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咏史·郁郁涧底松》原文翻译及鉴赏
咏史其二左思阅读答案鉴赏赏析
咏史(其二)|左思|阅读答案鉴赏赏析咏史(其二)(晋)左思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②。
冯公③岂不伟,自首不见招。
注:①金张,指金日磾和张汤两家族,是汉代两大权贵。
②七叶,七代。
珥,插。
汉貂,汉代侍中官冠旁插貂尾为饰。
③冯公,指冯唐。
(1)这首诗借“咏史”揭示了怎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2)这首诗可分为三个层次,每四句一层。
请简要分析诗中三个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
(4分)答案(1)揭示了世族权贵依仗祖业窃居高位、出身寒微的人虽有才能却只能屈居下位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现象的强烈不满和批判。
(2)第一层以比兴起笔,用“松”和“苗”来比喻因“地势”不同而带来的不平等状况,形象化地引领全诗;第二层是全诗的核心,直接揭示“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社会现象,并指出这种现象“由来非一朝”;第三层则通过“金张”和“冯公”两个事例正反对比,具体说明上面现象的存在,并批判它的不合理性。
【赏析】这首诗写在门阀制度下,有才能的人,因为出身寒微而受到压抑,不管有无才能的世家大族子弟占据要位,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晋书·刘毅传》)的不平现象。
“郁郁涧底松”四句,以比兴手法表现了当时人间的不平。
以“涧底松”比喻出身寒微的士人,以“山上苗”比喻世家大族子弟。
仅有一寸粗的山上树苗竟然遮盖了涧底百尺长的大树,从表面看来,写的是自然景象,实际上诗人借此隐喻人间的不平,包含了特定的社会内容。
形象鲜明,表现含蓄。
中国古典诗歌常以松喻人,在此诗之前,如刘桢的《赠从弟》;在此诗之后,如吴均的《赠王桂阳》,皆以松喻人的高尚品格,其内涵是十分丰富的。
“世胄蹑高位”四句,写当时的世家大族子弟占据高官之位,而出身寒微的士人却沉没在低下的官职上。
这种现象就好像“涧底松”和“山上苗”一样,是地势使他们如此,由来已久,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古诗咏史原文及翻译
古诗咏史原文及翻译古诗咏史原文及翻译1 古诗咏史左思带拼音版yǒng shǐ咏史zuǒ sī左思yù yù jiàn dǐ sōng ,lí lí shān shàng miáo 。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yǐ bǐ jìng cùn jīng ,yīn cǐ bǎi chǐ tiáo 。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shì zhòu niè gāo wèi ,yīng jùn chén xià liáo 。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dì shì shǐ zhī rán ,yóu lái fēi yī zhāo 。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jīn zhāng jí jiù yè ,qī yè ěr hàn diāo 。
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
féng gōng qǐ bù wěi ,bái shǒu bù jiàn zhāo 。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2 古诗咏史左思翻译及赏析茂盛的松树生长在山涧底,风中低垂摇摆着的小苗生长在山头上。
(由于生长的地势高低不同,)凭它径寸之苗,却能遮盖百尺之松。
贵族世家的子弟能登上高位获得权势,有才能的人却埋没在低级职位中。
这是所处的地位不同使他们这样的,这种情况由来已久并非一朝一夕造成的。
汉代金日磾和张安世二家就是依靠了祖上的遗业,子孙七代做了高官。
(珥汉貂:珥,插。
汉代侍中官员的帽子上插貂鼠尾作装饰。
)汉文帝时的冯唐难道还不算是个奇伟的人才吗?可就因为出身微寒,白头发了仍不被重用。
咏史左思赏析“郁郁涧底松”四句,以比兴手法表现了当时人间的'不平。
左思《咏史·郁郁涧底松》原文+赏析
左思《咏史·郁郁涧底松》原文+赏析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注释】①郁郁:严密浓绿的样子。
涧:两山之间。
涧底松:比喻才高位卑的寒士。
②离离:下垂的样子。
苗:初生的草木。
山上苗:山上小树。
③彼:指山上苗。
径:直径。
径寸:直径一寸。
径寸茎:即一寸粗的茎。
④荫:遮蔽。
此:指涧底松。
条:树枝,这里指树木。
⑤胄:长子。
世胄:世家子弟。
蹑(niě聂):履、登。
⑥下僚:下级官员,即属员。
沉下僚:沉没于下级的官职。
⑦“地势”两句是说这种情况恰如涧底松和山上苗一样,是地势造成的,其所从来久矣。
⑧金:指汉金日磾,他家自汉武帝到汉平帝,七代为内侍。
