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王粲《登楼赋》看建安风骨(1)

合集下载

《登楼赋》

《登楼赋》

5.律赋 唐宋时代科举考试所采用的一种试体赋。讲 究对仗、平仄,严格限韵。 6.文赋 唐宋以来以散文笔法创作的赋。 代表作品: 杜牧 《阿房宫赋》
欧阳修 《秋声赋》 苏轼《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公元189年, 在洛阳废少帝,立陈留王刘协为帝,
是为 ,改元“永汉”。
董卓赶走反对其废立的袁绍,杀少帝生母何太后,罢免
据《三国志》记载,王粲有诗、赋、论、议近六十篇。
《隋书·经籍志》著录有《王粲集》11卷,《去伐论集》3卷、 《汉末英雄记》10卷,皆佚。
明代张溥辑有《王侍中集》1卷。 严可均《全后汉文》卷90~91辑录有其辞赋奏疏。 中华书局出版有俞绍初校点的《王粲集》。现世存诗23首。 王粲于建安十三年归顺曹操,在此之前的作品或纪汉末战乱, 或写其流落荆州时的羁旅之情和壮志难酬的感慨,如《七哀诗》。
登楼赋
东汉·王粲
授课内容
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文学史一般所说的建安文
学,是建安前几年至魏明帝最后一年(239年)这段
时间的文学,实即曹氏势力统治下的文学,而创作
主要是在建安年间。代表作家主要是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
徐干、阮瑀[yǔ]、应玚[yáng]、刘桢)和 等。
建安作家用自己的笔直抒胸襟,抒发渴望建功立业
4.骈赋 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赋受到骈文的影响,开 始讲究对仗工稳和字句的整饬,发展成骈赋。 代表作品:江淹的《别赋》: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况秦、吴兮绝国, 复燕、宋兮千里。或春苔兮始生,乍秋风兮暂起。 是以行子断肠,百感凄恻。风萧萧而异响,云漫漫 而奇色。舟凝滞于水滨,车逶迟于山侧。棹容与而 讵前,马寒鸣而不息。
▪ 诗歌传统:建安风骨
建安时期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
,抒发

王粲《登楼赋》浅析(一)

王粲《登楼赋》浅析(一)

王粲《登楼赋》浅析(一)摘要:作为抒情小赋的代表作,《登楼赋》历来是诸家研究的重点。

这篇赋文感情真挚,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体现了抒情小赋的典型特点,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同时这篇赋作又有着深邃的思想内蕴,值得仔细品味与研读。

关键词:登楼赋、艺术特色、创作主旨王粲《登楼赋》是汉末建安时期抒情小赋的代表之作。

曹丕《典论·论文》认为“王粲长于辞赋,如粲之初征、登楼、槐赋、征思,虽张、蔡不过也。

”[1]萧统《昭明文选》收录此赋,并且在辞赋类中将其列为“游览”类之首。

由此可见《登楼赋》在中国辞赋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黄燕平《20世纪80年代以来王粲研究述评》一文讲道《登楼赋》是王粲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于对作地和作时、创作主旨、艺术成就的研究。

笔者在本文中再次浅析《登楼赋》,虽没有跳出上述的研究范围,但是想通过本文的写作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一、《登楼赋》的艺术特色虽然《登楼赋》全文只有三段,但是整篇文章却是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作者在行文过程中,以登楼游览为线索,首段写登楼所见之景,在写景中透露出忧思,“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2]两句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第二段集中表达了作者内心沉重的忧思,抒发怀乡思归之情;第三段是感情的进一步升华,感叹时光易逝,战乱纷纷,揭示出忧思的深层内涵即抱负不能施展的怀才不遇之情。

贯穿全篇的始终是作者所见所感的忧愤情怀,线索明朗清晰,前后相互照应,使文章既具有严谨性,又具有艺术上的美感。

笔者认为《登楼赋》最突出的艺术特色则是以情景交融的手法创造了诗意的境界。

作者将浓郁的思想感情赋予景色描写之中,因情设景,情随景迁,具有很强的画面感。

《登楼赋》开篇先写登楼所见的地势开阔、物产丰富的秀美景色,然而笔锋一转写道“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3],本想登楼销忧,不曾料到却勾起了思乡怀归之情。

