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配方详解:养阴清肺口服液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典中药材:地黄
性状:
有的细小,长条状,稍扁而扭曲,长6~ 12cm,直径2~6cm。表面棕黑色或棕灰色, 极皱缩,具不规则的横曲纹。体重,质较 软而韧,不易折断,断面棕黑色或乌黑色, 有光泽,具黏性。气微,味微甜。
药典中药材:地黄
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闷润,切厚片,干燥。 本品呈类圆形或不规则的厚片。外表皮棕 黑色或棕灰色,极皱缩,具不规则的横曲 纹。切面棕黑色或乌黑色,有光泽,具黏 性。气微,味微甜。
药典中药材:麦冬
性状:
本品呈纺锤形,两端略尖,长1.5~3cm, 直径0.3~0.6cm。表面淡黄色或灰黄色, 有细纵纹。质柔韧,断面黄白色,半透明, 中柱细小。气微香,味甘、微苦。
药典中药材:麦冬
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轧扁,干燥。本 品形如麦冬,或为轧扁的纺锤形块片。表 面淡黄色或灰黄色,有细纵纹。质柔韧, 断面黄白色,半透明,中柱细小。气微香, 味甘、微苦。
药典中药材:牡丹皮
性味: 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
药典中药材:牡丹皮
功效: 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用于热入营血,温 毒发斑,吐血舰血,夜热早凉,无汗骨蒸, 经闭痛经,跌扑伤痛,痈肿疮毒。
药典中药材:牡丹皮
用法: 6~12g。
药典中药材:牡丹皮
存储: 置阴凉干燥处。
药典中药材:牡丹皮
注意: 孕妇慎用。
药典中药材:川贝母
性状:
,有的具棕色斑点。外层鳞叶2瓣,大小 相近,顶部开裂而略尖,基部稍尖或较钝。 栽培品呈类扁球形或短圆柱形,高0.5~ 2cm,直径1~2.5cm。表面类白色或浅棕 黄色,稍粗糙,有的具浅黄色斑点。外层 鳞叶2瓣,大小相近,顶部多开裂而较平。
药典中药材:川贝母
性味: 苦、甘,微寒。归肺、心经。
药典中药材:薄荷
性状: 毛,有凹点状腺鳞。轮伞花序腋生,花萼 钟状,先端5齿裂,花冠淡紫色。揉搓后 有特殊清凉香气,味辛凉。
药典中药材:薄荷
炮制:
除去老茎和杂质,略喷清水,稍润,切短 段,及时低温干燥。本品呈不规则的段。 茎方柱形,表面紫棕色或淡绿色,具纵棱 线,棱角处具茸毛。切面白色,中空。叶 多破碎,上表面深绿色,下表面灰绿色, 稀被茸毛。轮伞花序腋生,花萼钟状,先 端5齿裂,花冠淡紫色。揉搓后有特殊清 凉香气,味辛凉。
药典中药材:白芍详解>>>
白芍
药典中药材:白芍
来源: 本品为毛莨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夏、秋 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头尾和细根,置沸 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晒干。
药典中药材:白芍
性状:
本品呈圆柱形,平直或稍弯曲,两端平截, 长5~直径1~2.5cm。表面类白色或淡棕 红色,光洁或有纵皱纹及细根痕,偶有残 存的棕褐色外皮。质坚实,不易折断,断 面较平坦,类白色或微带棕红色,形成层 环明显,射线放射状。气微,味微苦、酸。
药典中药材:牡丹皮
性状:
红色,粉性。气芳香,味微苦而涩。刮丹 皮:外表面有刮刀削痕,外表面红棕色或 淡灰黄色,有时可见灰褐色斑点状残存外 皮。
药典中药材:牡丹皮
炮制:
迅速洗净,润后切薄片,晒干。本品呈圆 形或卷曲形的薄片。连丹皮外表面灰褐色 或黄褐色,栓皮脱落处粉红色;刮丹皮外 表面红棕色或淡灰黄色。内表面有时可见 发亮的结晶。切面淡粉红色,粉性。气芳 香,味微苦而涩。
药典中药材:甘草
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 草的干燥根和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 去须根,晒干。
药典中药材:甘草
性状:
甘草:根呈圆柱形,长25~100cm,直径 0.6~3.5cm。外皮松紧不一。表面红棕色 或灰棕色,具显著的纵皱纹、沟纹、皮孔 及稀疏的细根痕。质坚实,断面略显纤维 性,黄白色,粉性,形成层环明显,射线 放射状,有的有裂隙。根茎呈圆柱形,表 面有芽痕,断面中部有髓。气微,味甜而 特殊。胀果甘草
功效:
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用于热 入营血,温毒发斑,热病伤阴,舌绛烦渴, 津伤便秘,骨蒸劳嗽,目赤,咽痛,白喉, 瘰疬,痈肿疮毒。
药典中药材:玄参
用法: 9~15g。
药典中药材:玄参
存储: 置干燥处,防霉,防蛀。
药典中药材:玄参
注意: 不宜与藜芦同用。
药典中药材:川贝母详解>>>
川贝母
地黄
药典中药材:地黄
来源:
