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降血糖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26432380_天花粉治疗糖尿病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26432380_天花粉治疗糖尿病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㊀基金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No.ZR2019PH071)㊀作者简介:王静ꎬ女ꎬ主治医师ꎬ研究方向:中药抗肿瘤ꎬE-mail:243211928@qq.com㊀通信作者:张波ꎬ男ꎬ博士研究生ꎬ副教授ꎬ研究方向:中药质量控制与品质评价ꎬTel:0539-7258639ꎬE-mail:zhangboyxy@lyu.edu.cn天花粉治疗糖尿病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王静1ꎬ蒋杰1ꎬ李新朋2ꎬ陈敏2ꎬ张波2(1.临沂市中医医院肿瘤科ꎬ山东临沂276000ꎻ2.临沂大学药学院ꎬ山东临沂276005)摘要:天花粉为葫芦科植物栝楼或双边栝楼的干燥根ꎬ具有清热泻火㊁生津止渴等功效ꎬ临床多用于热病烦渴㊁肺热燥咳和内热消渴等症ꎬ是治疗糖尿病之要药ꎮ然而ꎬ目前中药治疗糖尿病仍以传统方剂或中成药为主ꎬ天花粉在糖尿病的新药开发进展缓慢ꎮ本文通过对天花粉及其复方制剂治疗糖尿病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进行归纳总结ꎬ为下一步天花粉治疗糖尿病的新药开发提供参考ꎮ关键词:天花粉ꎻ糖尿病ꎻ物质基础ꎻ作用机制中图分类号:R284㊀文献标识码:A㊀文章编号:2095-5375(2021)10-0684-004doi:10.13506/j.cnki.jpr.2021.10.013ResearchprogressonthesubstancebasisandmechanismofTrichosanthisRadixinthetreatmentofdiabetesmellitusWANGJing1ꎬJIANGJie1ꎬLIXinpeng2ꎬCHENMin2ꎬZHANGBo2(1.DepartmentofOncologyꎬLinyi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HospitalꎬLinyi276000ꎬChinaꎻ2.CollegeofPharmacyꎬLinyiUniversityꎬLinyi276005ꎬChina)Abstract:TrichosanthisRadixisfromtheradixofTrichosantheskirilowiiMaxim.andTrichosanthesrosthorniiHarms.Ithasmanypharmacologicaleffectssuchasclearingheatꎬreducingfireꎬproducingsalivaꎬquenchingthirstꎬandsoon.Anditisanimportant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inthetreatmentofdiabetes.HoweverꎬprescriptionandChinesepatentmedicinearethemajorformfortreatingdiabetes.Itseemsdifficultfornewdrugsdevelopment.Inthispaperꎬwesummarizedthere ̄searchprogressonthesubstancebasisandmechanismofTrichosanthisRadixinthetreatmentofdiabetesmellitusinordertoprovidereferencefornewdrugdevelopment.Keywords:TrichosanthisRadixꎻDiabetesmellitusꎻSubstancebasisꎻMechanism㊀㊀天花粉又名栝楼根ꎬ为葫芦科植物栝楼(TrichosantheskirilowiiMaxim.)或双边栝楼(TrichosanthesrosthorniiHarms.)的干燥根ꎬ具有清热泻火㊁生津止渴等功效ꎬ临床多用于热病烦渴㊁肺热燥咳和内热消渴等症[1]ꎮ糖尿病古称消渴症ꎬ在众多中医药古籍中记录了数百首治疗消渴症的中药方剂ꎮ赵磊等[2]通过 九九中医资讯网 共享数据库系统对比古今治疗消渴的方剂发现ꎬ在涉及462种中药组成的共663首古方中ꎬ天花粉使用频次最高ꎬ达到220次ꎻ且在由129种中药组成的47种现代治疗糖尿病的中成药中天花粉的使用频次(20次)仍位居前二ꎬ仅次于黄芪(频次27)ꎮ杨艳等[3]则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以目前已上市中成药为背景ꎬ通过建立数据库后进行数据统计和用药规律分析发现ꎬ在73个治疗糖尿病的上市中成药方剂中ꎬ天花粉使用频次同样位居第二(频次23)ꎬ仅次于黄芪(频次28)ꎮ郭东臣等[4]则从 证治-方药 的角度分析了中成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用药情况ꎬ发现在95首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对中ꎬ应用频率最高的5个药对(生地-天花粉㊁黄芪-山药㊁黄芪-人参㊁知母-天花粉㊁山茱萸-山药)中天花粉出现2次ꎬ且单味药应用频率分析中天花粉的频率高达48.42%ꎮ以上可见ꎬ天花粉在古今中药治疗糖尿病中应用十分广泛ꎬ为治疗糖尿病之要药[5]ꎮ目前ꎬ天花粉治疗糖尿病仍以传统方剂或中成药为主ꎬ对其治疗糖尿病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不够深入ꎬ导致其在治疗糖尿病方面的新药开发后劲不足[6]ꎮ因此ꎬ本文通过对20余年来关于天花粉治疗糖尿病的物质基础研究和作用机制研究进行归纳总结ꎬ以期为天花粉治疗糖尿病的新药开发提供参考ꎮ1㊀天花粉治疗糖尿病的物质基础对于天花粉的化学成分研究表明ꎬ天花粉主要含有天花粉蛋白(TrichosanthinꎬTCS)㊁天花粉多糖㊁天花粉凝集素(Tri ̄chosanthesKirilowiilectionꎬTKL)等大分子化合物ꎬ此外还含有氨基酸㊁葫芦素B以及少量的皂苷类和黄酮类成分[7]ꎮ而目前对于天花粉治疗糖尿病的物质基础研究主要集中在有效部位和有效成分两个方面ꎮ1.1㊀天花粉降糖有效部位㊀多位学者对天花粉的水提物㊁醇提物以及不同萃取部位或洗脱部位的降血糖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ꎮ张晓敏等[8]通过不同质量天花粉(1.12~2.25g kg-1)给药治疗四氧嘧啶糖尿病大鼠模型发现ꎬ高低剂量组天花粉原液均具有显著的降血糖效果ꎬ但高低剂量组间无显著性差异ꎬ从而推测天花粉水提液具有降血糖效果ꎮ李琼等[9]分别以PBS溶液和85%乙醇为溶剂制备了天花粉水提物和醇提物ꎬ然后将醇提取物分别用石油醚㊁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进而获得了3个提取部位ꎬ进一步通过人肝癌细胞HepG2葡萄糖消耗量实验和糖尿病小鼠降血糖实验发现ꎬ在4个不同组分中天花粉水提物降糖效果最佳ꎬ石油醚㊁乙酸乙酯部位次之ꎬ正丁醇部位最弱ꎮ李晓芳[10]等分别采用95%乙醇超声提取㊁95%乙醇回流提取和水超声提取3种方法制备了天花粉提取物ꎬ通过考察此3种提取物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模型的降血糖效果发现ꎬ醇超声提取物降血糖功效最好ꎮ然后通过对该部位进行梯度洗脱并通过细胞葡萄糖消耗实验发现ꎬ80%洗脱组分与模型组及其他洗脱部位对细胞葡萄糖消耗量的影响具有显著性差异ꎬ是天花粉降血糖的活性部位ꎮ以上研究提示ꎬ天花粉水提液和醇提液均有一定降糖效果ꎬ且水提物效果可能更佳ꎻ醇提物中降血糖效果较好的部位在极性偏弱的石油醚部位ꎬ说明天花粉的降糖功效可能是多种成分的协同作用ꎮ1.2㊀天花粉降糖有效成分1.2.1㊀TCS㊀TCS是天花粉所特有的一种核糖体失活蛋白ꎬ具有广泛的抗病毒和抗肿瘤活性ꎬ且已有上市的天花粉注射液用于中期引产ꎮ研究发现[11]ꎬTCS可显著降低非肥胖糖尿病(NOD)小鼠的糖尿病发病率ꎬ同时可以减轻NOD小鼠胰岛炎的严重程度ꎬ具有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潜力ꎮ1.2.2㊀天花粉多糖㊀天花粉多糖是一种从天花粉中提取纯化而得到的多糖类成分ꎬ其相对分子量差异显著且单糖组成也各不相同[12-14]ꎮ天花粉多糖具有免疫增强活性㊁抗肿瘤和降血糖等多种药理作用ꎮHikino等[15]从天花粉中制备了5种天花粉多糖(TrichosansA㊁B㊁C㊁D㊁E)ꎬ通过观察5种成分对四氧嘧啶糖尿病模型大鼠血糖浓度的影响ꎬ发现这5种多糖均具有一定降糖活性ꎬ其中TrichosansA效果最佳ꎬ且呈现剂量依赖关系ꎮ1.2.3㊀TKL㊀TKL是一种从天花粉中分离制备的酸性蛋白质ꎬ可专一性结合半乳糖ꎬ具有显著的降血糖效果ꎮ李琼等[16]考察了TKL对HepG2细胞葡萄糖消耗的影响ꎬ同时利用糖尿病小鼠模型研究TKL的降血糖活性ꎮ结果发现ꎬTKL在极低浓度(0.05mg L-1)下即可促进细胞消耗葡萄糖ꎬ而在高浓度(5mg L-1)时表现出显著性差异ꎻTKL对糖尿病小鼠具有显著的降血糖效果ꎬ且最佳效果与阳性对照二甲双胍类似ꎮ2㊀天花粉治疗糖尿病的作用机制目前ꎬ关于天花粉治疗糖尿病的作用机制研究主要是针对TCS和TKL两种有效成分展开ꎬ而对天花粉多糖或其他有效部位的治疗糖尿病的作用机制未见报道ꎮ2.1㊀TCS作用机制㊀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是1型糖尿病的一个亚型ꎬ在其发病过程中有诸多免疫细胞(如CD4+T淋巴细胞㊁CD8+T淋巴细胞㊁B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等等)参与ꎬ这些免疫细胞会对浸润胰岛从而诱发炎症ꎬ使胰岛素分泌减少或匮乏ꎮ其中CD4+T淋巴细胞发挥重要作用ꎬ诸多学者认为CD4+T淋巴细胞的两个亚群Th1和Th2功能失衡是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ꎬ通过纠正两者失衡可达到治疗或预防此类糖尿病的目的[17-19]ꎮ乔玉峰等[11]研究发现ꎬTCS可显著提高NOD小鼠胸腺和脾脏中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水平ꎬ同时提高血清和脾细胞中细胞因子IL-4水平ꎬ但对IFN-γ无明显影响ꎮ因此推测TCS对NOD鼠糖尿病和胰岛炎的保护机制可能为:①促进中枢和外周淋巴器官淋巴细胞分化与发育ꎬ促进CD4+T淋巴细胞向Th2细胞转化ꎻ②促进脾细胞IL-4分泌ꎬ同时提升Th2型细胞因子IL-4表达ꎬ从而调节Th1/Th2细胞失衡ꎮ2.2㊀KTL作用机制㊀血糖波动与氧化应激作用密切相关ꎬ且通过抗氧化治疗可以改善糖尿相关病症[20]ꎮ李琼等[21]以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为模型ꎬ研究TKL对其降血糖作用的同时还对大鼠血清中糖化血清蛋白(GSP)㊁丙二醛(MDA)㊁超氧化物歧化酶(SOD)㊁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进行了检测分析ꎬ结果发现TKL可显著改善小鼠糖耐量减退作用ꎬ且高剂量组TKL可显著降低小鼠血清中GSP和MDA含量ꎬ提高SOD和GSH含量ꎬ说明TKL降血糖作用与提高小鼠抗氧化能力有关ꎮ李琼等[22]研究还发现TKL可改善KK-Ay糖尿病小鼠糖耐量异常情况ꎬ同时改善胰岛素抵抗作用ꎮ对于血脂代谢异常这一2型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ꎬ其进一步通过TKL给药30d后检测KK-Ay小鼠血清中TC㊁TG㊁HDL-C和LDL-C指标变化ꎬ结果发现ꎬTKL(0.3g kg-1剂量组)可显著降低小鼠血清中TC㊁TG和LDL-C水平ꎬ同时显著提高HDL-C水平ꎬ说明TKL可调节血糖㊁血脂水平ꎬ促进糖脂代谢良性循环ꎮ3㊀含天花粉复方治疗糖尿病作用机制研究中医临床治疗糖尿病类方大抵可分为栝楼根类方㊁黄连类方㊁黄芪类方㊁地黄类方㊁大黄类方㊁柴胡类方和苓术类方等ꎬ其中栝楼根类方又包括栝楼牡蛎散㊁栝楼瞿麦丸㊁柴胡桂枝干姜汤㊁小青龙汤(加减)和小柴胡汤(加减)等[23]ꎮ通过对栝楼根类方的降血糖作用相关研究可为天花粉治疗糖尿病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一些思路ꎬ如姚婷等[24]利用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模型研究栝楼牡蛎散的降糖作用ꎬ结果发现栝楼牡蛎散能显著改善糖尿病小鼠血糖水平ꎬ减少体重下降ꎬ调节血脂代谢ꎬ并推测栝楼牡蛎散可能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再生或对胰岛β细胞具有修护作用ꎬ从而刺激胰岛素分泌ꎮ而对栝楼瞿麦方的研究ꎬ目前主要集中在治疗糖尿病肾病方面ꎬ对降糖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较少[25]ꎮ此外ꎬ含天花粉的抗糖尿病复方制剂还包括消渴丸㊁天麦消渴片㊁天芪降糖胶囊等等ꎮ消渴丸是中西医药复方制剂ꎬ主要成分为格列苯脲㊁黄芪㊁天花粉㊁生地黄㊁山药㊁五味子及葛根ꎬ袁永亮等[26]采用网络药理学研究思路分析了消渴丸治疗糖尿病的分子机制ꎬ发现消渴丸中的中药组分影响炎症信号通路(TNF㊁Jak-STAT㊁NF-Kb㊁细胞因子等)ꎬ胰岛β细胞相关信号通路(PI3K/Akt㊁mTOR㊁MAPK等)㊁AGE-RAGE糖尿病综合征以及物质代谢等通路ꎬ从而与格列本脲协同发挥降糖作用ꎮ天麦消渴片是由五味子㊁麦冬㊁天花粉㊁吡考啉酸铬组成的复方制剂ꎬ研究发现[27-28]天麦消渴片可通过降低胰岛素抵抗㊁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㊁调节脂代谢等途径发挥降血糖功效ꎮ张茜等[29]进一步通过miRNA表达谱芯片和RT-PCR探讨了天麦消渴片的降血糖机制ꎬ发现其可上调胰腺miR-30d和miR-375水平ꎬ抑制胰岛α细胞增殖ꎬ刺激β细胞增殖ꎬ增加胰岛素基因表达ꎻ上调胰腺let-7b㊁let-7e和miR-142-5pꎬ抑制细胞因子及受体相互作用通路和MAPK通路功能ꎻ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ꎮ同理ꎬ张茜等[30]采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了天芪降糖胶囊的降糖调脂机制ꎬ发现其降糖机制可能与MAPK通路和GluT-4上调ꎬ下调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有关ꎬ而血脂改善作用与PPAR-α上调有关ꎮ4 