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质(鲁科版)

电解质(鲁科版)

诸城一中高一化学教案

第二节电解质

编写人:曹国新审核人:管恩青 2011年11月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电离、电解质、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2、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并能准确书写常见的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及相互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了解常见离子Cl-、SO42-、CO32-的检验方法并能应用于常见物质的推断。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稀硫酸与Ba(OH)2溶液反应实质的探究和白色粉末的鉴定,使学生学会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验研究方法。

2、在电解质知识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3、通过“质疑”、“猜测”、“归纳”等活动,提高学生分析、联想、类比、迁移以及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以“联想·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以“迁移·应用”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感、能通过“交流·研讨”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能借助“知识点击”让学习有余力的同学感受化学学习的无穷魅力。

2、通过对电解质知识框架中各知识点有序的衍变分析、推导,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学习中的逻辑美。

3、通过“身边的化学——电解质与细胞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其实离我们不远,它就在我们的身边,让学生关注化学与生命活动的联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知识与技能的重、难点

电离及电解质概念、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反应的实质、离子反应、常见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及简单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二)过程与方法的重、难点

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选择解决问题的思维路径

三、教学准备

(一)学生准备

1、复习初中化学酸、碱、盐部分中酸、碱、盐概念及复分解反应反应完成的条件。

2、预习第2节电解质。重点联系P 38的“联想·质疑”所提出的问题,有的放矢的进行阅读与思考。

(二)教师准备

1、教学媒体、课件(或积件)、学生用的学案;

2、相关演示实验器材及药品

四、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问题解决法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电解质及其电离

知识主线问题引领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备注

一、电解质及其电离【复习引入】在物质的分类中,我们将纯

净物分为单质及化合物,而化合物又可分

为氧化物、酸、碱、盐等(边媒体演示边

讲解):

而化合物还有另外一种分类方法,即

根据在水溶液或熔融下能否导电,又可以

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从本节

课开始,我们将学习有关电解质的知识。

回忆、划

分类知识

树并讨论

指导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

物称为电解质。

HCl、 NaOH 、NaCl等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称为非电解质。

蔗糖、酒精等探究盐酸、NaOH溶液、NaCl溶液、蔗糖

溶液、酒精水溶液的导电性实验。

说明:

实验证明:

⑴将NaCl 、NaOH加热至融化(熔融状

态)它们可以导电;

⑵将蔗糖加热至融化(熔融状态)蔗糖

不导电;

⑶固态NaCl 、NaOH也不导电。

观察并得

出结论

指导说明可用

课件

展示

实验

【练习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液态氯化氢、固体氯化钠均不导电,

所以HCl、NaCl均是非电解质()

2、铜和石墨能导电,它们都是电解质()

3、NH3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NH3是电

解质( )

4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能导电

【练习2】下列物质能导电的有()

其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1.液态HCl

2.固体NaCl

3.熔融NaCl

4.KNO3溶液

5.蔗糖溶液

6.CO2

7.铜8.乙醇9.纯硫酸10.氨水

练习指导

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是化合物,单质、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反思】:在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

念中应注意什么?

思考并回

指导点拨纯净物

单质

化合物

氧化物

②能导电的不一定是电解质;电解质也不一定能导电。

2.电解质的电离

金属能导电→金属内部有自由移动的带负电的电子→盐酸、NaOH溶液、NaCl 溶液能导电→溶液中也有自由移动的带电微粒→推论: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分别带负电和正电的阴、阳离子。【活动·探究】

金属能导电是因为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

请同学们分析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原因?(教师首先提供问题探究所必需的金属导电的知识背景: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较少,受原子核的引力作用较小,容易失去而成为自由移动的带负电的电子,当金属导线接上电源以后,在电场的作用下,金属内部中带.负电.的电子由自由移动....改

为定向移动

....,电流便形成了,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金属能够导电除了外加电场的外部因素外,其金属自身的内部因素是有带负电的自由移动的电子。而后进行问题的情景迁移:根据金属的导电原理,分析NaCl溶液在导电时除了外加电场的外部因素外,溶液自身内部还有哪些因素?)阅读教材【点评】

从金属导

电的“已

知”完成

对电解质

导电“未

知”的认

识,其实

就是学法

的一种顺

势迁移,

学生通过

这样迁移

式的学

习,其知

识结论得

到了活

化。

放手

让学

生“归

纳”,

这是

新课

程理

念下

学生

观的

真实

写照。

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离解成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质疑1】物质中有阴阳离子就能导电

吗?

【质疑2】为什么都含有Na+ 、Cl-的NaCl

晶体和NaCl溶液一个导电,另一个不导

电?

(教师讲解并分析:NaCl晶体虽含Na+ 、

Cl-,但不能自由移动而不能导电,若将

NaCl晶体溶于水,形成NaCl溶液后,原

来NaCl晶体中被束缚着的离子在水分子

的作用下解离为可自由移动的离子,这个

过程就叫做电离。结合NaCl晶体溶于水

的电离过程的动画演示,强化说明NaCl

晶体中有离子而不自由移动,而当其溶解

于水中或受热熔化后,离解为自由移动离

子的过程就叫做电离,并引出电离方程式

的概念。)

阅读教师演示

或模拟

NaCl晶

体、熔融

NaCl的

导电性实

验,以澄

清对电解

质溶液或

熔融电解

质导电原

理的模糊

认识。

电离可以用电离方程式表示【迁移·应用】书写下列电解质的电离方

程式:

①HNO3、H2SO4

②KOH、Ba(OH)2

③Na2CO3、NH4NO3 、NaHSO4

学生完成个别指导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答案】结合练习指导

板书设计

第二节电解质

一、电解质及其电离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称为电解质。HCl 、NaOH 、NaCl 等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称为非电解质。蔗糖、酒精等 2.电解质的电离

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离解成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电离可以用电离方程式表示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碱

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教学反思:

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碱

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

⑴ HNO 3 = H + + NO 3-

⑵ H 2SO 4 = 2H + + SO 42-

⑶ KOH = K + + OH -

⑷ Ba(OH)2 = Ba 2+ + 2OH -

⑸ Na 2CO 3 = 2Na + +CO 32-

⑹ NH 4NO 3 =NH 4+ +NO 3-

⑺NaHSO 4 = Na + + H + + SO 42-

据上述练习请同学们分析酸碱盐的电离特点并定义

回答

【身边的化学】电解质与细胞活动阅读

【知识点击】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自学

时间允许可进行简单讲

【总结】

1、本节课我们用了哪些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

2、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要点?