本品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新鲜或干燥块根。 秋季采挖,除去芦头、须根及泥沙,鲜用; 或将地黄缓缓烘焙至约八成干。前者习称 “鲜地黄”,后者习称“生地黄'。
药典中药材:地黄
性状:
鲜地黄:呈纺锤形或条状,长8~24cm, 直径2~9cm。外皮薄,表面浅红黄色,具 弯曲的纵皱紋、芽痕、横长皮孔样突起及 不规则疤痕。肉质,易断,断面皮部潢黄 白色,可见橘红色油点,木部黄白色,导 管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微甜、微苦。 生地黄:多呈不规则的团块状或投圆形, 中间膨大,两端稍细,
药典中药材:牡丹皮
性状:
连丹皮:呈筒状或半筒状,有纵剖开的裂 缝,略向内卷曲或张开,长5~20cm,直 径0.5~1.2cm,厚0.1~0.4cm。外表面灰 褐色或黄褐色,有多数横长皮孔样突起和 细根痕,栓皮脱落处粉红色;内表面淡灰 黄色或浅棕色,有明显的细纵纹,常见发 亮的结晶。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较平 坦,淡粉
药典中药材:玄参
炮制:
除去残留根茎和杂质,洗净,润透,切薄 片,干燥;或微泡,蒸透,稍晾,切薄片, 干燥。本品呈类圆形或椭圆形的薄片。外 表皮灰黄色或灰褐色。切面黑色,微有光 泽,有的具裂隙。气特异似焦糖,味甘、 微苦。
药典中药材:玄参
性味: 甘、苦、咸,微寒。归肺、胃、肾经。
药典中药材:玄参
药典中药材:川贝母
来源: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甘 肃贝母、梭砂贝母、太白贝母或瓦布贝母 的干燥鳞茎。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松 贝”、“青贝”、“炉贝”和“栽培品”。 夏、秋二季或积雪融化后采挖,除去须根、 粗皮及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
药典中药材:川贝母
性状:
松贝:呈类圆锥形或近球形,高0.3~ 0.8cm,直径0.3~0.9cm。表面类白色。 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 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 顶部闭合,内有类圆柱形、顶端稍尖的心 芽和小鳞叶1~2枚;先端钝圆或稍尖,底 部平,微凹入,中心有1灰褐色的鳞茎盘, 偶有残存须
药典中药材:地黄
用法: 鲜地黄12~30g。生地黄10~15g。
药典中药材:地黄
存储: 鲜地黄埋在沙土中,防冻;生地黄置通风 干燥处,防霉,防蛀。
药典中药材:麦冬详解>>>
麦冬
药典中药材:麦冬
来源: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麦冬的干燥块根。夏季 采挖,洗净,反复暴晒、堆置,至七八成 干,除去须根,干燥。
来源:
本品为玄参科植物玄参Hemsl.的干燥根。 冬季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根茎、幼芽、 须根及泥沙,晒或烘至半干,堆放3~6天, 反复数次至干燥。
药典中药材:玄参
性状:
本品呈类圆柱形,中间略粗或上粗下细, 有的微弯曲,长6~20cm,直径1~3cm。 表面灰黄色或灰褐色,有不规则的纵沟、 横长皮孔样突起和稀疏的横裂纹和须根痕。 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黑色,微有光泽。 气特异似焦糖,味甘、微苦。
药典中药材:白芍
炮制:
白芍: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本品 呈类圆形的薄片。表面淡棕红色或类白色, 平潸。切面类白色或微带棕红色,形成层 环明显,可见稍隆起的筋脉纹呈放射状排 列。气微,味微苦、酸。炒白芍:取净白 芍片,照清炒法(通则0213)炒至微黄色。 本品形如白芍片,表面微黄色或淡棕黄色, 有的可见焦斑。气微
药典中药材:甘草
性味: 甘,平。归心、肺、脾、胃经。
药典中药材:甘草
功效:
补脾益气,淸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 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 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 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药典中药材:甘草
用法: 2~10g。
药典中药材:甘草
存储: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药典中药材:甘草
注意: 不宜与海藻、京大戟、红大戟、甘遂、芫 花同用。
药典中成药:养阴清肺口服液配方详解>>>
药典中药材:薄荷详解>>>
薄荷
药典中药材:薄荷
来源: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薄荷的干燥地上部分。 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或花开至三轮时,选 晴天,分次采割,晒干或阴干。
