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学第十八章第八节中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期中风与厥证、痉证、痫证相鉴别
中风后遗症:中风病史,半身偏废。 痿证:起病慢,进行性,多表现为双下肢 的痿辟不用。
后遗症期中风与痿证相鉴别
四 辨证论治
(1)辨病性 急性期
1辩证要点
标实 风 痰 热 瘀
气阴不足 阳气虚衰
恢复期,后遗症期
气虚 阳虚 阴虚
(2)辨中经络、中脏腑 中经络者虽有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 不利,但意识清楚。 中脏腑则有神志障碍,甚至昏迷。
1 诊断依据
(2)相关检查
中风与西医急性脑血管病相近,临床可作脑脊液、 眼底及CT、磁共振(MRI)等检查。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检查无明显异常。 局限性脑梗塞,脑脊液压力不高,常见在正常范围。 蛋白 质可高至60-70mg%。头颅CT和MRI可显示梗塞 区,并有助于和出血性脑中风鉴别。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主要原因为动脉瘤 破裂和动静脉血管畸形。早期CT扫描,可显示破裂附 近脑池或脑裂内有无凝血块,脑内或硬膜下血肿及是 否合并脑出血。MRI对SAH的诊断并不可靠,无CT条 件下,可谨慎进行脑脊液检查。
(3)中脏腑辨闭证与脱证 闭证属实,因邪气内闭清窍所致。症见神 志昏迷、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 肢体强痉等。 脱证属虚,乃为五脏真阳散脱、阴阳即将 离决之候。临床可见神志昏愦无知、目合口 开、四肢松懈瘫软、手撒肢冷汗多、二便自 遗、鼻息低微等。
面色 眼 口 气息 四肢 身躯 脉象
闭证 红赤 直视或斜视 口噤,牙关紧闭 气粗 手握,拘急 常有发热 脉滑有力
课堂目标
掌握中风的定义(基本病因病机、主症) 熟悉中风的西医学范围 熟悉中风的病因病机 掌握中经络、中脏腑的鉴别要点 掌握中经络、中脏腑的辩证分型,熟悉后 遗症的辨证分型 掌握中风的施护要点
一 概 述
1 定义
中风是由于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 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以(突然昏 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语言謇塞/不语,为 主症的病证。 多见于老年人,四季皆可发病,冬春多。本 病起病急骤,证见多端,变化迅速与自然界风性 善行数变性质相似,从广义角度认识风病类比而 名之“中风”
(2)语言不利(风痰阻络) 症状:舌强语蹇。 肢体麻木。脉弦滑。 病机:风痰上阻,舌络失和 治法:祛风除痰,宣窍通络 主方:解语丹加减(《医学心悟》)方,方中 天麻、全蝎、胆南星、天竺黄等平肝熄风祛 痰,远志、菖蒲、郁金、木香宣窍利气通 络。)
五 、转 归 预 后
中风的病死率,病残率均高。 急性期按中络中经中腑中脏分证进行观察对于转归预 后判断有一定的帮助。 中络 治疗观察3-5天-恢复期半月左右可痊愈。 中经 一周内变化多如调治得当偏瘫渐轻,1-2周进 入恢复期。 中脏腑(神志障碍者)-预后较差。 闭证-脱证 病情转重 尤其出现呃逆,抽搐,戴 阳,呕血,便血,背腹灼热,四肢厥逆等变化, ―――预后很差。 脱证-闭证 正气渐复,标志病情好转。
症状: 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 两手握固大小便闭肢体强痉。面赤身热,气粗口 臭,躁扰不宁。苔黄腻,脉弦滑而数。 病机:风阳暴升,上蒙清窍 治法:清热涤痰,醒神开窍 主方: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合羚羊角汤鼻饲
中脏腑
