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实验指导书含答案

合集下载

控制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书(答案)

控制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书(答案)

控制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书自控原理实验室编印(内部教材)实验项目名称:(所属课程:)院系:专业班级:姓名:学号:实验日期:实验地点:合作者:指导教师:本实验项目成绩:教师签字:日期:(以下为实验报告正文)一、实验目的简述本实验要达到的目的。

目的要明确,要注明属哪一类实验(验证型、设计型、综合型、创新型)。

二、实验仪器设备列出本实验要用到的主要仪器、仪表、实验材料等。

三、实验内容简述要本实验主要内容,包括实验的方案、依据的原理、采用的方法等。

四、实验步骤简述实验操作的步骤以及操作中特别注意事项。

五、实验结果给出实验过程中得到的原始实验数据或结果,并根据需要对原始实验数据或结果进行必要的分析、整理或计算,从而得出本实验最后的结论。

六、讨论分析实验中出现误差、偏差、异常现象甚至实验失败的原因,实验中自己发现了什么问题,产生了哪些疑问或想法,有什么心得或建议等等。

七、参考文献列举自己在本次准备实验、进行实验和撰写实验报告过程中用到的参考文献资料。

格式如下:作者,书名(篇名),出版社(期刊名),出版日期(刊期),页码实验一 控制系统典型环节的模拟一、实验目的1、掌握比例、积分、实际微分及惯性环节的模拟方法;2、通过实验熟悉各种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和动态特性;3、了解典型环节中参数的变化对输出动态特性的影响。

二、实验仪器1、控制理论电子模拟实验箱一台;2、超低频慢扫描数字存储示波器一台;3、数字万用表一只;4、各种长度联接导线。

三、实验原理以运算放大器为核心元件,由其不同的R-C 输入网络和反馈网络组成的各种典型环节,如图1-1所示。

图中Z1和Z2为复数阻抗,它们都是R 、C 构成。

图1-1 运放反馈连接基于图中A 点为电位虚地,略去流入运放的电流,则由图1-1得:21()o i u ZG s u Z ==-(1-1) 由上式可以求得下列模拟电路组成的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及其单位阶跃响应。

1、比例环节实验模拟电路见图1-2所示图1-2 比例环节传递函数:21()R G s K R =-=- 阶跃输入信号:-2V 实验参数:(1) R 1=100K R 2=100K (2) R 1=100K R 2=200K 2、 惯性环节实验模拟电路见图1-3所示图1-3 惯性环节传递函数:2212211211()11R CS R Z R K CS G s Z R R R CS TS +=-=-=-=-++阶跃输入:-2V 实验参数:(1) R 1=100K R 2=100K C=1µf (2) R=100K R 2=100K C=2µf 3、积分环节实验模拟电路见图1-4所示图1-4 积分环节传递函数:21111()Z CS G s Z R RCS TS=-=-=-= 阶跃输入信号:-2V 实验参数:(1) R=100K C=1µf (2) R=100K C=2µf 4、比例微分环节实验模拟电路见图1-5所示图1-5 比例微分环节传递函数:22211111()(1)(1)1D Z R R G S R CS K T S R Z R CS R CS =-=-=-+=-++其中TD =R1C K=12RR阶跃输入信号:-2V 实验参数:(1)R1=100K R2=100K C=1µf(2)R1=100K R2=200K C=1µf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分别画出比例、惯性、积分、比例微分环节的电子电路;2、熟悉实验设备并在实验设备上分别联接各种典型环节;3、按照给定的实验参数,利用实验设备完成各种典型环节的阶跃特性测试,观察并记录其单位阶跃响应波形。

实验一参考答案

实验一参考答案

实验一参考答案实验一参考答案在科学研究和学术领域中,实验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它通过观察和记录数据来验证或推翻假设。

实验一是一个基础性实验,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数据处理方法。

以下是对实验一的参考答案。

实验一的目的是研究酸碱中性溶液的酸碱度。

实验中需要的材料包括酸性溶液、碱性溶液、中性溶液、酸碱指示剂、试管、滴管和PH试纸。

实验步骤如下:1. 准备工作:将试管清洗干净,并用洗涤剂和去离子水彻底清洗,确保试管内无污染物。

同时,准备好所需的酸性溶液、碱性溶液和中性溶液。

2. 实验前的预备工作:将试管标记为1、2、3,并将试管1放置在实验台上。

使用滴管将酸性溶液滴入试管1中,滴加时要注意控制滴液的数量,并记录下滴加的次数。

3. 酸碱指示剂的添加:将酸碱指示剂滴入试管1中,滴加时要注意控制滴液的数量,并记录下滴加的次数。

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会显示出溶液的酸碱度。

4. PH试纸的使用:将PH试纸浸入试管1中,等待片刻后,将试纸取出并与标准PH值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确定溶液的酸碱度。

5. 重复实验:重复以上实验步骤,对碱性溶液和中性溶液进行相同的操作。

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如下:1. 记录观察数据:在实验过程中,要仔细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和PH试纸的颜色变化,并及时记录下来。

2. 数据整理:将实验数据整理成表格或图表的形式,以便更好地分析和比较。

3. 数据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可以通过比较不同溶液的颜色变化和PH值来确定它们的酸碱度。

酸性溶液的颜色变化可能为红色或橙色,PH值低于7;碱性溶液的颜色变化可能为蓝色或紫色,PH值高于7;中性溶液的颜色变化可能为绿色,PH值接近7。

4. 结论: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可以得出实验的结论。

例如,实验结果显示试管1的溶液颜色变为红色,PH值为4,可以得出结论该溶液为酸性溶液。

实验一的参考答案就是以上所述。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了解实验的基本步骤、数据处理方法和酸碱度的概念。

同时,实验的结果也为后续的实验和研究提供了基础。

电子科技大学 PLC实验指导书(答案)

电子科技大学 PLC实验指导书(答案)

PLC实验指导书目录实验一基本指令实验 (3)实验二常用功能指令实验 (8)实验三交通灯控制实验 (16)实验四刀库捷径选择控制实验 (18)实验五液体混合装置自动控制实验 (22)实验六四级传送带控制实验 (25)实验七步进电机控制实验 (27)实验八邮件分拣控制实验 (29)附录 (33)实验一基本指令实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PLC实验装置。

2.练习手持编程器的使用3.熟悉系统操作。

4.掌握与、或、非逻辑功能的编程方法。

5.掌握定时器指令的使用。

6.掌握计数器的使用。

7.掌握计数器/定时器内部时基脉冲的参数设置。

二、实验内容1.熟悉三菱GX-Developer 编程软件的使用方法,请详细阅读本书附录的全部内容。

2.编制梯形图并写出程序,通过程序判断Y1、Y2、Y3、Y4的输出状态,然后再输入并运行程序加以验证。

3.熟悉时间继电器典型电路的工作原理,在理论上分析运行结果,预先写出程序的调试步骤。

三、实验原理1.线圈驱动指令LD、LDI、OUTLD:取指令。

表示一个与输入母线相连的常开接点指令,即常开接点逻辑运算起始。

LDI:取反指令。

表示一个与输入母线相连的常闭接点指令,即常闭接点逻辑运算起始。

OUT:线圈驱动指令,也叫输出指令。

LD、LDI两条指令的目标元件是X、Y、M、S、T、C,用于将接点接到母线上。

也可以与ANB指令、ORB指令配合使用,在分支起点也可使用。

OUT是驱动线圈的输出指令,它的目标元件是Y、M、S、T、C。

对输入继电器X不能使用。

OUT指令可以连续使用多次。

LD、LDI是一个程序步指令,这里的一个程序步即是一个字。

OUT是多程序步指令,要视目标元件而定。

OUT指令的目标元件是定时器T和计数器C时,必须设置常数K。

2.接点串联指令AND、ANIAND,与指令。

用于单个常开接点的串联。

ANI,与非指令。

用于单个常闭接点的串联。

AND与ANI都是一个程序步指令,它们串联接点的个数没有限制,也就是说这两条指令可以多次重复使用。

中考物理实验题目操作指南与参考答案

中考物理实验题目操作指南与参考答案

中考物理实验题目操作指南与参考答案引言:中考物理实验题目是中考科目之一,它涉及实践操作和理论知识的结合。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这一部分内容,本文将提供物理实验题目的操作指南与参考答案,希望能够对考生有所帮助。

