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知识 心理学 潜意识论

潜意识论

在弗洛伊德之前,已经有不少哲学家提出过潜意识的概念,1869年,《潜意识哲学》得到了出版,作者哈特曼在书中阐述了自己关于潜意识的思想。

虽然弗洛伊德不是潜意识概念的发明者,但他是第一位系统化阐述潜意识理念的思想巨匠,并以之为基础,建立了精神分析学派。

在早年对癔症的研究中,弗洛伊德发现,过去的与本能冲动有关的精神创伤经历是导致人们罹患癔症的原因,可是那些过去的经历并不为意识所察觉。在之后对梦以及日常生活中的误差行为的研究中,弗洛伊德同样发现了人们记忆中的不被意识所觉察到的内容。这些临床经验让弗洛伊德非常笃定地认为,潜意识是真实存在的。

弗洛伊德说:“潜意识的概念是我们无法觉察到的。但是,考虑到其它的证据和迹象,我们无论如何也应该准备承认它的存在。”

如果潜意识真实存在的话,人们自然会问,如何解释潜意识里有些内容能够进入意识,而有些却不能呢?

弗洛伊德认为,在意识和潜意识之间,还有前意识。潜意识里的内容要想进入意识,必须先进入前意识。也就是说,前意识是意识的守门员,潜意识里的内容若想进入意识,必须经过前意识的同意,否则便会被前意识打回原地,也就是所谓的“压抑”。

我们的大脑真的有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的区分吗?有生理上的证据吗?

弗洛伊德的意思是,如果想在大脑中定位主管意识和潜意识的区域,注定是徒劳的。对于潜意识和前意识,也没必要做严格的区分。

一句话,对于前意识学说,也就是“地形说”,大家不要刻板地看待它,因为心理活动是复杂的,我们要为它的丰富性留有空间,而不是僵硬地套用某种理论来解释它。

好,我们暂且不和弗洛伊德在这一假设上较真。既然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是存在的,那么我们不禁要问,潜意识里究竟有哪些内容呢?

按照弗洛伊德的看法,潜意识的核心内容是人的本能欲望,除此之外还有情感、观念等其他内容。而且本能欲望永远无法被意识到,它只能通过某种观念或情感表现出来,从而被意识捕捉到,换句话说,潜意识里的一些观念和情感其实是本能欲望的代言人。

弗洛伊德如此抬高本能欲望在潜意识里的作用,在我看来是弗洛伊德所犯的最大的错误。因为潜意识理论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基石,而本能欲望是弗洛伊德认为的潜意识的基石。但事实上,人不是虫子啊、猫啊、狗啊,人是社会性动物,人们的潜意识内容,要比弗洛伊德所认为的丰富得多。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无怪乎弗洛伊德的几个得意门生相继弃他而去,另立山门。但弗洛伊德为何犯这样的错误,并且不管撞没撞南墙都不回头呢?我们下次再探讨。

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了,在弗洛伊德潜意识理论中,潜意识的内容有哪些,以及潜意识的内容如何抵达意识。最后还剩一个重要的问题,即潜意识如何影响人们的行为呢?

弗洛伊德在《论潜意识》中并未针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尽管有一些相关的论述,但整个论述充满着主观臆测,让人十分费解。摘录一段话,我们来看看其主观性有多强:

“......但是这一力比多的撤回过程,并不足以令我们领会压抑的另一种特性。我们尚未搞清楚,为什么这种保留了贯注或从潜意识中接受了贯注的观念,不能借助于自身的贯注重新进入前意识系统呢?如果它能这样做,那么力比多的撤回就不得不重来一次,这一同样的活动或许会没完没了地重复下去,但其结果就不再会是压抑了。这样一来,我们刚刚讨论过的前意识贯注撤回结构形式,在解释原始压抑活动时便无法奏效了。因为在这里,我们还得考虑一个未曾从前意识系统中接受贯注的前意识观念,而且这一观念是不可能有什么值得撤回的贯注的。”

也许是由于技术的限制使得弗洛伊德无法寻找到证明潜意识存在的生理上

的证据,因此他试图发挥主观意识的力量,来论述潜意识和意识之间的动态过程。由于人们心理活动的复杂性,要想把这些活动一一阐释清楚,必定要建立多种与之相关的假设,然而这些假设又得不到解剖学上的证据的验证,因此弗洛伊德的

理论,不可避免地陷入到他自己的主观臆想之中。因此我们没必要理解弗洛伊德所有的想法,重点在于把握其精要。

我结合一下自己对弗洛伊德理论的理解,尝试一下回答上述问题。

潜意识里的本能欲望包含着大量的力比多能量,和某种观念或情感绑定之后,如果能躲过前意识的审查,它们便能进入意识,宣泄自身能量,进而影响行为;那些被前意识压抑的本能欲望,同样会追求能量的释放,它们可能会转变成某种情感,尤其是焦虑,或者控制人们的躯体动作,这一点在癔症患者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现代的认知神经科学已经掌握了潜意识存在的证据,证实了弗洛伊德的理论前提,即潜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但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潜意识的核心内容是本能欲望,无疑将人性想象得过于简单。抛开社会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不谈,但就个体潜意识而言,除去本能欲望之外,人们在过去的经验中所积淀的信念、情感、道德、理想、习惯等等内容,都会积淀为人们的潜意识,影响人们的行为。

是如何影响的呢?我认为可以从记忆的机制进行解释。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形成记忆网络,当某个记忆单元与外在的刺激产生联接时,相关的记忆单元也随之激活,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联想,从而影响我们的行为。概括地说,这是高级神经系统的条件反射。

潜意识的本能欲望又是如何影响人们行为的呢?根据大脑的解剖学证据,人脑分为外层脑、哺乳脑和原始脑,本能欲望由原始脑所控制。然而人还有外层脑,

亦即大脑皮层,当原始脑被激活时,它并不能完全控制人的行为,比如人在饥饿时看到了食物,尽管由于条件反射的作用,人会去争取食物,但此时人的大脑皮层同样会对这一信息进行加工,衡量是否能获取以及如何获取食物。

一言蔽之,潜意识对人们行为的影响,本质上可以概括为“有中枢神经系统参与的条件反射”。

虽然弗洛伊德曾被评为20世纪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但不可否认的是,弗洛伊德是在西方土壤中成长起来的伟大人物,若是在我们中国,弗洛伊德应该就没那么伟大了。因为我们中国并没有意识与潜意识之争,我们不像19世纪自然科学蓬勃发展的西方那样强调个人理性即人的意识的作用,自然也就不会去辨析意识与潜意识的不同。事实上,我们的文化中有很多超理性的因素,佛家与道家均是其例。任何土壤都有其成长的环境和适应的土壤,对于西方的非自然科学理论,一定要批判性地看待,不可轻易信奉。

