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经费概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经费概算

项目名称:平安社区建设的理论路径与政策思路研究

一、项目可行性报告

(一)立项的背景和意义

我国依旧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社会矛盾多发的特殊历史时期。经过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建设和发展,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但是,与经济的高速增长相比,社会建设要明显滞后很多,日益复杂多元化的人民内部矛盾和各种传统或新型的社会治安问题已经威胁到我国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在全面和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之后,党中央深刻地指出,“我国社会管理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法律政策、方法手段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适应的地方,解决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既十分紧迫又需要长期努力”,并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上升到“重大战略”的高度。

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社区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础平台。社区安则基层安,基层安则社会安;社区稳则基层稳,基层稳则社会稳。从实际情况来看,急剧的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已经严重冲击了我国传统的社区结构,而社区结构的快速变迁正诱发和滋生各种矛盾和不安定因素。诸如“城乡结合部犯罪”、“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等新型犯罪现象都与传统的社区管理体制没有跟上社会转型的步伐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社区是社会冲突和矛盾发生的主要场所,但同时也是防御社会冲突和矛盾的良好平台。例如社区矫正、社区纠纷调解、社区犯罪防控等措施抑制是维护社会安全和公共秩序的有效手段。

平安社区建设是“平安浙江”建设的基层化和具体化。浙江省在2006年的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作出建设“平安浙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决策部署,并在深刻领会中央精神的前提下于2011年提出,建设“平安浙江”是浙江省维护社会稳定的有力抓手,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平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载体。“平安浙江”建设是宏观层面的社会管理创新,而平安社区建设则试图从微观层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可见,平安社区建设不仅仅契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还符合中央政府和浙江省政府的战略决策。本项目拟立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视角,综合运用社会关系、犯罪学、治理等理论,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和教训,实地调研浙江省社区治安的实际情况,针对其中存在的现实问题,研究和探索在中国当前的经济社会背景下如何创建平安社区。因此,本项目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具体来说有三个:

第一,从社区治理的角度研究社会管理,可以增加社会管理研究的理论视角,丰富社会管理研究的理论内容,为微观的社会管理机制创新提供理论支撑;

第二,通过实证研究,对“平安浙江”在社区层面的实践进行深入调研和客

观评估,既可以进一步寻找和分析现存的问题,也可以提炼“平安浙江”建设在社区层面的经验;

第三,提出平安社区建设的思路和政策建议,为浙江省政府在社会管理方面的决策提供参考。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在国外,社区研究主要有两个流派。第一个流派关注社区结构与犯罪行为之间的联系。上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面临十分严峻的犯罪问题,尤其是在芝加哥市,盗窃、抢劫、杀人等恶性案件极为猖獗。在这一背景下,一大批芝加哥大学的社会学家开始关注和研究城市社区的犯罪问题。1924年,罗伯特•E•帕克(Robert E•Park)最先运用他自己创立的人类生态学理论(Human Ecology)论证,犯罪行为具有“社区”属性。随后,帕克的同事欧里斯特•伯吉斯(Ernest Burgess,1925) 提出了“同心圆模型”(Concentric zone model),进一步完善了这一理念。在这两位学者的基础上,克利福德•R•肖和亨利•D•麦凯(Cliffrd R.Shaw & Henry D.Mckay,1969)详细阐述了犯罪行为与社区之间的具体关系,从而奠定了从社区视角研究犯罪的学术基础。基于他们的理论成果,社区矫正等预防犯罪的政策方案开始被政府所采纳。

第二个流派主张利用社会工作推动社区发展。在罗伯特•E•帕克(Robert E•Park)的影响下,沃思(Louis Wirth)在1938年发表的论文《作为生活方式的城市化》中提出了“社区消失”的观点,认为城市化引起社会生活方式的革命,价值观分歧加大,认同感被严重削弱,社区的存在基础正在被城市化所摧毁。但是,路易斯(Oscar Lewis)和甘斯(Herbetr Gans)等学者并不赞成沃思的观点,他们认为,社区中的人际关系依旧存在。借助他们的理论,欧美国家在上世纪60年滞后兴起了“新社会运动”、“反贫困之战”等一系列的社区发展项目。随后,联合国也开始倡导“社区发展运动”的普及。

在国内,学者们对社区研究的关注点主要有两个。第一个关注点是改革开放背景下的社区结构转型与社区治理(冯玲,李志远,2003;张宝锋,2006)。1978年之后,我国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经济社会转型,这一转型消解“单位”,而促成了“社区”(轩明飞,2003;侣传振,2007)。另一个关注点是社区矫正(吴宗宪,2011)。现有研究中有很多论文都是对西方国家成熟的社区矫正理论和制度的介绍(范燕宁,2004;陈和华,叶利芳,2006)。这些文章通过对国内外社区矫正的适用现状、种类和措施以及管理体制的比较,为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提供借鉴。

由此可见,现有的研究存在两个主要的缺憾。其一是,西方学界已经发展出了不少成熟的理论体系,但是这些体系并不能直接被适用于中国。其二,国内的研究往往忽视社区结构转型与社区矫正之间的深层次联系。基于这两点认识,本研究试图既深入挖掘社区结构转型与社区矫正之间的深层次联系,又发展出一套关于平安社区建设的理论体系。

(三)项目主要研究开发内容、技术关键及主要创新点

(1)项目主要研究开发内容

本项目将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为出发点,从实证研究、理论路径研究、政策思路研究等三个视角对平安社区建设进行深入研究,着力解决社区治理在我国社会建设中的定位问题,并尝试构建一个既符合我国国情,又具有理论支撑的平安社区建设体系。其主要内容为:

①浙江省社区治安的实证研究。通过访谈、案例分析和问卷调查等形式,对浙江省社区治安的实际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各地探索平安社区的成功经验及失败教训等进行实证研究,重点探究现实中什么因素影响了社区治安,怎么影响了社区治安。

②平安社区建设的理论路径研究。在前述实证研究和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本项目将进一步辨析和梳理平安社区建设的理论路径,即从社区视角研究社会问题的缘起,指明社会问题的社区维度,考量社会问题与社区之间的具体关系,从而寻找了从社区视角解决社会问题的理论基础,揭示平安社区建设的基本治理规律。

③平安社区建设的政策思路研究。

在实证研究和理论路径研究的基础上,本课题将明确平安社区建设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厘清现有社区治理的诸种弊端和误区,进而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背景下,提出平安社区建设的政策思路。具体来说,平安社区建设体系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法制化的治理理念;

第二,多元化的治理主体;

第三,多样化的治理机制,包括社会关系协调机制、社会行为规范机制、社会矛盾化解机制、社会公正保证机制、社会风险应对机制;

第四,参与式的治理策略。

(2)技术关键

①拟突破的重点

第一,运用社会学、法学、政治学等相关理论与方法,全面揭示社区转型与社会问题的内在运行机理。

第二,立足中国转型社会的现实,从国内外比较的视角,全方位、多层次地深刻剖析平安社区建设对于建设社会和解决社会问题的重要意义。

第三,在理论与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平安社区建设的新思路和可操作的对策建议。

②研究难点

第一,社区结构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复杂系统。如何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来准确刻画社区结构转型与社会问题之间的内在作用机理,是本项目研究的一个难点。

第二,平安社区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让社会保持在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