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知识整理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文言知识整理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砉然向.然2、技盖.至此乎3、善.刀而藏之4、骑皆伏.曰5、乌江亭长檥.船待6、往往阳狂垢污7、扣其乡及姓字 8、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9、皆不幸早世 10、敛不凭其棺11、少纵则逝矣 12、駴駴为野人13、既然已 14、早缫而绪15、鼓瑟希 16、暮春者,春服既成17、序天伦之乐事 18、而母立于兹19、覆之以茆 20、楛竹之笋21、其槚荼亦苦于常荼 22、燕坐于华堂之上23、籍柔覆温之躯 24、终葬先人之兆25、与可没于陈州同 26、前十有九年27、零丁孤苦 28、少有连,必多方钩致29、暴秦之欲无厌二、找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1、信造化之尤物2、与江山相发挥3、其间一日阻风不行4、所见无非牛者5、依乎天理6、因其固然7、虽然,每至于族 8、吾见其难为9、视为止,行为迟 10、期山东为三处11、乃分其骑以为四队 12、左右皆泣13、地方千里 14、各抱地势,钩心斗角15、隔离天日 16、韩魏之经营17、齐楚之精英 18、可怜焦土19、而气候不齐 20、欲以此驰骋当世21、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 22、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色23、使从事于其间 24、七省好事者皆来学25、长子灿七岁,少同学 26、吾始闻汝名,以为豪27、其实亦百倍 28、思厥先祖父29、然后得一夕安寝 30、至于颠覆31、可谓智力孤危 32、刺客不行33、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34、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35、与其所以失之者 36、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37、至于誓天断发 38、明年,丞相薨39、又可冀其成立也 40、而齿牙动摇41、几何不从汝而死也 42、吾将以为袜43、而心识其所以然 44、余叩所以45、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剂 46、然后得死47、吾辈无生理 48、一寒士乡试中式49、既然已,勿动勿虑 50、不抑耗其实而已51、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 52、传其事以为官戒也53、能顺其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54、以吾一日长乎尔55、童子六七人 56、宗庙之事,如会同57、大块假我以文章 58、为欢几何59、室仅方丈 60、往往而是61、初食颇苦难三、指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的字及其活用类型并解释1、如宝装屏风2、微雨3、掠江东南去4、岸土赤而壁立5、晚泊沙夹6、掠江东南去7、上干云霄8、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9、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10、而刀刃者无厚11、项王军壁垓下12、项王则夜起13、直(当)夜溃围南出14、项王乃复引兵而东15、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16、身七十余战17、马童面之18、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19、亦足王也20、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21、廊腰缦回,檐牙高啄22、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23、辞楼下殿,辇来于秦24、朝歌夜弦25、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26、朝歌夜弦,为秦宫人27、楚人一炬,可怜焦土28、鼎铛玉石,金块珠砾29、族秦者,秦也30、六王毕,四海一31、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3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33、奈何取之尽锱铢34、日益骄固35、闾里之俠皆宗之36、庵居蔬食37、岁得帛千匹38、见方山子从两骑39、余既耸然异之40、不冠不袜41、但观之,慎弗声42、则不快吾意43、故仇我44、义不赂秦45、礼天下之奇才46、并力西向47、理固宜然48、日削月割49、李牧连却之50、小则获邑,大则得城51、盖世强援,不能独完52、函梁君臣之首53、抑本其成败之迹54、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55、负而前驱56、仓皇东出57、一夫夜呼58、而告以成功59、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60、一夫夜呼,乱者四应61、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62、图久远者,莫如西归63、东亦客也64、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65、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66、而视茫茫67、将成家而致汝68、强者夭而病者全乎69、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70、长吾女与汝女71、莫如西归72、毛血日益衰73、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74、吾将买田而归老焉75、余因而实之:76、自蜩腹蛇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77、初不自贵重78、牖其前以通明79、必械手足80、贫则面语之81、席地而卧82、予我千金,吾生若83、故旧见之84、仇轻暖也85、名我固当86、早实以蕃87、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88、、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89、传其事以为官戒也90、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91、旦视而暮抚92、而木之性日以离矣93、旦暮吏来而呼曰94、驼业种树95、非有能硕茂之也96、非有能早而蕃之也97、鸣鼓而聚之98、遂而鸡豚99、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100、端章甫101、鼓瑟希102、、风乎舞雩103、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104、曾皙后105、可使足民106、不有佳咏,何伸雅怀107、幽赏未已108、古人秉烛夜游109、独惭康乐110、飞羽觞而醉月111、如诗不成112、乳二世113、客逾庖而宴114、吾家读书久不效115、垣墙周庭116、雨泽下注,使不上漏117、东犬西吠118、前辟四窗119、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120、多可喜,亦多可悲121、君看流水尚能西122、溪水西流123、野蜂巢其间124、故遂择其窊而室焉125、名其室曰苦斋126、食必珍美127、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128、而从者多艰其晨昏之往来四、指出下列句中的特殊句式1、若稍饰以楼观亭榭2、复以小艇游庙中3、其间一日阻风不行4、此山当是其一也5、臣之所好者,道也6、技经肯綮之未尝7、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8、视为止,行为迟9、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10、麾下壮士骑从者百余人耳。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文学常识梳理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文学常识梳理1.我国古代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战国时期的屈原,他不但是出色的政家家、外交家,而且还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句子长短不一、形式灵活、多用兮字的新诗体——楚辞,后世也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开创了我国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