(本文完)

(完整版)心理咨询的三大基础四大流派

三大基础、四大流派 1、心理咨询的三大理论基础: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 一、精神分析 (一)理论基础 1、潜意识理论 (1)弗洛伊德把心理结构划分为——意识、前意识、潜意识(无意识) (2)潜意识是不被个体意识到、却又存在的东西,并在时时影响个体的心理。 (3)潜意识的两大内容: ①那些不被社会、个体接受的先天的本能,尤以性本能为主; ②那些不被社会、个体接受的与本能有关的欲望和后天的情感,主要以痛苦、耻辱、恐惧等情感为主 它们由于不被社会或自己接受,若存在于意识中,就会发生心理冲突或干扰心理生活,因此,心理防御机制产生作用,把它们压抑到潜意识中去。但它们并没有被消灭,在潜意识中产生影响,形成各种心理症状,可求助者并不清楚真实的原因。 (4)潜意识表现的形式: ①意识松懈:如做梦、自由联想②意识失误:如笔误、口误③意识丧失:如精神崩溃 心理咨询就是要寻找被压抑的潜意识,并使求助者领悟 2、人格结构理论 人格包括本我、自我、超我。本我代表生物本能和原始欲望;超我代表社会道德和规范,是理想自我;自我则起协调作用。 本我或超我过于强大,都会引起心理问题,人格健康者三者是协调、完整的 3、梦的理论 梦是被压抑欲望的变相满足,通过对梦的分析,可以找到潜意识 4、性的理论 (1)弗洛伊德所说的性包括了与生命延续和发展有关的广泛内容。个体在其生存与发展过程中,其性生活不仅趋向于身体快感的满足,而且在力比多的推动下个体趋向于有利于其生存的其他快感的满足 (2)人的这种性欲望生来就有,只是每个阶段有不同的心理行为表现,其对象也不尽相同 (3)儿时的性心理发展的障碍是导致日后心理疾病的根源,性的压抑是导致心理失常的重要原因 (二)分析治疗的关键点 精神分析治疗着重寻找症状背后的无意识动机,使之与意识相见。即通过分析治疗使病人自己意识到其无意识中的症结所在,产生意识层面的领悟,使无意识的心理过程转变为意识的,使病人真正了解症状的现实意义,从而使症状消失。 (三)分析治疗的方法 1、自由联想 2、释梦 3、阻抗 4、移情 5、钟友彬——认识领悟疗法(借用了心理分析的理论观点,从改变病人的认知入手,按照中国的文化背景、中国人的性 格特点创造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具体实践办法) 二、行为主义 (一)基础理论 1、经典条件反射:一个刺激和另一个带有奖赏或惩罚的无条件刺激多次联结,可使个体学会在单独呈现该一刺激 时,也能引发类似无条件反应的条件反应(S—R理论) 2、操作性条件反射:如果一个操作发生后,接着给予一个强化刺激,那么其强度就增加(R—S理论) 3、模仿学习理论:学习的产生是通过模仿过程而获得的,即一个人通过观察另一个人的行为反应而学习了某种特 殊的反应方式 (二)行为疗法的关键点 1、关键点:利用通过各种实验而确立的有关学习的原理和范型去克服不适应的行为习惯 2、行为疗法的基本假设: (1)个体是通过学习获得了不适应的行为的 (2)个体可以通过学习消除那些习得的不良或不适应行为,也可以通过学习获得所缺少的适应性行为 (三)行为疗法的主要咨询方法

潜意识论

潜意识论 弗洛伊德一反传统的哲学和心理学,把人的精神活动或心理活动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它们分别处于精神活动的表层、中间层和最底层。他打了一个比方:人的全部精神生活犹如一座漂浮于海上的冰山,意识只是呈现在海洋表面上的一小部分,潜意识则是海洋下面的那巨大的山体,人的精神生活的这三个层次是紧密联系的,又各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弗洛伊德认为科学的研究就是要透过人的精神生活的表层,揭示人的全部精神生活的原初基础。 意识是呈现于表层的注意中心部分,包括感性、意志和思想等精神活动,属于片断的、零碎的、暂时的东西,始终处于捉摸不定的状态,但可以用语言来表达。 前意识是意识同潜意识之间的过渡领域,属于暂时退出意识的部分,还有可能被召回到意识领域去,即可以再次复现或被回忆,是来自意识的东西如想法、印象等暂时储存的地方,从本质上说,它属于意识领域。 潜意识是潜伏在人的心理深处的、人们意识不到的,在正常情况下也体验不到的一种精神活动。弗洛伊德说:“无论何种心理过程,我们若由其所产生的影响而不得不假定其存在,但同时又无从直接感知,我们称此种心理历程为无意识。”潜意识主要是充满着不容于社会的各种各样的本能和欲望,它虽花费很大的气力,也极难被意识所接纳,或根本不能进入意识领域。因此,潜意识成了人的本能欲望以及与之相关的被压抑的情感、意向的贮存库,它具有强烈的心理能量,总是伺机渗透到意识领域,以求得满足,从而构成了人类一切活动的总源泉。潜意识的特点:一是原始性,无论从人类系统发展还是从个人心理发育来看,潜意识都源于人们心理中的原始与非理性的低级部分;二是冲动性,潜意识具有强大的内驱力,不顾一切追求快乐满足;三是非时间性,潜意识的活动与时间没有任何关系;四是封闭性,不受外部任何现实的制约。上述特点是互相联系的。 理论联系 在人们整个精神活动中,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呢?弗洛伊德把潜意识系统比作一个大前厅,无数的本能欲望、冲动,彼此喧闹、相互拥挤地住在这里,和前厅相邻的是一个类似接待室的小房间,意识就住在这里。而住在大前厅的潜意识的各种冲动都希望进入意识的房间内,于是就彼此冲撞着,争先恐后地向接待室的门口挤去。但门口有一个守门人,必须由他来传递信息并严格检查,如果没有得到守门人的允许,就不能够进入接待室,就意味着它们是不适合意识的,这样实际上就被压抑;但即使有一些欲望和冲动,成功地越过了门槛,守门人允许它们进入接待室,也不一定都成为意识,它们只是前意识,只有当它们成功地引起意识的注意时,才能成为意识。从前意识到意识,或者从意识到前意识,都是转眼之间的事,二者虽有界限,但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弗洛伊德三论学习顺序

