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期末复习要点_超全版

合集下载

《马克思期末复习资料》马哲.docx

《马克思期末复习资料》马哲.docx

1.如何理解哲学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联系和区别?答:第一、哲学的物质概念是从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具有最人共性的哲学范畴,体现了个性和共性、特殊和普遍、相对和绝对、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对立统一。

第二、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研究的是物质的具体形态、结构和属性, 而哲学的物质概念揭示的是一切物质形态的共同木质即客观实在性。

不管门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所揭示的物质的具体形态、结构和属性如何千变万化,但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范畴所揭示的物质的客观实在性这一物质的共同木质,在任何时候、任何地主都是不变的。

第三、哲学的物质概念根源于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但又高于它,并给它以指导。

3.怎样正确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掌握这一原理有何重大意义?(教材60页)答:第一、世界的具体物质形态无限多样。

这是客观世界各种不同物质运动规律综合作用的结果。

第二、世界统一于物质。

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象,包括意识现彖,归根到底都是物质的表现形态或物质的属性和存在形式;世界上的一切发展、变化和过程都是物质运动的具体表现,其原因在物质世界木身。

世界是物质运动的多样性的统一。

第三、世界多样性和统-•性原理的意义在于:(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坚持彻底唯物主义,批判宗教迷信、唯心论、二元论和机械唯物主义的思想武器。

(2)世界物质统-性原理是党的思想路线的衿学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

--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集屮体现了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规律性;“求”就是探求和研究。

实事求是,就是耍求我们尊垂客观现实,尊重客观规律。

建设小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从屮国的国情出发,走出一条具冇时代特征、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

(3)坚持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也是我们正确运用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方法的重要前提。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要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要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要点.导论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重点把握第一,第二节第一节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1. 哲学定义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2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容:第一个方面是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世界的本原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派别;第二个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存在,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在认识论上产生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区别。

3. 哲学的基本问题的作用:(1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别的理论依据, (2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两种哲学理论的理论依据。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基本特征(主要把握第二,三小节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科特点:是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是以彻底的批判性为标志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也可以是马哲的功能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实践性,革命性,科学性,阶级性,批判性第一章物质与世界(重点把握第一,三节第一节物质及其存在形式1. 物质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 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2. 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四者的关系:(1时间和空间的含义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认为时间是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和顺序性, 时间是一维性的, 而且是由过去、现在到将来一个方向流逝, 因而具有不可逆的特性;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和方位性, 现实空间具有三维性特性。

认识时空的这些特性, 对人类的生活具有重大的意义。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2物质运动和时空的关系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认为物质运动和时间空间是不可分离的, 首先, 物质运动是时空的实在内容。

马哲期末复习资料

马哲期末复习资料

马哲期末复习资料
马哲是指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石,马哲对
于广大中国学子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下面是一份关于马哲期
末复习资料,旨在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马哲的核心内容。

第一部分:马哲概述
1. 马哲的起源和发展:简要介绍马哲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包括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2. 马哲的基本原理:阐述马哲的基本原理,包括辩证法唯物论、历史唯物论、实践论等。

第二部分:马哲研究重点
1. 马哲的社会主义本质:深入解析社会主义本质的内涵和特点,介绍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

2. 马哲对共产主义的构想:介绍共产主义的概念、特点以及实
现条件,分析马克思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关系。

3. 马哲的人民群众观:阐述人民群众在马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4. 马哲的实践论:详细阐述实践在马哲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
实践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础。

5. 马哲的科学社会主义:介绍科学社会主义的内涵和主要特点,分析科学社会主义与乌托邦社会主义的区别。

第三部分:马哲研究方法
1. 马哲的辩证法:详细介绍马哲的辩证法思想和方法,包括矛
盾的普遍性、特殊性和个别性。

2. 马哲的历史唯物主义:深入解析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
方法,包括历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3. 马哲的实证研究:分析实证研究在马哲中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介绍实证研究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第四部分:马哲的当代价值
1. 马哲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阐述马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考试复习要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考试复习要点


☆1、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
☆2、从实践出发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3、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4、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认识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
☆3、真理的绝对性、相对性及其关系
☆4、真理的检验标准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4、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的作用
☆5、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6、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资本的原始积累
☆2、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3、剩余价值论及其意义
☆4、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5、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及其本质五
☆1、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特征和实质
☆2、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实质
☆3、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其后果
☆4、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及其走势

