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四核金属簇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质研究

合集下载

四核铜化合物(Cu4L4)(CH3CN)(H 2L=(R)-1-(1-羟基正丁烷-2-氨甲基)萘-2-醇)的合成、晶体结构及磁性

四核铜化合物(Cu4L4)(CH3CN)(H 2L=(R)-1-(1-羟基正丁烷-2-氨甲基)萘-2-醇)的合成、晶体结构及磁性

>?’$+,6$@ =, +,NAO2PPGQ+L,2NA- -GQRS2T U+V2) G, -GRR2P! +,) -IAP+S D-IAOO#U+V2 SAL+,) %!4#"#%%"#I.)PGT.U*N+,# &#.SAQA,G4Q2NI.S4,+RINI+S2,#&#GS %5&64 WANI OGPQ*S+ GO %8*9694 %85’8:4 W+V V.,NI2VAX2) +,) VNP*-N*P+SS. -I+P+-N2PAX2)1 DA,LS2#-P.VN+S VNP*-N*P2 VIGWV NI+N NI2 -GQRS2T -G,VAVNV GO +, A,GPL+,A- -GP2 OGPQ2) U. OG*P 8* ! AG,V +,) OG*P GT.L2, +NGQV OPGQ OG*P SAL+,)V P2VR2-NAY2S.1 C+L,2NA- Q2+V*P2Q2,NV VIGW NI+N + W2+Z +,NAO2PPGQ+L,2NA- -G*RSA,L G--*PV A, NI2 -GQRS2T1 88J8[ !&$>$$1
!"# $%& ’() *+,!
"#$$%&’ !-./0101203 !4510678 !45109:;<=>? !@.
: ; " M N O P Q R S T U V J W $ %!4#"#%"# X / Y Z [ #&# \ ] / 4 ^ #&# _ %5&64 $ ‘ a b c d e f g h i c S L j k 78*9694

过渡金属配合物的研究进展

过渡金属配合物的研究进展

过渡金属配合物的研究进展李飒英【摘要】由于多孔金属-有机骨架(MOFs)有着多样性的结构特点,并且在离子交换、气体存储、分离和催化方面有着诱人的应用前景,因此,金属-有机骨架配位聚合物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主要论述了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研究现状以及性能研究.【期刊名称】《黑龙江科技信息》【年(卷),期】2016(000)018【总页数】1页(P55)【关键词】过渡金属;配合物;合成;性质研究【作者】李飒英【作者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化学与化工系,陕西西安710100【正文语种】中文由于多孔金属-有机骨架(MOFs)有着多样性的结构特点,并且在离子交换、气体存储、分离和催化方面有着诱人的应用前景,因此,金属-有机骨架配位聚合物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过渡金属容易同时与多个相同的或不同的配体配位,并且其配位数也复杂多变,自组装所得到的配位聚合物又常常具有奇特的结构与不同寻常的性质,故过渡金属配合物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取得了卓著的研究成果。

人们研究的过渡金属配合物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2009年,李薇等[1]采用溶剂热法合成出了{[Co(4,4′-bipy)(C 9 H 8O 3 N)2](H 2 O)4}n,每个 Co离子与 2个 4,4′-联吡啶分子中的 2个 N 原子,2个邻乙酰氨基苯甲酸根的 4个氧原子配位,形成了六配位的变形八面体结构。

B.L.Li课题组利用柔性双咪唑桥联配体1,4-二(2-甲基咪唑)丁烷和多种双羧基作为混合配体和二价过渡金属盐为原料在溶剂热条件下合成出了四中钴的配合物:{[Co(bib)(ndc)]·0.5H2O}n(1),{[Co(bib)·0.5(aip)]H2O}n(2),[Co(bib)(adc)]n(3),{[Co2(bib)(adc)2]·0.5H2O}n(4),并对这几种配合物的光催化活性进行了研究。

L.Schlechte 课题组[32]以刚性桥联咪唑配体1,3-二咪唑苯和二价钴盐为原料在溶剂热条件下合成出了五个不同结构的新颖的配合物。

羧酸配体金属Co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磁性

羧酸配体金属Co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磁性

羧酸配体金属Co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磁性刘航诚;阿娜尔古丽·吾甫尔;潘言亮;孙佳仪;张朔;王多志【期刊名称】《合成化学》【年(卷),期】2024(32)6【摘要】羧酸配体配合物在气体吸附/分离、催化、光学和磁学等众多领域均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以5-氨基间苯二甲酸(5-H_(2)AIPC)和吡嗪甲酸(2-HPC) 2种羧酸作为配体,在溶剂热条件下与氯化钴反应,合成2种新型金属钴配合物{[Co_(2)(μ_(3)-OH_(-))_(2)(5-HAIPC)(2-PC)]}_n(1)和{[Co_(2)Cl_(2)(2-PC)_(2)(H_(2)O)_(3)]}_n(2)。

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对配合物1和2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X-射线单晶衍射结果表明:配合物1属于C2/c空间群,由椅式四核簇经5-氨基间苯二甲酸和吡嗪甲酸2种配体连接形成三维框架结构。

配合物2属于P2_1/c空间群,由配体吡嗪甲酸与金属中心Co2连接形成无限延伸的一维链,配体吡嗪甲酸与Co1连接形成二维层状结构,金属中心Co1和Co2通过配体连接进而通过氢键组装成1个三维超分子结构。

对2种配合物的磁性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配合物1和2均呈反铁磁性。

【总页数】9页(P542-550)【作者】刘航诚;阿娜尔古丽·吾甫尔;潘言亮;孙佳仪;张朔;王多志【作者单位】新疆大学化学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22.5【相关文献】1.由联苯三羧酸配体构筑的零维四核镍(Ⅱ)配合物和一维锰(Ⅱ)配位聚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磁性质2.两个包含联苯三羧酸配体的铜(Ⅱ)和锰(Ⅱ)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磁性质3.以吡啶-2,5-二羧酸或噻吩-2,5-二羧酸为配体的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性质4.由吡啶-三羧酸配体构筑的锌(Ⅱ)和锰(Ⅱ)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荧光及磁性质5.基于含双吡唑的四羧酸配体构筑的Fe(Ⅱ)/Co(Ⅱ)同构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磁性质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金属簇的制备和性质研究