实验一:测量物体的质量实验目的:测量给定物体的质量。

实验器材:天平(或弹簧秤)、物体样品。

实验步骤:1. 将物体样品放在天平上,等待天平示数稳定。

2. 记录天平示数,得到物体的质量值。

参考答案:根据实验步骤操作,得到质量值。

实验二:测量物体的体积实验目的:测量给定物体的体积。

实验器材:容量瓶、水、物体样品。

实验步骤:1. 将容量瓶充满水,记录刻度值。

2. 将物体样品放入容量瓶中,记录容量瓶的刻度值。

3. 利用容量瓶刻度差值计算出物体的体积。

参考答案:根据实验步骤操作,计算出物体的体积。

实验三:测量物体的密度实验目的:测量给定物体的密度。

实验器材:容量瓶、水、物体样品、天平(或弹簧秤)。

实验步骤:1. 将容量瓶充满水,记录刻度值。

2. 将物体样品放入容量瓶中,记录容量瓶的刻度值。

3. 用天平(或弹簧秤)测量物体的质量。

4. 利用公式密度=质量/体积,计算出物体的密度。

参考答案:根据实验步骤操作,计算出物体的密度。

实验四:测量物体的比热容实验目的:测量给定物体的比热容。

实验器材:热水容器、热水、物体样品、温度计、天平(或弹簧秤)。

实验步骤:1. 将一定质量的热水倒入热水容器中,并用温度计测量初始温度。

2. 在热水中放入物体样品,记录物体和水的温度。

3. 记录实验室温度。

4. 利用公式热量=质量×比热容×温度差,计算出物体的比热容。

参考答案:根据实验步骤操作,计算出物体的比热容。

结论:通过以上四个实验,我们分别测量了物体的质量、体积、密度以及比热容。

这些实验内容是中考物理实验题目的常见类型,希望本文提供的操作指南和参考答案能够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物理实验题目,取得好的成绩。

注意事项:1. 在进行实验操作时,要仔细阅读题目要求和实验步骤,确保操作正确。

电路实验指导书答案

电路实验指导书答案

电路实验指导书答案电路实验指导书答案【篇一: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指导书】目录实验一电工仪表的使用与测量误差的计算1 实验二电路元件伏安特性的测量4 实验三直流电路中电位、电压的关系研究10 实验四基尔霍夫定律12 实验五叠加定理的验证15 实验六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的验证18 实验七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23 实验八受控源特性测试26 实验九 rc一阶电路的动态过程研究实验31 实验十二阶动态电路响应的研究34 实验十一 rlc元件在正弦电路中的特性实验36 实验十二rlc串联谐振电路的研究39 实验十三双口网络测试42 实验十四rc选频网络特性测试45 实验十五负阻抗变换器48 实验十六回转器52 附 1 典型电信号的观察与测量56电路分析实验指导书实验一常用电工仪表的使用与测量误差的计算一、实验目的1、熟悉各类测量仪表、各类电源的布局及使用方法2、掌握电压表、电流表内电阻的测量方法3、熟悉电工仪表测量误差的计算方法二、实验说明1、为了准确地测量电路中实际的电压和电流,必须保证仪表接入电路不会改变被测电路的工作状态,这就要求电压表的内阻为无穷大;电流表的内阻为零。

而实际使用的电工仪表都不能满足上述要求。

因此,当测量仪表一旦接入电路,就会改变电路原有的工作状态,这就导致仪表的读数值与电路原有的实际值之间出现误差,这种测量误差值的大小与仪表本身内阻值的大小密切相关。

2、本实验测量电流表的内阻采用“分流法”,如图1-1所示。

图1-1可调电流源a为被测电阻(ra)的直流电流表,测量时先断开开关s,调节电流源的输出电流i使a表指针满偏转,然后合上开关s,并保持i值不变,调节电阻箱rb的阻值,使电流表的指针指在1/2满偏转位置,此时有ia=is=1/2,ra=rb//r1,r1为固定电阻器之值,rb由电阻箱的刻度盘上读得。

3、测量电压表的内阻采用分压法,如图1-2所示。

图1-2 可调稳压源图1-3v为被测内阻(rv)的电压表,测量时先将开关s闭合,调节直流稳压源的输出电压,使电压表v的指针为满偏转。

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实验指导书思考题参考答案-光学资料

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实验指导书思考题参考答案-光学资料

实验二十八 测定玻璃的折射率【思考题参考答案】1.视深法和光路法测量时,玻璃砖两个界面的平行度对测量结果有什么影响?为什么?答:玻璃砖两个界面的平行度对光路法测量结果没有影响。

这是因为如果两个界面不平行,可以看成三棱镜,出射线偏向厚度增加方向(相当于底部),只要用光路法找到入射线、出射线和两个界面,都能确定对应的入射角和折射角,从而按折射定律计算折射率。

对视深法测量结果是否影响,请自己根据测量原理思考。

2.视深法和光路法测量时,玻璃砖厚些还是薄些好?为什么?答:厚些好。

在视深法中,玻璃砖越厚h '越大,这样由于像的位置不准引起的相对误差越小。

在光路法中,玻璃砖越厚,由于ABCD 位置定的不准,引起入射角和折射角的误差越小,折射率的相对测量误差越小。

3.光路法测量时,为什么入射角不能过大或过小?答:折射率决定于两个角度的正弦比,入射角太小时,角度误差引起正弦函数的误差变大,入射角和折射角测量误差对测量结果的误差影响变大。

入射角太大时,折射角也变大,折射能量太小,同时由于色散严重,出射光束径迹不清晰(或在利用大头针显示光路时,大头针虚像模糊)折射角不易定准。

4.光路法测量时,若所画直线ab 和cd 的间距大于玻璃砖的真实厚度,那么,折射率的测量值偏大还是偏小?为什么?答:折射率的测量值偏小。

如果所画直线ab 和cd 的间距大于玻璃砖的真实厚度,如图所示。

实际折射线如图中虚线,而作图的折射线为图中实线,测量的折射角大于实际折射角,折射率r i n sin =,测量折射率值偏小。

间距小于玻璃砖的真实厚度的问题,自己回答。

实验二十九 测定薄透镜的焦距【思考题参考答案】1.作光学实验为何要调节共轴?共轴调节的基本步骤是什么?对多透镜系统如何处理?答:光学实验中经常要用一个或多个透镜成像。

由于透镜在傍轴光线(即近轴光线)下成像质量好,基本无像差,可以减小测量误差,必须使各个透镜的主光轴重合(即共轴)。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实验指导书思考题参考标准答案-力学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实验指导书思考题参考标准答案-力学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实验指导书思考题参考答案-力学————————————————————————————————作者:————————————————————————————————日期:实验二 在气轨上研究瞬时速度【思考题参考答案】1.试测量气轨倾斜角度β,并把实验中所求得的加速度a 和g sin β相比较。

答:测量β的方法:先用匀速法把气垫导轨调节水平,然后,测出两个支点沿气轨的长度L ,测出垫块的高度h ,L h =βsin 。

测量加速度的方法:(1)将两个光电门安放在一定距离的适中位置,读出距离s ,(2)滑块装上U 型挡光片,将光电计时器调节到测两个速度状态,让滑块静止下滑测量经过两个光电门的速度v 1、v 2。

(3)计算加速度a 并与Lh g g =βsin 比较,其中sv v a 22122-=。

注:为消除粘滞阻力影响,可以通过测量四个速度分别计算下滑和上升的加速度。

道理如下:=-=f a a a 下s v v 22122-,s v v a a a f 22423-=+=上,所以sv v v v a 421242322--+= 2.使用平板型挡光片和两个光电门,如何测量滑块通过倾斜气轨上一点A 的瞬时速度。

答:将光电计时器调到测量一个时间间隔状态,在滑块上装平板型挡光片,控制滑块从气轨上一个固定点P 由静止滑下,从挡光片前沿挡第一光电门开始计时,挡第二光电门停止计时,测出时间t ,根据匀变速运动公式,有at v v v B A +==,而()t l at v v v v B =-=+=22选择不同的l ,测出t ,计算出t l v =,在坐标纸上画出v —t 曲线,确定斜率和截距,其斜率的绝对值为a /2,截距为A 点的瞬时速度v 。

