小车A 在碰撞前的运动情况,应选用BC 段计算小车A 碰前的速度.从CD 段打点的情况看,小车的运动情况还没稳定,而在DE 段内小车运动稳定,故应选用DE 段计算A 和B 碰后的共同速度.(2)小车A 在碰撞前速度v 0=BC 5T =10.50×10-25×0.02m/s =1.050 m/s 小车A 在碰撞前的动量p 0=m 1v 0=0.4×1.050 kg·m/s =0.420 kg·m/s碰撞后A 、B 的共同速度v =DE 5T =6.95×10-25×0.02m/s =0.695 m/s 碰撞后A 、B 的总动量p =(m 1+m 2)v =(0.2+0.4)×0.695 kg·m/s =0.417 kg·m/s 答案:(1)BC DE (2)0.420 0.4177.为了验证动量守恒定律(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某同学选取了两个材质相同,体积不等的立方体滑块A 和B ,按下述步骤进行实验:步骤1:在A 、B 的相撞面分别装上尼龙拉扣,以便二者相撞以后能够立刻结为整体;步骤2:安装好实验装置如图,铝质轨道槽的左端是倾斜槽,右端是长直水平槽,倾斜槽和水平槽由一小段弧连接,轨道槽被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在轨道槽的侧面与轨道等高且适当远处装一台数码频闪照相机;步骤3:让滑块B 静置于水平槽的某处,滑块A 从斜槽某处由静止释放,同时开始频闪拍摄,直到A 、B 停止运动,得到一幅多次曝光的数码照片;步骤4:多次重复步骤3,得到多幅照片,挑出其中最理想的一幅,打印出来,将刻度尺紧靠照片放置,如图所示.(1)由图分析可知,滑块A 与滑块B 碰撞发生的位置________.①在P 5、P 6之间②在P 6处③在P 6、P 7之间(2)为了探究碰撞中动量是否守恒,需要直接测量或读取的物理量是________.①A 、B 两个滑块的质量m 1和m 2②滑块A 释放时距桌面的高度③频闪照相的周期④照片尺寸和实际尺寸的比例⑤照片上测得的s 45、s 56和s 67、s 78⑥照片上测得的s 34、s 45、s 56和s 67、s 78、s 89⑦滑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写出验证动量守恒的表达式________.(3)请你写出一条有利于提高实验准确度或改进实验原理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由图可得s 12=3.00 cm ,s 23=2.80 cm ,s 34=2.60 cm ,s 45=2.40 cm ,s 56=2.20 cm ,s 67=1.60 cm ,s 78=1.40 cm ,s 89=1.20 cm.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可知A 、B 相撞的位置在P 6处.(2)为了探究A 、B 相撞前后动量是否守恒,就要得到碰撞前后的动量,所以要测量A 、B 两个滑块的质量m 1、m 2和碰撞前后的速度.设照相机拍摄时间间隔为T ,则P 4处的速度为v 4=s 34+s 452T ,P 5处的速度为v 5=s 45+s 562T ,因为v 5=v 4+v 62,所以A 、B 碰撞前在P 6处的速度为v 6=s 45+2s 56-s 342T;同理可得碰撞后AB 在P 6处的速度为v 6′=2s 67+s 78-s 892T.若动量守恒则有m 1v 6=(m 1+m 2)v 6′,整理得m1(s45+2s56-s34)=(m1+m2)(2s67+s78-s89).因此需要测量或读取的物理量是①⑥.(3)若碰撞前后都做匀速运动则可提高实验的精确度.答案:(1)②(2)①⑥;m1(s45+2s56-s34)=(m1+m2)(2s67+s78-s89)(3)将轨道的一端垫起少许,平衡摩擦力,使得滑块碰撞前后都做匀速运动(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物理动量守恒定律题20套(带答案)

考点:考查了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名师点睛】要使两车不相撞,甲车以最小的水平速度将小球发射到乙车上的临界条件是 两车速度相同,以甲车、球与乙车为系统,由系统动量守恒列出等式,再以球与乙车为系 统,由系统动量守恒列出等式,联立求解
2.一质量为 的子弹以某一初速度水平射入置于光滑水平面上的木块 并留在其中, 与木块 用一根弹性良好的轻质弹簧连在一起,开始弹簧处于原长,如图所示.已知弹簧
代入数据解得:E 损=0.25J 答:①碰后 A 球的速度为 1.0m/s; ②碰撞过程中 A、B 系统损失的机械能为 0.25J. 【点评】小球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机械能不守恒,由动量守恒定律与能量守恒定律可以 正确解题,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题时要注意正方向的选择.
