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朴·传神·美好——汉代陶俑艺术特点

合集下载

南阳地区出土的汉代陶塑人物俑

南阳地区出土的汉代陶塑人物俑

南阳地区出土的汉代陶塑人物俑作者:文永杰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年第16期摘要:南阳地区出土的汉代陶塑人物俑题材广泛、内涵丰富、造型简练,表现手法高度概括,古朴雄厚、简约传神。

不仅体现了汉代南阳郡的社会生活、民族文化和审美标准,同时也对中国传统的绘画和雕塑艺术产生了重大影响。

无论其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都值得我们珍惜、研究、学习。

关键词:汉代;南阳;陶塑人物俑俑即偶人,是中国古代丧葬中使用极为普遍的一种随葬明器。

俑也是古代丧葬文化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俑自商代后期开始出现,盛行于秦汉至隋唐时期。

俑的题材广泛,内涵丰富,有人物、马、牛、狗、建筑物等,展现了我国古代工匠光辉的艺术创作成就,在中国美术史和雕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两汉时期,南阳是全国著名的五大都会之一,有“商遍天下,富冠海内”的美誉。

这时期的南阳经济发达,社会安定,文化繁荣,人们受“灵魂不灭,事死如生”观念影响,盛行厚葬。

随葬品中除了珠宝玉饰外,陶塑类的随葬品也很多,出土陶俑除了马、牛、狗、建筑物外,还有很多的人物俑。

这些陶塑人物俑不仅反映了当时的丧葬习俗和丧葬礼仪制度,同时也为我们研究南阳汉代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文化礼仪、雕刻艺术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

1 陶塑人物俑的题材和特点南阳地区出土的陶塑人物俑主要有表现汉代文化艺术的吹箫俑、抚琴俑、吹埙俑、倒立俑、“跳丸”俑,还有表现生产生活的执箕俑、执锸俑、执盾俑等。

1.1 乐俑吹排箫陶俑(图1)高15.5厘米,宽7厘米,厚5.7厘米。

俑通身施绿釉,跽坐,头戴冠,双手执箫正在吹奏。

排箫是吹奏乐器,(唐)杜佑《通典·乐四》:“蔡邕曰:箫,编竹,有底。

大者二十三管,小者十六管。

长则浊,短则清。

”该俑造型简练,表情生动自然,对研究汉代的音乐史、服饰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抚琴陶俑高14.5厘米,宽7厘米。

俑为跪姿,头戴冠,面部刻画数道以表现出眉、须,双手抚琴于双膝间。

古代雕塑陶俑鉴赏

古代雕塑陶俑鉴赏

古代雕塑陶俑鉴赏作者:徐晓娜来源:《大观》2017年第09期早在7000多年以前,人类刚刚摆脱蒙昧时代,开始烧制陶器。

以极其简练的手法,用泥土捏塑与人类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狗、羊、猪、鸡等的形象,显示出人类最早的审美精神和艺术创造才能。

从原始社会直至汉唐,陶塑在长期发展历程中,不断被注入更丰富的精神和审美元素,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雕塑艺术——陶俑。

陶俑不仅仅是一种艺术,也是研究古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实物资料,对爱好雕塑艺术的收藏者乃是求之不得的藏品。

陶俑从艺术欣赏品衍变为随葬的冥器,与社会制度的变更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奴隶社会时期,奴隶主死后,他的亲信、侍从和姬妾等人都要一齐殉葬。

1950年,在安阳侯家庄武官村大墓中,殉葬的人就有79名之多。

随着奴隶制的崩溃,封建社会制度的确立,残酷的人殉制度也随之衰落。

春秋战国之际,以俑代人殉葬的习俗逐渐兴起。

秦汉以来,盛行厚葬,品种随之不断扩大,制作方法日趋丰富。

因此,在战国、秦汉乃至唐代,墓葬中出土了大量木俑、铅俑和陶俑。

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山东出土的乐舞杂技俑,四川出土的陶说唱俑,河南出土的技乐俑、舞蹈俑、六博俑等。

到了东汉出现了大量的动物陶塑,如陶马、陶牛、陶猪、陶羊、陶鸡、陶鸭、陶狗等。

陶塑形象真实,栩栩如生。

陶塑品类中的陶俑,是一批富有特色的艺术品,吸引着收藏爱好者的眼球,但随之而来的仿制品也充斥市场。

由于时代不同,陶俑的制作、形象、风格也各有差异。

商周时期的陶俑,给人以朴拙疏略的感觉,具有稚童作品风格,处于雕塑艺术的初级阶段;西周时期的陶俑,人面方脸,圆颊,细目高鼻,风格粗放,表现手法近于写实;春秋战国时期的陶俑,简括粗犷,生动逼真;秦代陶俑已经达到了准确写实的娴熟程度,秦始皇陵随葬的7千个兵马俑,容貌神态各具特色。

其数量之惊人,形体之硕大,气势宏伟壮观,令人拍案叫绝,秦代雕塑家写实的功力震撼了世界,被誉为天下奇观,“世界第八大奇迹”。

战国时期的陶俑,体量较小,一般高5~15厘米,火候较低,制作粗糙,有些身上还留有明显的刮削痕迹。

浅谈汉代俑的造型特点

浅谈汉代俑的造型特点

浅谈汉代俑的造型特点艺术是社会人类活动的产物,它的存在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意识和人类的愿望。

中国墓葬俑的产生,和古代中国人从灵魂不死的观念有关,相信冥冥的地下有一个与人世结构相同的生活,而赋予这个俑特殊的灵性。

汉继秦统一后,励精图治,社会财富丰足,形成厚葬为德的社会风气。

思想上人们更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促使俑的多样性发展。

汉代俑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它更生动表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

汉代俑作为一个特殊的雕塑存在,它具备它特殊的造型艺术魅力。

俑是中国画的延续,而中国画却是书法的延续,我们可以从书法的神韵里去理解东汉俑的造型特点。

书法神韵是生动,格调,情趣和意境的综合体,汉代俑味道十足的表现了对书法神韵的理解和运用。

汉代的创造者通过现实社会人们活动的形象进行联想,归纳,在移情的表达出来,不拘束于人体结构的限制,像书法一样,随着神韵表现对象的感觉,恰到好处展现了当时的人物状态和性格。

如《长袖女舞俑》(图一)阿娜多姿的身姿,轻盈可人,轻如飞燕的袖子,浅浅的微笑,生动的表现了舞的美,舞的轻,舞的欢,还能从她一前一后的脚和手及袖子的动态里,能感受到中国古筝的高山流水的美妙意境。