金属簇的制备和性质研究

金属簇的制备和性质研究金属簇是指由几个到几十个金属原子构成的芯片状或球形聚集体,其尺寸通常在1-3纳米之间。

金属簇的研究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纳米科学领域的发展而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成为研究纳米材料和纳米器件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

本文将从金属簇的制备和性质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金属簇的制备金属簇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两种。

物理方法主要是采用离子束蒸发、分子束蒸发、磁控溅射、电子束蒸发等技术,利用高能量束撞击金属靶材,从而使金属原子从靶材表面脱离并聚集形成金属簇。

化学方法主要是采用还原、共沉淀、微乳等技术,在水相或有机相中控制金属离子的还原和聚集,从而制备金属簇。

单纯的物理方法往往得到的是一些分散的金属原子,需要结合化学方法进行后续的处理,例如在还原的过程中加入辅助剂、表面活性剂等,将金属原子还原形成金属簇,控制其形貌和大小,提高其稳定性和分散性。

同时,还可以利用保护分子辅助制备金属簇,如利用巯基、膦基等保护基控制金属原子的聚集形成金属簇。

二、金属簇的性质研究金属簇的尺寸和形貌对其性质具有决定性影响,因此需要对金属簇的性质进行深入的研究。

主要包括光学、电子学、磁学等方面的研究。

(一)光学性质金属簇的光学性质主要包括吸收、荧光、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等。

金属簇的吸收特性与其大小和形状有关,较小的簇体积相对较小,表面原子数目较少,吸收波长对应较短。

同时,表面局部场强度大,容易出现表面增强拉曼效应。

荧光特性则与簇表面的分子组成有关,例如金簇表面修饰巯基会出现荧光效应,利用共沉淀等方法控制其修饰可以制备出具有不同荧光特性的金簇原料。

(二)电子性质金属簇的电子性质主要包括电学或电化学性质。

金属簇运用于纳米电子学和纳米器件等领域中,因此其导电性、电化学反应活性等也成为了研究的重点。

金属簇的导电性能受其尺寸和化学修饰的影响,而且在DFT(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中发现小尺寸的金簇能量更为紧密,具有更高的荷电轨道态密度和电子密度,这使其更有导电性能,更易形成电子键。

多核金属配合物的合成

多核金属配合物的合成

附件2论文中英文摘要格式作者姓名:孔祥建论文题目:多核金属配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质研究作者简介:孔祥建,男,1979年12月出生,2005年9月师从于厦门大学龙腊生教授和郑兰荪教授,于2009年6月获博士学位。

中文摘要多核金属簇合物已经成为当今化学研究中最活跃的研究热点之一,不仅因为它们具有纳米尺寸的分子结构,而且还表现出有趣的光、电、磁和催化性质。

但目前的研究绝大多数集中在多核过渡金属簇合物上,多核稀土和多核稀土-过渡金属簇合物的研究相对较少。

本论文基于多核金属簇合物这一目前非常活跃的前沿课题,在多酸配位聚合物、多核稀土簇合物、多核稀土-过渡金属簇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等方面展开了系统的研究,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提出了静电作用组装微孔多酸配位聚合物的方法,研究了组装多酸配位聚合物的影响因素。

(1)提出了静电作用组装微孔多酸配位聚合物的方法。

利用金属有机二维框架与多酸阴离子间的静电作用组装了四个静电作用导向的Keggin型微孔多酸配位聚合物(Inorg. Chem. 2006, 45, 10702)。

研究表明二维网状格子的大小与多酸阴离子大小的匹配对合成多孔金属有机框架有促进作用。

多酸微孔配位聚合物对乙苯选择性氧化制备苯乙酮的催化反应研究表明多酸阴离子中金属离子的价态对多酸配位聚合物的催化活性有重要的影响(Eur. J. Inorg. Chem. 2010, 4526)。

(2)通过控制反应的pH值合成了零维、一维、二维和三维结构的六个Keggin型多酸配位聚合物。

研究显示,低pH值容易形成低维数的多酸配位聚合物,而高pH值容易形成高维数的多酸配位聚合物。

催化研究表明结构中配体的质子化明显地降低了多酸配位聚合物的催化反应活性(Dalton Trans. 2009, 9503),这对于我们合成高催化活性的多孔配位聚合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利用配体的原位分解控制阴离子模板剂的缓释和金属配体的合成策略,合成了十个高核稀土-过渡金属簇合物,如41核双壳层Ln20Ni21、50核双壳层Ln20Ni30、108核四壳层Ln54Ni54、以及136核四壳层Ln60Ni76等簇合物。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合成与性质研究报告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合成与性质研究报告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合成与性质研究报告一、引言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etalOrganic Frameworks,简称 MOFs)是一类由金属离子或金属簇与有机配体通过配位键自组装形成的具有周期性网络结构的晶态多孔材料。

由于其具有高比表面积、可调的孔径大小和形状、多样化的结构和功能等特点,在气体储存与分离、催化、药物传递、传感等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因此近年来成为了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二、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合成方法(一)溶剂热法溶剂热法是合成 MOFs 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将金属盐、有机配体和溶剂放入密封的反应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反应一段时间,使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体通过配位键自组装形成 MOFs 晶体。

该方法的优点是反应条件温和、产物结晶度高,但反应时间较长,且需要严格控制反应条件。

(二)水热法水热法与溶剂热法类似,只是以水作为反应溶剂。

水热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等优点,但由于水的极性较大,可能会影响产物的结构和性能。

(三)微波辅助合成法微波辅助合成法是利用微波辐射来加速反应进程。

微波能够快速均匀地加热反应体系,大大缩短反应时间,提高反应效率。

但该方法需要特殊的微波反应设备,且对反应条件的控制要求较高。

(四)电化学合成法电化学合成法是通过在电极表面施加电场,使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体在电极表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从而形成 MOFs 薄膜或纳米结构。