(见《汉书·金日传》)张:指汉张汤,他家自汉宣帝以后,有十余人为侍中、中常侍。
《汉书·张汤传赞》云:“功臣之世,唯有金氏、张氏亲近贵宠,比于外戚。
”七叶:七代。
珥(ěr耳):插。
珥汉貂:汉代侍中、中常侍的帽子上,皆插貂尾。
这两句是说金张两家的子弟凭借祖先的世业,七代做汉朝的贵官。
⑨冯公:指汉冯唐,他曾指责汉文帝不会用人,年老了还做中郎署长的小官。
伟:奇。
招:招见。
不见招:不被进用。
这两句是说冯唐难道不奇伟,年老了还不被重用。
以上四句引证史实说明“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情况,是由来已久。
【翻译】茂盛的松树生长在山涧底,风中低垂摇摆着的小苗生长在山头上.(由于生长的地势高低不同,)凭它径寸之苗,却能遮盖百尺之松.贵族世家的子弟能登上高位获得权势,有才能的人却埋没在低级职位中.这是所处的地位不同使他们这样的,这种情况由来已久并非一朝一夕造成的.汉代金日磾和张安世二家就是依靠了祖上的遗业,子孙七代做了高官.(珥汉貂:珥,插.汉代侍中官员的帽子上插貂鼠尾作装饰.) 汉文帝时的冯唐难道还不算是个奇伟的人才吗?可就因为出身微寒,白头发了仍不被重用【鉴赏】这首写在门阀制度下,有才能的人,因为出身寒微而受到压抑,不管有无才能的世家大族子弟占据要位,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晋书·刘毅传》)的不平现象。
《咏史》原文及翻译赏析
《咏史》原文及翻译赏析《咏史》原文及翻译赏析1咏史诗自古无殉死,达人共所知。
秦穆杀三良,惜哉空尔为。
结发事明君,受恩良不訾。
临殁要之死,焉得不相随?妻子当门泣,兄弟哭路垂。
临穴呼苍天,涕下如绠縻。
人生各有志,终不为此移。
同知埋身剧,心亦有所施。
生为百夫雄,死为壮士规。
黄鸟作悲诗,至今声不亏。
古诗简介此诗是王粲咏怀子车三兄弟的诗作。
赏析/鉴赏诗的开篇,便明确指出:自古以来所有有识之士都是鄙弃殉葬制度的,秦穆公以三良为自己殉死只给后人带来了无穷的遗憾。
王粲不写“三良殉秦穆”,而写“秦穆杀三良”,强调了个“杀”字。
杀了之后,于自己无益,于人有害,于事无补,指落得个“空尔为”!接下来,作者通过两相对照的描写,一方面是死者知恩报主,视死如归的坦荡胸怀,另一方面是死者家属呼天抢地的悲哀场面。
忠心事主,本应受到君主的恩赐,可事实上得到的是灭顶之灾。
王粲的这首诗另一个显著的特点,是热烈地赞扬子车三兄弟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高尚气概。
作者指出子车兄弟有自己的明确志向:“人生各有志”,不论处境如何,总要坚持自己的追求:“心亦有所施”。
那么他们的志向与追求是什么呢?就是忠君报主。
所以作者热烈地赞美他们“生为百夫雄,死为壮士规”!这种描写和刻画凸显了三良的形象,使历史人物形象的塑造与诗人主观情志的表达产生了良性互动,诗人的情感也因此更为丰富和复杂,诗中的诗性成分得到了加强,可以说是咏史诗发展史上一个比较大的进步。
《咏史》原文及翻译赏析2咏史五都矜财雄,三川养声利。
百金不市死,明经有高位。
京城十二衢,飞甍各鳞次。
仕子彯华缨,游客竦轻辔。
明星晨未晞,轩盖已云至。
宾御纷飒沓,鞍马光照地。
寒暑在一时,繁华及春媚。
君平独寂寞,身世两相弃。
翻译五大都市,自夸财富雄厚,三川一带,热衷于名利追逐。
有钱的富豪,可以不受法律的制裁,明经的士人,能够得到高官厚禄。
京城里,大路四通八达,高耸韵屋脊,像鱼鳞一样密布。
做官的,华美的帽缨随风飘动,闲游的,骑着快马在城中漫步。
《咏史》原文及翻译赏析
《咏史》原文及翻译赏析《咏史》原文及翻译赏析6篇《咏史》原文及翻译赏析1原文:咏史朝代:唐朝作者:高適尚有绨袍赠,应怜范叔寒。
不知天下士,犹作布衣看。
译文及注释:译文像须贾这样的小人尚且有赠送绨袍的举动,就更应该同情范雎的贫寒了。
现在的人不知道像范雎这样的天下治世贤才,把他当成普通人看待。
注释⑴“尚有”两句:绨袍,粗丝绵之袍。
范叔,指战国时魏国人范雎。
这两句讲述了一个典故:魏国派须贾、范雎出使齐国,齐王重范雎之才,赐给他银子,而没有给须贾。
须贾诬范雎暗通齐国,范雎被迫害而逃往秦国,改名张禄,拜为丞相,使秦国称霸天下。
后来,须贾出使秦国,范雎穿着破衣拜见须贾。
须贾看他可怜,送给他绨袍。
当须贾知范雎是秦国丞相时,大惊失色。
而范雎念他赠绨袍一事,免其一死。
⑵天下士:天下豪杰之士。
⑶布衣:老百姓。
赏析:高适在仕途辉煌时,曾官至淮南、西川节度使,封渤海县侯,诗名远播。
一些优秀的边塞诗赞扬了边防将士的斗志,歌颂了他们以身殉国杀敌立功的豪情,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充满了乐观情绪和爱国主义精神,表现出高适的为国“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的政治抱负。
但是他在少年时,相当落魄,其诗歌大多感慨怀才不遇,仕途失意。
这首诗则写于未入仕途之时。
“尚有绨袍赠,应怜范叔寒。
”这两句歌咏历史上范睢的一段故事。
诗中的“尚有”,还有;“绨袍”,用一种比绸子厚实、粗糙的纺织品做成的袍子。
“范叔”,指范睢。
范睢字叔,故称。
《史记·范睢蔡泽列传》记载:战国时范睢事魏大夫须贾,因随须贾出使齐国,齐王赐他金十金和牛酒。
须贾怀疑范睢通齐,告诉魏相。
魏相派人凌辱范睢,几欲置之死地。
范睢装死得以逃到秦国,游说秦昭王获得成功,被拜为相,封于应(今河南省宝丰西南),称“应侯”。
“范睢既相秦,秦号曰‘张禄’,而魏不知,以为范睢已死久矣。