9.如图所示,光滑平行金属导轨的水平部分处于竖直向下的 B=4T 的匀磁场中,两导轨间 距 L=0.5m,导轨足够长金属棒 a 和 b 的质量都为 m=1kg,电阻 Ra Rb 1 .b 棒静止于轨 道水平部分,现将 a 棒从 h=80cm 高处自静止沿弧形轨道下滑,通过 C 点进入轨道的水平 部分,已知两棒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与导轨垂直,且两棒始终不相碰.求 a、b 两棒的最 终速度大小以及整个过程中 b 棒中产生的焦耳热(已知重力加速度 g 取 10m/s2)
根据题意: m1 : m2 2
有以上四式解得: v2 2 2gR
接下来男演员做平抛运动:由 4R 1 gt2 ,得 t 8R
2
g
因而: s v2t 8R ; 【点睛】
两演员一起从从 A 点摆到 B 点,只有重力做功,根据械能守恒定律求出最低点速度;女 演员在极短时间内将男演员沿水平方向推出,两演员系统动量守恒,由于女演员刚好能回
Q
《动量守恒定律》测试题(含答案)

《动量守恒定律》测试题(含答案)一、动量守恒定律 选择题1.A 、B 两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A 球的动量为5kg •m /s ,B 球的动量为7kg •m /s ,当A 球追上B 球时发生对心碰撞,则碰撞后A 、B 两球动量的可能值为( )A .''6/6/AB P kg m s P kg m s =⋅=⋅,B .''3/9/A B P kg m s P kg m s =⋅=⋅,C .''2/14/A B P kg m s P kg m s =-⋅=⋅,D .''5/17/A B P kg m s P kg m s =-⋅=⋅,2.如图所示,小车的上面是由中间凸起的两个对称曲面组成,整个小车的质量为m ,原来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
今有一个可以看做质点的小球质量也为m ,以水平速度v 从左端滑上小车,恰好到达小车的最高点后,又从另一个曲面滑下。
关于这个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球滑离小车时,小车又回到了原来的位置B .小球滑到小车最高点时,小球和小车的动量不相等C .小球和小车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小车和小球系统动量始终守恒D .车上曲面的竖直高度若高于24v g,则小球一定从小车左端滑下 3.如图,质量为m 的小木块从高为h 的质量为M 的光滑斜面体顶端滑下,斜面体倾角为θ,放在光滑水平面上,m 由斜面体顶端滑至底端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M 、m 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B .M 移动的位移为()tan mh M m θ+ C .m 对M 做功为222cos ()(sin )Mm gh M m M m θθ++ D .m 对M 做功为222sin ()(cos )Mm gh M m M m θθ++ 4.如图所示,固定的光滑金属水平导轨间距为L ,导轨电阻不计,左端接有阻值为R 的电阻,导轨处在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质量为m 、电阻不计的导体棒ab ,在垂直导体棒的水平恒力F 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经过时间t ,导体棒ab 刚好匀速运动,整个运动过程中导体棒始终与导轨垂直并保持良好接触.在这个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导体棒ab 刚好匀速运动时的速度22FR vB L =B .通过电阻的电荷量2Ft q BL= C .导体棒的位移22244FtRB L mFR x B L -= D .电阻放出的焦耳热2222244232tRF B L mF R Q B L-= 5.如图所示,长木板A 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 =4kg 的小物体B 以水平速度v 0=2m/s 滑上原来静止的长木板A 的表面,由于A 、B 间存在摩擦,之后A 、B 速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取g=10m/s 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木板A 获得的动能为2JB .系统损失的机械能为2JC .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D .木板A 的最小长度为2m6.一质量为m 的物体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现对其施加两个水平作用力,两个力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在t 2时刻物体的( )A .加速度大小为0t F F m -B .速度大小为()()021t F F t t m-- C .动量大小为()()0212tF F t t m -- D .动能大小为()()220218tF F t t m --7.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 和2m 的A 、B 两个木块间用轻弹簧相连,放在光滑水平面上,A 紧靠竖直墙.用水平力向左推B 将弹簧压缩,推到一定位置静止时推力大小为F 0,弹簧的弹性势能为E .在此位置突然撤去推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A 离开竖直墙前,A 、B 与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之后不守恒B .在A 离开竖直墙前,A 、B 系统动量不守恒,之后守恒C .在A 离开竖直墙后,A 、B 速度相等时的速度是223E m D .在A 离开竖直墙后,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值为3E 8.如图所示,物体A 、B 的质量均为m =0.1kg ,B 静置于劲度系数k =100N/m 竖直轻弹簧的上端且B 不与弹簧连接,A 从距B 正上方h =0.2m 处自由下落,A 与B 相碰并粘在一起.