总结天花粉为治疗糖尿病之要药ꎬ现有研究表明天花粉中治疗糖尿病的有效部位多为水提物ꎬ且有效成分亦是水溶性的TCS㊁TKL和天花粉多糖等大分子化合物ꎬ而对天花粉小分子物质的降糖作用研究未见报道ꎬ但通过醇提部位的降糖作用研究可知低极性组分含有一定的降血糖活性成分ꎬ有待深入研究ꎮ治疗糖尿病的作用机制很多ꎬ而对于天花粉治疗糖尿病的作用机制主要包含两个方面:①TCS可通过调节Th1/Th2细胞功能失衡发挥预防或治疗糖尿病的作用ꎻ②TKL可通过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和调节糖脂代谢来发挥功效ꎻ有待进一步研究ꎮ显然ꎬ无论是物质基础研究还是作用机制研究均与天花粉在治疗糖尿病中的重要地位是不相符的ꎬ为进一步加快天花粉在治疗糖尿病方面的相关研究或新药开发ꎮ笔者建议:①加强天花粉物质基础的分离与鉴定研究力度ꎬ为药理活性和作用机制研究提供基础ꎻ②多成分多靶点是中药发挥疗效的特色ꎬ因此在天花粉治疗糖尿病方面不能仅仅依赖某个单一成分发挥全部疗效ꎬ可在多成分的协同作用上面开展相关研究ꎻ③借鉴中药复方制剂的降糖机制研究策略ꎬ广泛研究天花粉单味药的降糖机制ꎬ为抗糖尿病新药研发提供基础ꎮ参考文献:[1]㊀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ꎬ2020:57.[2]赵磊ꎬ慕杨娜ꎬ梁茂新.消渴(糖尿病)古今用药对比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ꎬ2016ꎬ39(9):769-773.[3]杨艳ꎬ吕文英ꎬ胡楠ꎬ等.基于上市中成药数据挖掘的糖尿病组方分析[J].中国现代中药ꎬ2017ꎬ19(3):455-458.[4]郭东臣ꎬ张惠敏ꎬ梁淑新ꎬ等.中成药治疗2型糖尿病证治-方药的调查分析[J].中成药ꎬ2015ꎬ37(2):442-456.[5]胡献国.治疗糖尿病的要药 天花粉[J].求医问药ꎬ2010(10):33-34.[6]杨璐瑶ꎬ胡琼英.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ꎬ2020ꎬ40(8):1007-1011.[7]丁建营ꎬ刘春娟ꎬ郭建军ꎬ等.天花粉化学成分的药理活性及其提取与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ꎬ2018ꎬ29(13):1859-1864.[8]张晓敏ꎬ牛宪立ꎬ魏妮娜ꎬ等.天花粉对糖尿病大鼠降糖作用的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ꎬ2020ꎬ29(7):13-16.[9]李琼ꎬ叶小利ꎬ陈新ꎬ等.天花粉降糖作用有效部位的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ꎬ2012ꎬ28(1):9-11.[10]李晓芳ꎬ叶小利ꎬ李平ꎬ等.天花粉降血糖活性成分的分离和活性观察[J].中成药ꎬ2011ꎬ33(12):2175-2178.[11]乔玉峰.天花粉蛋白对NOD鼠糖尿病的影响[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ꎬ2003.[12]黄晓兰ꎬ吴惠勤ꎬ王蔚ꎬ等.天花粉多糖的单糖组成和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J].中草药ꎬ2008ꎬ39(12):1810-1812.[13]许林琴ꎬ舒梦珂ꎬ屠婕红.HPGPC法测定天花粉免疫活性多糖的相对分子质量[J].海峡药学ꎬ2015ꎬ27(9):56-58.[14]屠婕红ꎬ黄佳ꎬ傅应华ꎬ等.天花粉免疫活性多糖RTPS-I的分离及性质结构研究[J].中国药师ꎬ2017ꎬ20(2):270-273.[15]HIKINOHꎬYOSHIZAWAMꎬSUZUKIYꎬetal.Isolationandhypo ̄glycemicactivityofTrichosansAꎬBꎬCꎬDꎬandE:GlycansofTri ̄chosantheskirilowiiroots[J].PlantaMedꎬ1989ꎬ55(4):349-351. [16]李琼ꎬ叶小利ꎬ曾红ꎬ等.天花粉凝集素的提取工艺及降糖活性研究[J].中药材ꎬ2012ꎬ35(3):475-479.[17]乔玉峰.Th1/Th2亚群失衡与自身免疫性糖尿病[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ꎬ2003ꎬ34(5):470-474.[18]TISCHRꎬWANGBꎬATKINSONMAꎬetal.Aglutamicaciddecar ̄boxylase65specificTh2cellcloneimmuneregulatesautoimmunediabetesinnonobesediabeticmice[J].JImmunolꎬ2001ꎬ166(11):6925-6936.[19]PANERAIAEꎬNICOLETTIFꎬSACEDOTEPꎬetal.MFP14ꎬamultifunctionalemergingproteinwithimmunomodulatorypropertiesꎬpreventsspontaneousandrecurrentautoimmunediabetesinNODmice[J].Diabetologiaꎬ2001ꎬ44(7):839-847.[20]周建华ꎬ李晓华ꎬ贝鹏剑ꎬ等.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波动与氧化应激及尿白蛋白肌酐比㊁尿β-2微球蛋白的相关性研究[J].医学研究杂志ꎬ2020ꎬ49(3):129-133.[21]李琼ꎬ张鹏ꎬ郭晨ꎬ等.天花粉凝集素对糖尿病大鼠血糖及氧化应激的影响[J].食品工业科技ꎬ2015ꎬ36(10):356-359.(下转第697页)2.3㊀不足2.3.1㊀ADR报告率低㊀结果见表3ꎮWHO的统计数据表明:全球每年住院患者中ADR的发生率为10%~20%ꎬ其中ꎬ因严重ADR导致的病死率约为5%[8]ꎮ我院2020年上报率为0.09%ꎬ仍有较大提高空间ꎮ表2㊀2017 2020年ADR病程记录率情况年度ADR上报数量病程记录数量病程记录率(%)2017年35426775.422018年37429979.952019年46342892.442020年507507100.00表3㊀2020年ADR上报率年度ADR上报数量患者数量ADR上报率(%)2020年5075600000.092.3.2㊀门诊患者上报比例低㊀结果见表4ꎮ2020年我院门诊处方人次远高于住院人次ꎬ而我院ADR报表中ꎬ12例为门诊患者上报ꎬ495例为住院患者上报ꎬ门诊患者占比仅为2.37%ꎬ2021年需关注门诊患者ADR情况ꎮ表4㊀2020年门诊患者ADR上报占比年度门诊患者ADR上报数量ADR上报数量门诊患者占比(%)2020年125072.373 讨论PDCA循环是一种可全面改善管理质量的科学程序及通用模型[9]ꎬ我院的ADR上报和监测工作自引入PDCA循环管理模式后ꎬ在医院高度重视及多学科㊁多部门㊁多专业的相互协作下ꎬ通过完善制度㊁加强监督培训㊁建设信息系统等措施ꎬ提高了全院医务人员对ADR上报的重视程度ꎬADR上报数量及质量均显著改善ꎮ对ADR上报工作中存在的不足ꎬ可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ꎬ持续改进ꎮ医院上报ADR可帮助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统计数据ꎬ及时识别临床风险信号ꎬ预防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ꎬ对于促进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具有重大意义ꎬ为了提高医院ADR监测的力度和质量ꎬ应积极运用新型管理模式对监测工作进行干预[10]ꎬ并通过干预措施的实施ꎬ可提升全体医务人员对于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现㊁报告㊁评价及预警能力ꎬ为评价㊁整顿和淘汰高风险药品提供临床依据ꎬ为探索构建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预警体系提供安全用药保障ꎬ从而达到保障临床用药的合理性与安全性ꎮ参考文献:[1]㊀ORGANIZATIONWH.Internationaldrugmonitoring:theroleofnationalcentres.ReportofaWHOmeeting[J].WorldHealthOrganTechRepSerꎬ1972(498):1-25[2]白荷荷ꎬ聂晓静ꎬ夏丽ꎬ等.基于中国医院药物警戒系统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效果评价[J/OL].中国药物警戒ꎬ2021.[2021-09-29].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5219.R.20210520.1623.002.html.[3]李蓓.806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回顾性分析[J].中国药物评价ꎬ2021ꎬ38(2):130-132.[4]薛晓红ꎬ夏雅瑾ꎬ沈毅.174例药品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J].药学服务与研究ꎬ2008ꎬ8(1):78-80.[5]赵国光ꎬ王欣ꎬ李永忠ꎬ等.PDCA管理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ꎬ2011ꎬ27(4):297-300.[6]唐莲ꎬ虞燕霞ꎬ周琴ꎬ等.PDCA循环管理方法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药房ꎬ2015ꎬ26(28):4027-4029.[7]李妍.PDCA循环模式在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ꎬ2020ꎬ13(23):173-174[8]王欢ꎬ李正伟ꎬ原永芳.药品不良反应上报情况分析[J].中国医药ꎬ2015ꎬ10(4):580-584.[9]高寿宝ꎬ邢娟.浅谈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及管理现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ꎬ2014ꎬ14(5):19-20.[10]黄娟ꎬ李旭ꎬ王平ꎬ等.质量管理工具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的应用于体会[J].中国药房ꎬ2015ꎬ26(8):1088-1091.(上接第686页)[22]李琼ꎬ张鹏ꎬ郭晨ꎬ等.天花粉凝集素对2型KK-Ay糖尿病小鼠血糖㊁血脂的调节作用[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ꎬ2016ꎬ38(2):182-188.[23]逄冰ꎬ倪青.经方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中药杂志ꎬ2019ꎬ44(18):3895-3898.[24]姚婷ꎬ沈孝丽ꎬ周惠芳.栝楼牡蛎散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的降糖作用研究[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ꎬ2015ꎬ27(2):97-99. [25]俞思羽.栝楼瞿麦丸治疗糖尿病理论探讨[J].黑龙江中医药ꎬ2012ꎬ41(4):16-17.[26]袁永亮ꎬ杜玥ꎬ宋之臻ꎬ等.消渴丸中药成分与格列本脲协同作用治疗糖尿病的生物分子网络机制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ꎬ2019ꎬ54(12):971-980.[27]冯之静.天麦消渴片对初发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J].国医论坛ꎬ2014ꎬ29(1):43-44.[28]刘红ꎬ牛凯ꎬ王树松ꎬ等.天麦消渴片对糖尿病大鼠降血糖作用机理的研究[J].河北中医ꎬ2007ꎬ29(7):653-655.[29]张茜ꎬ肖新华ꎬ黎明ꎬ等.天麦消渴片通过miRNA改善糖尿病大鼠血糖的机制[J].中国实验动物学报ꎬ2015ꎬ23(1):1-6. [30]张茜ꎬ肖新华ꎬ王彤ꎬ等.应用基因芯片探讨天芪降糖胶囊降糖调脂的机制[J].中国糖尿病杂志ꎬ2009ꎬ17(3):174-177.。