【补充思考题】测量气轨的阻尼因数。

滑块在气轨上运动,由于内摩擦和气轨平整度问题,也会有较小的阻力,一般认为阻力与速度方向相反,大小成正比。

即bv f =。

发酵液中L-色氨酸的提取纯化实验指导书

发酵液中L-色氨酸的提取纯化实验指导书

发酵液中L-色氨酸的提取纯化实验指导书一、实验目的1.了解氨基酸的一般提取纯化工艺;2.掌握离子交换过程的反应机理。

二、概述和原理分离纯化是氨基酸工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投资及产品中的费用都占有很大比例。

因此,研究分离纯化技术,降低其成本,对氨基酸工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发酵液是极其复杂的多相体系,含有微生物细胞、代谢产物、未耗用的培养基等。

氨基酸的提取纯化,主要是应用它的物理化学性质,如两性电解质的特性,溶解度,分子大小,分配系数及与吸附剂吸附特性等,达到把发酵液氨基酸提取出来的目的。

一般的氨基酸分离纯化步骤可简分为:浓缩其中离子交换法具有设备投资少、纯化效果好、工艺简单、污染小、节能的优点,常用于工业生产中氨基酸的提取。

其原理主要是应用氨基酸的两性电解质特性:在酸性溶液中,氨基酸以阳离子状态存在,因而能被阳离子交换树脂交换吸附;在碱性溶液中,氨基酸以阴离子状态存在,因而能被阴离子交换树脂交换吸附。

根据氨基酸是两性电解质这一特性,以及目的氨基酸与杂质氨基酸pK、pI值的差异,通过调节氨基酸发酵液的pH值,使不同氨基酸的带电性质及解离状态不同,再通过选择合适的离子交换树脂就能分离纯化各种氨基酸。

三、实验试剂及仪器1.试剂L-色氨酸发酵液(由实验一提供);浓硫酸(AR 95.5%);盐酸;氢氧化钠;氨水;冰醋酸;001×7型阳离子交换树脂。

2.仪器离子交换柱,离心机,控温磁力搅拌器,旋转蒸发仪,蠕动泵、真空干燥箱。

四、实验操作步骤1.树脂预处理及装柱先用蒸馏水冲洗001×7型阳离子交换树脂除去杂质,然后用2 mol/L的HCl和NaOH 溶液反复浸泡3次后,再用2 mol/L的HCl转成H+型,最后用去离子水洗至中性备用;离子交换柱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后,在柱中先装入半柱水,然后将树脂和水一起倒入柱中,让树脂自然沉降。

装柱时应注意柱中的水不能低于树脂界面,否则,树脂间形成气泡,影响交换效率。

数据库原理实验答案

数据库原理实验答案

课程结束各班学委统一收实验报告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本科)实验指导书1(报告)计算机信息教研室桂林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二○二○年八月目录实验 1 创建数据库与数据表 (2)实验2 简单查询和连接查询 (10)实验3 嵌套查询和集合查询 (12)实验4 数据完整性 (14)桂林理工大学实验报告班级学号姓名同组实验者无实验名称实验1 创建数据库与数据表日期年月日一、实验目的:1.熟悉SQL SERVER环境;2.掌握数据库和数据表的创建和删除,实践SQL的CREATE、ALTER和DROP命令;3.掌握数据表的创建和数据记录的插入方法。

二、实验环境:Sqlserve数据库管理系统三、实验内容:1. 创建教学管理“JXGL”数据库,并建立学生STUDENT、课程COURSE和选修SC 三个数据表,各表中的数据如下所示:学生STUDENT:(注:CS计算机科学,IS信息系统,MA数学)Sno Sname Ssex Sage Sdept95001李勇M20CS95002刘晨F19IS95003王敏F18MA95004张立M18IS课程COURSE:(注:Pcno 先修课课程号)Cno Cname Pcno Ccredit1数据库542数学23信息系统144操作系统635数据结构746数据处理27C语言64选修SC:Sno Cno Grade9500119295001285 95001388 9500229095002 950033380实验步骤:1.创建教学管理“JXGL”数据库。

(注:可采用可视窗体和SQL命令两种方法创建。

以下是SQL命令方法)(1) 创建教学管理“JXGL”数据库。

在命令窗格中输入如下命令,然后单击“运行”功能钮执行该命令。

CREATE DATABASE JXGL;(2) 在JXGL数据库中建立STUDENT表,并插入记录。

CREATE TABLE STUDENT( Sno char(5) not null unique,Sname char(20) not null unique,Ssex char(1),Sage int,Sdept char(20));INSERT INTO STUDENT V ALUES('95001','李勇','M',20,'CS');INSERT INTO STUDENT V ALUES('95002','刘晨','F',19,'IS');INSERT INTO STUDENT V ALUES('95003','王敏','F',18,'MA');INSERT INTO STUDENT V ALUES('95004','张立','M',18,'IS');1(3) JXGL数据库中建立COURSE表,并插入记录。

L-色氨酸含量和纯度的测定实验指导书

L-色氨酸含量和纯度的测定实验指导书

L-色氨酸含量和纯度的测定 实验指导书一、实验目的1.了解对二甲氨基苯甲醛与L-色氨酸的反应机理;2.了解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3.掌握L-色氨酸的测定方法。

二、概述和原理L-色氨酸的分析方法主要有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分析法、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毛细管电泳法、薄层色谱法和分光光度法等。

本实验主要采用分光光度法进行L-色氨酸含量测定。

分光光度法测定L-色氨酸的基本原理为:在硫酸溶液中,L-色氨酸与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发生缩合反应,生成的希夫碱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缩色氨酸为蓝色,颜色深度在一定范围内与L-色氨酸含量成线性关系,可在分光光度计下定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是色谱法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系统主要由储液器、泵、进样器、色谱柱、检测器、记录仪等几部分组成,由于该法具有高效、快速和灵敏等特点,不仅可用于L-色氨酸含量的测定,还可用于纯度的测定。

其工作原理为:储液器中的流动相被高压泵打入系统,样品溶液经进样器进入流动相,被流动相载入色谱柱(固定相)内,由于样品溶液中的各组分在两相中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在两相中作相对运动时,经过反复多次的吸附-解吸的分配过程,各组分在移动速度上产生较大的差别,被分离成单个组分依次从柱内流出,通过检测器时,样品浓度被转换成电信号传送到记录仪,数据以图谱形式打印出来。

三、实验试剂及仪器1.试剂浓硫酸;对二甲氨基苯甲醛;亚硝酸钠;L-色氨酸标准品;磷酸二氢钾;冰醋酸;甲醇(液相纯);纯净水;乙腈(液相纯)。

2.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Agilent 1200 Series高效液相色谱仪。

四、发酵液中L-色氨酸含量的测定1.对二甲氨基苯甲醛溶液(3 g/L)制备准确称取0.3 g对二甲氨基苯甲醛,溶于100 mL 1:1浓硫酸中。

2.亚硝酸钠溶液(2%)制备准确称取亚硝酸钠0.2 g于10 mL容量瓶中,以蒸馏水定容,新鲜配制。

3.L-色氨酸标准储备液(100 mg/L)制备准确称取25 mg L-色氨酸标准品,用纯水定容于250 mL棕色容量瓶中,制得浓度为100 mg/L的L-色氨酸标准储备液,于4 ℃冰箱保存备用。

年版小学科学教材实验指导与习题解析

年版小学科学教材实验指导与习题解析

年版小学科学教材实验指导与习题解析【实验指导与习题解析】第一章:实验指导实验1:浮力实验实验目的:观察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现象,了解浮力的原理。

实验材料:物体、容器、液体、弹簧测力计。

实验步骤:1. 将容器中注满液体,保持液面平稳。

2. 将物体放入容器中,固定在弹簧测力计上。

3. 记下物体浸没液体的液面位置,并读取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4. 记录下物体脱离液体的液面位置,并读取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出物体的浮力值。

实验结论: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量。

实验2:电流的导体类型实验实验目的:观察各种物质对电流的导体类型并进行分类。

实验材料:导线、开关、照明灯泡、电池、各种物质样本。

实验步骤:1. 将各种物质样本与导线连接,形成电路。

2. 打开开关,观察照明灯泡的亮度。

3. 根据照明灯泡的亮度判断物质对电流的导体类型。

实验结果:将各种物质样本进行分类,区分为导体和非导体。

实验结论:导体能够传导电流,而非导体则不能。

第二章:习题解析练习1:物质的三态变化问题:以下哪个过程属于液体变为气体的变化?A. 凝固B. 蒸发C. 凝结D. 熔化答案:B练习2:传声方式问题:以下哪种方式不属于声音传播的方式?A. 眼睛的直视传声B. 手机通过声音传输C. 高空中雷声的传播D. 人在水中听到声音答案:A练习3:磁铁的引力作用问题: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 只有两个磁铁的南极才能相互吸引B. 只有两个磁铁的北极才能相互吸引C. 磁铁的南极和磁铁的北极可以相互吸引D. 磁铁的南极和磁铁的南极可以相互吸引答案:C练习4:声音的高低音问题: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 高音声波的频率比低音声波的频率大B. 高音声波的频率比低音声波的频率小C. 高音声波的声音比低音声波的声音响亮D. 高音声波的声音比低音声波的声音低沉答案:A【注意】以上为实验指导与习题解析的内容,通过实验指导可以帮助小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学习,而习题解析则针对小学科学教材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提供了相关的问题和答案。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步骤及答案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步骤及答案