以乐景衬托心中的哀情,更能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读来深切感人。

第二段则是抒情中兼有写景,凭轩远望,却看不到旧乡之景,不禁涕泗横流,抒情写景相得益彰。

2016年4月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试题及答案

2016年4月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试题及答案

2016年4月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试题及答案 005381604-全国-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总分:100一、单选题(共30题,共30分)1、刘长卿写得最好的诗为()(1分)A: 五言诗B: 七言诗C: 乐府诗D: 歌行体诗2、自居易的《秦中吟》十首属于()(1分)A: 讽谕诗B: 闲适诗C: 伤感诗D: 杂体诗3、王建的诗歌创作中,成就最高的是()(1分)A: 乐府诗B: 格律诗C: 山水诗D: 田园诗4、贾岛诗歌创作的特点是()(1分)A: 以咏史诗著称B: 以苦吟著称C: 诗意朦胧D: 诗风清丽5、晚唐小品文的创作特征是()(1分)A: 宗经尚简B: 文以明道C: 批判性强D: 娱乐性强6、谢灵运、鲍照属于()(1分)A: 正始诗人B: 建安七子C: 元嘉诗人D: 北地三才7、吴歌《华山畿》主要抒写的是()(1分) A: 慕容垂及姚泓时战阵之事B: 对爱情的坚贞不渝C: 辽阔广表的草原风光D: 游牧生活和尚武精神8、千古传唱的《敕勒川》属于()(1分)A: 北朝民歌B: 南朝民歌C: 宫体诗D: 歌行体9、下列各句,出自王粲《登楼赋》的是()(1分)A: 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B: 叹《黍离》之愍周兮,悲《麦秀》于殷墟C: 傲自足于一呕,寻风波以穷年D: 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10、“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出自于()(1分) A:《孔雀赋》B:《洛神赋》C:《思旧赋》D:《文赋》11、下列关于《水经注》的说法正确的是()(1分)A: 作者是南朝的郦道元B: 有些篇章是优秀的山水散文C: 其中有大量关于佛寺及市井、民俗的记载D: 多方面反映了魏晋士人的精神面貌12、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代表作是()(1分) A:《拾遗记》B:《博物志》C:《幽明录》D:《搜神记》13、薛道衡的诗《昔昔盐》的艺术特点是()(1分)A: 笔力苍劲B: 词气宏拔C: 朴实爽俊D: 辞清句丽14、在汉代被称作“为群儒首”的人是()(1分) A: 刘向B: 董仲舒C: 东方朔D: 蔡邕15、东汉后期王符“志意蕴愤”的著作是()(1分) A:《昌言》B:《潜夫论》C:《论衡》D:《盐铁论》16、《史记》“五体”中,作为全书纲领的是()(1分)A: 本纪B: 列传C: 书D: 表17、贾谊《吊屈原赋》最显著的艺术特点是()(1分)A: 铺排摹绘B: 直抒胸臆C: 借景抒情D: 咏物托志18、文人五言诗《同声歌》的作者是()(1分) A: 辛延年B: 秦嘉C: 李延年D: 张衡19、下列诗句出自《古诗十九首》的是()(1分) A: 嘉会难再遇,三载为千秋B: 迴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C: 人生无几时,颠沛在其间D: 浮云起高山,悲风激深谷20、汉乐府民歌《东门行》在句式上采用的是()(1分)A: 七言为主B: 五言为主C: 四言为主D: 杂言为主21、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个文人诗歌创作高潮出现在()(1分)A: 建安时期B: 正始时期C: 太康年间D: 永明年间22、下列诗句出自阮籍《咏怀》的是()(1分) A: 郁郁润底松,离离山上苗B: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C: 朱门何足荣,未若托蓬莱D: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23、现今存诗最多的西晋诗人是()(1分)A: 陆机B: 左思C: 刘琨D: 潘岳24、上古神话中的治水英雄是()(1分)A: 尧B: 舜C: 禹D: 汤25、“敷陈其事而直言之”是指《诗经》表现手法中的()(1分)A: 风B: 赋C: 比D: 兴26、《尚书》是我国古代第一部()(1分) A: 编年史B: 国别史C: 历史文集D: 占卜文献27、《春秋》的叙事特点是()(1分)A: 佶屈聱牙B: 微言大义C: 铺排纵恣D: 明切犀利28、《庄子》的文风特点是()(1分)A: 冷峻峭拔B: 空灵飘乎C: 质木无文D: 义正辞严29、以下带“兮”字的不同句式中,出于宋玉《九辩》的是()(1分)A: 归来兮!不可以托些B: 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C: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D: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30、《吕氏春秋》在文学上的最大成就是()(1分)A: 记述了鲜明的人物形象B: 创作了丰富的寓言故事C: 文风质朴富于论辩色彩D: 深得先秦纵横家之风神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31、下列作品属于屈原的有()(2分)A:《离骚》B:《天问》C:《九歌》D:《九辩》E:《九章》32、顾况诗歌的特点包括()(2分)A: 受民歌影响B: 通俗明快C: 有怪奇风格D: 高雅闲淡E: 以七绝见长33、元稹诗歌内容广阔,形式多样,主要包括()(2分)A: 新乐府诗B: 艳情诗C: 悼亡诗D: 酬唱诗E: 山水诗34、陶渊明今传散文有()(2分)A:《兰亭集序》B:《五柳先生传》C:《桃花源记》D:《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E:《与子俨等书》35、下列赋作属于扬雄的有()(2分)A:《长杨赋》B:《河东赋》C:《甘泉赋》D:《逐贫赋》E:《羽猎赋》三、文字题(共10题,共60分)36、名词解释:“左思风力”(3分)37、名词解释:《孟子》(3分)38、名词解释:贞观诗坛(3分)39、名词解释:大历十才子(3分)40、简述晁错政论散文的主要特色。

从王粲《登楼赋》看建安风骨(1)

从王粲《登楼赋》看建安风骨(1)

师范大学开放教育学院(网络教育)毕业设计(论文)论文题目:从王粲《登楼赋》看建安风骨专业:年级:学号:学生姓名:学习中心:指导教师:完成日期:目录摘要 (Ⅰ)Abstract (Ⅰ)一、建安风骨的定义极其特征 (1)(一)什么是建安风骨 (1)(二)建安风骨的特征 (1)二、王粲《登楼赋》的内容和对后世的影响 (1)(一)王粲《登楼赋》的内容 (2)(二)王粲《登楼赋》对后世的影响 (3)三、从王粲《登楼赋》的创作看建安风骨的显现 (4)(一)从王粲《登楼赋》写作背景看建安风骨感时怀事的创作特点 (4)(二)《从登楼赋》思想主旨看作者个人情感与建安风骨时代精神的融合 (5)(三)《登楼赋》看建安精神的形成及其特点 (5)结语 (8)参考文献 (9)致谢 (10)从王粲《登楼赋》看建安风骨摘要从汉末到建安时期的这段时间,正值政局急剧动荡,民不聊生的时刻。

各大主流文体也在发生剧烈而深刻的变化,当自西汉以来盛行的大赋已经被各种沉重的现实主义枷锁挤压得日薄西山的时候,一大批风格清新刚健的抒情小赋悄然登上文坛,小赋展现出的勃勃生机,与大赋的气息奄奄成为对比。

而以建安七子中的王粲的赋作更是冠绝当代,王粲很得曹氏父子的欣赏,尤其是曹丕更是盛赞其文章,可与张衡蔡邕抗衡。

王粲的作品,也确实不负魏文帝之期许,思想性和艺术性之高,让王粲不愧为一代文宗。

本文试从王粲《登楼赋》为例,探讨抒情小赋的独特意义,以及《登楼赋》中所体现出的建安风骨。

关键词:王粲;《登楼赋》;抒情小赋;建安风骨ABSTRACTThe period from the end of the Han Dynasty to the Jian 'an period coincided with the period of political turmoil and people's livelihood. The major mainstream literary styles are also undergoing drastic and profound changes,while the Great Fu that has prevailed since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has been squeezed by various heavy realistic shackles,a large number of style of fresh and vigorous lyric small Fu quietly boarded the literary world,small Fu show vitality,and big Fu become a contrast. Wang Can Wang Can,one of the seven sons of Kien An,is the best of his generation. He and his father,the Cao family,enjoyed Wang Can's works and Cao Pi in particular praised his works as a rival to Zhang Heng. Wang Can's works,indeed,live up to Cao Pi's expectations,ideological and artistic high,so that Wang Can worthy of a generation of scholars. This article tries to discuss the unique meaning of Lyric Xiao Fu and the Jianan character embodied in Tang Lou Fu from the example of Wang Can s Tang Lou Fu.KEY WORDS:Wang Can; Ode to climbing a building; Lyric Ode; Jianan Character从王粲《登楼赋》看建安风骨一、建安风骨的定义与其特征(一)什么是建安风骨建安是汉献帝在东汉末年的一个年号,起止时间是由公元19年开始,到219年为止。

