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质危害等级确定HG20660和GB5044

合集下载

化学品毒性分类

化学品毒性分类

化学品毒性分类艾晓欣摘要本文主要介绍危险化学品的毒性分级以及在不同规范中的对比关键词化学品毒性苯的毒性1、概述化学品,系指工业用和民用的化学原料、中间体、产品等单分子化合物、聚合物以及不同化学物组成的混合剂与产品。

不包括法律、法规已有规定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化妆品、药品等。

毒性,指外源化学物质与机体接触或进入体内的易感部位后,能引起损害作用的相对能力,或简称为损伤生物体的能力。

也可简单表述为,外源化学物在一定条件下损伤生物体的能。

在目前国内现行规范中危险化学品毒性的定义在不同规范中有时会有不同的解释,这就要求设计人员熟知各规范的要求,以及各规范的应用领域,从而使我们的设计能够满足规范要求。

2、相关术语(1)急性吸入毒性:实验动物短时间(24h内)持续吸入一种可吸入性受试样品后,在短期内出现的健康损害效应。

(2)半数致死浓度(LC50):指在一定时间内经呼吸道吸入受试样品后引起受试动物发生死亡概率为50%的浓度。

以单位体积空气中受试样品的质量(mg/m)来表示。

(3)急性经皮毒性:实验动物短时间(24h内)经皮肤接触受试样品后,在短期内出现的健康损害效应。

(4)急性经口毒性:一次或在24h内多次经口给予实验动物受试样品后,动物在短期内出现的健康损害效应。

(5)半数致死剂量(LD50):在一定时间内经口或经皮给予受试样品后,使受试动物发生死亡概率为50%的剂量。

以单位体重接受受试样品的质量(mg/kg bw或g/kg bw)来表示。

(6)皮肤刺激性:皮肤涂敷受试样品后局部产生的可逆性炎性变化。

(7)皮肤腐蚀性:皮肤涂敷受试样品后局部引起的不可逆组织损伤。

(8)眼刺激性:眼球表面接触受试样品后产生的可逆性炎性变化。

(9)眼腐蚀性:眼球表面接触受试样品后引起的不可逆性组织损伤。

(10)皮肤致敏(过敏性接触性皮炎):皮肤对一种物质产生的免疫源性皮肤反应。

对于人类这种反应可能以瘙痒、红斑、丘疹、水疱、融合水疱为特征。

《过程设备设计》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过程设备设计》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过程设备设计》期末复习题及答案第一章规程与标准1-1 压力容器设计必须遵循哪些主要法规和规程?答:1.国发[1982]22号:《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简称《条例》);2.劳人锅[1982]6号:《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实施细则;3.劳部发[1995]264号:关于修改《〈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压力容器部分"有关条款的通知;4.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号:《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简称《容规》);5.劳部发[1993]370号:《超高压容器安全监察规程》;6.劳部发[1998]51号:《压力容器设计单位资格管理与监督规则》;7.劳部发[1995]145号:关于压力容器设计单位实施《钢制压力容器-分析设计标准》的规定;8.劳部发[1994]262号:《液化气体汽车罐车安全监察规程》;9.化生字[1987]1174号:《液化气体铁路槽车安全管理规定》;10.质技监局锅发[1999]218号:《医用氧舱安全管理规定》。

1-2 压力容器设计单位的职责是什么?答:1.设计单位应对设计文件的正确性和完整性负责;2.容器的设计文件至少应包括设计计算书和设计图样;3.容器设计总图应盖有压力容器设计单位批准书标志。

1-3 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的适用与不适用范围是什么?答:适用范围:1.设计压力不大于35MPa的钢制容器;2.设计温度范围按钢材允许的使用温度确定。

不适用范围:1.直接用火焰加热的容器;2.核能装置中的容器;3.旋转或往复运动的机械设备(如泵、压缩机、涡轮机、液压缸等)中自成整体或作为部件的受压器室;4.经常搬运的容器;5.设计压力低于0.1MPa的容器;6.真空度低于0.02MPa的容器;7.内直径(对非圆形截面,指宽度、高度或对角线,如矩形为对角线、椭圆为长轴)小于150mm的容器;8.要求作废劳分析的容器;9.已有其他行业标准的容器,诸如制冷、制糖、造纸、饮料等行业中的某些专用容器和搪玻璃容器。

极度和高度危害介质压力容器图纸设计注意问题

极度和高度危害介质压力容器图纸设计注意问题

极度和高度危害介质压力容器图纸设计注意问题极度和高度危害介质压力容器图纸设计注意问题根据HG20660《压力容器中化学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分类》,我们公司现行设计的产品中属于极度和高度危害介质的有以下介质:氯甲烷气、氯乙烯气。

(注:CO,CS2,H2S三种中度危害介质的压力容器,应参照高度危害介质提出要求)在设计此类压力容器时,应按以下要求设计(1)容器用主要受压元件材料应符合GB713的有关规定,钢板应逐张进行超声波探伤;(2)A、B类焊缝进行100%射线探伤,合格级别II级;(3)设备用锻件须符合Ⅲ级或Ⅳ级要求,我公司选用Ⅲ级锻件。