整个俑造型特点轻飘的线条组成的实体。

没有多余的结构,线条如流水,在曲线的弧线里体形了生命旋律。

,和书法一样,形绝意末尽的造型神韵。

它生动形象和舞姿,整体如书法流动飘逸的格调,轻松舞蹈的步伐和动作,微笑中带有生活的情趣,从造型和生态和谐的体形人们富裕生活,和享受生活乐趣的意境随之而生。

再如《击鼓说唱俑》(图二),从现在造型审美来看,体形结构并不符合解剖学,但整个造型却活灵活现把正在表演的民间艺人的形象显现在我们眼前。

它上身赤裸,两个胸部被拉长,圆球的肚子,身屈,蹲坐在地面上,赤足,右腿扬起,脚掌向上,张口、露齿,似作说唱状,面部表情幽默,左臂下挟一圆形扁鼓,右臂平直,手执鼓槌欲击。

整个滑稽扭曲的造型,生动而笨拙的动作,如书法的柳体,敦实内在的形体,又轻松活跃。

汉代陶器的特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汉代陶器的特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汉代陶器的特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汉代陶器是中国历史上陶瓷艺术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其特点深受当时社会、文化和技术的影响。

汉代陶器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形制和装饰样式,具有艺术观赏性和实用性的特点。

本文将全面介绍汉代陶器的特点,以便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一时代的陶瓷艺术。

首先,汉代陶器的形制丰富多样。

汉代陶器在器型上继承了先秦时期的传统,并根据社会需求和人们审美的变化而演变。

主要的器型有陶俑、陶罐、陶盆、陶壶、陶鼎等。

这些器型形态优美,线条流畅,给人以舒适和美的享受。

其次,汉代陶器的装饰样式独具特色。

在装饰方面,汉代陶器有繁复的刻、雕、塑、画等工艺技法,以及各种各样的纹饰和图案。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汉代绿釉陶俑,以其生动形象和丰富的细节描绘,展现了汉代陶器独特的艺术风格。

此外,汉代陶器还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汉代社会发展繁荣,陶器作为人们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器物,被广泛应用于农耕、饮食、货物贮藏等方面。

它们不仅具有一定的实用功能,还能反映当时社会经济状况和生活方式。

综上所述,汉代陶器具有丰富多样的形制和装饰样式,既展示了汉代陶瓷艺术的独特风采,也体现了当时社会和文化的特点。

通过对汉代陶器的研究与欣赏,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国古代陶瓷文化的卓越成就。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是对整篇文章的组织和安排进行介绍,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的框架。

本文共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概述了整篇文章的主题和目的。

本文主要研究汉代陶器的特点,并进一步探讨其意义和未来研究方向。

正文部分将着重分析汉代陶器的三个重要要点。

首先,我们将探讨汉代陶器的材质和制作技术,包括陶土的选材、制作工艺以及装饰手法。

其次,我们将研究汉代陶器的造型特点,包括器形的变化、器物功能的多样性以及器物的比例和比例的变化。

最后,我们将探讨汉代陶器的装饰特点,包括绘画、雕刻以及刻痕等不同的装饰方式。

结论部分将对前文所述的要点进行总结。

汉唐雕塑的艺术特点

汉唐雕塑的艺术特点

汉唐雕塑的艺术特点咱们来聊聊汉唐雕塑的艺术特点吧。

汉唐啊,那可是咱中国历史上相当辉煌的时期,就像两颗璀璨的明珠在历史长河里闪闪发光。

这两个时期的雕塑啊,那也是各有各的妙处。

先说汉代雕塑吧。

汉代雕塑就像是一个朴实憨厚的大汉,充满着力量感。

你看那些汉代的陶俑,它们造型虽然简单,可那简单里透着一种大气。

就好比咱们平时吃的馒头,普普通通的模样,可咬一口,满满的都是实在劲儿。

汉俑的线条简单流畅,没有太多花里胡哨的东西,可就是这样,却把人物的神韵都给勾勒出来了。

像那个说唱俑,咧着嘴,笑得多开心,你仿佛都能听到他的说唱声。

汉代的石刻也很有特点,像霍去病墓前的石刻,它们就像是从地里自然生长出来的一样,和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

那些石刻动物,有的卧着,有的奔跑,它们的形态不是那种精雕细琢得如同现在的工艺摆件一样,而是保留了石头本身的质感,就像大自然这位大师随手一挥就造就了它们。

这难道不是一种独特的美吗?再看看唐代雕塑。

唐代雕塑就像一位盛装的贵妇人,华丽又大气。

唐代的佛像雕塑那可真是一绝。

你要是看过龙门石窟的佛像,肯定会被震撼到。

那些佛像的面容饱满圆润,就像盛开的花朵一样。

唐代佛像的身材比例也是恰到好处,不像有些雕塑要么头大身子小,要么瘦得像麻杆儿。

它们就像是活生生的人站在那儿,只不过多了一份神圣的气息。

这就好比咱们看一个气质绝佳的美女,她的美是从内而外散发出来的。

唐代的陶俑也是丰富多彩,仕女俑就像是从宫廷画卷里走出来的一样。

她们的服饰华丽,发髻高耸,神态安详。

而且唐代雕塑在色彩的运用上也比汉代要丰富得多,就像一场盛大的彩色派对。

汉唐雕塑在风格上还有很多不同之处呢。

汉代雕塑更注重神韵和整体的气势,它像是一首豪迈的古诗,不需要太多华丽的辞藻,简单几句就能把那种意境表达出来。

唐代雕塑呢,更讲究细节和完美,就像一幅工笔画,每一笔都精雕细琢。

这两者放在一起,就像是两个性格迥异的朋友,各有各的魅力。

从雕塑的题材上来看,汉代更多的是反映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和动物,像农夫啊,士兵啊,马啊,牛啊,充满着生活气息。

211093485_谈东汉陶俑的发展及艺术特点

211093485_谈东汉陶俑的发展及艺术特点
场景,有跪坐,三圆髻,缀五朵花、左手托住盛满食物的
率,一人右脚与一人左脚相对,另一只脚向外保持身体
的平衡,两脚相靠 的 空 间 上 方 倒 立 一 人。 这 一 件 雕 塑
作品将演出最美妙的时刻定格,人物造型朴实概括,生
动风趣,反映东汉人对生活的仔细观察、高超的制陶技
巧以及审美高度。又如四川的绵阳新皂乡崖墓中出土
盘子、右手 拿 着 装 满 美 酒 的 酒 杯、笑 容 可 掬 的 献 食 女
因素。汉代普遍认 为,人 的 肉 身 虽 死,然 魂 未 死,视 死
俑;有头戴厨师的高 帽,全 神 贯 注 地 切 砍 原 料,跪 坐 庖
如生,因此在诸多随 葬 品 之 中,不 仅 有 生 前 日 用 品,还
厨男俑;有同三圆髻 缀 五 花,杵 舂 状 女 俑;有 发 型 带 有
应用于陶瓷雕塑中,与 他 们 对 生 活 器 皿 进 行 装 饰 有 类
似的手法。例如,甘肃 秦 安 大 地 湾 发 掘 出 少 女 头 型 彩
陶瓶,周身 纹 饰 丰 富,红 山 文 化 中 出 土 的 泥 塑 女 神 头
像,亦留有饰彩痕 迹。 这 种 技 术 方 式 一 直 发 展 至 秦 国
以后,被大量应用于 陶 俑 制 作,东 汉 时 期 的 制 陶 匠 人,
[
土建施工现场管理与技术
2] 李昊研,林泉,王凤 涛,等 .
在新时代的条件 下,土 建 施 工 单 位 在 进 行 现 场 管
理的时候,要注重对施工技术质量的控制,并采取明确
施工技术质量控制要点、提高图纸会审质量性、提高技
术交底全面性、提高技术管理先进性等措施,来提高施
工技术质量控制的有 效 性,从 而 保 证 工 程 的 建 设 质 量

