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动态竞争理论的企业竞争对手研究
基于动态能力理论的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研究
The Research of 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Enterprise Based on Dynamic Capabilities Theory 作者: 刘二亮[1];纪艳彬[2]
作者机构: [1]天津大学管理学院,天津300072;[2]北华航天工业学院经济管理系,河北廊坊
065000
出版物刊名: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115-120页
主题词: 持续竞争优势;竞争优势;动态能力;核心能力;核心刚性;知识联盟;知识共享
摘要:自从核心能力理论提出以来,它一直被视为开发和保持竞争优势的理论武器。
但核心能力所固有的核心刚性问题,使核心能力理论无法适应动态多变的环境。
动态能力理论随之产生并受到人们的重视,被视为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新源泉。
针对动态能力的四大特征:动态性、开拓性、流程明确、业务知识多样化,该理论认为应从企业文化、组织学习、激励以及知识联盟角度培育和提高企业的动态能力。
基于动态能力理论的在位企业数字化转型机理研究
基于动态能力理论的在位企业数字化转型机理研究在数字化浪潮中,传统在位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它们必须像勇敢的探险家一样,穿越未知的数字化丛林,寻找生存与发展的新路径。
然而,这场转型并非易事,它需要企业在动态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不断调整自身的战略、资源和组织架构,以适应新的技术和市场需求。
这正是动态能力理论所关注的核心问题。
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动态能力。
简而言之,动态能力就是企业应对快速变化环境的能力,它包括感知机会与威胁、抓住机会、维持竞争优势等方面的能力。
这些能力如同企业的“免疫系统”,能够使其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保持健康和活力。
对于在位企业而言,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引入新技术那么简单。
它是一场深刻的变革,涉及到企业文化、组织结构、业务流程等多个层面。
因此,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这一转型的内在机理,以便更好地指导实践。
首先,数字化转型需要企业具备敏锐的市场洞察力。
这就像猎人在茂密的丛林中寻找猎物一样,必须时刻保持警觉,捕捉每一个可能的机会。
在数字化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极快,消费者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企业必须具备快速响应市场变化的能力,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其次,数字化转型需要企业进行资源的重新配置。
这就像是对一艘航行中的船只进行改造,既要保证船只不沉没,又要确保它能驶向新的目的地。
在数字化过程中,企业可能需要放弃一些传统的业务模式和技术,投入新的资源来支持数字化战略的实施。
这种资源的重新配置需要极高的决策智慧和执行力。
再者,数字化转型还需要企业构建一个灵活的组织架构。
这就像是一个能够自由伸缩的弹簧,既能承受外部压力,又能迅速恢复原状。
在数字化时代,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极高,传统的层级式组织结构已经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
企业需要构建一个更加扁平化、网络化的组织结构,以提高决策的效率和灵活性。
最后,数字化转型还需要企业培养一种持续创新的文化。
这就像是给一棵幼苗浇水施肥,让它茁壮成长。
在数字化时代,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动力。
动态环境下的企业竞争战略
动态环境下的企业竞争战略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企业竞争的环境正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动态。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企业需要针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进行有效的竞争战略规划。
本文将探讨在动态环境下的企业竞争战略,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动态环境下的企业竞争战略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感知环境变化:在一个快速变化的环境中,企业需要密切关注市场趋势、竞争对手的动向以及相关政策的变化。
只有及时了解和感知环境的变化,企业才能够做出准确的战略调整。
因此,建议企业建立健全的信息收集和分析体系,以便及时发现环境的新变化。
2. 灵活的战略调整:在动态环境下,企业的战略需要具有足够的灵活性。
企业需要不断评估和调整自己的战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竞争对手的行动。
企业应该建立快速反应能力,能够及时调整战略,以应对突发的市场变化。
3. 创新能力:在动态环境下,创新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
企业需要加强对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模式的研发和投入,并不断改进和创新自己的业务模式。
同时,企业还需要培养创新文化,鼓励员工提出新的创意和想法。
只有通过不断创新,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4. 联盟合作:在动态环境下,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再只是单纯的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更多的协同竞争。
企业可以通过联盟合作,在资源共享、市场拓展和技术创新等方面进行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因此,建议企业积极寻找合作伙伴,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
5. 人才和组织能力:在动态环境下,人才和组织能力是企业竞争的重要因素。
企业需要具备吸引、培养和留住优秀人才的能力,并建立高效的组织架构和流程。
同时,企业还需要不断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综上所述,在动态环境下,企业需要根据环境的变化制定灵活的竞争战略,并加强创新能力和联盟合作。
同时,企业还需要注重人才和组织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企业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动态环境下的企业竞争战略中,还有一些其他关键的因素需要考虑。
动态竞争理论对市场行为与策略的解析
动态竞争理论对市场行为与策略的解析在当今高度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了解和运用动态竞争理论成为了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动态竞争理论关注市场中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动态变化,以帮助企业制定差异化的市场行为和策略。