中医药对血糖调节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对血糖调节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对血糖调节的研究进展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们饮食结构的转变,糖尿病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常见慢性病。

在糖尿病治疗中,除了西药的应用外,中医药作为一种传统的疗法也备受关注。

中医药在血糖调节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介绍中医药在血糖调节方面的研究进展。

一、中医药理论与糖尿病中医药理论认为,糖尿病是由湿热郁闭、气滞血瘀、气阴两虚等因素引起的。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原则是通过调理脾胃、滋补肝肾、清热化湿、活血化瘀等方法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调节血糖的目的。

二、中药对血糖的调节作用1. 苦瓜苦瓜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降血糖的功效。

研究表明,苦瓜中的某些物质可以增加胰岛素的分泌,提高胰岛细胞对葡萄糖的敏感性,从而调节血糖。

2. 五味子五味子是一种常用的中药,具有滋阴降火、调节免疫功能等多种功效。

研究发现,五味子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可以通过增加胰岛素的分泌和提高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来降低血糖。

3. 黄芪黄芪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抗糖尿病等作用。

研究发现,黄芪中含有多种活性物质,可以抑制血糖升高的过程,具有降糖的效果。

4. 三七三七是一种常用的中药,具有活血化瘀、保护心血管等功效。

研究表明,三七中的活性成分可以调节胰岛素的分泌和实现胰岛素敏感性的增加,从而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5. 黄连黄连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抗炎抗菌的作用。

研究发现,黄连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细胞应激等途径来改善胰岛细胞的功能,从而起到调节血糖的作用。

三、中医药对并发症的防治除了对血糖调节具有积极作用外,中医药还能够对糖尿病的并发症进行有效的防治。

例如,中医药可以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等并发症进行干预,减轻病情、改善生活质量。

四、中医药与西医结合的治疗模式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中的独特作用越来越受到西医界的关注。