思考并总结展示知识树

时间紧的话可留为作业

第二课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

知识主线问题引领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备注

【知识回顾】(1)什么是电解质?

(2)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3)试写出H2SO4和Ba(OH)2的电离方程式:

H2SO4 = SO42-+ 2H+

Ba(OH)2= Ba2++ 2OH-思考后回

注意规范

答题

可设

置不

同的

问题

二、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分析·思考

(1)两种电解质溶液中存在哪些自由移动的离子?

(2)若两种电解质溶液混合,会发生什么反应?

H2SO4 = SO42-+ 2H+

Ba(OH)2= Ba2++ 2OH-

(3)反应后溶液中原有的离子的浓度会如何变化?能否通过实验验证之?

现象及原因【观察·思考】稀硫酸与氢氧化钡在水溶

液中的反应。观察思考实验演示

补充指导

有条

件做

学生

实验

1、离子反应:在溶液中有离子参加的化学反应叫做离子反应。

电解质溶液之间发生的反应都是离子反应,使溶液中的离子浓度降低。

【交流·研讨】通过这个实验,你对稀

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的反应有了哪些新

的认识?这个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的反应,实质上

是:H+与OH-发生反应、Ba2+与SO42-

发生反应, 反应物中离子浓度减少,即离

子间发生了反应。

思考交流指导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难溶的物质(沉淀)生成、难电离的物(如:水)生成、

挥发性的物质(气体)生成。【迁移·应用】

下列溶液混合能反应吗?为什么?

NaOH溶液与CuSO4溶液混合

NaCl溶液与AgNO3溶液混合

KCl溶液与AgNO3溶液混合

Na2CO3和盐酸混合

思考并总

指导

展示常见

酸、碱、

盐的溶解

性表

2、离子方程式

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模仿分析稀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的实质

的方法,从电解质电离的角度分析出上述

发生反应的实质。

思考并独

立完成

指导

板书设计

二、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

1、离子反应:在溶液中有离子参加的化学反应叫做离子反应。

电解质溶液之间发生的反应都是离子反应,使溶液中的离子浓度降低。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难溶的物质(沉淀)生成、难电离的物(如:水)生成、挥发性的物质(气体)生成。 2、离子方程式

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一写原方程式,二改易溶易电离三删不参与反应

子。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一写原方程式,二改易溶易电离三删不参与反应四查各守恒【例】以AgNO 3溶液和KCl 溶液反应为例怎样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

认真听讲并笔记

详细分析

【练习】按照上述方法书写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NaOH 溶液和H 2SO 4溶液的反应②KOH 溶液和盐酸的反应

③BaCl 2溶液和Na 2SO 4溶液的反应④Ba(NO 3)2溶液和Na 2SO 4溶液的反应学生完成学生板书

指导

离子方程式不仅可以表示一定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而且可以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揭示了反应的实质。【思考】通过对上述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你能说出离子方程式和化学方程式有哪些区别吗?

思考并讨论

指导

3、离子反应的应用

【例】待测液中Cl -的检验实验:在待测液(已知不含SO 42-)中加入AgNO 3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猜测沉淀的可能成分→在猜测的

基础上做实验验证→往所得沉淀中再加稀硝酸→

白色沉淀不溶→得出结论:溶液中有Cl- 思考:怎样检验溶液中含有SO 42-答:向待测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时,溶液无明显现象,再向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证明该溶液中含有SO 42-。

交流研讨并记忆指导

四查各守恒

离子方程式不仅可以表示一定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而且可以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揭示了反应的实质。

3、离子反应的应用

待测液中Cl-的检验

待测液中SO42-的检验

教学反思:

鲁科版化学必修一电解质练习

电解质和氯气 1.电解质 (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 电解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电解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电解质的电离: ①概念: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产生的过程。 ②电离的条件:(离子化合物)或(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 ③表示方法————电离方程式: a.强电解质,如H2SO4 ==== 2H+ + SO42- b.弱电解质,如NH3·H2O NH4+ + OH- (3)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2.离子共存 通常从离子间能否形成沉淀、气体、弱电解质,能否发生氧化还原等方面考虑,同时要注意题干的描述,溶液是否无色,酸性、碱性还是中性。几种离子在水溶液中的颜色:Cu2+(蓝色或绿色);Fe3+(黄色);Fe2+(浅绿色);MnO4-(紫红色)。 3.离子方程式 2、离子方程式 (1)概念: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 (2)意义:①表示化学反应的实质;②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3)特征:①方程式中出现离子符号;②等号两边电荷总数相等(即电荷守恒)。 (4)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方法1: ①“写”:写出反应物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明确溶液中存在的微粒。 ②“断”:判断电离出的微粒中哪些能够生成沉淀、水或气体。 ③“写”:综合①和②,写出离子方程式,并配平