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g =10m/s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B 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B .B 运动的最大速度大于1m/sC .B 物体上升到最高点时与初位置的高度差为0.05mD .AB 在最高点的加速度大小等于10m/s 29.如图所示,两滑块A 、B 位于光滑水平面上,已知A 的质量M A =1k g ,B 的质量M B =4k g .滑块B 的左端连有轻质弹簧,弹簧开始处于自由伸长状态.现使滑块A 以v =5m/s 速度水平向右运动,通过弹簧与静止的滑块B 相互作用(整个过程弹簧没有超过弹性限度),直至分开.则( )A .物块A 的加速度一直在减小,物块B 的加速度一直在增大B .作用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2J p E =C .滑块A 的最小动能为 4.5J KA E =,滑块B 的最大动能为8J KB E =D .若滑块A 的质量4kg A M =,B 的质量1kg B M =,滑块A 的最小动能为18J KAE =,滑块B 的最大动能为32J KB E =10.如图所示,足够长的光滑细杆PQ 水平固定,质量为2m 的物块A 穿在杆上,可沿杆无摩擦滑动,质量为0.99m 的物块B 通过长度为L 的轻质细绳竖直悬挂在A 上,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A 、B 可视为质点。
《动量守恒定律》测试题(含答案)

止时,小车的速度是( )
A.5m/s B.4m/s C.8。5m/s D.9.5m/s 二、多选题(每小题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 13.如图所示,倾角为 的光滑斜面固定在水平面上,现有一个质量为 m 的小物块从斜 面顶端距水平面 h 高处,由静止开始下滑,重力加速度为 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 m 从初始位置到第一次到达最低点的过程中,轻杆对小球的弹力一直沿杆方向
B.小球 m 从初始位置到第一次到达最低点时,小球 m 速度大小为 C.小球 m 从初始位置到第一次到达最低点的过程中,滑块 M 在水平轨道上向右移动了 0。 2m D.小球 m 上升到的最高位置比初始位置低 7.蹦极是一项刺激的极限运动,如图,运动员将一端固定的弹性长绳绑在腰或踝关节处, 从几十米高处跳下(忽略空气阻力)。在某次蹦极中质量为 的人在弹性绳绷紧后又 经过 人的速度减为零,假设弹性绳长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重力加速度
为
)
A.绳在绷紧时对人的平均作用力大小为
B.运动员整个运动过程中重力冲量与弹性绳作用力的冲量相同
C.运动员在弹性绳绷紧后动量的改变量等于弹性绳的作用力的冲量
D.运动员从跳下到弹性绳绷紧前的动能变化量与弹性绳绷紧后 内动能变化量相等, 8.如图所示在足够长的光滑水平面上有一静止的质量为 M=2m 的斜面,斜面表面光滑、
20.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 (1)在确定小球落地点的平均位置时通常采用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目 的是减小实验中的________(选填“系统误差”或“偶然误差”). (2)入射小球每次必须从斜槽上______________滚下,这是为了保证入射小球每一次到 达斜槽末端时速度相同. (3)入射小球的质量为 m1,被碰小球的质量为 m2,在 m1>m2 时,实验中记下了 O、M、P、 N 四个位置(如图所示),若满足____________________(用 m1、m2、OM、OP、ON 表示), 则说明碰撞中动量守恒;若还满足_____________________(只能用 OM、OP、ON 表示), 则说明碰撞前后动能也相等.
动量守恒定律试题(含答案)

动量守恒定律试题(含答案)一、动量守恒定律 选择题1.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m 的小球A 和质量为13m 的小球B ,通过轻质弹簧相连并处于静止状态,弹簧处于自由长度;质量为m 的小球C 以速度0V 沿AB 连线向右匀速运动.并与小球A 发生弹性正碰.在小球B 的右侧固定一块弹性挡板(图中未画出).当小球B 的速度达到最大时恰与挡板发生正碰,后立刻将挡板搬走.不计所有碰撞过程中的机械能损失.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小球B 与固定挡板的碰撞时间极短,碰后小球B 的速度大小不变,但方向相反.则B 与挡板碰后弹簧弹性勢能的最大值m E 为( )A .20mVB .2012mVC .2016mVD .20116mV 2.如图甲所示,质量M =2kg 的木板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质量m =1kg 的物块(可视为质点)以水平初速度v 0从左端冲上木板,物块与木板的v -t 图象如图乙所示,重力加速度大小为10m/s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块与木板相对静止时的速率为1m/sB .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C .木板的长度至少为2mD .从物块冲上木板到两者相对静止的过程中,系统产生的热量为3J3.如图所示,光滑绝缘的水平面上M 、N 两点有完全相同的金属球A 和B ,带有不等量的同种电荷.现使A 、B 以大小相等的初动量相向运动,不计一切能量损失,碰后返回M 、N 两点,则A .碰撞发生在M 、N 中点之外B .两球同时返回M 、N 两点C .两球回到原位置时动能比原来大些D .两球回到原位置时动能不变4.如图所示,左图为大型游乐设施跳楼机,右图为其结构简图.跳楼机由静止从a 自由下落到b ,再从b 开始以恒力制动竖直下落到c 停下.已知跳楼机和游客的总质量为m ,ab 高度差为2h ,bc 高度差为h ,重力加速度为g .则A .从a 到b 与从b 到c 的运动时间之比为2:1B .从a 到b ,跳楼机座椅对游客的作用力与游客的重力大小相等C .从a 到b ,跳楼机和游客总重力的冲量大小为m ghD .从b 到c ,跳楼机受到制动力的大小等于2mg5.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大小相同的A 、B 两球在同一直线上运动.两球质量关系为m B =2m A ,规定向右为正方向,A 、B 两球的动量均为6kg·m/s ,运动中两球发生碰撞,碰撞后A 球的动量增量为-4kg·m/s ,则( )A .左方是A 球,碰撞后A 、B 两球速度大小之比为2:5B .