药典中药材:薄荷
性状:
本品茎呈方柱形,有对生分枝,长15~ 40cm,直径0.2~0.4cm;表面紫棕色或淡 绿色,棱角处具茸毛,节间长2~5cm;质 脆,断面白色,髓部中空。叶对生,有短 柄;叶片皱缩卷曲,完整者展平后呈宽披 针形、长椭圆形或卵形,长2~7cm,宽 1~3cm;上表面深绿色,下表面灰绿色, 稀被茸
药典中药材:白芍
用法: 6~15g。
药典中药材:白芍
存储: 置干燥处,防蛀。
药典中药材:白芍
注意: 不宜与藜芦同用,。
药典中药材:牡丹皮详解>>>
牡丹皮
药典中药材:牡丹皮
来源: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牡丹的干燥根皮。秋季 采挖根部,除去细根和泥沙,剥取根皮, 晒干或刮去粗皮,除去木心,晒干。前者 习称连丹皮,后者习称刮丹皮。
药典中药材:甘草
性状:
:根和根茎木质粗壮,有的分枝,外皮粗 糙,多灰棕色或灰褐色。质坚硬,木质纤 维多,粉性小。根茎不定芽多而粗大。光 果甘草:根和根茎质地较坚实,有的分枝, 外皮不粗糙,多灰棕色,皮孔细而不明显。
药典中药材:甘草
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甘草片:本品呈类圆形或椭圆形的厚片。 外表皮红棕色或灰棕色,具纵皱纹。切面 略显纤维性,中心黄白色,有明显放射状 纹理及形成层环。质坚实,具粉性。气微, 味甜而特殊。
药典中药材:川贝母
功效: 淸热润肺,化痰止咳,散结消痈。用于肺 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痰中带血, 瘰疬,乳痈,肺痈。
药典中药材:川贝母
用法: 3~10g;研粉冲服,一次1~2g。
药典中药材:川贝母
存储: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药典中药材:川贝母
注意: 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 子同用。
药典中药材:地黄
性味: 鲜地黄甘、苦,寒。归心、肝、肾经。生 地黄甘,寒。归心、肝、肾经。
药典ຫໍສະໝຸດ Baidu药材:地黄
功效:
鲜地黄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用于热病 伤阴,舌绛烦渴,溫毒发斑,吐血,衄血, 咽喉肿痛。生地黄:淸热凉血,养阴生津。 用于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热 病伤阴,舌绛烦渴,津伤便秘,阴虚发热, 骨蒸劳热,内热消渴。
药典中药材:白芍
炮制:
香。酒白芍:取净白芍片,照酒炙法(通 则0213)炒至微黄色。本品形如白芍片, 表面微黄色或淡棕黄色,有的可见焦斑。 微有酒香气。
药典中药材:白芍
性味: 苦、酸,微寒。归肝、脾经。
药典中药材:白芍
功效: 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 阳。用于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 汗,胁痛,腹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
药典中药材:川贝母
性状:
根。质硬而脆,断面白色,富粉性。气微, 味微苦。青贝:呈类扁球形,高0.4~ 1.4cm,直径0.4~1.6cm。外层鳞叶2瓣, 大小相近,相对抱合,顶部开裂,内有心 芽和小鳞叶2~3枚及细圆柱形的残茎。炉 贝:呈长圆锥形,高0.7~2.5cm,直径 0.5~2.5cm。表面类白色或浅棕黄色
药典中药材:麦冬
性味: 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
药典中药材:麦冬
功效: 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阴 虚痨嗽,喉痹咽痛,津伤口渴,内热消渴, 心烦失眠,肠燥便秘。
药典中药材:麦冬
用法: 6~12g。
药典中药材:麦冬
存储: 置阴凉干燥处,防潮。
药典中药材:玄参详解>>>
玄参
药典中药材:玄参
养阴清肺口服 液
配方详解
药典中成药:养阴清肺口服液配方详解>>>
养阴清肺口服液 YangyinqingfeiKoufu
ye
药典中成药:养阴清肺口服液配方详解>>>
配方: 地黄100g、麦冬60g、玄参80g、川贝母 40g、白芍40g、牡丹皮40g、薄荷25g、甘 草20g。
药典中药材:地黄详解>>>
药典中药材:薄荷
性味: 辛,凉。归肺、肝经。
药典中药材:薄荷
功效: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 行气。用于风热感冒,风温初起,头痛, 目赤,喉痹,口疮,风疹,麻疹,胸胁胀 闷。
药典中药材:薄荷
用法: 3~6g,后下。
药典中药材:薄荷
存储: 置阴凉干燥处。
药典中药材:甘草详解>>>
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