本文将围绕动态竞争理论对市场行为与策略的解析展开讨论。
首先,动态竞争理论认为市场竞争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
传统的静态竞争理论通常将市场看作是一个长期平衡状态,忽略了市场中的变化因素。
而动态竞争理论注重考虑市场中技术进步、消费者需求变化等因素的影响,鼓励企业预测和适应市场的变化。
因此,企业应该不断地研究市场趋势和竞争格局,及时调整自己的市场行为和策略。
其次,动态竞争理论提出了“创新”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要素。
创新不仅仅指产品的技术革新,还包括市场营销、管理模式、供应链等方面的创新。
动态竞争理论强调,企业必须具备创新的能力和意识,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通过创新,企业可以开拓新的市场空间,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并在竞争中获得先机。
除了创新,动态竞争理论还强调了“学习能力”对市场行为与策略的影响。
学习能力是指企业通过不断试错、反思和总结,改进自身的竞争能力和策略。
动态竞争理论认为,市场竞争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企业应该主动吸收来自外部环境和竞争对手的信息,并将其转化为有利的竞争策略。
企业需要建立学习型组织,培养员工的学习能力,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竞争的挑战。
此外,动态竞争理论还强调了市场环境和竞争地位对企业市场行为和策略的影响。
市场环境的变化和竞争地位的不同,将影响企业的决策和行动。
动态竞争理论提出,企业需要根据不同的市场环境和竞争地位采取不同的策略。
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企业应该加强差异化竞争,寻找自身的竞争优势;而在相对较为稳定的市场中,企业可以更注重维持现有的竞争地位和盈利模式。
综上所述,动态竞争理论对市场行为与策略的解析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它鼓励企业关注市场的变化,通过创新和学习能力来应对挑战;同时,在不同的市场环境和竞争地位下,制定差异化的市场策略。
动态竞争条件的竞争策略
动态竞争条件的竞争策略1. 引言竞争是市场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需要制定相应的竞争策略以保持竞争优势。
然而,由于市场环境的不断演变和竞争者之间的互动,竞争条件也在不断变化。
在动态竞争条件下,企业需要灵活调整竞争策略以应对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探讨动态竞争条件下的竞争策略,包括了解和分析竞争环境、制定差异化策略、注重创新和灵活调整策略等方面。
2. 理解和分析竞争环境在制定竞争策略之前,企业首先需要对竞争环境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
这包括了解竞争者、消费者需求、市场趋势、技术创新等方面。
竞争者分析是竞争策略制定的重要一环。
企业需要研究竞争者的产品、定价策略、营销手段等,以了解自身在竞争中的地位和优劣势。
此外,对竞争者的举措和战略调整也需要进行监测和分析,以及时应对。
消费者需求分析是制定差异化竞争策略的基础。
企业需要了解消费者的偏好、需求变化和购买决策等,以准确把握市场的需求空缺,并提供相应的产品或服务。
对市场趋势的分析也至关重要。
经济、社会和技术的变化会对竞争环境产生深远影响。
企业需要及时掌握市场趋势,针对变化制定相应的竞争策略。
3. 制定差异化竞争策略根据对竞争环境的分析,企业应制定差异化的竞争策略。
差异化策略是通过在产品、服务、定价、营销等方面与竞争对手有所不同,从而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例如,企业可以通过创新来实现差异化。
不断推出新产品或改进现有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特殊需求。
同时,企业也可以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为消费者创造更好的购物体验。
定价策略也是制定差异化竞争策略的重要方面。
企业可以选择高端定价策略,以高品质和高附加值来吸引消费者。
相反,企业也可以选择低价策略,以低价格争取大量市场份额。
此外,在市场推广方面,企业可以选择与竞争对手不同的营销手段,如社交媒体、影响者营销等,以吸引特定消费者群体。
4. 注重创新和灵活调整策略在动态竞争条件下,创新是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
企业需要不断推陈出新,保持竞争力。
市场竞争动态分析总结
市场竞争动态分析总结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市场经营者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和压力。
为了更好地应对市场的竞争,我认真学习了市场竞争动态,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以下是我对市场竞争动态的总结。
一、市场竞争动态的背景分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市场竞争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国内企业面临来自国际市场的竞争,同时还要应对国内市场上新进入的竞争对手。
这种多层次、多方位的竞争使得市场环境复杂多变,企业需要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适应和创新。
二、市场竞争动态的趋势分析1.技术创新带来新的竞争格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技术创新成为市场竞争的重要因素。
新技术的应用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同时也加剧了市场的竞争。
那些能够及时适应和运用新技术的企业将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
2.品牌价值成为竞争核心随着市场饱和度的提高,产品同质化的问题日益突出。
在这种情况下,品牌价值成为市场竞争的重要因素。
一个有声誉和知名度的品牌可以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和忠诚度,从而在市场上占据更大的份额。
3.个性化需求日益增长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个性化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针对细分市场的个性化需求,企业需要加强市场调研,推出更加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4.互联网+时代加速市场变革互联网的兴起和普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也改变了市场竞争的格局。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市场参与者可以更便捷地获取和传播信息,企业需要利用互联网的力量进行市场拓展和品牌建设。
三、市场竞争动态的对策分析1.不断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面对市场竞争的挑战,企业需要保持创新意识,加强研发投入,不断推出具有差异化和核心竞争力的产品。
同时,加强对市场的敏锐捕捉,及时调整和优化产品结构,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2.注重品牌建设,提升品牌价值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应该注重品牌建设,加强品牌推广和品牌价值的提升。