建安七子诗歌选赏,慷慨悲凉、风骨遒劲

建安七子诗歌选赏,慷慨悲凉、风骨遒劲

建安七子诗歌选赏,慷慨悲凉、风骨遒劲建安风骨,又称汉魏风骨。

是文学史上的一个时代称谓,以三曹及建安七子为代表,风格特色慷慨悲凉、风骨遒劲,同时又心怀天下、壮志绸缪。

体现了中国文人最为推崇的,胸怀广度和崚嶒风范,因此于中国文学史上傲然挺立,独以风骨冠名。

【所谓七子】七子者: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余幹伟长,陈留阮瑀元瑜,当南应玚德琏,东平刘桢公幹。

七子之称,始于曹丕《典论》:“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

成以自骋骥騄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

以此相服,亦良难矣。

盖君子审己以度人,故能免于斯累,而作论文。

”七子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他们与三曹一起,构成建安作家的主力军,对诗、赋、散文的发展,都作出了贡献。

七子的创作风格具有共同的特点,也就是建安文学的时代风格,即:“雅好慷慨”,“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

【雅好慷慨·志深笔长】七子诗歌选赏孔融字文举,鲁国曲阜人,孔子二十世孙。

其家学渊源,后为曹操所用、所疑,后因劝阻曹操攻打刘备而被处死,因四岁让梨而名垂千古。

孔融是东汉末年一代名儒,继蔡邕为文章宗师,亦擅诗歌,为建安七子之首,文才甚丰,现存作品为散文和诗。

临终诗——沉痛而惋惜的宣告言多令事败,器漏苦不密。

河溃蚁孔端,山坏由猿穴。

涓涓江汉流,天窗通冥室。

谗邪害公正,浮云翳白日。

靡辞无忠诚,华繁竟不实。

人有两三心,安能合为一。

三人成市虎,浸渍解胶漆。

生存多所虑,长寝万事毕。

这首诗为孔融被曹操处死之前,自知难逃一死,所以写下的,用以总结自己的一生。

诗笔沉惋,痛自己的不慎小节、言多语失,惜谗邪害正、浮云避日。

结句“生存多所虑,长寝万事毕”,透露出深入骨髓的悲凉。

整诗叙喻错综,运典灵活巧妙,非常有特色。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城)人,强记默识,善算术行文。

曾依附荆州刘表,后归降曹操。

在七子中,王粲成就最高,其《七哀诗》和《登楼赋》最能代表建安文学的精神。

王璨诗歌分析建安诗风风骨

王璨诗歌分析建安诗风风骨

王璨是建安时期的重要诗人之一,其诗在建安诗坛独树一帜, ,在“建安七子”中文名最大、成就最高,誉为“七子之冠冕”。

王的诗可以分为两期三类,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前期的五言诗苍凉悲慨,志深笔长;前期的四言诗情至语质,文当而整;后期的五言诗莽苍雄阔,笔势浩荡。

所谓建安风骨,不仅是“苍凉悲慨”的沉吟,还是慷慨激昂的高歌,即所谓“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

王后期作品,正好体现了这种奋发图强的时代精神和慷慨激昂的建安诗风。

一、苍凉悲慨志深笔长王投刘表无法伸展大志,忍受着寄人篱下的孤独寂寞。

这一时期的作品大多反映战乱不堪的残破现实,充满了沉郁、哀伤的情调。

刘鳃评建安诗歌“志深笔长”,用以评王也很恰当。

王这一时期的诗作主要有《七哀诗》一二。

其一“西京乱无象”是人们所熟知的。

此诗是诗人赴荆州时所作,展示了一幅悲惨的乱离图。

诗一开篇便用“乱无象”、“豺虎”等带着强烈贬义色彩的字眼,使诗一下子就喷射出强烈的悲愤。

诗人用“复弃”二字将自己饱经流离的酸楚尽情渲泻,深为沉痛。

写亲朋攀辕难舍,含泪哭行,充满了浓重的乱离色彩。

接着诗人勾勒当时的社会全景:“白骨蔽平原”,令人神凄骨寒;用特写展现了一出人间悲剧:“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社会破败到连母子之亲都无法保全。

写饥妇弃子,“情词酸楚,直书所见,至不忍闻”。

二、情至语质文当而整王桨早年依刘表时另写有赠答诗四首。

这四首诗纯为四言古体,文情深厚真挚,语言厚朴质直,诗风“典则雅驯”。

王的四言诗继承了(诗经》的传统,并有所发展。

在感情表达上比(诗经)更曲折、更细腻,语言也更富于表现力,在当时堪称一流。

总的来说,王聚的四言诗在内容上没能反映时代生活,缺乏慷慨悲歌、奋发图强的时代精神,深情有余,悲壮不足。

三、莽苍雄阔笔势浩荡王归附曹操后深得重用,直上青云。

随着生活际遇的变化,他的思想和创作也发生了质的变化;思想从沉郁到开朗奋发,诗风由苍凉悲慨到慷慨豪壮,热情讴歌建安时代超迈昂扬的伟壮之情。

王粲《登楼赋》原文及鉴赏

王粲《登楼赋》原文及鉴赏

王粲《登楼赋》原文及鉴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王粲《登楼赋》原文及鉴赏【导语】:〔东汉〕王粲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

登楼赋_王粲的文言文原文赏析及翻译

登楼赋_王粲的文言文原文赏析及翻译

登楼赋_王粲的文言文原文赏析及翻译登楼赋_王粲的文言文原文赏析及翻译在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文言文是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

相信很多人都在为看懂文言文发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登楼赋_王粲的文言文原文赏析及翻译,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登楼赋两汉王粲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