东汉遗风,第一陶俑

东汉遗风,第一陶俑

东汉遗风,第一陶俑中国的东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进入中央集权的统一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都出现了很大的发展和变化。

东汉时期的艺术也因此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而东汉时期的陶俑,作为中国古代艺术的珍贵遗产,更是让人们感叹不已。

东汉陶俑作为中国古代雕塑的代表之一,充分展现了东汉时期的社会生活、宗教信仰、艺术风格和审美趣味。

东汉陶俑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四川、陕西等地,尤以湖南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千余件陶俑而尤为有名。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世界第八大奇迹”、“世界第一陶俑”——南陵冢出土的《王缶》(俗称“汉王陵俑”)。

南陵冢位于湖南省南部岳阳县南陵乡的南岗山上,东汉初年(公元125年)为宦者华阳公陶立揭所建,内藏汉大司马王莽氏和王莽第一夫人杜皇后共葬之陵。

1972年,湖南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队在南陵冢出土了全球古陶器之最的“王侯献寿俑”,南陵汉王陵陪葬俑(又称为“王雷俑”)。

《王缶》的出土实证了东汉时期的陶俑艺术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上,其艺术造诣更是令人刮目相看。

《王缶》由南陵汉王陵出土,雕工精美。

《王缶》在陶俑中属于小体量和别致的艺术品,体现出东汉时期的浓厚的“古朴”文化氛围,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这件陶俑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珍贵遗产,它是中国陶俑艺术的一次伟大突破,也是中国雕塑艺术在东汉时期的最高峰之一,因此被誉为“世界第一陶俑”。

《王缶》是一尊非常有特点的陶俑,它的形象栩栩如生,姿态生动,作风豪放,栩栩如生地展示出了东汉时期的社会风貌、宗教信仰和艺术情趣等内容。

在东汉时期的长期发展中,《王缶》体现了当时社会生活、审美情趣、雕塑水平和艺术造诣等方面的突出特点,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王缶》所雕塑的陶俑还表现了东汉时期的民族特征和审美趣味,体现出了东汉时期雕塑艺术的独特风采和文化氛围。

《王缶》所蕴含的宗教信仰和审美趣味等方面的内涵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对于东汉时期的社会、宗教、艺术等方面都有较深刻的启示和意义。

汉代陶俑的审美意蕴和价值研究

汉代陶俑的审美意蕴和价值研究

汉代陶俑的审美意蕴和价值研究作者:欧泓妙来源:《大观》2021年第12期摘要:汉代陶俑体现了汉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反映了汉代艺术的发展过程,以其“形”“意”“神”独特的美学魅力,加深了人们对汉文化的了解。

故而,对汉代陶俑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特点进行探讨,分析汉代陶俑的内在审美与价值。

关键词:汉代陶俑;美学特征;汉文化一、汉代陶俑兴起的时代背景汉代陶俑的发展是汉代社会经济繁荣稳定的结果。

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结束之后,汉高祖刘邦建立了西汉政权,而后又经过了几代人的努力,使得西汉社会前期的综合国力有了长足的发展,稳定繁荣。

文景之治使汉朝生产力日渐恢复,物质基础大幅提升。

东汉时期,庄园经济的迅速发展更为陶俑艺术的创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1]。

同时,两汉时期的陶俑创作深受楚汉浪漫主义的影响,涉及的题材广泛,内容生动活泼,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各个层面的故事,折射出时代的光和影。

二、汉代陶俑的审美特征与西方美学的模仿主义、形式主义不同,汉代陶俑创作重于形,通过捏、模、划、刻等雕塑手法,突出陶俑的艺术风格和造型特点,以不同的表现形式赋予陶俑“意”与“神”。

(一)汉代陶俑的“多变之形”汉代陶俑是汉代综合艺术形式的集中体现,融合了设计、雕塑、绘画、色彩等艺术表现手法,在外在轮廓的刻画上极具个性化和多样化特征,因此形是汉代陶俑基本的构成元素。

根据全国各地出土陶俑的情况来看,汉代陶俑不再沿袭秦兵马俑严肃、呆板的特点,并且题材也不再局限为兵马军队,而是出现了贵族仆役的陶俑及代表市井生活的表现舞蹈、体育、说唱文化的人物俑。

这类人物俑是汉代陶俑中极具艺术性的作品,其多样的形式反映了汉代陶俑艺术的生命力[2]。

以厦门市博物馆馆藏的汉彩绘陶乐舞俑为例,该俑为泥质灰陶,通体为白色,身着菱形格子纹曳的长袍,头发施黑彩,眉眼绘墨彩,脸颊两侧各画有一红圈,朱点双唇。

其顶发中分,面颊圆润丰满,柳眉修长,丹凤眼,修鼻梁,樱桃小口。

右手向上扬起触肩呈舞蹈状,右手微微朝后似自然摆动,舞姿轻盈舒缓。

大气古拙——汉代乐俑的造型审美

大气古拙——汉代乐俑的造型审美

汉代盛行厚葬,现代出土了丰富的汉陶俑。

陶俑以独特的艺术形态展示了汉代绚丽的艺术世界。

秦朝兵马俑使墓俑的设计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体量上都达到了极致,汉代乐俑虽然没有秦俑那般排山倒海、震撼人心的整体效果,但它们以个体的浑朴自然、优美生动感染着观者。

汉代乐俑是对汉代社会生活情态、俗世情感的深刻体味与揭示。

汉代雕刻家对乐俑形态的生动挖掘,对形神的自然把握,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汉代艺术大气古拙的艺术魅力和中国古代高超的艺术造型水平。

一、汉代乐俑古拙造型审美趣味分析秦朝在战国纷乱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由于其历史短暂,实际上汉代面临的还是战国动荡后的残破现实,所以汉代尚没有余力追求华饰之美。