通过提升品牌形象和品牌声誉,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和支持。
动态竞争战略(3篇)
第1篇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采取有效的竞争战略。
动态竞争战略作为一种灵活、适应性强、前瞻性的竞争策略,已经成为许多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
本文将从动态竞争战略的定义、特点、实施方法以及案例分析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动态竞争战略的定义动态竞争战略是指企业根据市场环境、竞争对手、自身资源等因素的变化,不断调整、优化自身的竞争策略,以实现竞争优势的一种战略。
这种战略强调企业对市场变化的敏感度、灵活性和前瞻性,旨在通过不断适应和引领市场变化,保持企业的竞争力。
二、动态竞争战略的特点1. 灵活性:动态竞争战略强调企业要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灵活调整竞争策略。
这种战略能够使企业在面对不确定性时,迅速作出反应,降低风险。
2. 前瞻性:动态竞争战略注重对未来市场趋势的预测和把握,使企业能够提前布局,抢占市场先机。
3. 适应性:动态竞争战略要求企业具备较强的适应性,能够根据竞争对手的动态调整自身策略,实现竞争优势。
4. 系统性:动态竞争战略强调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形成合力,共同应对市场竞争。
5. 创新性:动态竞争战略鼓励企业不断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三、动态竞争战略的实施方法1. 市场调研与分析:企业应定期对市场环境、竞争对手、消费者需求等进行调研与分析,了解市场动态,为动态竞争战略的实施提供依据。
2. 竞争对手分析:企业要深入了解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劣势、市场定位、战略目标等,以便在竞争中有的放矢。
3. 自身资源评估:企业要全面评估自身资源,包括人力、财力、物力、技术、品牌等,为动态竞争战略的实施提供支持。
4. 战略规划与调整:根据市场调研、竞争对手分析和自身资源评估,企业要制定相应的竞争战略,并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
5. 创新与变革:企业要不断进行创新,提升产品、技术、管理等方面的竞争力,以适应市场变化。
6. 协同合作:企业要加强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形成合力,共同应对市场竞争。
竞争对手分析报告了解竞争对手优势与不足
竞争对手分析报告了解竞争对手优势与不足竞争对手分析报告:一、引言在当今激烈的商业竞争环境下,了解竞争对手的优势与不足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对竞争对手的综合分析,我们能够更好地把握市场动态,制定相应的竞争策略,并进一步改进我们的业务模式。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竞争对手的分析,并详细列出其优势与不足,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竞争挑战。
二、竞争对手一1. 公司概况竞争对手一是一家在本市场拥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公司,专注于提供与我们类似的产品和服务。
他们拥有广泛的销售渠道和稳定的客户群体。
2. 竞争对手一的优势(1)品牌影响力强:竞争对手一在市场中建立了知名和受信任的品牌形象,使他们能够赢得更多的客户认可和信任。
(2)产品创新能力强:竞争对手一注重产品研发和创新,不断推出新产品,满足客户需求,保持竞争优势。
(3)广泛的销售渠道:竞争对手一拥有完善的销售网络,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覆盖,能够迅速将产品推向市场,提高销售额。
3. 竞争对手一的不足(1)售后服务欠佳:竞争对手一在售后服务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客户反馈意见较多,且处理速度较慢,导致部分客户流失。
(2)价格竞争压力:竞争对手一主要采取价格竞争策略,对市场定价形成一定的压力,导致我们的产品利润空间受到挤压。
(3)市场份额受限:由于竞争对手一在市场中的影响力较大,我们的市场份额相对有限,需加强市场推广和品牌建设。
三、竞争对手二1. 公司概况竞争对手二是一家新兴的公司,进入市场时间较短,但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
他们专注于利用先进的技术和精湛的运营管理,打破传统行业壁垒。
2. 竞争对手二的优势(1)技术领先:竞争对手二在技术领域具有一定的优势,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2)创新营销策略:竞争对手二善于创新营销策略,通过独特的宣传方式和广告手法吸引了一大批忠实客户。
(3)人才储备强:竞争对手二注重人才培养和储备,拥有一支高素质和专业化的团队,为公司的快速发展提供支持。
动态能力理论的竞争优势观比较研究
动态能⼒理论的竞争优势观⽐较研究全国贸易经济类核⼼期刊65期和当代战略管理⽂献共同关注的基本问题是“企业怎样获得和维持其竞争优势”,在超竞争的经营环境下,企业凭借产业定位或者资源实⼒所积累的竞争优势会被快速的技术创新所侵蚀,因此,企业必须迅速响应外部需求,及时调整内部资源配置。
在此背景下,基于资源观基础,同时⼜作为该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动态能⼒理论(DCP)逐步形成并获得了快速发展。
但动态能⼒观与其它竞争优势理论的联系和差别⼀直没有得到清晰的界定和阐述,使得对企业动态能⼒的测度、评价和培育等研究难以深⼊。
动态能⼒概念的提出提斯等⼈1997年发表在《战略管理杂志》上的论⽂是动态能⼒理论发展的重要⾥程碑。
在该⽂中,提斯等⼈认为,动态能⼒是“企业对内部和外部的竞争能⼒进⾏整合、构建或者重置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的能⼒”,它反映了企业在既定路径早动态能⼒理论的竞争优势观⽐较研究■卢启程1、2(1、昆明理⼯⼤学管理与经济学院昆明6500932、云南财经⼤学⼯商管理学院昆明650221)▲基⾦项⽬: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项⽬(5Z0964F)◆中图分类号:F240⽂献标识码:A和市场位置约束下,获取新竞争优势的⼀种综合能⼒。
温特提出的组织能⼒的定义则为动态能⼒的存在提供了理论基础。
他指出“组织能⼒是⼀(系列)⾼层次的组织惯例或惯例集合,这些组织惯例结合在⼀起所形成的投⼊流,能让管理者在⽣产出特定有意义的产出⽅⾯获得⼀系列的决策选择。
”动态能⼒理论的基本假设是组织的动态能⼒能够使组织适应环境变化,从⽽使组织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
动态能⼒战略框架强调以前战略观所忽略的两个关键⽅⾯:“动态”是指为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企业必须具有不断更新⾃⾝能⼒的能⼒;“能⼒”是指战略管理在更新企业⾃⾝能⼒(整合、重构内外部组织技能或资源)以满⾜环境变化的要求⽅⾯具有关键的作⽤。
三种战略优势观⽐较(⼀)资源基础观不同于早期关于公司优越性的解释,⽐如:进⼊壁垒,垄断⼒量的确⽴,或者是关于长期成本的提价,资源基础观(RBV)聚焦于那些公司拥有的并能够帮助公司赚取超额租⾦的稀缺资源。
寡头市场结构中的企业竞争策略_基于动态竞争的视角_区毅勇
存与发展依赖于组织生态系统中不同组织之间的相互适应。 该理论框架下,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之间的合作。 因此,寡头企业之间越来越倾向于采用合作的形式实现 互惠多赢。 寡头与寡头之间的竞合策略: ;<$= 和 ?$##7 > ・ ?#$*<%*@8#&%# 合作竞争》 ( A ・ 2$5%@8:: 在其 《 (+ B +C%"’"’+*)一
, !