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

挟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长洲。

背坟衍之广陆兮,临皋隰之沃流。

北弥陶牧,西接昭邱。

华实蔽野,黍稷盈畴。

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遭纷浊而迁逝兮,漫逾纪以迄今。

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凭轩槛以遥望兮,向北风而开襟。

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

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济深。

悲旧乡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

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

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吟。

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惟日月之逾迈兮,俟河清其未极。

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骋力。

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之莫食。

步栖迟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将匿。

风萧瑟而并兴兮,天惨惨而无色。

兽狂顾以求群兮,鸟相鸣而举翼,原野阒其无人兮,征夫行而未息。

心凄怆以感发兮,意忉怛而惨恻。

循阶除而下降兮,气交愤于胸臆。

夜参半而不寐兮,怅盘桓以反侧。

译文登上这座楼来眺望四周,暂且在闲暇的时光消解忧愁。

(我)看这座楼宇所处的地方,实在是明亮宽敞少有匹敌。

携带着清澈的漳水的浦口,倚临着弯曲的沮水的长长的水中陆地。

背靠着高而平的广大的陆地,俯临水边高高低低的地面上可以灌溉的河流,北边的重点是陶朱公放牧的原野,西边连接着楚昭王的陵墓。

花果遮蔽原野,谷物布满田地。

但即使(这里)的确很美却不是我的乡土,又怎么能够值得我在此逗留?(我因为)逢上纷乱混浊的.乱世而迁移流亡(到这里),到现在已经超过漫长的十二年。

心中思念故乡希望归去,谁能忍受这种(思乡的)忧思啊!凭靠着楼上的栏杆来(向远方)遥望,面对着北风(我)敞开衣襟。

读登楼赋观后感

读登楼赋观后感

读登楼赋观后感
这篇赋一开头啊,就给人一种很“丧”的感觉。

王粲说他“遭纷浊而迁逝兮,漫逾纪以迄今”,啥意思呢?就是他这一路走来,命运多舛啊,被乱世裹挟着到处跑,这一跑就跑了十二年。

我就想啊,这十二年得有多少辛酸事儿啊,就像我们现在如果在职场上连续遭遇挫折,换了好几个工作,还一直没个安定的时候,心里肯定也是苦哈哈的。

然后他登上楼去,开始描述周围的景色。

那描写可细致了,什么“挟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长洲。

背坟衍之广陆兮,临皋隰之沃流”。

他看到了清澈的漳水,弯曲的沮水,还有广阔的陆地和肥沃的河流附近的湿地啥的。

我感觉他在这时候就像是一个拿着放大镜看世界的人,把周围的环境一点点地剖析给我们看。

可他为啥要这么细致地描写景色呢?我觉得啊,他是在借景抒情。

看着这么美好的景色,自己却漂泊无依,这鲜明的对比,就更显得他内心的愁苦了。

他站在楼上,思绪开始乱飞。

一会儿想到了远方的故乡,“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那思乡之情就像潮水一样,汹涌澎湃。

我特别能理解这种感觉,就像我们在外面漂泊久了,不管这个城市多么繁华,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还是会想念家里那熟悉的床铺、妈妈做的菜。

他想回家,可是又回不去,这无奈就像一堵高墙,把他死死地挡在外面。

再接着呢,他又开始感叹自己的遭遇。

在这乱世之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之莫食”。

他害怕自己像匏瓜那样白白地挂在那里,无人问津,又担心自己像淘干净了的井水,却没人来喝。

这就好比我们现在,有一身的才华,可是却没有施展的舞台,只能干着急。

“建安七子”王粲的一次千古第一登楼: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

“建安七子”王粲的一次千古第一登楼: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

“建安七子”王粲的一次千古第一登楼: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文/景桥先生每周一文温暖同行全文2128字,阅读约需5分钟01 1975年7月,因身体抱恙,千古伟人毛泽东,已是不便自行阅读了。

但,他又不可一日不读书。

于是,受组织委派,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芦荻定期来为毛泽东诵读古典名篇,毛泽东由“读书”改为“听书”。

这一日,选读的是东汉王粲的名作《登楼赋》。

静默听完,毛泽东显然被文中抒发的强烈思乡之情触动,尤其有感于“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等句,他动情地说:“人对自己的童年、自己的故乡、过去的朋侣,感情总是很深的。

写《到韶山》,就是想起了三十二年前的往事,对故乡是很怀念的。

写《答友人》,说'斑竹一支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就是怀念杨开慧的,开慧就是霞姑嘛!”隔着1771年的山河岁月,两位历史人物,遥相共鸣。

不过,一个是当时“穷”,一个是此时“达”,一个是曾经的壮志难酬,一个是今世中华新纪元之缔造者。

但,“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

怀念故乡,是人之共情,又怎会因为你我的人生是困顿还是通达而有所不同呢?02 纵观历史,王粲是创造过两个中华第一的。

第一个,是“建安七子”的排位赛。

"七子"之说,最早见于曹丕所著《典论·论文》,列出了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和刘桢七人。

但曹丕并未言说此为实力排名,姑且只能理解为自然顺序。

有史可载的定论,则是刘勰《文心雕龙》,“王粲溢才,捷而能密,文多兼善,辞少瑕累,摘其诗赋,则七子之冠冕”,首推王粲为“七子之首”。

不仅如此,《文心雕龙》中,刘勰还将王粲推为“魏晋之赋首”。

也是,“建安风骨”天下三分、两分在曹家。

而能并称“曹王”的,正是这位王粲(另一位是曹植)。

第二个,是王粲的千古名作《登楼赋》。

据考,中华文学史上,通过登楼感怀一述思乡之情的,当从此篇始。

乃至后世,“王粲登楼”成为了一个典型文学意象。

一想到王粲登楼,乡愁之意便油然而生、绵绵不绝。

王粲登楼赋赏析

王粲登楼赋赏析

二、王粲〈登樓賦〉賞析(一)原文登茲樓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銷憂。

覽斯宇之所處兮,實顯敞而寡仇。

挾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長洲。

背墳衍之廣陸兮,臨隰之沃流。

北彌陶牧,西接昭丘。

華實蔽野,黍稷盈疇。

雖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遭紛濁而遷逝兮,漫踰紀以迄今。

情眷眷而懷歸兮,孰憂思之可任!憑軒檻以遙望兮,向北風而開襟。

平原遠而極目兮,蔽荊山之高岑。

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濟深。

悲舊鄉之壅隔兮,涕橫墜而弗禁。

昔尼父之在陳兮,有歸歟之歎音;鍾儀幽而楚奏兮,莊舄顯而越吟;人情同於懷土兮,豈窮達而異心!惟日月之逾遇兮,俟河清其未極。

冀王道之一平兮。

假高衢而騁力。

懼匏瓜之徒懸兮,畏井渫之莫食。

步棲遲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將匿。

風蕭瑟而並興兮,天慘慘而無色。

獸狂顧以求群兮,鳥相鳴而舉翼。

原野闃其無人兮,征夫行而未息。

心悽愴以感發兮,意忉怛而憯惻。

循階除而下降兮,氣交憤於胸臆。

夜參半而不寐兮,帳盤桓以反側。

(二)王粲生平與文學成就建安時期,曹操三父子以其政治地位和藝術實踐,總領文苑。

繞其周圍的作家,最著名的當屬「建安七子」,而王粲即七子中文學成就最顯著者。

以下即從其生命歷程與文學成就兩方面來分析1.生命歷程(1)居故鄉、徙長安、流寓荊州王粲為山陽高平人,其地約在今山東鄒縣西南。

出生於名門族之家。

曾祖王龔,東漢順帝時官居太尉,祖父王暢,東漢靈帝時任司空,父王謙任大將軍何進長史。

後董卓廢少帝,立獻帝,並於初平元年(一九○)挾獻帝西遷長安,王謙、王粲父子亦隨同西遷,時粲十四歲。

(十四歲前居故鄉)抵長安,粲盡露頭角。

名儒蔡邕不僅「倒屣迎之」,甚至想把「吾家書籍文章,盡當與之」其間,粲曾為司徒所辟召,又詔授為黃門侍郎,粲均辭而不就,旋與好友孫萌聯袂南下,投奔荊州,依附刺史劉表。