☆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2、无产阶级革命的形式和发生
☆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4、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5、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1、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2、共产主义社会理想实现的历史必然性
☆3、实现共产主义不能超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马原期末复习知识总结

马原期末复习知识总结

马原期末复习知识总结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1. 世界观:指人们对世界、对人生、对人类社会的根本观点和看法。

2. 方法论:是研究和解决问题的一套科学方法和思维方式,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3.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世界观,强调矛盾的普遍存在和发展,以及事物变化的根源与动力。

4.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论,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关系1.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本存在形式,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2.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或者精神是世界的根本存在形式,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3.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关系表现为认识论、本体论和价值论三个方面的斗争。

三、客观和主观的辩证关系1. 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方法论,包含了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两个方面。

2. 客观性:是指事物和现象在存在上的独立性和客观规律性。

3. 主观性:是指人的意识、思维和判断等活动的特点。

4. 客观与主观的辩证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既强调客观规律性,又强调主观能动性。

四、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1. 实践:是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现实的改造活动,也是认识的来源和准绳。

2. 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理解,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3.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表现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的真理性必须通过实践的检验。

五、物质与精神的辩证关系1. 物质是世界的本质和实在,是人类社会发展和存在的基础。

2. 精神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是人类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3. 物质与精神的辩证关系表现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力。

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1. 生产力:指人类在生产实践中所创造的消费资料和生产工具,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

2. 生产关系:是在生产力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相对稳定的社会关系,包括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和权利义务关系。

马哲知识点整理汇总(完整版)

马哲知识点整理汇总(完整版)

马哲知识点整理汇总(完整版)马哲知识点整理汇总(完整版)前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它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所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需要对其进行系统化地学习和整理。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方法论、唯物史观、辩证法、自然哲学、社会哲学等方面,对其知识点进行整理和汇总,为大家提供参考。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1.物质是客观存在的物。

物质不是人类思维的产物,而是独立于人类意识存在的客观实在。

2.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认识不是主观的自生自灭的,而是建立在客观实在基础上的。

3.辩证法是自然和社会的普遍运动规律。

辩证法包括唯物辩证法和唯心辩证法。

4.实践是认识的源泉。

实践活动是认识主体与客观世界的互动过程,是认识的基础和条件。

5.历史是由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决定的。

历史的发展是由生产力、生产关系和阶级斗争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1.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是研究客观事物及其相互关系的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和灵魂。

2.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则包括矛盾普遍存在、量变到质变的规律、否定之否定等。

3.唯物辩证法的运用包括分析矛盾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运用矛盾的转化规律、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性原则等。

三、唯物史观1.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认为历史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经济基础的两个方面。

生产力是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而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力,生产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3.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阶级是由于人们在生产的有别而产生的社会分化,阶级斗争是由于利益分歧而展开的斗争。

四、辩证法1.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研究事物运动和变化的一种方法论。

2.质量互变是事物运动和变化的基础。

事物的运动和变化不是单纯的量变,而是量变到一定程度形成质变的过程。

马克思期末复习资料大全

马克思期末复习资料大全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一)辩证的唯物论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哲学。

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个方面。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历史形态。

唯心主义的根源、基本观点及主要形态。

旧唯物主义的成就和缺陷。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把实践作为考察精神和物质关系问题的基础,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高度统一,是唯物主义发展的最高形态。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多样性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及其意义。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

自然界的物质性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3.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和能动作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客观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的主观映象,是人特有的精神活动。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意识与人工智能的关系。

意识的能动性及其主要表现。

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途径和条件。

-、唯物论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或者: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方法论:主观符合客观,一切从实际出发。

二、辩证唯物论有两个基本原理:(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2)、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原理。

方法论:(1)主观符合客观,一切从实际出发。

(2)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遵循客观规律为基础,规律是客观的。

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利用规律,并为人类造福。

但愿对你有所帮助。

(二)唯物的辩证法唯物辩证法原理总结一、联系观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①事物内部各部分、要素相互联系②一切事物和周围事物联系着③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方法论: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陷入主观随意性和诡辩论3、联系的多样性(经济结构调整是指国家运用经济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的手段,改变现有的经济结构状况,使之合理化、完善化,进一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过程。

马哲期末复习要点_超全版

马哲期末复习要点_超全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复习要点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和方法论一、关键术语1 哲学: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哲学以世界的普遍本质、世界的存在和发展的最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

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2 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总的和根本的看法。

