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咏史》拓展文章《历史上十大丑才子第九(下·三)之左思篇——才高作赋,洛阳纸贵当时》(华东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上十大丑才子第九(下·三)之左思篇——才高作赋,洛阳纸贵当时》
《咏史》课外拓展文章
千古素臣垂会绪;
三都丽赋诵清芬。
——佚名撰左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湖南省醴陵市新阳左氏宗祠联。
上联典指春秋时史学家左丘明,汉代一些研究《春秋》的儒者认为,孔子作《春秋》,立王者之法,有王者之道,但无王者之位,故称“素王”。
左丘明作《左传》,阐明《春秋》之法,为素王的辅佐,故称“素臣”。
“会绪”,谓统系,世系。
下联典指西晋文学家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人,曾官秘书郎,出身寒微,不善交游。
相传他构思十年,门庭、厕所都放着纸笔,偶得一句急忙录下来,写成《三都赋》,豪贵之家竟相传写,一时洛阳纸贵。
“清芬”,比喻高洁的德行。
本篇我为大家介绍的是文章写成后造成洛阳纸贵的人:西晋人左思,史载左思“貌寝,口讷”,就是相貌丑陋,不善言辞的意思。
紧接着后面一句是“而辞藻壮丽”就是“但是写的文章却辞藻壮丽”。
虽然左姓的起源也较复杂但左姓在百家姓中排名并不靠前,在十国的
吴越国某儒生编纂的旧版《百家姓》(指修订后单姓444个、复姓124个)中左姓居第187
位,在2007年袁义达、邱家儒编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姓氏三百大姓:群体遗传和人口分布》(这本书中的姓氏排列是按姓氏人口在全国汉族人口中的多寡排列的)一书中左姓排名第142位,左姓人口占全国汉族人口总数中的0.086%,大约112万人。
历史上首位左姓名人是左丘明(左丘明姓左还是姓丘、姓左丘有争议,本文姑取姓左一说),其次是一位叫左伯桃的人了(左伯桃的事迹可参见冯梦龙著的《喻世明言·第七卷<羊角哀舍命全交>》一文),第三位当然是本篇的主人公左思了,左思面壁十年苦心孤诣构思出《三都赋》,书成之日“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这就好像今日的某条造成轰动效应的新闻日点击量超过几亿次一样,在纸张珍贵、又没有发明出印刷术的晋代这是完全可能的事。
如果读者诸君不怕耗费精力又有兴趣的话我还可以再列举几位左姓中的名人,南宋初年少登科(时年17岁)妻辞不偶(辞的是丞相秦桧之女)的左延庆、明末的东林党斗士左光斗、被梁启超誉为“五百年以来的第一伟人”左宗棠、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世界上最大的摩托车制造商之一,以其名字命名的宗申集团的创始人左宗申等。
左思简介
左思(约250~305),字泰冲(原误作太冲,把泰冲改作太冲可能的原因是避讳晋武帝司马炎的年号泰始【265---275年】,据近年来出土的左棻墓志应是泰冲),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人。
西晋著名文学家,其《三都赋》颇被当时称颂,造成“洛阳纸贵”。
左思自幼其貌不扬却才华出众。
晋武帝时,因妹左棻被选入宫,举家迁居洛阳,任秘书郎。
晋惠帝时,依附权贵贾谧,为文人集团“金谷二十四友”(金谷二十四友西晋时期的一个文学政治团体即文学沙龙,依附于鲁国公贾谧,其中比较出名的成员有“古今第一美男”潘安、“闻鸡起舞”“枕戈待旦”的刘琨、“洛阳纸贵”“左思风力”的左思、“潘江陆海”“东南之宝”三国名将陆逊的孙子陆机、陆云二兄弟,和“巨富”“与皇帝的舅舅斗富获胜”“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绿珠的老公”的石崇。
他们经常在石崇的金谷园活动,史上著名的文人聚会“金谷宴集”便发生在这个团体身上的重要成员。
永康元年(300年),因贾谧被诛,左思遂退居宜春里,专心著述。
后齐王司马冏召为记室督,不就。
太安二年(303年),因张方进攻洛阳而移居冀州,不久病逝。
著有《左太冲集》。
(一)十年面壁三都赋一朝成名二陆羞
左思祖先是齐国的王族,王族中有左、右公子,就以“左”为家族这一分支的姓。
左思的家族世代学习儒学。
父亲左雍,小吏出身,凭借自己的才能被提拔为殿中侍御史。
左思小时候学习钟繇、胡昭的书法及鼓琴,都没有学成。
父亲左雍对朋友说:“思儿所知道懂得的,不如我小时候。
”按现代心理学的观点当家长的决不应该在人前背后说自己
的孩子愚笨,以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挫伤他的积极性。
可能是一千七百多年前的左雍还不懂得这条心理学规律,也可能他见孩子学啥啥不行气愤至极之语,怒后吐真言,顾及不了其他。
可是左思是个要强的孩子,于是受到刺激,勤奋学习。
左思相貌难看。
至于到底有多难看,有个故事足以说明这个问题:
晋武帝泰始八年(公元272年),武帝闻左棻的文才,选入皇宫做嫔妃。
左思一家迁居洛阳,才貌双全的潘岳,即“貌比潘安”的潘安悠游于市集,左思也学他优游于市集;妇人们见了潘岳都连起手臂想拦住他,而左思得到的待遇却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
《世说新语》称左思“绝丑”,而且还很不厚道地说他“亦复效岳遨游”,仿佛因为长得丑,连逛街都不配了!