这种方法可以实现对产物形貌和结构的精确控制,但适用范围相对较窄。

三、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性质(一)孔隙率和比表面积MOFs 具有极高的孔隙率和比表面积,这使得它们能够吸附大量的气体分子和小分子物质。

孔隙率和比表面积的大小取决于 MOFs 的结构和组成,可以通过改变金属离子、有机配体以及合成条件来进行调控。

(二)孔径大小和形状MOFs 的孔径大小和形状可以在纳米尺度上进行精确调控,这使得它们能够选择性地吸附和分离不同大小和形状的分子。

例如,具有合适孔径的 MOFs 可以用于分离甲烷和二氧化碳、氢气和氮气等气体混合物。

金属簇与多核配合物的区别

金属簇与多核配合物的区别

金属簇与多核配合物的区别
金属簇与多核配合物是两种不同的化学实体,它们在结构、性质和应用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区别。

金属簇是由数个金属原子通过共价键或金属键相互连接而成的小分子,通常由几个到几十个金属原子组成。

金属簇的结构可以是球形、棱柱形、多面体等,具有高度对称性和稳定性。

金属簇的性质主要取决于其组成金属原子的种类、数目和排列方式,可以表现出金属的光电性质、催化性质、磁性质等特性。

金属簇的应用领域广泛,包括催化、光电器件、生物医学等。

相比之下,多核配合物是由一个中心金属离子与多个配体通过配位键相互连接而成的大分子,通常由几个到几十个金属离子和配体组成。

多核配合物的结构可以是线性、环形、多面体等,具有较低的对称性和较高的化学反应活性。

多核配合物的性质主要取决于其组成金属离子和配体的种类、数目和排列方式,可以表现出催化、荧光、磁性等特性。

多核配合物的应用领域主要包括催化、荧光探针、生物医学等。

在结构上,金属簇和多核配合物的区别主要在于连接方式和组成单位。

金属簇是由金属原子通过共价键或金属键相互连接而成的小分子,而多核配合物是由一个中心金属离子与多个配体通过配位键相互连接而成的大分子。

在性质上,金属簇和多核配合物的区别主要在于对称性和反应活性。

金属簇具有高度对称性和较低的化学反应
活性,而多核配合物具有较低的对称性和较高的化学反应活性。

金属簇和多核配合物是两种不同的化学实体,它们在结构、性质和应用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区别。

对于化学研究和应用,需要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化学实体。

(2-甲基咪唑)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

(2-甲基咪唑)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

(2-甲基咪唑)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2-甲基咪唑)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中⽂摘要咪唑及其衍⽣物常⽤于构筑⾦属有机框架配位化合物,两个2-甲基咪唑通过桥连作⽤可形成独特的拓扑结构和新颖的配位聚合物。

本论⽂⽤2-甲基咪唑柔性配体1,4-⼆(2-甲基咪唑-1-基)丁烷(bib)和过渡⾦属Co(II),Cd(II),Cu(II),Zn(II),Ni(II)以及1,3-⾦刚烷⼆甲酸(H2ada),5-氨基间苯⼆甲酸(H2aip),5-羟基间苯⼆甲酸(H2hip),1,4-萘⼆甲酸(H2ndc),邻苯⼆甲酸(H2bdc),对苯⼆⼄酸(H2bda),戊⼆酸(H2glu)配体,合成了9个配合物:{[Co2(bib)(ada)2]·0.5H2O}n(1),{[Co(bib)(aip)]·H2O}n(2),{[Co(bib)(ndc)]·0.5H2O}n (3),[Cd2(bib)(bdc)2]n (4),[Cd2(bib)(bda)2]n (5),[Cu2(bib)(glu)2]n(6),{[Zn(bib)(ndc)]·0.25H2O}n (7),[Ni(bib)(hip)]n(8)和{[Ni2(bib)(adc)2]·0.5H2O}n(9)。

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配合物1,8和9中配体bib以anti-anti-gauche 的形式参与配位,配合物2,3和4中配体bib以anti-anti-anti 的形式参与配位,配合物5,6和7中配体bib以gauche-anti-gauche的形式参与配位。

其中配合物1和9是⼀维三股链(两重羧酸链和⼀重bib配体链),配合物8有着特别的⼆维(6,3)⽹格结构。

配合物2有着不寻常的(3,4)连接的⼆维⽹格结构。

⽽配合物4是特殊的基于Cd2(COO)2⼆聚体的六连接⾃交叉三维⽹络结构,⽽配合物5是基于Cd2(COO)2⼆聚体的三重穿插pcu⽹格。

fe-s簇合成指标

fe-s簇合成指标

fe-s簇合成指标FE-S簇合成的指标对于评价其性能和应用潜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FE-S簇合成的指标进行深入探讨,包括结构特征、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和应用性能等方面,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FE-S簇合成的结构特征FE-S簇合成的结构特征是其性能和应用的基础。

一般来说,FE-S簇合成的结构特征包括晶体结构、表面形貌、晶粒尺寸、晶格畸变等方面。

这些结构特征直接影响了FE-S簇合成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因此对其进行准确描述和表征是十分重要的。

1. 晶体结构:FE-S簇合成的晶体结构是其最基本的结构特征,描述了其内部原子的排列和周期性。

一般来说,FE-S簇合成具有体心立方晶体结构或者面心立方晶体结构,其晶格常数和晶格畸变是评价其质量和稳定性的重要指标。

2. 表面形貌:FE-S簇合成的表面形貌对其在催化剂和传感器等应用中起着重要作用。

其表面形貌往往与其晶体结构密切相关,可以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技术进行表征。

3. 晶粒尺寸:FE-S簇合成的晶粒尺寸是其结晶度和稳定性的重要指标。

晶粒尺寸较小的FE-S簇合成往往具有更高的比表面积和更好的催化活性,因此对其进行准确测量和表征是至关重要的。

4. 晶格畸变:FE-S簇合成的晶格畸变是其内部原子排列的非理想性描述,通常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拉曼光谱等技术进行检测和表征。