左方是A 球,碰撞后A 、B 两球速度大小之比为1:10C .右方是A 球,碰撞后A 、B 两球速度大小之比为2:5D .右方是A 球,碰撞后A 、B 两球速度大小之比为1:106.如图,表面光滑的固定斜面顶端安装一定滑轮,小物块A .B 用轻绳连接并跨过 滑轮(不计滑轮的质量和摩擦).初始时刻,A 、B 处于同一高度并恰好处于静止状态.剪断轻绳后A 下落、B 沿斜面下滑,则从剪断轻绳到物块着地,两物块A .落地时的速率相同B .重力的冲量相同C .重力势能的变化量相同D .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相同7.一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合外力方向不变,大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设该物体在0t 和02t 时刻相对于出发点的位移分别是1x 和2x ,速度分别是1v 和2v ,合外力从开始至o t 时刻做的功是1W ,从0t 至02t 时刻做的功是2W ,则A .215x x =,213v v =B .1221,95x x v v ==C .2121,58x x W W ==D .2121,39v v W W ==8.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 的木箱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木箱内粗糙的底板上放着一个质量为m =2M 的小物块.现使木箱瞬间获得一个水平向左、大小为v 0的初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最终小物块和木箱都将静止B .最终小物块和木箱组成的系统损失机械能为203Mv C .木箱速度水平向左、大小为02v 时,小物块的速度大小为04v D .木箱速度水平向右、大小为03v . 时,小物块的速度大小为023v 9.有一宇宙飞船,它的正对面积S =2 m 2,以v =3×103 m/s 的相对速度飞入一宇宙微粒区.此微粒区1 m 3空间中有一个微粒,每一个微粒的平均质量为m =2×10-7kg .设微粒与飞船外壳碰撞后附着于飞船上,要使飞船速度不变,飞船的牵引力应增加A .3.6×103 NB .3.6 NC .1.2×103 ND .1.2 N10.如图所示,一木块静止在长木板的左端,长木板静止在水平面上,木块和长木板的质量相等均为M ,木块和长木板之间、长木板和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μ。
动量守恒定律试题(含答案)

动量守恒定律试题(含答案)一、动量守恒定律 选择题1.如图所示,内壁光滑的半圆形的圆弧槽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其左侧紧靠固定的支柱,槽的半径为R 。
有一个可视为质点的小球,从槽的左侧正上方距槽口高度为R 处由静止释放,槽的质量等于小球的质量的3倍,重力加速度为g ,空气阻力忽略不计,则下列关于小球和槽的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小球运动到槽的底部时,槽对地面的压力大小等于小球重力的5倍B .小球第一次离开槽后能沿圆弧切线落回槽内C .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相对槽口)RD .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相对槽口)12R 2.质量为3m 足够长的木板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木板上依次排放质量均为m 的木块1、2、3,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现同时给木块l 、2、3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 0、2v 0、3v 0,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木块相对静止前,木板是静止的B .1木块的最小速度是023v C .2木块的最小速度是056v D .木块3从开始运动到相对静止时位移是204v g3.如图所示,质量为M 、带有半径为R 的四分之一光滑圆弧轨道的滑块静置于光滑水平地面上,且圆弧轨道底端与水平面平滑连接,O 为圆心。
质量为m 的小滑块以水平向右的初速度0v 冲上圆弧轨道,恰好能滑到最高点,已知M =2m 。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小滑块冲上轨道的过程,小滑块机械能不守恒B .小滑块冲上轨道的过程,小滑块与带有圆弧轨道的滑块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C .小滑块冲上轨道的最高点时,带有圆弧轨道的滑块速度最大且大小为023v D .小滑块脱离圆弧轨道时,速度大小为013v 4.水上飞行运动使用的是一种叫“喷射式悬浮飞行器”的装置,也称为“喷水飞行背包”,它通过向下喷射高压水柱的方式将操控者托举在水面 上空,利用脚上喷水装置产生的反冲动力,让你可以在水面之上腾空而起,另外配备有手动控 制的喷嘴,用于稳定空中飞行姿态.如图所示运动员在水上做飞行运动表演.他操控喷射式悬浮飞行器将水带竖直送上来的水反转180°后向下喷出,令自己悬停在空中.已知运动员与装备的总质量为100 kg ,两个圆管喷嘴的直径均为10cm ,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g =10m/s 2,水的密度ρ=1.0×103kg/cm 3,则喷嘴处喷水的速度大约为A .3.0 m/sB .5.4 m/sC .8.0 m/sD .10.2 m/s5.A 、B 两球沿同一直线运动并发生正碰,如图所示为两球碰撞前后的位移—时间(x-t)图像,图中a 、b 分别为A 、B 两球碰撞前的图线,c 为碰撞后两球共同运动的图线.若A 球的质量2A m kg ,则由图可知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A 、B 两球碰撞前的总动量为3 kg·m/sB .碰撞过程A 对B 的冲量为-4 N·sC .碰撞前后A 的动量变化为4kg·m/sD .碰撞过程A 、B 两球组成的系统损失的机械能为10 J6.如图所示,A 、B 、C 是三级台阶的端点位置,每一级台阶的水平宽度是相同的,其竖直高度分别为h 1、h 2、h 3,将三个相同的小球分别从A 、B 、C 三点以相同的速度v 0水平抛出,最终都能到达A 的下一级台阶的端点P 处,不计空气阻力。