目录实验1 实验环境熟悉 (1)实验2 网络协议仿真软件的熟悉 (2)实验3 编辑并发送LLC帧 (3)实验4 编辑并发送MAC帧 (4)实验5 (5)实验6 网际协议IP (6)实验7 Internet控制报文协议icmp (8)实验8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10)实验9 传输控制协议TCP (11)实验一:实验环境的熟悉实验目的:1.掌握实验系统的软硬件组成2.熟悉实验系统软件界面实验设备:N台计算机,中软吉大的协议仿真软件实验步骤:1.由教师引领,观察实验室硬件布局、网线连接、主要设备等相关情况;2.打开中软吉大的协议仿真软件,了解软件的组成模块(包括仿真编辑器和协议分析器);2.了解实验中要用到的3种网络拓扑结构图;3.了解每种拓扑图中计算机的连接方法和ip地址的设置方法;主服务器IP设为172.16.1.100;其它机器设为172.16.1.*mask:255.255.255.0Gateway:172.16.1.1Dns:172.16.1.1004.打开中软吉大网络协议仿真教学系统(通用版)课件,熟悉9个实验的名称,有关实验的说明。

实验二:网络协议仿真软件的熟悉实验目的:1.熟悉仿真编辑器界面的操作2.熟悉协议分析器界面的操作实验设备:N台计算机,中软吉大的协议仿真软件实验步骤:打开中软吉大的协议仿真软件,浏览界面,尝试使用界面上的工具按钮。

(1)打开仿真编辑器。

该系统的初始界面分为5个部分:多帧编辑区、单帧编辑区、协议模型区、地址本和十六进制显示区a.多帧编辑区b.单帧编辑区c.协议模型区d.地址本e.十六进制显示区(2)应用实例a.编辑MAC层b.编辑IP层c.编辑TCP层(3)协议分析器使用简介a.会话分析b.协议解析(4)应用实例a.在单帧编辑区中编辑一个ICMP帧b.在协议分析器捕获该帧并分析实验三: 编辑并发送LLC帧实验目的:1.掌握以太网报文格式;2.掌握LLC帧报文格式;3.掌握仿真编辑器和协议分析器的使用方法;实验设备:集线器,N台计算机,N条双绞线,协议仿真系统实验步骤:1.将服务器和工作站用双绞线和HUB连通并加载协议仿真模块2.将主机A和B作为一组,主机A启动仿真编辑器,并编写一个LLC 帧。

液压实验指导书附思考题答案

液压实验指导书附思考题答案

实验一液压动力元件拆装一、实验目的通过对液压泵的拆装可加深对泵结构及其工作原理的了解,能对液压泵的加工及装配工艺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了解如何认识液压泵的铭牌、型号等内容。

二、实验用工具及材料内六角扳手、固定扳手、螺丝刀、各类液压泵(齿轮泵、双作用叶片泵、限压式变量叶片泵)三、实验内容及步骤拆解各类液压元件,观察及了解各零件在液压泵中的作用,了解各种液压泵的工作原理,按一定的步骤装配各类液压泵。

型号:CB-B型齿轮泵,结构图见图1-1。

图1-1 齿轮泵1-轴承外环 2-堵头 3-滚子 4-后泵盖 5-键 6-齿轮 7-泵体8-前泵盖 9-螺钉10-压环 11-密封环 12-主动轴 13-键 14-泻油孔15-从动轴 16-泻油槽 17-定位销工作原理:在吸油腔,轮齿在啮合点相互从对方齿谷中退出,密封工作空间的有效容积不断增大,完成吸油过程。

在排油腔,轮齿在啮合点相互进入对方齿谷中,密封工作空间的有效容积不断减小,实现排油过程。

型号:YB-6型叶片泵,结构图见图1-2。

工作原理:当轴3带动转子4转动时,装于转子叶片槽中的叶片在离心力和叶片底部压力油的作用下伸出,叶片顶部紧贴与顶子表面,沿着定子曲线滑动。

叶片往定子的长轴方向运动时叶片伸出,使得由定子5的内表面、配流盘2、7、转子和叶片所形成的密闭容腔不断扩大,通过配流盘上的配流窗口实现吸油。

往短轴方向运动时叶片缩进,密闭容腔不断缩小,通过配流盘上的配流窗口实现排油。

转子旋转一周,叶片伸出和缩进两次。

图1-2 双作用叶片泵1-滚针(动)轴承 2-吸油盘 3-传动轴 4-转子 5-定子 6-泵体7-压油盘 8-滚针(动)轴承盖 9-叶片3. 内反馈限压式变量叶片泵型号:YBN型内反馈限压式变量叶片泵结构简图见图1-3(1)变量原理依据弹簧弹力与油液对定子内表面的作用力的合力产生的水平分力Fsinθ相互大小关系,使定子产生水平方向的运动,改变定子与转子的偏心量的大小,进而改变泵的排量和流量。

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实验指导书及答案

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实验指导书及答案

常熟理工学院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指导书实验一熟悉C程序运行环境班级学号姓名成绩一、实验目的1. 熟悉C语言Visual C++6.0调试环境。

2. 掌握C程序的编辑、调试及运行。

二、实验内容项目1. 调试并运行下面程序,并写出运行结果:#include <stdio.h>int main(){printf(“Good morning!\n”);printf(“Hello,world!\n”);return 0;}运行结果(注意,按照屏幕输出格式写):项目2. 调试并运行下面程序,并写出运行结果:#include <stdio.h>int main(){int a , b , sum; /*定义变量*/a=23; b=56; /*为变量赋值*/sum=a+b; /*计算两个变量的和*/printf(“sum is %d\n”,sum); /*输出计算结果*/return 0;}运行结果:2项目3. 调试并运行下面程序,并写出运行结果:#include <stdio.h>int max(int,int);int main(){int a , b , c; /*定义变量*/a=23; b=56; /*为变量赋值*/c=max(a,b); /*调用max函数,将得到的值赋给c*/ printf(“max is %d\n”,c); /*输出c的值*/return 0;}int max(int x,int y) /*定义max函数,函数值为整型*/ {int z; /*定义变量*/if(x>y)z=x;elsez=y;return(z); /*将z的值返回*/}运行结果:三、提高部分1.试想,如果求10个数中的最大者,则程序该如何编写。

程序代码运行结果:实验二数据及其运算班级学号姓名成绩一、实验目的1. 掌握C数据类型的概念、熟悉整型、字符型和实型基本类型的常量的用法;学会三种基本类型变量的定义、赋值和使用方法。

L000 0070 X.25协议实验指导书(中文版1.1)

L000 0070 X.25协议实验指导书(中文版1.1)

实验1 X.25协议上机指导1.1 实验内容●掌握X.25的基本原理;●掌握X.25的基本配置。

1.2 路由器基础配置1.2.1 实验目的●掌握X.25协议的基本原理和基本配置。

1.2.2 实验环境在实验室中,没有真正的广域网存在。

为了让我们完成相关实验,我们采用背靠背的连接来模拟广域网。

为了保证配置不受影响,请在实验之前清除路由器的所有配置后重新启动。

1.2.3 实验组网图1.2.4 实验步骤1. X.25协议X.25协议是数据终端设备(DTE)和数据电路终结设备(DCE)之间的接口规程。

它分为分组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三层,而PPP协议只有两层,所以在配置上也存在许多差异,在实验中我们应该多加比较总结。