其代表作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不朽诗篇。
他的作品大多编在西汉刘向编辑的《楚辞》里。
2.阮籍,字嗣宗,“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竹林七贤”之一。
他是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全力创作五言抒情诗。
他的诗大量运用比兴象征、神话传说、以景寓情、借古讽今等表现手法,曲折隐讳地抒写愤世嫉俗、感慨郁闷的内心世界,形成了言近旨远的艺术风格。
其代表作《咏怀》诗现存八十二首。
3.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靖节,世称“靖节先生”,又作《五柳先生传》,又称“五柳先生”。
他是我国第一位杰出的田园诗人,我们学过他的田园诗《归园田居》。
他41岁时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而折腰,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欧阳修曾给予高度评价:“魏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而已。
”其散文《桃花源记》是我国古代散文中的一朵奇葩。
陶渊明《杂诗》十二首,系组诗,大都慨叹时光流逝、壮志难酬的情怀。
4. 唐宋散文八大家中,唐代有韩愈、柳宗元。
二人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主将,世人并称为“韩柳”。
韩愈字退之,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
潮州韩文公庙碑评价他“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
”著有《昌黎先生集》。
高中我们学过《师说》《祭十二郎文》。
5.唐诗的成就把古代诗歌的发展推向了高峰。
李白字太白,号“清莲居士”。
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的美称;他的一首游仙诗是《梦游天姥吟留别》,其诗眼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古体诗《蜀道难》《将进酒》等都是脍炙人口的诗作,其诗风豪放飘逸,著有《李太白全集》。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_选修__知识点[1]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知识点清单1.《长恨歌》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新乐府运动”“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映人民疾苦,揭露社会黑暗的《新乐府》《秦中吟》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2.《湘夫人》《国殇》屈原字原名平浪漫主义诗人《楚辞》为楚地民歌发展起来的新诗体“楚辞体”“骚体”反映人格魅力和艺术成就的《离骚》根据楚地民间祭祀乐歌改作加工的《九歌》3.《拟行路难》鲍照鲍明远鲍参军南朝宋发展了七言诗门阀制度下的怀才不遇4.《蜀相》《登岳阳楼》《阁夜》《旅夜书怀》杜甫杜工部杜拾遗号少陵野老字子美“诗史”“诗圣”成立七言律诗诗风沉郁顿挫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无家别垂老别新婚别5.《书愤》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中兴四大家”之一诗风深沉蕴藉6.《咏怀八十二首》阮籍字嗣宗“建安七子”阮瑀之子“竹林七贤”之一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用诗歌抗争黑暗政治7.《杂诗十二首》陶渊明字元亮字渊明名潜开创“田园诗”“田园诗人”“隐逸诗人”《归园田居》《杂诗》8.《越中览古》李白字太白青莲居士《将进酒》时被“赐金放还”八年之久9.《一剪梅》李清照易安居士10.《今别离》黄遵宪子公度人境庐主人“诗界革命”“史诗”11.《春江花月夜》张若虚“吴中四士”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包融闻一多称“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12.《夜归鹿门歌》孟浩然孟山人孟襄阳山水田园诗与王维并称13.《菩萨蛮》韦庄字端己与温庭筠并称“温韦”“花间派”词人代表作家《浣花集》14.《积雨辋川庄作》王维字摩诘诗佛王右丞15.《新城道中》苏轼字子瞻“三苏“苏洵苏轼苏辙北宋诗坛最有成就诗人16.《扬州慢》姜夔字尧章白石道人17.《长相思》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白描”18.《李凭箜篌引》李贺字长吉诗鬼19.《虞美人》李煜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20.《苏幕遮》周邦彦字美成清真居士“词中老杜”“词中之冠”21.《燕歌行》高适字达夫字仲武22.《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字子厚史称柳河东柳柳州23.《菩萨蛮》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温八叉”花间词人鼻祖与李商隐齐名“温李”24.《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睢景臣一作舜臣字景贤《屈原投江》《牡丹记》《千里投人》诗歌发展概述25.诗歌的源头是歌谣26.《诗》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有诗歌305首从汉朝汉武帝起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因此称为《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风》又称《国风》,一共有15组,称为十五国风,是出自各地的民歌。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文言知识点梳理PPT学习教案
(围困) (困扰)
第19页/共43页
祸患常积于忽微
(微小的事)
微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 (地位低下) 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 (为隐藏身份而改装)
微斯人,吾谁与归 (如果没有)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副词,应当,一定)
其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语气词)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代词,他)
证实
6、月落庭空影许长: 代词。,如此的,这样的。
7、近语士大夫:
动词,对某某说。
8、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 副词,就。
9、而余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 从前。
第35页/共43页
名词作状语
函:用木匣子装 约:订立盟约 本:推究 原:推其根本
1.负而前驱 2.仓皇东出 3.一夫夜呼
前:向前 东:向东 夜:在夜里
第17页/共43页
动词作名词
使动1用.而法 告以成功成功:成功的消息
兴、亡使动
1.忧劳可以兴国纳,:逸使收豫藏可以亡
形身容词作动词
形容2词.凯作名旋词而纳之
乱:作乱
1忽.一微:夫细小夜的呼事情,乱智者 勇:有四勇应有谋的人物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其皆出于此乎?
(大概,表揣测语气)
第20页/共43页
五、特殊句式
1.判断句
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 此三者,吾遗恨也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2.状语后置
请其矢,盛以锦囊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而告以成功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②死而有知
(灵魂,名词)
③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
(知道,动词)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文言文知识点,DOC
过小孤山大孤山文言知识整理重点实词(参看课后注解)列置烽燧(陈列、设置)亦与它石迥异(差别很大)徙倚久之而归(时间名词后的助词,无实意)复以小艇游庙中(用,靠)碧峰巉然孤起(……的样子)古今异义与江山相发挥(古:辉映;今:把内在的性质或能力表现出来,把意思或道理充分表达出来。
)词类活用(参看绿色通道)极登临之胜(副词作动词,极尽)皆以杏仁澄之(使动,使……变得澄清)特殊句式(参看绿色通道)经不是别的山可以相比的了。