因劉表和王粲屬同鄉,又曾受學於粲之祖父暢,故粲流遷即奔赴荊州。

王粲居長安為十四至十七歲。

粲流寓荊州達十五年之久。

劉表幕府中文學之士,當無人能與王粲相抗衡。

故建安三年(一九八)長沙太守張羨起兵背叛劉表時,劉表即邀粲寫〈三輔論〉,申明「去暴舉順」之大義。

建安风骨

建安风骨

建安风骨【建安风骨】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骏爽刚健风格。

汉末建安时期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王粲、陈琳、徐干、阮瑀、刘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

无论是“曹氏父子”还是“建安七子”,都长期生活在河洛大地,这种骏爽刚健的风格是同河洛文化密切相关的。

风骨一词最早大量应用于魏、晋、南朝的人物评论,后引用到书画理论和文学评论之中。

至于文学评论,当以南唐刘勰的《文心雕龙·风骨》最为精到:“怊怅述情,必始乎风;沉吟铺辞,莫先于骨。

故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

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意气骏爽,则文风生焉。

”意思是端直的言辞结合骏爽的意气,形成格调劲健和艺术感染力强的“风骨”。

风,就是文章的生命力和内在的感染力,而骨是指文章的表现力。

汉献帝最后的年号为“建安”(公元196年~220年),文学史上的建安时期,是指建安至魏初的一段时间。

这一时代的作家,逐步摆脱了儒家思想的束缚,注重作品本身的抒情性,加上当时处于战乱动荡的年代,思想感情常常表现得更为慷慨激昂,他们创作了一大批文学巨著,形成了文学作品内容充实、感情丰富的特点,即人们常说的“建安风骨”。

建安时期的文学作品,尤以诗歌最为突出,建安诗歌是从汉乐府和“古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些著作表现了时代精神。

“曹氏父子”是建安文坛的领军人物,曹操的诗文,深沉慷慨、气势雄浑;曹丕与文士相处极欢洽。

王粲死时,他率众文士送葬,说:“王粲生前喜欢听驴叫,我们都叫一声送他。

”于是墓前响起一片驴叫声。

曹植的文学成就最高,他文才富艳,辞藻华丽,善用比喻,因而具有“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的艺术风格。

他的《洛神赋》是千古名篇,以精炼的语言及淳厚的感情,描绘出洛神绝世之美及纯洁无瑕的形象。

“七子”中成就最高的是王粲,其代表作《七哀诗》是汉末战乱动荡的真实写照。

读登楼赋观后感

读登楼赋观后感

读登楼赋观后感
首先得说,这王粲可真是个有故事的人啊。

他登上那楼,看到的景色好像都带着他的愁绪。

我就想啊,他站在楼上,望着远方,那风一吹,衣袂飘飘的,肯定帅是帅,但心里苦啊。

他描写的景色就像是一幅幅画,可这些画都透着股子忧伤的调调。

比如说“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这一眼望去,平原那么辽阔,可远处的荆山却挡住了视线,就好像他的前路被什么东西给堵住了一样,满满的都是无奈。

这楼就像是他的一个倾诉对象。

他在这儿,把自己的思乡之情、怀才不遇的愤懑都一股脑地倒了出来。

我能想象他一边踱步,一边嘴里嘟囔着那些充满文采的句子。

像“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之莫食”,这说的不就是他觉得自己空有一身才华,就像那匏瓜白白地挂在那里,井淘干净了却没人来打水一样,多憋屈啊。

我读到这儿的时候,就特别想穿越过去拍拍他的肩膀说:“哥们儿,你可太不容易了。


而且他的那种孤独感也从字里行间透出来。

在楼上,周围的景色虽然美,但是他却感觉自己像个局外人。

就好比我们有时候在热闹的人群里,却还是觉得孤单,他那时候肯定也是这样。

“心凄怆以感发兮,意忉怛而憯恻”,这心都要碎了的感觉,我都能感受到。

我想,他可能看着楼下人来人往,却没有一个能懂他的人,这得多难受啊。

王粲《登楼赋》(刘)

王粲《登楼赋》(刘)
wwwciscocomicnd930最后赋文更深一层地点明了忧思的内涵是希冀时世早日清平以施展自己平生之才力但此种期望又迟迟不见到来今已感到所依非人而抱负难展因而不由得要气交愤于胸臆写得悲凉慷慨极富感染力历来与曹植的洛神赋并列一起被誉为建安辞赋最高成就的代表
王粲《登楼赋》
(一)作者简介
王粲(177-217), 字仲宣,出身于东汉的 上层官僚之家,父亲王 谦是大将军何进的长史。 东汉文学家,“建安七 子”之一。王粲强记默 识,善算术行文;有诗、 赋、论、议垂六十篇, 有《王侍中集》。
王粲死于壮年, 其死因被记载在东 汉名医张仲景的传 记中。其中言道, 张仲景凭自己多年 的医疗经验,渐渐 发现这位仅有二十 几岁的作家王粲隐 藏着可怕的“疠疾” 的病源。
有一天,他对王粲说:
“你已经患病了,应该及 早治疗。如若不然,到了 四十岁,眉毛就会脱落。 眉毛脱落后半年,就会死 去。现在服五石汤,还可 挽救。”可是王粲听了很 不高兴,自认文雅、高贵, 身体又没什么不舒服,便 不听他的话,更不吃药。
王粲之死
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冬,王粲随曹操 征讨孙吴,次年春,在返回邺城途中病逝,时年四 十一岁。曹丕亲率众文士为其送葬。为了寄托对王 粲的眷恋之情,曹丕对王粲的生前好友们说:“仲 宣平日最爱听驴叫,让我们学一次驴叫,为他送行 吧!”顿时,王粲的墓地上响起了一片嘹亮的驴叫 之声。这驴叫声响彻四野,并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千 古绝唱。葬礼之后,曹植又作《王仲宣诔》,其中 说:“吾与夫子,义贯丹青。好和琴瑟,分过友生。 庶几遐年,携手同征。如何奄忽,弃我夙零。”可 见其交情确实非同寻常。
王粲在赋中抒发的苦闷和怨愤,表达出 了封建社会中身处困境但心志甚高的文 人的共同感受,故颇能激起历代有志者 的强烈共鸣。“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 春来更远游。”(李商隐《安定城楼》) 王粲登楼,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典故。