魏闻秦且东伐韩、魏,魏使须贾于秦。
范睢闻之,为微行,敝衣间步之邸,见须贾。
须贾见之而惊曰:“范叔固无恙乎!”范睢曰:‘然。
白居易《涧底松》译文及鉴赏答案
白居易《涧底松》译文及鉴赏答案《涧底松》是由白居易所创作的,本诗的语言形式,除具有白诗浅显易懂的一贯风格外,还体现了乐府诗的特点。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涧底松》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涧底松》有松百尺大十围,坐在涧底寒且卑。
涧深山险人路绝,老死不逢工度之。
天子明堂欠梁木,此求彼有两不知。
谁喻苍苍造物意,但与乏材不与地。
金张世禄原宪贤,牛衣寒贱貂蝉贵。
貂蝉与牛衣,高下虽有殊。
高者未必贤,下者未必愚。
君不见沉沉海底生珊瑚,历历天上种白榆。
《涧底松》【注释】1.度:度量2.苍苍:深清色,此指天3.历历:分明的样子4.白榆:星名,这里把白榆当作榆树。
《涧底松》【赏析】白居易的《涧底松》作于元和四年(809)。
元和三年诗人由翰林学士转任左拾遗,位虽不高,职在谏言。
他也的确做到了“有阙必规,有违必谏,朝廷得失无不察,天下利病无不言”(《初授拾遗献书》)。
不仅与宪宗当面论执强鲠,还创作了大量讽谕诗,道民疾苦,补察时政。
正如他自己所说:“身是谏官,月请谏纸,启奏之外,有可以救济人病,裨补时阙。
”《涧底松》就是这一时期所作的讽谕诗中五十首新乐府中的一篇。
《涧底松》一诗的命名及寓意,显然由西晋左思《咏史》之二“郁郁涧底松”而来。
他对左思此诗感触颇深,几次为“涧底松”鸣不平。
此前曾作《续古诗十首》(其四)敷衍铺陈诗意云:雨露长纤草,山苗高入云;风雪折劲木,涧松摧为薪。
风摧此何意?雨长彼何因?百丈涧底死,寸茎山上春。
可怜苦节士,感此涕盈巾。
“百丈涧底死,寸茎山上春”,何等沉痛!与左思诗相比,虽含蓄不及左而愤慨切直实有过之。
然而白居易仍觉不尽意,又直以《涧底松》为题,写了这首政治讽刺诗。
诗共十六句。
前六句咏涧底松,后十句紧扣涧底松抒写感慨。
“有松百尺大十围,生在涧底寒且卑”。
首句点明所咏之物及其特征。
“百尺”,虚写、极言其高;“十围”,以夸张渲染其粗,说明松材之良可用。
次句写松的生长环境:“寒且卑”。
气候寒而地势低。
《咏史》原文及翻译赏析
《咏史》原文及翻译赏析《咏史》原文及翻译赏析《咏史》原文及翻译赏析1咏史五都矜财雄,三川养声利。
百金不市死,明经有高位。
京城十二衢,飞甍各鳞次。
仕子彯华缨,游客竦轻辔。
明星晨未晞,轩盖已云至。
宾御纷飒沓,鞍马光照地。
寒暑在一时,繁华及春媚。
君平独寂寞,身世两相弃。
翻译五大都市,自夸财富雄厚,三川一带,热衷于名利追逐。
有钱的富豪,可以不受法律的制裁,明经的士人,能够得到高官厚禄。
京城里,大路四通八达,高耸韵屋脊,像鱼鳞一样密布。
做官的,华美的帽缨随风飘动,闲游的,骑着快马在城中漫步。
凌晨时分,天上依旧繁星闪烁,官宦们的车驾,已如风云般涌入。
宾客与仆从,随之纷至沓来,黑乎乎的土地上映照着鞍马的光芒闪闪。
寒来暑往,似乎只是一瞬,百花纷纷争艳,只趁春光明媚之时。
唯独严君平,甘于寂寞不慕荣利,俗世不用他,他也不求入仕。
注释五都:西汉时以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为五都。
矜:自夸。
三川:秦郡名,治荥阳(今河南省荥阳县西南),其地有河、洛、伊三水,所以称三川。
养声利:追求名利。
不市死:不死于市中。
衢:大道。
飞甍:高耸的屋脊。
鳞次:像鱼鳞一样密布。
彯:长带摆动的样子。
竦:执。
轻辔:是指善跑的马。
辔,辔头,御马索。
轩盖:带篷盖的车,达官贵人所乘。
云至:云涌而来,极言其多。
宾御:宾客和侍者。
飒沓:众多的样子。
一时:一时间,刹时。
君平:汉代蜀人严遵,字君平。
他在成都以占卜为生,每日得百钱则闭门下帘读《老子》,一生不求仕进。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太始二年(466年),宋孝武帝刘骏死后,世人矜财货、重名利,与坚守寂寞、与世相弃的君平形成强烈的对比,益发显示了世风的奢华、腐朽。
作者为了表达对于官僚贵族的强烈憎恶,以及自身对耿直高洁品格的坚守,于是创作了这首诗。
赏析“五都矜财雄,三川养声利。
”诗人起笔便尖锐地指出,五都的人以财产雄厚而自尊自大,三川的人好追逐名利。
诗人谴责的,不仅仅是五都和三川的人,他谴责的还有高门世族和达官贵人。
《咏史》原文及翻译赏析
《咏史》原文及翻译赏析《咏史》原文及翻译赏析5篇《咏史》原文及翻译赏析1原文咏史两汉本继绍,新室如赘疣。
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
翻译西汉和东汉本来就是承接关系,中间却多出来个新朝,就像是人身上长了个无用的肉瘤一样。
所以才有嵇康这样唱着广陵散慷慨赴死的英雄,他在临时前写文章批责那些不遵守法纪纲常的人。
注释继绍:承传。
新室:西汉末年,王莽建立的新朝。
赘疣:赘:多余。
疣:肉瘤。
形容累赘无用之物。
嵇中散:三国时魏人嵇康在临死前所弹奏的曲子。
至死薄殷周:嵇康的朋友山涛任吏部郎迁散骑常侍后,向司马氏推举嵇康担任他的旧职。
嵇康身为曹魏宗室,不齿山涛依附于司马氏的行为,于是遂与之绝交,并作《与山巨源绝交书》。
其中有言:每非汤武而薄周孔。
薄:鄙薄,瞧不起。
殷周,指殷汤王和周武王,二人分别建立了商朝和周朝。