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必然要碰到主观和客观、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从而产生对世界普遍本质的不同理解,形成了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这就是世界观。

3 哲学与世界观的内容和关系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总的和根本的看法。

哲学与世界观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区别:世界观自发的、零散的、不系统的;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联系:世界观是哲学的基础,哲学同样以“整个世界”为对象。

4 唯物主义的观点和形态:观点:凡是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是世界本原的哲学派别的就是唯物主义。

5 唯心主义的观点和形态:观点:凡是认为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是世界本原的哲学派别就是唯心主义。

6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以及其产生的理论来源: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

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辨证法(合理内核)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基本内核)特点: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唯物论和辩证法,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结合。

二、复习题1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内容: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存在和思维或物质和意识何者为世界的本原、谁是第一性的问题,根据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 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

思维和存在或物质和意识有无同一性问题,即人们的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

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家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原因:第一,决定于人类活动的特点和哲学的本性;第二,决定于它在哲学体系中的地位;第三,决定于它在全部哲学中的不可超越性。

2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世界的本质、存在和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关于人的本质、存在和自身全面发展的科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辩证的、历史的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和进步人类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重点.doc

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重点.doc

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重点名词解释1、哲学的基本问题(3)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含木体论与认识论两方面。

本体论:思维和存在或者精神与物质何者是本原,即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它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认识论: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它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物质(103)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3、相对静止(111)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

4、规律(120)指物质本身固冇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5、意识(130)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6、联系(143)指事物、现象、过程之间以及它们内部诸要素、成分、阶段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7、发展(147)指一种特殊的运动变化一一前进性、上升性运动,即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变化。

其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不断取代旧事物的前进的过程。

8、矛盾(150)指事物内部两方面Z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也就是事物内部两方面Z间既相互排斥又相互联系的关系。

9、量变(159)指事物量的规定性的变化,即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10、质变(159)指事物质的规定性的变化,即事物由一种质态到另一种质态的飞跃。

n、否定之否定(164)事物的发展经过两次辩证的否定,由肯定阶段到否定阶段,再到否定之否定阶段,从而使事物的发展表现为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12、客观真理(236)第一,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中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第二,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13、人口(248)是一个包括人口数量、质量、构成、人口的发展、人口分布和迁移、人口的自然变动和社会变动等各种因索的综合范畴。

14、生产力(254)指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

15、精神生产(263)精神生产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习要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习要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习要点:绪论: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狭义、广义)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及代表人物2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3 十九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第一章第一节一、物质世界的客观性1 什么是哲学,其研究对象是什么?2 什么是世界观?什么是方法论?3 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分为哪两个方面?4 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二者如何划分?5 什么是可知论?什么是不可知论?二者如何划分?6 什么是辩证法?什么是形而上学?7 什么是物质?其本质属性是什么?什么是意识?其本质是什么?8 什么是运动?什么是时间?什么是空间?9 物质、运动、时间、空间的关系是什么?10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1 什么是实践?2 实践具有哪些基本特征?3 人类实践活动的具体形式有哪些?第二节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1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什么?2 什么是联系?它有哪些基本特点?3 什么是发展?发展的实质是什么?4 什么是新事物?什么是旧事物?5 为什么说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1 什么是矛盾?其基本属性是什么?2 什么是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3 什么是矛盾的斗争性?它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4 什么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5 什么是质、量、度?质变?量变?质变与量变的辩证关系是什么?6 什么是肯定?什么是否定?什么是辩证的否定?三、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1 什么是原因?什么是结果?其辩证关系是什么?2 什么是必然性?什么是偶然性?其辩证关系是什么?3 什么是可能性?什么是现实性?其辩证关系是什么?4 什么是现象?什么是本质?其辩证关系是什么?5 什么是内容?什么是形式?其辩证关系是什么?第三节一、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1 什么是规律?其根本特点是什么?2 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二、意识的能动作用1 什么是意识?意识的能动作用有哪些表现?2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是什么?3 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应当注意哪几点?(如何才能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第二章第一节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 什么是实践?认识?主体?客体?什么是中介?2 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1 认识的本质是什么?2 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是什么?唯心主义的认识路线是什么?3 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在认识论上有什么区别?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1 什么是感性认识?有哪几种形式?2 什么是理性认识?有哪几种形式?3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是什么?为什么认识过程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第二节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1 什么是真理?为什么说真理是客观的?真理的二重性是什么?2 什么是真理的绝对性?什么是真理的相对性?二者的辩证关系是什么?二、真理的检验标准1 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 怎样理解“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三真理与价值的统一1 什么是价值?2 价值具有哪些特性?3 价值评价的特点是什么?第三章第一节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 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什么是历史唯心主义?二者划分的标准是什么?2 什么是社会存在?(社会物质生活条件都包括哪些方面?)3 什么是社会意识?哪些社会意识形式属于上层建筑?4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是什么?5 什么是社会的基本矛盾?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1 什么是生产力?其基本要素是什么?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 什么是生产关系?(广义、狭义)3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1 什么是经济基础?2 什么是上层建筑?什么是观念上层建筑(意识形态)?什么是政治上层建筑?3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第四章第一节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1 什么是商品经济?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是什么?什么是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有什么区别?2 什么是商品?其二因素是什么?3 什么是劳动的二重性?4 什么是商品的价值?如何确定商品的价值量?5 什么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有哪些?6什么是价值规律?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什么?7 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8 价值规律在对经济活动进行调节时,会产生哪些消极后果?第二节一、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1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是什么?2 劳动力商品的特点是什么?3 劳动力的价值如何确定?它包括哪三个部分?三、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1 什么是价值增殖过程?2 什么是资本?什么是不变资本?什么是可变资本?3 剩余价值率如何计算?4 生产剩余价值的基本方法有哪些?5 什么叫资本积累?6 什么叫资本技术构成?什么叫资本价值构成?什么叫资本有机构成?7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什么?具体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马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归纳