貌丑使他有着深深的自卑感,因此不善交际,也不善言辞,但是写的文章却辞藻壮丽。
左思写《齐都赋》,写了一年才写成。
再想写三都赋,恰逢妹妹左棻被召入宫中,左思全家搬到京城,于是就去拜见著作郎张载,向他讨教四川的情况,以便写《蜀都赋》时做到有据可循。
其间左思自己认为见识不广,就要求担任秘书郎(官名。
三国魏始置。
属秘书省,掌图书经籍,或称秘书郎中。
)一职以便参阅所需的各种书籍。
又到蜀都、吴都、魏都去实地调查,可谓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于是构思十年,家门口,庭院里,厕所里,都摆放着笔和纸,偶尔想出一句,马上就记录下来。
真是十年辛苦不寻常啊!
等到《三都赋》写成,当时的人并未重视它。
左思认为自己的文章不比班固张衡逊色,左思担心因为自己的地位低微会导致自己的文章被埋没,安定的皇甫谧在洛阳有很高的声誉,左思前往拜访,把《三都赋》呈给皇甫看。
皇甫谧称赞赋写得好,为他的赋写了序。
张载为其中的《魏都赋》作了注释,刘逵为其中的《吴都赋》《蜀都赋》作了注释,并为之作序说:“观战国以来,作赋的人太多了,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在前代享有盛名,班固的《两都赋》道理胜过文辞,张衡的《二京赋》文采超过立意。
至于这篇赋作,比拟诸家,或运用辞藻表现思想,或运用事实阐发意蕴,也颇有情致,不精研细审的人不能详知这篇赋作中蕴含的深意远旨,不通晓众物的人不能统摄这篇赋作中涉及的殊物异闻。
世人都崇尚古代的作品,看不起当世之人的创作,没有人肯花心思了解作品实质。
”陈留人卫权又为左思此赋作了《略解》……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何况帮助左思的并非三个好汉呢!左思正是在这些名人的交相延誉下才在文坛逐步崭露头脚的。
没有当时这些文化名人的交相称誉左思的《三都赋》纵然字字珠玑要想誉满天下恐怕还需假以时日。
写到这儿我不禁感叹左思的文章固然独步天下,但是这些文化先进们能不计个人厉害奖掖提携年轻人的气度和胸襟也着实令
人肃然起敬。
从此以后,《三都赋》被时人称誉推崇。
司空张华见到此赋,感叹说:“左思是班固、张衡之流的人物,(此赋)能使诵读的人感觉文已尽而意有余,历时越久,越有新意。
”于是豪门贵族之家争相传阅抄写,京城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价格大涨。
历史上因为一篇文章造成如此的轰动效应的并不多见,可见左思文章的魅力是多么巨大,左思写作的功力是多么深厚。
的确是十年辛苦不寻常啊!就像一则外国小寓言说的一样:花十年时间画一幅,一天就可以卖出去,而花一天时间画一幅画,可能十年也卖不出去。
左思深谙此道理,难怪此赋一经发行,风靡全国,从此,丑男作家终于一鸣惊人,扬眉吐气了!