高考物理《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物理《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真题练习含答案1.[2024·新课标卷]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将斜槽轨道固定在水平桌面上,轨道末段水平,右侧端点在水平木板上的垂直投影为O,木板上叠放着白纸和复写纸.实验时先将小球a从斜槽轨道上Q处由静止释放,a从轨道右端水平飞出后落在木板上;重复多次,测出落点的平均位置P与O点的距离x P.将与a半径相等的小球b置于轨道右侧端点,再将小球a从Q处由静止释放,两球碰撞后均落在木板上;重复多次,分别测出a、b两球落点的平均位置M、N与O点的距离x M、x N.完成下列填空:(1)记a、b两球的质量分别为m a、m b,实验中须满足条件m a________m b(填“>”或“<”);(2)如果测得的x P、x M、x N,m a和m b在实验误差范围内满足关系式________________,则验证了两小球在碰撞中满足动量守恒定律.实验中,用小球落点与O点的距离来代替小球水平飞出时的速度.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2)m a x P=m a x M+m b x N小球从轨道右端飞出后做平抛运动.且小球落点与轨道右端的竖直高度相同.结合平抛运动规律可知小球从轨道右端飞出后在空中运动的时间相等(合理即可)解析:(1)由于实验中须保证向右运动的小球a与静止的小球b碰撞后两球均向右运动,则实验中小球a的质量应大于小球b的质量,即m a>m b;(2)对两小球的碰撞过程由动量守恒定律有m a v=m a v a+m b v b,由于小球从轨道右端飞出后做平抛运动,且小球落点与轨道右端的竖直高度相同,则结合平抛运动规律可知小球从轨道右端飞出后在空中运动的时间相等,设此时间为t,则m a v t=m a v a t+m b v b t,即m a x P=m a x M=m b x N.2.[2024·河南省学业质量监测]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通过两球相碰来验证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图中AB是斜槽,BC是水平槽,斜槽与水平槽平滑相接,先将小球1从斜槽轨道上某固定点处由静止释放,落在水平面上的记录纸上留下印迹,重复上述操作多次,根据小球1落在记录纸上的印迹确定小球1在记录纸上的平均位置P.再把小球2放在水平槽的最右端处,让小球1从斜槽轨道上原来的固定点由静止释放,与小球2碰后两小球分别落在记录纸上留下落点印迹,重复上述操作多次,确定两小球在记录纸上落点的平均位置M、N.(1)实验中小球1的质量为m 1,半径为r 1;小球2的质量为m 2,半径为r 2,则小球的质量和半径需要满足________.A .m 1>m 2,r 1>r 2B .m 1>m 2,r 1<r 2C .m 1>m 2,r 1=r 2D .m 1<m 2,r 1=r 2(2)图甲中M 点为相撞后小球________(填“1”或“2”)的落点平均位置.正确操作实验后,测量得出的落点距O 点的水平距离,如图乙所示,则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m 1m 2=________(填具体数值),则相撞中的动量守恒得到验证.答案:(1)C (2)1 32解析:(1)为使两球正碰且碰撞后都做平抛运动,小球1的质量应大于小球2的质量,且半径相同,即m 1>m 2,r 1=r 2,C 正确.(2)M 点水平位移最小,是碰撞后小球1的落点平均位置.根据动量守恒定律m 1OPt =m 1OM t +m 2ON t ,代入数据得m 1m 2 =32.3.[2023·辽宁卷]某同学为了验证对心碰撞过程中的动量守恒定律,设计了如下实验:用纸板搭建如图所示的滑道,使硬币可以平滑地从斜面滑到水平面上,其中OA 为水平段.选择相同材质的一元硬币和一角硬币进行实验.测量硬币的质量,得到一元和一角硬币的质量分别为m 1和m 2(m 1>m 2).将硬币甲放置在斜面某一位置,标记此位置为B .由静止释放甲,当甲停在水平面上某处时,测量甲从O 点到停止处的滑行距离OP .将硬币乙放置在O 处,左侧与O 点重合,将甲放置于B 点由静止释放.当两枚硬币发生碰撞后,分别测量甲乙从O 点到停止处的滑行距离OM 和ON .保持释放位置不变,重复实验若干次,得到OP 、OM 、ON 的平均值分别为s 0、s 1、s 2.(1)在本实验中,甲选用的是________(填“一元”或“一角”)硬币;(2)碰撞前,甲到O 点时速度的大小可表示为________(设硬币与纸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g );(3)若甲、乙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则s 0-s 1s 2=________(用m 1和m 2表示),然后通过测得的具体数据验证硬币对心碰撞过程中动量是否守恒;(4)由于存在某种系统或偶然误差,计算得到碰撞前后甲动量变化量大小与乙动量变化量大小的比值不是1,写出一条产生这种误差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一元 (2)2μgs 0 (3)m 2m 1(4)见解析解析:(1)根据题意可知,甲与乙碰撞后没有反弹,可知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甲选用的是一元硬币;(2)甲从O 点到P 点,根据动能定理 -μm 1gs 0=0-12m v 20 解得碰撞前,甲到O 点时速度的大小 v 0=2μgs 0(3)同理可得,碰撞后甲的速度和乙的速度分别为 v 1=2μgs 1 v 2=2μgs 2若动量守恒,则满足m 1v 0=m 1v 1+m 2v 2整理可得s 0-s 1s 2=m 2m 1(4)误差可能的原因有:①系统误差,因为无论是再精良的仪器总是会有误差的,不可能做到绝对准确;②碰撞过程中,我们认为内力远大于外力,动量守恒,实际上碰撞过程中,两个硬币组成的系统合外力不为零.4.某同学利用气垫导轨上滑块间的碰撞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滑块1上安装遮光片,光电计时器可以测出遮光片经过光电门的遮光时间,滑块质量可以通过天平测出,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游标卡尺测量遮光片宽度如图乙所示,其宽度d=________ cm.(2)打开气泵,待气流稳定后,将滑块1轻轻从左侧推出,发现其经过光电门1的时间比光电门2的时间短,应该调高气垫导轨的________端(填“左”或“右”),直到通过两个光电门的时间相等,即轨道调节水平.