马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归纳

马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归纳马克思主义期末考试复习资料一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和根本方法目的:学习马克思主义,最重要是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应运用马克思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念和方法不能丢。

根本方法: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第一,学习理论,武装头脑,要努力在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上、在掌握基本原理及其精神实质上、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用以指导实践上下功夫。

第二,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

第三,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第一,在思想上自觉的检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第二,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辨别和抵制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

第三,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自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青春、智慧和力量,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二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现实意义P33-34答:原理:1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3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的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

4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5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从根本上说,世界上除了运动的物质,什么也没有。

6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物质是世界的本源,社会运动也是物质的一种特殊形式。

7世界统一于物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现实意义:1、认识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可以更能让我们以实际的眼光看待问题,认识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2、认识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可以更加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所提出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更能深切认识唯物主义一言论;3、认识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更能促进人们对世界自然规律的认识,促进自然与人的和谐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复习资料(加强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复习资料(加强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它的阶级属性讲: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研究对象和主讲内容讲: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的概念: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念和学说体系。

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吗可能饿死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念和学说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马克思两贡献)历史唯物史观: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剩余价值学说:预付资本在运动中实现的价值额减去预付资本价值以后的一个价值增值19世纪40—6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前人包括:德国古典哲学代表人物乔·威·弗·黑格尔和路·费尔巴哈,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空想社会主义代表法国的昂利·圣西门、沙尔·傅立叶和英国的罗伯特·欧文哲学是科学之母第二章哲学基本问题:1.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2.思维能否认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为意识,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重点复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重点复习

马哲重点复习导论一、哲学: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或者说叫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二、马哲的基本特征: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以彻底的批判性为标志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三、哲学与科学的关系: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第一章物质与世界一、科学的物质观及意义1、科学的物质观: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2、意义: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的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界限;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的统一。

二、运动观:运动是标志事物、现象和过程的变化的哲学范畴。

运动同物质一样,具有最大的广泛性与普遍性。

三、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区别:因为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无条件的、所以运动是绝对的。

因为静止是特殊的、暂时的、有条件的,所以静止是相对的。

联系: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若割裂二者的辩证关系,会导致诡辩论和形而上学。

四、人类社会物质性的证明物质性表现在:人是自然界长期生长的产物,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由物质资料生产方式起决定作用的。

(劳动是一种物质实践。

自然环境、人口和生产方式构成社会运动的基本物质要素,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五、意识及本质:意识是自然界和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本质)。

六、马哲与党的思想路线:世界的物质统一原理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也是中共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

所以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补充:物质与运动的关系:A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也是一切运动和发展的实在基础B运动是物质所固有的属性,是一切物质形态的存在方式。

实事求是:实事是指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是是指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第二章实践与世界一、实践的特征:客观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马哲知识重点总结(完整版)

马哲知识重点总结(完整版)

马哲知识重点总结(完整版)第一章(一)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组成。

1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第5页。

2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第2页。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第22-23页。