晶格畸变对FE-S簇合成的电子结构和能带结构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对其进行研究对于理解其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二、FE-S簇合成的物理性能FE-S簇合成具有丰富的物理性能,包括磁性、电性、光学性能等。

这些物理性能直接影响了其在电磁材料、光电器件和传感器等领域的应用。

因此,对FE-S簇合成的物理性能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推动其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1. 磁性:FE-S簇合成具有良好的磁性,可以表现出铁磁性、铁磁性和反铁磁性等不同类型的磁性。

通过调控其晶体结构和表面形貌,可以实现对其磁性的调控和增强,从而拓展其在磁性材料和磁存储器件等领域的应用。

金属簇合物

金属簇合物

Re3C19(Py)3
在插入反应中,簇合物的骨架不变但整个分子结构发生 变化。
(3)降解反应:
[Rh6(CO)15]2-+4 CO
[Rh5(CO)15]-+[Rh(CO)4]-
在降解反应中,簇合物的骨架也发生了变化。
(4)分解反应: Fe3(CO)12 +6 PPh3 3 Fe(CO)4(PPh3)2
m12混合金属原子簇金属非金属杂原子簇金属原子形成氧化态高氧化态缺电子簇低氧化态富电子簇卤素硫氧等羰基异腈基等3簇骨架结构的几何特征三原子三角形四原子四面体正方形菱形五原子四方锥三角双锥六原子八面体三棱柱七原子戴帽三棱柱八原子四方反棱柱十二面体九原子三戴帽三棱柱单戴帽四方反棱柱配体类型羰基簇合物非羰基簇合物簇合物反应特殊性
含有直接而明显键合的两个或两个以上金属原子的化合物。
1982年徐光宪提出:
原子簇合物为若干有限原子(三个或三个以上)直接键合组成 多面体或缺顶多面体骨架为特征的分子或离子。
第一个金属簇合物(亦即第一个原子簇合物):
Roussin黑盐:Cs[Fe4S3(NO)7]•H2O 1858年,Roussin合成得到 。 1958年,经X-ray分析确定其结构 。 1970年,经IR光谱和Mö ssbauer谱进一步证实 。
由于其合成上的困难,结构的复杂性,在应用领域 方面还没有取得人们所期望的结果。
核心问题探索合成规律。
谢谢大家!
二、影响形成M-M键的因素
1.金属要有低的氧化态,一般为0或接近0。
M-M键的形成需要成键电子,高氧化态,d电子已给出,无法提供d电 子成键;并且M-M键的形成要依靠d轨道的重叠,当金属处于高氧化态 时,d轨道收缩,不利于d轨道的互相重叠;相反,当金属呈现低氧化 态时,其价层轨道得以扩张,有利于金属之间价层轨道的充分重叠, 而在此同时,金属芯体之间的排斥作用又不致过大。

金属簇合物[(n—Bu)4N]3[WS4Ag3X3Br](X=Cl,Br,I)的热行为和热分解反应动力学

金属簇合物[(n—Bu)4N]3[WS4Ag3X3Br](X=Cl,Br,I)的热行为和热分解反应动力学

关 键 词 分 类 号

06l1 4 .

含硫 金 属 簇 合 物
061 1 4. 22
热 分 析
热 分 解 反 应 动 力 学
061 6l 3 4.
以四硫 代酸 根 [ ( =Mo W, , e N , MX 】 M , V R, b
T . a X=S S ;z b T; 。 e =1 ) ~3 为合 成 子 的含硫 金 属原
化合 物在 加 热过 程 中, 当有机 物 分 解后 , 能 出现 稳 可
定 的 W. gS新 相 的条 件 , 为 进一 步开 发 该 化 合物 A.
的应 用提 供 有益 的信 息 。
收稿 1 :0 20 —5 收 修 改 稿 1期 : 0 20 —9 3期 2 0 —70 。 3 2 0 —90 。
元 素进 行分 析 。
分 解反应 动 力学 。 同时, 望 找到 一个 对 该化 合 物 希
加 工成膜 ( 如用 真空 镀膜 法 ) 的适 宜 的温度 条件 和该
2 热 分 析 动 力 学 原 理
近 两 年 来 , 由 国 际 热 分 析 及 量 热 学 学 会 (C A )专 门组织 的 、由多 国热 分析 工作 者 参与 的 IT C 动 力学 分析 方法 课 题 的系 列研 究报 告 ・ I 次 表 ’ 再 。
热 分 析 测 定 在 美 国 T 仪 器 公 司 的 S T26 A D .9 0 型 T A D A 同步 热 分析 仪上 进 行 。动 态氮 气气 氛, G .T 流 量 为 lO m ・ i ~。 品在 测定 前 用玛 瑙研 钵 小 O c mn 样 心 研磨 ,以使 试 样粒 度 降低 并均 匀,从 而 改善 传热 ; 测 量 温 度 范 围 为 室 温 到 5 0C; 升 温 速 率 分 别 为 6 ̄

复杂金属簇合物的结构与功能

复杂金属簇合物的结构与功能

复杂金属簇合物是由多个金属原子通过共价键或者离子键相互连接形成的大分子结构,具有独特的结构和性质。

其结构多样,可以是球形、链状、环状等,也可以是分子簇或者晶体等形态。

复杂金属簇合物具有以下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1.多核结构:复杂金属簇合物可以由多个金属原子组成的多核结
构,这种多核结构可以使得簇合物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更复杂的性能。

2.多功能性:由于复杂金属簇合物中含有多个金属原子和配体,
因此可以具有多种功能,如催化、光电性能、磁性等。

3.可调性:复杂金属簇合物中金属原子和配体之间的键可以被调
节,从而可以控制复杂金属簇合物的性质,如形状、尺寸、电子结构等。

4.低维结构:复杂金属簇合物可以形成低维结构,如二维或三维
晶体,这些低维结构具有高度的有序性和规则性,因此可以应用于电子器件、生物传感器、催化剂等领域。

总之,复杂金属簇合物的结构和功能是十分复杂和多样的,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已经成为当今材料科学领域的热点研究对象之一。