(4)设备用管法兰须为高颈对焊法兰,且密封面形式用MFM凹凸面形式。

(5)设备用垫片须为带加强环的金属缠绕垫片,我公司选用HG20610 B型(MFM凹凸面)。

(6)设备用紧固件须为全螺纹螺柱(HG20613)和Ⅱ型六角螺母(GB/T6175)。

(7)20#钢管须符合GB9948标准。

20#钢管规格至少为:Φ219×8、Φ159×8、Φ133×8、Φ108×7、Φ89×6、Φ76×6、Φ57×5、Φ32×4、Φ25×4。

(8)设备加工后整体热处理(冷却器只对芯子部件进行,整体组装后不能进行整体热处理)。

(9)水压试验合格后吹干进行1.0倍设计压力的气密性试验。

续:今后在压力容器图纸设计中还应加入以下内容:1、技术特性表、管口表、技术要求按表格形式列出,格式可见小郭设计的DDA/2容器;2、新TSG R0004 P5要求选材时:“碳素钢和低合金钢钢材,C≤0.25%,P≤0.035%,S≤0.035%”;3、凡是介质为易燃易爆的,均增加气密性试验;4、新的GB25198-2010压力容器封头标准已经实施,原JB/T4746作废;以上要求请大家在设计中逐一落实。

2011-07-01。

常用介质特性及安全

常用介质特性及安全


1.3.2介质的易燃特性

1、燃烧及燃烧条件 燃烧的发生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 (1) 可燃物—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它 氧化剂发生燃烧反应的物质,均称为可燃 物。 (2) 助燃物—凡是能帮助和支持燃烧的物 质,称为助燃物。
(3) 着火源—凡是能引起可燃物 质的发生燃烧的热能源,均称 为着火源。对于正在进行的燃 烧,若消除其中任何一个条件, 燃烧便会终止。这就是灭火的 基本原理。
3、溶解气体 乙炔—是一种无毒、易燃介
质。 在空气中爆炸极限为 2.5~82%; 在氧气中爆炸极限为 2.3~93%
4、蒸汽 饱和蒸汽—水被不断加热,水温逐渐
升高达到一个饱和温度,在对应的压 力下,有一个相对应的饱和温度,此 时转化成的蒸汽称为饱和蒸汽。 过热蒸汽—对饱和蒸汽加热,提高蒸 汽的温度,这种蒸汽称为过热蒸汽。
(1) 摄氏温度—是将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冰点温 度定为零度,沸点温 度定为100度,用”℃”来 表示. (2) 华氏温度--是将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冰点温 度定为32度,沸点温度定为212度,用”F”来表 示. (3) 绝对温度—是以水的三相平衡时共存时的 温度定为273.16K.






(4) 三种温度之间的关系 摄氏温度=5/9*(华氏温度-32)=绝对 温度-273.16 华氏温度=9/5*(摄氏温度 +32)=9/5(绝对温度数73.16+32 绝对温度=摄氏温度 +273.16=5/9(华氏温度-32)+273.16 (5) 临界温度—气相介质以液态出现时的最 高温度. (6) 设计温度—在设计压力下容器壁可能达 到的最高或最低温度. (7) 工作温度—指正常操作条件下容器内介 质物料的温度.

HG20660、GB5044、GBZ230介质危害等级对比

HG20660、GB5044、GBZ230介质危害等级对比

HG20
660
表3.0.3-2 常见的毒性程度为高度危害的化学介质
名称
序号
名称
二甲腈(不对称)
32 肼(联氨)
二异氰酸甲苯酯(TDI)
33 环氧乙烷(氧化乙烯)
二氟化氧(一氧化氟)
34 环氧氯丙烷
二硝基苯(间、邻、对)
35 速灭威
二硝基氯化苯
36 臭氧
1,2—二溴乙烷
37 倍硫磷
1,2—二溴氯丙烷
38 敌百虫
四甲基铅
266
四甲基锡
267
名称 苯胺(阿尼林油) 乳酸乙酯 乳酸甲酯 1-庚烯 正庚烷 异庚烷 氢 1-癸烯 癸烷 烟碱(尼古丁) 液化石油气(压凝汽油) 联环已基 硝基乙烷 1-硝基丙烷 2-硝基丙烷 硝基甲烷 硝基苯 硝酸乙酯 硝酸正丙酯 硫化氢 喹啉[氮(杂)萘] 氰 氰化氢(氢氰酸) 氯乙烯
序号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续表3.0.5
名称
序号
2-甲基丙烯醛
244
2-甲基戊二醇-2,4
245
2-甲基戊烷
246
3-甲基戊烷
247
219 四氢呋喃 220 四氢糠醇 221 四羰基镍 222 发生炉煤气 223 亚硝酸乙酯 224 杂醇油 225 道生(联苯与联苯醚混合物) 226 呋喃[氧(杂)茂] 227 吡啶[氮(杂)苯] 228 1-辛烯 229 正-辛烷 230 汽油 231 环丁烷 232 环已烷 233 环已酮 234 环丙烷 235 环戊烷 236 环氧乙烷(氧化乙烯,恶烷) 237 1,2-环氧丁烷 238 环氧丙烷 239 环氧氯丙烷 240 苯 241 苯乙烯 242 苯(甲)酸乙酯 243 苯甲醛(苦杏仁油)