现在很多医院已经开设了中医药科,推行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模式。

玉竹多糖降血糖作用的研究进展

玉竹多糖降血糖作用的研究进展

人参研究GINSENG RESEARCH 2012年第3期玉竹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及开发利用现状杨慧洁杨世海*张海弢马玲(吉林农业大学中药材学院·吉林长春·130118)张立臣(吉林人参研究院·吉林通化·134001)玉竹为百合科(Liliaceae )植物玉竹[Polygonatumodoratum (Mill.)Druce]的干燥根茎。

又名尾参、玉参。

最早以萎蕤之名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性平,味甘,具有养阴润燥,生津止渴功能。

用于肺胃阴伤,燥热咳嗽,咽干口渴,内热消渴[1]。

近代药理学研究证明,玉竹主要有强心、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和增强免疫功能等功效,对糖尿病患者及高血压、高血脂病人十分有益,是卫生部公布的药食兼用87种植物之一。

玉竹药用价值丰富,且可药食两用,具有广泛的开发应用前景。

玉竹作为一种优良的滋养、防燥、降压祛暑的营养滋补品越来越受人们的喜爱,作为保健食品的需求量远远高于医药行业的需求量。

近年来,市场需求直线上升,价格稳中有升。

本文就玉竹的来源分布、化学药理、开发利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玉竹资源提供方参考。

1来源与分布1.1玉竹的来源正品的玉竹为百合科植物玉竹的干燥根茎入药。

根据《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记载,玉竹正品的来源仅此一种,但由于原植物形态和生药性状的相似,实际上玉竹来源复杂,例如,康定玉竹、毛筒玉竹、小玉竹也在我国很多地区应用[2],应注意区分。

1.2玉竹的资源分布据有关文献报道[3],玉竹广泛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华中各省区,经调查,在我国的吉林、陕西、山西、河北、宁夏、湖北、湖南、四川、浙江、安徽、江西、广东等省都有正品玉竹生长或种植[4]。

除上述地区以外,辽宁、云南、贵州有所谓的玉竹替代品康定玉竹、毛筒玉竹、小玉竹、春水玉竹生长。

2化学成分2.1甾体皂苷玉竹根中的皂苷主要为甾体皂苷,其生理活性显著,有广泛的开发利用前景,多位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

关于中药的降血糖作用分析

关于中药的降血糖作用分析

摘要:中药降血糖作用的实验研究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并证实了多种中药可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影响胰岛素受体,促进葡萄糖的吸收及糖原分解等途径来发挥降低血糖的作用。

关键词:糖尿病植物药用胰岛素0引言研究发现,中药的降低血糖作用温和持久,副作用小,且作用机理具有多效应、多位点及多功能等特点。

1提高胰岛素含量,降低血糖素水平胰岛素是胰腺内分泌部胰岛B细胞分泌的体内唯一负性调整血糖的激素,它通过与特异性胰岛素受体结合引起一系列受体后信号传导及生物化学反应,通过激活的葡萄糖转运子将葡萄糖转运到靶细胞内,进行氧化代谢,维持正常血糖.胰岛素的分泌量相对或绝对不足可引发糖尿病,而它在血清中的含量关系到与受体的结合率.胰高血糖素为胰岛素拮抗激素,是体内主要的正性调节血糖的激素,可促进分解代谢,具有促进糖原分解和糖异生的作用,降低外周循环中胰高血糖素水平可减轻糖尿病症状。

中药卷柏含有黄酮类、氨基酸及海藻糖等成分。

李方莲等报道,卷柏水煎剂可显著降低四氧嘧啶(ALX)所致糖尿病大鼠血糖,究其降低血糖机制可能与影响胰岛B细胞功能,保护B细胞不受破坏,促进胰岛细胞修复,增加胰岛素的生物合成,增加组织对糖的转化利用等有关。

孙桂荣等进行的汉防己甲素(TET)对四氧嘧啶所致糖尿病大鼠胰岛B细胞的保护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阳性对照组大鼠胰岛内仅见数个散在的残存B细胞,而给药组大鼠胰岛内则以B细胞为主,紫蓝色分泌颗粒丰富,接近于正常大鼠;胰岛B细胞组织免疫化学染色结果发现,阳性对照组大鼠胰岛内免疫反应阳性物明显缺失,且着色浅,而给药组大鼠胰岛内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目则显著增多,且颗粒的着色深,大蒜素是含硫化合物,可通过提高四氧嘧啶糖尿病大鼠血清胰岛素水平而降低血糖,病理学研究证实大蒜素可促进胰腺泡心细胞转化,胰岛细胞增殖,B细胞增多,从而使内源性胰岛素分泌增加。

银杏叶提取物(Egb) 主要成分为黄酮类和银杏内酯,对糖尿病胰岛B细胞具有保护和修复作用,可促进胰岛素分泌,从而改善糖代谢,降低血糖。

中药植物多糖降血糖作用的研究进展

中药植物多糖降血糖作用的研究进展

中药植物多糖降血糖作用的研究进展1.黄芪多糖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其多糖具有明显的降血糖活性。

研究发现,黄芪多糖能够增加胰岛素释放和降低胰岛素抵抗,从而改善胰岛功能。

此外,黄芪多糖还能够抑制糖的吸收和降低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

2.银杏多糖银杏(Ginkgo biloba)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植物,其多糖具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

研究表明,银杏多糖能够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抵抗,并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此外,银杏多糖还能够抑制葡萄糖的吸收和降低血液中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3.枸杞多糖枸杞(Lycium barbarum)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其多糖具有良好的降血糖作用。

枸杞多糖能够增加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抵抗,并提高胰岛素的释放。

此外,枸杞多糖还能够抑制糖的吸收和降低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

研究还发现,枸杞多糖还能够减轻胰岛素抵抗引起的脂肪肝和肾脏损伤。

4.薏苡仁多糖薏苡仁(Coix lacryma-jobi)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其多糖具有良好的降血糖活性。

研究发现,薏苡仁多糖能够增加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抵抗,并调节脂肪代谢和血脂水平。

此外,薏苡仁多糖还能够抑制葡萄糖的吸收和降低血液中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综上所述,中药植物多糖具有重要的降血糖作用,对于糖尿病的治疗和预防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然而,目前关于中药植物多糖降血糖作用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药理机制的不完全理解、剂量与疗效之间的关系等。

因此,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探索中药植物多糖的降血糖作用机制,优化药物的剂量和用法,并进行更多的临床研究来验证其疗效。

黄芪在调节血糖水平中的应用研究

黄芪在调节血糖水平中的应用研究

用。
03
注意事项
在使用黄芪调节血糖时,应注意个体差异和用药剂量,避免出现不良反
应。同时,黄芪并非万能药,不能替代正规降糖治疗,患者应在医生指
导下合理使用。
04
实验设计与方法
实验动物和分组
实验动物
选用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体重 180-220g,由实验室动物中心提 供。
分组
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 。分别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 型组、黄芪低剂量组、黄芪高剂 量组。
黄芪在调节血糖水平中的应 用研究
目录
• 引言 • 黄芪概述 • 血糖调节机制及黄芪的作用 • 实验设计与方法 • 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研究背景和意义
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流行
随着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全球性的 健康问题。
中药在调节血糖方面的潜力
胰高血糖素分泌
胰岛α细胞在低血糖时分泌胰高血 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和糖异生 ,提高血糖水平。
肝脏和肌肉的糖代谢
肝脏通过糖原合成和分解、糖异 生等途径维持血糖稳定;肌肉是 葡萄糖的主要利用场所。
黄芪对血糖调节的影响
01
02
03
促进胰岛素分泌
黄芪中的多糖成分可以刺 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 ,从而降低血糖。
症的发生。
02
心血管疾病预防
黄芪具有降低血压、调节血脂 、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对 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
积极意义。
03
免疫调节剂
黄芪可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提高抵抗力,对于免疫力低下 、易感染的人群具有很好的保
健作用。
03
血糖调节机制及黄芪的作 用

中草药化合物的降血糖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中草药化合物的降血糖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中草药化合物的降血糖作用及其机制研究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和环境压力的增加,糖尿病成为越来越普遍的慢性代谢病。

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水平持续高于正常人,因此,控制血糖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环节。

传统的中草药在糖尿病治疗中应用广泛,研究表明中草药提取物和化合物具有降低血糖的功效。

本文就中草药化合物的降血糖作用及其机制进行了综述。

一、中草药化合物的降血糖作用1、黄芪素黄芪是中国常见的传统药材,其主要化合物为黄芪素。

黄芪素能够有效地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水平,同时还能够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和调节胰岛素的分泌。

此外,黄芪素也能够减轻糖尿病大鼠的肝脏和肾脏损伤,并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

2、鱼腥草素鱼腥草素是一种生物碱,主要存在于鱼腥草中。

研究表明,鱼腥草素具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可以抑制肠道中的葡萄糖吸收和肝糖原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此外,鱼腥草素还具有抑制炎症反应和改善氧化应激的作用。

3、丹参素丹参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其主要成分为丹参素。

研究表明,丹参素具有降低血糖和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可以提高胰岛素信号通路的敏感性,从而促进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

此外,丹参素还具有保护肝脏和肾脏的作用。

二、中草药化合物降血糖的机制1、调节胰岛素分泌中草药化合物可以通过调节胰岛素的分泌来降低血糖水平。

研究表明,黄芪素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2、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中草药化合物还可以通过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

例如,丹参素可以促进胰岛素信号通路的敏感性,从而提高胰岛素的作用效果。

3、抑制糖原分解和葡萄糖吸收中草药化合物还可以通过抑制肝糖原分解和肠道葡萄糖吸收,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例如,鱼腥草素可以抑制肠道中的葡萄糖吸收,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4、抗氧化和抗炎作用中草药化合物还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可减轻糖尿病患者的肝脏和肾脏损害,从而改善糖尿病的症状。