下面我们来完成如下实验,以便深入了解X.25协议。

实验环境仍采用PPP实验的模拟环境,初始配置都一样。

然后在接口上封装X.25协议和启动RIP协议,完成配置后显示配置信息如下:[RTA-Serial0]display current-configurationNow create configuration...Current configuration!version 1.74firewall enablesysname RTAencrypt-card fast-switch!interface Aux0async mode flowphy-mru 0link-protocol ppp!interface Ethernet0ip address 202.0.0.1 255.255.255.0!interface Serial0clock DTECLK1link-protocol x25 dce ietf//封装X.25协议,接口类型为DCE,封装格式为IETFx25 x121-address 200210001000//配置接口的X.121地址x25 map ip 192.0.0.2 x121-address 200210001001//创建地址映射ip address 192.0.0.1 255.255.255.0!interface Serial1link-protocol ppp!quitripnetwork allpeer 192.0.0.2 //配置邻居 !quit!return[RTB]display current-configurationNow create configuration...Current configuration!version 1.74firewall enablesysname RTBencrypt-card fast-switch!interface Aux0async mode flowphy-mru 0link-protocol ppp!interface Ethernet0ip address 202.0.1.1 255.255.255.0!interface Serial0link-protocol x25 dte ietfx25 x121-address 200210001001x25 map ip 192.0.0.1 x121-address 200210001000ip address 192.0.0.2 255.255.255.0!interface Serial1clock DTECLK1link-protocol ppp!quitripnetwork allpeer 192.0.0.1!quit!return在配置信息中可以看出两端接口封装的类型不同,且比PPP协议多了地址映射,少了验证功能,并且在配置动态路由协议时,也多了peer命令。

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实验指导书思考题参考答案光学

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实验指导书思考题参考答案光学

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实验指导书思考题参考答案光学实验二十八测定玻璃的折射率【思考题参考答案】1.视深法和光路法测量时,玻璃砖两个界面的平行度对测量结果有什么影响?为什么?答:玻璃砖两个界面的平行度对光路法测量结果没有影响。

这是因为如果两个界面不平行,能够看成三棱镜,出射线偏向厚度增加方向(相当于底部),只要用光路法找到入射线、出射线和两个界面,都能确定对应的入射角和折射角,从而按折射定律计算折射率。

对视深法测量结果是否影响,请自己根据测量原理思考。

2.视深法和光路法测量时,玻璃砖厚些还是薄些好?为什么?答:厚些好。

在视深法中,玻璃砖越厚h越大,这样由于像的位置不准引起的相对误差越小。

在光路法中,玻璃砖越厚,由于ABCD位置定的不准,引起入射角和折射角的误差越小,折射率的相对测量误差越小。

3.光路法测量时,为什么入射角不能过大或过小?答:折射率决定于两个角度的正弦比,入射角太小时,角度误差引起正弦函数的误差变大,入射角和折射角测量误差对测量结果的误差影响变大。

入射角太大时,折射角也变大,折射能量太小,同时由于色散严重,出射光束径迹不清晰(或在利用大头针显示光路时,大头针虚像模糊)折射角不易定准。

4.光路法测量时,若所画直线ab 和cd 的间距大于玻璃砖的真实厚度,那么,折射率的测量值偏大还是偏小?为什么?答:折射率的测量值偏小。

如果所画直线ab 和cd 的间距大于玻璃砖的真实厚度,如图所示。

实际折射线如图中虚线,而作图的折射线为图中实线,测量的折射角大于实际折射角,折射率r i n sin sin ,测量折射率值偏小。

间距小于玻璃砖的真实厚度的问题,自己回答。

实验二十九 测定薄透镜的焦距【思考题参考答案】1.作光学实验为何要调节共轴?共轴调节的基本步骤是什么?对多透镜系统如何处理?答:光学实验中经常要用一个或多个透镜成像。

由于透镜在傍轴光线(即近轴光线)下成像质量好,基本无像差,能够减小测量误差,必须使各个透镜的主光轴重合(即共轴)。

L-Edit实验指导书

L-Edit实验指导书

MEMS原理实验(L-Edit)指导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前言近年来,集成电路设计的发展非常迅速,许多设计必须借助于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来完成,而大部分软件是在工作站上执行的,虽然其功能强大,但是价格昂贵,不利于初学者学习使用。

目前,在个人电脑上开发的Tanner Pro工具为用户提供了完整电路设计的环境,为初学者进入VLSI设计领域提供了帮助。

Tanner集成电路设计软件是由Tanner Research 公司开发的基于Windows 平台的用于集成电路设计的工具软件。

该软件功能十分强大,易学易用,包括S-Edit,T-Spice,W-Edit,L-Edit与LVS,从电路设计、分析模拟到电路布局一应俱全。

其中的L-Edit版图编辑器在国内应用广泛,具有很高知名度,它不仅可以用于传统的集成电路设计,还可以用于MEMS版图设计,具有强大的集成电路设计、模拟验证、版图编辑和自动布局布线等功能,图形处理速度快、编辑功能强、通俗易学、使用方便,很适用于个人进行集成电路设计或其它微细图形加工的版图设计工作。

将其作为《MEMS原理》课程的实验课程,旨在通过对L-edit学习,掌握版图设计的基本流程。

实验一L-Edit的使用一、实验目的1、了解TANNER Pro软件的构成及其功能;2、熟悉版图设计工具L-Edit的使用环境;3、掌握L-Edit的使用方法;二、基本原理1、版图设计的概念:版图设计是创建器件或者系统的工程制图的物理描述过程,而这一物理描述遵守有制造工艺、设计流程以及通过仿真显示为可行的性能要求所带来的一系列约束。

2、TANNER Pro简介Tanner Tools Pro是一套集成电路设计软件,包含S-Edit, T-Spice, W-Edit, L-Edit 与LVS,各软件的主要功能整理如表1所示。

Tanner Pro 的设计流程如图1所示。

将要设计的电路先以S-Edit编辑出电路图,再将该电路图输出成SPICE文件。

控制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书(答案)

控制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书(答案)

控制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书自控原理实验室编印(内部教材)实验项目名称:(所属课程:)院系:专业班级:姓名:学号:实验日期:实验地点:合作者:指导教师:本实验项目成绩:教师签字:日期:(以下为实验报告正文)一、实验目的简述本实验要达到的目的。

目的要明确,要注明属哪一类实验(验证型、设计型、综合型、创新型)。

二、实验仪器设备列出本实验要用到的主要仪器、仪表、实验材料等。

三、实验内容简述要本实验主要内容,包括实验的方案、依据的原理、采用的方法等。

四、实验步骤简述实验操作的步骤以及操作中特别注意事项。

五、实验结果给出实验过程中得到的原始实验数据或结果,并根据需要对原始实验数据或结果进行必要的分析、整理或计算,从而得出本实验最后的结论。

六、讨论分析实验中出现误差、偏差、异常现象甚至实验失败的原因,实验中自己发现了什么问题,产生了哪些疑问或想法,有什么心得或建议等等。

七、参考文献列举自己在本次准备实验、进行实验和撰写实验报告过程中用到的参考文献资料。

格式如下:作者,书名(篇名),出版社(期刊名),出版日期(刊期),页码实验一 控制系统典型环节的模拟一、实验目的1、掌握比例、积分、实际微分及惯性环节的模拟方法;2、通过实验熟悉各种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和动态特性;3、了解典型环节中参数的变化对输出动态特性的影响。

二、实验仪器1、控制理论电子模拟实验箱一台;2、超低频慢扫描数字存储示波器一台;3、数字万用表一只;4、各种长度联接导线。

三、实验原理以运算放大器为核心元件,由其不同的R-C 输入网络和反馈网络组成的各种典型环节,如图1-1所示。

图中Z1和Z2为复数阻抗,它们都是R 、C 构成。

图1-1 运放反馈连接基于图中A 点为电位虚地,略去流入运放的电流,则由图1-1得:21()o i u ZG s u Z ==-(1-1) 由上式可以求得下列模拟电路组成的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及其单位阶跃响应。