化学品毒性分类

化学品毒性分类

化学品毒性分类艾晓欣摘要本文主要介绍危险化学品的毒性分级以及在不同规范中的对比关键词化学品毒性苯的毒性1、概述化学品,系指工业用和民用的化学原料、中间体、产品等单分子化合物、聚合物以及不同化学物组成的混合剂与产品。

不包括法律、法规已有规定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化妆品、药品等。

毒性,指与机体接触或进入体内的易感部位后,能引起损害作用的相对能力,或简称为损伤生物体的能力。

也可简单表述为,外源化学物在一定条件下损伤生物体的能。

在目前国内现行规范中危险化学品毒性的定义在不同规范中有时会有不同的解释,这就要求设计人员熟知各规范的要求,以及各规范的应用领域,从而使我们的设计能够满足规范要求。

2、相关术语(1)急性吸入毒性:实验动物短时间(24h内)持续吸入一种可吸入性受试样品后,在短期内出现的健康损害效应。

(2)半数致死浓度(LC50):指在一定时间内经呼吸道吸入受试样品后引起受试动物发生死亡概率为50%的浓度。

以单位体积空气中受试样品的质量(mg/m)来表示。

(3)急性经皮毒性:实验动物短时间(24h内)经皮肤接触受试样品后,在短期内出现的健康损害效应。

(4)急性经口毒性:一次或在24h内多次经口给予实验动物受试样品后,动物在短期内出现的健康损害效应。

(5)半数致死剂量(LD50):在一定时间内经口或经皮给予受试样品后,使受试动物发生死亡概率为50%的剂量。

以单位体重接受受试样品的质量(mg/kgbw或g/kgbw)来表示。

(6)皮肤刺激性:皮肤涂敷受试样品后局部产生的可逆性炎性变化。

(7)皮肤腐蚀性:皮肤涂敷受试样品后局部引起的不可逆组织损伤。

(8)眼刺激性:眼球表面接触受试样品后产生的可逆性炎性变化。

(9)眼腐蚀性:眼球表面接触受试样品后引起的不可逆性组织损伤。

(10)皮肤致敏(过敏性接触性皮炎):皮肤对一种物质产生的免疫源性皮肤反应。

对于人类这种反应可能以瘙痒、红斑、丘疹、水疱、融合水疱为特征。

动物的反应不同,可能只见到皮肤红斑和水肿。

介质危害等级确定HG 20660和GB 5044

介质危害等级确定HG 20660和GB 5044

续表3.0.5 名 称 序号 丁基锂(溶于戊烷溶液) 146 丁基锂(溶于庚烷溶液) 147 丁烯-1 148 异丁烯 149 丁烯-2(顺) 150 丁烯-2(反) 151 丁烯醛 152 正丁烷 153 异丁烷 154 丁腈 155 丁酮[甲(基)乙(基甲)酮] 156 丁酸 157 正丁醇 158 异丁醇 159 仲丁醇 160
HG20660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表3.0.3-2 常见的毒性程度为高度危害的化学介质 名 称 名 称 序号 二甲腈(不对称) 肼(联氨) 32 二异氰酸甲苯酯(TDI) 环氧乙烷(氧化乙烯) 33 二氟化氧(一氧化氟) 环氧氯丙烷 34 二硝基苯(间、邻、对) 速灭威 35 二硝基氯化苯 臭氧 36 1,2—二溴乙烷 倍硫磷 37 1,2—二溴氯丙烷 敌百虫 38 二氯四氟丙酮 敌敌畏 39 二氯氧化硒(氯氧化硒) 氟 40 3—丁烯腈(烯丙基腈) 氟化氢(氢氟酸) 41 十氟化硫 砷化氢 42 三氟化氯 菸碱(烟碱、尼古丁) 43 三硝基甲苯(TNT) 硒化氢 44 三氯化磷 硫酸二甲酯 45 五氯化磷 氰 46 丙烯腈 氯 47 丙烯酰胺 氯丹(氯化茚) 48 丙烯醛 氯化苦(三氯硝基甲烷) 49
甲基环戊二烯 甲基环戊烷 甲基肼 甲烷 甲硫醇 甲酸(蚁酸) 甲酸乙酯 甲酸正丁酯 甲酸异丁酯 甲酸正戊酯 甲酸异戊酯 甲酸甲酯 甲醇(木精) 甲醛 四乙基铅 四甲基铅 四甲基锡 四氢呋喃 四氢糠醇 四羰基镍 发生炉煤气 亚硝酸乙酯 杂醇油 道生(联苯与联苯醚混合物) 呋喃[氧(杂)茂] 吡啶[氮(杂)苯] 1-辛烯 正-辛烷 汽油 环丁烷 环已烷 环已酮 环丙烷 环戊烷 环氧乙烷(氧化乙烯,恶烷) 1,2-环氧丁烷 环氧丙烷 环氧氯丙烷 苯 苯乙烯 苯(甲)酸乙酯 苯甲醛(苦杏仁油)