④“查”:检查离子方程式两边的原子个数是否相等,电荷总数是否相等。 方法2: ①“写”: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②“拆”:把易溶且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凡是难溶、难电离,以及气体物质均写成化学式。 ③“删”:删去反应前后不参加反应的离子。 ④“查”:检查离子方程式两边的原子个数是否相等,电荷总数是否相等。 说明:此方法的关键是第二步拆,能否可拆取决于该物质是否是电解质,是否符合电离的条件,是否完全电离,在体系中是否以离子形态大量存在。 3、几种重要离子的检验 考点一:离子共存 例1.下列各组中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Ba2+、Na+、CO32-、OH-B.Mg2+、Ba2+、OH-、NO3- C.H+、K+、CO32-、SO42-D.Al3+、Fe3+、SO42-、Cl- 拓展变式练习 1.在无色透明的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Fe2+、Ag+、S2-、ClO-B.Mg2+、NH4+、NO3-、Cl- C.Na+、K+、SO32-、CH3COO-D.Cu2+、Na+、NO3-、SO42- 2.下列各组离子中,能在强酸溶液里大量共存,并且溶液呈无色透明的是() A.MnO4-、K+、Na+、SO42-B.Na+、K+、HCO3-、Cl- C.Mg2+、NH4+、Cl-、NO3-D.Ba2+、K+、S2-、SO42- 3.下列各组中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K+、H+、SO42-、OH-B.Na+、Ca2+、CO32-、NO3- C.Na+、H+、Cl-、CO32-D.Na+、Cu2+、Cl-、SO42- 4.下列各组离子中,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鲁科版化学必修一电质打印版讲义

电解质 1.电解质 (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 ①概念: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产生 的过程。 ②电离的条件: (离子化合物)或 (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 ③表示方法————电离方程式: a.强电解质,如H 2SO 4 ==== 2H + + SO 42- b.弱电解质,如NH 3·H 2O NH 4 + + OH - (3)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2.离子共存 通常从离子间能否形成沉淀、气体、弱电解质,能否发生氧化还原等方面考虑,同时要注意题干的描述,溶液是否无色,酸性、碱性还是中性。几种离子在水溶液中的颜色:Cu 2+(蓝色或绿色);Fe 3+(黄色);Fe 2+(浅绿色);MnO 4-(紫红色)。

3.离子方程式 (1)离子方程式的概念:用实际参加反应的来表示反应的式子。离子方程式可表示的离子反应。它与化学方程式不同,化学方程式只能表示化学反应。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①写: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②拆:将的物质改写成离子形式;将等均写成化学式; ③删:从方程式两边删去,并使化学计量数最简化; ④查:检查方程式两边个元素的原子个数是否守恒、是否守恒,以及是否守恒。 题型一:电解质有关题型 例1.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A.Cu B.SO2C.NH3D.NaCl E.NaOH F.HCl G.酒精 拓展变式练习 1.下列物质是电解质的是() A.CuSO4·5H2O B.铝C.甲醛D.氨水 2.下列物质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A.干冰B.CaCO3C.醋酸D.酒精 3.下列电离方程式错误的是() A.NaHCO3 ====Na++H++CO32― B.NaHSO4 ====Na++H++SO42― C.MgCl2 ====Mg2++2Cl― D.Ba(OH)2 =====Ba2++2OH― 4.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CH3CH2COOH B.Cl2C.NH4HCO3D.SO2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强电解质溶液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B.强电解质的水溶液中,不存在溶质的分子 C.强电解质都是离子化合物,而弱电解质都是共价化合物 D.不同弱电解质溶液,只要物质的量浓度相同,导电能力就相同 考点二:离子共存 例2.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且加入过量NaOH溶液或少量稀H2SO4时,都能产生白色沉淀的是()

电解质(鲁科版)

电解质(鲁科版) 诸城一中高一化学教案 第二节电解质 编写人:曹国新审核人:管恩青 2011年11月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电离、电解质、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2、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并能准确书写常见的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及相互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了解常见离子Cl-、SO42-、CO32-的检验方法并能应用于常见物质的推断。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稀硫酸与Ba(OH)2溶液反应实质的探究和白色粉末的鉴定,使学生学会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验研究方法。 2、在电解质知识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3、通过“质疑”、“猜测”、“归纳”等活动,提高学生分析、联想、类比、迁移以及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以“联想·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以“迁移·应用”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感、能通过“交流·研讨”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能借助“知识点击”让学习有余力的同学感受化学学习的无穷魅力。 2、通过对电解质知识框架中各知识点有序的衍变分析、推导,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学习中的逻辑美。 3、通过“身边的化学——电解质与细胞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其实离我们不远,它就在我们的身边,让学生关注化学与生命活动的联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知识与技能的重、难点 电离及电解质概念、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反应的实质、离子反应、常见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及简单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二)过程与方法的重、难点 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选择解决问题的思维路径 三、教学准备 (一)学生准备 1、复习初中化学酸、碱、盐部分中酸、碱、盐概念及复分解反应反应完成的条件。 2、预习第2节电解质。重点联系P 38的“联想·质疑”所提出的问题,有的放矢的进行阅读与思考。 (二)教师准备 1、教学媒体、课件(或积件)、学生用的学案; 2、相关演示实验器材及药品 四、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问题解决法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电解质及其电离 知识主线问题引领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备注 一、电解质及其电离【复习引入】在物质的分类中,我们将纯 净物分为单质及化合物,而化合物又可分 为氧化物、酸、碱、盐等(边媒体演示边 讲解): 而化合物还有另外一种分类方法,即 根据在水溶液或熔融下能否导电,又可以 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从本节 课开始,我们将学习有关电解质的知识。 回忆、划

§2-2电解质(鲁科化学必修1)

§2-2电解质 ——鲁科版必修1 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 作者:史学强Email:suifengpiaoguo@https://www.360docs.net/doc/8419193556.html,20011年3月15日 §2-2电解质 【知识梳理】1电解质的电离 1.酸、碱、盐的电离 (1)电离的概念:物质溶解于水或熔化时,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注意:电离的条件是在水的作用下或受热熔化,绝不能认为是通电。 (2)酸、碱、盐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称为酸;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称为碱;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是金属阳离子(或NH4+离子)、阴离子全部是酸根离子的化合物称为盐。 (3)电离方程式:用离子符号和化学式来表示电解质电离的式子。如: H2SO4=2H++SO42-;NaOH=Na++OH-;NaHCO3=Na++HCO3- 电离的条件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并不是在通电的条件下。 2.酸、碱、盐是电解质 (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称为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称为非电解质。 说明: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 ②电离是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前提。 ③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石墨等;电解质本身不一定能导电,如食盐晶体。 ④有些化合物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因为这些化合物在水中或熔化状态下本身不能电离,故也不是电解质.如SO2、SO3、NH3、CO2等,它们的水溶液都能导电,是因为跟水反应生成了电解质,它们本身都不是电解质。 ⑤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是相等的,故显电中性,称电荷守恒。 (2)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根据电解质在水溶液里电离能力的大小又可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叫做强电解质,如强酸、强碱和绝大多数盐,只能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叫做弱电解质,如弱酸、弱碱等。 (3)常见的电解质 ①强电解质 强酸:H2SO4、HCl、HNO3、HClO4、HBr、HI。强碱;NaOH、KOH、Ca(OH)2、Ba(OH)2。大多数盐:NaNO3、NH4Cl、MgSO4等 ②弱电解质 弱酸:H2CO3、HF、CH3COOH、HClO、H2SO3、H2S、H3PO4等;弱碱:NH3·H2O、Cu(OH)2、Fe(OH)3、Mg(OH)2等;水:H2O 【联想·发散】 电解质溶液导电性的强弱 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强弱只取决于在相同条件下溶液中自由离子的浓度和其所带电