1基本问题是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关系的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问题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3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包括: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4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是派生,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意识决定物质。

包括: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法的根本分歧?1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2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3为什么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重中之重点第40页。

这是因为,(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3)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4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第40-41页。

(1)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二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3)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没有同一性页没有斗争性,斗争性寓意于同一性中。

《马原》期末复习资料考点完整

《马原》期末复习资料考点完整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世界的本质、人的本质和人与世界的关系。

2.物质与意识、本质与现象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是主观反映物质的存在和运动的精神现象,物质是本质,意识是现象。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1.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是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统一体,物质是有永恒性和普遍性的,世界是运动着的。

2.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还包括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制度的变革是生产关系的变革所引起的。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源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源泉,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得出正确的认识。

2.辩证法的思维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还包括辩证法的思维方法,强调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强调捕捉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冲突和转折。

3.唯物史观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还包括唯物史观的方法论,认为历史是客观存在的,研究历史是要以客观的态度和方法去看待和研究它。

第四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理论1.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学说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学说认为,世界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阶级的存在是因为社会中存在着私有制和剥削。

2.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意识形态学说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意识形态学说指出,意识形态的来源在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形态是由生产力决定的。

第五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政治哲学1.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说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说认为,政治是阶级斗争在国家机器中的反映。

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2.马克思主义的民主理论马克思主义的民主理论认为,民主必须紧密地联系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民主在社会制度基础上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

第六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态学思想1.马克思主义的环境思想马克思主义的环境思想认为,环境问题是人类发展的一个必然问题,和生产方式的选择和社会制度的选择密切相关。

期末马克思复习要点(全)

期末马克思复习要点(全)

期末马克思原理知识点归纳绪论1.(选)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份: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①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主导趋势②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矛盾激化③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尖锐化④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3. 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德国古典哲学的最高成果是黑格尔的辩证法(以唯心主义形式叙述)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4.(简/论)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5.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的根本利益. 6.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一章1.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第三,体现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表现: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3.时间和空间的关系: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时间和空间既是绝对的、无限的,又是相对的、有限的,是绝对和相对、无限和有限的统一。

4.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否认物质的运动和运动的绝对性,必然导致形而上学;否认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或主体,必然导致唯心主义。

5.哲学基本问题包含内容:(1)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2)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6.(选)哲学的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复习要点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和方法论一、关键术语1 哲学: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哲学以世界的普遍本质、世界的存在和发展的最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

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2 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总的和根本的看法。

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必然要碰到主观和客观、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从而产生对世界普遍本质的不同理解,形成了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这就是世界观。

3 哲学与世界观的内容和关系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总的和根本的看法。

哲学与世界观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区别:世界观自发的、零散的、不系统的;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联系:世界观是哲学的基础,哲学同样以“整个世界”为对象。

4 唯物主义的观点和形态:观点:凡是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是世界本原的哲学派别的就是唯物主义。

5 唯心主义的观点和形态:观点:凡是认为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是世界本原的哲学派别就是唯心主义。

6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以及其产生的理论来源: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

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合理内核)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基本内核)特点: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唯物论和辩证法,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结合。

二、复习题1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内容: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存在和思维或物质和意识何者为世界的本原、谁是第一性的问题,根据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 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

思维和存在或物质和意识有无同一性问题,即人们的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

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家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原因:第一,决定于人类活动的特点和哲学的本性;第二,决定于它在哲学体系中的地位;第三,决定于它在全部哲学中的不可超越性。

2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世界的本质、存在和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关于人的本质、存在和自身全面发展的科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辩证的、历史的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和进步人类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一、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第二、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科学的哲学体系;第三、实现了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第四、实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第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群众性3如何理解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和具体科学相互联系。

一方面,哲学以具体科学的发展为基础。

另一方面,哲学为具体科学的发展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一、关键术语1 时间和空间:时间:指物质存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

特点:一维性空间:指运动着的物质的伸张性广延性。

特点:三维性2 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关系:时间空间与运动的物质不可分。

一方面: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离开时间和空间物质运动是无法存在的。

另一方面:时间和空间离不开物质运动,离开物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是不存在的。

3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运动是对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的概括。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无运动的物质和无物质的运动都是不可能的。

物质是运动的担当者,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实在基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4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静止是指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暂时平衡或稳定的特殊状态。

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和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静止是暂时的、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