当时的雕刻家大胆打破秦时严谨、理性的雕塑精神,转而创造了更加浪漫、诗意、淳朴的艺术空间,丰富了艺术形式的表现,也丰富了艺术的审美趣味。

在四川出土的汉代乐俑中有大量的舞乐歌伎俑、说唱俑。

这些俑的出现表明了汉代舞乐的兴盛和豪门贵族生活的奢侈。

它们在艺术的表现上皆新鲜活泼,有非常明显的汉代艺术特色。

它们整体形象浑朴敦实,不求面面俱到的写实,而求大印象、大效果鲜明,未必精雕细刻,却神完气足,突现了一种以意贯象的古拙审美趣味,表现出大气古拙的艺术审美特征。

1957年出土于四川成都天回山的击鼓说唱俑,是一件极具艺术魅力的作品。

雕刻家采用古拙的造型表现了朴质的人物。

人物整体形象浑朴敦实,整体气象完备,并没有精雕细刻,却神气十足。

他一手举鼓槌,一手夹扁鼓,头戴花结,塌胸耸肩,眉开眼笑,看他那与举槌之手同边的上翘赤脚,就知道他正说到了精彩搞笑之处而忘乎所以,手舞足蹈,乐在其中。

雕刻家以夸张的表情与笨拙的姿态表现出说唱者的激情,仅看其圆鼓的肚皮就让人忍俊不禁。

击鼓说唱俑没有准确的造型和标准的人体比例,人物也没有华丽漂亮的外表,但那憨态可掬的动作与淳朴的表情表明雕刻家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具有乐观精神的俳优形象。

该陶俑在造型的趣味中表现出纯朴天真的气质,在诙谐中见睿智,在平凡中见高尚,在朴拙中见精神。

2021济源出土的汉代陶俑造型特点与美感范文1

2021济源出土的汉代陶俑造型特点与美感范文1

2021济源出土的汉代陶俑造型特点与美感范文 陶俑是中国古代墓葬陪葬的主要器物,其种类、造型繁多,是当时整个社会生活的缩影。

济源出土的汉代陶俑主要有乐舞俑、百戏俑及形态各异的人物俑,其中乐舞俑、百戏俑用组群雕塑的方式表现宏大场面,俳优俑造型夸张,这些都为研究济源两汉文化和地域风俗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

汉代陶俑的艺术特色陶俑产生于古代“事死如事生”的丧葬理念。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进步导致了人殉时代的终结,代替人殉旧俗的随葬俑兴盛起来。

汉代时兴厚葬之风,汉墓中出土的随葬陶冥器,有建筑模型,有生产生活场景,特别是有大量陶俑,它们几乎可以复原两千多年前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汉代社会。

济源汉代陶俑的种类汉代是中国陶俑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期,这些陶俑和当时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艺术成就很高。

济源汉墓中随葬的陶俑,是汉人崇信神灵思想的具体体现。

本文试就馆藏的一些陶俑精品,从其造型及所表现的艺术特征来略作介绍。

(一)乐舞俑(七件) 西汉中晚期以后,尤其是东汉,受西域诸地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乐舞、百戏盛行于中原。

这种表演在上流社会渐成时尚,几乎宴宴都有乐舞相伴,而且经常需要百戏助兴。

因此,陶塑中不仅有舞台戏楼的模型,而且有各种乐舞俑、吹奏俑、杂技俑等,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乐舞百戏的盛大场面。

1.乐俑:济源出土的汉代乐俑有吹箫俑、吹埙俑、吹笛俑等吹鸣乐器俑,以及抚琴俑、击鼓俑等弹拨乐器俑。

一是吹箫俑,2003年5月出土于济源沁北电厂西窑头工地,高14厘米,通体施褐绿釉,面部五官微微突起,身着宽袖长裙,双膝盘腿而卧,左手执一排箫,作吹奏状,右手略抬前伸,作表演状,高度概括了人物的形象(图1);二是吹埙俑,1998年5月出土于济源北官庄,高15.5厘米,通体施彩绘,现彩绘已剥落,唯有面部和胳膊为朱红色。

头戴平顶帽,席地跽坐,双手捧握一个圆球体的埙,举于唇前,作吹奏状,形象地表现出当时吹埙艺人的表演方式(图2);三是吹笛俑,2003年5月出土于济源沁北电厂西窑头工地,高11厘米,通体施褐绿釉,头戴笠帽,身披蓑衣,双手执两根竖笛,笛子分别置于膝盖之上,嘴对笛管欲吹,其神情自如,面带微笑,对演奏已有十足把握(图3);四是抚琴俑,2006年11月出土于济源轵城金河新村,高13.8厘米,通体施彩绘,现彩绘已剥落,抚琴者席地跽坐,头戴冠帽,双腿上平置长条形琴,右手弹拨,左手抚弦(图4);五是击鼓俑,1991年11月济源市文物管理所移交,高17厘米,灰陶质,头戴平顶帽,盘腿而卧,右膝前置一圆鼓,左手残,右手持槌(已失)高扬作击鼓状,为汉代乐队中鼓乐者的真实体现(图5)。

浅谈秦汉陶俑艺术____

浅谈秦汉陶俑艺术____

16雄姿勃发 王者气象——浅谈秦汉陶俑艺术张玉菲(河北美术学院)收稿日期:2013-04-08俑,是中国古代用来作为殉葬的一种造型奇特的器物。

而所谓的陶俑,则专指代替人殉、禽兽殉的泥俑。

这些陶俑,与其它的艺术品相比有着不同的社会意义,它们反映出了在一定社会时期内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成就,反映出了当时的丧葬制度和社会生活等。

一、秦俑艺术众所周知,秦代的陶俑艺术,以陕西省临潼的秦始皇陵兵马俑最为壮观,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在之前的西北行中,笔者有幸到了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进行了参观学习。

秦始皇陵兵马俑共有三个坑,出土了数量巨大的陶马、陶俑。

兵马俑每一个坑的平面布局都不相同,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规模最大的一号坑。

根据秦始皇陵博物馆内的介绍,它东西长230米,宽约62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

截止目前已发掘4000平方米,出土陶俑、陶马近2000件,木质战车20辆。

估计一号坑里埋藏有陶俑、陶马6000余件,战车约50多辆。

兵马俑一号坑所再现的是秦朝军队宏伟的作战方阵,是秦代军队的真实写照。

坑中数量众多的兵马俑有着严谨的布局,一律排列成面向东方气势磅礴、威武壮观的军队场面,再现了秦国兵强马壮、勇猛善战的雄伟阵容。

通过对中国美术史的学习可以知道,秦始皇兵马俑是写实风格的代表。

其中的秦俑、陶马、战车均是按实物大小制成的,形体近于真人真马。

但是秦兵马俑的写实决不仅仅是简单地按照现实摹刻下来,而是经过了艺术的处理。

不同的人物外形,不同的官职阶层,不同的性格特征,不同的精神面貌,如此这些都体现在了秦俑的身上,可见它的造型刻画不仅实现“形似”而且还达到“神似”。

秦俑以头部的刻画最为精致,秦俑中人物的面部表情,表现了不同的个性,“有的凝神深思,有的昂首眺望,有的怒目雄视,有的面带笑容”。

通过对面部的精心刻画将秦朝军队中的各种人物形象表现得生动传神。

秦俑的传神特征还通过艺术的夸张和提炼表现,它的刻画不是追求细枝末节,而是抓住关键的部位进行艺术处理。

浅谈东汉陶俑的艺术风格

浅谈东汉陶俑的艺术风格

浅谈东汉陶俑的艺术风格作者:候晓宁来源:《卷宗》2019年第09期摘要:陶俑作为一种特殊的随葬品包含了大量的历史信息,其最重要的特点是直观形象,排列有序的俑群组合反映了真实的社会场景[1]。