金属金属四重键

金属金属四重键

三个端羰基相连。由于两个钴原子之间还形成Co-Co金属
键,所以钴的配位数也是6。显然,钴与钴是以d2sp3杂化
轨道不寻常的方式重迭,故Co-Co键呈弯曲形。
02
每个锰原子有五个空的d2sp3杂化轨道,可容纳来自五个
羰基的孤对电子,含有成单电子的第六个轨道则与另一个
锰原子的同样的轨道重叠形成Mn-Mn键。
对电子的物质,如配合物. 自由基和含有奇数电子的
式中g为电子自旋因子, m s为自旋磁量子数,取
SZ值 为 ± 1 / 2 ,Sβ e 为e玻 尔 磁
分子等顺磁性物质结构的
一种重要方法,它又称为
子。
顺磁共振吸收频率ν和磁 感应强度B的关系为:
电子顺磁共振(EPR)或
电子自旋共振(ESR)。


相同的电磁辐射才能被共振吸收, 即 ,这就是核磁共振波谱的选择性。 由于核磁能级的能量差很小,所以 共振吸收的电磁辐射波长较长,处 于射频辐射光区。
早在1924年Pauli就预言了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 可见某些原子核具有自旋和磁矩的性质,它们在磁 场中可以发生能级的分裂.这个预言直到1946年才 由哈佛大学的Purcell及斯坦福大学的Bloch所领 导的两个实验室分别得到证实,他们在各自实验室 中观察到核磁共振现象,因此他们分享了1952年的 诺贝尔物理奖.1949年,Kight第一次了现了化学环 境对核磁共振信号的影响,并发现了信号与化合物 结构有一定的关系.而1951年Arnold等人也发现 了乙醇分子由三组峰组成的,共振吸收频率随不同 基团而异.这些现象就是后来称谓的化学位移,揭开 了核磁共振与化学结构的关系.
4
许多原子簇化合物可以作为活性高,选择性好的新型催化剂
6.6.物质的磁性和磁共振

新型金属—有机及有机多骨架材料的设计合成和性质研究

新型金属—有机及有机多骨架材料的设计合成和性质研究

新型金属—有机及有机多骨架材料的设计合成和性质研究一、概述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型金属有机及有机多骨架材料的设计合成和性质研究已经成为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这类材料因其独特的晶体结构、优良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能源、环保、催化、生物医药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旨在系统介绍新型金属有机及有机多骨架材料的设计原则、合成方法以及性质研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是一类由金属离子或金属簇与有机配体通过配位键连接而成的多孔晶体材料。

其结构多样、孔径可调、功能可设计等特点使得MOFs在气体存储与分离、离子交换、传感等领域具有独特优势。

有机多骨架材料则是由有机分子通过非共价键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多孔结构的材料,同样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在设计合成新型金属有机及有机多骨架材料时,研究人员需要充分考虑材料的结构特点、稳定性、功能性等因素。

通过选择合适的金属离子、有机配体或有机分子,以及优化合成条件,可以实现对材料结构和性能的精确调控。

借助现代分析手段如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等,可以对材料的结构、组成和性质进行深入研究。

新型金属有机及有机多骨架材料的设计合成和性质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际应用意义。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这类材料将在更多领域展现出其独特的优势和潜力。

1. 金属—有机及有机多骨架材料的概述金属—有机及有机多骨架材料,是一类具有独特结构和优异性能的新型多孔材料。

它们由金属离子或金属簇与有机配体通过配位键自组装而成,形成具有周期性网络结构的多孔晶体。

这类材料结合了无机材料和有机材料的优点,不仅具有高度的结构可调性和功能性,而且在气体吸附与分离、催化、传感、药物传输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有机多骨架材料则是由有机分子或有机基团构成的具有多孔结构的材料。

与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相比,有机多骨架材料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因此在生物医药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金属团簇的研究与应用

金属团簇的研究与应用

金属团簇的研究与应用随着人们对金属材料的需求不断增长,金属团簇的研究逐渐成为了各大科研机构和企业的热门话题。

金属团簇,是由几个或几十个金属原子组成的微小物体,其尺寸一般介于1纳米到10纳米之间。

金属团簇表现出与其它材料不同的独特性质,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在生物医学、电子、电化学、光电子学、能源等领域均有广泛应用。

一、金属团簇合成方法金属团簇合成方法有多种,其中主要包括溶液化学方法、气相合成方法、离子束法、溅射法、聚集诱导方法、超声波辅助合成法、光化学合成法等。

溶液化学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可以通过调整反应物浓度、温度、pH值、还原剂浓度以及添加剂等方法,控制金属团簇的尺寸和形貌。

二、金属团簇的结构与性质金属团簇的结构复杂多样,其结构和性质受到金属原子种类、尺寸、表面修饰以及配位原子等因素的影响。

金属团簇通常有两种主要结构,一种是核壳结构,核心是高对称性的金属原子团簇,外围由低对称性的金属原子包裹;另一种是毛刺结构,由较小的金属原子集聚形成过渡金属簇,原子间的成键主要是金属-金属键和金属-配体键。

金属团簇的性质包括光学、电学、磁学、热学、力学等。

三、金属团簇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金属团簇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医学成像、治疗性物质传递、分子诊断和分子探针等方面。

其中,金属团簇在MRI成像中有着很大的应用前景。

相比传统MRI造影剂,金属团簇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较高的核磁共振信号、较低的毒性和更长的循环时间。

此外,金属团簇还可以用于生物标记、光学成像、药物载体等方面,取得了不错的研究进展。

四、金属团簇在电子、光电子学和能源方面的应用金属团簇在电子和光电子学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电化学传感器和沟通器、光场、光电转换器和纳米激光器等方面。

通过与有机分子的结合,可以提高电子转移速度和电子响应灵敏度。

在能源领域,金属团簇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超级电容器、锂离子电池和热电材料等方面。