HG/T 20660(节选)常见的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危害、中毒危害的化学介质

HG/T 20660(节选)常见的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危害、中毒危害的化学介质
50
正-丁醛(酪醛)
80
硫酸
21
二硫化碳
51
正-硅酸甲脂
81
氯乙烯(注)
22
1,1-二氯乙烯(偏二氯乙烯)
52
乐果(乐戈)
82
氯乙醇
23
1,2-二氯乙烯(顺、反)
53
叶蝉散(灭扑威)
83
氯丁二烯
24
1,2-二氯乙烷(二氯化乙烷)
54
环己酮
84
3-氯丙烯
25
二氯乙烷
55
异丁醛(二甲基乙醛)
85
氯化氢(盐酸)
7
1,2-二溴氯丙烷
28
呋喃丹(虫满威)
49
氯化苦(三氯硝基甲烷)
8
二氯四氟丙酮
29
邻-硝基氯苯
50
氯化氰
9
二氯氧化硒(氯氧化硒)
30
苯乙腈(芐基氰)
51
β-氯丙腈
10
3-丁烯腈(烯丙基腈)
31
苯胺
52
氯代联苯
11
十氟化硫
32
肼(联氨)
53
氯甲烷(甲基氯)
12
三氟化氯
33
环氧乙烷(氧化乙烯)
54
氯萘
序号
名称
序号
名称
序号
名称
1
二甲氰(不对称)
22
甲酸(蚁酸)
43
菸碱(烟碱、尼古丁)
2
二异氰酸甲苯酯(TDI)
23
正-丁腈
44
硒化氢
3
二氟化氧(一氧化氟)
24
对硝基苯胺
45
硫酸二甲脂
4
二硝基苯(间、邻、对)

压力容器安全操作技术规范

压力容器安全操作技术规范

(共 9 条) 第四章 检验检测 (共 9 条)
第五章 监督检查 (共11条) 第五章 监督检查 (共13条)
第六章 事故预防和调查处理(共11条)第六章 法律责任 (共24条)
第七章 法律责任 (共17条) 第七章 附 则 (共 4条)
第八章 附 则 (共 5条)
总共8章 103条
总共7章 91条
介质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国家标准GB50160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及GBJ16《建筑设计防 火规范》中规定的火灾危险性介质如下:
• 可燃气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类别 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物的爆炸下限
甲 <10%(体积)
乙 ≥10%(体积)
• 液化烃/可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类别
A 甲
B A 乙 B
根据介质的毒性程度分类,介质分为剧毒、高毒、中毒、低毒、微
毒和基本无毒六种类型。
按照国家标准GB5044《职业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将介质分为I
级(极度危害),II级(高度危害),III级(中度危害),IV级 (轻度危害)共四个级别。P5
石油和化学工业局行业标准HG20660按介质的毒性危害程度分类(级)
• 甲烷:无色无味甲类易燃气体。
液化气体: • 根据临界压力和环境温度的变化,存在两种情况:
低压液化气体:临界温度高于环境温度(临界温度大于70 ℃且60 ℃时的饱 和蒸汽压大于0.098MPa)的气体,这些气体冲装入容器后始终保持气、液两 相,其压力为相应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如氯气、氨等;
高压液化气体:临界温度处于环境温度范围内(临界温度-10至70 ℃)的气 体,这些气体冲装入容器后可以是气、液两相或单一的气相,其压力取决于 冲装和温度,如二氧化碳、乙烷等;

高压中压低压管道的划分

高压中压低压管道的划分

风管系统按其系统的工作压力(P)划分为三个类别:P≤500Pa为低压系统500Pa<P≤1500Pa为中压系统P>1500 Pa为高压系统压力容器的压力等级和品种划分一、按压力容器的设计压力(P)分为低压、中压、高压、超高压四个压力等级,具体划分如下:1.低压(代号L)0.1MPa≤P<1.6MPa2.中压(代号M)1.6MPa≤P<10MPa3.高压(代号H)10MPa≤P<100MPa4.超高压(代号U)P≥100MPa参考: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压力管道”系指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等于0.1MPa 的气体、液化气体、蒸汽介质或可燃、有毒、有腐蚀性、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介质,且公称直径大于25mm的管道。