赏析这首诗用“借古讽今”的写法,把南宋继承北宋,比作东汉继承西汉,把在金人统治者扶持下出现的伪楚、伪齐傀儡政权比作王莽的新室。
并且表示,只有东汉继继承的西汉,南宋继承北宋才是正统政权,而对于一切傀儡政权坚决不予承认。
对于反对司马氏篡魏的嵇康,给予热情的赞颂。
这些都表现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感情。
善于用典一向是李清照的特点,在这首诗里,李清照用王莽的新朝比喻当时的伪齐、伪楚政权。
用嵇康与山涛绝交之事来贬低那些苟且偷生之辈。
读起来有丈夫之气,当真巾帼不让须眉。
李清照生活在北宋与南宋的交替时期,当时的南宋朝庭充斥着投降主义思想,很多达官贵人不思收复失地,为国出力。
他们贪图安逸、偏安一隅。
国家的更替对他们来说不过是换了一个为官的地方,他们毫无廉耻的接着当他们的官,享受荣华富贵,对国家的兴亡混不在意。
《咏史》原文及翻译赏析2咏史五都矜财雄,三川养声利。
百金不市死,明经有高位。
京城十二衢,飞甍各鳞次。
仕子彯华缨,游客竦轻辔。
明星晨未晞,轩盖已云至。
宾御纷飒沓,鞍马光照地。
寒暑在一时,繁华及春媚。
君平独寂寞,身世两相弃。
翻译五大都市,自夸财富雄厚,三川一带,热衷于名利追逐。
左思:咏史·郁郁涧底松
左思:咏史·郁郁涧底松本文是关于诗词名句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咏史·郁郁涧底松》作者:左思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注释:1、郁郁:严密浓绿的样子。
涧:两山之间。
涧底松:比喻才高位卑的寒士。
2、离离:下垂的样子。
苗:初生的草木。
山上苗:山上小树。
3、彼:指山上苗。
径:直径。
径寸:直径一寸。
径寸茎:即一寸粗的茎。
4、荫:遮蔽。
此:指涧底松。
条:树枝,这里指树木。
5、胄:长子。
世胄:世家子弟。
蹑(聂):履、登。
6、下僚:下级官员,即属员。
沉下僚:沉没于下级的官职。
7、“地势”两句是说这种情况恰如涧底松和山上苗一样,是地势造成的,其所从来久矣。
8、金:指汉金日磾,他家自汉武帝到汉平帝,七代为内侍。
(见《汉书·金日传》)张:指汉张汤,他家自汉宣帝以后,有十余人为侍中、中常侍。
《汉书·张汤传赞》云:“功臣之世,唯有金氏、张氏亲近贵宠,比于外戚。
”七叶:七代。
珥(耳):插。
珥汉貂:汉代侍中、中常侍的帽子上,皆插貂尾。
这两句是说金张两家的子弟凭借祖先的世业,七代做汉朝的贵官。
9、冯公:指汉冯唐,他曾指责汉文帝不会用人,年老了还做中郎署长的小官。
伟:奇。
招:招见。
不见招:不被进用。
这两句是说冯唐难道不奇伟,年老了还不被重用。
以上四句引证史实说明“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情况,是由来已久。
翻译:茂盛的松树生长在山涧底,风中低垂摇摆着的小苗生长在山头上。
凭它径寸之苗,却能遮盖百尺之松。
贵族世家的子弟能登上高位获得权势,有才能的人却埋没在低级职位中。
这是所处的地位不同使他们这样的,这种情况由来已久并非一朝一夕造成的。
汉代金日磾和张安世二家就是依靠了祖上的遗业,子孙七代做了高官。
汉文帝时的冯唐难道还不算是个奇伟的人才吗?可就因为出身微寒,白头发了仍不被重用。
咏史原文翻译及赏析
咏史原文翻译及赏析咏史原文翻译及赏析原文:咏史[清代]龚自珍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
牢盆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
避席畏闻文字狱,着书都为稻粱谋。
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译文及注释:译文在那繁华绮丽的江南富庶之地,无限的恩宠和肆意报怨齐集于名流士林。
权贵、幕僚把持着全部大权,内宫佞臣窃据了朝廷要津。
书生离席畏惧文字狱,着作只为谋食保安宁。
田横壮士今在何处?难道都已封官拜爵、归顺大汉朝廷?注释金粉:古代妇女化妆用的铅粉。
这里指景象繁华。
十五州:泛指长江下游地区。
“万重”句:指“名流”在声色和名利场中彼此猜忌争夺,恩怨重重。
恩怨:指情侣夫妻间的恩爱悲怨之情。
属(zhǔ):表结交。
名流:知名之士。
这里指当时社会上沽名钓誉的头面人物。
“牢盆”两句:意谓在盐商家帮闲的清客和那些轻薄文人得操胜算,全很得意。
牢盆:古代煮盐器具。
这里借指盐商。
狎(xiá)客:权贵豪富豢养的亲近的清客。
团扇:圆扇,古代宫妃、歌妓常手执白绢团扇。
才人:宫中女官。
团扇才人:是对轻薄文人的贬称。
踞上游:指占居高位。
避席:古人席地而坐,为表示恭敬或畏惧离席而起。
文字狱:指清统治者迫害知识分子的一种冤狱,故意在作者诗文中摘取字句,罗织成罪。
康熙、雍正、干隆几代文字狱尤为厉害。
为稻粱谋:为生活打算。
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君看随阳雁,各为稻粱谋。
”原指鸟类寻觅食物,转指人们为衣食奔走。
列侯:爵位名。
汉制,王子封侯,称诸侯;异姓功臣受封,称列侯。
赏析:题为《咏史》,实则伤时,感慨当时江南名士慑服于清王朝的残酷统治、庸俗苟安之状。
他们或依附权门,窃踞要职,或明哲保身,埋头着书。
结句才接触史事,以田横抗汉的故事,揭穿清王朝以名利诱骗知识分子的用心。
借古讽今,含意深邃,深刻而又辛辣地把对“名流”的揭露提高到对清王朝统治的批判上,鞭挞了当时整个现实社会的腐朽没落。