这其间还有一段小插曲。
起初,陆机到了洛阳,想写三都赋,听说左思也在写三都赋,就拍着手直笑,在给弟弟陆云的信中说:“这里有一个粗鄙之人,想写《三都赋》,等他写成之后,我将用它来封盖酒瓮呢。
”这还真应了曹丕那句话: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等待左思的赋写出,陆机从心底叹服,认为自己无法超过左思,就搁笔不写了。
二陆是东吴陆逊之孙、陆抗之子,世家子弟出身,当时名满天下,自然恃才傲物,居然被左思的《三都赋》所折服,除去陆机具有难得可贵的服善之心外,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左思文才的不同凡响。
二)左思风力的吟史诗
左思诗歌代表作品是《咏史》诗8首,见于《文选》。
《咏史》自班固以来大抵是一诗咏一事,在客观事实的复述中略见作者的意旨,而左思的《咏史》错综史实,融会古今,连类引喻,“咏古人而己之性情俱见”(沈德潜《古诗源》)。
左思早年有着强烈的用世之心,自认才高志雄,“左眄澄江湘,右盻定羌胡”(第1首),希望有所作为。
但是在门阀制度的压抑下,他始终怀才不遇。
在《咏史》诗第2首中,他以“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的艺术形象,深刻地揭露“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不合理现象;在第7首中他借咏古代贤士的坎坷遭遇,沉痛地指出:“何世无奇才,遗之在草泽。
”对扼杀人才的黑暗现实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其笔锋之尖锐,在两晋南北朝是不多见的。
《咏史》诗还借咏古人,阐明自己的生活态度和志向,声称:“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埃尘。
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
”所以梁代评论家钟嵘说左思“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喻之致”(《诗品》)。
这也应了孔子那句话: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 可以怨。
并且形容陶渊明有“左思风力”,也说明了左思诗歌的风骨刚健,有建安遗风。
明清之际王夫之曾说:“三国之降为西晋,文体大坏,古度古心,不绝于来兹者,非太冲其焉归?”(《古诗选评》)左思所创造的“涧底松”这一艺术形象也被南朝范云、初
唐王勃借用来抒发怀才不遇的苦闷。
(三)寒门庶族与门阀士族之争他的咏史诗其实是寒士的呐喊
左思是寒门庶族小地主出身,当时是门阀士族把持着国家的军政大权,门阀士族根本不给寒门庶族人士以参政议政的机会,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仕进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士族和庶族的对立成为这个时期的一个重要特点,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创作中,也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
其实寒士的不平早在战国时代的文学作品中就有所反映了,《楚辞》宋玉《九辨》:“坎廪兮贫士失职而志不平”,算是他们最早的呼喊。
《古诗十九首》:“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飚尘。
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
无为守贫贱,坎坷长苦辛。
”则反映了寒士希望改变其地位的要求。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门阀制度下,寒士的不平更为强烈,在诗中的呼喊之声也就更为高亢。
左思《咏史》其二:“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形象地反映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社会情况。
其六写出自己这一介寒士的高傲:“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埃尘。
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
”其五最后两句:“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
”则充分表现了寒士的气概。
(四)依草附木侥幸苟全性命于乱世
秘书省长官贾谧请左思主讲《汉书》,这位贾谧便是偷香窃玉的主儿韩寿与贾午(贾午系丑后贾南风之妹)所生之子,原名韩谧。
因为其外祖父贾充无子过继给贾家改名贾谧,贾谧在“八王之乱”中被诛杀后,左思退居宜春里,一门儿心思扑在典籍上。
等到张方肆意暴虐,祸害京都洛阳,左思将全家人搬到冀州。
几年后,因病而死。
左思能全身避祸上看他还是有一定的政治眼光的,在那个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武人政治时代,文人除去依草附木别无出路,或者如陶渊明一样弃官不做和光同尘苟全性命于乱世。
但是一介文弱书生一旦投错了主儿,就会随着主子的宦海沉浮而沉浮,轻则屈沉下僚终生郁郁不得志,重者锒铛入狱,或脑袋搬家。
在东晋那个乱世里左思能苟全性命除去运气外何尝没有深邃的政治眼光和高明的政治智慧在内。
同为金谷二十四友的左思与潘岳相比,他是幸运的,至少不是战乱和争斗的牺牲品。
正确的选择成全了他的才华,使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章。
(五)左思何太媸左棻何太妍吗?
左思之妹左棻于晋武帝泰始八年(公元272年),被选入皇宫做嫔妃。
有人不加详审认为她之所以被荒淫好色的晋武帝选入宫中显然是由于貌美出众所致。
认为一奶同胞的兄妹长相为何相去甚远。
于是作诗道:
本是同根生,妍媸何太远?
左思何其媸,左棻何其妍。
事实上是一贯荒唐于色的司马炎是历史上最荒唐无为的帝王之一,晋宫佳丽,以百、千来数。
左棻被封为贵嫔,不过是司马炎为自己博得惜才的虚名,《晋书》中称左芬“姿陋体羸,常居薄室”,每当游苑,方能想起还有位左贵嫔。
看到了没有,左棻的被选入宫实在是晋武帝司马炎用她来作为惜才爱才的象征装潢门面而已。
左棻“姿陋体羸,常居薄室”。
长得难看,以至于长居冷宫。
可能其长相于乃兄不分伯仲。
倒是左思的女儿长得还不错。
有左思的诗为证:
娇女诗
作者:左思
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皙。
小字为纨素,口齿自清历。
鬓发覆广额,双耳似连璧。
明朝弄梳台,黛眉类扫迹。
浓朱衍丹唇,黄吻烂漫赤。
娇语若连琐,忿速乃明集。
握笔利彤管,篆刻未期益。
执书爱绨素,诵习矜所获。
到了左思的女儿那一代终于向貌美的方面变异发展了!那可是左思的老婆之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