企 业 经 济 !"#!$%$&’! !()")*+
!""#・$
!" !#$ %&" ’"($
他 软 饮 料 公 司 的 市 场 占 有 率 分 别 为 !"# 、 $"# 、 %"# 左 右。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通过彼此之间在竞争中的默契与 妥协,避免了二者的正面争斗,维持了行业的秩序,共同 维护了市场的平衡与稳定。竞合策略是寡头与寡头的对话 中经常使用的策略。 第二,中小企业与寡头之间的竞争—— — 合作策略。 中小企业与寡头企业之间的合作互补策略:随着市场 竞争的日益激烈,中小企业与寡头企业彼此都存在合作的 愿望。首先,寡头存在合作的愿望。寡头企业越来越多地 放弃了 “ 小而全”的多样化战略,回归主业,提高核心能 力。这在两个方面引发了寡头对合作战略的需要。一是建 立核心专长的需要。二是战略性外购的需要。激烈的竞争 使越来越多的企业了解到 “ 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道理, 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以及寡头企业边界的扩张, 内部交易费用远远超过了市场交易费用,因此,寡头企业 放弃自身配套,通过与其他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而获得竞争 优势。 其次,中小企业也存在合作的愿望。由于中小企业在 资金、技术、人才、品牌、市场占有率等综合实力方面的 劣势,它也非常希望在与寡头企业的合作中,实现企业的 升级与发展。 因此,寡头企业与中小企业的合作战略是极为常见的 战略。譬如,联合投标;共同开发新产品;联合开拓国外 市场等等。 中 小 企 业 与 寡 头 企 业 间 的 竞 合 策 略 : 摩 尔 (&’() *+ ,--.()的企业生态系统理论,不再仅仅把企业看作是单 个的企业或扩展的企业,更重要的是把自己当作一个企业 生态系统 ( /0)12()) 34-)5)6(7)的成员,这个企业生态系 统的成员主要包括行业内外的生产者、供应商、竞争者和 其他利益相关者等;合作与竞争弥漫于整个生态系统范围 内的企业。因而在整个寡头市场结构中,无论寡头企业、 还是中小企业,只要处于同一企业生态系统,竞合策略 ( 即既竞争又合作)将是它们重要的生存与发展策略。要 处理好现实生活中的竞合关系,一要善待对手,不要有意 无意刺激对方,更不要以击败对方为目标;二要善待伙 伴,从整个市场角度出发,对于上游供应商与下游顾客, 寻求互惠合作的途径。在动态竞争的条件下,尤其在中小 企业与寡头企业的对话中,一定要避免一个认识的误区: 中小企业一心只想超越寡头;而寡头企业只想消灭中小企 业。这都是一种不正确的策略。 三、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由于企业并购浪潮所导致的 市场集中度提高,使全球范围内市场结构的寡头特征表现 12L 社 公司
动态竞争:综述、概念框架与研究建议
一
7 言 1
、
进 行动 御性 所 攻性 和防 行动 获得的 态 。 动 优势
二、 理论 基 础
大量的动态竞争研究源于熊彼特的创新与创造
性破坏的理论思想, 按照熊彼特的观点和分析, 所谓
创新 就是建 立一 种 新 的生 产 函数 , 把一 种从 来 没有
在 战略 管理 研 究 中 , 动态 竞 争理 论 一 直 是主 要
“ 管理工资” 因而不产生利润 , , 也不存在资本和利
息 。只有 在他所 说 的实现 了创 新发 展 的情 况 下 , 才
出新产品、 进入新市场、 产品降价 、 战略联盟等竞争
活动对企业利润、 运营收入及市场份额 的影 响。这 种基于竞争行为与对抗层面分析企业间竞争的研究 方法突破了传统战略管理 聚焦于产业组织环境分析
阐述企业在追逐市场机会过程 中的动态过程, 创造
性破坏被界定为在竞争企业的持续创新和其所采取 的竞争行动的压力下 , 市场领先企业将最终且不可
收 稿 日期 :08—0 —0 20 1 5
基金项 目: 教育 部人 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 大项 目(0 6D MI 3 20J X 3 ) 作者简 介: 秦 剑(9 1 , , 1 8 一)男 重庆人 , 南开 大学 商学 院企业管理系 2 0 06级博士研究生 , 研究方 向为战略管理 、 创业和 创新 管理 ; 王迎军( 95 , , 15 一)男 河北保定人 , 开大学经济与社会 发展研究院 副院长 , 南 教授 , 士生导师 , 博 研 究方向为战略管理 、 创业与创新管理 。
市场 追随企业 的 回应行 动攻击 下很快 消失 。在 熊彼 特看来 , 竞争 在本质上 是一个 创新 、 化或发 现 的动 演
基于聚类分析的企业动态竞争对手辨识
陈明哲教授利用产 品市场共通性与资源相似性指 标构成直角坐标 系 , 对竞 争对 手进 行 了二 维分类 ( 如
竞 争对手分析是竞争 情报的灵魂 , 其在市场 竞争 中 是
程度 ; 资源类似性则是指与 目标企业甲相 比, 某一竞争
对 手乙所拥有 的类 似 的有形 和无形 资 源的种 类和数
量。
奋力拼搏 、 刺刀见红 的利器 , 竞争对手分析是竞争情报
的核 心 ” 。 [
l 动态 竞争对手 分析框 架
分析法等。国外在这方面积累和提炼 出了一些 行之有 效 的模型方法 , 如定标 比超 ( ecm rig 、WO Bn h ak ) S T分 n
具有低度资源相似性及低度产品市场共通性的竞争对
手; 第四类企业是与其尽管在资源上高度相似 , 但是只
析方法等 , 这些方法和模型在使 用 中往往需 要搜集较 多的竞 争对手信息 , 主观 因素影 响较多 , 受 难以精确地
竞 争 对 手进 行 辨 识 及 分 类 。
关键词 市场共通性 资源相似性 聚类分析 动态竞争对手 中图分类号 G5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 9 5 2 1 )8 0 4 — 4 0 2 16 (0 0 0 — 18 0
古往今来 , 战争胜负 的关 键都取决 于对竞争对 手 的了解程度 。早在 2 0 0 0多年前的 中国 , 最著名 的军事
地验证着其作为无数 市场竞争行为中制胜法宝的重要 地位。毋庸置疑 , 如何“ 和“ ” 识” 知 竞争对手 已经成为 了企业制定竞争战略的首要任务。 竞争对手分析是企业竞争情报工作 的关键内容之
基于动态能力观的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研究
二、 动态 能 力战 略观