首联写在繁华的东南地区,那些依附权贵、沽名钓誉的所谓“名流”,都是从个人利害出发互相勾结和倾轧,造成了无穷无尽的恩怨,把这个地区搞得乌烟瘴气。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原文、赏析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出自魏晋左思的《咏史·郁郁涧底松》
原文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左思(约250~305)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人。
西晋著名文学家,其《三都赋》颇被当时称颂,造成“洛阳纸贵”。
左思自幼其貌不扬却才华出众。
晋武帝时,因妹左棻被选入宫,举家迁居洛阳,任秘书郎。
晋惠帝时,依附权贵贾谧,为文人集团“二十四友”的重要成员。
永康元年(300年),因贾谧被诛,遂退居宜春里,专心著述。
后齐王司马冏召为记室督,不就。
太安二年(303年),因张方进攻洛阳而移居冀州,不久病逝。
创作背景:
译文
茂盛的松树生长在山涧底,风中低垂摇摆着的小苗生长在山头上.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意思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意思“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出自唐朝诗人左思的古诗作品《咏史·郁郁涧底松》第五六句,其古诗全文如下: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注释】①郁郁:严密浓绿的样子。
涧:两山之间。
涧底松:比喻才高位卑的寒士。
②离离:下垂的样子。
苗:初生的草木。
山上苗:山上小树。
③彼:指山上苗。
径:直径。
径寸:直径一寸。
径寸茎:即一寸粗的茎。
④荫:遮蔽。
此:指涧底松。
条:树枝,这里指树木。
⑤胄:长子。
世胄:世家子弟。
蹑(niè聂):履、登。
⑥下僚:下级官员,即属员。
沉下僚:沉没于下级的官职。
⑦“地势”两句是说这种情况恰如涧底松和山上苗一样,是地势造成的,其所从来久矣。
⑧金:指汉金日磾,他家自汉武帝到汉平帝,七代为内侍。
(见《汉书·金日传》)张:指汉张汤,他家自汉宣帝以后,有十余人为侍中、中常侍。
《汉书·张汤传赞》云:“功臣之世,唯有金氏、张氏亲近贵宠,比于外戚。
”七叶:七代。
珥(ě耳):插。
珥汉貂:汉代侍中、中常侍的帽子上,皆插貂尾。
这两句是说金张两家的子弟凭借祖先的世业,七代做汉朝的贵官。
⑨冯公:指汉冯唐,他曾指责汉文帝不会用人,年老了还做中郎署长的小官。
伟:奇。
招:招见。
不见招:不被进用。
这两句是说冯唐难道不奇伟,年老了还不被重用。
以上四句引证史实说明“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情况,是由来已久。
【翻译】茂盛的松树生长在山涧底,风中低垂摇摆着的小苗生长在山头上(由于生长的地势高低不同,)凭它径寸之苗,却能遮盖百尺之松贵族世家的子弟能登上高位获得权势,有才能的人却埋没在低级职位中这是所处的地位不同使他们这样的,这种情况由来已久并非一朝一夕造成的汉代金日磾和张安世二家就是依靠了祖上的遗业,子孙七代做了高官(珥汉貂:珥,插汉代侍中官员的帽子上插貂鼠尾作装饰)汉文帝时的冯唐难道还不算是个奇伟的人才吗?可就因为出身微寒,白头发了仍不被重用。
左思《咏史》其二
艺术上,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比喻,“郁郁涧底 松,离离山上苗” 以涧底松来比喻怀才不遇的寒士,以
山上苗来比喻凭借门阀世代卿相的士族,鲜明揭示自然界 之不合理现象,以暗示人类社会之不平等现象。对比,全 诗从上下、大小、高低、贵贱、贤愚等正反两个方面进行 对比,如“涧底松”和“山上苗”对比,“世胄”和“英 俊”对比,“金、张”和“冯公”对比,说明阴阳易位, 贤愚颠倒的极不合理的事实,给读者以强烈深刻的印象。 用典,借用金日{石单}、张汤、冯唐三个古人(《汉书》 皆有传)的故事,鞭挞当时极不合理的门阀制度。
左思《咏史》其二
【原文】 郁郁涧底松①,离离山上苗②。 以彼径寸茎③,荫此百尺条④。 世胄蹑高位⑤,英俊沉下僚⑥。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⑦。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⑧。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⑨。
【注释】
①郁郁:严密浓绿的样子。涧:两山之间。涧 底松:比喻才高位卑的寒士。
②离离:下垂的样子。苗:初生的草木。山上 苗:山上小树。
全诗清新自然,无任何矫情,写出诗人与世无 争、怡然自得的感情。若是没有他超凡脱俗的 品性,和对人生了悟明彻的心境,如何能有如 此海阔天空的诗作。欲 人都有欲。人欲无忌,
而人欲有异;人欲无边,而人欲有限。活到哪 种年纪就有哪种欲望。无欲望便无希望。但欲 因人生,人因欲使。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欲望, 不同的欲望造就不同的人。立欲必正,验欲必 果。人生如何,重在立欲。欲系福祸,各自把 握。唯非分之欲是过。欲壑难填,莫坠其渊!