工业金属压力管道按其安全等级划分为GC1、GC2、GC3 三级。

其中GC1 级安全等级最高;GC3 级安全等级最低。

4.1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工业压力管道为GC1 级:4.1.1 输送GB5044 及HG20660 中,毒性程度如下所列介质的管道:a)极度危害介质(但苯除外);b)高度危害气体介质(包括苯);c)工作温度高于标准沸点的高度危害液体介质。

4.1.2 输送GB50160 及GBJ16 中规定的火灾危险性如下所列,且设计压力大于或等于4.0MPa的管道:a)甲、乙类可燃气体;b)甲类可燃液体(包括液化烃)。

4.1.3 输送流体介质且设计压力大于或等于10.0MPa 的管道,以及设计压力大于或等于4.0MPa 且设计温度高于或等于400℃的管道。

4.2 符合下列条件的工业压力管道为GC2 级:除4.3 条规定的GC3 级管道外,介质毒性危害程度、火灾危险(可燃性)、设计压力和设计温度低于4.1 条规定(GC1 级)的管道。

4.3 符合下列条件的工业压力管道为GC3 级:输送无毒、非可燃流体介质,设计压力小于或等于1.0MPa 且设计温度高于-20℃但不高于+186℃的管道。

介质危害等级确定HG20660和GB5044

介质危害等级确定HG20660和GB5044

24 25 26 27 28 29 30 3141 42 43 44 45 46 47 48
乙酸(醋酸) 乙酸乙烯酯 乙酸乙酯(醋酸乙酯) 乙酸丁酯 乙酸异丁酯(醋酸异丁酯) 乙酸仲丁酯 乙酸叔丁酯 乙酸丙酯 乙酸异丙酯 乙酸甲酯(醋酸甲酯) 乙酸戊酯 乙酸异戊酯 乙酸环已酯 乙酸酐 乙醇(酒精) 乙醇乙酸乙酯 乙掌亚胺 乙醛 乙醚(二乙醚) 二乙氧基乙烷 二乙胺 3,3-二乙基戊烷 对二乙基苯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丁烯醛(巴豆醛) 三氧化硫 三溴甲烷(溴仿) 1,1,2-三氯乙烷 1,1,2-三氯乙烯 1,2,4-三氯苯 三氯醋酸 三氯氢硅(氯硅仿) 己二腈 马拉硫磷(4049) 五硫化二磷 1,1,2,2-四溴乙烷 四氯乙烷 四氯化碳(注) 丙烯醇(烯丙醇) 丙硫醇 甲胺(一甲胺)
续表3.0.5 名 称 序号 丁基锂(溶于戊烷溶液) 146 丁基锂(溶于庚烷溶液) 147 丁烯-1 148 异丁烯 149 丁烯-2(顺) 150 丁烯-2(反) 151 丁烯醛 152 正丁烷 153 异丁烷 154 丁腈 155 丁酮[甲(基)乙(基甲)酮] 156 丁酸 157 正丁醇 158 异丁醇 159 仲丁醇 160 叔丁醇 16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4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1,2-二氯乙烷(二氯化乙烯) 1,3-二氯丙烯 1,2-二氯丙烷 二氯甲烷(甲叉二氯) 邻二氯苯 二硼烷 十二烷 正十四烷 十氢萘 1,3-丁二烯 1,3-丁二醇 正丁苯 异丁苯 2-丁炔 丁胺 叔丁胺 丁基乙二醇 仲丁基苯 叔丁基苯 丁基锂(溶于乙烷溶液)

压力容器介质毒性程度划分探讨

压力容器介质毒性程度划分探讨

极度毒性介质的 增 加,使 得 工 程 应 用 中 因 为 介 质
加,不仅导致了工程造价的增加,有的问题实践中
甚至很难解决.
1)增大了设备成本
按照 TSG21—2016 及 相 关 标 准 的 规 定,高
度毒性介质或极 度 毒 性 介 质 的 压 力 容 器,必 须 执
行以下技术要求:
a)厚度大于或者等于 12 mm 的 碳 素 钢 和 低
本文将对此进行相关探讨.
乙苯原来没有划 入 有 毒 介 质,这 次 直 接 升 级 毒 性
1 升级为极度危害、高度危害的介质显著增加
按照 TSG21—2016 «固 定 式 压 力 容 器 安 全
程度为高度危害介质.

1】
质毒性危害和 爆 炸 危 险 程 度 分 类 标 准» 颁 布 以
技术监 察 规 程»【2】附 录 A 中 引 用 的 HG20660—
合金钢板,逐张进行 UT 检测;
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分类»”,同时,他们
并顺利出厂,将来装置验收、开车时当地政府的其
他有关部门不认同、不放行如何办理? 此外,若压
力容器设计按 照 TSG21—2016 的 规 定 执 行 HG
20660—2000,而非压力容器设计没有不执行最新
标准 HG/T20660—2017 的 依 据,这 样 就 会 造 成
或者 PT 检测;
可行的.
焊后热处理;
GB/Z230—2010«职 业 性 接 触 毒 物 危 害 程 度 分
级»用于压力容器划类是不合适的.
e)逐台制备产品焊接试件;
f)碳素 钢 和 低 合 金 钢 制 压 力 容 器 必 须 进 行
g)耐压试验合格后,还必须进行泄漏试验.