越近(看)越秀丽,冬天,夏天,晴天,雨天,姿态变化万千,确实是自然界风景最优美的地方。
(2)有俊鹘抟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
有一只健美的老鹰抓住一只水鸟,掠过江面向东南方向飞去,非常壮观。
(3)大孤状类西梁,虽不可拟小姑之秀丽,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
大孤山的样子像西梁山,虽然比不上小孤山那样秀丽,但是小孤山的旁边,很有几块沙洲和初生的芦苇;大孤山的四周却是茫茫无际的江水,远望它像浮在水面上一样,也是一种奇观呀!批大郤:击,劈开;郤,空隙。
导大窾:顺着,循着,这里有导入的意思;窾:空因其固然:因,依;固然,指牛体本来的结构。
技经肯綮之未尝:技经,犹言经络。
经,经脉。
肯:紧附在骨上的肉。
綮(qìng),筋肉聚结处。
而况大軱乎:大骨良庖岁更刀,割也:岁,名词作状语,每年;更,更换;割,割肉族庖月更刀,折也:众,指一般的;折,断,指用用刀折骨新发于硎:发,出;硎,磨刀石彼节者有间:节,关节;间:间隙。
虽然,每至于族:古——虽然这样,但是今——连词,表转折•特殊句式技盍至此乎省略句,技盍至(于)此乎臣之所好者,道也判断句•新发于硎状语后置,于硎新发技经肯綮之未尝宾语前置,未尝技经肯綮视为止,行为迟省略句,视为(之)止,行为(之)迟、•重点翻译句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臣下所喜好的是自然的规律,这已经超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楚歌:名词作动词,唱起楚地的歌曲于是项王乃慷慨悲歌:情绪激昂力拔山兮气盖世:拔:撼动、拔起;盖:超过直夜溃围南出:名词作状语,向南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随从田父绐曰:欺骗项王乃复引兵而东:乃:就;东:名词作动词:向东行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身:亲身;当:抵挡;破:打败;服:臣服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籍:我;西:名词作动词,西征籍独不愧于心乎:难道吾知公长者:有德行的人所当无敌:遇到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独:单独;籍:指项羽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身:自身;被:遭受若非吾故人乎:你吾为若德:为:送;德:人情二、重点虚词:①乃:是何楚人之多也:是:指示代词,代指汉军;之:复指代词,这,这么天之亡我: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⑦我何渡为:“何……为”,固定结构,用于询问原因或反诘。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知识梳理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知识梳理(一)成语梳理1.《庖丁解牛》目无全牛:开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
游刃有余:形容技术熟练高超,做事轻而易举。
切中肯綮:正好切中事情的关键。
踌躇满志:文中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意思。
现指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善刀而藏:将刀擦拭干净收起来。
比喻有所收敛、适可而止或自藏其才而不炫露。
2.《项羽之死》四面楚歌:形容四面受敌,处于孤立危急的困境。
望风披靡:披靡,草木随风倒伏。
草一遇到风就倒伏。
老远看到对方的气势很盛,没有交锋就溃散了。
比喻军队毫无斗志。
3.《阿房宫赋》钩心斗角:原指宫室结构精巧工致,后用来指各用心机.互相排挤。
也作勾心斗角。
锱铢必较:锱、铢,都是占代很小的重量单位。
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
也比喻气量狭小,很小的事也要计较。
4.《文与可画筼筜偃竹记》胸有成竹:画竹子时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
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
也说成竹在胸。
贻人口实:贻,遗留;口实,话柄。
指做事或说话不小心,给人家留下了话柄。
稍纵即逝:稍微一放松就溜过去了,形容时间、机会等极易失去。
5.《六国论》抱薪救火:比喻因为方法不对,虽然有心消灭祸患,结果反而使祸患扩大。
披荆斩棘:劈开丛生多刺的野生植物。
比喻在创业过程中或前进道路上清除障碍,克服重重困难。
6.《陶庵梦忆序》雕虫小技:雕,雕刻;虫,指鸟虫书,古代汉字的一种字体,比喻小技或微不足道的技能。
7.《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浮生若梦:浮生,空虚不实的人生;若,像。
把人生当作短暂虚幻的梦境。
8.《项脊轩志》万籁俱寂:籁,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万籁,自然界中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寂,静。
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
9.《苦斋记》膏粱之子:膏粱,肥肉和细粮,泛指精美的饮食、代指富贵生活。
比喻富贵人家过惯享乐生活的子弟。
(二)文化知识庙祝:庙堂中管香火的人。
治:旧时称地方政府所在的地为“治”。
锱铢:古代重量单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等于后来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六国论》是一篇文言文,其中有一些通假字需要我们注意。
比如“暴”通常读作“曝”,“毋”通常读作“无”,需要特别注意。
在文章中,作者提到了古今异义,比如“亡”不仅指战败而亡,还包括其他原因导致的亡国。
同时,文章中也有一些词类活用,比如“力亏”中的“亏”是使动用法,表示使…亏损。
此外,文章中也有一些词语有多义,需要根据上下文来理解。
比如“为”可以表示作为,也可以表示招致。
而“以”既可以表示因为,也可以表示用。
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分析。
总之,理解文言文需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以及多义词语的使用。
只有深入理解这些知识点,才能更好地理解文言文。
4、强弱胜负已经判定,因此不需要战斗。
5、燕国虽然是小国,但最终灭亡了,这就是兵法的效果。
6、虽然经历了两次失败,但最终取得了三次胜利。
7、虽然可惜使用了武力,但最终没有成功。
8、虽然有这样的势力,但却被秦人所利用。
9、虽然比秦国弱,但仍有可能不用贿赂就能获胜。
10、如果以六国破亡的历史为例,那么这个国家也会走向灭亡。
因此,燕赵国的君主应该具备远见,保护好自己的领土。
1、燕赵国的君主一开始就有远见,能守住自己的土地。
2、可惜赵国虽然使用了武力,但最终没有坚持到底。
3、如果三个国家都能爱护自己的领土,那么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4、虽然六国比秦国弱,但仍有可能不用贿赂就获胜。
1、有关于战败和失去领土的事情,都是诸侯自己的原因。
2、燕国虽然是小国,但最终还是灭亡了。
3、与秦国相比,六国的势力确实比较弱。
4、如果以六国破亡的历史为例,那么这个国家也会走向灭亡。
1、有人说:“六国互相攻灭,是因为都贿赂了秦国吗?”2、与秦国相比,这个国家的情况可能更加难以估量。
1、虽然___姓国家没有帮助其他五个国家,但也没有帮助秦国。
2、与秦国相比,这个国家的情况可能更加难以估量。
1、诸侯失去领土的原因,有战败也有其他因素。
2、这就是兵法的效果,燕国虽然小但最终灭亡了。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
四、古今异义(古/今) 1、加之以师旅(泛指军队/军队编制单位之一) 2、比及三年(等到/比较、紧 靠、依附等) 3、且知方也(正道、正理/方向、对方、方法等) 4、如五六十(或者/如果)5、如其礼乐(至于/如果) 6、异乎三子者之撰(才能/写作) 五、一词多义 (一)以 : 1、以吾一日长乎尔(因为,介词) 2、毋吾以也(认为,动词) 3、则何以哉(做、为,动词) 4、加之以师旅(用、那,介词) 5、以俟君子(而,连词) (二)尔: 1、以吾一日长乎尔(你、你们,代词) 2、子路率尔而对曰(…的样子,词尾) (三)言: 1、亦各言其志也(说、谈,动词) 2、夫三子者之言何如(话,名词)
1、不吾知也(宾语前置) 2、则何以哉(宾语前置) 3、尔何如?(宾语前置) 4、何伤乎?(宾语前置) 5、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状语后置) 6、为国以礼(状语后置) 7、则何以哉(宾语前置) 8、尔何如(宾语前置) 9、异乎三子者之撰(状语后置) 10、以吾一日长乎尔(状语后置) 11、毋吾以也(宾语前置) 12、浴乎沂(状语后置) 13、风乎舞雩(状语后置) 14、二三子者之言何如(状语后置) 15、则何以哉(固定句) 16、尔何如(固定句) 17、是故哂之(固定句)
译:不也很好吗?