陶渊明《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①,而无车马喧②。问君 何能尔③,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 然见南山④。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⑤ 。此中有真意⑥,欲辨已忘言。
【注释】①结庐:构筑屋子。人境:人间,人类居住 的地方。 ②无车马喧:没有车马的喧嚣声。 ③君 :作者自谓。尔:如此、这样。这句和下句设为问答 之辞,说明心远离尘世,虽处喧嚣之境也如同居住在 偏僻之地。 ④悠然:自得的样子。南山:指庐山。 ⑤日夕:傍晚。相与:相交,结伴。这两句是说傍晚 山色秀丽,飞鸟结伴而还。 ⑥此中:即此时此地的 情和境,也即隐居生活。真意:人生的真正意义,即 “迷途知返”。这句和下句是说此中含有人生的真义, 想辨别出来,却忘了如何用语言表达。意思是既领会 到此中的真意,不屑于说,也不必说。
左思《咏史·郁郁涧底松》原文、译文、赏析
左思《咏史·郁郁涧底松》原文、译文、赏析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注释①郁郁:严密浓绿的样子。
涧:两山之间。
涧底松:比喻才高位卑的寒士。
②离离:下垂的样子。
苗:初生的草木。
山上苗:山上小树。
③彼:指山上苗。
径:直径。
径寸:直径一寸。
径寸茎:即一寸粗的茎。
④荫:遮蔽。
此:指涧底松。
条:树枝,这里指树木。
⑤胄:长子。
世胄:世家子弟。
蹑(niě聂):履、登。
⑥下僚:下级官员,即属员。
沉下僚:沉没于下级的官职。
⑦“地势”两句是说这种情况恰如涧底松和山上苗一样,是地势造成的,其所从来久矣。
⑧金:指汉金日磾,他家自汉武帝到汉平帝,七代为内侍。
(见《汉书·金日传》)张:指汉张汤,他家自汉宣帝以后,有十余人为侍中、中常侍。
《汉书·张汤传赞》云:“功臣之世,唯有金氏、张氏亲近贵宠,比于外戚。
”七叶:七代。
珥(ěr耳):插。
珥汉貂:汉代侍中、中常侍的帽子上,皆插貂尾。
这两句是说金张两家的子弟凭借祖先的世业,七代做汉朝的贵官。
⑨冯公:指汉冯唐,他曾指责汉文帝不会用人,年老了还做中郎署长的小官。
伟:奇。
招:招见。
不见招:不被进用。
这两句是说冯唐难道不奇伟,年老了还不被重用。
以上四句引证史实说明“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情况,是由来已久。
翻译茂盛的松树生长在山涧底,风中低垂摇摆着的小苗生长在山头上.(由于生长的地势高低不同,)凭它径寸之苗,却能遮盖百尺之松.贵族世家的子弟能登上高位获得权势,有才能的人却埋没在低级职位中.这是所处的地位不同使他们这样的,这种情况由来已久并非一朝一夕造成的.汉代金日磾和张安世二家就是依靠了祖上的遗业,子孙七代做了高官.(珥汉貂:珥,插.汉代侍中官员的帽子上插貂鼠尾作装饰.) 汉文帝时的冯唐难道还不算是个奇伟的人才吗?可就因为出身微寒,白头发了仍不被重用鉴赏这首写在门阀制度下,有才能的人,因为出身寒微而受到压抑,不管有无才能的世家大族子弟占据要位,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晋书·刘毅传》)的不平现象。
《咏史·郁郁涧底松》左思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咏史·郁郁涧底松》左思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诗的前四句“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以涧底松和山上苗为喻,形象地描绘了出身寒门的才士与出身世家大族的子弟在地位和待遇上的巨大差距。
涧底松虽然生命力顽强,但却只能生长在狭窄的涧底,而山上苗却能凭借其优越的地势,茁壮成长,遮蔽涧底松。
这里的“彼”和“此”,分别指山上苗和涧底松,“径寸茎”和“百尺条”则暗示了两者在身材和势力上的悬殊。
接下来的“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两句,是对前四句的进一步深化。
“世胄”指世家子弟,“英俊”指有才能的人。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世家子弟凭借祖辈的功勋,轻易地登上高位,而有才能的人却只能沉沦于下僚,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
这两句诗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不公,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现象的不满和愤怒。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两句,是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的探讨。
诗人认为,这种不平等的现象并非偶然,而是由社会地位和出身所决定的,是由来已久的。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无奈和对命运的叹息。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两句,是对前八句的总结和升华。
“金张”指金日磾和张汤,他们都是西汉时期的权贵,家族世代为官。
“七叶珥汉貂”意思是,金日磾的子孙连续七世都担任了汉朝的高官,佩带着貂尾。
这里的“金张”和“汉貂”,象征着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诗人通过描写金张家族的荣华富贵,进一步强调了社会的不平等和门阀制度的残酷性。
最后两句“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是对全诗的升华和总结。
“冯公”指冯唐,他是汉文帝时期的一位大臣,因为才华出众而受到重用。
“白首不见招”意思是,冯唐虽然才华横溢,但直到年老仍然没有得到朝廷的重用。
这里的“冯公”和“不见招”,象征着有才能的人在面对门阀制度和社会不公时的无奈和悲哀。
诗人通过描写冯唐的遭遇,表达了对有才能的人遭受压抑和埋没的同情,同时也对社会的黑暗和不公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咏史·郁郁涧底松》这首诗通过对松苗的对比,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平等现象,表达了诗人对门阀制度的不满和对才高位卑者的同情。
《咏史》原文及翻译赏析
《咏史》原文及翻译赏析《咏史》原文及翻译赏析(6篇)《咏史》原文及翻译赏析1咏史诗自古无殉死,达人共所知。
秦穆杀三良,惜哉空尔为。
结发事明君,受恩良不訾。
临殁要之死,焉得不相随?妻子当门泣,兄弟哭路垂。
临穴呼苍天,涕下如绠縻。
人生各有志,终不为此移。
同知埋身剧,心亦有所施。
生为百夫雄,死为壮士规。
黄鸟作悲诗,至今声不亏。
古诗简介此诗是王粲咏怀子车三兄弟的诗作。