鲁科版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 电解质自学预习学案 (第二课时)

鲁科版必修1: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 第二节电解质自学预习学案 (第二课时) 设计人:莱芜四中吕荣海 设计时间09.10.22 自学目标 1、理解离子反应的实质, 2、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自学重难点: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自学方法:阅读教材全解或是基础训练重难点阐释结合课本 自学过程: 1、课前自学探究:思考下列问题 1、离子反应的实质,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2、新课预习: 1、离子反应: 在溶液中有参加的反应为离子反应。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发生的反应都是离子反应。离子反应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离子方程式 (1)定义:用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 (2)书写: 有两种书写思路:一是从溶液中所含离子的角度分析如何发生反应,二是根据化学方程式改写。 方法一:从溶液中所含离子的角度分析:以Ba(OH)2与H2SO4混合为例,其书写步骤为: ①、分析各反应物在水溶液里的存在形式: Ba(OH)2溶于水后存在Ba2+、OH-,H2SO4溶于水后得H+、SO42-。 规律:易溶于水的强电解质在水中完全电离,写成离子形式,其它反应物写化学式。 ②、判断上述微粒是否结合: 规律:两种离子若能生成难溶物或弱电解质或气体,它们就结合在一起。故Ba2+与SO42-结合为BaSO4沉淀,H+、OH-结合为H2O(弱电解质) ,并用化学式表示这些物质 ③、综合①、②写出离子方程式,对前后未变化的离子不写,只写实际参加反应的 离子。 同时注意配平,既注意质量守恒(微粒的种类和数量的守恒),又要注意电荷守恒。 离子方程式为:Ba2++2OH-+2H++2SO42-=2BaSO4↓+2H2O 方法二(重点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改写:以Na2CO3与盐酸反应为例 ①、先正确写出化学方程式(必须配平): Na2CO3+2HCl=2NaCl+H2O+CO2↑ ②、改写化学方程式: 易溶的强电解质写离子符号,其它写化学式,上述反应改写为:

鲁科版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 电解质自学预习学案(第一课时)

鲁科版必修1:元素与物质世界 第二节电解质自学预习学案(第一课时) 设计人:莱芜四中吕荣海 设计时间09.10.22 自学目标 1.知道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区别。 2.了解酸碱盐在溶液中的电离。 3.了解电离方程式的含义。 4.认识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区别。 5.让学生关注化学与生命活动的联系。 自学重难点: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概念 2、电解质的电离 自学方法:阅读教材全解或是基础训练重难点阐释结合课本 自学过程: 1、课前自学探究:思考下列问题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概念 (2)、电解质电离的原因 2、新课预习: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在能够称为电解质,如NaCl、等;在上述两种情况下称为非电解质,如、、、蔗糖等。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是对化合物的分类,单质既不是()也不是非电解质。 酸、碱、盐都是电解质。 2.电解质的电离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能够导电,是因为在溶液中发生了,产生了能够。 从电离的角度重新给酸、碱、盐进行定义:酸是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是化合物。碱是指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的化合物。盐是指电离时生成和的化合物。 将氯化钠晶体加入水中,在水分子作用下,氯化钠能够电离并形成能够自由移动的和。用电离方式表示为:。将氯化钠加热熔化,也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和。用电离方程式表示为:。 知识点击: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称为强电解质, 称为弱电解质。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用“=”,如:H2SO4=2H++SO42-,弱电解质不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用"",如:CH 3COOH CH3COO-+H+ ⑴强酸、强碱和大多数盐以及所有的离子化合物都是强电解质。 ⑵弱酸、弱碱、中强酸和水等化合物都是弱电解质 常见强酸:硫酸、盐酸、硝酸

2018版高中化学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2节电解质(第1课时)电解质及其电离教师用书鲁科版必修1

第2节电解质 第1课时电解质及其电离 1.了解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难点 2.了解电解质电离的含义以及电离的条件。 3.初步学会酸、碱、盐等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重点 教材整理1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电解质 (1)定义: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2)常见物质:酸、碱、盐。 2.非电解质 (1)定义: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2)常见物质:蔗糖、乙醇。 教材整理2 电解质的电离 1.电离 电解质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时,离解成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2.电离方程式 (1)含义:用化学式和离子符号表示电离过程的式子。 (2)写出①HCl、②H2SO4、③NaCl的电离方程式。 ①HCl===H++Cl-; ②H2SO4===2H++SO2-4; ③NaCl===Na++Cl-。 3.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 (1)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 (2)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