以王粲为例浅谈建安文学之“慷慨悲凉”

以王粲为例浅谈建安文学之“慷慨悲凉”

以王粲为例浅谈建安文学之“慷慨悲凉”摘要:建安作家创作的建安文学,因其“慷慨悲凉“的时代风格,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中的地位。

王粲的“悲凉”表现在社会民生动荡乱离以及个人怀才不遇,“慷慨”则表现在感情的激越、积极入世建功立业。

关键词:王粲;建安文学;慷慨悲凉“慷慨悲凉”之“慷慨”,指感情浓烈激越,昂扬向上的积极心态;“悲凉”,叙写的境遇和感情悲凉沉郁,颇为消极的心态,两种相反的感情基调表现在建安众多作家的作品中,形成一种交错纠缠的文学审美特征。

刘勰《文心雕龙·时序》概括其为:“观其时文, 雅好慷慨, 良由世积乱离, 风衰俗怨, 并志深而笔长, 故梗概而多气也。

” 在建安七子中,王粲成就较为突出,作品也较为丰富,与曹植并称为“曹王”,与刘桢并称为“王刘”,甚至,刘勰在《文心雕龙·才略》中称赞王粲云:“仲宣溢才,捷而能密,文多兼善,辞少瑕累,摘其诗、赋,则七子之冠冕乎!”。

而在身世遭遇方面,王粲也比其余人经历得丰富一些,从十七岁躲避战乱来到荆州投靠刘表,而后归曹,其间14年一直不为刘表所喜,才志得不到伸展,但仍然有凌云之志,渴望一个施展抱负的平台。

因此,“慷慨悲凉”的内涵在王粲这里,有更多更真切的体现,更确切的说,是“悲凉”境遇和“慷慨”心态以及两者交织,形成了王璨诗文“慷慨悲凉”的文学特征。

一、悲凉:社会离乱的悲惨和个人不得志的愁闷初平四年(193年),在去往荆州的路上,有感于战乱给底层百姓造成的巨大悲惨景象,王粲创作了《七哀诗·其一》。

诗句一开始,王粲就痛斥洛阳“豺虎”董卓等人祸国殃民,使得整个西京地区陷入混乱不堪的状况。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此四句作者以小见大,集中概括了整个社会和天下百姓的恐怖罹难。

悲惨的景象,引起作者极其沉重的哀凄。

全诗通脱自然,叙事与抒情紧密结合,真切有力地描绘了路上百姓悲惨苦难的社会面貌。

沈德潜《古诗源》卷六云:“此杜少陵《无家别》、《垂老别》诸篇之祖也。

提到建安的文言文翻译

提到建安的文言文翻译

建安之际,天下纷扰,英雄辈出,文风大变。

昔汉末群雄割据,战火连天,民生凋敝。

而建安时期,虽烽烟四起,然文士辈出,诗赋飞扬,遂成一代之盛。

此间风骨,实为后世所景仰。

夫建安之文,其风骨何在?盖以慷慨悲壮、雄浑豪放为特色。

是时,曹操雄才大略,志在天下,故其诗赋多抒怀壮志,如《观沧海》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气象恢弘,豪情万丈。

而曹植亦才子也,其《洛神赋》描绘洛水女神,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笔触细腻,意境深远。

兄弟二人,各具风采,相映成趣。

建安文士,多慷慨悲壮之志。

如陈琳,字孔璋,才子也,其《为袁绍檄宛》一文,义正词严,痛斥曹操,气吞山河。

徐干,字伟长,亦慷慨激昂,其《中论》一书,议论风生,抒发己见,令人叹为观止。

是时,文士们虽身处乱世,然矢志不渝,以文会友,相互砥砺,传颂千古。

建安风骨,亦体现在文学创作上。

是时,诗赋、辞赋、散文等体裁兴盛,各领风骚。

诗赋方面,以曹操、曹植、王粲、徐干等为代表,豪放洒脱,意境高远。

如王粲《登楼赋》中“登兹楼以四望,聊暇日以消忧。

”抒发了对时局的忧虑,以及对理想的追求。

辞赋方面,以曹植、王粲、徐干等为代表,辞藻华丽,意蕴丰富。

如曹植《洛神赋》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描绘了洛水女神的美丽,以及诗人的爱慕之情。

散文方面,以徐干、陈琳等为代表,叙事抒情,言辞犀利。

如徐干《中论》中“夫英雄者,国之器也,故能以天下为已任。

”阐述了英雄的伟大,以及担当天下为己任的精神。

陈琳《为袁绍檄宛》中,则揭露了曹操的罪行,呼吁天下豪杰共讨之。

建安风骨,不仅体现在文学创作上,亦体现在文士的品格上。

是时,文士们虽身处乱世,然不屈不挠,坚守信仰,矢志不渝。

如王粲,虽被曹操赏识,然始终不忘故国,其《登楼赋》中“登兹楼以四望,聊暇日以消忧。

”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以及对未来的憧憬。

总之,建安风骨,是一种精神风貌,一种时代精神。

它体现了文士们在乱世中的豪迈与担当,以及坚守信仰的坚定。

后世之人,应以此为鉴,砥砺前行,传承建安风骨,共创美好未来。

王灿_登楼赋

王灿_登楼赋

-
28
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之莫食。
惧匏瓜之徒悬:担心自己像匏瓜那样白白地 悬挂在那里。《论语》孔子说:“吾岂匏瓜也 哉?焉能系而不食?” 以匏瓜徒悬喻不被任用。
畏井渫之莫食:渫,淘井,害怕井淘好了, 却没有人来打水吃。《周易》:“井渫不食, 为我心恻。”喻自己志向高洁,但不被任用。
担心有才能而不被任用啊,井淘干净了,却 无人来取食。
23
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
怀念故乡的感情人人相同啊,哪能因为 困厄(逆境)或腾达(顺境)就不同了呢?
-
24
• 这段由凭栏槛——遥望——开襟——极 目——壅隔——涕横坠,既描写了山川景 物,又引用了古人古事;既有遥望流涕, 又有沉思冥想,层层深入地抒发了作者对 故乡的眷恋之情。然而,这并不是他忧思 的全部内容,下段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 往深广出开掘拓展。
-
14
第一段:登楼所见
交代登楼之因,描写登楼所见之景,以及 引起的思乡之情。
此段作者运用了“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前 面所写的山川美好的乐景,其目的是为了反衬 怀旧思归之哀情。以乐衬哀,愈见其哀。这样, 一个满怀忧思、怅然失意、羁旅他乡的文弱书 生的形象,便跃然眼前了。
-
15
纷乱混浊, 比喻乱世
宕开一笔,着力描绘眼前“四 望”所见之景
-
8
指这座楼所处的环境
匹敌
览斯宇之所处兮, 实显敞而寡仇。
(我)看这座楼宇所处的地方,实在是明 亮宽敞少有匹敌。
-
9
指清澈的漳水,流经当阳,与 曲沮,弯曲的沮水。流 沮水会合,经江陵注入长江。 经当阳,与漳水会合。
挟清漳之通浦兮, 倚曲沮之长洲。