1、比例环节实验模拟电路见图1-2所示图1-2 比例环节传递函数:21()R G s K R =-=- 阶跃输入信号:-2V 实验参数:(1) R 1=100K R 2=100K (2) R 1=100K R 2=200K 2、 惯性环节实验模拟电路见图1-3所示图1-3 惯性环节传递函数:2212211211()11R CS R Z R K CS G s Z R R R CS TS +=-=-=-=-++阶跃输入:-2V实验参数:(1) R 1=100K R 2=100K C=1µf(2) R=100K R 2=100K C=2µf 3、积分环节实验模拟电路见图1-4所示图1-4 积分环节传递函数:21111()Z CS G s Z R RCS TS=-=-=-= 阶跃输入信号:-2V 实验参数:(1) R=100K C=1µf (2) R=100K C=2µf 4、比例微分环节实验模拟电路见图1-5所示图1-5 比例微分环节传递函数:22211111()(1)(1)1D Z R R G S R CS K T S R Z R CS R CS =-=-=-+=-++ 其中 T D =R 1C K=12R R 阶跃输入信号:-2V实验参数:(1)R1=100K R2=100K C=1µf(2)R1=100K R2=200K C=1µf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分别画出比例、惯性、积分、比例微分环节的电子电路;2、熟悉实验设备并在实验设备上分别联接各种典型环节;3、按照给定的实验参数,利用实验设备完成各种典型环节的阶跃特性测试,观察并记录其单位阶跃响应波形。

实验指导书理论作业参考答案

实验指导书理论作业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第6页实验1.1课外作业选择题1 C2 B3 C4 D5 D6 D7 D判断题1 x2 v3 x4 v5 x填空题1 set default to2 set centry on3 命令窗口第13页实验1.2课外作业选择题1 A2 A3 B4 C5 C6 B判断题1 x2 v3 x4 x5 x填空题1 prg2 scx3 do4 do form5 value6 caption设计题:RV=4/3*r*3*PI()Thisform.text2.value=v25页实验2.1课外作业答案选择题1B 2C 3A 4D 5D 6A 7C 8B 9A 10D11C 12A 13C 14A 15C 16B 17D 18D 19A 20C21B 22A 23A判断题1x 2v 3v 4v 5x 6v 7v 8v 9v 10x 11x 12x 填空题1 "计算机"$SM2 A+B>C AND A+C>B AND B+C>A3 A<>0 AND B^2-4*A*C>=04 X>505 MOD(M,3)=0 AND MOD(M,5)=0 AND MOD(M,7)=06 ABS(X)>=ABS(Y) OR X<Y设计题:AL=(a+b+c)/2Area=sqrt(L*(L-A)*(L-B)*(L-C))thisform.text4.value=AREA38页实验2.2课外作业答案自主实验1、RS=r*r*3.14Messagebox(“圆的面积为:〞+alltrim(str(s,10,2)))2、xX1=int(x/100)X2=int(mod(x,100)/10)X3=mod(x,10)Y=X1+x2*10+x3*100Thisform.text2.value=y选择题1c 2a 3a 4c 5d 6c 7c 8b 9d 10b11b 12d 13b 14d 15b 16d 17d 18b 19b 20a21c 22d 23a 24a 25a判断题1x 2x 3v 4x 5x 6v 7v 8x 9x 10x 11x 填空题1 IIF(X>0,"X>0",IIF(X<0,"X<0","X=0"))2 X>=100 AND X<=999 AND INT(X)=X3 MOD(X,7)=04 LEFT(XM,2)=="王"或者 substr(XM,,1,2)= "王"或者 XM= "王" (这种方法在模糊比拟的情况下才可以用) 或者 at("王",xm,1)=1设计题:XY=IIF(X<0, 2*X-1,IIF(X=0, 0,7*X-5)) )Thisform.text2.value=y44页实验3.1课外作业答案自主实验X=thisform.text1.valueX1=int(x/100)X2=int(mod(x,100)/10)X3=mod(x,10)Y=x1^3+x2^3+x3^3Thisform.text2.value=y选择题1d 2b 3d 4a 5a 6a 7d 8d 9c 10b判断题1v 2x 3v 4x 5v 6v 7v 8v填空题1 .scx .sct2 2553 44 caption5 value6 store 0 to x,y,z7 thisform.caption="计算圆面积"8 bel1.caption="请输入一个正数"9 n=3*4+8 store 3*4+8 to n设计题:X=(4*H-F)/1Y=(F-2*H)/2=Xue = Y54页实验3.2课外作业答案自主实验2、ZBD3-2-1 的代码请参考教材P55例3-4.AIF A<BT=AA=BB=AENDIFIF A<CT=CC=AA=TENDIFIF B<CT=CC=BB=TENDIF=Athisform.text2.value= Bthisform.text3.value= C选择题1、B2、D3、C4、C5、A6、A7、D8、D 判断题1、V2、V3、V4、X5、X填空题1、ASC(CH)>=ASC("A") AND ASC(CH)<=ASC("Z")2、CJ>580 AND (XB="女" OR TYF)或者 CJ>580 AND (XB="女" OR TYF=.T.)3、1987<=YEAR(RQ) AND YEAR(RQ)<=1988或者 RQ>={^1987-1-1} AND RQ<{^1989-1-1}或者 RQ>={^1987-1-1} AND RQ<={^1988-12-31}4、DATE()-D>905、X>=100 AND X<=999 AND X=INT(X)6、MOD(X,8)=0 或者 INT(X/8)=X/8 或者 X%8=07-1、DATE()7-2、YUE=6 OR YUE=7 OR YUE=87-3、ENDCASE7-4、COTH8-1、A8-2、B=T设计题:XX1=int(x/10)X2=int(mod(x,100)/10)X3=mod(x,10)Y=x1^3+x2^3+x3^3If x=yResult=〞是ElseResult=〞不是〞Endifthisform.text2.value=RESLUTX=alltrim(thisform.text1.value)Do caseCase x<60Y=〞不及格〞Case x>=60 and x<70Y=〞及格〞Case x>=70 and x<90Y=〞良好〞Case 90<=x and x<=100Y=〞优秀〞OtherwiseY=〞输入错误〞Endcasethisform.text2.value=yAif a+b>c and b+c>a and c+a>bL=(a+b+c)/2Area=sqrt(L*(L-A)*(L-B)*(L-C))thisform.text4.value=AREAendif64页实验3.3课外作业答案自主实验S1=0S2=0For i=1 to 99 step 2S1=s1+iEndforFor i=2 to 100 step 2S2=s2+iEndforThisform.text1.value=s1Thisform.text2.value=s22、N=thS=0For i=1 to n step 1S=s+i^2Endforbel2.caption=str(s)X=alltrim(thisform.text1.value)s1=〞〞For i=1 to len(x)X1=substr(x,i,1)if ’0’<=asc(x1) and asc(x1)<=asc(‘9’)S1=s1+x1Endifendfor设计题:方法一:S=0K=1For i=1 to 101 step 2S=s+i*kK=k*(-1) &&由〔-1〕*k形成1/i前的符号endforthisform.text1.value=s方法二:S=0For i=1 to 51 step 1If i%2=1S=s+(i*k-1)ElseS=s-(i*k-1)endifendforalue=s方法三:S=0For i=1 to 51 step 1S=s+(i*k-1)*〔-1〕^(i+1) &&由〔-1〕^(i+1)形成1/i前的符号endforthisform.text1.value=s方法四:S1=0S2=0For i=1 to 101 step 4S1=s1+iendforFor i=2 to 100 step 4S2=s2+iendforthisform.text1.value=s1-s2方法一:S=0K=1For i=1 to 100 step 1S=s+(1/i)*kK=k*(-1) &&由〔-1〕*k形成1/i前的符号endforthisform.text1.value=s方法二:S=0For i=1 to 100 step 1If i%2=1S=s+1/iElseS=s-1/iendifendforthisform.text1.value=s方法三:S=0For i=1 to 100 step 1S=s+(1/i)*〔-1〕^(i+1) &&由〔-1〕^(i+1)形成1/i前的符号thisform.text1.value=s方法四:S1=0S2=0For i=1 to 99 step 2S1=s1+1/iendforFor i=2 to 100 step 2S2=s2+1/iendforthisform.text1.value=s1-s2s=1i=2p=1do while 1/p>=0.000001s=s+1/pp=p*ii=i+1enddothisform.text1.value=sf1=1f2=1thisform.edit1.value=“1 