总局网站关于HG20660-2017执行相关问题的答复

总局网站关于HG20660-2017执行相关问题的答复

一、问题起因:1、HG20660-2000中将CO定义为中度危害。

《HG20660-2000压力容器中化学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分类》表3.0.3-3,一氧化碳属于中度危害介质。

2、HG/T20660-2017进行了标准的修订,替代HG20660-2000执行,新版标准将CO定义为高度危害。

3、由于新标准是在近期实施,实施日期为2017年10月1日,目前的项目执行情况也多有不同意见。

二、关于焊接管和无缝管的使用规定按照《GB150-2011固定式压力容器》5.2.7,不锈钢焊接管使用规定如下:1)设计压力小于10.0MPa,2)不得用于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危害的介质。

三、支持CO按照中度危害介质进行设计的材料1. TSG21-2016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1)根据《TSG21-2016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附件A1.2.3,介质毒性危害程度按照HG20660-2000确定。

2)根据固容规TSG21-2016注1-7,引用标准中凡是注明年号的,其随后的修订版不适用于本规程(即依然按照A1.2.3规定的介质毒性危害程度确定依据为HG20660-2000标准)。

结论:如果按照TSG21-2016来执行,则按照CO中度危害介质进行设备设计。

2.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网站关于HG20660-2017执行相关问题的答复结论:HG/T20660版本更新,压力容器的介质分类在TSG21-2016升版前,仍执行HG20660-2000,即CO按中度危害介质进行设备设计。