静止是运动的量度,不理解静止,也就无法了解运动;不了解相对静止,就不可能理解物质的多样性。

运动与静止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

在绝对运动中包含着相对静止,在相对静止中有绝对运动。

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统一。

5 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6 意识的本质、作用与起源:本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意识影响和制约人体生理活动。

起源: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7 旧唯物主义物质观:(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泰勒斯:“水”是万物的始基)(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二、复习题1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物质的根本特征是客观实在性。

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二元论划清界线;第二、坚持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线;第三、体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第四、体现了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2 如何理解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的内容和作用?第一,人类社会形成的自然前提。

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自然界是人类社会产生的物质前提。

第二,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劳动是人类社会产生的现实基础;劳动的根本标志是制造工具。

第三章: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一、关键术语1 实践的基本特征:实践具有客观现实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2 实践的基本形式:生产实践活动、处理人与人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践二、复习题1 如何理解实践的本质?实践是指人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客观性活动,实践的本质包含两层含义:(1)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对象化的活动(2)实践具有物质的、客观的、感性的性质和形式,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征。

第四章、联系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环节一、关键术语1 规律定义:规律是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事物的本质的联系;规律是事物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事物的稳定的联系;规律的本质特点是客观性。

2 发展实质:发展的本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合乎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旧事物: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丧失其存在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事物3 质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量变:事物的量的规律性的变化,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质变:事物的质的规定性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关系:(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2)质变巩固着量变的成果,并引起新的量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3)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在质变过程中有量的扩张4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基本特征:实质和核心: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基本特征:矛盾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矛盾揭示了事物变化发展的源泉、动力和方向,矛盾是贯穿于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

5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联系的观点与孤立观点的对立;发展变化的观点与静止不变观点的对立;全面观点与片面观点的对立;矛盾观点与否认矛盾观点的对立。

6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即矛盾的统一关系,指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吸引、相互贯通的一种联系和趋势。

包括:(1)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

矛盾双方各以对方为自己的存在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2)矛盾对立面的相互贯通,包括:矛盾双方的相互包含、渗透,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相互转化。

矛盾的斗争性,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的属性,体现为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矛盾同一性、斗争性的相互作用推动事物的发展。

矛盾同一性的作用:同一性是事物发展的前提,同一性是事物发展的内容之一,同一性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规定了矛盾发展的基本方向。

矛盾斗争性的作用:斗争引起矛盾双方力量的消长和对比的变化,斗争突破事物存在的界限,促进矛盾发生质变。

7 新生事物的含义:是指合乎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二、复习题1 如何理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关系?矛盾的普遍性:矛盾无时不在,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矛盾无处不在,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性质、地位以及解决矛盾的具体形式各有其特点。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绝对与相对的关系。

(1)对立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因而是抽象的;矛盾的特殊性反映了事物的个性,因而是具体的、丰富的;(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另一方面,特殊中包含着普遍性;(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在这一场合是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变成了特殊性。

反之亦然。

2如何理解内因和外因的关系?(例如会出题:如何理解事物的发展是自我运动、自我发展?)内因,即事物的内部矛盾,是某一事物自身所包含的诸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内因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外因,即事物的外部矛盾,是一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外因对事物发展起影响作用;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3 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揭示了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矛盾分析方法是根本的认识方法。

4 如何理解辩证的否定观?辩证否定观的实质是“扬弃”,是既克服又保留。

第一、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第二、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第三、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

第五章:认识的本质和过程一、关键术语1 认识的本质及两次飞跃:本质: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或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的、创造性的反映。

两次飞跃: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理性认识向实践的飞跃是认识的两次飞跃。

2 价值:是指主体和客体之间一种特定的关系,即客体以自身属性满足主体需要或主体需要被客体满足的效益关系。

二、复习题1认识和实践的关系首先,实践是认识发生的基础;其次,实践对认识有决定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再次,认识对实践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反作用。

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2 如何理解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特点及其关系?特点:感性认识(1)直接性。

感性认识与客观对象之间不存在中介,是人们感觉器官对事物的直接感知。

(2)具体性。

感性认识是以感觉、知觉、表象这样具体形象的形式,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

理性认识(1)间接性。

即它不是人们在接触事物中直接产生,而是在感性认识基础上,经过头脑思维才产生的对事物的间接反映。

(2)抽象性。

即它不是具体形象地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而是以概念、判断、推理这样抽象的逻辑思维形式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关系:(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区别;(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依赖。

一方面,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依赖感性认识;另一方面,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为理性认识;(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3 真理的绝对性、相对性及其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