在进入信息时代之 后 , 市场变 化和技术变化迅速 地改变 了 整个产业 的结构 和产业的发展模式 , 不断进步 的环境 迫使企业 对现有 的生产能力 不断地 进行提 升 , 同时 , 企业 注重管 理结构 的创建能力 和寻求能力的配置新方式 , 而这样则 进一步地导致 了竞争 的动态性 。 动态竞争 以高强度 和高速度 的竞争互动 为特 点, 每一个竞争对手 都不断地建立竞争优势 和削弱对手 的竞争 优势 。 新 的产业 和技术 环境迫使 核心能 力观进一 步发展 为动 态 能力 观。企业为适应快速变化 的外部环境而整合 、 与重 构 建立 组织 内部与外部竞争力 的能力 。动态能力概念 的提出 , 适应 了 技术 不断演 化和 市场需求 不断变化 所引发 的企业 经营环境 变 化 ,从而使能力 的培养 和更新 成为一个不 断的连续动态过程 , 这对 于企业 建立竞 争优 势是有积极意义的。 有一部分学者提 出了一个 关于动态能力分析 的最新架构 ,
基 于动态能 力观 的企业持续竞争优 势研 究
陈荣耀 , 蔡 红
( 东华大学 旭 日工商管理 学院, 上海 2 0 7 ) 0 02
【 摘 要 】 随着经济社会 的快速发展 , 企业 的生存 面临着 巨大 的挑 战, 不管是 已经 占据一定 的市场 , 拥有领先 的优 势, 还是 正在发展 , 尚没有开发 市场 的企业 , 必须学会将 动态能力 观引入企业 的管理 当中, 都 随着 中国 与世界越来越 多的 沟通 , 中国企 业也开始调整 自己, 迈入 国际 , 中国企业如何逐 步赶 上乃至超越 强大 的国际竞争对手 , 国内领先 的企 业又 在
如何维持 自己的市场地位 , 并且 营造 出持 续的竞争优势 , 是文章探讨 与研 究的问题 。 【 键 词 】 动态 能力观 ; 业持续优 势 关 企
动态环境下的企业竞争战略分析
动态环境下的企业竞争战略分析,不少于1000字随着市场和技术的不断变化,企业竞争战略也需要不断调整和更新。
在动态环境下,企业需要时刻关注竞争对手的动态变化,以及市场的新趋势和需求,找到应对策略。
本文将从市场竞争环境、战略选择、执行与反馈等方面,探讨企业在动态环境下的竞争战略分析。
一、市场竞争环境分析企业要制定有效竞争战略,必须要先进行市场竞争环境分析。
在竞争环境中,有多个因素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包括国内外政策、经济形势、市场需求、技术水平、人口结构等。
企业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全面考察,了解市场和竞争对手的情况,才能更好地制定战略。
1.政策因素:政策因素是制约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企业需要了解政策因素对本行业的影响,包括政府对行业的政策扶持、税收政策、法规政策等,从而更好地制定战略。
2.经济形势:企业所处的经济形势也是影响其竞争力的一个因素。
企业应该分析国内外的宏观经济形势,了解消费者的购买能力和购买意愿。
3.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是企业制定竞争战略的重要依据。
企业要了解市场的需求趋势、消费者的偏好等信息,以制定适时的产品和服务策略。
4.技术水平:技术也是竞争中的重要因素。
企业需要了解技术发展趋势,并在技术创新方面保持领先地位。
5.人口结构:人口结构也是影响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企业需要了解消费者的年龄分布、地域分布等信息,以便更好地制定产品和服务策略。
二、战略选择分析在了解了市场竞争环境之后,企业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和市场需求,选择合适的竞争战略。
在选择竞争战略时,需要考虑企业的资源、能力和优势,以及市场的需求和未来发展趋势。
1.成本领先战略:成本领先战略是企业主要通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价格优势的一种竞争战略。
企业需要在生产、采购、物流等环节上不断降低成本,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
2.差异化战略:差异化战略是企业通过产品或服务的差异化来获得市场竞争优势的一种竞争战略。
企业可以通过产品、品牌、服务、售后等方面进行差异化,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
动态竞争环境中的外向型中小企业竞争战略研究
20 0 6年 美 国 次 贷 危 机 爆 发 以 来 , 由 于 金 融 衍 生 品 泡 沫 破 同 比增 幅 达 6 9 3 %。
因 此 陷 入 国 家 破 产 的 边 缘 。欧 盟 在 今 年 先 后 批 准 了对 希 腊 和 的 变 化 , 从 带 有 一 的 可 预 见 性 和 稳 定 性 变 得 更 具 活 力 和 更 定
国 的 形 势 也 变 得 愈 发 紧 张 ,债 务 危 机 的 传 染 范 围 I在 扩 大 。 F 本 次 金 融 危 机 对 我 国 经 济 也 产 牛 r巨 大 的 影 响 , 而 且 其 的 通 信 成 本 , 但 市场 和 顾 客 却 依 然 一 天 天 变 得 难 以 把 握 。 顾 客 需 求 越 米 越 个 性 化 ,这 就 需 要 产 品 必 须 不 断 创 新 ,
速 应 变 于 不 断 变 化 的 竞 争 环 境 ,发 展 、 持 并 更 新 竞 争 优 势 。 保
一
定 出 口 国 家 产 生 了 严 重 的 负 面 影 响 。 国 商 务 部 的数 据 显 示 , 中 截 至 20 0 9年 l 初 月 ,2 0 1 0 9年 共 有 l 9个 国 家 或 地 区 对 中 国 产 品 发 起 l 1起 贸 易救 济 调 查 ,涉 案 总 额 超 过 l6 8亿 美 元 , 0 1. 3 技 术 变 革 的 步 伐加 快 ,产 品 生 命 周 期 缩 短 . 2 0世 纪 8 0年 代 以 来 , 企 业 技 术 创 新 的 环 境 发 生 了 很 大
营
动 态 竞争 环 境 中的 外 向型 中小企 业 竞争 战略 研 究
刘 用 鑫
( 福建对 外经济贸 易职业技术 学院 ,福 建 福 州 3 0 1 ) 5 0 6
竞争分析剖析行业的主要竞争对手及其市场份额
竞争分析剖析行业的主要竞争对手及其市场份额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了解主要竞争对手及其市场份额对于企业制定战略和发展计划至关重要。
通过竞争对手分析,企业可以了解市场上的主要竞争者,并评估他们在市场上的地位和份额。
本文将就竞争对手分析方法和行业主要竞争对手及其市场份额进行剖析。
一、竞争对手分析方法了解行业竞争对手及其市场份额的首要前提是进行竞争对手分析。