弗洛伊德三论学习顺序 1.潜意识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世界是由意识,潜意识和无意识三种成分构成的。其中,无意识和潜意识占据了心理世界的大部分空间,并且无意识的冲突、愿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心理世界的发生和发展,也就是说,人类之所以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现象,心理的发展变化,心理的疾病及其治疗,都与无意识和潜意识有关,并且无意识和潜意识才是这些现象或问题的根源。 2.人格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有自我、本我、超我三部分构成的,本我的功能主要体现的是人的本能愿望,遵循快乐原则,就是怎么高兴怎么舒服怎么来。超我的功能主要体现的是人类文明所带来的道德约束,遵循道德原则,也就是说要看怎么符合道德怎么来。这样一来,本我和超我之间就是相互冲突的,那么自我就是负责来协调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自我遵循现实原则,就是根据实际情况来。举个简单的例子:当一个男人在大马路上看到一个美女,本我的冲动就是上去搭讪甚至与之交配,但超我会从道德的角度反对禁止这种行为,不允许个人产生反道德的的冲动,这时候自我就会出来斡旋,根据实际情况,既不让本我特别压抑,也不让超我受到挑战,其结果是这个男人在大脑里意淫了一下或者偷瞄了几眼就走开了。对于超我比较强的人,可能都不会允许自己意淫或者多看几眼,那样会觉得自己痛苦肮脏,对于本我比较强的人,可能就直接上去搭讪甚至耍流氓了,不然他内心也会痛的,因此一个人的自我功能成熟的很重要一点就是看能不能在

本我和超我之间找到既符合道德约束,满足个人本能的最佳方式。 3.人格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把人格发展的过程划分为五个阶段:口欲期,肛欲期,性器期,潜伏期,青春期。每个阶段都存在其主要的潜意识冲突,这些冲突的顺利解决才能带来该阶段人格的正常发展,否则,就会导致心理疾病,精神疾病,乃至人格障碍。 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理论并没有在他有生之年形成完整清晰的体系和界限,弗洛伊德是一位先驱者,他大踏步地开拓了人类对于潜意识的研究领域,因此,他的理论以潜意识理论为基石,可以发散和拓展到人类心理世界的各个领域的研究,其中弗洛伊德相对着重论述的理论就是以上三点,还有诸多方面弗洛伊德只做了提示,没有一一论述清楚(一辈子时间不够),需要后人继续下去,因此弗洛伊德的理论对后世影响之大,就像是宇宙大爆炸式的,其光芒在不断地向外辐射,这个影响目前早已超出来心理学本身,已经给现代的哲学,精神医学,艺术,教育学,社会学,人类学以及大量的人文社会科学带来影响和冲击。对于精神分析本身,她的发展虽经百年但仍然还在一个成长成熟的发展阶段,在未来的五十年上百年上千年里,精神分析将会给人类带来什么,可能真是“不可思量”的。

弗洛伊德的潜意识论

1、弗洛伊德的潜意识论 弗氏把心理过程分为三个层次:意识、前意识、无意识,无意识又称潜意识。他认为,意识是与直接感知的有关的心理部分;前意识是介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能从无意识中召回的心理部分;无意识是包括个人的原始冲动和各种本能以及这种本能所产生的欲望,而被风俗习惯和道德压抑到意识阈界下所不明白的心理部分。弗氏认为,无意识是精神分析的主要内容。 弗洛伊德的本能论 弗氏从无意识学说出发来解释他的本的学说。弗氏所讲的本能,主要是指性本能。他认为“性本能冲动在神经的和心理的疾病中都起着一种不平凡的巨大作用。弗氏后期提出还存在两种基本的本能:爱恋本能和破坏本能,破坏本能又称为死亡本能,这两种本能都是通过无意识起作用的。 弗洛伊德的梦论 弗氏从无意识学说出发,来勾勒他的释梦学说。他认为,梦是一种心理现象,是一种愿望的实现,他在《梦的解析》一书中讲,“梦并不是无意义的,并不是荒谬的,并不是以我们的观念储蓄的一部分休眠而另一部分开始觉醒为先决条件的。它是一种具有充分价值的精神现象,而且确实是一种愿望的满足,它在清醒时我们可以理解的精神动作的长链中占有它的位置,它是通过一种高度错综复杂的理智活动而被建造起来的。” 弗氏认为,梦经历四个过程,即第一个过程是凝缩作用;第二个过程是转移作用;第三个过程是戏剧化作用,即将抽象的东西变成具体的东西,把思想翻译成视觉意象的作用;第四个过程是润饰作用。他说,“梦不可能意味着别的,而只能意味着梦的工作的结果,也就是内梦的思想由梦的工作所改译成的形式。” 弗洛伊德的人格论 弗氏的“人格三部分结构”说,即人格是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构成的。本我是指最原始的、与生俱来的无意识的结构部分。本我按照快乐原则,急切寻找出路,一味追求满足;自我,是指意识的结构部分,是来自本我经外部世界影响而形成的知觉系统。它代表理性与机智,处于本我与超我之间,按照现实原则,充当仲裁者,它监督本我,适当满足;超我,是指人格中最道德的部分。它代表良心、自我理想,处于人格的最高层,按照至善原则指导自我,限制本我,达到自我典范。弗氏认为,上述三者保持平衡,就会实现人格的正常发展。如果三者失调乃至破坏,就会导致神经症。 对弗洛伊德的评价 弗氏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一生,其思想更是坎坷不平。永恒的真理是不存在的,弗氏思想亦如此。他把无意识的作用过分夸大,说它支配着整个人的全部活动,这是错误的。弗氏还过于强调人的本能,认为性力是人作为的原动力,不但个人的心理和人格结构,而且整个人类的文化,归根到底都是由盲目的本能冲动决定的,这是反理性主义的。 尽管如此,但我们仍有理由说,弗氏仍然是本世纪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他对无意识的研究在文化科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弗氏的贡献,在于他所提出的问题比他所解决的问题更为有意义。弗氏为后人开拓了一条探索的道路,变更了心理学的研究方向,成为现代关于无意识问题最流行的派别之一,即精神分析流派。同时,弗氏思想对现代社会和现代文化发展的影响,并不亚于它对心理学的影响,后人将会永远记住弗氏的名字。 2、埃里克森的人的社会心理发展渐成说