三、结论中草药化合物具有降低血糖的功效,且作用机制多样,包括调节胰岛素分泌、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抑制糖原分解和葡萄糖吸收、抗氧化和抗炎作用等。

黄芪治疗糖尿病研究进展

黄芪治疗糖尿病研究进展

黄芪治疗糖尿病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糖尿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严重影响人们健康的慢性疾病之一。

中医药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中黄芪作为传统中药材,因其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等功效,被广泛应用于糖尿病的治疗中。

本文旨在综述近年来黄芪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包括黄芪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以期为黄芪在糖尿病治疗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我们发现黄芪治疗糖尿病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在化学成分方面,黄芪主要含有黄酮类、皂苷类、多糖类等多种活性成分,这些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疲劳等多种药理作用。

在药理作用方面,黄芪能够改善胰岛素抵抗、促进胰岛素分泌、降低血糖水平,同时还能够调节免疫功能、改善微循环等,对糖尿病的治疗具有积极的意义。

在临床应用方面,黄芪已经被广泛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等并发症,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在作用机制方面,黄芪治疗糖尿病的作用机制涉及多个方面,如调节糖代谢、改善胰岛素抵抗、抗氧化应激、抗炎等。

然而,目前关于黄芪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

黄芪治疗糖尿病的确切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黄芪在临床应用中的剂量、疗程、配伍等问题也需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黄芪作为一种中药材,其质量控制和标准化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

黄芪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深入探讨黄芪治疗糖尿病的作用机制,规范临床应用方案,提高黄芪的质量控制水平,为黄芪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广泛应用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二、黄芪治疗糖尿病的药理作用黄芪,作为传统中药的重要成分,近年来在糖尿病治疗方面的药理作用受到了广泛关注。

其独特的治疗机制涵盖了多个方面,为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可能性。

黄芪具有显著的降糖作用。

通过调节胰岛素的分泌和利用,黄芪能够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有效降低血糖水平。

中药治疗糖尿病药理学研究进展

中药治疗糖尿病药理学研究进展

中药治疗糖尿病药理学研究进展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升高。

目前,中药被广泛应用于糖尿病的治疗中,其疗效已得到一定程度的认可。

本文将介绍糖尿病中药治疗的药理学研究进展。

1.促进胰岛素分泌:一些中药可以直接刺激胰岛β细胞,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例如,桑叶、金银花等中药可以通过激活胰岛素分泌途径,增加胰岛素的释放,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2.抑制糖尿病发展:一些中药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抗糖化作用,可以延缓糖尿病的发展。

例如,苡仁、枸杞等中药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胰岛β细胞的破坏;山药、苦瓜等中药可以通过降低血糖水平,减轻胰岛素抵抗。

3.改善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常常伴随有心血管疾病、神经病变等并发症。

中药能够通过改善血液循环、神经营养和保护心脏功能等方面来减轻并发症的症状。

例如,丹参、蒲公英等中药可以通过抗氧化和抗炎作用,保护心脏功能;酸枣仁、龙胆草等中药可以通过改善血液循环和神经营养,改善糖尿病的神经病变。

近年来,一些中药的治疗机制也得到了深入的研究。

例如,黄芪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降糖作用,可以通过抑制胰岛素抵抗、促进葡萄糖的组织摄取以及抑制糖原分解等方面来改善糖尿病;参麦克菌素可以通过激活AMPK(5′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途径,增加葡萄糖的摄取和糖原的合成来降低血糖水平。

此外,还有一些中药正在进行药理学研究,以进一步发掘其在糖尿病治疗中的潜力。

例如,苦瓜中的活性成分苦瓜素被发现具有抗糖尿病作用,可以通过调节胰岛素分泌和抑制胰岛素抵抗来降低血糖水平。

另外,山慈菇、薏苡仁等中药也被发现具有降血糖作用,其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总结起来,中药治疗糖尿病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研究表明,中药可以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调节血糖代谢等多个方面来降低血糖水平。

此外,中药还能够改善糖尿病的并发症,并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

然而,目前糖尿病中药治疗的药理学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来明确其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效果。

桑叶的降血糖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桑叶的降血糖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桑叶的降血糖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随着糖尿病患者数量的不断增加,寻找能够有效降低血糖的天然药物成为了科研人员的焦点。

在多种中药中,桑叶被广泛研究和应用于糖尿病的治疗。

本文将对桑叶的降血糖作用及机制进行探讨。

一、桑叶对血糖的降低作用桑叶作为一种中药材,被认为对糖尿病有显著的降糖作用。

研究表明,桑叶中富含的桑葚多糖、桑葚乙素以及桑葚甲素等活性成分,能够有效地降低血糖水平。

实验研究发现,桑叶提取物能够显著降低大鼠血糖水平,并且能够改善胰岛功能,增加胰岛素的释放和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

二、桑叶降血糖作用的机制研究对桑叶的降血糖作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证实了多种可能的机制。

1. 提高胰岛功能桑叶中的活性成分能够增加胰岛素的分泌,促进胰岛素受体活化,从而在胰岛功能低下的糖尿病患者中起到降血糖的作用。

研究发现,桑叶提取物可以通过激活胰岛素释放相关的途径,增加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从而提高胰岛功能。

2. 抑制糖吸收桑叶中的某些活性成分还具有抑制糖的吸收的作用。

实验研究表明,桑叶提取物可以抑制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减少血糖的升高。

这种作用可能与桑叶中某些成分对肠道上皮细胞葡萄糖转运蛋白的调节有关。

3. 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糖尿病患者常常存在胰岛素抵抗现象,桑叶中的活性成分被发现具有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

研究发现,桑叶中的某些成分可以通过激活糖原合成酶、葡萄糖转运蛋白和胰岛素受体等关键酶和蛋白质的表达和活性,从而提高胰岛素的效应,增加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4. 抗氧化作用糖尿病多伴随有氧化应激的增加,而桑叶中的多种活性成分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

实验研究发现,桑叶提取物可以减少氧化应激介导的胰岛功能损伤,降低内源性抗氧化能力的下降,从而减轻血糖的上升。

5. 抑制糖化终产生成高血糖状态下,葡萄糖与蛋白质发生非酶糖化反应,生成的糖化终产物会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

研究发现,桑叶中的某些成分具有抑制糖化终产物生成的作用,可以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

中医药对于糖尿病的治疗作用研究

中医药对于糖尿病的治疗作用研究

中医药对于糖尿病的治疗作用研究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受到全球范围内的关注。

传统中医药在糖尿病治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使用。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对于糖尿病的治疗作用以及其研究进展。

一、中医药对糖尿病的治疗原理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原理是通过调整人体脾胃功能,改善气血运行状况,达到平衡阴阳的目的。

中医药认为,糖尿病的发生与脾胃功能失调、脾虚湿阻、气血不足等有关。

因此,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关键是调理脾胃,恢复正常的气血运行,改善糖尿病患者的体质。

二、中医药常用的治疗方法1. 饮食疗法中医药强调调理脾胃,因此合理的饮食对于控制糖尿病病情非常重要。

中医药常用的饮食疗法包括温补脾胃、清热利湿、解毒等,通过合理搭配食物,调节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减轻病情。

2. 草药治疗中医药草药治疗是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主要方法之一。

常用的中药有黄芪、大黄、苦瓜、木瓜等,这些中药被认为具有调节脾胃、清热利湿、降血糖等功效。

研究表明,中药对于糖尿病的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而且中药治疗糖尿病的副作用较小。

3.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常用的非药物疗法之一。

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整机体功能,达到调整脾胃、平衡阴阳的目的。

研究发现,针灸疗法可以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病情。

三、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研究不断取得新进展。

研究人员通过临床试验等方法,验证了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疗效,并探索了其治疗机制。

同时,一些研究还发现,中医药与西医药物联合治疗糖尿病的效果更佳。

此外,一些研究还发现,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能够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减轻病人的痛苦。

糖尿病患者常常需要长期服药,而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副作用较小,能够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减轻病人的负担。

总结起来,中医药对于糖尿病的治疗作用已经被日益认可。

其治疗原理是通过调整脾胃功能,改善气血运行,恢复人体阴阳平衡。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常用方法包括饮食疗法、草药治疗和针灸疗法。

中药复方治疗糖尿病的疗效及机制研究

中药复方治疗糖尿病的疗效及机制研究

中药复方治疗糖尿病的疗效及机制研究研究论文:中药复方治疗糖尿病的疗效及机制研究摘要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的患病率急剧增长。

传统中药在治疗糖尿病方面具有长期的临床应用历史和广泛的研究成果。

本研究旨在评估中药复方治疗糖尿病的疗效,并探讨其机制。

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通过动物模型观察中药复方对血糖、胰岛素水平等指标的影响,并通过体内试验和细胞实验进一步研究中药复方对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等机制的影响。

结果显示,中药复方可以显著降低血糖水平,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减少胰岛素抵抗,促进胰岛素分泌,改善糖尿病症状。

此外,中药复方还展现出抗炎、抗氧化等保护胰岛功能的作用。

本研究明确了中药复方治疗糖尿病的疗效和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创新价值。

关键词:中药复方,糖尿病,疗效,机制研究第一章引言1.1 研究背景糖尿病是一种全球性流行病,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患病人数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传统中药在治疗糖尿病方面具有千百年的应用历史,并已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研究成果。