我国古代墓葬中人俑的出现是厚葬制度下产生的文化现象,象征社会的进步。

随着东汉考古工作的开展,大量陶俑展现在世人面前,丰富了人们对汉代美学的认识。

东汉陶俑形神兼备,生活气息浓厚,时代特征鲜明,体现出当时大众审美情趣,也反映出东汉的社会生活,是东汉地主庄园的鲜活再现。

这与当时庄园经济的繁荣发展、统治者的推崇、开放的文化政策以及广泛的文化交流是分不开的。

关键词:东汉陶俑;陶俑艺术;庄园经济在我国,人物陶俑历史久远,殷商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人物陶俑。

至东汉,庄园经济迅速发展,国家富强,这一时期的繁荣局面推动了陶俑艺术的发展。

陶俑在这一时期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点,大多反映墓主人生活富足,和供墓主人享乐的俑类,多成组出现,题材种类丰富。

多种类型的陶俑可以直接反应当时丧葬礼仪文化,不仅体现了特定时代背景下人们对社会、生活的审美态度,也从侧面反映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体现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具有文化与历史的双重价值。

1 东汉的丧葬观念与墓葬特点汉代政治稳定,经济繁荣,至汉武帝时期,国富民强成为这一时期社会典型特征,财富空前积聚,为当时的厚葬之风提供了保证。

而厚葬之风也深刻影响到当时整个社会。

其次,当时的孝悌观念,也起到了催化作用。

忠与孝以丧葬隆重与否作为判断标准,形成生时孝养、死后厚葬观念。

而汉代的丧葬观念流行“事死如事生”,在墓室的形制和结构上,大多模仿生人住宅。

在随葬品方面,也尽量做到与现世相一致,成为墓主人生前生活的缩影。

东汉时期,统治者虽屡禁厚葬,但厚葬之风仍不能止[2]。

再加上地主庄园经济的迅速发展,表现在丧葬礼俗上,则是为适应几代人合葬的穹隆顶墓、崖墓、前室横列墓及大家族墓地相继流行。

陶制楼阁、田地、仓、井、家畜模型与侍俑、乐舞俑、农夫俑以及壁画、画像石、画像砖上所见的手工作坊、牛耕、池塘等表现官僚地主封建庄园经济特点的新葬俗,一应俱全[3]。

东汉时期四川陶俑艺术简析

东汉时期四川陶俑艺术简析

东汉时期四川陶俑艺术简析本文通过对于陶俑起源、发展、特点的简要概述,以及对两汉时期陶俑的发展进行概括,并着重对东汉时期四川陶俑艺术的风格、类性、特征深入探讨,结合艺术形象对文化艺术的实践创作提供理论指导。

标签:陶俑;东汉;四川陶俑艺术是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瑰宝,在中国古代美术史及雕塑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佣的产生与中国古代封建统治下的丧葬思想密不可分,“事死如事生”的观念贯穿于古人的思想之中,所以佣最早也是用于代替人殉的陪葬佣而出现,其产生可追溯到商代王室陵墓安阳殷墟的奴隶佣,而至东周逐渐发扬盛行。

古代各类佣中以陶俑数量居多,但也偶尔使用木、石、瓷、铜等作为制作材料。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后,因其好大喜功,忽略经济社会现状,而迫使大批民工兴修土木,至秦二世时,逐渐使得社会经济到达崩溃边缘,而被农民起义推翻建立汉朝,汉初时期,统治者汲取秦朝教训,重视经济发展、重农抑商等政策,使得汉朝经济发展迅速,经济基础的提升也带动了社会风气的奢靡,在秦佣的影响下,促进了汉佣的飞速发展,相较于秦佣的统一、威严气魄,汉佣则倾向于社会化,强调描绘生活、反映社会风貌,这也使得汉佣具有独特的时代特征。

两汉时期的陶俑艺术在中国古代整个的雕塑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其造型、工艺及审美等都达到了一个顶峰,陶俑的出土主要集中在西安、咸阳、四川、洛阳等地,良好的经济条件为陶俑的制造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也促进了两汉时期文化艺术的繁荣。

汉代陶俑大致分为西汉早期、西汉中晚期以及东汉三个时期。

早期陶俑主要于咸阳杨家湾墓陶俑、西安霸陵陶俑、徐州北洞山陶俑等帝后及王公大臣陵墓的随葬坑内,代表有杨家湾出土的西汉兵马俑及霸陵窦皇后陵出土的西汉女伺佣。

西汉中晚期是国力强盛时期,但墓葬挖掘较少而未有大量出土,重要的有济南无影山陶俑、洛阳西汉墓陶俑和济源泗涧汉墓陶俑等。

而至东汉时期,陶俑出土分布广泛,在四川、河南、广东、云南、陕西、天津等多地都有所发现,虽在墓室中占比不大,但数量却众多。

东汉遗风,第一陶俑

东汉遗风,第一陶俑

东汉遗风,第一陶俑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陶俑,其中最早的陶俑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

东汉时期的陶俑以其精美的工艺和栩栩如生的形象而闻名于世。

被誉为第一陶俑的东汉陶俑更是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第一陶俑的原名为《蜀山歌》陶俑,出土于四川省成都市郫县的金沙遗址。

这座陶俑高约1.8米,造型栩栩如生,给人一种仿佛活灵活现的感觉。

陶俑的服饰造型具有浓厚的东汉风格,头戴蓝色的帽子,身穿红衣,背负长剑,身姿端庄,神情凝重。

观察陶俑的面部特征,可以看到精巧的雕刻工艺,眉眼之间流露出的神秘的微笑,使得整个陶俑更显灵动和生动。

这座陶俑最令人惊叹的是其制作工艺。

陶俑采用了铁红和绿釉陶烧成,色彩鲜艳,光泽亮丽。

陶俑的细节处理非常精细,衣纹、鞋子和头饰的纹饰都做得非常细致。

陶俑的制作工艺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展现出东汉时期陶器艺术的独特魅力。

第一陶俑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艺术品质,更在于其历史价值。

这座陶俑的出土地点在成都市金沙遗址,这个遗址是东汉时期一个重要的冶炼基地,出土了大量与冶炼相关的遗物。

陶俑的出土,为研究东汉时期的冶炼技术和社会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陶俑的面部特征和服饰造型也反映了东汉时期人们的审美观念和社会风貌,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如今,第一陶俑已经成为了中国陶俑艺术的代表之一,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中都能见到它的身影。

它不仅展示了东汉时期陶器艺术的辉煌,也见证了中国古代文明的丰富多样。

它的出土和保存,保留了一段重要的历史记忆,让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研究中国古代的文化和历史。

第一陶俑的存在,不仅仅是东汉时期陶器艺术的瑰宝,更是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的一颗明珠。