五 一词多义:
虽 虽窥伺效慕。(即使)
虽曰爱之。(虽然)
故 其土欲故。(旧)
故不我若也。(所以)
实 早实以蕃。(结果实,名作动)
不抑耗其实而已。(结果实,名作动)
其实害之。(实际)
若 其置也若弃。(像)
若不过焉则不及。(如果)
故不我若也。(如,及,比得上)
而 鸣鼓而聚之。 (表承接,一说表目的,可不译。)
《项脊轩志》文言文字词句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重点字词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旧,原来的) 南北为一 (一,整体) 室仅方丈 (方丈,一丈见方) 凡再变矣 (凡,总共;再,两次) 每移案顾视,顾视无可置者 (案,桌子) 久不见若影 (若,你) 日过午已昏 (昏,暗) 或凭几学书(几,书桌;书,写字) 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杂,交错) 比去,以手阖门(比,等到) 亦遂增胜 (胜,佳景,引申为光彩) 吾妻来归 (归,旧时指女子出嫁) 始为篱,已为墙 (已,后来、不久) 三五之夜 (三五,即十五) 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竟,整) 且何谓阁子也 (且,那么) 余自束发 (束发,表示成童) 二、一词多义 始 室始洞然 (才,连词)
高中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集文言文知识点
高中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集文言文知识点1. 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考点大唐王朝国力空前强盛,国家从长期分裂复归于统一,封建经济和文化获得了充分发展的良好条件,再加上朝廷在各方面采取了较为开放的政策,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尤其是确立了以诗赋取土的科举制度,打破了魏晋以来门阀对仕途的垄断,使大批有才华的寒门子弟脱颖而出,最终创造了唐代文学的空前繁荣。
有唐一代作家作品数量之多,成就之高,影响之大,都是前未曾有的。
唐代诗歌堪称一代文学标志,中国古典诗歌的顶峰,是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
初、盛、中、晚各期都名家辈出,大家纷呈。
诗歌创作几乎遍及社会各个阶层的男女老少,《全唐诗》收录的诗人就有两千余家,诗作近五万首,而实际远不止此数。
初唐时期,宫廷诗歌承齐梁余风,流行靡丽软艳的“上官体”诗。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和稍后的陈子昂,上承汉魏风骨,力扫齐梁宫体诗颓风,使唐诗开始由宫廷走向社会,由艳情转向现实,由靡靡之音变为清新健康的歌唱。
同时的宋之问和沈佺期在诗歌的形式上也做了大胆的探索,他们共同为唐诗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史称盛唐,这一时期出现了两大诗歌流派和我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
以王维、孟浩然、储光羲等人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上承陶渊明、谢灵运而别开生面。
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收在《辋川集》中的五言绝句,如《鹿柴》、《辛夷坞》等,善于将绘景状物与阐发禅趣相结合,意境幽美,艺术精妙。
以高适、岑参、王昌龄等人为代表的边塞诗人,诗风刚健。
韵味深长,唱出盛唐强音。
高适的《燕歌行》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七言歌行体诗,描绘雄奇的边塞风光和艰苦的军旅生活,或悲壮浑厚,或奇逸峭拔,都是唐代边塞诗的佳篇。
李白与杜甫是古今诗坛的“双子星座”。
李白诗歌豪放飘逸,史称“诗仙”。
如《将进酒》、《行路难》、《蜀道难》,无不显示了诗人独特的情感色调和艺术个性。
杜甫诗歌号称“诗史”,风格沉郁顿挫。
古代诗歌鉴赏文言文常识总结
古代诗歌鉴赏及其相关文史知识点梳理提要一.诗歌分类按表达方式,诗歌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按格律,可分为古体诗、近体诗;按语言,可分为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按内容,可分为山水田园诗(写景诗)、咏物诗、边塞诗、咏怀诗、咏史诗、赠别诗、悼亡诗、爱情诗等。
叙事诗——有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如《石壕吏》《卖碳翁》《陌上桑》《木兰诗》,有的还有典型的人物形象和典型的环境,如《孔雀东南飞》。
抒情诗——主要是借景抒情,即事抒怀(即咏怀诗,作者往往因一事而有感,发而成诗。
)和托物言志(即咏物诗,注意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诗中以石灰自喻,表达诗人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咏石灰即歌咏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喻理诗———特点:通俗自然,善用比喻说理,耐人寻味,富于理趣。
主要写法:①寓理于形象之中(在“景”或“物”的描绘中说理)——形象、生动、有趣如: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朱熹《观书有感》(问君哪得清如许……)、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淡妆浓抹总相宜)。
②议论说理——议论与形象描写相结合,多用比喻等修辞法。
如:苏轼《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③寓理于抒情之中——抒情议论相结合。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苏轼《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注意】1.读诗时要"想诗"。
诗中的道理,如盐溶于水——“体匿味存,现相无相”,要细细品味。
2.诗中之“理趣”①本身固有②引申而来,其理趣要用辩证观点分析诗句,“思而得之”。
3.一般诗歌也常寓理于抒情之中——抒情议论相结合。
有的诗还把议论与叙事、描写、抒情相结合,如白居易《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二、怎样鉴赏诗歌(一)知人论世,了解诗人所处时代背景及其身世、地位和创作风格,更好了解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文言知识点梳理
知识归纳 ——通假字
(1)暴霜露
(通“曝”,曝露)
(2)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通“倘”,倘若)
(3)暴秦之欲无厌 (通“餍”,满足)
(4)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无”通“毋”,不 要。)
知识归纳 ——一词多义
非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不是
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不能
或曰:六国互丧…… 或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2.之
(1) 破灭之道也
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结构助词,的。
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2) 较秦之所得
诸侯之所亡
结构助词,的。
秦国之所大欲
(3) 苟以天下之大
定语后置的标志。
(4) 子孙视之不甚惜
(代词,指土地)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代词,前一个代“秦”,后一个代“贿赂的诸
此言得之
(代侯”词) 指上文说的道理)
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前一个代指“秦”;后一个助词,的)
3.以
(1) 不赂者以赂者丧
洎牧以谗诛