论潜意识

论潜意识 潜意识的发展和界定 提及潜意识,人们会很自然的想起弗洛伊德。在半个多世纪的临床和著作生涯中,弗洛伊德建构了他完整的精神分析学说体系。潜意识理论是精神分析学说的灵魂,也是精神分析学发展的基础。经过不断地发展、创新,产生了潜意识理论的三大里程碑及其提出者。他们分别是弗洛伊德:个体潜意识,荣格:集体潜意识和弗洛姆:社会潜意识。 1.1弗洛伊德:个体潜意识(individual Unconsciousness) 弗洛伊德是第一位系统地以科学的态度研究潜意识的心理学家。他最大的贡献之一就是提出了这个被传统心理学家所忽视的课题,打破了理性主义传统,肯定了非理性因素在行为中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他开创了潜意识理论的第一个里程碑。 在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中,由于他是从个体出发,并基于生物个体的机制提出了潜意识理论。所以,弗洛伊德的潜意识也叫作个体潜意识。弗洛伊德在早期按心理地形学的方法,将人的精神结构划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弗洛伊德认为,前意识有可能变为意识,虽有界限,但可突破,而个体潜意识不可能进入意识的。在弗洛伊德关于心理的描述中,所有的心理事件均始于潜意识,潜意识的想法只有通过审查,才能变成意识,如果它通不过,就不会被允许进入意识。随着研究的深入,弗洛伊德后来修正了早期的精神结构模式,提出了新的以本我、自我、超我为心理区域的结构模式。他认为,本我的主要特性是潜意识性,它与潜意识概念最为相应,它是由先天的本能、基本欲望所组成的,其中以性本能为主,是人格中最原始的也最难以接近的部分。它“不知道价值判断,是不好的、邪恶的和不道德的” 。它按照快乐原则行事,趋向即时满足。精神生活中的欲望和冲动方面大都与本我有直接的联系。 换句话说,在弗洛伊德潜意识理论中,潜意识内容是以性为中心的各种本能冲动,它不存在理性经验的成分,但是弗洛伊德最重视的、研究得最彻底的是梦。他认为“, 梦是通向理解心灵的潜意识活动的皇家大道” 。在《梦的解析》一书中,他把梦看成是人的本能欲望的满足,尤其是性本能欲望的满足。弗洛伊德潜意识理论极为鼓吹泛性论,坚持“性欲乃一切人类成就之源泉,以及性欲观念的扩展,自始便是精神分析学最强烈的动机”,陷入了消极被动的生物学化和机械论的漩涡中,必然会遭到批评和指正。但是无论如何,弗洛伊德的潜意识论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波林表示“: 他被看作是最伟大的创设者,时代精神的代言人,他借助于潜意识过程的原理建立了心理学。”

潜意识理论的综述

潜意识理论的综述 作者:黄岳马海林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 2018年第9期 引言 潜意识作为精神分析的核心和基石,指在意识和前意识之下受到压抑的没有被意识到的心理活动。它的提出将心理学的研究重心从意识转移到了潜意识上,对心理学的研究领域进行了完善。虽然现阶段潜意识不再作为一个全新的话题,但它仍然是人格心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因此,潜意识的扩大和发展不仅对精神分析有着重要的意义,也对心理学的不断完善有着重 要影响。本文旨在收集相关的理论,梳理潜意识理论的发展,为潜意识的理解提供新的视角,使我们更为客观的、系统的去看待潜意识现象。 一、早期潜意识的发展 在弗洛伊德创设性的将潜意识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之前,便已经出现了相关的思想。17 世纪,潜意识思潮的产生期:笛卡尔率先将意识无法察觉到的一系列大脑物质活动排除在精神之外,这一大胆的观点激发了学者对于潜意识的探索。英国学者对这种现象进行了描述,认 为生命中可能存在着某种我们不能清晰地意识到或不能及时注意到的能量,将之称为生命感应( 王改利, 2011)[1]。18 世纪,潜意识现象的探索期:莱布尼茨第一次肯定了潜意识现象的存在,克服了把心理现象与意识现象等同起来的观点。他提出潜意识等差、微觉等概念对弗洛伊德的潜意识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例如两人一致认为潜意识是心理的主要结构( 王蓉拉,2004)[2]。随后,赫尔巴特发展了布莱尼茨的理论提出意识阈限和潜意识的界定,他认为一 个观念由完全抑制状态过渡到真正观念的状态似乎应跳过一些界限,而这些界限称为意识阈限,阈限以下的称为潜意识。卢梭将人的本性归结为非理性的盲动,开创非理性主义,这种思想 在一定程度上为弗洛伊德的人的非理性主张奠定了基础( 池金文, 1996)[3]。19 世纪,潜意识理论的奠定期:叔本华继承了卢梭的思想,将非理性作为自己的哲学基础,并将意志作为 自己哲学系统的核心,强调理性是意志发展的辅助工具,表现为盲目的冲动、欲求、欲求生命,而这一思想成功的被精神分析中的欲望所借鉴。费希纳在这一时期将人的心理类比为冰山,意识的运动受到冰山下方的潜流推动,这一思想在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中也有体现。早前的潜意识发展强调它是独立于精神外的一种非理性的驱动能量,对潜意识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弗洛伊德也曾在70 诞辰庆祝大会上公然谢绝对他的潜意识的发现者的尊称,并对前人的研究表 达肯定和赞扬,他说的“在我以前的诗人和哲学家早就发现了潜意识”( 车文博,1992)[4]。 二、心理动力学下的潜意识理论 1. 个体潜意识理论 弗洛伊德在1895 年到1915 年的20 年间通过系统的临床医疗实践、个人经历,受机械 论和生物化学的影响,创立了精神分析,提出了自己的潜意识理论。将其描述为:我们若由其所产生的影响而不得不假定其存在,但同时又无从直接觉知,即称此种心理历程为潜意识, 强调了潜意识是一种无法察觉的历程( 弗洛伊德, 1987)[5]。早期,他将人的心理分为意识、前意识、潜意识三个部分,将潜意识比喻为一个巨大的、不为人所知的、看起来很晦暗的王国,意识居于王国表层,强调心理事件起源于潜意识。前意识介于两者之间,用来过滤来自潜意 识的内容,并将过滤后的内容呈现在意识层面( 潘光花, 2004)[6]。力比多作为本能冲动, 遵循着不被道德允许的快乐原则,一旦本能被压抑、得不到满足,便会出现相应的心理症状。他通过催眠来研究潜意识,认为梦、笔误等都是潜意识的表现形式。后期,他在《自我和本我》提出人格结构说修正了精神结构模式将超我、自我、本我与意识、前意识、潜意识的特性