(3)盐: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 [探究·升华] [思考探究] 化工生产中常常用到“三酸两碱”,“三酸”指硝酸、硫酸和盐酸,“两碱”指烧碱和 纯碱。 问题思考: (1)从物质的分类角度看,不恰当的一种物质是哪种? 【提示】纯碱。 (2)上述物质中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的是什么?依据是什么? 【提示】盐酸。盐酸是混合物,不是化合物。 (3)常见的强酸和强碱有哪些? 【提示】强酸有盐酸、硫酸和硝酸;强碱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和氢氧化钡。 [认知升华] 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比较

l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电解质、离子反应专题训练--

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电解质离子反应专题训练(带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是电解质的是() A.CuSO4·5H2O B.铝C.甲醛D.氨水 2.下列物质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A.干冰B.CaCO3C.醋酸D.酒精 3.“纯净水”、“蒸馏水”、“太空水”等商品水作为日常饮用水,因缺少某些电解质不利于少年儿童身体健 康,你认为在制造上述商品饮用水时至少还需要添加微量的化学物质是() A.钙和镁的碳酸氢盐B.含碘酸盐的食盐 C.漂白粉等消毒剂D.小苏打 4.甲酸的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它是弱电解质的是() A.1 mol甲酸与1molNa正好完全反应产生0.5molH2 B.甲酸能与水以任何比例互溶 C.10 mL 1 mol / L甲酸恰好与10 mL 1 mol / L NaOH溶液完全反应 D.在相同条件下,甲酸溶液的导电性比强酸溶液的弱 5.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 CH3CH2COOH B. Cl2 C. NH4HCO3 D. SO2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强电解质溶液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 B.强电解质都是离子化合物,而弱电解质都是共价化合物 C.强电解质的水溶液中,不存在溶质的分子 D.不同弱电解质溶液,只要物质的量浓度相同,导电能力就相同 7.下列电离方程式错误的是() A.Al2(SO4)3=2Al3++3SO42-B.HF H++F- C.HI H++I-D.Ca(OH)2=Ca2++2OH- 8.KHSO4溶于水或加热熔化后都存在的离子是() A.H+B.HSO4-C.SO42-D.K+ 9.在某溶液中有K+、H+、SO42-、NO3-,则溶液中溶质的种类最多为()A.2种B.3种C.4种D.5种 10.将0.05molNaOH固体分别加入到100mL下列液体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最小的是()A.自来水B.0.5mol·L-1盐酸 C.0.5 mol·L-1醋酸溶液D.0.5 mol·L-1KCl溶液 11.电解水时,有人向水中添加一些稀硫酸,也有人添加一些NaOH溶液,关于他们操作目的的叙述正确 的是() A.目的是改变水的酸碱性B.目的是改变水的导电性,加快电解水的速率 C.目的是提高H2、O2的产量D.前者是提高H2的产量,后者是提高O2的产量 12.在溶液导电性实验中,往氢氧化钡溶液中滴加硫酸至过量,灯泡的明亮度变化是:明→暗→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的导电性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有关 B.溶液的导电性与溶液中离子数目的多少有关 C.液中的离子浓度经过了低→高→低的变化

电解质说课稿

电解质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节地位和作用 鲁科版化学1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二节内容,是在前一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基础上,初步认识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和状态的有关知识,初步介绍了电解质及其电离及离子反应的基础知识,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认识化合物,为进一步学习元素化合物的性质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并为选修模块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本节课的重难点是:电离及电解质概念、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反应的实质;常见强酸、强碱、盐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二、目标分析 1、三维目标: 按照《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实施高效课堂教学要求,结合学生实际确立如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⑴了解电解质的概念,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⑵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⑶了解离子方程式的含义,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迁移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升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离子反应的条件实质,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教法分析 拟采用温故引新、实验促学、启发归纳、讲练结合等教与学的方法。 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教学。由学生初中以及前面一节学过的与本节相关的旧知识过渡引出新知识,可以使知识的学习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化学学习中,有利于新知识的顺利建构。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对离子反应条件实质有感性的认识。通过学生的练习和启发归纳,最终初步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以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3.学法指导:由已知推知未知,循序渐进,理解记忆,着重组织学生表达组织实验能力训练。 三、过程分析 1整体教学思路:本节课分为三课时,第一课时电离概念及电解质电离方程式的书写,通过电解质溶液导电的事实,引出电离的概念,分析不同电解质电离的特点总结出酸碱盐的定义,根据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反应事实引出第二课时离子反应及发生的条件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第三课时依据离子反应的实质,介绍几种重要例子的Cl -、SO 42-、CO 32-的检验方法并能应用于常见物质的推断。 2、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本课时分三步完成教学过程 第一步课程引入 利用多媒体展示物质的分类图,指出根据化合物在水溶液或熔融下能否导电,又可以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另外一种分类方法,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 接着演示教材p40的“联想,质疑1”,演示实验:盐酸、NaOH 溶液、NaCl 溶液、酒精水溶液、蔗糖水溶液的导电性实验,从而得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指导学生对比两个概念中的关键字的不同描述,明确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研究对象是化合物。借助“身边化学”栏目使学生认识到电解质与生命活动的相关知识,加深对电解质的理解。 第二步对本课时重点内容电离的概念采取以下方法突破,先提出问题: 1、为什么实验演示中的物质的溶液具有导电性?它与金属导电又有何不同? 2、物质中有阴阳离子就能导电吗? 3、为什么固体的氯化钠能不能导电而NaCl 溶液导电呢? 在教师的引导下并结合教材P41NaCl 导电性实验分析归纳出电离和电离方程式的概念,再通过H 2SO 4、 Na 2CO 3、CuSO 4、BaCl 2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巩固电离方程式的概念。 第三步总结酸碱盐的定义 学生通过教材P42“迁移应用”进一步强化电离和电离方程式的概念,分析各组的电离方程式的特点,归纳出酸碱盐的定义,教师强调概念中的关键字“全部”,在通过NaHSO 4=Na ++H ++SO 42-的讲解,提升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从而突破电离方程式书写的难点。 教师小结