介词,因为。
(2) 秦以攻取之外 苟以天下之大
介词,凭借。
(3) 以有尺寸之地 连词,相当于“而”。
(4) 举以予人
介词,来
(5) 以地事秦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介词,用。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4.为 (1)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课内重点成•语1人未读 •亚杰
1、日削月割:指每日每月割让土地。形容一味割地求和。
2、远交近攻:结交远方的国家,进攻邻近的国家。这本是战 国时期范雎向秦国提出的一种外交策略。后也指待人处事的一 种手段。
3、食不下咽:食物咽不下去。形容因忧愁、疾病等不思饮食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文言知识汇总
过小孤山大孤山文言知识整理重点实词(参看课后注解)列置烽燧(列、设置)亦与它石迥异(差别很大)又深秋潦缩(积水)碧峰巉然孤起(拔地而起)上干云霄(冲,直入)信造化之尤物也(确实)庙在山之西麓(山脚)尝加营葺(营建,修缮)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胜(胜景)有俊鹘抟水禽(持,抓)不与江水乱(混淆,混杂)重点虚词(参看绿色通道)自数十里外望之(代词,指代小孤山)信造化之尤物(结构助词,的)徙倚久之而归(时间名词后的助词,无实意)复以小艇游庙中(用,靠)碧峰巉然孤起(……的样子)古今异义与江山相发挥(古:辉映;今:把在的性质或能力表现出来,把意思或道理充分表达出来。
)词类活用(参看绿色通道)极登临之胜(副词作动词,极尽)皆以杏仁澄之(使动,使……变得澄清)特殊句式(参看绿色通道)判断句:此山当是(表判断)一也;信造化之尤物也;因谓小孤庙有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路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
省略句:倒影(于)水中;方立(于)庙门;遂行泛(于)澎蠡口翻译(通篇译文见绿色通道)(1)自数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拟,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
从几十里外看去,(小孤山)碧绿的山峰高高耸立着,直插云霄,已经不是别的山可以相比的了。
越近(看)越秀丽,冬天,夏天,晴天,雨天,姿态变化万千,确实是自然界风景最优美的地方。
(2)有俊鹘抟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
有一只健美的老鹰抓住一只水鸟,掠过江面向东南方向飞去,非常壮观。
(3)大孤状类西梁,虽不可拟小姑之秀丽,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
大孤山的样子像西梁山,虽然比不上小孤山那样秀丽,但是小孤山的旁边,很有几块沙洲和初生的芦苇;大孤山的四周却是茫茫无际的江水,远望它像浮在水面上一样,也是一种奇观呀!(4)南江则极清澈,合处如引绳,不相乱。
南江的水却很清,两江的水合流处象用绳尺划分过一样,不相混淆。
(完整)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文言文知识点梳理,推荐文档.docx
《六国》文言知点整理一、通假字1、暴 [ 通“曝”,暴露,冒着 ] 霜露,棘1、暴秦之欲无[ 通“ ,足 ]2、国者,无 [ 通“毋”,不要 ] 使威之所劫哉!3、当 [ 通“倘”,如果 ] 与秦相二、古今异1、侯之所亡与而亡者,其[它的数目]亦百倍。
2、思厥先祖父 [ 祖和父 ] ,3、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以后]得一夕安寝。
4、至于 [ 以致、以至于 ] 覆,理固宜然。
5、且燕秦革殆尽之,可智力[智和力量]孤危,6、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旧事,前例],是又在六国下矣。
7、而犹有可以 [ 可以凭借 ] 不而之之。
8、后秦者再 [ 两次 ]三、活用1、秦而力[ 使⋯⋯,使用法 ] ,破之道也。
2、盖失援,不能独完 [ 形作,保全 ]3、小 [ 形作名,小的地 ] 邑,大[ 形作名,大的地 ] 得城。
4、至于覆,理 [ 名作状,按道理 ] 固宜然。
5、燕之君,始有略,能守其土,[ 名作,持正 ] 不秦6、是故燕小国而后 [ 方位名作状,在⋯⋯之后] 亡,7、后秦者再,李牧却[使,使⋯⋯退却,退] 之。
8、惜其用武而不[ 形作,持到底 ] 也。
9、以事 [ 名作,侍奉 ] 秦之心,礼 [ 名作,礼待 ] 天下之奇才,并力西 [ 名作状,向西 ]向10、日削月[ 名作状,一天天,一月月 ] 割,以于亡四、一多::1、至丹以卿 [ 作 ] ,始速 [ 招致 ] 焉。
2、洎牧以,邯[ 成 ] 郡3、有如此之,而 [ 介,被 ] 秦人威之所劫4、 [ 治理 ] 国者,无使 [ 介,被 ] 威之所劫哉!以:1、不者以 [ 介,因 ] 者2、秦以 [ 介,用 ] 攻之外,小邑,大得城。
3、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棘,以[ ,才,表果 ] 有尺寸之地。
4、古人云:“以 [ 介,拿 ] 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
”5、洎牧以 [ 因,介 ] ,邯郡,6、以[ 介,把 ] 秦之地封天下之臣,以[ 介,用 ] 事[ 侍奉 ] 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7、日削月割,以 [ 表果,相当于“而” ,以致 ] 于亡。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文言知识点清单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文言知识点清单《六国论》文言知识点整理一、通假字1、暴[ ]霜露,斩荆棘2、暴秦之欲无厌[ ]3、为国者,无[ ]使为积威之所劫哉!4、当[ ]与秦相较二、古今异义1、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 ]亦百倍。
2、思厥先祖父[ ]3、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 ]得一夕安寝。
4、至于[ ]颠覆,理固宜然。
5、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 ]孤危,6、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是又在六国下矣。
7、而犹有可以[ ]不赂而胜之之势。
8、后秦击赵者再[ ]三、词类活用1、赂秦而力亏[ ],破灭之道也。
2、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3、小[ ]则获邑,大[ ]则得城。
4、至于颠覆,理[ ]固宜然。
5、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 ]不赂秦6、是故燕虽小国而后[ ]亡7、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 ]之。
8、惜其用武而不终[ ]也。
9、以事[ ]秦之心,礼[ ]天下之奇才,并力西[ ]向10、日削月[名作状,一天天,一月月]割,以趋于亡四、一词多义:为:1、至丹以荆卿为[ ]计,始为[ ]祸焉。
2、洎牧以谗诛,邯郸为[ ]郡3、有如此之势,而为[ ]秦人积威之所劫4、为[治理]国者,无使为[ ]积威之所劫哉!以:1、不赂者以[ ]赂者丧2、秦以[ ]攻战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3、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 ]有尺寸之地。
4、古人云:“以[介词,拿]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5、洎牧以[ ]谗诛,邯郸为郡,6、以[ ]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 ]事[ ]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7、日削月割,以[ ]趋于亡。
8、苟以[ ]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而:1、赂秦而[ ]力亏,破灭之道也。