(完整版)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

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 目前,整个世界的文化,已经进入丰富多彩,蓬勃发展的百花齐放时期。东西方文化的全面融合,是21世纪整个人类科学发展的核心和大势所趋,也必然成为人类社会有史以来最为辉煌发展的开始,必将带来人类社会发展有史以来第二个“轴心时代”。突破它,将引领整个人类社会迅速发展,并产生宗教、哲学、医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等,一系列历史性革命。 心理学做为一门科学,它的产生和发展,只有近几百年的历史。它将人本身的科学发展,上升到科学高度的起点。因此,它有着划时代的意义。记得一位心理学家说过,在今后一百年内,心理学如果不提到弗洛伊德,就不叫心理学。弗洛伊德是岂今为止,最伟大的心理学家,它发现了人类最深层次心理活动规律。 没有他,就没有心理学的今天。他将人的意识过程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通俗地可概括为,人类大部分意识都是潜意识的化身,意识来源于潜意识的需要,并变化形式,经过前意识的审查,最终变化成为意识。 弗洛伊德理论进一步分析,人类形成的大部分意识都是虚构和妄想,都是自身无法做主的自然过程,潜意识是背后的动力和目的,人类自身无法意识到它的存在。他曾经说过:“抛开人类自以为是的理性和逻辑,人类与动物没有任何区别”。他深刻地认识到人类意识产生的根本和源泉,不是来自于理性的思考,而是来自于潜在的动力。并且,他把其称为生物的死亡本能,生的本能,等等。对本能的性质,弗洛伊德将其形容为不分善恶的满足、追求快乐的需要,没有任何原则的生物需要。人类意识来自于本能,并把他化装成人类可以接受的、符合道德的理性显现,以及伴随理性的行为活动。 对人类自信心的三次致命打击:一次是哥伯尼日心学说,打破了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毁灭了人类至高无上的自负;一次是达尔文的进化论,人是从动物进化来的,打破了人类是万物的主宰骄傲;最后一次是弗洛伊德的潜意识论,否定了人类的至高无上的理性,粉碎了人类是可以驾驭世界的高级生灵的自尊。无疑,弗洛伊德是伟大的。 时至今日,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已经家喻户晓,运用于文学创作、心理分析、社会学等多种领域,可以说在有关人的科学中,无所不入,无所不用。当代社会在解释人性方面,人们无法脱离弗洛伊德的影响,他的理论基本被社会公认为正确的定律。心理学的发展,也沿着弗洛伊德所指导的路线前进着,即使有个别伟人反对本能理论,但都无法抗拒社会的共识和总体发展趋势。因为,从现象学看,人类身上似乎确实存在着爱的一面和敌对仇恨的一面。人类追求正义的本能似乎永远与战争、屠杀、毁灭本能共存,人类的发展历史,就是在追求和平、正义的过程中,干着屠杀和毁灭的历史。弗洛伊德的理论是事实和确实的存在。每一个人通过反思,也必然同意弗洛伊德的认识,即人都有向善、友谊,追求正义的一面,又有仇恨、嫉妒、愤怒、敌对、不满的一面,两种能量交替和共存,都是人的本性。

弗洛伊德的主要观点及评价

弗洛伊德的主要观点与评价 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流派的主要创始人.自十九世纪末以来,他的精神分析的理论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为这一流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在她的《精神分析导论》这一书中简要的阐明了精神分析的理论与方法,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大概的了解到弗洛伊德的主要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主要观点理论 1,潜意识理论观点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可分为3 个部分: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意识指个人目前意识到的一切, 是和直接感知有关的心理部分,是表层的精神活动,是人的精神结构中很小,很微弱的一部分.前意识指虽非目前意识到的但可以通过回忆而变为意识内容的一切, 介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无意识则指被压抑而不能通过回忆再召唤到意识中的一切;这通常是不为社会规范所容的欲望. 无意识包括本能的冲动欲望,人的行为是受本能支配的,但又现实的制约.他把无意识的作用提到了一个高度,认为潜意识起决定作用,认为人的整个精神活动都是潜意识的. 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是精神分析的核心. 2、人格理论 在无意识概念的基础上,他还提出了人的精神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组成的. 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 和生命力.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目标乃 是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与繁殖,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 自我,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 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 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与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超我大部分也是无意识的,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包括自我理想和良心.佛洛伊德认为人格的三种构成——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不是静止的,而是始终处于冲突——协调的矛盾运动之中.不平衡时则会产生心理异常. 3、性欲论 一个人从出生到衰老,一切行为动机,都有性的色彩,都受性本能冲动的支配.神经症的产生,就是由于性本能冲动受到压抑而得不到满足的结果.精神分析理论指出,在性的后面有一种潜力,这种潜力常驱使人去追求快感.这种潜力被叫做里比多,又称性力.弗洛伊德将人的性心理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以与生殖期等.弗洛伊德认为成人人格的基本组成部分在前三个发展阶段已基本形成,所以儿童的早年环境、早期经历对其成年后的人格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许多成人的变态心理、心理冲突都可追溯到早年期创伤性经历和压抑的情结. 4、快乐原则和现实原则.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行为受本能的支配,但同时又要受现实的限制.因此,人的心 理也就有两种系统,每种系统各受特殊的原则支配.第一种系统受快乐原则的支配,形成于婴儿期;第二种系统除受快乐原则支配以外,还受现实原则支配,形成于婴儿期以后. 在他的后期理论中又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出了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弗洛伊德认 为性本能和自我本能虽然各有不同的目的,但最后都是指向生命的生长和增进.因此,他把它们联成一体,称为生存本能.为了与生存本能形成两极性,于是他又假设了一个死亡本能.死亡本能不是表现为一种求死的欲望,而是表现为一种自杀的欲望.当它向

【潜意识理论】[探索]关于潜意识

【潜意识理论】[探索]关于潜意识 ————————————潜意识心理学——————————— 基本律:心想事成。(人生即依将依自己所思所绘而实现。) ——》基本律背后的显然律:种瓜得瓜。(例如,你对他人的态度将可以偏折回去;你对现状的责怪可以冲刷你的心灵;以善念构成公义品质。。。。) 基本律的普遍性:无善恶之分,于每个人身上生效。 基本律的盲目性:并无辨别之能够,一切步入潜意识的意念都会产生促进作用。故对潜意识无法撒谎。 基本律的生效条件:信念(信任,热情,坚持)。放松。 基本律的步骤: 1想象自己的目标(具体,形象,触摸,可视,情感,积极思考,预演目标实现的感激与愉悦); 2反反复复&持续;(反反复复念诵目标语句,反反复复想象,直观的确实) 3信念; 4行动。 ——杂论—————— 潜意识就是巨轮,意识就是船长。 当意识停止时,潜意识还在运转。一段时间后会给予你答案。 潜意识有时在梦中给你答案。 睡眠是接受潜意识充电的时间。睡前祈祷是实现梦想的一法。 在小说,电视,电影中找寻梦想的情景,反反复复在心里重演。 设立梦想本。 以下就是我看看《催眠术天书》的一些鼓舞: 催眠师通过迎合、扰乱、避开催眠对象的意识,与对象的潜意识沟通、启发,从而打开对象的世界模式,让他有更多的选择。催眠不是要控制对象,而是让对象自己用新的角度看世界,做出新的选择。