高中化学_电解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鲁科版化学必修1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 第2节电解质(第一课时) 【课标分析】 了解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初中学生已经接触过酸、碱、盐的水溶液导电的实验。本节课就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酸、碱、盐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归纳出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进而探究酸、碱、盐的水溶液导电的原因。根据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化学课堂教学应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经过各种形式的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教学的核心目标除了使学生真正建构起化学概念外,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运用概念的能力,如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概括出抽象概念的能力。 【教材分析】 鲁科版化学1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二节内容,是在前一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基础上,初步认识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和状态的有关知识,初步介绍了电解质及其电离及离子反应的基础知识,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认识化合物,为进一步学习元素化合物的性质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并为选修模块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电解质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它们与人类的生命活动密切相关,因此认识电解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情分析】 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教学。由学生初中以及前面一节学过的与本节相关的旧知识过渡引出新知识,可以使知识的学习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化学学习中,有利于新知识的顺利建构。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实验现象;酸、碱、盐的水溶液为什么能够导电?酸、碱、盐有阴、阳离子就一定能导电吗?这些对学过初中化学的学生来说,都是有待于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同时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可从另外一个角度对化合物进行分类,从而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来认识化合物。在建立电离的概念时,利用学生已经知道的酸碱盐溶液具有导电性和阴、阳离子的知识。这一节中的概念比较抽象,我们的学生基础不是很好,这就要求教师尽量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利用实验、视频、图片等直观教具以及实验事实,帮助学生建立和理解概念。要注重学生的日常概念对化学概念的影响,教师要运用各种策略引发学生的已有认识,让学生有机会说出自己的想法,并让他们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大胆的质疑和假设,在探究体验中构建概念。 教学设计

2019-2020年高中化学 2.2电解质教学设计 鲁科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化学 2.2电解质教学设计鲁科版必修1 一.教材分析:酸、碱、盐的水溶液能导电引出电离的概念,由此引出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将电解 质进行展开到电离方程式(强电解质),同时简单介绍强弱电解质,明确它们的概念, 为下一节的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做铺垫。 二.学情分析:针对学生在学习了物质的分类之后,基本上能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进行比较物质, 由此过渡到具体的电解质,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但要强调的是电解质的定义以及电 解质中容易混淆的几个概念,如溶解度(大小),导电性(强弱)等问题。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电离、电解质的含义 2、能写出常见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 3、了解酸、碱、盐溶液导电的实质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导电实质的实验探讨,掌握研究物质性质的讨论、总结的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四、教学重、难点: 电离概念的形成、常见物质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五、教学准备 1.教学媒体、课件; 2.相关演示实验器材及药品:HCl NaCl NaOH溶液及导电实验装置 教学内容简析: 教材以氯化钠晶体和溶液的导电原因的探索为例说明物质导电的实质,并在此基础上引出电离的概念。同时在对HCl NaCl NaOH电离过程的分析上自然的引出电离方程式。最后得出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 教学过程: 引言:化学反应中有很多都是在溶液中进行的,所以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状态和行为是化学中的一个重要的认识领域,本节课我们将探讨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状态。 观看课件、回忆物质的分类并提出问题 1、物质进入水中会有什么变化? 2、酸、碱、盐的水溶液为什么能够导电? 3、联想、质疑:(教材) 带着问题进入教学和学习、探索 一、电解质的电离 研究酸、碱、盐溶液导电的实质:观看课件 结合教材中的图片,进行小组讨论,最后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汇总形成电离的概念。 1、电离:略 强调与通电与否无关 再让学生尝试写出HCl NaCl NaOH的电离方程式 观看课件:HCl NaCl NaOH的电离方程式 迁移、应用:(教材) 总结酸、碱、盐的概念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时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例如:蔗糖、乙醇、CO2、NH3等 强调:1、关键字:“或”、“和”、“导电”、“化合物”

高中化学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2节电解质第1课时学案鲁科版必修1.docx

第1课时电解质及其电离 课前•预习导学 KEQIANYUXIDAOXUE 回伽导肮::::::::::::::::: 颐)导引::::::::::::::::: 一、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 电解质 在 _________ 或 _____ 状态下能导电的 _________ 叫电解质,如 ________ 、 ______ 、 ____ 都是电 解质。 2. 非电解质 在 _________ 和 _____ 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 __________ 叫非电解质。如 ________ 、 等都是 非电解质。 预习交流 1. 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电解质吗? 2. 电解质一定能导电吗? 二、 电解质的电离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概念:电解质在 或 时,离解成 能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过程称为电 离。 化 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 __________ 的化合物 合〈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 ___________ 的化合物 物盐:电离时生成 _________ 和 _______ 的化合物 预习交流 1. 如何书写电离方程式? 2. NallSO-i 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有1广,NallSOi 是酸吗? 答案:一、1.水溶液里熔融化合物酸碱盐 2. 水溶液里熔融化合物蔗糖洒精 预习交流: 1. 答案:不一定。电解质是化合物,而Cu 和稀盐酸都可以导电,但是Cu 属于单质, 盐酸属于混 合物。 2. 答案:不一定。NaCl 晶体是电解质,但是NaCl 晶体屮的Na"和C1 一不能自由移动, 所以NaCl 晶体不能导电。 二、1.溶解于水 受热熔化 自由移动的离子 2. 表示方法——电离方程式 (1) HC1= ________________ (3) NaOH= __________________ (5) Na 2C0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从电离的角度归纳 (2) H2S0I ^= ____________________ (4) Ba (OH)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Mg (N03)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整理版)89960

