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9课《三峡》
一、生字注音
阙( quē)襄(xiāng)巘(yǎn)属(zhǔ)溯(sù)
漱(shù)御(yù)猿(yuán)曦(xī)湍(tuān)
啸(xiào)郦(lì)涧(jiàn)嶂(zhàng)
二、词语解释
连山:连绵的高山。
略无:毫无。
阙:通“缺”,空缺。
嶂:屏障似的高峻山峰。
奔:飞奔的马。
疾:快。
素湍:白色的急流。
回清:回旋的清波。
悬泉:瀑布。
飞漱:急流冲荡。
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
良:实在,的确。
晴初:天刚晴。
霜旦:下霜的早晨。
属引:接连不断。
属,动词,连接。
引,延长。
凄异:凄凉怪异。
哀转久绝: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绝,停止,消失。
三、重点内容解析
1.作者是怎样抓住特征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的?
总写三峡形貌,分写三峡四季不同的景色。
“清荣峻茂”写三峡春冬之景,显露出大自然的无限生机;
夏天以水为主要特色,“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表现长江汹涌澎湃的迅猛;
“林寒涧肃”、高猿哀鸣且回声久远,描写三峡的秋天,突出了三峡秋天的凄清悲凉的气氛。
2.从视觉角度描写两岸连山: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3.从侧面烘托出三峡山的高峻险要、壮丽绚美: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4.夏水洪大凶险的: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5.夏水湍急、行船极快: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6.夸张、侧面烘托江水流速极快: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7.表现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四、课文背诵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译文】
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
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
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两岸的丘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不能通航。
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这时候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江陵。
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两岸上的山色,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有很多趣味。
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清凉和寂静,常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所以打渔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五、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①):写三峡山的特点:山高、岭连、峡窄。
第二部分(②-④):写三峡不同季节的景色。
六、课文主题
文章描写了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第10课《短文两篇》
一、生字注音
颓(tuí)跃(yuè)与.其奇者(yù)寝(qǐn )
相与.(yǔ)遂(suì)藻(zǎo)荇(xìng)
柏(bǎi)猿(yuán)
二、课文背诵
答谢中书书南朝·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记承天寺夜游宋·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三、重点内容解析
《答谢中书书南朝》
1、统领全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3、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文中的议论句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5.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6.表现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记承天寺夜游》
1、庭院月下美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点明主旨,表达作者情怀: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作者复杂而又旷达心境的句子是:何夜无月 ? 何处无竹柏 ?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四、课文译文
《答谢中书书南朝》
【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记承天寺夜游》
【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的夜晚,(我)正脱下衣服想要睡觉,(恰好看到)月光从窗户射进来,(不由得生出夜游的兴致,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
考虑没有跟(我)一起游乐的人,就到了承天寺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俩就)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有像藻荇那样的水草纵横交错,原来庭院里竹子和松柏树枝在地上的影子。
哪一个晚上没有月亮,哪一个地方没有松树柏树,只是缺少有像我们这样两个‘闲人’罢了。
五、课文主题
《答谢中书书》:本文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并通过借古证今,强调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的观点,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记承天寺夜游》:本文通过对庭院月光的描写,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在其中。
第11课《与朱元思书》
一、生字译音
缥碧(piǎo)急湍(tuān)轩邈(xuān miǎo)泠泠(líng)
嘤嘤(yīng)鸢飞(yuān)戾天(lì)经纶(lún)
窥谷(kuī)
二、课文背诵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三、重点内容解析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触景生情、以情明志,既从侧面表现了富春江山水的魅力,又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名利的思想感情。
2.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山中的各种声音,有什么作用?
作者描写了山中的各种声音,表面上看来热闹异常,其实却是以闹写静,显示出山深无人的幽静。
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向往,也表现了大自然的美丽。
3.文中从侧面表现江水清澈的句子是: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4.(比喻、夸张)句子: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5.“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作者面对富春江美景的陶醉,自由,潇洒,无拘无束的情感。
6.《三峡》中与“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异曲同工的语句是什么?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7.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四、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第1段):总述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
第二部分(第2—3段):“异水”清澈,江流湍急,“奇山”轩邈,景中含情。
五、课文主题
本文抓住富春江富阳至桐庐段山水的特点,描绘了一幅秀丽迷人的山水画卷。
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也含蓄地流露出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第12课《唐诗五首》
一、古诗背诵
(一)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二)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三)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四)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五)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暧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二、重点内容解析
野望(王绩)
1.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描绘了一幅满天秋色(江天寥阔、山清水秀,水波清冷)、峰峦叠嶂的富有
诗意的山水画。
2.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
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借景抒情,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
情和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人的落寞心绪。
3.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的句子: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4.对偶手法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浓秋意: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5.以动写静,衬托秋日晚景的安详与宁静,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6.引用典故,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抑郁心情: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黄鹤楼(崔颢)
1.除黄鹤楼外,被称为江南三大名楼的还有哪两座?
岳阳楼、滕王阁
2.诗的一、二两联借今昔变化之大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寂寞、惆怅
3.体会尾联蕴涵的诗人的情感。
答:日近黄昏,长江上烟波浩淼,自然勾起诗人浓浓的思乡愁绪。
4.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答:对人去楼空、物是人非的强烈感慨。
5.抒发诗人对于岁月流逝,世事沧桑的感慨: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6.对偶描写在黄鹤楼上所见之景的句子: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7.抒发了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使至塞上(王维)
1.“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
感情?
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
王维用“征蓬”自喻,流露了身不由己的感觉,他
为自己受排挤离开朝廷感到十分忧愤。
2.尾联用典故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
这个典故隐含在哪两个字中?
燕然
3.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
借景抒情。
4.叙述目的和到达地点的诗句是: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5.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语句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6.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诗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渡荆门送别(李白)
1.这首诗的结尾运用了拟人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移情于物,表面写江水送自己,实则是自己思念故乡。
2.诗的颔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颔联描写了荆门的地理形势和壮阔景象。
3.诗的尾联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拟人的修辞手法。
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还有离乡惜别之情。
4.点明出发地.目的地的语句: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5.大胆的想象这一特点的诗句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6.借故乡之水的深情厚谊,表达对故乡思念之情的语句是: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1.诗人抓住了哪些具有春色春意的景物来描写西湖早春景色?抒发了诗人
基样的思想感情?
抓住了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等景物,抒发了诗人对西湖早
春美好风的喜爱之情。
2.描写动物诗句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3.描写植物诗句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4.表达诗人为早春胜景所吸引流连忘返的一句: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三、课文主题
《野望》: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黄鹤楼》: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通过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寂寞之感,加之神话传说的触动,抒发了吊古怀乡之情。
《使至塞上》叙述了作者出使塞上的艰苦行程,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塞外壮阔绮丽的景象及到达边塞访问的情况,表达了诗人出使边塞的悲壮情怀和难以排遣的孤寂之情。
《渡荆门送别》:通过对出蜀至荆门沿途所见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无限爱恋的真挚感情。
《钱塘湖春行》:这首诗的题意主要在“行”字。
诗人写骑马游春的乐趣,截取从孤山寺北写起至白沙堤止。
开头写“水面初平”是孤山寺所见之景,中间写游程中所见,最后用“绿杨阴里”写白沙堤之景,明丽轻快。
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