1” &&把第1,2项添到第1行第1,2列位置y=3for i=3 to 30f3=f1+f2thisform.edit1.value= thisform.edit1.value + str(f3,5)f1=f2 &&对f1,f2移位,为下一次计算做准备f2=f3y=y+1 &&添加一个,列号就增加一个if y%6=0 &&如果已经到当前行的第6列了,那么添加一个回车换行thisform.edit1.value= thisform.edit1.value +chr(13) endifendfor72页实验3.4课外作业答案自主实验For i=300 to 1 step -1If i%17=0Messagebox(“300以内能被17整除的最大数为:〞+str(i))ExitendforXX1=int(x/100)X2=int(mod(x,100)/10)X3=mod(x,10)If x=x1^3+x2^3+x3^3Thisform.text2.value=〞是水仙花数〞ElseThisform.text2.value=〞不是水仙花数〞设计题:X=alltrim(thisform.text1.value)Store 0 to s1,s2,s3,s4For i=1 to len(x)X1=substr(x,i,1)Do case &&对第I个字符进行分类统计Case ’0’<=asc(x1) and asc(x1)<=asc(‘9’)S1=s1+1Case ’a’<=asc(x1) and asc(x1)<=asc(‘z’) S2=s2+1Case ’A’<=asc(x1) and asc(x1)<=asc(‘Z’) S3=s3+1OtherwiseS4=s4+1Endcaseendforthisform.text2.value=s1thisform.text3.value=s2thisform.text4.value=s3thisform.text5.value=s479页实验3.5课外作业答案实验4.1 课外作业参考答案87页自主实验1、ZBD4-1-1.SCX的text2_getfocus代码如下:NS=0For i=2 to n step 2S=s+i^2endforthisform.text1.value=sbel2.caption=thisform bo1.value+〞你好!〞选择题1.C2.A3.A4.A5.B判断题1.V2.X3.X4.V5.X填空题1.SCX2. ReadOnly3.标题4.下拉组合框,下拉列表框5. ThisForm.Release设计题:实验4.2 课外作业参考答案91页自主实验TFor i=1 to 99 step 2Thisform.list1.additem(str(i))endfor选择题1.B2.B3.D4.B判断题1.V2.V3.X4.V5.V填空题1.事件2.绝对3.This4.对象5.①thisform.edit1.value+str(m,3) ;②实验4.3 课外作业参考答案101页选择题1.C2.B3.D4.C5.B判断题1.V2.V3.V4.X5.V填空题1.计时器2.Timer3.粗〔或加粗〕;Fontsize4.绿设计题:1、KBD4-2-1.SCX的optiongroup1_click代码如下:x=val(thisform.text1.text)y=val(thisform.text2.text)do casecase thisform.optiongroup1.value=1z=x+ycase thisform.optiongroup1.value=2z=x-ycase thisform.optiongroup1.value=3z=x*ycase thisform.optiongroup1.value=4z=x/yendcasethisform.text3.value=z2、X=alltrim(thisform.text1.value)bel1.caption=〞〞if check1.value=1 &&如果check1是选中的,那么统计数字字符N=0for i=1 to len(x)X1=substr(x,i,1)if asc(’0’)<=asc(x1) and asc(x1)<=asc(‘9’)n=n+1endifbel1.caption= bel1.caption+str(n,4) endforendifif check2.value=1 &&如果check2是选中的,那么统计小写字母N=0for i=1 to len(x)X1=substr(x,i,1)if asc(’a’)<=asc(x1) and asc(x1)<=asc(‘z’)n=n+1endifbel1.caption= bel1.caption+str(n,4) endforendifif check3.value=1 &&如果check3是选中的,那么统计大写字母N=0for i=1 to len(x)X1=substr(x,i,1)if asc(’A’)<=asc(x1) and asc(x1)<=asc(‘Z’)n=n+1endifbel1.caption= bel1.caption+str(n,4) endforendif实验5.1 课外作业参考答案111页选择题CADAC ACDAB判断题VXXVXX填空题1、数据库管理系统2、字段、记录3、数据库表4、OPEN DATABASE XS5、STU.FPT6、自由表实验5.2 课外作业参考答案117页选择题CBAAA ADD判断题XVXVX填空题1、OPEN DATABASE2、主索引或候选索引3、数据库4、modify database5、插入规那么6、临时关系永久关系实验5.3 课外作业参考答案125页选择题CADAA判断题VVXXX填空题1、Replace all 总分with 数学+英语+计算机2、末尾3、delete record 3实验6.1 课外作业参考答案142页选择题C B填空题1、alter table student add 性别c(2)2、alter table student alter 性别L3、alter table student drop 性别实验6.2 课外作业参考答案152页自主实验1、select from 职工表where 〔仓库号=’wh1’or 仓库号=’wh2’〕and 工资<12502、select 仓库号from 职工表where 工资<15003、select 职工号,城市from 职工表, 仓库表where 仓库表.仓库号=职工表.仓库号and 面积>4004、select * from 订购单表where 供给商号=’S7’5、select sum(工资 ) from 职工表, 仓库表where 仓库表.仓库号=职工表.仓库号and 城市=’上海’6、select avg(工资) group by 仓库号having count(*)>=27、select avg(工资) from 职工表group by 仓库号8、select 职工号from 订购单表where 供给商号=’S7’and 职工号=( select 职工号from 订购单表where 供给商号=’S4’)9、select * from 订购单表where 订购日期is not null10、select * from 仓库表where 仓库号=〔select top 1 仓库号from 职工表order by 工资desc〕选择题ABAAB CADAC判断题XVXXV填空题1、SELECT MAX〔成绩〕as 成绩,专业from stud group by 专业into table lsbSelect 姓名,专业,成绩from stud,lsb where stud.成绩=lsb.成绩and stud.专业=lsb.专业2、select 姓名,成绩form stud where 成绩〉600 order by 成绩desc3、select avg〔成绩〕as 平均成绩,专业from stud group by 专业设计题:3、select 销售月份,sum(销售金额) from xs group by 销售月份实验6.3 课外作业参考答案156页自主实验1、insert into 职工表value〔’WH1’,’E2’,1260〕2、update 职工表set 工资=工资*1.053、delete from 订购单表where 供给商号is null填空题(表文件名改为STUDENT.DBF)1、insert into student value(“2000538”,〞王力〞,587,〞法律〞)2、update student set 成绩=成绩+20 where 专业=〞法律〞3、alter table student add 性别c(2)4、alter table student alter 姓名c(10)实验7.2 课外作业参考答案168页选择题1.D2.C3.A4.C5.D6.B判断题1.V2.V3.X4.X5.V填空题1.数据环境2.Value3.编辑框4.性别;f=f+1实验7.3 课外作业参考答案174页自主实验Select 学号,课程号,成绩,学期from 学生,成绩where学生.学号=成绩.学号and 姓名=this.value into cursor tempThisform.grid1.recordsourcetype=1Thisform.grid1.recordsourcet=’temp’选择题1.D2.B3.C4.D5.B判断题1.V2.V3.X4.X填空题1.关系2.程序代码3.一对多;表格4. 0-表;成绩实验9.1 课外作业参考答案205页选择题1.A2.C3.A4.D5.D6.D7.B8.A9.A 10.A 判断题1.X2.V3.X实验9.2 课外作业参考答案208页选择题1.D2.C3.D4.C5.D6.A7.A8.A9.D 10.D 11.B 12.C 13.B 14.C 15.B判断题1.X2.V3.X4.X。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M a t l a b操作环境熟悉一、实验目的1.初步了解Matlab操作环境。