赏析/鉴赏诗的开篇,便明确指出:自古以来所有有识之士都是鄙弃殉葬制度的,秦穆公以三良为自己殉死只给后人带来了无穷的遗憾。
王粲不写“三良殉秦穆”,而写“秦穆杀三良”,强调了个“杀”字。
杀了之后,于自己无益,于人有害,于事无补,指落得个“空尔为”!接下来,作者通过两相对照的描写,一方面是死者知恩报主,视死如归的坦荡胸怀,另一方面是死者家属呼天抢地的悲哀场面。
忠心事主,本应受到君主的恩赐,可事实上得到的是灭顶之灾。
王粲的这首诗另一个显著的特点,是热烈地赞扬子车三兄弟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高尚气概。
作者指出子车兄弟有自己的明确志向:“人生各有志”,不论处境如何,总要坚持自己的追求:“心亦有所施”。
那么他们的志向与追求是什么呢?就是忠君报主。
所以作者热烈地赞美他们“生为百夫雄,死为壮士规”!这种描写和刻画凸显了三良的形象,使历史人物形象的塑造与诗人主观情志的表达产生了良性互动,诗人的情感也因此更为丰富和复杂,诗中的诗性成分得到了加强,可以说是咏史诗发展史上一个比较大的进步。
《咏史》原文及翻译赏析2咏史五都矜财雄,三川养声利。
百金不市死,明经有高位。
京城十二衢,飞甍各鳞次。
仕子彯华缨,游客竦轻辔。
明星晨未晞,轩盖已云至。
宾御纷飒沓,鞍马光照地。
寒暑在一时,繁华及春媚。
君平独寂寞,身世两相弃。
翻译五大都市,自夸财富雄厚,三川一带,热衷于名利追逐。
有钱的富豪,可以不受法律的制裁,明经的士人,能够得到高官厚禄。
京城里,大路四通八达,高耸韵屋脊,像鱼鳞一样密布。
《咏史》原文及翻译赏析
《咏史》原文及翻译赏析《咏史》原文及翻译赏析《咏史》原文及翻译赏析1原文咏史两汉本继绍,新室如赘疣。
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
翻译西汉和东汉本来就是承接关系,中间却多出来个新朝,就像是人身上长了个无用的肉瘤一样。
所以才有嵇康这样唱着广陵散慷慨赴死的英雄,他在临时前写文章批责那些不遵守法纪纲常的人。
注释继绍:承传。
新室:西汉末年,王莽建立的新朝。
赘疣:赘:多余。
疣:肉瘤。
形容累赘无用之物。
嵇中散:三国时魏人嵇康在临死前所弹奏的曲子。
至死薄殷周:嵇康的朋友山涛任吏部郎迁散骑常侍后,向司马氏推举嵇康担任他的旧职。
嵇康身为曹魏宗室,不齿山涛依附于司马氏的行为,于是遂与之绝交,并作《与山巨源绝交书》。
其中有言:每非汤武而薄周孔。
薄:鄙薄,瞧不起。
殷周,指殷汤王和周武王,二人分别建立了商朝和周朝。
赏析这首诗用“借古讽今”的写法,把南宋继承北宋,比作东汉继承西汉,把在金人统治者扶持下出现的伪楚、伪齐傀儡政权比作王莽的新室。
并且表示,只有东汉继继承的西汉,南宋继承北宋才是正统政权,而对于一切傀儡政权坚决不予承认。
对于反对司马氏篡魏的嵇康,给予热情的赞颂。
这些都表现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感情。
善于用典一向是李清照的特点,在这首诗里,李清照用王莽的新朝比喻当时的伪齐、伪楚政权。
用嵇康与山涛绝交之事来贬低那些苟且偷生之辈。
读起来有丈夫之气,当真巾帼不让须眉。
李清照生活在北宋与南宋的交替时期,当时的南宋朝庭充斥着投降主义思想,很多达官贵人不思收复失地,为国出力。
他们贪图安逸、偏安一隅。
国家的更替对他们来说不过是换了一个为官的地方,他们毫无廉耻的接着当他们的官,享受荣华富贵,对国家的兴亡混不在意。
《咏史》原文及翻译赏析2原文:咏史朝代:唐朝作者:高適尚有绨袍赠,应怜范叔寒。
不知天下士,犹作布衣看。
译文及注释:译文像须贾这样的小人尚且有赠送绨袍的举动,就更应该同情范雎的贫寒了。
现在的人不知道像范雎这样的天下治世贤才,把他当成普通人看待。
左思:咏史·郁郁涧底松
左思:咏史·郁郁涧底松《咏史·郁郁涧底松》作者:左思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注释:1、郁郁:严密浓绿的样子。
涧:两山之间。
涧底松:比喻才高位卑的寒士。
2、离离:下垂的样子。
苗:初生的草木。
山上苗:山上小树。
3、彼:指山上苗。
径:直径。
径寸:直径一寸。
径寸茎:即一寸粗的茎。
4、荫:遮蔽。
此:指涧底松。
条:树枝,这里指树木。
5、胄:长子。
世胄:世家子弟。
蹑(聂):履、登。
6、下僚:下级官员,即属员。
沉下僚:沉没于下级的官职。
7、“地势”两句是说这种情况恰如涧底松和山上苗一样,是地势造成的,其所从来久矣。
8、金:指汉金日磾,他家自汉武帝到汉平帝,七代为内侍。
(见《汉书·金日传》)张:指汉张汤,他家自汉宣帝以后,有十余人为侍中、中常侍。
《汉书·张汤传赞》云:“功臣之世,唯有金氏、张氏亲近贵宠,比于外戚。
”七叶:七代。
珥(耳):插。
珥汉貂:汉代侍中、中常侍的帽子上,皆插貂尾。
这两句是说金张两家的子弟凭借祖先的世业,七代做汉朝的贵官。
9、冯公:指汉冯唐,他曾指责汉文帝不会用人,年老了还做中郎署长的小官。
伟:奇。
招:招见。
不见招:不被进用。
这两句是说冯唐难道不奇伟,年老了还不被重用。
以上四句引证史实说明“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情况,是由来已久。
翻译:茂盛的松树生长在山涧底,风中低垂摇摆着的小苗生长在山头上。
凭它径寸之苗,却能遮盖百尺之松。
贵族世家的子弟能登上高位获得权势,有才能的人却埋没在低级职位中。
这是所处的地位不同使他们这样的,这种情况由来已久并非一朝一夕造成的。
汉代金日磾和张安世二家就是依靠了祖上的遗业,子孙七代做了高官。
汉文帝时的冯唐难道还不算是个奇伟的人才吗?可就因为出身微寒,白头发了仍不被重用。
赏析:这首诗写在门阀制度下,有才能的人,因为出身寒微而受到压抑,不管有无才能的世家大族子弟占据要位,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晋书·刘毅传》)的不平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咏史·郁郁涧底松》原文翻译及鉴赏
语文网的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咏史·郁郁涧底松》原文翻译及鉴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语文网。
目前,高三的同学已经开始了高考第一轮复习,在这一阶段的复习当中,我们要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会为我们今后的深入复习打下基础。
那么现在,小编就为大家搜集整理《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咏史·郁郁涧底松》原文翻译及鉴赏》,帮助大家进行第一轮复习。
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咏史·郁郁涧底松》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咏史·郁郁涧底松》原文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咏史·郁郁涧底松》原文翻译
茂盛的松树生长在山涧底,风中低垂摇摆着的小苗生长在山头上.