2、战败而[ ]亡,诚不得已3、起视四境,而[ ]秦兵又至矣。
4、故不战而[ ]强弱胜负已判矣。
5、是故燕虽小国而[ ]后亡,斯用兵之效也6、二败而[ ]三胜。
(完整版)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文言知识点整理
岂独得其意:代文与可
7、而
而节叶具焉:但是,表转折
生而有之也:酒,表承接
废卷而哭失声:表并列
三、文言特殊句式
判断句
1、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
2、庖丁,解牛者也
3、轮扁,斫轮者也
4、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
省略句
(1)子由为《墨竹赋》以(之)遗与可曰
3、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这样以后]得一夕安寝。
4、至于[以致、以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5、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智谋和力
量]孤危,
6、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旧事,前例],是又在六国下矣。
7、而犹有可以[可以凭借]不赂而胜之之势。
8、后秦击赵者再[两次]
三词类活用
1、赂秦而力亏
1、形容词做动词
(1)吾将买田而归老焉:老,养老
(2)余因而实之:实,证实
(3)与可厌之:厌,厌恶
2、名词作状语
(1)自蜩腹蛇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
剑拔,像剑拔出鞘一样
蜩腹蛇腹,像蝉破壳腹部有节,蛇腹部长鳞一样
3、意动用法
(1)初不自贵重:重,以……为贵重,觉得……贵重
四)一词多义
1、熟而操之不熟者:熟练
其:1、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代词,代燕赵之君]土。
2、惜其[代词,它,代赵国]用武而不终也。
3、向使三国各爱其[代词,自己的]地。
4、其[代词,代六国]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之:1、子孙视之[代词,它,代土地]不甚惜,举以予人。
2、则吾恐秦人食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得下咽也。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文言知识点梳理剖析
二、古今异义
1.与其所以失之者
古义:……的原因 今义:因果关系连词
2.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
古义:表示不好的结果,相当于“以致” 今义:程度副词或表另提一事
3.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古义:官名 今义:动词,投身到(事业中去)
4.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古义:指政治上的得失 今义:人情事理
三、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
终继五国迁灭 终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终于,副词
坚持到底,名→动
故曰“弊在赂秦也” 所以,因此,连词 故 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旧,形容词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向 并力西向 副词,假使,如果 动词,朝着,对着
知识归纳
兵 暴 事
——一词多义
(名词,兵器、武器) (名词,军队) (名词,战争) (动词,曝露) (形容词,凶暴,残酷的)
①古:成长立业。②今:创立,有根据。
7、当不复记忆 ①古义:再,又。②今义:重复,往复 8、吾去汴州 ①古义:离开。②今义:往,到……去 9、而齿牙动摇 ①古义:这里是“松动”。
②今义:不稳固,不坚定
五、特殊句式
惟兄嫂是依
只依靠兄嫂。“依”的宾语“兄嫂” 前置。构成“唯……是……”格式,“是” 起提宾作用。成语“唯才是举”、“唯 你是问”、“惟利是图”都是这种格式。
六 国 论
苏 洵
知识归纳
(1)暴霜露
——通假字
(通“曝”,曝露)
(2)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通“倘”,倘若)
(3)暴秦之欲无厌
(通“餍”,满足)
(4)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无”通“毋”,不 要。)
知识归纳
——一词多义
不是 不能 有人 或许,也许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知识梳理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知识梳理一、课文内容回顾《六国论》论证六国灭亡的道理,讽谏北宋统治者勿重蹈覆辙。
中心论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分论点1: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分论点2: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伶官传序》让北宋统治者吸取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伶人而身死国灭的历史教训,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中心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名言: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祭十二郎文》联系家庭、身世和生活琐事,反复抒写韩愈对亡侄的无限哀痛之情,也饱含着自幼孤苦零丁凄凉家世的慨叹和宦海沉浮的人生感慨。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阐画竹之理,忆戏笑之言,叙为文之由,抒悼念之情。
二、文学常识《六国论》苏洵,字明允,号老泉,北宋(四川)眉山人,散文家。
与儿子苏轼、苏辙并称“三苏”。
“唐宋八大家”之一。
《伶官传序》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北宋(江西)吉水人,文学家、史学家,谥号“文忠”。
著有《欧阳文忠公集》,编写两部史书《新唐书》《新五代史》。
“唐宋八大家”之一。
代表作《醉翁亭记》。
《祭十二郎文》韩愈,字退之,郡望昌黎,自称“韩昌黎”,做过吏部侍郎,世称“韩吏部”。
唐代古文运动领军人物,主张文章言之有物,“惟陈言之务去”。
“唐宋八大家”之首。
代表作《马说》《师说》。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
豪放派词作代表人物,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代表作《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
三、字音字形1、注音贿赂城邑昏厥荆棘草芥自古洎今革灭殆尽咽喉削弱箭矢仇雠伶人珍馐依怙夭殁薨匆遽斗斛入殓尚飨筼筜偃仰啸歌蜩蛇蚹兔起鹘落轮扁砍斫缣素蹑手蹑脚树梢匹敌箨龙一曝十寒2、字形仓皇仓黄苍黄仓惶3、查字典,解释成语含义胸有成竹兔起鹘落稍纵即逝克勤克俭四、文言字词句式1、词类活用《六国论》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赏析第六单元文言知识总结
一词多义
他日汝当用之 当 以当南日
已 日过午已昏 始为篱,已为墙 日过午已昏 过 大母过余 从轩前过 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于 室西连于中闺 其制稍异于前
应当 挡住
已经 后来 偏过 看望 经过 在 和 比
始为篱 已为墙 南北为一 为 相为应答 轩东故尝为厨 余既为此志
扎 砌 成为 作 是 写 取消句子独立性 凑足音节 的 她 的
2、名作状: ① 旦视而暮抚。 旦,在早上;暮,在晚上 ② 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日,一天天