(3)在滑块上安装配套的粘扣.滑块2(未安装遮光片,质量m2=120.3 g)静止在导轨上,轻推滑块1(安装遮光片,质量m1=174.5 g),使其与滑块2碰撞,记录碰撞前滑块1经过光电门1的时间Δt1,以及碰撞后两滑块经过光电门2的时间Δt2.重复上述操作,多次测量得出多组数据如下表:根据表中数据在方格纸上作出1Δt21Δt1图线.若根据图线得到的直线斜率为k1,而从理论计算可得直线斜率表达示为k2=________.(用m1、m2表示)若k1=k2,即可验证动量守恒定律.(4)多次试验,发现k1总大于k2,产生这一误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A.滑块2的质量测量值偏大B.滑块1的质量测量值偏大C.滑块2未碰时有向右的初速度D.滑块2未碰时有向左的初速度答案:(1)2.850(2)左(3)图见解析m1m1+m2(4)AC解析:(1)游标卡尺的读数为28mm+10×0.05 mm=28.50 mm=2.850 cm.(2)滑块经过光电门1的时间比光电门2的时间短,说明滑块做减速运动,是由于气垫导轨左侧低造成的,应将左端调高.(3)作出1Δt2-1Δt1图线如图所示若满足动量守恒,则有m1v1=(m1+m2)v2,且v1=dΔt1,v2=dΔt2,整理得1Δt2=m1m1+m2·1Δt1,k2=m1m1+m2.(4)若滑块2的质量测量值偏大,则计算值k2偏小,则有k1>k2,A正确;若滑块1的质量测量值偏大,则计算值k2偏大,则有k1<k2,B错误;若滑块2未碰时有向右的初速度,则碰后动量值偏大,即1Δt2偏大,则k1偏大,k1>k2,C正确;若滑块2未碰时有向左的初速度,则碰后动量值偏小,即1Δt2偏小,则k1偏小,k1<k2,D错误.。
经典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练习题(附答案)

经典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练习题(附答案)验证动量守恒定律、v1/、v2/均为水平方向,且它们的竖直下落高由于v度都相等,所以它们飞行时间相等,若以该时间为时间单位,那么小球的水平射程的数值就等于它们的水平速度。
在右图中分别用OP、OM和O/N表示。
因此只需验证:m1∙OP=m1∙OM+m2∙(O/N-2r)即可。
注意事项:⑴必须以质量较大的小球作为入射小球(保证碰撞后两小球都向前运动)。
⑵小球落地点的平均位置要用圆规来确定:用尽可能小的圆把所有落点都圈在里面,圆心就是落点的平均位置。
⑶所用的仪器有:天平、刻度尺、游标卡尺(测小球直径)、碰撞实验器、个小球都将从斜槽末端开始做平抛运动,于是验证式就变为:m1∙OP=m1∙OM+m2∙ON,两个小球的直径也不需测量实验练习题1.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用打点计时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在小车A的前m 端粘有橡皮泥,推动小车A使之作匀速运动。
然后与原来静止在前方的小车B 相碰并粘合成一体,继续作匀速运动,他设计的具体装置如图所示。
在小车A 后连着纸带,电磁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长木板垫着小木片用以平衡摩擦力。
若已得到打点纸带如上图,并测得各计数点间距标在间上,A为运动起始的第一点,则应选____________段起计算A的碰前速度,应选___________段来计算A 和B碰后的共同速度。
(以上两格填“AB”或“BC”或“CD”或“DE”)。
已测得小l车A的质量m1=0.40kg,小车B的质量m2=0.20kg,由以上测量结果可得:碰前总动量=__________kg·m/s. 碰后总动量=_______kg·m/s2.某同学用图1所示装置通过半径相同的A. B两球的碰撞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图中PQ是斜槽,QR为水平槽,实验时先使A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位置G由静止开始滚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
重复上述操作10次,得到10个落点痕迹再把B球放在水平槽上靠近槽末端的地方,让A球仍从位置G由静止开始滚下,记录纸上的垂直投影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由于v1、v1/、v2/均为水平方向,且它们的竖直下落高度都相等,所以它们飞行时间相等,若以该时间为时间单位,那么小球的水平射程的数值就等于它们的水平速度。
在右图中分别用OP、OM和O/N表示。
因此只需验证:m1OP=m1OM+m2(O/N-2r)即可。
注意事项:⑴必须以质量较大的小球作为入射小球(保证碰撞后两小球都向前运动)。
⑵小球落地点的平均位置要用圆规来确定:用尽可能小的圆把所有落点都圈在里面,圆心就是落点的平均位置。
⑶所用的仪器有:天平、刻度尺、游标卡尺(测小球直径)、碰撞实验器、复写纸、白纸、重锤、两个直径相同质量不同的小球、圆规。
⑷若被碰小球放在斜槽末端,而不用支柱,那么两小球将不再同时落地,但两个小球都将从斜槽末端开始做平抛运动,于是验证式就变为:m1OP=m1OM+m2ON,两个小球的直径也不需测量《实验练习题1.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用打点计时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在小车A的前m 端粘有橡皮泥,推动小车A使之作匀速运动。
然后与原来静止在前方的小车B 相碰并粘合成一体,继续作匀速运动,他设计的具体装置如图所示。
在小车A 后连着纸带,电磁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长木板垫着小木片用以平衡摩擦力。
若已得到打点纸带如上图,并测得各计数点间距标在间上,A为运动起始的第一点,则应选____________段起计算A的碰前速度,应选___________段来计算A 和B碰后的共同速度。
(以上两格填“AB”或“BC”或“CD”或“DE”)。
已测得小l车A的质量m1=0.40kg,小车B的质量m2=0.20kg,由以上测量结果可得:碰前总动量=__________kg·m/s. 碰后总动量=_______kg·m/s2.某同学用图1所示装置通过半径相同的A. B两球的碰撞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图中PQ是斜槽,QR为水平槽,实验时先使A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位置G由静止开始滚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