(由于生长的地势高低不同,)凭它径寸之苗,却能遮盖百尺之松.
贵族世家的子弟能登上高位获得权势,有才能的人却埋没在低级职位中.
这是所处的地位不同使他们这样的,这种情况由来已久并非一朝一夕造成的.
汉代金日磾和张安世二家就是依靠了祖上的遗业,子孙七代做了高官.(珥汉貂:珥,插.汉代侍中官员的帽子上插貂鼠尾作装饰.)
汉文帝时的冯唐难道还不算是个奇伟的人才吗?可就因为出身微寒,白头发了仍不被重用
《咏史·郁郁涧底松》注释
①郁郁:严密浓绿的样子。
涧:两山之间。
涧底松:比喻才高位卑的寒士。
②离离:下垂的样子。
苗:初生的草木。
山上苗:山上小树。
③彼:指山上苗。
径:直径。
径寸:直径一寸。
径寸茎:即一寸粗的茎。
④荫:遮蔽。
此:指涧底松。
条:树枝,这里指树木。
⑤胄:长子。
世胄:世家子弟。
蹑:履、登。
⑥下僚:下级官员,即属员。
沉下僚:沉没于下级的官职。
⑦“地势”两句是说这种情况恰如涧底松和山上苗一样,是地势造成的,其所从来久矣。
⑧金:指汉金日磾,他家自汉武帝到汉平帝,七代为内侍。
张:指汉张汤,他家自汉宣帝以后,有十余人为侍中、中常侍。
《汉书·张汤传赞》云:“功臣之世,唯有金氏、张氏亲近贵宠,比于外戚。
”七叶:七代。
珥:插。
珥汉貂:汉代侍中、中常侍的帽子上,皆插貂尾。
这两句是说金张两家的子弟凭借祖先的世业,七代做汉朝的贵官。
⑨冯公:指汉冯唐,他曾指责汉文帝不会用人,年老了还做中郎署长的小官。
伟:奇。
招:招见。
不见招:不被进用。
这两句是说冯唐难道不奇伟,年老了还不被重用。
以上四句引证史实说明“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情况,是由来已久。
《咏史·郁郁涧底松》鉴赏
《咏史·郁郁涧底松》写在门阀制度下,有才能的人,因为出身寒微而受到压抑,不管有无才能的世家大族子弟占据要位,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不平现象。
“郁郁涧底松”四句,以比兴手法表现了当时人间的不平。
以“涧底松”比喻出身寒微的士人,以“山上苗”比喻世家大族子弟。
仅有一寸粗的山上树苗竟然遮盖了涧底百尺长的大树,从表面看来,写的是自然景象,实际上诗人借此隐喻人间的不平,包含了特定的社会内容。
形象鲜明,表现含蓄。
中国古典诗歌常以松喻人,在此诗之前,如刘桢的《赠从弟》;在此诗之后,如吴均的《赠王桂阳》,皆以松喻人的高尚品格,其内涵是十分丰富的。
“世胄蹑高位”四句,写当时的世家大族子弟占据高官之位,而出身寒微的士人却沉没在低下的官职上。
这种现象就好像“涧底松”和“山上苗”一样,是地势使他们如此,由来已久,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至此,诗歌由隐至显,比较明朗。
这里,以形象的语言,有力地揭露了门阀制度所造成的不合理现象。
从历史上看,门阀制度在东汉末年已经有所发展,至曹魏推行“九品中正制”,对门阀统治起了巩固作用。
西晋时期,由于“九品中正制”的继续实行,门阀统治有了进一步的加强,其弊病也日益明显。
段灼说:“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即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沉者哉!”当时朝廷用人,只据中正品第,结果,上品皆显贵之子弟,寒门贫士仕途堵塞。
刘毅的有名的《八损疏》则严厉地谴责中正不公:“今之中正不精才实,务依党利;不均称尺,务随爱憎。
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
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则削下,兴则扶上,一人之身,旬日异状,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于己,必得其欲。
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暨时有之,皆曲有故,慢主罔时,实为乱源,损政之道一也。
”这些言论都反映了当时用人方面的腐败现象。
左思此诗从自身的遭遇出发,对时弊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金张藉旧业”四句,紧承“由来非一朝”。
内容由一般而至个别、更为具体。
金,指金日磾家族。
据《汉书·金日磾传》载,汉武帝、昭帝、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平帝七代,金家都有内侍。
张,指张汤家族。
据《汉书·张汤传》载,自汉宣帝、元帝以来,张家为侍中、中常侍、诸曹散骑、列校尉者凡十余人。
“功臣之世,唯有金氏、张氏,亲近宠贵,比于外戚”。
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是冯公,即冯唐。
他是汉文帝时人,很有才能,可是年老而只做到中郎署长这样的小官。
这里以对比的方法,表现“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具体内容。
并且,紧扣《咏史》这一诗题。
何焯早就点破,左思《咏史》,实际上是咏怀。
诗人只是借历史以抒发自己的怀抱,对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进行无情地揭露和抨击而已。
《咏史·郁郁涧底松》哪里只是“金张藉旧业”四句用对比手法,通首皆用对比,所以表现得十分鲜明生动。
加上内容由隐至显,一层比一层具体,具有良好的艺术效果。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咏史·郁郁涧底松》原文翻译及鉴赏》,对于高考政治知识点了解是否更加加深了一点呢?更多学习相关材料,敬请关注语文网,小编随时为大家更新更多有效的复读材料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