中药复方是将多种草药组合应用,相互配伍,通过协同作用改善疾病的治疗方案。

然而,中药复方治疗糖尿病的疗效和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和明确。

1.2 研究问题本研究的主要问题是评估中药复方治疗糖尿病的疗效,并探讨其机制。

具体而言,研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究:1)中药复方对血糖水平的影响;2)中药复方对胰岛素敏感性和抵抗的影响;3)中药复方对胰岛素分泌的影响;4)中药复方对胰岛功能保护的作用。

通过实验研究方法,旨在全面了解中药复方治疗糖尿病的作用机制。

第二章研究方案方法2.1 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选择实验动物建立糖尿病模型,本研究中采用小鼠模型。

2.2 中药复方的制备和给药通过文献综述和专家咨询,选择适宜的中药复方,并按指定比例制备。

2.3 实验分组和观察指标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中药复方治疗组。

观察各组小鼠血糖水平、胰岛素水平以及胰岛形态等指标的变化。

降血糖中药材药理研究报告

降血糖中药材药理研究报告

降血糖中药材药理研究报告降血糖中药材药理研究报告引言高血糖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全球性健康问题。

中药材作为传统药物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本文就降血糖中药材的药理研究进行综述,通过对该领域的深入探讨,为进一步利用中药材降低血糖提供理论支持。

1. 中药材的基本特征1.1 中药材的种类和来源中药材主要包括植物药材、动物药材和矿物药材。

植物药材是使用植物的各个部分(如根、茎、叶、花、果实等)制备而成,具有很高的资源丰富性和药理活性。

动物药材则是指来自动物的各种组织和分泌物,如鹿茸、牛黄等。

矿物药材是指使用矿石或矿物质制备的药材,如雄黄、石膏等。

1.2 中药材的化学组成中药材的化学组成复杂多样,包括生物碱、黄酮类、多糖、挥发油等。

这些化学成分都对中药材的药理活性起到重要作用。

2. 中药材的降血糖作用机制2.1 促进胰岛素分泌中药材可以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来降低血糖水平。

一些具有降血糖作用的中药材,如苦瓜、山药等,含有一些活性成分,能够直接刺激胰岛β细胞的分泌功能。

2.2 抑制糖原释放某些中药材可以通过抑制肝脏中糖原酶的活性,减少糖原的释放,从而降低血液中的糖分浓度。

黄芪、当归等中药材的活性成分具有明显的抑制糖原释放作用。

2.3 增加葡萄糖利用率中药材中的一些活性成分能够促进葡萄糖的利用,增加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能力。

临床上常用的中药材如桑叶、黄芪等,其活性成分能够增强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

2.4 抗氧化作用高血糖状态下,氧化应激反应增加,导致自由基的产生增加,损害胰岛β细胞和其他组织。

一些中药材中的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减少自由基的产生,保护胰岛β细胞的功能。

3. 具有降血糖作用的中药材举例3.1 苦瓜苦瓜是一种常见的蔬菜,具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

苦瓜中的活性成分可以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抑制糖原的释放,增加葡萄糖的利用率。

3.2 黄芪黄芪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很多药理活性,其中包括降血糖作用。

降血糖中药的有效成分与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降血糖中药的有效成分与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降血糖中药的有效成分与作用机制研究进展张曼;王惠好;臧林泉【摘要】It has been demonstrated in animal trials and clinical trials that man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possess considerable hypoglycemic effects. Therefore,it is feasible to develop a drug from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which is highly hypoglycemic and with low adverse reactions. Related ingredients and mechanisms of hypoglycemic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were reviewed.%大量的临床试验和动物实验证明,许多中药具有良好的降血糖作用,从中药里开发能有效降血糖且副作用小的新型降糖药是可行的.本文对具有降血糖作用的中药有效成分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期刊名称】《广东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27)003【总页数】4页(P320-323)【关键词】中药;降血糖;有效成分;降糖机制【作者】张曼;王惠好;臧林泉【作者单位】广东药学院药科学院药理学系/药科学院新药筛选中心,广东广州510006;广东药学院药科学院药理学系/药科学院新药筛选中心,广东广州510006;广东药学院药科学院药理学系/药科学院新药筛选中心,广东广州51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2.7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胰岛功能缺失或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起的代谢综合征,主要表现为高血糖及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紊乱。

糖尿病是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发病率和病死率高[1]。

从病理角度分析,糖尿病可分为1型和2型。

关于中药的降糖作用研究

关于中药的降糖作用研究
服 黄连水煎 ̄ l/ , O k 以上时 , 降低 正常小 鼠血 糖 , g g 可 且有一定 的量效关 系 ; 正常 小 鼠灌服 小檗 碱4 、0 10 / g , 对 O8 、2 mg k 时 能显 著地 降低 其血 糖 , 成明显的量效关 系 ; 亦 小檗碱还可对 抗肾上腺素 引起 的正常小 鼠血 糖 升高 , 明显降低 四氧 嘧啶致糖 尿病 小鼠的血糖 ; 灌服小檗碱4 ~ 同时 0 10 / g,5可 使 自 性糖 尿病小 鼠血糖 下降 和改善 葡萄糖 耐量 。 2 mg k 1d 发 () 实验证 明, 3 皂甙 苦瓜皂甙对模 型动物降血糖作用 明显 , 与对照药物优
努 力发掘 不断 开发新 药 , 造福于 广大 糖尿 病患者 。
参考文 献
【】周 潮 , l 李晓 哲 , 单友 琴 , . 等 降糖 煎治疗I 型糖 尿病的 临床 与实验研
究[】光 明 中医 , 9 6 2 () 5 . J. 1 9 , l6 : 1
5 抑 制葡萄 糖的 吸收 茶 多酚是从绿 茶中提取 的一类 多酚 类化合物 , 有抑制糖 苷酶活 具 性的 作用 , 可抑制肠道 o 淀粉 酶 , 【 一 延缓蔗糖分 解 , 并增加其排 泄 , 从而 抑制 口服 蔗糖和淀 粉后血 糖 的升高 。 豌豆 可降低血 糖 . 瓜果实 内的 苦
糖 胶囊 可提高 血清胰 岛素 水平 , 降低血 糖 含量 。 鬼箭 羽是 中医常 用的 活血化瘀 药 , 它的提 取物草酰乙酸 钠可 通过刺激胰 岛B 细胞分泌胰岛素
而 起 降 低血 糖 作 用 。
水 平。 丁仰先 报道 , 用鲜麦冬 全草每 日52 切碎 煎汤代 茶饮 , 0, 连N 3 个
糖 及 其 肝 糖 原 含 量 的 影 Il 】 1 8 , 19 :2. l [ .9 9 l( )3  ̄ lJ

临床常用中药降糖作用研究进展

临床常用中药降糖作用研究进展

临床常用中药降糖作用研究进展金汀龙;陈霞波【期刊名称】《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年(卷),期】2015(000)005【总页数】3页(P526-528)【关键词】糖尿病;降糖;中药;进展【作者】金汀龙;陈霞波【作者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 310053;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宁波市中医院内分泌科宁波 315010【正文语种】中文研究证明,很多单味中药具有降糖效果,而且是多途径、多靶点、多效应、多向性作用,注重防治糖尿病并发症,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

近年来,对中草药降糖有效成分及机制用于防治糖尿病的研究甚为活跃,现综述如下。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具有降血糖作用的中药主要有黄芪、生地、玄参、麦冬、黄连、黄精、地黄(包括生地、熟地)、人参、山药、鬼箭羽、葛根、枸杞子、山萸肉、茯苓、玉竹、桑叶、桑白皮、桑椹、菟丝子、玄参、丹参、知母、仙鹤草、地骨皮、花粉、肉桂等。

而据《中国药典》一部(2000年版)[1]在其名录下收载的共计有42种,都是临床常用药物,有的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糖尿病,有的还未在治疗糖尿病方面得到重视,以植物药为主,如人参、三七、女贞子、山茱萸、山药、川乌头、干地黄、五加皮、天花粉、木香、牛蒡子、牛膝、仙茅、玄参、玉竹、白术、地骨皮、竹节参、苍术、苍耳子、麦芽、刺五加、昆布、枇杷叶、知母、枸杞子、葫芦巴、夏枯草、拳参、桑叶、桑白皮、桔梗、萆薢、黄连、黄柏、黄精、紫草、葛根、黑芝麻、薏苡仁,共40种。

另有动物药(白僵蚕、蛤蚧)两种。

2.1 多糖类多糖(polysaccharide)是由多个单糖分子缩合、失水而成,是一类分子机构复杂且庞大的糖类物质。

凡符合高分子化合物概念的碳水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均称为多糖。

临床常用的含多糖类中药有人参、黄芪、山药、麦冬、当归等。

张静芳等[2]运用黄芪多糖治疗2型糖尿病大鼠,发现黄芪多糖可以改善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PKB/Akt活性和GLUT4转位,从而达到降糖作用。