四、支持CO按照高度危害介质进行设计的材料1、按业主的技术规定,应按最新版标准执行。

会议明确了关于HG/T20660-2017的执行问题,具体如下:结论:该要为中石化工程部级发布的会议纪要,以要求中石化各承包商按此会议纪要执行。

即执行HG/T20660-2017, 则CO应当按照高度危害介质进行设备设计。

4、其他设计院关于HG20660的执行情况据了解,东华设计院是通过公司技术部门发文统一认识,按照TSG 21-2016的固容规执行,也即执行对化学介质毒性。

工业管道等级划分及含义

工业管道等级划分及含义

管道
工业管道等级划分及含义
工业金属压力管道按其安全等级划GC1、GC2、GC3 三级其GC1 级安全等级高;GC3 级安全等级低1 符合列条件工业压力管道GC1 级: 1输送GB5044 及HG20660 毒性程度所列介质管道: a)极度危害介质(苯除外); b)高度危害气体介质(包括苯); c)工作温度高于标准沸点高度危害液体介质. 2输送GB50160 及GBJ16 规定火灾危险性所列且设计压力于或等于4.0MPa 管道: a)甲、乙类燃气体; b)甲类燃液体(包括液化烃) 3输送流体介质且设计压力于或等于10.0MPa 管道及设计压力于或等于4.0MPa 且设计温度高于或等于400℃管道符合列条件工业压力管道GC2 级: 规定GC3 级管道外介质毒性危害程度、火灾危险(燃性)、设计压力设计温度低于4.1 条规定(GC1 级)管道符合列条件工业压力管道GC3 级: 输送毒、非燃流体介质设计压力于或等于1.0MPa 且设计温度高于-20℃高于+186℃管道4.4 涉及毒性或燃性同混合介质应按其毒性或燃性危害程度介质考虑某危害性介质含量极应按其危害程度及其含量综合考虑由业主或设计决定混合介质毒性或燃性类别
VFFA蝶阀VBFA球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α -萘胺(1-萘胺,甲萘胺)
(注)
α -萘酚(1-萘酚,甲萘酚) 硝基苯(人造苦杏仁油) 硝酸 硫化氢 硫酸 氯乙烯(注) 氯乙醇 氯丁二烯 3-氯丙烯 氯化氢(盐酸) 氯苯 磷酸三丁酯 磷酸三对甲苯酯 糠醛(呋喃甲醛) 乙炔
β —氯丙腈 氯代联苯 氯甲烷(甲基氯) 氯萘 氯酚 氯甲酸三氯甲酯(双光气) 溴甲烷(甲基溴) 碘甲烷(甲基碘) 碳酰氟(氟光气) 磷化氢 磷胺(福斯胺)
HG20660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表3.3.3-3 常见的毒性程度为中度危害的化学介质 名 称 名 称 序号 一乙醇胺(氨基乙醇) 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 46 一氧化碳 甲硫醇 47 一氯醋酸(氯乙酸) 甲醇(木醇) 48 乙二胺 正-丁硫醇 49 乙二酸二乙酯(草酸二乙酯) 正-丁醛(酪醛) 50 乙叉降冰片烯 正-硅酸甲酯 51 乙胺 乐果(乐戈) 52 乙硫醇 叶蝉散(灭扑威) 53 乙腈(甲基腈) 环己酮 54 乙酸(醋酸) 异丁醛(二甲基乙醛) 55 乙酸酐 西维因(胺甲萘) 56 2,6—二乙基苯胺 杀螟松(速灭虫) 57 二甲胺 吡啶(氮杂苯) 58 二甲基乙酰胺 59 邻-甲苯胺(注) 二甲基二氯硅烷 邻硝基甲苯 60 二甲基甲酰胺 邻硝基酚 61 二甲基苯胺 62 苯(注) N,N-二甲基苯胺 苯酚(石炭酸) 63 二氧化碳 苯醛 64 二氧化氮 苯乙烯 65 二硫化碳 间甲酚 66 1,1-二氯乙烯(偏二氯乙烯) 间甲苯胺 67 1,2-二氯乙烯(顺、反) 间苯二酚(雷锁辛) 68 1,2-二氯乙烷(二氯化乙烯) 间-硝基甲苯 69 二氯乙烷 间-氯苯胺 70 二氯乙醚(2,2′-二氯乙醚) 氟苯 71 二氯丙醇 氨 72 丁胺(正-丁胺) 偏二氯乙烯(1,1-二氯乙烯) 73
1,2-二氯乙烷(二氯化乙烯) 1,3-二氯丙烯 1,2-二氯丙烷 二氯甲烷(甲叉二氯) 邻二氯苯 二硼烷 十二烷 正十四烷 十氢萘 1,3-丁二烯 1,3-丁二醇 正丁苯 异丁苯 2-丁炔 丁胺 叔丁胺 丁基乙二醇 仲丁基苯 叔丁基苯 丁基锂(溶于乙烷溶液)
序号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正丙醇 异丙醇 丙醛 石油醚 异戊二烯(2-甲基丁二烯-[1,3] 戊胺 1-戊烯 2-戊烯 正戊烷 异戊烷(2-甲基丁烷) 2-戊酮 3-戊酮 正戊醇(伯正戊醇) 3-戊醇 叔戊醇 伯异戊醇(异戊醇) 仲异戊醇 甲乙醚 甲苯 甲苯二异氰酸酯 3-甲氧基乙酸丁酯 邻甲(苯)酚 间甲(苯)酚 对甲(苯)酚 甲基乙二醇 甲基乙二醇乙酯 甲基乙烯甲酮 甲基二氯硅烷 甲基异丁基(甲)酮 3-甲基-1-丁烯 甲基三氯硅烷 甲基丙烯酸乙酯 甲基丙烯酸甲酯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乙酸(醋酸) 乙酸乙烯酯 乙酸乙酯(醋酸乙酯) 乙酸丁酯 乙酸异丁酯(醋酸异丁酯) 乙酸仲丁酯 乙酸叔丁酯 乙酸丙酯 乙酸异丙酯 乙酸甲酯(醋酸甲酯) 乙酸戊酯 乙酸异戊酯 乙酸环已酯 乙酸酐 乙醇(酒精) 乙醇乙酸乙酯 乙掌亚胺 乙醛 乙醚(二乙醚) 二乙氧基乙烷 二乙胺 3,3-二乙基戊烷 对二乙基苯