2.学习使用图形函数计算器命令funtool及其环境。

二、实验内容熟悉Matlab操作环境,认识命令窗口、内存工作区窗口、历史命令窗口;学会使用format命令调整命令窗口的数据显示格式;学会使用变量和矩阵的输入,并进行简单的计算;学会使用who和whos命令查看内存变量信息;学会使用图形函数计算器funtool,并进行下列计算:1.单函数运算操作。

➢求下列函数的符号导数(1) y=sin(x);(2) y=(1+x)^3*(2-x);➢求下列函数的符号积分(1) y=cos(x);(2) y=1/(1+x^2);(3) y=1/sqrt(1-x^2);(4) y=(x-1)/(x+1)/(x+2);➢求反函数(1) y=(x-1)/(2*x+3);(2) y=exp(x);(3) y=log(x+sqrt(1+x^2));➢代数式的化简(1) (x+1)*(x-1)*(x-2)/(x-3)/(x-4);(2) sin(x)^2+cos(x)^2;(3) x+sin(x)+2*x-3*cos(x)+4*x*sin(x);2.函数与参数的运算操作。

➢从y=x^2通过参数的选择去观察下列函数的图形变化(1) y1=(x+1)^2(2) y2=(x+2)^2(3) y3=2*x^2(4) y4=x^2+2(5) y5=x^4(6) y6=x^2/23.两个函数之间的操作➢求和(1) sin(x)+cos(x)(2) 1+x+x^2+x^3+x^4+x^5➢乘积(1) exp(-x)*sin(x)(2) sin(x)*x➢商(1) sin(x)/cos(x);(2) x/(1+x^2);(3) 1/(x-1)/(x-2);➢求复合函数(1) y=exp(u) u=sin(x)(2) y=sqrt(u) u=1+exp(x^2)(3) y=sin(u) u=asin(x)(4) y=sinh(u) u=-x三、设计提示1.初次接触Matlab应该注意函数表达式的文本式描述。

2.在使用图形函数计算器funtool时,注意观察1号和2号窗口中函数的图形。

四、实验报告要求1.针对图形函数计算器funtool,对每一类型计算记录其中一个图形的曲线。

2.书写实验报告时要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在分析描述的时候,需要注意语言的流畅。

实验二:M文件和Mat文件操作一、实验目的1.定制自己的工作环境。

2.编写简单的M文件。

3.保存内存工作区中的变量到.mat文件。

4.学会只用Matlab帮助。

二、实验内容1.使用format命令和File|Peferences菜单定制自己的工作环境。

2.编写如下M文件,试调整参数a的大小,观察并记录y1、y2的波形特征。

%example1.mt=0:pi/100:4*pi;a=3;y2=exp(-t/a);y1=y2.*sin(a*t);plot(t,y1,'-r',t,y2,':b',t,-y2,':b');3.保存内存工作区变量a、t、y1、y2到example1.mat文件;关闭Matlab,再重新启动;观察内存工作区;重新根据.mat文件恢复原来的工作区变量。

4.在命令窗口中查看exp函数的帮助;运行helpwin查看超文本格式的帮助文件,试翻译并记录下信号处理工具箱(Signal Processing Toolbox)中的函数分类(Functions -- Categorical List)。

三、设计提示1.可以用命令语句、菜单或按钮等多种方式执行命令。

2.用于编辑M文件的文本编辑器还可以执行和调试程序。

3.不同的工具箱可能包含同名的函数,查看帮助时应注意在左侧栏选择相应的工具箱类别。

四、实验报告要求1.对实验内容2,说明参数a的大小对y1、y2波形特征的影响。

2.翻译命令窗口中的exp函数的帮助信息。

3.运行helpwin,试翻译并记录下信号处理工具箱(Signal Processing Toolbox)中的函数分类(Functions -- Categorical List)。

4.书写实验报告时要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在分析描述的时候,需要注意语言的流畅。

实验三:矩阵运算与元素群运算一、实验目的1.掌握数组与矩阵的创建。

2.掌握矩阵运算与数组运算。

3.掌握基本元素群运算。

4.掌握向量与矩阵的特殊处理。

二、实验内容1.“:”号的用法。

用“:”号生成行向量a=[1 2 3 4 5 6 7 8 9 10]、b=[5 3 1 -1 -3 -5];2.用线性等分命令linspace重新生成上述的a和b向量。

3.在100和10000之间用对数等分命令logspace生成10维的向量c。

4.生成范围在[0,10]、均值为5的3×5维的均匀分布随机数矩阵D。

5.利用magic函数生成5×5维的魔方矩阵,取其对角向量e,并根据向量e生成一个对角矩阵E。

(所谓魔方矩阵就是各行、各列、各对角线元素之和相等。

)6.另AA是3×3维魔方矩阵,BB是由A旋转180°得到。

CC是一个复数矩阵,其实部为AA,虚部为BB。

DD是CC的转置,EE是CC的共轭。

分别计算CC和EE的模和幅角。

7.f是一个首项为20,公比为0.5的10维等比数列;g是一个首项为1,公差为3的10维等差数列。

试计算向量f和g的内积s。

8.生成一个9×9维的魔方矩阵,提取其中心的3×3维子矩阵M,利用sum函数检验其各行和各列的和是否相等。

9.已知1234234534564567T⎡⎤⎢⎥⎢⎥=⎢⎥⎢⎥⎣⎦,利用函数生成左上三角矩阵12342340134004000T⎡⎤⎢⎥⎢⎥=⎢⎥⎢⎥⎣⎦。

三、设计提示1.等比数列可利用首项和公比的元素群的幂乘积生成。

2.提取子矩阵,可灵活应用“:”号或空阵[ ]。

3.尽量用Matlab函数生成上述矩阵或向量,不要用手工逐个输入。

四、实验报告要求1.编写实现第二节实验内容中所使用的函数命令,并记录相应的生成结果。

2.思考题:是否存在2×2维的魔方矩阵?。

3.书写实验报告时要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在分析描述的时候,需要注意语言的流畅。

五,参考答案1.代码:a=1:10b=5:-2:-5a =1 2 3 4 5 6 7 8 9 10b =5 3 1 -1 -3 -51.代码:linspace(1,10,10)linspace(5,-5,6)ans =1 2 3 4 5 6 7 8 9 10ans =5 3 1 -1 -3 -52.代码:logspace(2,4,10)ans =1.0e+004 *0.0100 0.0167 0.0278 0.0464 0.0774 0.1292 0.2154 0.3594 0.5995 1.00003.代码:D=10*rand(3,5)结果:D =0.1527 9.3181 8.4622 6.7214 6.81287.4679 4.6599 5.2515 8.3812 3.79484.4510 4.1865 2.0265 0.1964 8.31805.代码:A=magic(5);e=diag(A);E=diag(e)结果;E =17 0 0 0 00 5 0 0 00 0 13 0 00 0 0 21 00 0 0 0 96.代码:AA=magic(3);BB=rot90(AA,2);CC=AA+j*BB;DD=CC.';EE=conj(CC);A=abs(CC)B=angle(CC)C=abs(EE)D=angle(EE)结果:A =8.2462 9.0554 7.21117.6158 7.0711 7.61587.2111 9.0554 8.2462B =0.2450 1.4601 0.58801.1659 0.7854 0.40490.9828 0.1107 1.3258C =8.2462 9.0554 7.21117.6158 7.0711 7.61587.2111 9.0554 8.2462D =-0.2450 -1.4601 -0.5880-1.1659 -0.7854 -0.4049-0.9828 -0.1107 -1.32587.代码:f=20*0.5.^(0:9);g=1:3:28;s=dot(f,g)结果:s =158.67198.代码:A=magic(9);M=A(4:6,4:6);sum(A,1)sum(A,2)结果:ans =369 369 369 369 369 369 369 369 369 ans =3693693693693693693693693699.代码:T=[1,2,3,4;2,3,4,5;3,4,5,6;4,5,6,7] A=rot90(T);B=tril(A);T1=rot90(B,-1)结果:T =1 2 3 42 3 4 53 4 5 64 5 6 7T1 =1 2 3 42 3 4 03 4 0 04 0 0 0实验四:线性方程组的求解一、实验目的1.掌握恰定方程组的解法。

2.了解欠定方程组、超定方程组的解法。

3.掌握左除法求解线性方程组。

4.学会测试程序的运行时间。

二、实验内容1.用两种方法求下列方程组的解,并比较两种方法执行的时间。

2.判定下列方程是恰定方程组、欠定方程组还是超定方程组,并求其解。

3.用网孔电流法求如下电路的各支路电流。

4.用结点电压法求如下电路的结点电压u n1、u n2。

三、设计提示1.在计算程序的执行时间之前,应注意用clear命令将内存变量清空。

2.求得线性方程组的解之后,代入原方程验证是否正确。

四、实验报告要求1.编写实现第二节实验内容中所使用的函数命令,并记录相应的生成结果。

2.对于电路的求解,应列出相应的网孔方程和结点方程,并注意方向。

3.书写实验报告时要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在分析描述的时候,需要注意语言的流畅。

五、参考答案第一题:A=[7,14,-9,-2,5;3,-15,-13,-6,-4;-11,-9,-2,5,7;5,7,14,16,-2;-2,5,12,-11,-4];B=[100;200;300;400;500];X=A\B结果:X =370.9455-224.7276238.3333-138.1891503.6378第二题:A=[6,9,14,-11,5;1,14,-7,-15,-6;-2,1,-7,12,-1;6,11,11,-9,-13];B=[68;294;-441;103];X=A\B结果:X =-26.3759-5.4126-38.3960-8.2392第三题:A=[1,1,-1,1;0,20,40,0;60,0,40,0;0,0,40,40]; B=[0;10;50;-40];X=A\BX =0.78570.35710.0714-1.0714实验五:函数编写与程序设计一、实验目的1.掌握函数的编写规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