通过欣赏和研究陶俑,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化、生活和价值观。

它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将永远闪耀在人们的心中,成为我们传承和推广中华文化的重要资产。

凝重与张扬_一件汉代陶俑雕塑的审美鉴赏.kdh

凝重与张扬_一件汉代陶俑雕塑的审美鉴赏.kdh

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

”“六法论”建立了以“气韵”为首的鉴赏绘画六个方面的品鉴标准。

我们仿其品评传统绘画的“六法 ”,由低到高从六个方面来简略品评此俑在“形”——即雕塑艺术上的成就。

“随类赋彩”。

看它的色彩质地。

这个俑是红陶质地,有白色妆底,彩色描绘,但历经千年,剥落殆尽,不见当日的鲜艳样子。

这样也好,所谓“洗尽铅华,方见本色”。

这是一种有历史沧桑感的朴质之美,比起当日的装饰之美则更本质,因为它合于自然,归于本源。

廓上利用大的弧线,在模线联结上修出较硬的面。

在整体模制的基础上加以捏塑、刮削的雕塑手法,在手部作相对方、硬、狭长处理,并且在一些形体如腿的形式上减少变化,使腿部稳健硬朗,整体大型也结实稳当。

再看其“气韵生动”与否,以便定汉代俳优佣态,多以有意的对形象的简练、夸张、变形以达到传神的艺术效果。

如汉霍去病墓上的马踏匈奴及石马、石虎等雕塑,取自然之石形略加雕刻,而人物、动物之形神毕现,历千年风雨侵蚀而雄姿不减。

这俑亦承此意,而它的独特精神意义在于对“人”的表现。

在西周及春秋艺术作品少有的张扬、外化。

虽是静静土陶一块,却有声,有色,有氛围,妙趣横生,拙中见巧,每一个体都表现出一种力量、运动和气势。

看他身体肥硕,动态活波,以卑微之身舞出跃然的动势,双手高扬,透出恣意张扬的活力。

形象率真天然,如痴如迷如颠狂忘我,粗打、大戏、社火、演艺、浩歌呼喊、狂迷舞蹈谱写出一曲曲千年不绝的生命狂欢的舞曲。

艺术家经过“写实”、“传神”到“妙悟”的艺术境界,就是通过点、线、色、形体、动作组成有机谐和的艺术形式,以表达出独创的意境。

这件陶佣的制作汉代俳优佣天地为之久低昂……”此件舞蹈陶俑当然没有公孙大娘舞剑之灵动飞舞,精妙绝伦,但自有其酣畅淋漓,超然物外之不羁张扬。

艺术作品的创造,艺术家绝不是一味客观地描绘,“而是从他最深的‘心源’和‘造化’接触时突然的领悟和震动中诞生的”。

汉唐陶俑的审美与收藏

汉唐陶俑的审美与收藏

汉唐陶俑的审美与收藏古陶俑,是用陶土制成的人物俑和各种动物俑及日常生活用品等。

目的是为了炫耀墓主人生前的身份、财富、地位及精神信仰。

古陶俑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期,盛行于汉唐,至清初绝迹。

具有鲜明的时代风格,是研究中国传统造型艺术规律的重要史料。

秦代,制作陶俑作为一门独立的手艺,成就已相当辉煌。

至汉唐,陶俑造型艺术更是百花齐放、万紫千红,达到繁荣鼎盛的时期。

唐长安城是一个拥有100 多万人口的国际性大都会,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中外来宾,生活着许多许多国内外艺术家,他们创作了许多具有强烈生命力的艺术作品。

辉煌灿烂的汉唐陶俑的出土,对了解和认识当时的社会,研究其艺术成就,探讨当时人们的审美思想,都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随着古玩市场的有序发展和民间收藏的迅速崛起,收藏汉唐陶俑,可以促使人们走进传统文化的深层研究,提高艺术素养,激发爱国热情。

汉代陶俑的造型审美特征汉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是我们民族形成性格的时期。

不仅有生动的现实生活,还充满着各种神秘怪诞的思想和学说。

汉代陶俑气势磅礴,丰富多彩,艺术风格夸张浪漫。

汉代陶俑尺寸小,取材广泛,形象更加生活化、多样化,更加生动有趣。

汉代陶俑形体适中,比例适度,姿态自然生动,生活气息浓厚,手法明快洗练,追求简洁明快的动势美。

西汉造型浑厚坚实又生动活拨,造型古拙,手法简练而气势恢弘,充满了内在的坚实力量和旺盛的生命力,具有汉代精神风貌。

汉代盛行厚葬之风,视死如生。

他们在生前所能享受到的一切,死后仍要享受。

这就使得陶俑的题材变化丰富多样。

西汉初期主要是陶塑兵马俑,以炫耀墓主人生前的地位与权利。

均为彩绘俑,色彩鲜艳,神态威武,刀工明快,不拖泥带水。

陕西咸阳杨家湾汉墓出土的陶俑造型最为典型。

人物面庞丰满,衣着华丽比例均匀,体态端庄,富有个性。

江苏徐州狮子山汉墓俑在造型方面较多保存着秦代遗风,比例准确,形象逼真,具有写实主义风格特点。

西汉的侍女俑和舞蹈俑,以西安白家口墓出土最为典型。

汉代陶俑的名词解释

汉代陶俑的名词解释

汉代陶俑的名词解释汉代陶俑是指汉朝 (202 BC - 220 AD) 时期出土的一种陶制人像,常见于汉朝的陪葬品中。

这些陶俑具有丰富的形态和造型,通过对这些陶俑的解释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汉代社会、文化和艺术。

以下将对汉代陶俑的特点、用途以及其传承意义进行探讨。

一、陶俑的特点汉代陶俑以其精美的工艺和生动的形象而闻名。

它们是通过粘土加工和烧制而成的,制作包括粗糙釉陶、灰陶和彩陶等不同的类型。

这些陶俑的形象各异,有士兵、官员、手工艺人、演奏家以及一些象征性的动物等。

这些陶俑的体态丰满,面部表情栩栩如生,服饰样式丰富多样。

他们的制作技艺精湛,细节处理十分细腻。

二、陶俑的用途汉代陶俑主要用于纪念、供奉和陪葬等用途。

在古代的汉朝,认为生者死后还会需要物资,才能在阴间过得更好。

因此,陪葬品是丧葬仪式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陶俑作为一种格外重要的陪葬品,被放置在墓穴中,与亡者共同安息,以保障亡者在阴间享有丰裕和尊贵的生活。

此外,陶俑还被广泛应用于祭祀和宗教仪式。

在古代,人们相信陶俑具有象征着生命的灵魂和能量。

因此,在祭祀和宗教仪式中,人们会使用陶俑来祈求神性的庇佑、祝福和神灵的保护。

三、陶俑的传承意义汉代陶俑在艺术领域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们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历史遗迹和艺术品。