中药植物多糖降血糖作用的研究进展

中药植物多糖降血糖作用的研究进展
【0 1 】李书珍 , 李靖. 小针 刀治疗第三腰椎横 突综合征 3 6 临床 4例
疗效观察【 】颈腰痛杂志, 0 62 2 : 4 . J. 2 0 ,7() 1 9
【8 1 】蔡玲 , 志荣. 傅 小针刀 配合局 部封闭治疗第 三腰椎横 突综合 征 9 例分析 【】中国临床 医药研 究杂 志,051)1. 2 J. 20 (4:6 77
关键词 中药; 物多糖 ; 植 糖尿 病; 综述
文 献 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 4 6 5 (00 1 07 — 4 1 0- 8 2 2 1) 卜 0 7 0 中图 分 类号 :2 R8
随着社会 经济 的发 展、 民生 活水平 的提 高 、 人 生活 方 式的改变 以及城市化和人 口老龄化进程 的加快 , 糖尿病 已
【9 I 】钟康华 , 招仕 富. 小针刀并推拿 治疗臀上皮神经 卡压 综合征
的 临床 观 察 f 】按 摩 与 导 引 , 0 62 5: 4 4 . J. 2 0 ,2() 4 — 5
【1 1 】孙学荣. 小针刀 治疗腰 三横突综合征 8 例分 析f 】 中国误 4 J. 诊学杂 志, 0 7 7 2) 5 0- 12 2 0 , (1 : 1 15 0.
综合征【 】甘肃中医, 08 2 () 4 . J. 2 0 ,1 1 : 4
f2 】陈犬利 , 洲, 2 李兴 张峰, 针刀松解 结合手法推拿治疗腰 三 等. 横突综合征 16 J. 5 例【 】陕西中医,082 ( :2-2. 20 ,96 7475 )
【5 1 】史志意 , 王坤. 封闭配合针刀治疗第三腰椎横 突综合征 4 例 0
B J -a C E u,U a- u Q UZ n- i AI i yr H N Y eC I o h i I og xn a  ̄ Y  ̄ n m n esyo C F zo 矗 U i ri v t fT M,uh u阿 C i 5 0 3 帆 hn 3 0 0 a

中药学中药对血糖的调节作用研究

中药学中药对血糖的调节作用研究

中药学中药对血糖的调节作用研究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给社会和个人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中药在中国传统医学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且逐渐为全球所认同。

众多研究表明,中药在调节血糖方面具有潜在的疗效。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药学中药对血糖的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一、中药学中药的分类和特点在中药学中,中药按照其性味归纳为寒、凉、平、温和热,也可以根据其功能分为滋阴、益气、活血、清热等。

不同的中药具有不同的功效,其中一些中药对血糖的调节作用被广泛研究。

二、中药对血糖的调节作用1. 降血糖作用许多中药被证实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黄芪、苦瓜、金钱草等中药被证明能够增加胰岛素的分泌,促进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2. 提高胰岛素敏感性胰岛素是调节血糖的重要激素,中药可以通过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来调节血糖。

黄芪、苦瓜苷等中药成分能够促进胰岛素的作用,降低胰岛素抵抗,从而有助于血糖的正常代谢。

3. 保护胰岛功能胰岛是胰腺中负责分泌胰岛素的细胞聚集区,而血糖调节与胰岛功能密切相关。

很多中药如人参、枸杞、山药等被证明具有保护胰岛功能的作用,可以改善胰岛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维持胰岛素的正常分泌。

4. 抑制肝糖原的分解肝糖原是肝脏中储存的主要糖原,可以通过分解产生葡萄糖提供给全身。

中药如山楂、蒲公英等可以抑制肝糖原的分解,降低葡萄糖在体内的产生,从而对血糖的调控起到积极作用。

5. 调节胰岛素降解胰岛素在体内的代谢降解也与血糖调节密切相关。

一些中药如山楂、苦瓜等可以抑制胰岛素降解酶的活性,从而延长胰岛素的作用时间,提高血糖的控制水平。

三、中药对血糖的临床应用中药的调节作用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一些中药如苦瓜制剂、山楂制剂等被用于糖尿病患者的辅助治疗。

在长期的临床观察中,这些中药显示出了良好的降血糖效果和较少的副作用。

四、中药对血糖调节的研究方法为了深入了解中药对血糖的调节作用,研究人员使用了多种方法。

参芪复方降血糖作用研究进展

参芪复方降血糖作用研究进展

参芪复方降血糖作用研究进展糖尿病属三大非传染性疾病高发病种之一,严重威胁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

其并发症,尤其是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更是成为糖尿病患者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

本方益气養阴、活血化瘀,临床使用以控制血糖、改善症状、防治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即消渴病瘀血病变为主。

糖尿病血管病变是国内外关注的疑难病症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有必要从多方面阐明参芪复方的作用机制,为糖尿病患者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就近几年来对参芪复方的研究情况,对其各个药味的药理作用及发挥降糖效应成分作一综述,奠定开展参芪复方药学研究的基础。

标签:参芪复方;糖尿病;糖尿病血管病变;降血糖糖尿病是一种以糖代谢紊乱,表现为以血糖升高为主要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更是成为糖尿病患者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此病在中医学中属“消渴”范畴,中医认为糖尿病常见病机是以气阴两虚为本,瘀血阻滞为标。

大多数医家指出淤血既是消渴病最重要的病理产物又是并发症产生的重要原因[1]。

因此,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的治疗原则来治疗消渴病。

其并发症糖尿病血管病变也成为研究的热点,糖尿病血管病变分为微血管病变和大血管病变,其中微血管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心脏、肾脏、眼等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特有的慢性血管并发症;大血管并发症包括外周血管疾病和冠状动脉疾病[2-3]。

糖尿病血管病变的致病机制复杂且尚未明确,本文通过查阅文献的方法阐述参芪复方各药味的理化性质以及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为科学合理的利用药物、阐明其致病机制提供依据。

参芪复方是成都中医药大学谢春光教授的经验方,主要由人参、黄芪、山药等组成,具有益气养阴、清热生津、活血化瘀的作用。

在临床使用过程中,本方能明显改善患者口渴多饮,大便秘结、舌质紫暗等症状,有效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