直观在我看来,埃里森的催眠术模式可以依次分成三部分:1、演示和集中主导脑半球(左脑)的注意力,2、利用左脑;3、利用右脑。 也就是说通过与对象的输入管道建立联系,改变其内部管道,同时从输出管道得到反馈。 论潜意识 人脑接受信息的方式分为有意识和无意识接收两种方式,我们每天都会受到不同程度有形或无形的刺激,引起我们的注意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反应,有意识接收是人脑地于周边事物的刺激有知觉地接收信息;而无意识接收是人脑对于周边事物的刺激不知不觉地接收,这就是所谓潜意识. 美国著名学者奥图博士说道:人脑似的一个封印的巨人,我们均就用了没1%的脑力."一个正常的大脑记忆容量存有大约6亿三书的科学知识总量,相等于一部大型电脑储存量的120万倍.如果人类充分发挥出来其一小半创造力,就可以轻而易举学会40种语言,记忆整套百科全书,荣获12个博士学位. 根据研究,即使世界上记忆力最好的人,其大脑的使用也没有达到其功能的1%,人类的智慧和知识,至今仍是"低度开发"!人的大脑真是个无尽的宝藏,可惜的是每个人终其一生,都忽略了如何有效的发挥它的潜能-----潜意识中激发出来的力量. 潜意识的六大特征: 1.能量巨大:博恩.崔西说:潜意识是显意识力量的3万倍以上. 2.最喜欢拎感情se彩的信息. 3.不识真假,直来直去. 4.易受图像提振 5.记忆差,需强烈刺激或重复刺激. 6.收紧时,最难步入潜意识. 开发潜意识的渠道: 1.感官刺激法: 当你恐慌,害怕,缺乏自信时,大喊几声,就像举重,搏击喊叫一样,可以立即恢复力量.声音的力量可以影响你的信念,带来积极的行动.在你的家中或其它地方一直放潜意识录音带,可以不注意它,它也可以进入你的潜意识中,就是在睡眠中也可以放着,因为耳朵是24小时张开的,意识听不到,但潜意识能照样听到,效果仍然很好.

潜意识的名词解释

潜意识名词解释 潜意识是心理学术语。“人类的本能是大脑的一种潜意识”是指人类心理活动中未被觉察的部分,是人们“已经发生但并未达到意识状态的心理活动过程”。弗洛伊德又将潜意识分为前意识和无意识两个部分,有的又译为前意识和潜意识。 我们是无法觉察潜意识的,它影响意识体验的方式却是最基本的—我们如何看待自己和他人,如何看待我们生活中日常活动的意义,我们所做出的关乎生死的快速判断和决定能力,以及我们本能体验中所采取的行动。潜意识所完成的工作是人类生存和进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包括原始本能、冲动、童年心理印记、环境熏陶、观念、人格等一系列因素。 学术定义 潜意识是人类生命历程中已经发生但目前未被觉察的心理活动,是人们“已经发生但并未达到意识状态的心理活动过程”,其与意识共同构成人类所有的心理活动/认知活动。 弗洛伊德将潜意识分为前意识和无意识两个部分,有的又译为前意识和潜意识。 在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理论中,无意识、前意识和意识虽是三个不同层次,但又是相互联系的系统结构。弗洛伊德将这种结构作了一个比喻:无意识系统是一个门厅,各种心理冲动像许多个体,相互拥挤在一起。与门厅相连的第二个房间像一个接待室,意识就停留于此。门厅和接待室之间的门口有一个守卫,他检查着各种心理冲动,对于那些不赞同的冲动,他就不允许它们进入接待室。被允许进入了接待室的冲动,就进入了前意识的系统,一旦它们引起意识的注意,就成为意识。他将潜意识分为两种:“一种是潜伏的但能转化为有意识的”潜意识--前意识,“另一种是被压抑的且不能用通常的方法使之变成有意识的”潜意识--无意识。 开发渠道 1.训练开发潜意识的无限蓄储记忆功能,为我们的聪明才智开辟广阔深厚的基础。 如果你想建造高楼大厦,就必须储备好各种各样的建筑材料、装修材料、设计知识、建筑技能、各种建筑机械,还有指挥管理技能等等。对于一个追求成功与卓越的人来说,应该不断地学习新的东西,给潜意识输进更多的基本常识知识、专业知识、成功知识以及相关的最新信息。 “事事留心皆学问”,你要大脑更聪明,更有智慧,更富于创造性,更符合现实性,就必须给潜意识输送更多的相关信息。 为了使你的潜意识储蓄功能更有效率,可采取一些辅助手段帮助储存。如重要资料重复输入,重复学习,增加记忆功能,建立看得见的信息资料库——分类保存图书、剪报、笔记、日记、现代的电脑软盘等等,以便协助潜意识为我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其他聪明才智服务。 2.训练对潜意识的控制能力,使它为我们成功服务,而不是把我们导向失败。

潜意识名词解释心理学

潜意识名词解释心理学 潜意识是一个心理学名词。它是人们心理活动中不自觉的部分,很难察觉到,但它却支配着人们行为的选择。潜意识又称“非意识”,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它决定着我们每个人如何看待事物和评价人,以及如何思考和行动。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就是由潜意识所主宰的。可见,潜意识对于人类个体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正是有了这样一种精神,才使得人类能够成为地球上最高等的动物。 潜意识的内容分为四类:记忆、情感、动机、态度。人们能够记住许多事情,但大多数都是他们不愿意记住的事情,而那些被他们记住的事情往往也是与当前的生活无关的事情,是因为我们有意识地忽略掉这些事情的重要性,而把它们忘记了。人们喜欢听好话,说好听的话;人们会被他们尊敬的人所吸引;人们会崇拜他们钦佩的人;人们会爱自己;人们做出承诺并且忠实地履行诺言;人们从小时候就受到尊重;人们永远希望过上更富足的生活;人们需要帮助;人们寻求避免被别人伤害的保护,比如小孩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人们在童年期就养成一些习惯,比如阅读报纸,一起用餐等等。但是这些行为背后的根本动力是什么?也就是说这些被我们称为“下意识”的行为根源在哪里?一个人生活中所发生的每件事情几乎都是与当前的生活没 有联系的,所有的选择似乎都是下意识的反应。潜意识是人的一部分,人的行为大多数时候都是由潜意识所控制的。但我们却常常忘记了去运用我们的潜意识,结果变成了缺乏主见或者经常受他人影响的人。这样就失去了自己的主导地位,无法成为自己的主人。

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研究潜意识的专家劳伦斯·科恩说:“潜意识是存在于每一个人内心深处的东西,你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情,但你必须用显意识来控制自己的言行,潜意识将完全地服从于你。”但显意识绝对不会接纳那些愚蠢的行为。例如,如果你第二天要参加面试,却穿了双不合脚的鞋子,显然你潜意识不会赞成这个行为。人们经常说:“我今天晚上睡不着觉,因为明天早晨要赶飞机去外地出差。”实际上,潜意识的目的就是让人们认为这是他们有意做的决定。因此,在人们生活中,决定人们命运的往往是潜意识。由此可知,我们一定要充分发挥潜意识的作用,千万不要让它蒙蔽了我们的双眼。