3、使动用法: ①非有能硕茂之也。 使……硕大茂盛 ②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使……早 使……多 ③鸣鼓而聚之。 聚集,使……聚集 ④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蕃,使…繁衍 安,使…安乐(安顿)
4、为动用法: ① 其培之也。 为……培土 ② 忧之太勤。 为……担忧 ③ 虽日忧之。 为……担忧 ④ 传其事以为官戒。 为……作传
大块假我以文章
(给予)
假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借助,凭借) 因求假暂归 (假期)
良有以也
(确实)
良 之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优秀)
感我此言良久立 (很) 良庖岁更刀,割也 (好的,高明的)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美好的)
万物之逆旅也
(的)
会桃花之芳园 (补助音节,不译)
文言句式
判断句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 也 状语后置 阳春召我以烟景 大块假我以文章
归有光
文言知识整理: 通假字 1、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当”通“挡”) (“而”通“尔”) 2、而母立于兹 词类活用: 1.垣墙周庭 ( 名做动,砌上垣墙) (名做动,去吃饭) 2.客逾庖而宴 (名做动,用乳汁喂养) 3.乳二世 (朝,上朝) 4.执此以朝 (效,取得效果) 5.吾家读书久不效 (下雨,名词做动词) 6.雨泽下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国论》文言知识点整理一、通假字1、暴[通“曝”,暴露,冒着]霜露,斩荆棘1、暴秦之欲无厌[通“餍,满足]2、为国者,无[通“毋”,不要]使为积威之所劫哉!3、当[通“倘”,如果]与秦相较二、古今异义1、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它的实际数目]亦百倍。
2、思厥先祖父[祖辈和父辈],3、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这样以后]得一夕安寝。
4、至于[以致、以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5、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智谋和力量]孤危,6、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旧事,前例],是又在六国下矣。
7、而犹有可以[可以凭借]不赂而胜之之势。
8、后秦击赵者再[两次]三、词类活用1、赂秦而力亏[使……亏损,使动用法],破灭之道也。
2、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形作动,保全]3、小[形作名,小的地盘]则获邑,大[形作名,大的地盘]则得城。
4、至于颠覆,理[名作状,按道理]固宜然。
5、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名作动,坚持正义]不赂秦6、是故燕虽小国而后[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之后]亡,7、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使动,使……退却,击退]之。
8、惜其用武而不终[形作动,坚持到底]也。
9、以事[名作动,侍奉]秦之心,礼[名作动,礼待]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名词作状语,向西]向10、日削月[名作状,一天天,一月月]割,以趋于亡四、一词多义:为:1、至丹以荆卿为[作为]计,始速[招致]祸焉。
2、洎牧以谗诛,邯郸为[成为]郡3、有如此之势,而为[介词,被]秦人积威之所劫4、为[治理]国者,无使为[介词,被]积威之所劫哉!以:1、不赂者以[介词,因为]赂者丧2、秦以[介词,用]攻战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3、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连词,才,表结果]有尺寸之地。
4、古人云:“以[介词,拿]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5、洎牧以[因为,介词]谗诛,邯郸为郡,6、以[介词,把]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介词,用]事[侍奉]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7、日削月割,以[表结果连词,相当于“而”,以致]趋于亡。
8、苟以[介词,凭着]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而:1、赂秦而[因而,连词]力亏,破灭之道也。
2、战败而[因果连词]亡,诚不得已3、起视四境,而[转折连词,但是]秦兵又至矣。
4、故不战而[转折连词,但是]强弱胜负已判矣。
5、是故燕虽小国而[转折连词,却]后亡,斯用兵之效也6、二败而[并列连词]三胜。
7、惜其用武而[转折连词,却]不终也。
8、有如此之势,而[转折连词,却]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9、其势弱于秦,而[转折连词,可是]犹有可以不赂而[表转折的连词]胜之之势。
10、苟以天下之大,下而[承接连词]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其:1、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代词,代燕赵之君]土。
2、惜其[代词,它,代赵国]用武而不终也。
3、向使三国各爱其[代词,自己的]地。
4、其[代词,代六国]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之:1、子孙视之[代词,它,代土地]不甚惜,举以予人。
2、则吾恐秦人食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得下咽也。
3、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代词,代秦国]之[助词,的]势。
4、苟以天下之[定语后置的标志]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或:1、或[代词,有的人]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2、当与秦相较,或[或许,副词]未易量。
与:1、与[动词,亲附,亲近]嬴而不助五国也。
2、当与[介词,,跟,和]秦相较,或未易量。
亡:1、诸侯之所亡,与战败所亡(丧失,丢失,动词)者2、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灭亡,动词)。
向:1、向(先前,以前)使三国各爱其地2、并力西向(朝着,动词)犹:1、以地事秦,犹(动词,好象)抱薪救火2、良将犹(副词,还)在始:1、燕赵之君,始(起初,副词)有远略2、始(才,副词)速祸焉终:1、终(终于,副词)继五国迁灭2、惜其用武而不终(坚持到底,动词)也。