其中,金属团簇在燃料电池方面的应用,具有优异的催化性能和高的能源转换效率。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合成,结构和性质的研究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合成,结构和性质的研究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合成,结构和性质的研究一、本文概述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etal-Organic Frameworks,简称MOFs)是一类由金属离子或金属团簇与有机配体通过配位键自组装形成的多孔晶体材料。

自上世纪90年代初首次被报道以来,MOFs材料因其独特的结构和性质,在气体存储与分离、催化、传感、药物输送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旨在综述MOFs材料的合成方法、结构特点以及性质研究的最新进展,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启示。

在合成方面,本文将详细介绍MOFs材料的常见合成方法,包括溶剂热法、微波辅助法、机械化学法等,并探讨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同时,还将关注合成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如反应温度、时间、溶剂选择等,对MOFs材料结构和性质的影响。

在结构方面,本文将重点分析MOFs材料的结构特点,包括孔径大小、孔道形状、拓扑结构等,并阐述这些结构特性如何影响其性能。

还将关注MOFs材料的表面修饰和功能化策略,以提高其稳定性和应用性能。

在性质研究方面,本文将详细介绍MOFs材料在气体存储与分离、催化、传感、药物输送等领域的应用及其性能表现。

还将探讨MOFs材料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以期为其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建议。

本文旨在对MOFs材料的合成、结构和性质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探讨,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启示。

二、MOFs的合成方法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的合成是一个涉及多种化学方法和技术的复杂过程。

根据合成条件、反应物和反应机理的不同,MOFs的合成方法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溶剂热法:这是MOFs合成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金属盐和有机配体在溶剂(通常是N,N-二甲基甲酰胺、乙醇、水等)中混合,然后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进行反应。

溶剂热法能够提供足够的能量来驱动反应进行,并有助于形成具有特定结构和性质的MOFs。

微波辅助合成法:这种方法利用微波产生的热能来加速MOFs的合成过程。

金属簇合物的研究与发展概况

金属簇合物的研究与发展概况

1 近 年 金 属 簇 合 物 的发展 概 况
性源, 通过手性诱导而获得大量手性 目标产物. 不对称催 化反应所用的手性催化剂, 主要是手性配体与过渡金属形
即由含膦或氧氮的手性有机分子作为配 过渡金属原子簇化学迅猛发展, 已成为近代化学的 成的金属簇合物, 体, 与金属离子共同构成不对称环境, 诱导底物立体选择 重要交叉学科之一. 0 2 世纪 9 0年代 以来 , 人们主要致力 0年来合成和表征了大量 于有目的地合成更多的金属簇合物, 并进行了大量的表 地产生大量光学活性产品.近 1 由于许多金属簇 征和结构测定. 磷和硫与过渡金属有较强的键合能力, 配 的手性四而体过渡金属配合物和簇合物. 属于中间型催化剂, 兼有配位 位时常以桥联形式 出现, 它们作为多配位 、 多电子配体 , 合物具有特殊的催化活性 , 催化剂和金属催化剂的优点, 因而开辟了发掘新型高效催 在过渡金属簇合物中起重要的作用 j 磷和硫是生物体 . 富含的非金属元素, 对含磷和硫配位基的过渡金属簇合 化剂的新途径. 物的研究期望为揭示金属酶的生物活性提供重要信息, 多样化的磷硫桥基配体与金属簇合物结合 , 易产生新 的 成键方式, 可以建造多种具有新型几何构型的金属羰基 簇合物的衍生物, 从而扩展了原子簇化学和配位化学的 研究领域.例如利用含有多种可配原子( 、 P s 的 C N或 、) 前体与二元金属羰基化合物 的反应 , 前体在不同位点的
能, 近年来 , 又有将此类簇合物用于均相或模拟多相催化 的 FC 型簇合物取代衍生物( -)eo(0 (p eoS S FC c ) d- 过程的报道 J使这一领域研究更加活跃. , 尤其是 Vhe. p )并对新簇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 ar f , n e 晶体结构表 km 研究小组¨ ap 等报道了含硫手征性骨架簇合物之后 , 明, 新簇合物的晶胞中含有 c l溶剂分子. Hc 具有手征性骨架的含硫簇合物倍受化学家关注.但 Vh ar . 由于桥基配体 dp pf e的拉伸作用, 导致在簇合物中的 ekm 方法须使用有机砷试剂, nap 且过程复杂.徐峰等…J C()一c ( ) 长 ( .6 0n 比母 体簇 ( -) o1 02 键 0 21 m) S 利用过渡金属亲硫性 , 以及簇本身的硫原子 , 在高纯氮保 FC, C )中的 C 一 0 025 m 更长.双核和三 eo( O 。 0 C 键( .5 n ) 0 护下, 通过较为简便的方法合成了4种含硫杂金属羰基原 核金属羰基簇合物 中的 c O被双齿配体取代后, 往往表现 子簇化合物C W eoC )( 3 )C =P ,aC p FC(O 8 - (p s yI ;p - 出拉伸或压缩效应, 研究结果表明, 双齿膦配体 dp 对 c pf e o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合成与性能研究报告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合成与性能研究报告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合成与性能研究报告摘要: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是一类由金属离子或金属簇与有机配体组成的晶态材料。

本研究报告旨在综述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合成方法和性能研究进展。

首先介绍了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基本结构和特点,随后详细讨论了其合成方法,包括溶剂热法、水热法、气相法等。

最后,对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性能进行了综合分析,包括气体吸附、催化性能、光学性质等方面。

一、引言金属有机框架材料是一种新型的多孔晶态材料,具有高度可调性和多样性。

其独特的结构和性质使其在气体存储、分离、催化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然而,目前对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合成方法和性能研究还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二、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结构和特点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由金属离子或金属簇与有机配体通过配位键连接而成。

其结构可以通过调节金属离子、有机配体的选择和配位方式来实现可控设计。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具有高度可调性、多孔性和表面积大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其在吸附、催化、传感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三、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合成方法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合成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方法包括溶剂热法、水热法、气相法等。