江河与支流
登樓賦

建安风骨的诗

建安风骨的诗

建安风骨的诗建安文学本质是曹魏统治下的代表士大夫与权贵的中原文人所作的诗文,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三曹和建安七子。

刘勰《文心雕龙》评曹氏父子的诗曾说:“志不出于滔荡,辞不离于哀思”,评建安七子则是“仲宣溢才,捷而能密,文多兼善,辞少瑕累,摘其诗赋,则七子之冠冕乎”,这是在说王粲的造诣最高,以《登楼赋》为代表作。

当然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和《悲愤诗》成就也非常高,其悲惨的流离遭遇造就了其独树一帜的文。

以现代的眼光来看,他们的诗作题材还是比较局限,只有曹操自身经历最为丰富,其情感的丰沛和耿直也得到后世不少文人的称道,钟嵘《诗品》评曹操的诗“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

”我们熟悉的曹操在小说戏曲中往往被定性为狡诈的奸雄,但从《让县自明本志令》和其诗作中能够看出他的率真与心怀天下,否则怎么会诞生如此感人的文字,有着同时期他人无可比拟的沉郁顿挫、格高调响的悲壮气势。

01—曹操《蒿里行》可以称得上是曹操的代表作,这是他在执行“奉天子以令不臣”战略初步恢复中原之后,回忆汉末这段动荡的岁月。

首先是十八路诸侯在孟津会盟,义在讨董,但“军合力不齐”,除了孙坚和曹操在进攻董卓外,大家各自打着小算盘,随着东郡太守桥瑁被兖州刺史刘岱所杀,联军解体。

袁绍、公孙在河北也有拥立新皇帝之心,互相攻伐,河南这边最大军阀袁术则自立为帝,百姓由于常年战乱死伤惨重。

曹操自己常年在一线征战,也经历了数次饥荒,尤其迎奉汉献帝的过程都非常狼狈,看到民生凋敝的景象,只能暗自垂泪,也激励自己早日平定乱世。

蒿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观沧海》写于公元207年,即曹操平定北方凯旋后,统一大业迈进一大步,胸中大志与眼前壮阔的景色辉映成趣。

《龟虽寿》也大概创作于返回许昌的这段时间,曹操自己已经五十多岁,但统一国家的信念还在,仍然充满斗志和希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范大学开放教育学院(网络教育)毕业设计(论文)论文题目:从王粲《登楼赋》看建安风骨专业:年级:学号:学生姓名:学习中心:指导教师:完成日期:目录摘要 (Ⅰ)Abstract (Ⅰ)一、建安风骨的定义极其特征 (1)(一)什么是建安风骨 (1)(二)建安风骨的特征 (1)二、王粲《登楼赋》的内容和对后世的影响 (1)(一)王粲《登楼赋》的内容 (2)(二)王粲《登楼赋》对后世的影响 (3)三、从王粲《登楼赋》的创作看建安风骨的显现 (4)(一)从王粲《登楼赋》写作背景看建安风骨感时怀事的创作特点 (4)(二)《从登楼赋》思想主旨看作者个人情感与建安风骨时代精神的融合 (5)(三)《登楼赋》看建安精神的形成及其特点 (5)结语 (8)参考文献 (9)致谢 (10)从王粲《登楼赋》看建安风骨摘要从汉末到建安时期的这段时间,正值政局急剧动荡,民不聊生的时刻。

各大主流文体也在发生剧烈而深刻的变化,当自西汉以来盛行的大赋已经被各种沉重的现实主义枷锁挤压得日薄西山的时候,一大批风格清新刚健的抒情小赋悄然登上文坛,小赋展现出的勃勃生机,与大赋的气息奄奄成为对比。

而以建安七子中的王粲的赋作更是冠绝当代,王粲很得曹氏父子的欣赏,尤其是曹丕更是盛赞其文章,可与张衡蔡邕抗衡。

王粲的作品,也确实不负魏文帝之期许,思想性和艺术性之高,让王粲不愧为一代文宗。

本文试从王粲《登楼赋》为例,探讨抒情小赋的独特意义,以及《登楼赋》中所体现出的建安风骨。

关键词:王粲;《登楼赋》;抒情小赋;建安风骨ABSTRACTThe period from the end of the Han Dynasty to the Jian 'an period coincided with the period of political turmoil and people's livelihood. The major mainstream literary styles are also undergoing drastic and profound changes,while the Great Fu that has prevailed since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has been squeezed by various heavy realistic shackles,a large number of style of fresh and vigorous lyric small Fu quietly boarded the literary world,small Fu show vitality,and big Fu become a contrast. Wang Can Wang Can,one of the seven sons of Kien An,is the best of his generation. He and his father,the Cao family,enjoyed Wang Can's works and Cao Pi in particular praised his works as a rival to Zhang Heng. Wang Can's works,indeed,live up to Cao Pi's expectations,ideological and artistic high,so that Wang Can worthy of a generation of scholars. This article tries to discuss the unique meaning of Lyric Xiao Fu and the Jianan character embodied in Tang Lou Fu from the example of Wang Can s Tang Lou Fu.KEY WORDS:Wang Can; Ode to climbing a building; Lyric Ode; Jianan Character从王粲《登楼赋》看建安风骨一、建安风骨的定义与其特征(一)什么是建安风骨建安是汉献帝在东汉末年的一个年号,起止时间是由公元19年开始,到219年为止。

所谓“建安文学”是指建安时期和曹魏的“黄初”和“太和”两个时期的文学所取得的成就,以曹操门下的文人集团“邺下文人集团”为主。

代表人物是建安七子和三曹,以及蔡琰。

建安文学是我国古典文学的一个高峰。

和一般的贵族文学相比,建安文学并非是吟风弄月之举,而是如实反映东汉末年的社会大动乱,以及百姓的疾苦。

建安文学的可贵,就在于其摒弃了无病呻吟,而是在作品中深刻反映了东汉末年不是无病呻吟,在文学作品中广泛的反映了“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的民生疾苦。