竞争对手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竞争对手识别竞争对手识别阶段,企业需要精确地确定其所在行业的竞争对手,并找出那些对企业影响最大的竞争者。
可以通过市场调研、媒体报道、企业数据库等渠道来获取相关信息,帮助企业识别出竞争对手。
1.2 竞争对手信息收集和分析在了解竞争对手的基本信息之后,企业需要进一步进行对手信息的收集和分析。
可以通过定期收集竞争对手的财务报表、市场活动、产品信息等来获取对手的具体情况,并使用SWOT分析等工具对竞争对手进行评估。
此外,还可以通过竞争对手的客户反馈、行业报告、研究机构等渠道来获取更全面的对手信息。
1.3 市场份额评估市场份额评估是竞争对手分析的重要一环。
企业可以通过市场调研和市场份额数据等渠道来评估竞争对手在市场上的地位和份额。
市场份额评估有助于企业了解自身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并为制定合适的战略决策提供依据。
二、行业主要竞争对手及其市场份额下面将以某虚拟公司为例,介绍该公司所在行业的主要竞争对手及其市场份额。
2.1 公司A公司A是该行业的领导者,拥有40%的市场份额。
其产品质量高、技术领先,并积极进行市场拓展和品牌推广。
通过加大创新力度和扩大市场份额,公司A努力保持其在行业中的竞争优势。
2.2 公司B公司B是公司A的主要竞争对手之一,市场份额为30%。
公司B具有雄厚的研发实力和多元化产品线,致力于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和优质的客户服务。
公司B与公司A之间的竞争激烈,市场份额竞争非常激烈。
2.3 公司C公司C是该行业的新兴力量,市场份额为20%。
动态能力理论在企业战略中的应用研究
动态能力理论在企业战略中的应用研究在如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要想立足,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而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企业的战略规划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传统的战略规划主要侧重于企业的资源和能力,但是如何使企业的资源和能力更好地发挥作用,进而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这是一个亟待探索的问题。
近年来,动态能力理论逐渐成为学术界和企业界研究的热点,为企业战略规划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思路。
一、动态能力理论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构建动态能力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David Teece于1997年提出的,它强调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具备适应环境变化和创造新机会的能力。
根据Teece的理论,动态能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企业的资源、企业的能力和企业的学习能力。
其中,资源指企业的固定资产、品牌资产、人力资源等;能力指企业的技术能力、市场开发能力、管理能力等;学习能力指企业的学习和转化创新能力。
通过动态能力的概念,Teece提出了企业适应环境变化的三个方式:资源重组、能力转化和学习新知。
二、动态能力理论在企业战略规划中的应用1. 分析环境变化,确定企业战略方向企业战略规划的第一步是确定企业的战略方向。
而动态能力理论中的“资源重组、能力转化和学习新知”可以为企业人员提供一种新的分析框架和思路,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环境变化。
企业需要全面了解环境变化的原因、趋势和程度,特别是竞争对手的动态能力,从而找到适合自身的战略方向。
例如,面对同质化的市场竞争,企业可以通过学习新技术来提升自身的技术能力,以此扩大自己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2. 确定资源和能力的组合,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企业的资源和能力是企业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传统的战略规划中,企业往往更注重资源的投入和积累。
而在动态能力理论中,则更强调如何将资源和能力进行有效的组合,实现资源向能力的转化,从而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可以通过调整资源结构和技术体系,提升自身的能力水平,从而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
市场趋势分析与竞争对手研究效果总结
市场趋势分析与竞争对手研究效果总结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深入了解市场趋势和竞争对手的动态对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对市场趋势的准确分析和对竞争对手的全面研究,企业能够更好地制定战略、优化产品或服务,并在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
本文将对市场趋势分析和竞争对手研究的效果进行总结,以期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市场趋势分析(一)宏观环境分析首先,对宏观环境的分析是把握市场趋势的基础。
经济形势、政策法规、社会文化、技术发展等因素都会对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
例如,在经济增长时期,消费者的购买力增强,市场需求往往较为旺盛;而在经济衰退期,消费者则会更加谨慎消费,市场需求可能会受到抑制。
政策法规的变化也会直接影响某些行业的发展,如环保政策的加强推动了新能源产业的崛起。
(二)行业趋势研究其次,深入研究所在行业的发展趋势有助于企业提前布局。
通过对市场规模、增长率、市场份额分布等方面的分析,可以了解行业的整体发展态势。
同时,关注行业的创新趋势,如新技术、新产品、新商业模式的出现,能够帮助企业抓住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