溶剂热法是一种常用的合成方法,通过在有机溶剂中加热反应体系,使金属离子与有机配体发生配位反应,形成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水热法是一种简单、环保的合成方法,通过在水热条件下进行反应,可以得到高质量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气相法是一种新兴的合成方法,通过在气相中进行反应,可以制备出具有特殊形貌和性能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四、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性能研究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性能研究主要包括气体吸附、催化性能、光学性质等方面。

气体吸附性能是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重要性能之一,可以通过测量吸附等温线和选择性吸附实验来评价。

催化性能是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另一个重要性能,可以通过催化反应活性和选择性来评价。

光学性质是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研究热点之一,可以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等方法来研究。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合成与性质研究报告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合成与性质研究报告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合成与性质研究报告摘要:本研究报告主要探讨了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的合成方法及其性质研究。

首先介绍了MOFs的定义和特点,随后重点阐述了MOFs的合成方法,包括热力学合成、溶剂热法、溶剂热转化法、水热法、溶剂热转化法等。

然后,我们详细讨论了MOFs的性质研究,包括结构特征、表面性质、气体吸附性能、催化性能等。

最后,我们总结了MOFs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其在环境保护、能源存储和转化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1. 引言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是一类由金属离子或金属簇与有机配体通过配位键连接而成的多孔晶体材料。

MOFs因其高度可调性、大比表面积和多功能性而受到广泛关注。

近年来,MOFs在气体吸附、催化、分离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2. MOFs的合成方法2.1 热力学合成热力学合成是一种常用的MOFs合成方法,通过控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反应物浓度等条件,使金属离子与有机配体发生配位反应,形成MOFs晶体结构。

2.2 溶剂热法溶剂热法是一种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进行的合成方法,通过选择适当的溶剂和反应条件,可以合成出具有高度有序结构的MOFs。

2.3 溶剂热转化法溶剂热转化法是一种将溶剂热法合成得到的MOFs通过溶剂热转化反应进行结构转化的方法,可以得到具有不同结构和性质的MOFs。

2.4 水热法水热法是一种在高温高压水溶液中进行的合成方法,通过调节反应条件和反应物的配比,可以合成出具有不同结构和性质的MOFs。

3. MOFs的性质研究3.1 结构特征MOFs的结构特征主要包括晶体结构、孔径大小和形状、晶体的表面积等。

这些结构特征对MOFs的性能和应用具有重要影响。

3.2 表面性质MOFs的表面性质主要包括表面活性位点、表面电荷和表面吸附性能等。

这些表面性质对MOFs的催化性能和吸附性能起着重要作用。

3.3 气体吸附性能MOFs具有高度可调的孔道结构和大比表面积,使其在气体吸附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金项目:中山大学第六届化学院创新化学研究基金,基金编号:200601作者简介:覃连敬,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02级化学专业 两个四核过渡金属簇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质研究覃连敬 周爱菊 童明良*(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广州 510275)摘要 功能多核簇合物是近年来金属配合物研究的热点。

在本研究中,合成和表征了两个四核过渡金属簇合物。

其组成分别为:[Fe 4(edto)2(N 3)4(CH 3CN)2]·(CH 3CN) (1)和[Ni 4(H 4edto)3(oda)(H 2oda)](OH)2·4.5(H 2O) (2)。

单晶X -射线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 1 和 2 分别为含缺陷双立方烷 (defect dicubane) 核或含有Y 型排列的四核过渡金属簇合物。

另外我们还测定了配合物 2 的磁性,磁性数据表明它是一个核间具有弱反铁磁耦合作用的簇合物。

关键词 纳米簇合物,铁,镍,单分子磁体,磁性1 前言设计和合成具有特定结构和物理功能的分子材料是近年来化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这类材料在高新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1]。

分子磁体的研究受到人们广泛的重视,例如高温有序磁体[2-5]和自旋交叉配合物[6-9]的研究。

从材料科学观点来看,当其研究对象是由化学键结合在一起的原子集合体所形成的单一分子时,例如纳米大小的簇合物 [Mn 12O 12(O 2CMe)16(H 2O)4] (简记为Mn 12Ac) [10-12]。

我们称它为纳米簇合物材料 (nanocluster materials)。

在纳米簇合物材料中,单分子磁体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目前单分子磁体簇合物合成中关键是选择端基使氧化物粒子周边不至于无限生长,或者使聚氧金属盐含非活性的 M=O 的基团。

单分子磁体大多为 Mn ,Fe ,Cr ,V, Ni 等金属的氧化物或氰化物的簇合物。

已经合成了一系列高核金属簇合物[13]。

H 4edtoOON N OOHHHHH 4oda(a) (b)Scheme I 配体H 4edto (a)和H 4oda (b)的结构示意图本论文选择了含有多个配位点的配体 H 4edto (N, N, N’, N’-四羟乙基乙二胺)及两种辅助配体叠氮钠和乙二酰二异羟肟酸(H 4oda),与可溶性Fe 盐和Ni 盐在有机溶剂中反应,期待得到具有高核结构的Fe 簇合物与Ni 簇合物,从而具有更大的基态自旋S,研究其特定的磁学性质。

本论文合成并表征了一个四核铁(III)配合物和一个四核镍(II)配合物。

2 实验部分2.1 实验试剂和仪器六水合三氯化铁,六水合硝酸镍,叠氮化纳,氢氧化钠,四甲基氢氧化铵(TMHA),N,N,N’,N’-四羟乙基乙二胺(以下简称H4edto),乙二酰二异羟肟酸(H4oda),甲醇和乙腈均为分析纯试剂,通过商业途径购得后直接使用。

结构表征用Bruker Smart Apex CCD 衍射仪进行单晶结构分析。

磁性用美国QUANTUM DESIGN 干涉仪(SQUID) 进行测量。

2.2 配合物的合成2.2.1 配合物[Fe4(edto2)(N3)4(CH3CN)2]·(CH3CN) (1)水合Fe(ClO4)3 (1.053g, 3 mmol) 在搅拌下加入H4edto (0.236 g, 1 mmol) 的30 mL MeCN 溶液,随后加入乙醇胺4 mmol, 搅拌一段时间后加入NaN3 (0.26 g, 4 mmol),再继续搅拌2 h后过滤,静置滤液。