通过对陶俑的研究和保存,人们能够深入了解汉代社会的文化、审美观和生活方式。

其次,陶俑的制作技艺对后世的陶瓷艺术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陶俑的精湛工艺、生动表现和丰富细节,促使了后续时期的陶瓷制作技术的创新和进步。

最后,汉代陶俑也作为一种文化象征,成为国人民族自豪感的源泉。

它们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瑰宝,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古代的艺术和文明。

结论汉代陶俑作为汉朝时期的重要陪葬品和祭祀器物,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品,更是中华文明和历史的见证。

通过对陶俑的理解和解释,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汉代社会、文化和艺术。

陶俑的制作工艺和丰富多样的造型不仅彰显了古代艺术的精湛技术,也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对生命和神秘力量的追求。

东汉陶俑雕塑造型的形神特征

东汉陶俑雕塑造型的形神特征

东汉陶俑雕塑造型的形神特征作者:邓青兰来源:《雕塑》2012年第06期内容摘要:文章以东汉陶俑造型中的形神关系入手,试图从东汉陶俑形神特征来释解东西方文化差异,同时深入浅出地阐述“形神兼备”的美学内涵与东方审美的内蕴,对“形神兼备”和意象表现效果的古老话题进行重新的阐释,借浅析东汉陶俑“形神兼备”的艺术风格来抛砖引玉,阐明在当代雕塑发展过程中,追寻中华民族写意传统艺术创作灵魂的重要性。

关键词:东汉陶俑;传神;写意“有1000个读者便有1000个哈姆雷特”。

这句西方谚语说的是西方文学之于艺术灵魂塑造的形神要求。

同样“形神兼备”之艺术境界的琢磨与追求自古以来就被中国绘画理论所特别强调。

然而,在过于受到西方写实造型艺术观念影响的大环境下,我们学生很容易陷入一个误区,即机械理解以简单的追求造型准确为艺术目的,在写生过程中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客观真实,如何细腻地再现对象,而对作品内在深层次的东西却没有着重发掘,对客观对象背后所包含的文化历史、人文精神的了解不够,没有通过艺术作品来传达个人对世界的自我解读;对人生、社会、哲理的感悟,以之来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

首先他们思维方式走入了误区,把写实艺术误当作高级技术来对待,从而直接导致照相复制般地写实,造成人物形象僵硬化,虚假做作,无生动性,成为没有精神、思想、内涵和灵魂的空外壳。

由此,每张作品就象一个模子刻出来的,缺乏艺术的主体性,失去了作品的生动性,最后忽略了作品所应具备的神韵与气势。

尤其在当下中西艺术相融合之际,艺术一词被过度商业化的氛围所包围,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缺乏,致使社会普遍审美能力的大大降低,艺术创作者一味追求艺术作品华丽精致的外表而忽略了对艺术内在神韵的追求,在创作手法上一味采用“自然主义”写实手法或“形式主义”无意味手法。