鲁科版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一、 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钠Na ①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4Na+O 2==2Na 2O ②钠在空气中燃烧:2Na+O 2=====△ Na 2O 2 2.钠与水反响 2Na+2H 2O=2NaOH+H 2↑ 〔反响物系数为2〕 现象:①钠浮在水面上;②熔化为银白色小球;③在水面上四处游动; ④伴有嗞嗞响声;⑤滴有酚酞的水变红色。 3.钠与酸溶液反响:先与酸反响;钠与盐溶液反响:先与水反响。 过氧化钠Na 2O 2 1.过氧化钠与水反响:2Na 2O 2+2H 2O=4NaOH+O 2↑〔反响物系数为2〕 2.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响: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 〔反响物系数为2〕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NaHCO 3和Na 2CO 3 1.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Na 2CO 3+ HCl = NaCl+NaHCO 3 〔先无明显现象〕 NaHCO 3+ HCl = NaCl+H 2O+CO 2↑〔后产生大量气体 较快〕 在盐酸中参加碳酸钠溶液:Na 2CO 3+ 2HCl = 2NaCl+H 2O+CO 2↑〔产生大量气体 较慢〕 2.在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 2CO 3+CO 2+H 2O=2NaHCO 3 3.碳酸氢钠受热分解:2NaHCO 3=====△ Na 2CO 3+H 2O+CO 2↑ 4.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钠反响:NaOH+NaHCO 3=Na 2CO 3+H 2O 二、 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氯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 氯气Cl 2 铁丝在氯气中燃烧:2Fe+3Cl 2=====点燃 2FeCl 3 〔剧烈燃烧 红棕色烟〕 铜丝在氯气中燃烧:Cu+Cl 2=====点燃 CuCl 2〔剧烈燃烧 棕黄色烟〕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H 2+Cl 2=====点燃 2HCl 〔苍白色火焰 瓶口产生白雾〕 3.氯气与水的反响 Cl 2+H 2O=HClO+HCl 4.氯气与氢氧化钠的反响 Cl 2+2NaOH=NaCl+NaClO+H 2O 〔氯气的尾气处理,制84消毒液〕 5.制取漂白粉〔氯气能通入石灰浆〕 2Cl 2+2Ca(OH)2=CaCl 2+Ca 〔ClO 〕2+2H 2O 〔CaCl 2和Ca 〔ClO 〕2的混合物叫漂白粉〕 漂白粉在空气中变质:Ca(ClO)2+CO 2+H 2O=CaCO 3↓+2HClO 2HClO====2HCl+O 2 三、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物理量关系 1.物质的量n 单位-摩尔〔mol 〕 ①n= N/N A N :微粒个数 N A :阿伏加德罗常数 N A =×1023 mol -1 2.摩尔质量M ②n= m/M m :物质质量 M :摩尔质量,单位g •mol -1时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原子〔分子〕质量。 3.气体的摩尔体积Vm ③n=V/Vm V :气体体积,单位L ;Vm :气体摩尔体积,标准状况下,Vm=22.4 L •mol -1

鲁科版高二化学选修4_知识总结:惰性电极电解的一般规律及应用

惰性电极的电解原理及其判断 一、电解原理规律: 用石墨、Pt 、Au 等惰性材料为电极,电解电解质的水溶液时,溶液中有关离子的放电顺序规律为: 阴离子的放电顺序:S 2->I ->Br ->Cl ->OH ->含氧酸根, 阳离子的放电顺序:Ag +>Hg 2+>Cu 2+>H +>活泼金属离子。 1、当电解含氧酸、强碱、活泼金属的含氧酸盐(例如:H 2SO 4、NaOH 、K 2SO 4等)时,实际为电解水,即只有水参与电解反应,而电解质不参与电解反应。 阳极反应式:4OH - - 4e - == O 2↑+ 2H 2O 阴极反应式:4H + + 4e - == 2H 2↑ 总反应方程式:2H 2O 2H 2↑+O 2↑ 2、当电解无氧酸(除HF 外)、不活泼金属的无氧酸盐(氟化物除外)(例如:HCl 、CuCl 2等)时,实际只有电解质参与电解,水不参与电解反应。 阳极反应式:2Cl - - 2e - == Cl 2↑ 阴极反应式:2H + + 2e - == H 2↑或Cu 2+ +2e -== Cu 总反应方程式:HCl H 2 ↑+ Cl 2↑或CuCl 2 Cu + Cl 2↑ 3、当电解活泼金属的无氧酸盐和不活泼金属的含氧酸盐(例如:NaCl 、CuSO 4 电解 电解 电解

等)时,水和电解质均参与电解反应。 阳极反应式:2Cl - - 2e - ==Cl 2↑或4OH - - 4e -==O 2↑+ 2H 2O 阴极反应式:4H + + 4e -==2H 2↑或Cu 2+ +2e -== Cu 总反应方程式:2NaCl + 2H 2O 2NaOH + H 2↑+ Cl 2↑或 2CuSO 4 + 2H 2O 2Cu + O 2↑+ 2H 2SO 4 二、基本应用 1、判断电解的本质及电解产物 例1、用惰性电极电解下列各物质的水溶液一段时间后,向剩余电解质溶液中加入适量水,能使溶液完全恢复到电解前浓度的是( ) A .AgNO 3 B . Na 2SO 4 C .CuCl 2 D .H 2SO 4 解析:从物质的组成来看,电解Na 2SO 4溶液和H 2SO 4溶液时,实际为电解水,电解产物分别是氢气和氧气,且物质的量比为2∶1,即当电解一段时间后,向剩余电解质溶液中加入适量水时能使溶液完全恢复到电解前的浓度;而电解AgNO 3溶液和 CuCl 2溶液时,电解产物分别是银、氧气和铜、氯气,当向剩余电解质溶液中加入适量水,不能使溶液完全恢复到电解前浓度,而应分别加入碳酸银和氯化铜。故答案选择BD 。 例2、用铂电极电解CuSO 4溶液,当铜离子浓度降至一半时,停止通电,若使CuSO 4溶液恢复原浓度、原体积,应加入的适量适当物质是( ) A. CuSO 4 B. CuSO 4•5H 2O C. CuO D. Cu(OH)2 解析:用铂电极电解CuSO 4溶液,且铜离子浓度降至一半就停止通电时,阳极电解产物是氧气,而阴极电解产物只有金属铜,且物质的量比为1∶2,所以若使CuSO 4溶液恢复原浓度、原体积,可以加入的适量的CuO 或CuCO 3。故答案选择C 。 解答上述类型题目时,要使电解质溶液恢复到原来的状态,选择加入的物质要根据电解产物及其物质的量比进行组合,例如电解产物是铜和氧气,且物质的量比为2∶1,可以组合成物质CuO 或CuCO 3(在酸溶液中CO 2逸出)。 例3、在水中加入等物质的量的Ag +、Pb 2+、Na +、SO 42 -、NO 3-、Cl -,该溶液放在用惰性材料作电极的电解槽中,通电片刻,则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质量比为( ) A.35.5∶108 B.16∶207 C.8∶1 D.108∶35.5 解析:此题具有一定的迷惑性,若按照题目中阴、阳离子的放电顺序考虑则 电解 电解