因为汉末军阀“城头变幻大王旗”无休无止的征战所造成的惨剧,都在建安文学中有着生动的反映。

对于建安风骨写实的特点,历朝都予以高度评价。

明朝人明人钟惺说“汉末实录,真诗史也。

”但光是“实录”,强调其纪实性,每本史书都能做到。

要付诸诗句,形成风骨,则必须借助于婉丽的诗句、建安文学就是建立在“实录”的基础上。

既保留了浑朴刚健的汉乐府特色,以明白晓畅的语言,将作家内心的沉郁慷慨的感情表现得明朗有力。

既展现了诗人昂扬的人生观,又有悲天悯人的凄凉哀怨。

情景交融,内容与形式在诗歌中得到高度的统一,这种诗歌,被后人称作“建安风骨”。

王粲,是建安七子之首,他的创作,也集中而鲜明的体现了建安风骨的特色。

在汉末建安时期,三曹父子以其超然的政治地位,和卓越的文学才华总领汉末文苑,他们身旁围绕的邺下文人集团里面,最负盛名者当属“建安七子”,而建安七子中声名最盛者,就是王粲。

(二)建安风骨的特征建安文学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建安风骨,自从刘勰在《文心雕龙》风骨篇中首创“风骨”这个概念之后,学者黄侃曾在《文心雕龙札记》中说:“风即文意,骨即文辞”。

建安风骨包括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同时也强调文章感化和教育的社会功能。

《辞海》解释“建安风骨”的时候说,“建安风骨内容或反映社会的动乱,或抒发其渴望国家统一的抱负,大抵情辞慷慨,格调刚健遒劲,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均有鲜明特色。

”由此可知,“建安风骨”的特征是以写实的作品真实深刻地反映了社会动荡和民不聊生的现实,表现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百姓痛苦生活体验,以及渴望建功立业实现人生价值的强烈诉求,格调苍凉,情感充沛,语言清新刚健,洋溢慷慨悲壮的美学色彩。

“建安风骨”本身所具有的形象性和概括性,决定了它为历代的文学家所称道。

建安风骨是东汉末年文学特有的时代特征的概括,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深刻的现实性。

建安时代是大有作为的时代,这个时期的作家大都经历了战火纷飞生灵涂炭的苦楚,很多人都有军中生涯,有对功业的强烈追求。

建安诗人们既对汉乐府诗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现实主义写作传统进行继承;另外一面则是从战乱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生活中汲取创作养分,将自己的所见所闻用创作的方式表现出来。

表达了对军阀割据的愤恨和对无辜百姓的同情。

不失为文学史上的光辉一页。

其次是浓郁抒情性。

建安文学一改两汉辞赋内容以颂扬为主,汉乐府民歌则以叙事为主的形式,开始转变为以抒情为主。

借文学作品的创作将自己慷慨悲凉的情感进行抒发,这是建安诗人共同特点。

对于他们来说,正因为社会长期剧烈动荡,才让渴望国家统一安定成为社会各阶级的共同心声。

这种心理又反过来,让他们渴望匡时救民,一统天下,个人建功立业的心理空前强盛,这些特点在文学作品中,就自然反映出昂扬进取的时代精神,同时又慷慨苍凉的独有特色。

第三,鲜明的创作个性。

建安诗人出身和政见并不一致,但其总体政治趋向则大多依附于曹氏集团,因此他们所创作的作品,也都大体反映贵族阶级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

自然,如果具体细分,又有所不同。

譬如“三曹”中曹操诗慷慨悲凉、气韵沉雄,曹丕诗歌的纤弱柔媚、缠绵婉转,曹植诗歌的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三人虽为父子兄弟,但文风截然不同,就很能说明这一点。

第四,语言质朴刚健。

建安诗歌在汉乐府诗歌基础上,吸取民歌中的朴质,从而形成的特有的语言风格。

虽然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离不开文采修饰的外在美,但风骨结合之后,其所产生的内在美也能与外在美和谐统一。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就是她的人文意志和人文关怀,这才最终奠定了建安文学的地位。

我国人文精神经过五千年沉淀与沉积,是传统文化中最核心的部分。

建安风骨中的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对百姓的深切哀悯之中,譬如《蒿里行》,生动反映了军阀混战带给百姓的巨大痛苦,对战火中的百姓的遭遇给予了极大同情。

第二是昂扬向上,刚健有为的进取精神。

如曹操以天下为己任,东临碣石,胸藏四海。

流露出荡平军阀,江山一统的壮志豪情。

在《龟虽寿》中,曹操高度重视人的价值,对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示充分认可,从而表现出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三是唯才是举,知人善任。

曹操父子不以富贵骄人,对待门下宾客均能以礼相待,三人都是贵族文人,尤其对知识分子非常礼遇。

曹丕《与吴质书》中写自己与友人的交往,毫无上级下属之间的隔膜,亲密无间,如同布衣之交。

王粲与曹丕交情甚笃,王粲喜欢听驴叫。

他的葬礼上,曹丕提议每个人学一声驴叫为他送行,于是丧礼上驴叫声此起彼伏,是建安文学上一个著名案例。

曹丕是世子,身份高贵,他带头学驴叫送挚友。

这是对王粲最大的尊重,也说明了曹丕和王粲友谊之深,体现了曹丕的礼贤下士。

二、王粲《登楼赋》的内容和对后世的影响(一)王粲《登楼赋》的内容《登楼赋》王粲的名篇,也是开启千古登高赋诗的先河之作。

王粲避乱荆州,原非长久之计。

纵然满腹济世之心,才华盖世,却在现实中知音难遇,沉沦下僚,郁郁不得志,满怀心事的在荆州蹉跎十多年,所以在丽日登临荆州城楼。

原本是想在风和日丽下眺望四野,以大好河山的景色,来排遣内心中忧虑。

以登高长啸的方式,一洗心中郁结。

谁曾想登临非但没能消解诗人半分愁心,反而让诗人触景生情,感物兴怀,异地虽好,不是久恋之乡,也不是久处之地。

对比之下,更让人怀念故乡。

在这样的百感交集中,愁闷的诗人在春日登高时,看到国家战火日炽,混乱加剧,以及百姓民不聊生的惨象。

诗人心中悲愤交集,于是“登楼”的题目寓情于景,抒自己块垒,写下了千古流传的《登楼赋》。

在诗中,王粲登高楼向四周眺望,心中充满无尽的感慨。

虽然是一派欢乐的场景,但却更显出气氛的寂寞凄凉,生动勾勒出一幅令人悚然心惊的断城楼图,将作者内心的凄怆惨恻,衬托的更加有力。

读来令人神伤,乃至于泣下。

作家盛年淹留他乡,一个并不欢迎他,也无法让他实现价值的地方。

作者在城楼上极目远望,然而视线却被荆山的高峰所无情遮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