重复上述操作10次,得到10个落点痕迹再把B球放在水平槽上靠近槽末端的地方,让A球仍从位置G由静止开始滚下,记录纸上的垂直投影点。
B球落点痕迹如图2所示,其中米尺水平放置。
且平行于所在的平面,米尺的零点与O点对齐。
(1)碰撞后B球的水平射程应取为______cm.|(2)在以下选项中,哪些是本次实验必须进行的测量答:_________(填选项号)A. 水平槽上未放B球时,测量A球落点位置到O点的B. A球与B球碰撞后,测量A球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C. 测量A球a或B球的直径D. 测量A球和B球的质量(或两球质量之比)E. 测量G点相对于水平槽面的高度"4.气垫导轨是常用的一种实验仪器。
它是利用气泵使带孔的导轨与滑块之间形成气垫,使滑块悬浮在导轨上,滑块在导轨上的运动可视为没有摩擦。
我们可以用带竖直挡板C和D的气垫导轨以及滑块A和B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弹簧的长度忽略不计),采用的实验步骤如下:a.用天平分别测出滑块A、B的质量m、m B。
Ab.调整气垫导轨,使导轨处于水平。
c.在A和B间放入一个被压缩的轻弹簧,用电动卡销锁定,静止放置在气垫导轨上。
d.用刻度尺测出A的左端至C板的距离L。
1e.按下电钮放开卡销,同时使分别记录滑块A、B运动时间的计时器开始工作。
当A、B滑块分别碰撞C、D挡板时停止计时,记下A、B分别到达C、D的运动时间t1和t2。
(1)实验中还应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上述测量的实验数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上式中算得的A、B两滑块的动量大小并不完全相等,产生误差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利用上述实验数据能否测出被压缩弹簧的弹性势能的大小如能,请写出表达式。
5.①下图所示为气垫导轨。
导轨上的两滑块质量相等,两滑块上的挡光片宽度相同。
现将气垫导轨水平放置做“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
实验中用滑块甲撞击静止在导轨上的滑块乙,碰撞前滑块乙处于静止状态。
第一次在两滑块碰撞端安上弹簧片,第二次在两滑块碰撞端粘上橡皮泥。
两次实验时滑块甲碰前通过光电门计时装置记录的挡光片的挡光时间相等,碰后滑块乙第一次和第二次通过光电门计时装置记录的挡光片挡光时间分别为21,t t 。
通过实验验证了这两次碰撞均遵守动量守恒定律,请你判断21,t t 的关系应为1t 2t (选填“>”、“<”或“=”)!&②大小相等的入射小球和被碰小球的质量均已知, 利用右图所示的装置和器材能做“验证动量定恒 定律”的实验吗 。
(选填“能” 或“不能”)如果你选填的是“能”,那么你还需要的器材是: 。
如果你选填的是“不能”,请简要说明理由:。
&6.如图所示为“验证碰撞中的动量守恒”的实验装置。
①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本实验要求的是 。
(选填选项前面的字母) A .入射球比靶球质量大或者小均可,但二者的直径必须相同B .在同一组实验的不同碰撞中,每次入射球必须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C .安装轨道时,轨道末端必须水平D .需要使用的测量仪器有天平和刻度尺|【>②实验中记录了轨道末端在记录纸上的竖直投影为O 点,经多次释放入射球,在记录纸上找到了两球平均落点位置为M 、P 、N ,并测得它们到O 点的距离分别为OM 、OP 和ON 。
已知入射球的质量为m 1,靶球的质量为m 2,如果测得12m OM m ON ⋅+⋅近似等于 ,则认为成功验证了碰撞中的动量守恒。
7、如图所示,气垫导轨是常用的一种实验仪器.它是利用气泵使带孔的导轨与滑块之间形成气垫,使滑块悬浮在导轨上,滑块在导轨上的运动可视为没有摩擦.我们可以用带竖直挡板C 、D 的气垫导轨以及滑块A 、B 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弹簧的长度忽略不计),采图9定位卡入射球靶球:M P N记录纸用的实验步骤如下:(a)用天平分别测出滑块A 、B 的质量A m 、B m .(b)调整气垫导轨,使导轨处于水平.(c)在滑块A 、滑块B 间放入一个被压缩的轻弹簧,用电动卡销锁定,静止放置在气垫导轨上. 】(d)用刻度尺测出滑块A 的左端至板C 的距离L 1.(e)按下电钮放开卡销,同时使分别记录滑块A 、B 运动时间的计时器开始工作.当滑块A 、B 分别碰撞挡板C 、D 时停止计时,计下滑块A 、B 分别到达挡板C 、D 的运动时间t 1和t 2。
(1)实验中还应测量的物理量是 。
(2)利用上述测量的实验数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是 ,由此公式算得的A 、B 两滑块的动量大小并不完全相等,产生误差的原因是 。
(3)利用上述实验数据能否测出被压缩弹簧的弹性势能的大小如能,请写出表达式.8、用如图所示装置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质量为B m 的钢球B 放在小支柱N 上,球心离地面高度为H ;质量为A m 的钢球A 用细线拴好悬挂于O 点,当细线被拉直时O 点到球心的距离为L ,且细线与竖直线之间夹角α;球A 由静止释放,摆到最低点时恰与球B 发生正碰,碰撞后,A 球把轻质指示针C 推移到与竖直夹角为β处,B 球落到地面上,地面上铺有一张盖有复写纸的白纸D,用来记录球B 的落点.(1)用图中所示各个物理量的符号表示碰撞前后两球A 、B 的动量(设两球A 、B 碰前的动量分别为A p 、B p ;碰后动量分别为'A p 、'B p ),则A p = ; 'A p = ; B p = ; 'B p = 。
(2)请你提供两条提高实验精度的建议: 。