弗洛伊德心理学主要观点

弗洛伊德心理学主要观点 一、主要观点。 弗洛伊德(1856-1939)是精神分析流派的主要创始人。自十九世纪末以来,他的精神分析的理论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为这一流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导论》一书中简要的阐明了精神分析的理论及方法,他的主要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潜意识理论观点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可分为3个部分: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意识指个人目前意识到的一切,是和直接感知有关的心理部分,是表层的精神活动,是人的精神结构中很小,很微弱的一部分。前意识指虽非目前意识到的但可以通过回忆而变为意识内容的一切,介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无意识则指被压抑而不能通过回忆再召唤到意识中的一切;这通常是不为社会规范所容的欲望。 无意识包括本能的冲动欲望,人的行为是受本能支配的,但又现实的制约。他把无意识的作用提到了一个高度,认为潜意识起决定作用,认为人的整个精神活动都是潜意识的。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是精神分析的核心。 2、人格理论 在无意识概念的基础上,他还提出了人的精神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组成的。 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目标乃是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自我,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超我大部分也是无意识的,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包括自我理想和良心。佛洛伊德认为人格的三种构成——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不是静止的,而是始终处于冲突——协调的矛盾运动之中。不平衡时则会产生心理异常。 3、性欲论 一个人从出生到衰老,一切行为动机,都有性的色彩,都受性本能冲动的支配。神经症的产生,就是由于性本能冲动受到压抑而得不到满足的结果。精神分析理论指出,在性的后面有一种潜力,这种潜力常驱使人去追求快感。这种潜力被叫做里比多,又称性力。弗洛伊德将人的性心理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以及生殖期等。弗洛伊德认为成人人格的基本组成部分在前三个发展阶段已基本形成,所以儿童的早年环境、早期经历对其成年后的人格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许多成人的变态心理、心理冲突都可追溯到早年期创伤性经历和压抑的情结。

【潜意识理论】心理暗示对人的影响

【潜意识理论】心理暗示对人的影响 心理学认为,人们都有一种倾向,即自觉或不自觉地维护“自主的”地位,不愿意受 别人的干涉或控制。从这个观点看,暗示的作用往往比直接劝说或指示或命令的作用大。 简单地吩咐孩子:“快去睡觉!”“闭上眼睛!”往往并不见效,有时反倒使孩子更加兴奋。这时,你不妨在被窝里给孩子讲故事:“有一天,小鸭子要出去玩。妈妈对他说别的 小朋友都睡觉了。小鸭子不听,走到河边一看,鱼都睡觉了。走到树林一看,小狗都睡了。走到田野里,小鸡都睡觉了,睡觉了,睡觉了,他们都睡觉了,他们都把眼睛闭上了。小 鸭子想,妈妈说得对,我也想睡觉了。于是,他......”在讲故事的时候,注意用一种单 调的疲倦的声音,同时不断地重复“睡觉了”、“闭眼了”等,声音逐渐逐渐减弱,最后 若有若无。你在讲故事的同时闭上眼睛,并不住地打呵欠。试一下吧,灵验得很! 美国田纳西州有一座工厂,许多工人都是从附近农村招募的。这些工人由于不习惯在 车间里工作,总觉得车间里的空气太少,因而顾虑重重,工作效率自然降低。后来厂方在 窗户上系了一条条轻薄的绸巾,这些绸巾不断飘动着,暗示着空气正从窗户里涌进来。工 人们由此去除了“心病”,工作效率随之提高。 暗示不仅对人们的心理或行为发生影响,还会引起人们的生理变化。在实验室里,反 复给被实验者喝大量的糖水,经过检验,可以发现其血糖增高,出现糖尿并且尿量增多等 生理变化。后来,不给糖水,实验者用语言暗示,同样会发生上述生理变化。这一实验表明,语言暗示可以代替实物,给人脑以兴奋的刺激,虽然被实验者并未喝糖水,但人脑仍 然参加了体内糖的代谢活动。人们常讲的“望梅止渴”,也是由于暗示的积极影响。 有人曾经做过“人工印记”的实验。用邮票大小的湿纸片贴到被试者的皮肤上,告诉 他说,贴上之后这块皮肤就会发烧。不一会儿,揭去纸片,皮肤果然变红了。还有人将一 块金属硬币放到暗示者的手臂上,暗示说这块硬币刚在火上烤过,会把皮肤烫起泡来。没 过多久,硬币下面果真“烫”起了水泡,呈现了二度烧伤痕迹。 许多生机勃勃的人,一旦知道自己患了某种疾病后(特别是“不治之症”如癌症等),精神立刻萎靡不振、卧床不起、不思饮食,病情迅速加重,甚至在短时期内死去,其中很 大部分原因就是由于心理暗示的缘故。瑞典一位老妇人只是患了感冒,但由于教堂牧师在 一天内探望了她三次,因而怀疑自己是患了绝症。几天以后,她便因精神崩溃而去世。亲 爱的朋友,你会探望、护理病人吗?请千万不要在脸上扮出悲天悯人的表情!

心理学与潜意识的关系知识讲解

心理学与潜意识之间的关系 一、绪论 大一的时候看过一本关于弗洛伊德的书籍,里面关于潜意识的描述令人神往。人类能清晰意识到的东西只是冰山一角,潜意识里更拥有无限可能。有不少人苦思冥想某一问题,结果却在梦中,或是在早晨醒来,或在洗澡时,或在走路时突然从大脑时蹦出了答案或灵感。这就是一种心灵火花的迸发,人的心理活动瞬间达到了一种高潮,从而使我们的潜意识疯狂运转,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所以,心理学与潜意识存在这一种必然的联系,更准确的可以说是一种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二、心理学 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它的古老是因为人类探索心理学现象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如公元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中就已经论述了人类的各种心理现象。它的年轻则是因为直到1879年,德国莱比锡大学冯特教授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把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应用于心理学,心理学才开始脱离哲学而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迄今为止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具体而言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相互作用、相互依存,两者之间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心理学通过探讨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行为变化的规律,对人的心理和行为做出科学的解释,从而调节与控制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心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是一门认识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科学,也是一门调控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科学。 三、潜意识的分类与开发利用 我们是无法觉察潜意识的,但它影响意识体验的方式却是最基本的,潜意识所完成的工作是人类生存和进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潜意识是人们不能认知或没有认知到的部分,是人们"已经发生但并未达到意识状态的心理活动过程"。弗洛伊德将潜意识分为和两个部分,有的又译为前意识和潜意识。 在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理论中,无意识、前意识和意识虽是三个不同层次,但又是相互联系的系统结构。他将潜意识分为两种:"一种是潜伏的但能成为有意识的"潜意识--前意识,"另一种是被压抑的但不能用通常的方法使之成为有意识的潜意识--“无意识”。但实际的潜意识,其实是意识的一部分,只不过,是