以智能手机行业为例,随着 5G 技术的普及,具备 5G 功能的手机成为市场的主流,那些未能及时跟进的企业则逐渐失去了市场份额。
(三)消费者需求变化消费者需求是市场的核心驱动因素。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观念的变化,消费者的需求也在不断演变。
例如,消费者对于健康、环保、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
企业只有敏锐地捕捉到这些变化,并及时调整产品策略,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赢得市场份额。
二、竞争对手研究(一)竞争对手识别准确识别竞争对手是研究的第一步。
不仅要关注直接竞争对手,即提供相同或相似产品或服务的企业,还要留意潜在竞争对手,那些可能通过创新或战略调整进入同一市场领域的企业。
例如,传统出租车行业的竞争对手不仅包括其他出租车公司,还包括新兴的网约车平台。
(二)竞争对手策略分析深入了解竞争对手的策略对于制定自身的竞争策略至关重要。
企业动态竞争战略研究(硕士论文)
动态环境下企业竞争战略研究 摘 要 随着我国加入WTO企业的经营环境正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而我国的很多厂商对环境的认识仍还只是停留在静态环境之上而非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在前人对竞争战略的研究基础上有创新地提出了企业动态竞争战略研究模型 本文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实证研究分析并在对传统战略理论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目前的主流战略理论所存在的局限性其次通过介绍国外和国内企业动态竞争战略方面的研究成果案例分析部分主要是结合本人在公司实习的过程中所做的行业分析和案例研究来对该模型进行了分析介绍为竞争战略研究提供一个动态和整合的视角关键词战略战略资产RESEARCH ON FIRM’S DYNAMIC COMPETITIVESTRATEGYABSTRACTWith our country entry to WTO,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 technology, the competitive environments of the firms have been changing dramatically, from traditional static environments to dynamic environments. However many firms’ managers still focus on traditional environments in our country, still look upon the strategy management as one-to-one response strategy, not a dynamic management process when they meet crises or troubles. So this paper based on previous research of dynamic competitive strategy creatively presents a dynamic competitive strategy model, and explains the model by a case.There are two p arts in this paper. One is theory, the other is case study. Firstly, the p aper starts from environment analysis, and points out the deficiencies of prevail strategy theories by the traditional strategy study, and brings forward the dynamic competitive strategy. Secondly, this paper integrates the research achievements of dynamic competitive strategy with traditional strategy theories and presents a dynamic competitive strategy model. The case study discusses the use of the model by having accomplished industries analysis and cases study in my part-time consulting company. I hope that this paper will provide the scholars and entrepreneurs with an idea and methodology on the study of dynamic competitive strategy, provide the competitive strategy with a dynamic and integrated view, provide the scholars specialized in the study of strategy and entrepreneurs of our country with some inspiration and help.KEY WORDS: Dynamic competitive strategy, Interaction,Strategic asset, Strategic industry factor 上海交通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超优势竞争:新时代的动态竞争理论与应用(1)
价格战
战略管理研讨
第18页
认知品质 超优势竞争
成本与品质优势
2、动态策略互动与扩展阶梯(2):品质和价格的位置
价格 PD
PC
PL
产业初创时
所有企业的
D
位置
C
QL / PL = QC / PC = QD / PD 价格战 L
价格 Stanza
宾士 凯迪拉克
Yugo
QL
QC
QD 认知品质
总体性演进:一般性战略
曾被企业奉为圭臬的传统优势法则,在不断扩大、 激荡的超优势竞争下,已彻底溃决。如果脚步稍慢, 下一个出局的可能就是你!