常用药:羚羊角──清肝熄风 菊花、夏枯草、蝉衣──使火降风 熄,则气血下归 龟板、白芍、生地──育阴潜阳 丹皮──凉血清热
(二) 病 位
中风的部位 轻者 经络 重者 头部 与心、肝、脾、肾四脏关系密切
(三) 病 理
基本病机:气血逆乱,上犯于脑 病性:本虚标实 本:肝肾阴虚,气血衰少 脑脉痹阻 标:风火相煸,痰湿壅盛, 气血逆乱 血溢脉外 中风
虚(阴虚、气虚) 火(肝火、心火) 风(肝风、外风) 六端 痰(风痰、湿痰) 气(气逆) 血(血瘀) 此六种因素在一定条件下互相影响,互 相作用而突然发病。
(5 )阴虚风动
中经络
症状:突然发生口眼歪斜,舌强语謇,或手足重滞, 甚则半身不遂等症。平素头晕头痛,耳鸣目眩,少寐 多梦,腰酸膝软。舌质红苔少,脉弦细或弦数。 病机:阴虚阳亢,风阳上扰 治法:滋阴潜阳,镇肝熄风 主方:镇肝熄风汤
常用药:牛膝、代赭石──引血下行 白芍、玄参、天冬──滋阴柔肝熄风 龙骨、牡蛎、龟板──镇肝潜阳 天麻、钩藤、菊花──平肝熄风
常用药:半夏、云苓、白术——健脾化湿 胆南星、天竺葵——清化痰热 天麻——平肝熄风;大黄——泻热活血 丹参——活血化瘀
中经络
(3) 痰热腑实 症状: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眼歪斜,语言謇涩, 腹胀便秘,口粘痰多,舌苔黄腻,脉弦滑。 病机:痰瘀化热,内风夹痰上扰经络 治法:通腑泄热化痰 主方:星蒌承气汤 常用药:胆南星、全瓜蒌——清热化痰 生大黄、芒硝——通腑导滞
中经络
常用药:天麻、钩藤——平肝熄风 生石决明——平肝潜阳 黄芩、山栀、夏枯草——清肝泻火 牛膝——引血下行 茯神、夜交藤——安神除烦 桑寄生、杜仲——滋肾潜阳
中经络
(2) 风痰阻络 症状:麻木不仁,半身不遂,口喎语謇,舌暗,苔白 腻,脉弦滑 病机:气血痹阻,运行不畅,筋脉失养。 治法:化痰熄风通络 主方:化痰通络汤
Leabharlann Baidu
脱证 苍白 目合 口开 低微 手撒,肢瘫 无热,汗出肢冷 细、微、沉
3分型论治
急性期 中 经 络 肝阳暴亢 风痰阻络 痰热腑实 气虚血瘀 阴虚风动 中 脏 腑 风火闭窍 痰火闭窍 痰湿蒙窍 元气衰败
后遗症期 半身不遂 言语不利
中经络
(1)肝阳暴亢
症状:眩晕头痛,心烦易怒,口苦咽干,尿赤便干, 偏瘫,口眼歪斜,舌强不语,舌红或红绛,苔黄或 燥,脉弦有力 病机:肝阳暴亢,风火上扰清窍,火热灼津 治法:平肝熄风潜阳 主方:天麻钩藤饮
四 诊断
(1)临床表现 ①具有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偏身麻 木,口眼歪斜,言语謇涩等特定的临床表现。轻症 仅见眩晕、偏身麻木、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 ②多急性起病,好发于40岁以上年龄。 ③发病之前多有头晕、头痛、肢体一侧麻木等先 兆症状。 ④常有眩晕、头痛、心悸等病史,病发多有情志 失调,饮食不当或劳累等诱因。
中脏腑
(1)风火闭窍 症状: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肢体强 痉,口舌歪斜,两目斜视或直视,面红目赤,口 噤、项强,两手握固拘急,甚则抽搐,舌红或 绛,苔黄燥或焦黑,脉弦数。 病机:阳化风动,气血并逆,上闭元神 治法:清热熄风,醒神开窍 主方:天麻钩藤饮合紫雪丹或安宫牛黄丸鼻饲
中脏腑
(2) 痰火闭窍
(4 )气虚血瘀
中经络
症状: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自汗心悸,口角流涎, 面色胱白,气短乏力,舌暗淡或有瘀斑,苔薄白或白 腻,脉细缓或细涩。 病机:气虚运血无力,脑脉瘀滞不通,清窍失养 治法:益气活血通络 主方:补阳还五汤 常用药:生黄芪——大补元气 当归、地龙、川芎、桃仁、红花——活血以 通血络,不在逐瘀
中脏腑
(8 )元气败脱,神明散乱 主症: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张,鼻鼾息微, 手撒肢冷,汗多,大小便自遗,肢体软瘫。舌痿, 脉细弱或脉微欲绝。 病机:正不胜邪,阳气欲脱,或阴竭阳亡。 治法:益气回阳,扶正固脱。 主方:参附汤 常用药:人参──大补气阴 附子──回阳救逆