癸烷 烟碱(尼古丁) 液化石油气(压凝汽油) 联环已基 硝基乙烷 1-硝基丙烷 2-硝基丙烷 硝基甲烷 硝基苯 硝酸乙酯 硝酸正丙酯 硫化氢 喹啉[氮(杂)萘] 氰 氰化氢(氢氰酸) 氯乙烯 氯乙烷(乙基氯) 氯乙酸 氯乙醇 2-氯丁二烯[1,3] 氯丁烯 1-氯-2-丁烯 氯丁烷 氯异丁烷 氯化苄 氯丙烯 2-氯丙烯 氯正丙烷 氯异丙烷 氯戊烷 氯异戊烷 3-氯-2-甲基丙烯 氯甲烷 氯苯 焦炉煤气(焦炉气) 溴乙烷(乙基溴) 溴正丁烷 溴丙烯 溴苯 糠醇(呋喃甲醇,氧茂甲醇) 糠醛(呋喃甲醛)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4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甲基环戊烷 甲基肼 甲烷 甲硫醇 甲酸(蚁酸) 甲酸乙酯 甲酸正丁酯 甲酸异丁酯 甲酸正戊酯 甲酸异戊酯 甲酸甲酯 甲醇(木精) 甲醛 四乙基铅 四甲基铅 四甲基锡 四氢呋喃 四氢糠醇 四羰基镍 发生炉煤气 亚硝酸乙酯 杂醇油 道生(联苯与联苯醚混合物) 呋喃[氧(杂)茂] 吡啶[氮(杂)苯] 1-辛烯 正-辛烷 汽油 环丁烷 环已烷 环已酮 环丙烷 环戊烷 环氧乙烷(氧化乙烯,恶烷) 1,2-环氧丁烷 环氧丙烷 环氧氯丙烷 苯 苯乙烯 苯(甲)酸乙酯 苯甲醛(苦杏仁油)
HG20660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爆炸危险介质 名 名 称 序号 一甲胺(甲胺) 间二乙烯苯 49 一氧化碳 二乙烯醚(乙烯醚) 50 一氯二氟乙烷 二丁胺 51 乙二醇(甘醇) 二异丁基甲酮 52 乙炔(电石气) 二丙酮醇 53 乙胺(一乙胺) 二异丙醚(异丙醚) 54 乙基乙二醇 对二甲苯 55 乙基丙基醚 邻二甲苯 56 乙基丙酮 间二甲苯 57 5-乙基-2-甲基吡啶 二甲胺 58 乙基环丁烷 二甲基二氯硅烷 59 乙基环已烷 2,2-二甲基丁烷(新已烷) 60 乙基环戊烷 2,3-二甲基丁烷 61 乙苯 2,2-二甲基丙烷 62 乙烯 2,3-二甲基戊烷 63 乙烯基乙炔 二甲基甲酰胺 64 乙烯基乙基醚 N,N-二甲基苯胺 65 乙烯基甲苯 二甲腈(不对称) 66 乙烷 二甲硫醚 67 乙硫醇 二甲醚(甲醚) 68 乙腈(甲基氰) 二苯醚(联苯醚) 69 乙酰乙酸乙酯(乙酸醋酸乙酯) 1,1-二氟乙烯 70 乙酰二甲胺 1,1-二氟乙烷 71 表3.0.5 称
名 称 苯胺(阿尼林油) 乳酸乙酯 乳酸甲酯 1-庚烯 正庚烷 异庚烷 氢 1-癸烯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N,N-二乙基苯胺(二乙基替苯胺)
二乙基硒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二氧六环 二硫化碳 1,1-二氯乙烯(偏二氯乙烯)
1,2-二氯乙烯(顺)(均二氯乙烯)
1,2-二氯乙烯(反)(均二氯乙烯)
名 称 丙炔(甲基乙炔) 丙烯 丙烯胺 异丙烯基苯 丙烯腈 丙烯酸乙酯 丙烯酸正丁酯 丙烯酸甲酯 丙烯碳酸酯 丙烯醇(烯丙醇) 丙烯醛 丙烷 丙腈(乙基腈) 丙酮 丙酸乙酯 丙酸甲酯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正丁醛 异丁醛 丁醚 三乙胺 三甘醇 三甲胺 2,2,5-三甲基已烷 2,2,3-三甲基戊烷 2,2,4-三甲基戊烷 3,5,5-三甲基环已烯-2-酮-1 1,2,4-三甲基苯 三氯乙烯 三氯乙烷 1,2,3-三氯丙烷 三氯硅烷 三聚乙醛 1,4-已二烯 1-已烯 正已烷 异已烷 已酮-2 无水肼 天然气 1-壬烯 正壬烷 双戊烯 水煤气 1,2-丙二醇 丙苯 异丙苯 丙胺 异丙胺 对异丙基甲苯
续表3.0.5 名 称 序号 丁基锂(溶于戊烷溶液) 146 丁基锂(溶于庚烷溶液) 147 丁烯-1 148 异丁烯 149 丁烯-2(顺) 150 丁烯-2(反) 151 丁烯醛 152 正丁烷 153 异丁烷 154 丁腈 155 丁酮[甲(基)乙(基甲)酮] 156 丁酸 157 正丁醇 158 异丁醇 159 仲丁醇 160 叔丁醇 161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甲基内吸磷(甲基1059) 甲醛 甲酸(蚁酸) 正—丁腈 对硝基苯胺 对硝基氯苯 异—丁腈 苄基氯(氯化苄) 呋喃丹(虫螨威) 邻—硝基氯苯 苯乙腈(苄基氰) 苯胺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HG20660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表3.0.3-2 常见的毒性程度为高度危害的化学介质 名 称 名 称 序号 二甲腈(不对称) 肼(联氨) 32 二异氰酸甲苯酯(TDI) 环氧乙烷(氧化乙烯) 33 二氟化氧(一氧化氟) 环氧氯丙烷 34 二硝基苯(间、邻、对) 速灭威 35 二硝基氯化苯 臭氧 36 1,2—二溴乙烷 倍硫磷 37 1,2—二溴氯丙烷 敌百虫 38 二氯四氟丙酮 敌敌畏 39 二氯氧化硒(氯氧化硒) 氟 40 3—丁烯腈(烯丙基腈) 氟化氢(氢氟酸) 41 十氟化硫 砷化氢 42 三氟化氯 菸碱(烟碱、尼古丁) 43 三硝基甲苯(TNT) 硒化氢 44 三氯化磷 硫酸二甲酯 45 五氯化磷 氰 46 丙烯腈 氯 47 丙烯酰胺 氯丹(氯化茚) 48 丙烯醛 氯化苦(三氯硝基甲烷) 49 丙酮氰醇(氰化醇) 氯化氰 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