战略管理研讨
第4页
超优势竞争
超优势竞争概述
• 传统优势企业面临的挑战:无所不在的超优势竞争 • 超优势竞争与四个竞争领域 • 超优势竞争观念的源起 • 应对超优势竞争的新策略工具 • 竞争优势的旧式思考法与新式思考法 • 失败的静态竞争优势 • 竞争大势:扩展阶梯和超优势竞争 • 超优势竞争的新规则:新七S
– 结构(Structure) – 策略(Strategy) – 系统(System) – 风格(Style) – 技术(Skills) – 员工(Staff) – 超乎寻常的目标(Superordinate goals) • 新七S – 更高的股东满意度(Superior Stakeholder Satisfaction) – 策略预测(Strategic Soothsaying) – 速度的定位(positioning for Speed) – 出其不意的定位(positioning for Surprise) – 改变竞争的规则(Shifting the rules of competition) – 告示策略意图(Signaling Strategic intent) – 同时和一连串的策略出击(Simultaneous and Sequential Strategic thrust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动态竞争理论的企业竞争对手研究古今中外,战争胜负的关键都取决于对竞争对手的了解程度。
伴随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竞争对手之间的战略互动明显加快。
与动态竞争思想相比,传统的静态竞争战略只是在静态的条件下根据市场和竞争对手的现状制定竞争战略,而忽略或极少考虑和预测竞争对手可能的反击行为,导致其竞争优势很难保持。
动态竞争优势可以定义为企业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获取竞争优势的能力,而基于动态竞争理论的竞争对手分析则是要获得这种能力所采取的措施之一。
本文试图将竞争对手分析置于动态竞争理论中进行讨论,探讨了如何预测动态环境下企业竞争对手行为、动态环境下企业竞争对手行为具有哪些特征和内在规律、并尝试对动态竞争对手辨识和多市场对手动态竞争行为进行实证研究。
全文分为引言和5个章节,共六个部分:引言部分。
从我国竞争环境由静态向动态转变的这一现实背景,以及企业与竞争对手之间的交互式、博弈性的动态竞争行为已经成为企业战略构建的必然要求这一理论背景出发,尝试以竞争对手作为切入点,运用博弈论、行为理论、共同进化论等动态竞争研究理论工具,对动态环境下企业竞争对手行为预测做出研究,对动态环境下企业竞争对手的行为理论做出分析,并采取实证分析的方法,对动态竞争对手辨识和动态竞争对手互动行为进行尝试性的研究。
并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合性介绍。
第1章为相关理论综述。
动态竞争理论是近几年兴起的经济学与管理学界最前沿的研究领域,其研究的重点是企业间竞争行为之间的内在规律及其缘由。
分析了其发展过程以及与传统静态战略相比所具有的优势,介绍了基于企业竞争行为、基于环境分析以及基于网络组织视角的动态竞争理论,并探讨了动态竞争的基本理论与模型。
在竞争对手分析框架阐述中,重点提出了波特竞争对手分析框架及产业分析模型、SWOT分析模型、战略与绩效分析(PIMS分析)以及价值链分析这四种运用较多的模型框架,除此还介绍了基于产品市场共通性与资源类似性指标对竞争对手二维分类的动态竞争对手分析框架。
第2章主要介绍动态环境下企业竞争对手分析的理论与方法。
首先对本文所探讨的动态竞争对手和动态竞争行为进行了概念上的界定。
在此基础上,提出理解一个特定市场内主导竞争关系的形式对于竞争对手分析的重要性,并介绍了格
兰格诱因法、推测变化关系法以及非重叠模型比较法这三种用于确定竞争关系的基本统计方法。
在确定竞争关系后,企业管理者通常运用经济学模式、行为学模式以及共同进化论模式对竞争对手的选择和思维方式进行剖析,从而更好的帮助企业管理者预见竞争对手的反应。
而对替代产品或服务进行审视则是确定竞争对手领域的关键方法之一,这种审视可以从消费者的角度、供应的角度以及战略集团的角度来开展。
通过平衡点战略、后向归纳法、产量博弈、单次与重复博弈等基于博弈的分析方法,能帮助企业更好的预测竞争对手动态行为。
第3章为动态环境下企业竞争对手的行为与策略。
在动态竞争条件下,制定动态竞争战略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预测竞争对手的能力,企业可以从已经采取的竞争行为特征、被影响的对手的特征以及行动者的特征来预期竞争对手的反应,这是制定动态竞争战略中的关键一环。
企业管理者可以通过竞争态度、程度、速度、领域及武器五个方面来构建竞争对手反应决策模型,同时选择面对竞争对手的反应态度。
在面对竞争对手时,企业可以采取先发制人这种最强有力的竞争战略,也可以采取向竞争对手发出信号传递不同的竞争信息策略,除此以外,企业还常常会基于不同的目的采取柔性承诺策略或者刚性承诺策略。
第4章为企业竞争对手辨识实证分析。
许多学者已经注意到,在市场领域重叠的情况下里,某些外部因素在决定竞争强度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中一个方面便是企业之间多市场关联在决定竞争强度时所起的影响作用。
尝试按照陈明哲教授提出的动态竞争对手分析框架,采用市场共通性和资源类似性两个指标,对中国乘用车企业间的竞争对手的辨识及其竞争行为做出尝试性研究,选择神龙汽车公司作为目标企业,14家乘用车企业作为假定目标对手企业,
进行动态竞争对手辨识。
通过聚类分析统计方法计算和神龙公司具有市场共通性的企业,通过匹配分析计算和神龙公司具有资源相似性的企业,并将统计结果进行二维分类,从而辨识其动态竞争对手。
第5章为多市场对手动态竞争行为实证分析。
在得出动态竞争对手集合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竞争对手行为开展实证分析,结合相关研究提出三点假设:多市场接触程度越大,企业间的竞争相似度越小,竞争程度将逐渐减弱;在多市场接触程度较大的情况下,企业资源相似性的增加,
企业间的竞争相似度越小,竞争强度将会减弱;第一类竞争对手和目标企业的竞争强度将弱于第二类竞争对手。
收集竞争对手企业的相关竞争活动样本,按照内容分析法,分别统计出各企业的不同竞争性行动次数,并探讨内在市场竞争规律。
接下来采用距离分析统计方法,通过计算欧几里德距离和]Pearson相关矩阵,计算神龙公司和各企业间竞争行为的不相似度和相似度,并将其和竞争强度联系,判断假设是否成立。
第6章为总结和展望。
对全文脉络进行梳理,指出在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局限性,在此基础上进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