鲁科版新教材高中化学电解质的电离教案必修第一册

自主学习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比较 (1)电离的定义

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离解成错误!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 (2)电离方程式 1定义:电离方程式是指用化学式和离子符号表示电解质电离的式子。 2书写方法:左边为电解质的化学式,右边为电解质电离出的离子,中间为“===”(电解质全部电解)或“”(电解质部分电离)。 如NaOH错误!===Na++OH—, NaCl错误!===Na++Cl—。 (3)从电离的角度定义酸、碱、盐 1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错误!全部是H+的化合物称为酸。 如HCl===H++Cl—;H2SO4===2H++SO错误!;HNO3===H++NO错误!。 2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错误!全部是OH—的化合物称为碱。 如NaOH===Na++OH—;Ca(OH)2===Ca2++2OH—。 3盐:电离时,能生成错误!金属阳离子(或铵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称为盐。如Fe2(SO4)3===2Fe3++3SO错误!。 3.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相同点均为电解质,均能电离 不同点在水溶液中错误!完全电离在水溶液中错误!部分电离 常见物质1强酸:HCl、H2SO4、HNO3、 HClO4、HBr、HI等 2强碱:NaOH、KOH、Ca(OH) 2 、Ba(OH)2等 3大部分盐:钾盐、钠盐、铵盐、 硝酸盐、AgCl、CaCO3、BaSO4 等 1弱酸:CH3COOH、H2CO 3 、HClO、H2S、HF、H2SO 3 等 2弱碱:NH3·H2O等 3少数盐 4水:H2O是极弱的电解质

课堂探究 一、电解质的电离 分别探究固体氯化钠、熔融状态的NaCl和NaCl溶液的导电能力,实验记录如下: 样品固态氯化钠熔融状态的NaCl NaCl溶液 能否导电不导电(灯泡不亮)导电导电 提示:固态氯化钠中的Na+和Cl—不能自由移动,在电场作用下不会定向移动;熔融状态的NaCl和NaCl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定向移动,能够导电。 2.电解质导电的条件是什么? 提示:电解质导电的条件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 1.准确地判断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如:金属单质、石墨、酸溶液、碱溶液、盐溶液等。 (2)电解质不一定能导电,如固体NaCl、Ba(OH)2中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故不导电,但其在熔融状态下或溶于水后能导电。HCl、H2SO4等纯净物以分子形式存在,气、液、固三种状态下均不导电,溶于水后才能导电。 (3)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因为该物质可能是单质或混合物。电解质只有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后才能导电,故电解质是先电离后导电。 (4)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自身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CO2、SO2、NH3、SO3、P2O5属于非电解质,但是在水溶液中分别生成的H2CO3、H2SO3、NH3·H2O、H2SO4、H3PO4为电解质,溶液能导电。 2.从电离角度认识酸、碱、盐 (1)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才是酸,而NaHSO4===Na++H++SO错误!,因为它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除H+外,还有Na+,故NaHSO4不是酸,而是盐。

高中化学 2.2 电解质 知识点 鲁科版必修1

第2节 电解质 一. 教学内容: 电解质 二. 教学目的 1、了解电离、电解质、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2、知道酸、碱、盐发生电离 3、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能正确书写常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三. 教学重点、难点 1、电解质的概念 2、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能正确书写常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四. 知识分析 (一)电解质的电离 物质导电的情况:a 、金属导电:含有 自由移动的电子 b 、化合物(熔融或水溶液):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1、电离: (1)定义:一些物质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而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2)条件:溶于水或熔化 2、电离方程式:用符号来表示电离过程的式子,叫电离方程式。 练习:写出电离方程式 H 2SO 4=2H + +SO 4 2- B a (O H )2=Ba 2++ 2OH - Fe 2(SO 4)3=2Fe 3+ + 3SO 4 2- (NH 4)2CO 3=2NH 4++CO 32- 3、酸: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 + 的化合物叫做酸 碱: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OH - 的化合物叫做碱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4、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能否电离能不能 溶液中的存在形式阴、阳离子分子 物质类别酸、碱、盐等非金属氧化物、氢化物等 举例硫酸、氢氧化钠、硫酸铜二氧化碳、甲烷 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含义在水溶液里完全电离在水溶液里部分电离 电离条件在水溶液中 电离程度全部部分 溶质粒子种类阴阳离子分子和离子 化合物种类强酸强碱和大部分盐弱酸弱碱和水 实例H2SO4 B a(O H)2NaCl CH3COOH NH3•H2O 扩展: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a、写出CH3COOH、H2CO3的电离方程式(多元弱酸分步电离): CH3COOH⇌CH3COO-+H+ H2CO3⇌HCO3-+H+ HCO3-⇌ H++CO32- b、写出NH3•H2O、Fe(OH)3的电离方程式: NH3•H2O⇌NH4++OH- Fe(OH)3⇌Fe3++3OH- 练一练: (1)下列物质中属于强电解质的是(),弱电解质的是(),非电解质的是() A、KI B、乙醇 C、氨水 D、蔗糖 E、HClO F、硫酸氢钠 G、NH3•H2O H、液氯 I、CO2 J、硝酸 K、Na2O (2)下列电离方程式错误的是() A、Al2(SO4)3=2Al3++3SO42- B、NH3•H2O =NH4++OH- C、NaHCO3=Na++HCO32- D、H2SO4=2H++SO42-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NaCl在电流的作用下电离出Na+、Cl— B、溶于水后电离出H+的化合物是酸 C、HCl溶于水能导电,但液态HCl不导电 D、导电性强的溶液里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一定比导电性弱的溶液里的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多 (4)把0.05mol的NaOH固体分别加入下列100ml溶液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不大的是() A、自来水 B、0.5mol/L盐酸 C、0.5mol/L醋酸 D、0.5mol/LNH4Cl溶液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