于是,运用何种艺术表现形式来实践“形神”关系,继而对这一核心内容进行深层次的讨论是十分有必要的。

“形神兼备”这一传统美学原理,对于写意雕塑创作具有重大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它重 在 表 现 舞 姿 的优 美 。 优 美 的舞 姿 中 , 着 强 烈 的 音 乐 感 和 运 在 有
41嘲 1
画 . 赋 予 它们 生命 的 活 力 。 并 陶俑 的创 造 者 是 民 间 艺 人 。 们 朴 实 的 、 真 的 心 灵 . 汉 陶 他 纯 是
俑 质 朴 特 征 的 内 在 根 源 和 决 定 因素 。 民间 艺 术 家 在 气 质 的 单 纯 、 创 作 的 自发 性 与 幻 想 特 征 方 面 , 接 近 于 天 真 的 儿 童 。 仃 象 儿 童 那 更 他 J 样从未经过专门的技巧训练 , 情感 的 因 素胜 于 理 性 。 们 笔 下 的形 他 象 更 富 于 率 真 的 情 绪 , 更 多 的稚 气 和 拙 味 。 有 陶俑 的质 朴 还 显 示 着
活。
汉 代 陶俑 不 仅 质 朴 、 神 , 充 满 了生 机 和 朝 气 。 虽 然 是 陪 葬 传 还
品 .但 它 所 表 现 的却 是 终 日劳 作 的人 对 于 生 命 和 生 活 幸 福 的 热 烈 向往 、 祝福 和祈 祷 。 乐 、 默 、 烈 , 生 活 理想 化 , 自 己的 美好 欢 幽 热 把 把 人 格 赋 予 自然 对 象 . 体现 着 中华 民族 的精 神 力 量 和特 色 , 受 了无 经 数 苦 难 的 中华 民族 的不 衰 的 幽 默 感 和 乐 观 精 神 ._ 汉代 陶俑 中得 存 到 广 泛 的 反 映 和 表 现 。 绘 陶 《 舞 杂 技 俑 》 在 一 个 6  ̄ 75厘米 彩 乐 , 74 . 的 盘 座 上 ,表 现 了共 有 二 十 一 个 人 的 杂 技 演 出 场 面 ,是 何 等 的 活 跃 、 烈 、 义那样动人心弦 。 热 而 人物 造 型古 拙 传 神 , 其 是 中 间 四人 尤
致。
历史 的 长 河无 情 地 冲刷 了漂 浮 的 泥沙 , 出 熠 熠 发 光 的 纯金 。 淘 沉 睡 于古 墓 两 千 年 之 久 的汉 代 陶俑 , 以它 完 美 的 形 式 和 造 型 , 仍 深 深 地 吸 引 着我 们 。 们 仍 被 它 生 动 、 烈 的神 态 和形 象 所 激 动 。 我 强 它
体 形 象 的 飞扬 流 动 中 , 所 构 成 的 意境 , 现 I一 种 力 量 、 动 以 它 表 叶 J 运
及 由之 而形 成 的 古 } 而 有 气 势 的 美 。 再 加 上 俑 身 都 用 朱 、 、 、 } } } 黄 粉 紫 、 等 色 彩 绘 , 增 加 了 艺 术形 象 的 生 动性 。 赭 更 “ 韵 ” 来 就 是 中 国艺 术 家 所 不 断 追 求 的 。 意 境 ” “ 神 ” 神 历 “ 、传 是 我 国 衡 量 艺 术 作 品 的 最 高标 准 。 陶俑 的艺 术 魅 力 和 美 感 . 在 于 汉 就 通过变形和夸张所达到的“ 韵” 神 。让 我们 再看 看 四川 成 都 天 回 山 i
时 现 实 生 活 中人 物 的再 现 . 们 的形 象 和衣 饰 动 态 , 像 陵 墓 雕 刻 它 不
和佛 教 造 像 那 样 要 受 ~ 定 规 范 的 限 制 , 是 比较 自由 。 反 映 当时 而 在
正 在 作 倒 立 、 身软 功 表 演 , 态 真 是 精 彩 极 了 。 虽 然人 物 的 形象 翻 动
些又是相通 的。
诸 方 面都 出现 了革 新 、 展 的 新 局 面 。 两 汉 时 期 的 疆 域 统 一 . 势 发 同
强盛 , 经济 繁荣 , 米 艺 术 思 想 的解 放 和 发 展 反 映在 艺术 作 品 中 带
就有一股奔放 、 热切 、 命 的活 力 。汉 代 的 陶俑 , 容 丰 富 , 象 生 生 内 形 动 . 于美 好 的神 韵 , 我 国古 代 艺 术 的 珍 品 。 富 是 汉 代 的 统 治 阶 级 盛 行 厚 葬 . 们 受 “ 死 如 事 生 ” 观 念 的 影 人 事 的 响 , 为 人 死 后 在 冥 界 也 要 过 人 问一 样 的生 活 , 活 着 的时 候 所 需 认 人 要 的 一 切 , 冥 界 也 同样 需 要 。尤 其 是 封建 统 治 阶级 , 们 想 把 生 在 他 前 享 受 的 东 西 , 统 带 到 死 后 的 “ 界 ” 去 继续 享 用 。 个 汉 代 艺 统 世 中 整 术 , 重 表 现 了汉 代 两 个 阶级 的生 活 : 治 者 与 被 统 治 者 而且 绝 着 统 大 部 分 是 为 了满 足 统 治 阶 级 借 以 表 现 他 们 生 前 的 权 势 和 享 乐 生
东 汉 墓 出 土 的 说 唱俑 吧 ,吸 引 、打 动我 们 的并 非 是 比例 的技 巧 精 确 、 构 的严 谨 , 是说 唱 者 那伸 头 、 肩 、 结 而 耸 眉飞 眼笑 、 舞 足 蹈 , 手 生
动、 皮、 俏 诙谐 的 神 情 。 其传 神 。 像 一 件 艺 术 品 的价 值 , 不 全 极 就 并 在 于作 者 的技 巧 , 在 于艺 术 的 灵 魂 与 生 命— — 神 韵 。 间艺 术 家 而 民 只 用 了 寥 寥几 笔 , 把 说 唱 者 性 情 豪 放 、 天 的性 格 表 现 的淋 漓 尽 便 乐
『1 天 游 . 汉雄 风 . 州 : 江 人 民美 术 出版 社 ,9 9 3周 秦 杭 浙 19
( 责任 编 辑 : 张彬 )
让 它 再 现 逼 ຫໍສະໝຸດ 的 、 琐 的现 实 图 画 , 繁 以及 不 让 它 表 现 超 出其 形 式 所 能容纳的观念内容。 如舞 俑 挥 手起 步 、 着 鼓 点 、 娑 多 姿 的 动 态 . 踏 婆
笨 拙 占老 , 是 , 物 的 情 态 却 活 灵 活 现 , 分 传 神 。 但 人 十 在粗 轮廓 的整
的 现 实 生 活 , 现 时 代 的风 格 , 及 造 型 的 生 动 活 泼 等 方 面 , 得 体 以 显
十 分突 出 。 为 陪 葬 品 , 代 的 陶 俑 所 反 映 的 琳 琅 满 目的 现 实 生 活 作 汉 情 景 种 类 甚 多 : 执 萁 铲 、 鱼 、 水 的劳 动 俑 ; 交 谈 、 乳 、 厨 有 捕 提 有 哺 庖
学 术 论 坛
质朴 ・ 传神 ・ 美好
— —
汉 代 陶 俑 艺 术 特 点
冬 雪
邢 台学院
我 国从 奴 隶 社 会 进 入 封 建 社 会 后 , 论 存 政 治 经 济 、 化 艺 术 无 文
动 感 。 作 品 以简 而 明 , 展 示 一 种 情 绪 , 刹 问 的 心 境 , 美 的愉 只 ~ 是 快 , 观 者 于不 觉 之 问 得 到 一 种 内在 的 满 足 。 使 质 朴 从 来 都 是 许多 艺术 家 所 努 力 追 求 的 。文 人 艺 术 家 和 民间 艺 术 家在 气 质 、 格 和 艺 术 素 养 各 方 面 都 大 不相 同 . 此 的 “ 朴 ” 品 彼 质 也 有 质 的 区别 。 人 艺 术 家 是 “ 璞 归 真 ” 民 间艺 术 家 是 本 色 的 朴 文 返 , 与真 。 两 种 朴 与真 都 求 内外 之 和 谐 、 式 之 单 纯 、 情 之 真诚 . 但 形 抒 这
这 样 一 个 特 色 : 从 不 给 自己 的形 式 以 负 载 过 重 的 内 容 . 包 括 不 它 这
质朴 、 神 、 传 充满 生命 力 的美 好 , 是 它 艺 术 魅 力 永 恒 之 所 在 。 便
参考文献 :
l1 1郎绍 君 . 中 国现 代 美术 . 苏美 术 出版 社 , 9 8 论 江 18 『1 2 陈通 顺 . 术鉴 赏. 美 北京 : 民美 术 出版 社 ,9 1 人 1 9
的 生 活 俑 ; 说 唱 舞 蹈 的百 戏 俑 : 吹 拉 弹 奏 的 伎 乐 俑 ; 披 钾 射 有 有 有 箭 的武 士 俑 。 种 动 物 俑 : 、 、 、 、 、 、 等 等 。 至 连 耕 各 牛 马 猪 狗 羊 鸭 鹅 甚 作 的水 田 , 水 的 水 井 也 不 忘 记 , 示 出 汉代 人 既 浪 漫 又 现 实 的 生 汲 显 活 态 度 , 时 也 反 映 了他 们 对 现 实 生 活 的津 津 玩 味 和 充 分 定 。 同 从汉代 出土的大量红 色和灰色 的陶俑 , 料 简单 , 象朴拙 。 材 形 淳厚 而 率 真 , 纯 而 质 朴 。 间 艺 人 是 在 写 实 的 造 型 基 础 上 概 括 夸 单 民 张 的, 他们 大 胆 删 去 了 一 切 繁 枝 缛 节 , 力 从 整 体 与 大 的结 构 关 系 着 方 面表 现 人 物 的动 态 、 情 。 形 体 简 沽 生 动 , 神 力求 给欣 赏 者 一 个 完 整 而统 一 、 明 而强 烈 的 印 象 , 作 品 中只 保 留 、 达 最 主 要 的 东 鲜 在 传 西——性格特征 、 韵和神态 。 气 它不 求 肖似 , 夸 张 方 面极 为大 胆 、 在 奇 特 , 观 色 彩 强 烈 , 不 同 人 物 的 情 感 、 韵 、 态 作 生 动 的 刻 主 对 神 动
陶俑 , 是 古 代 墓 葬 中模 仿 生 人 的肜 象 而制 作 的一 种 陪 葬 品 , 就
而 陪 葬 者都 是 社 会 的 下层 人 物 , 因为 如 此 . 们 多 是 民 间 艺 人 对 正 它 自己生 活 的 真实 写 照 , 以表 现 起 来 得 心 应 手 。 们 的 形 象 都 是 当 所 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