<10. 某同学用图16装置做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先将a 球从斜 槽轨道上某固定点处由静止开始滚下,在水平地面上的记录纸上留下压痕,重复10次;再把同样大小的b 球放在斜槽轨道末端水平段的最右端附近静止,让a 球仍从原固定点由静止开始滚下,和b 球相碰后,两球分别落在记录纸的不同位置处,重复10次.⑴本实验必须测量的物理量有以下哪些_____________.A .斜槽轨道末端到水平地面的高度Ha bH图17B .小球a 、b 的质量m a 、m bC .小球a 、b 的半径rD .小球a 、b 离开斜槽轨道末端后平抛飞行的时间tE .记录纸上O 点到A 、B 、C 各点的距离OA 、OB 、OCF .a 球的固定释放点到斜槽轨道末端水平部分间的高度差h ⑵小球a 、b 的质量m a 、m b 应该满足什么关系为什么 ⑶放上被碰小球后,两小球碰后是否同时落地如果不是同时落地,对实验结果有没有影响为什么这时小球a 、b 的落地点依次是图中水平面上的_____点和_____点. ⑷为测定未放被碰小球时,小球a 落点的平均位置,把刻度尺的零刻线跟记录纸上的O 点对齐,右图给出了小球a 落点附近的情况,由图可得OB 距离应为__________cm .—⑸按照本实验方法,验证动量守恒的验证式是______________.12.在做碰撞中的动量守恒的实验中,必须测量的物理量是( ) A.入射小球和被碰小球的质量 B.入射小球或被碰小球的半径 C.入射小球从静止释放时的起始高度 D.斜槽轨道的末端到地面的高度]E.入射球未碰撞时飞出的水平距离F.入射小球和被碰小球碰撞后飞出的水平距离14.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中,设入射球、被碰球的质量分别为m 1、m 2,半径分别为r 1、r 2,为了减小实验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m 2,r 1>r 2 >m 2,r 1=r 2C.降低斜槽的高度D.入射小球释放点要适当高一些15.入射球碰前的速度以及被碰球碰后的速度可用其运动的水平位移来表示,在图中M 、N 、P 是小球的落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是被碰小球碰前其球心在纸上的垂直投影 是碰撞瞬间入射小球的球心在纸上的垂直投影 C.被碰球碰后的速度可用N O '表示45 46 47D.入射球碰前的速度可用OM表示16.(2006山东淄博重点高中高三月考)如图所示,M、N和P为“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中小球的落点,已知入射球质量为m1,被碰球质量为m2,如果碰撞中动量守恒,则有()·(OP-OM)=m2·ON·(OP-OM)=m2·NO'·(OP+OM)=m2·NO'·OP=m2·(NO'+OM)\17.在做“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中,关于小球落点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如果小球每一次都从同一点无初速释放,重复几次的落点应当是重合的B.由于偶然因素存在,重复操作时小球的落点不重合是正常的,但落点应当比较密集C.测定P点位置时,如果重复10次的落点分别为P1、P2、P3…P10,则OP应取OP1、OP2、OP3…OP10的平均值,即OP=(OP1+OP2+…+OP10)/10D.用半径尽量小的圆把P1、P2、P3…P10圈住,这个圆的圆心就是入射球落点的平均位置P19.在“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实验中,半径相同的两个小球A、B,其质量之比为m A ∶mB=3∶8,按正确的操作步骤得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图中M、P、N为小球落点,且在同一直线上,O点是斜槽末端所装重垂线的投影点,则O′点为______________(填“A”或“B”)球球心的投影点,碰后两球的动量大小之比为pA ′∶pB′=________________.>20.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通过半径相同的A、B两球的碰撞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时先使A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位置G由静止开始滚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重复上述操作10次,得到10个落点痕迹.再把B 球放在水平槽上靠近槽末端的地方,让A球仍从位置G由静止开始滚下,和B 球碰撞后,A、B球分别在记录纸上留下各自的落点痕迹.重复这种操作10次,得到了如图所示的三个落地点.(1)请你叙述用什么方法找出落地点的平均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在图中读出OP=_______________.(2)已知mA ∶mB=2∶1,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则由图可以判断出R是__________球的落地点,P是__________球的落地点.(3)用题中的字母写出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21.把两个大小相同、质量不等的金属球用细线连接,中间夹一被压缩了的轻弹簧,置于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如图所示.烧断细线,观察两球的运动情况,进行必要的测量,验证物体间相互作用时动量守恒.'(1)还必须添加的器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需直接测量的数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所得数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如图(a)所示,在水平光滑轨道上停着甲、乙两辆实验小车,甲车系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当甲车受到水平向右的冲量后,随即启动打点计时器,甲车运动一段距离后,与静止的乙车正碰并黏在一起运动,纸带记录下碰撞前甲车和碰撞后两车运动情况如图(b)所示,电源频率为50 Hz.则:碰撞前甲车运动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m/s,甲、乙两车的质量比m甲∶m乙为___________.\】&%、答案:1. BC 段,DE 段,0.42. 0.4172.(1) (3分,在~都给分) (2)ABD (3分全对给分)3. 天平、卡尺、毫米刻度尺(或米尺);m 1>m 2; m 1(OP )=m 1(OM )+m 2(O ′N ) 4.(1)B 的右端至D 板的距离L2(2)12120AB L Lm m t t -= 测量、时间、距离等存在误差,由于阻力、气垫导轨不水平等造成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