弗洛伊德潜意识理论

浅析弗洛伊德“潜意识”理论 在治疗癔症与神经症(de)病人时发现,通过催眠暗示和宣泄法让病人重新回忆起过去(de)经历、体验和宣泄被压抑(de)情绪,或将产生症状(de)原因谈出来后,症状就消失了.由此,他认识到被压抑(de)潜意识中未满足(de)冲动和情感,遭受过(de)创伤及未解决(de)冲突才是导致心理障碍(de)原因.于是,以一种“心理地形学”(de)观点,将人(de)心理活动分成意识、潜意识和前意识三个层次,并指出产生症状(de)原因主要存在于潜意识层面. 很多情况下都会有这样(de)一句话:“解铃还须系铃人.”没错,正如弗洛伊德所说(de)理论很贴近于这一事实,弗洛伊德作为一名临床精神病治疗师,发现并创造了一系列对于人类进步有着极重大意义(de)理论学说,开发并且丰富了心理学领域.其中关于“潜意识”理论(de)提出与确立,被赞誉为可与发现新大陆相媲美.其对于心理学研究(de)重要性可见一斑.弗洛伊德(de)学术理论博大精深,其思想观念更是睿智深刻.在这里仅对“潜意识”理论进行极浅(de)讨论,并对其在文学艺术中(de)心理形式表现作简要分析. 弗洛伊德认为,人(de)心理包括意识和无意识两个部分.意识是与直接感知有关(de)心理部分,它包括个人现在意识到(de)和现在虽然没有意识到但是可以回想起来(de)感知部分;而无意识则是不能被本人所意识到(de)潜在思维表现,它包括个人原始(de)盲目冲动,各种本能以及出生 后和本能有关(de)欲望.这些冲动、本能、欲望,与社会风俗、习惯、道德、法律不相容而被压抑或排挤至人本身无法意识到(de)领域内.虽然不为人

所意识到,它们却并未被彻底排挤出心理范围.而是不自觉地积极活动着,追求满足.这是关于潜意识理论(de)基础认知. 无意识(潜意识)(de)概念,是精神分析(de)核心部分,是弗洛伊德(de)理论(de)基础.在文艺心理学中也占有重要(de)地位.在很多文学作品中 都不难发现以文学形式表现出来(de)与潜意识理论相关(de)人物心理刻 画与细节描写.如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中主角(de)恋母情结及最后(de)弑父娶母,是其潜意识中本能(de)欲望操控着一切(de)发展.弗洛伊德(de)潜意识理论能够很深刻(de)解释这一切(de)文学现象.弗氏把心理过程分为三个层次:意识、前意识、无意识,无意识又称潜意识. 他认为,意识是与直接感知(de)有关(de)心理部分;前意识是介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能 从无意识中召回(de)心理部分;无意识是包括个人(de)原始冲动和各种本能以及这种本能所产生(de)欲望,而被风俗习惯和道德压抑到意识阈界下所不明白(de)心理部分.弗氏认为,无意识是精神分析(de)主要内容. 从弗洛伊德(de)本能论开始着手说起,弗氏从无意识学说出发来解释他(de)本(de)学说.弗氏所讲(de)本能,主要是指性本能.他认为“性本能冲动在神经(de)和心理(de)疾病中都起着一种不平凡(de)巨大作用.弗氏后期提出还存在两种基本(de)本能:爱恋本能和破坏本能,破坏本能又称为死亡本能,这两种本能都是通过无意识起作用(de). 再从弗洛伊德(de)梦论开辟新路,弗氏从无意识学说出发,来勾 勒他(de)释梦学说.他认为,梦是一种心理现象,是一种愿望(de)实现,他 在梦(de)解析一书中讲,“梦并不是无意义(de),并不是荒谬(de),并不是

医学心理学主要理论

医学心理学与医患沟通技巧相关知识讲座 第三讲医学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一、精神动力学理论 (一)潜意识理论 弗洛伊德将人的心理活动分出三个层次,即潜(无)意识、前意识和 意识。 1.潜意识( unconscious )指人的原始激动、各种本能和出生后被压迫的欲望,这些东西拥有富强的能量,是人活动的内驱力,决定或影响着人的全部有意识的活动。 2.前意识 (preconscious) 指没心识中那些能被召回的部分或能被人回 忆起来的经验。前意识介于潜意识赞成识之间,担负着“检查官”的角色,严实防范以阻拦潜意识的本能和欲望任意进入意识之中。 3.意识指直接与感知相关的心理部分,它调治着进入意识的各种心理现象,压迫着心理中那些天生的兽性本能和欲望。 (二)人格结构论 人格 (personality)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交互作用构成。 1.本我 (id) :又称伊底、原我,存在于潜意识深处,是人格中最原始的部分,代表人们生物性的本能激动,主若是性本能和攻击本能,其中性 本能的激动被称为力比多,对人格发展特别重要。本我依据“快乐原则”。 2.自我 (ego) :是人格中最重要的部分,自我的一部分是意识的,也 有一部分处于潜意识水平。从动力角度看本我的梦想和力比多能量充填到自

我,自我成为本我或内驱力的执行者。在现实层面,自我是现实生活的承 担者,其活动依据现实原则,经过延缓满足的方式以现实原则取代本我的 快乐原则。自我要协调本我和超我不合理的要求以及外面现实的要求。自 我可否对环境有优异适应表现着心理健康的水平也是判断人格成熟水平的 重要标志。 3.超我 (superego) :近似于良知与道德,拥有良知、理性等含义,大 部分属于意识的。超我是在长远的社会生活过程中,由社会规范、道德观 念等内化而成的,对个人的动机行为进行督查管制,令人格达到社会要求 的完满程度,按“至善原则”行事。 (三)性心理发展理论 精神解析理论认为,人的心理在性本能驱力和环境的影响下,经历了 五个发展阶段,形成了一些与各阶段相关的心理特点。 1、口唇期 (0 至 1 岁) :口和口腔黏膜构成了满足欲望以及进行沟通的 最重要的身体部位。母亲与婴儿成立起的安全的母子关系,形成少儿最初 的相信感、安全感。 2、肛门期 ( 约 2~4 岁) :肛门和膀肌括约肌的使用是对权益和意愿的 一种躯体表达方式。婴儿经过与父亲母亲关于准时、定点大小便的斗争,发展了灵便性、独立性和自主性,形成了一些心理特点。肛欲期留下问题的孩 子,在成年时表现的人格特点是:洁癖、刻板、施虐和受虐、过分注意细 节、爱好收集和积蓄、强迫、权益欲强等。 3、生殖器期 ( 性器期,性蕾期,约 4~6 岁) :此时躯体的性激动为“婴儿的性”。男孩会想象父亲要阉割他,产生阉割忧愁;女孩则潜意识地感觉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