下面就从其药味组成论述一下各药物发挥降糖作用的成分及研究进展,从而为参芪复方的研究提供方向。

1 人参降糖成分作用研究为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的干燥根和根茎。

荨麻属植物降血糖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荨麻属植物降血糖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of
intestinal availiability:utility and
limitation[J].Curr所昭
nifedipine[J].Drug Metab Dispos,2007,35(9):1617—1623. [31]Zhang QY,Fang C,Zhang J,et a1.An intestinal epithelium—
于调节血脂代谢,降低血黏度。减少糖尿病并发
症的发生。 6结语 糖尿病是多基因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 作用的复杂性疾病。荨麻及荨麻提取物均具有显 著的降血糖作用。但目前对荨麻降血糖作用机 制研究刚刚起步.荨麻降血糖的有效成分研究 也还停留在探索阶段。研究提示.荨麻可能通过
万方数据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0年8月
碍和物质能量代谢紊乱.对核酸及染色体的破坏
还使细胞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131.同时自由基所 造成的脂质过氧化损伤在糖尿病血管并发症进 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 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维生素E等可减轻自 由基对胰岛B细胞的损害、促进受损B细胞的修 复[14]。Rau等[15]对传统药材醇提取物活性筛选的 过程中发现.荨麻具有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 激活受体的作用.提示其可能通过调节机体能量 代谢.降低细胞内葡萄糖生成、增强机体的胰岛 素敏感性等发挥降血糖效应。 5对糖尿病并发症的作用 糖尿病患者的血黏度增高是形成心脑血管 并发症的主要原因。因此,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 血脂、改善血黏度能够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 生。Daller等【16]实验证明,异株荨麻水提取物除能 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胰腺B细胞分泌胰岛 素.显著降低血糖外.同时还能明显降低甘油三 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有利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0年8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的降血糖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提高胰岛素含量,降低胰高血糖素水平
胰岛素是胰腺内分泌部胰岛B细胞分泌的体内唯一负性调整血糖的激素,它通过与特异性胰岛素受体结合引起一系列受体后信号传导及生物化学反应,通过激活的葡萄糖转运子将葡萄糖转运到靶细胞内,进行氧化代谢,维持正常血糖.
胰岛素的分泌量相对或绝对不足可引发糖尿病,而它在血清中的含量关系到与受体的结合率.胰高血糖素为胰岛素拮抗激素,是体内主要的正性调节血糖的激素,可促进分解代谢,具有促进糖原分解和糖异生的作用.降低外周循环中胰高血糖
素水平可减轻糖尿病症状.中药卷柏含有黄酮类、氨基酸及海藻糖等成分.
李方莲等[1]报道,卷柏水煎剂可显著降低四氧嘧啶(ALX)所致糖尿病大鼠血糖,究其降低血糖机制可能与影响胰岛B细胞功能,保护B细胞不受破坏,促进胰岛细胞修复,增加胰岛素的生物合成,增加组织对糖的转化利用等有关.孙桂荣等[2]进行的汉防己甲素(TET)对四氧嘧啶所致糖尿病大鼠胰岛B细胞的保护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阳性对照组大鼠胰岛内仅见数个散在的残存B 细胞,而给药组大鼠胰岛内则以B细胞为主,紫蓝色分泌颗粒丰富,接近于正
常大鼠;胰岛B细胞组织免疫化学染色结果发现,阳性对照组大鼠胰岛内免疫反
应阳性物明显缺失,且着色浅,而给药组大鼠胰岛内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目则显著增多,且颗粒的着色深.大蒜素是含硫化合物,可通过提高四氧嘧啶糖尿病大
鼠血清胰岛素水平而降低血糖,病理学研究证实大蒜素可促进胰腺泡心细胞转化,胰岛细胞增殖,B细胞增多,从而使内源性胰岛素分泌增加[3] .银杏叶提取物(Egb)主要成分为黄酮类和银杏内酯,对糖尿病胰岛B细胞具有保护和修复作用,可促进胰岛素分泌,从而改善糖代谢,降低血糖[4] .李宗友[5]观察葫芦巴乙醇提取物对大鼠胰腺的作用时发现,此化合物可直接刺激B细胞,
促进胰岛素分泌.李明等[6]选用LiBP小鼠,分离、收集,培养胰岛,将其
置于甲磺丁脲及人参溶液中孵育发现,人参对离体小鼠胰岛有促进胰岛素合成和分泌的作用,与甲磺丁脲的作用相似.复方灵芝降糖胶囊可提高血清胰岛素水平,降低血糖含量[7] .鬼箭羽是中医常用的活血化瘀药,它的提取物草酰乙酸钠可通过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而起降低血糖作用[8] .
2 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的重要环节和显著特征,多数2型糖尿病
患者机体内胰岛素并不缺乏,而是单位胰岛素的生物效应降低,即胰岛素敏感性下降.
2.1 增加胰岛素受体的数目和亲和力细胞膜胰岛素受体的亲和力及数目关
系到胰岛素与受体的结合率.李惠林等[9]研究表明,加味桃核承气汤可使链脲佐菌素所致糖尿病大鼠的血糖下降36%,同时显著增加肝细胞膜高亲和力胰
岛素受体的数目,低亲和力受体的数目亦有所上升.刘永玉等[10]利用放射
免疫分析及放射配基受体分析发现,用链脲佐菌素及高热量饲料方法模拟的2
型糖尿病大鼠的红细胞胰岛素受体结合力下降,应用大黄治疗4周后血清胰岛素水平降低,红细胞胰岛素受体结合力恢复正常.另外,黄连可提高胰岛素受体的
结合力,改善胰岛素抵抗[11] .许东晖等[12]研究从海星中分离并经结构修饰获得的新化合物A1998的降血糖作用机制时发现,A1998通过增强细胞膜Na + -K + -ATP酶活性,提高细胞膜上磷脂酰肌醇水平,促进胰岛素与细胞
膜受体结合,激活细胞内肌醇磷脂特异性磷脂酶C,生成专门传递胰岛素生物信
号的第二信使磷酸肌醇聚糖,增强胰岛细胞对葡萄糖的敏感性,发挥降低血糖的作用.
2.2 对胰岛素及其受体结合后的影响胰岛素与其受体结合后产生一系列信号传导及生物化学反应,多数学者认为受体后缺陷是胰岛素抵抗的主要原因.熊曼琪等[13]研究加味核桃承气汤对2型糖尿病大鼠的降低血糖作用结果发现,加味桃核承气汤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的血糖,可提高模型大鼠胰岛素敏感性指数,促进肝细胞膜释放具有抑制腺苷酸环化酶活力作用的胰岛素介体,提示加味核桃承气汤可提高2型糖尿病大鼠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和反应性,减轻受体后胰岛素抵抗.
3 抑制葡萄糖的吸收
茶多酚是从绿茶中提取的一类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抑制糖苷酶活性的作用,可抑制肠道α-淀粉酶,延缓蔗糖分解,并增加其排泄,从而抑制口服蔗糖和淀粉后血糖的升高[14] .给予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喂食冻干豌豆后血糖浓度明显下降,而豌豆粗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抑制淀粉酶活性的作用,由此认为抑制肠道内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可能是豌豆降低血糖的作用机制.苦瓜果实内的甾体糖甙混合物和种子内的嘧啶核苷均可抑制小肠对葡萄糖的摄取[15] .
4 对受体后糖代谢的影响
4.1 增加肝糖原含量陈淑英等[16]报道,五子衍宗丸可明显降低由链脲佐菌素所致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提高肝糖原含量,促进肝糖原总量恢复至正常水平,作用优于降糖灵,提示它的降低血糖机制可能与增加肝细胞对糖的摄取,加速肝糖原合成有关.张冰等[17]研究菊苣胶囊对肾上腺素所致小鼠高血糖的拮抗作用时发现,菊苣明显增加肝糖原含量,减少肝糖原分解.玉竹甲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分可降低链脲佐菌素所致糖尿病小鼠的血糖,并可改善糖耐量,提示它的降血糖机制之一是抑制肝糖原降解系统[18] .
4.2 促进糖酵解,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谢海林等[19]研究表明,消渴平具有降低实验性糖尿病小鼠血糖的作用,病理检查结果示它可明显减轻胰岛细胞空泡样及增生性改变,认为其机制可能不是促进胰岛素分泌,而是增强组织呼吸,促进葡萄糖酵解,提高能量代谢.人参多糖及人参多肽可增强动物肝脏中琥珀酸脱氢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活性,增加血中丙酮酸含量,提示它的降低血糖机制可能是增强线粒体氧化磷酸化作用,促进肝脏及组织细胞的有氧氧化过程,从而加速糖的有氧氧化代谢[7] .
5 清除自由基和抗脂质过氧化
糖尿病患者体内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可导致内皮细胞损伤,从而使内皮素分泌增多,一氧化氮产生减少,而氧自由基与一氧化氮结合可形成过氧亚硝酸阴离子,使一氧化氮进一步减少,造成胰岛细胞特异性损伤.自由基还可抑制蛋白质的功能和线粒体生成三磷酸腺苷(ATP)的功能,造成细胞信号传导障碍和物质能量代谢紊乱,它破坏核酸及染色体的作用还使细胞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谷光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过氧化氢酶等均可减轻自由基对胰岛B
细胞的损害或促进受损B细胞的修复.姚晓渝等[20]研究发现,山茱萸可明显提高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力,降低血浆内脂质过氧化物的含量,并可不同程度地降低心、肝、胰及肾等组织内丙二醛的含量.羊栖菜多糖及刺五加皂苷可明显降低糖尿病模型动物血清及胰腺组织中脂质过氧化物的含量.
综上所述,中药降血糖作用的实验研究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并证实了多种中药可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影响胰岛素受体,促进葡萄糖的吸收及糖原分解等途径来发挥降低血糖的作用.
链脲佐菌素对一定种属动物的胰岛β细胞有选择性破坏作用,能诱发许多动物产生糖尿病,一般采用大鼠和小鼠制造动物模型。

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的制备与STZ 注射的剂量有关系:大剂量注射时,由于直接引起胰岛β细胞的广泛破坏,可造成1型糖尿病模型;而注射较少量STZ时,由于只是破坏一部分胰岛β细胞的功能,造成外周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同时给予高热量饲料喂养,两者结合便诱导出病理、生理改变都接近于人类2型糖尿病的动物模型。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建立相应的动物模型已成为人类研究糖尿病的重要和必需手段之一。

现在常用的糖尿病动物模型有实验性糖尿病动物模型和自发性糖尿病动物模型。

自发性模型应用价值较高,但因价格昂贵,饲养、繁殖条件要求严格,而不能得到广泛应用。

实验性模型则应用比较广泛,常用的诱导方法有胰腺切除术、化学药物诱发、病毒感染、拮抗胰岛素因子、食物诱发及催肥等。

其中化学药物诱导方法因为操作简单、可行性高,而得到众多研究人员的推崇;而在这些方法中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对机体组织毒性相对较小,动物存活率高,是目前国内外使用较多的制备糖尿病动物模型的方法。

STZ对一定种属动物的胰岛β细胞有选择性破坏作用,而使许多动物产生糖尿病。

最常用的是大鼠模型。

一般常用的诱导方法如下:将大鼠禁食12h,按60mg/kg体重腹腔注射STZ,每日1次,连续2次,成功制备Ⅰ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并且该模型具有高血糖、体重减轻、多饮多食多尿的特点,与临床Ⅰ型糖尿病吻合;但在此实验中,若造模组只腹腔注射STZ一次,并给予高热量饲料饲养12周,则可制备Ⅱ型糖尿病动物模型,且按该法制备出的模型具有超重、糖耐量减低、血脂升高、血清胰岛素升高及胰岛素受体结合力降低伴胰岛素抵抗的特点,类似于Ⅱ型糖尿病病人的临床特征。

Ⅰ型糖尿病与Ⅱ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的制备可能与STZ注射的剂量有关系:大剂量(常为120mg/kg)注射时,由于直接引起胰岛β细胞的广泛破坏,可造成Ⅰ型糖尿病模型;而注射较少量STZ时,由于只是破坏一部分胰岛β细胞的功能,造成外周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同时给予高热量饲料喂养,两者结合便诱导出病理、生理改变都接近于人类Ⅱ型糖尿病的动物模型。

也有研究表明,用STZ按90mg/kg体重处理过的新生大鼠长至成鼠后,表现出糖耐量异常、胰岛素分泌下降、体重下降等特征。

其主要机制是新生鼠出生后一周内β细胞对STZ敏感性不同,以及再生力不同,导致成鼠后β细胞数量相对减少。

故大鼠出生后一周内注射STZ ,其β细胞坏死及增生可使成鼠β细胞数量及生化特点稳定。

这说明该方法稳定性好,是研究非肥胖型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的理想载体。

四氧嘧啶为丙酮二酸的酰脲,可由尿酸的氧化合成。

对胰脏的兰氏岛(islet of Langerhans)即胰岛(pancreas islet)的β细胞具有特殊的破坏作用,中止胰岛素的分泌,而引起动物实验性四氧嘧啶糖尿病(alloxan diabetes)。

同样的作用可由葡糖胺的硝基衍生物——链脲佐菌素(streptozo ticin)的一次注射引起。

注射胰岛素后可恢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