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古代文化常识)专题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阅读(古代文化常识)
一、专项练(21分,每题3分)
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是公认的儒学经典,也是中华文化的宝典。
B.“令”是美好的意思,可用于尊称对方亲属。如令堂,是对对方的父亲的尊称;令尊,是对对方的母亲的尊称。
C.春秋时,秦晋两国国君几代都互相通婚,后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D.《鸿门宴》中“竖子不足与谋”一句中的“竖子”是骂人的话,相当于今天的“小子”。
解析:选B“令堂”是对对方的母亲的尊称,“令尊”是对对方的父亲的尊称。
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布衣”是对百姓的称呼,与之类似的还有:黎民、庶民、苍生等。
B.“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如《师说》中有“士大夫之族”。
C.《昌黎先生文集》是韩愈的作品集,这是以籍贯命名其文集。
D.“江表”指长江以南的地区。如《赤壁之战》中“江表英豪,咸归附之”中的“江表”就是此意。
解析:选C“以籍贯命名”错,昌黎韩氏于唐是一时望族,韩愈自称“郡望昌黎”,故世称“昌黎先生”。
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百越”,又作“百粤”“诸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统称为“百越”。古文中常用其泛指南方地区。
B.“察举”,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制度。由官吏举荐,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C.“乡试”,指明清两代每三年由朝廷选派考官在各乡举行一次的选拔人才的考试。
D.“祭酒”,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战国时荀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的祭酒,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
解析:选C“在各乡举行”错,应该是“在各省省城举行”。
4.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优”的本义指表演乐舞、杂戏的艺人。如《柳敬亭传》中提到的“优孟”,是指名叫“孟”的艺人。
B.“乞巧”,旧时风俗,农历七月七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
C.“顿首”,古时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行礼时,头碰地即起。也
常用于书信、表奏的首尾,表示恭敬。
D.“太牢”指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备;“少牢”指祭祀用的羊,没有豕、牛。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解析:选D“少牢”指古代祭祀用的羊和豕,没有牛。
5.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五谷”是古代所指的五种谷物,泛指粮食。古代对其有多种不同说法。
B.“黄金台”,相传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上面放着千金用来招揽人才。
C.“刎颈之交”指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廉颇与蔺相如终成刎颈之交。
D.“国子监”指国家的最高学府,入监读书的人称监生,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等;教学人员为博士、直讲、助教等。
解析:选D“指国家的最高学府”说法不严密,“国子监”指的是中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构,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
6.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国风”是《诗经》的一部分,主要是民歌,自《周南》至《豳风》,共十五国风,一百六十篇。
B.“齐宣王”,春秋时齐国国君,与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合称“春秋五霸”。
C.“斋戒”,指古人在祭祀或进行重大活动前,沐浴更衣,不喝酒,不吃荤,洁净身心,以示虔诚。
D.“社稷”,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为“社”,谷神叫“稷”。后来就以“社稷”代称国家。
解析:选B“齐宣王”应改为“齐桓公”。
7.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免胄”,按古代礼法,诸侯的军队过天子门,战车上的左右卫士必须脱胄卷甲,收好兵器,下车步行而过,以示对天子的尊敬。
B.“崩”,本指山倒塌,古时用来比喻帝王的死。如《出师表》中有“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C.古代纪年法有多种,有干支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等。“赵惠文王十六年”属于帝王年号纪年法。
D.“伯乐”,相传春秋时秦国人,名孙阳,以善相马著称。现在引申为善于发现、推荐、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
解析:选C“赵惠文王十六年”属于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8.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注”是指用来阐释经义的文字,它的主要作用在于解说古言使人容易通晓。
B.“浮屠”是印度古文字梵文的译音,有佛教、佛教徒、佛塔等不同意义。
C.“仓廪”在古代是指储藏谷物的仓库,它是专为灾荒之年用于赈济百姓而设立的。
D.“黥”,指古代的一种刑法,即用刀刺刻犯人的面额,再涂上墨,因此也称作“墨刑”。
解析:选C“它是专为灾荒之年用于赈济百姓而设立的”错。
9.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高一级考试,即会试的,称为进士。
B.“盐课”,是中国古代的盐税,盐税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C.“尚书”,一指儒家经典《尚书》,二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政府官员名称,如刑部尚书。
D.“象笏”是用象牙做的笏。笏是古代大臣上朝时用的手板,有事可以记在上面备忘。
解析:选A“会试”应改为“殿试”。
10.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一般对平辈或尊辈要称字。
B.“岭南”,指中国南方的五岭之南的地区,相当于现在广东、广西及海南全境。
C.“礼部”是六部之一,掌管典礼、科举、学校等,礼部侍郎是礼部的最高长官。
D.“崩”,也称做驾崩、山陵崩,是古代表示帝王或皇后死亡的一种委婉说法。
解析:选C礼部最高长官为礼部尚书。
二、综合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19分)
高闶,字抑崇,明州鄞县人。绍兴元年,以上舍
..选赐进士第。执政荐之,召为秘书省正
字。时将赐新进士《儒行》《中庸》篇,闶奏《儒行》词说不醇,请止赐《中庸
..》,庶几学者得知圣学渊源,而不惑于他说,从之。
权礼部员外郎
...兼史馆校勘。寻迁著作佐郎,以言者论罢,主管崇道观。召为国子司业。时兴太学,闶奏宜先经术,帝曰:“士习诗赋已久,遽能使之通经乎?”闶曰:“先王设太学惟讲经术而已国初犹循唐制用诗赋神宗始以经术送士遂罢诗赋又虑不足以尽人才乃设词学一科。今宜以经义为主,而加诗赋。”帝然之。闶于是条具以闻。其法以《六经》《语》
《孟》义为一场,诗赋次之,子史论又次之,时务策
...又次之。太学课试及郡国科举,尽以此为法,且立郡国士补国学监生之制。中兴已后学制,多闶所建明。
闶又言建学之始,宜得老成以诱掖后进。乃荐全州文学师维藩,诏除国子录。维藩,眉山人,精《春秋》学,林栗其高弟也,故首荐之。新学成,闶奏补试者六千人,且乞临雍,继率诸生上表以请。于是帝幸太学,秦熺执经,闶讲《易·泰卦》,赐三品服。胡寅闻之,以书责闶曰:“阁下为师儒之首,不能建大论,明天人之理,乃阿谀柄臣,希合风旨,求举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