后遗症
(1)半身不遂 症状: 半身不遂,肢软无力。患侧手足浮肿, 语言謇涩,口眼歪斜,面色萎黄,或暗淡无 华。苔薄白,舌淡紫,或舌体不正,脉细涩 无力等。 病机:气虚血滞,脉络瘀阻 治法:益气活血,化瘀活络 主方:补阳还五汤加减
六 预防与护理
(1)预防 1.加强先兆症状的观察 朱丹溪”眩晕者中风之渐” 元代罗天意说:“凡大指次指麻木不用者,三年中有 中风之患。” 王清任《医林改错》记录了34种中风前驱症状:“有 偶尔一阵头晕者,有耳内无故一阵风响者,有无故一 阵眼前发直有睡卧口流涎沫者,有平素聪明忽然无记 性者等……” 李用粹《证治汇外》:“平人手指麻木不时眩晕,乃 中风先兆,预防之宜慎起居,节饮食,远房帷,调 情志。”
(7 )痰湿蒙窍
中脏腑
症状: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 开,两手握固大小便闭,肢体强痉。面白唇暗, 静卧不烦,四肢不温,痰涎壅盛。苔白腻,脉沉 滑缓。 病机:风夹痰湿,上壅清空 治法:温阳化痰,醒神开窍 主方:苏合香丸合涤痰汤
常用药:半夏、橘红、茯芩、竹茹──燥湿化痰 菖蒲、胆南星──开窍豁痰 枳实──降气利风痰下行。
(二)护理
1.认真观察病情的变化,是判断病情顺逆的重要环节。 神志、瞳孔、血压、体温、心率等。 2.饮食宜忌:中风病人的饮食以清淡为宜、鼻饲。 3.预防褥疮:急性期最易发生褥疮,要勤翻身,手掌 揉擦、被单干燥平整,外搽红花酊、橡皮圈垫。 4.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肺部、口腔、皮肤、会阴等 部位感染。 5.功能锻炼:鼓励或辅导病人进行功能锻炼,是中风 恢复期和后遗症期护理工作的重点。
病例讨论
王××,男,78岁。今晨起床时跌倒,觉 右侧上下肢麻木,当时未引起注意。至中午时 分,右侧肢体麻木加重,吃饭时手不能持筷。家 属送至门诊,查Bp150/90mmHg,头 颅CT未见明显异常。一周后复查示左侧基底结 梗塞灶。患者平素时觉头晕,耳鸣,眼花,夜寐 不安,腰膝酸软,舌偏红,苔薄,脉弦细。请问 该患者的诊断。
中经络 半身不遂 口眼喎斜 中脏腑
神清,舌强语謇
病轻
神志模糊,不省人事
病重
二、范围:
脑血管意外 出血性 脑溢血 珠血。 缺血性 脑血管痉挛 脑血栓 脑栓塞
三 病因病理
(一)病因
1气虚邪中:脉络空虚,气虚邪中。 2五志过极:情志所伤。 3饮食不节:脾失健运,聚湿生痰。 4积损正衰:肝肾阴虚,气虚。
七 、结 语
中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预防为主”是 关键。 主证:(突然昏仆),偏瘫,口眼歪斜,语言蹇涩。 基本病机:气血逆乱,上犯于脑,脑脉痹阻,血溢脑 脉之外。 虚(阳虚、气虚) 火(肝火、心火) 病机概论有六端 风(肝风、外风 痰(风痰、湿痰) 气(气逆) 血(血瘀)
急性期救治,注意观察病情,把握病情顺逆, 中西医结合治疗。 恢复期采取综合治疗,配合针灸、按摩,争取 尽早恢复肢体功能。
中风预防 慎起居——不仅生活要规律,注意劳役适度 更重要重视体育锻炼,使气机调和血脉通利。 调情志——经常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 避免七情所伤 节饮食——避免过食肥甘厚味,切不酗酒。
2.加强对先兆症状的早期治疗 眩晕,目膶,抽搐等症——肝阳偏亢,肝风内 动,平肝熄风之钩藤,菊花,白蒺藜,牡 蛎,白芍等等降压药控制血压。 肢体麻木,沉滞——脉络气血痹阻活血通络之 丹参,赤芍,鸡血藤等,肠溶阿司匹林,活 血化瘀中成药龙胆素。 3. 预防复发
2 鉴别诊断
(1)与口僻(面瘫)鉴别: 俗称吊线风,主要症状是口眼歪斜,但口 僻之口眼歪斜,常伴耳后疼痛,而无半身不 遂或神志障碍等表现,多因正气不足,风邪 入脉络,气血痹阻所致,不同年龄均可罹患。
厥证 痉证 相同 卒然昏仆 不同点 口眼歪斜 四肢逆冷 项背强直 半身不遂 角弓反张
中风
痫证 四肢抽搐 口吐涎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