一周后可供X射线衍射的深红色块状晶体析出。

产率:51%(根据edto 的用量来计算)。

2.2.2 配合物[Ni4(H4edto)3(oda)(H2oda)](OH)2·4.5H2O (2)将H4edto (0.134 g, 1.0 mmol) CH3OH 溶液缓慢滴加到Ni(NO3)2·6H2O (0.297 g, 1 mmol) 与H4oda (0.060 g, 0.5 mmol) 的CH3OH 溶液中,用氨水调节溶液pH = 8, 搅拌4小时后过滤,将滤液静置,2 个月后得到亮黄色针块晶体。

产率:40.2%(根据edto 的用量来计算)。

2.2.3 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分析配合物1和2的X-射线衍射数据采用Bruker 公司的SMART APEX 衍射仪收集。

123 K 下利用MoKα辐射(λ = 0.71073 Å)以ω扫描方用SADABS 程序进行吸收校正。

先用直接法确定金属原子位置,然后用求出全部非氢原子坐标,并用理论加氢得到氢原子位置,用最小二乘法对正。

计算工作在PC 机上用SHELXS-97 和SHLEXL-97 程序完成。

3 配合物的结构表征与描述表I 配合物1 和2的晶体学参数表Identification code Complex 1Comeplex 2Empirical formula C23H49Fe4N23O8C40H34N16Ni4O16Formula weight 999.2 1298.56Temperature 293(2) 293(2)Crystal system Triclinic TriclinicSpace group P-1 P-1a/Å 10.1541(10) 9.8456(10)b/Å 10.5976(10) 17.1364(17)c/Å 11.1148(10) 18.3244(19)α/º72.778(2) 113.991(2)β/º65.002(2) 93.983(2)γ/º70.456(2) 97.662(2)V olume/Å31004.66(16) 2773.1(5)Z 2 2ρcalc cm3/g 1.528mg/mm3 1.555mg/mm3/mm-1 1.481 1.511F(000) 480 1316Crystal size 0.26×0.18×0.21 0.16×0.11×0.07Reflections collected 5840 20803Independent reflections 3824[R int = 0.0169] 10341[R int = 0.0400]Data/restrains/parameters 3824/0/271 10341/57/739Final R indexes [I>2σ (I)] R1 = 0.0424, wR2 = 0.1036 R1 = 0.0832, wR2 = 0.2142 Final R indexes [all data] R1 = 0.0512, wR2 = 0.1094 R1 = 0.1147, wR2 = 0.2383 Largest diff. peak/hole 0.507/-0.634 1.096/-0.896配合物1和2的晶体学数据表列在表I。

配合物1的结构是由[Fe4edto2(N3)4(CH3CN)2] 单元和一个溶剂分子CH3CN 组成(见图I(a)),[Fe4edto2(N3)4(CH3CN)2] 单元中含有一个[FeIII4(O)6] 格子或者叫赝双立方烷(见图I(b)),四个FeIII 离子组成平行四边形且出于同一平面(见图II(a))。

在配合物1的晶体结构中,也存在着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来自端基配位N3-的端基上的N 和相邻的溶剂分子CH3CN 上的C-H 形成N···H-C 类型的氢键(见图II(b))。

(b)图Ⅰ(a) 配合物I(a)图II (a) 从侧面看配合物1中四个Fe 处于同一平面(b) 配合物1中存在N···H-C 类型的氢键配合物 2 由四个Ni(II) 原子, 三个没有脱质子的 H 4edto, H 2oda 2-, oda 4- 以及OH - 离子和晶格水分子组成(见图Ⅱ(b))。

图Ⅲ 配合物 2 中金属原子和配体的配位环境NNOOO OFeFeFeFeHScheme II 配合物 1 和 2 中 H 4edto 的配位方式在这个配合物中,四个Ni 原子在同一平面呈Y 型排列,H 4edto 采用 µ2-η1,η1 型桥连方式,与配合物1 中的配位方式不同(见scheme II )。

辅助配体H 4oda 则有两种配位方式,即采用µ2-η1:η1:η1:η1 模式与µ4-η1:η1:η1:η1:η1:η1 模式(见scheme III )。

NO O NNiNi HOOHNOONNiONi NiScheme III H 4oda 在配合物2中的两种配位方式4 配合物2的磁性表征从χM ~T 图得知,在外场为1000 Oe 时,配合物2的 χM 随着温度的降低从320 K 时的0.01 emu·K·mol -1 缓慢地增大,到50 K 时χM 值突然增大到2 K 时的0.56 emu·K·mol -1。

相反,从χM T ~T 图可看出,随着温度的降低,χM T缓慢降低,从 50 K 开始突然迅速减小到1.13 emu·mol -1,表明该四核镍簇合物内四个价铁间存在弱的反铁磁交换作用。

图VI 进一步表明,配合物2磁性变化符合Curie-Weiss 定律:χ = C/(T -θ)。

其中 C = 3.4 cm 3 K mol -1, θ = -3.479 K ,θ < 0,表明配合物2的分子内Ni(II)之间存在弱的反铁磁相互作用。

T (K)χM T (e m u K /m o l )χM (e m u /m o l )M / N βH / Oe图IV 配合物2 的χ~T 与χT ~T 曲线 图V 配合物2 的M ~H 曲线χ-1(e m u -1m o l )T / K图VI 配合物2 的χ-1~T 曲线5 结果与讨论合成:选择具有多配位点的配体H 4edto 及辅助配体NaN 3 和H 4oda ,以及适当的合成方法,我们得到了2 个新颖的四核Fe 和Ni 配合物,其中1 是含有缺陷双立方烷型 [Fe 4O 6] 核以及端基叠氮及乙腈配位的四核 Fe(III) 簇合物;而2 是含有Y 型排列的四核Ni(II) 簇,配体H 4oda 以两种螯合方式配位。

在这两个配合物中,H 4edto 的配位方式截然不同,在1 中它全脱质子的 µ4 桥连方式配位,而在2 中它以未脱质子的四齿配体形式配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