兵:1、斯用兵(军事行动,名词)之效也.2、非兵(兵器,名词).不利3、起视四境,而秦兵(军队,名词)又至矣.得:1、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获得)城2、此言得(适宜、得当,符合)之五、文言句式1、被动句: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洎牧以谗诛2、判断句: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3、省略句:较秦之(受赂)所得与战胜而得者思厥先祖父,暴(于)霜露,斩荆棘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之)以予人(诸侯)奉之弥繁,(秦国)侵之愈急4、状语后置句:赵尝五战于秦(赵尝于秦五战)5、定语后置句:苟以天下之大《伶官传序》文言知识整理一、通假字1.及仇雠已灭“雠”同“仇”,仇敌2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无”通“毋”二、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1.函梁君臣之首函:用木匣子装2.契丹与吾约为兄弟约:订立盟约3.抑本其成败之迹本:推究4.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其根本名词作状语1.负而前驱前:向前2.仓皇东出东:向东3.一夫夜呼夜:在夜里4.乱者四应四:在四面动词作名词1.而告以成功成功:成功的消息使动用法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兴、亡使动2.凯旋而纳之纳:使收藏形容词作动词1.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乱:作乱形容词作名词1.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忽微:细小的事情智勇:有勇有谋的人物三、古今异义1. 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古义:表示不好的结果,相当于“以致”今义:程度副词或表另提一事2.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古义:官名今义:动词,投身到(事业中去)3. 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古义:指政治上的得失今义:人情事理四、一词多义1.盛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兴盛)请其矢,盛以锦囊(装)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旺盛)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强盛)2.困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围困)智勇多困于所溺(困扰)3.告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告诉)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祭告)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禀告)4.其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副词,应当,一定,表其实的语气)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语气词,表程度)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代词,他)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大概,表揣测语气)五、文言句式1.判断句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此三者,吾遗恨也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2.状语后置请其矢,盛以锦囊方其系燕父子以组而告以成功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庄宗受而藏之于庙3.省略句还矢(于)先王,而告(之)以成功以三矢赐(于)望而却步宗而告之曰请其矢,盛(之)以锦囊岂独(庄宗之困于)伶人也哉(庄宗)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于)庙4.被动句身死国灭,为天下笑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祭十二郎文》通假字1、远具时羞之奠:通“馐”,美味食物2、零丁孤苦:通“伶仃”,孤独的样子3、皆不幸早世:通“逝”,死4、敛不凭其棺:通“殓”,给死人穿衣入棺5、终葬先人之兆:通“垗”,墓地6、以待馀年:通“余”,剩下的7、悠悠苍天,曷其有极:通“何”,什么古今异义1、吾去汴州古:离开今:离开所在的地方到别处2、明年,丞相薨今:特指今年的下一年古:任何一年的第二年3、又可冀其成立邪古:成长立业今:(组织、机构)筹备成功,开始存在4、而齿牙动摇古:松动。
今:立场不坚定。
5、几何不从汝而死也?古:过不了多久。
今:数学领域的一分支。
词类活用1、汝又不果来:名词动用,实现,2、莫如西归:名词做状语,向西3、而视茫茫:动词活用为名词,视力4、汝之纯明宜业其者:名词活用为动词,继承事业5、苍苍者欲化为白矣:形容词用为名词,白发6、然后惟其所愿:动词名用,愿望7、长吾女与汝女:使动,使……长大乃能衔哀致诚: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诚意。
强者夭而病者全乎?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保全。
吾兄盛德而夭其嗣乎:使动用法,使……夭折。
将成家而致汝:使动用法,使……来。
特殊句式1、惟兄嫂是依(宾前,只依靠兄嫂。
“依”的宾语“兄嫂”前置。
构成“唯……是……”格式,“是”起提宾作用。
)2、吾佐董丞相于汴州(状语后置)3、吾又罢去(被动句)4、何为而在吾侧也(宾语前置)5、汝从(吾)于东(省略句)6、其然乎?其不然乎?是这样呢?或(还是)不是这样呢?(“其……其……”格式构成选择复句。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文言整理一、文言实词(一)文言通假1、与可没与陈州:没,通“殁”,死亡2、少纵即逝矣:少,通“稍”,稍微(二)古今异义1、初不自贵重:贵重,古:看重;今,价值高2、月落庭空影许长:许,古:这样;今,也许3、废卷而哭失声:废,古:停下,放下;今,废弃4、吾将以为袜:以为,古:把……当作;今,认为5、发函得诗:发,古:打开;今:发送6、而读书者与之:与,古:赞成;今:给7、以书遗余曰:遗,古:赠送;今:遗失(三)词类活用1、形容词做动词(1)吾将买田而归老焉:老,养老(2)余因而实之:实,证实(3)与可厌之:厌,厌恶2、名词作状语(1)自蜩腹蛇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剑拔,像剑拔出鞘一样蜩腹蛇腹,像蝉破壳腹部有节,蛇腹部长鳞一样3、意动用法(1)初不自贵重:重,以……为贵重,觉得……贵重(四)一词多义1、熟而操之不熟者:熟练执笔熟视:仔细2、语今语士大夫:告诉有“车过”“腹痛“之语:说法不学之过也:过错3、过有“车过”“腹痛“之语:经过二、文言虚词1、然予不能然也:这样自视了然:……的样子然二百五十匹绢:然而2、以以追其所见:来,从而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把……,表对象与可以书遗予曰:把……吾将以为袜:把……当作3、之竹之始生:取独标志一寸之萌耳:的生而有之也:代词,代节叶临事忽丧之:语气助词,补足音节士大夫传之:代词,指与可之言而读书者与之:代词,代轮扁讲的道理4、于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表对象与可没于陈州:在,表地点5、焉而节叶具焉:助词而临事忽焉丧之:无义吾将买田而归老焉:兼词6、其乃见其所欲:代词,代“画家”以追其所见:代词,代“画家”其所以然:代词,代提到的事情岂独得其意:代文与可7、而而节叶具焉:但是,表转折生而有之也:酒,表承接废卷而哭失声:表并列三、文言特殊句式(一)被动句(二)判断句1、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
2、庖丁,解牛者也3、轮扁,斫轮者也4、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
(三)省略句(1)子由为《墨竹赋》以(之)遗与可曰(2)吾将以(之)为袜(3)士大夫传之以(之)为口实(四)倒装句1、疑否宾语前置2、定语后置(1) 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3、状语后置(1)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2)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3)足相蹑于其门(五)固定句式1、岂复有竹乎:岂……乎:哪里……呢?2、世岂有万尺竹哉?:岂……哉?:哪里……呢?《种树郭橐驼传》文言知识整理三、通假字1.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