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王维诗画之“禅意佛性”
王维诗歌的禅意
王维诗歌的禅意1. 王维的诗啊,那禅意就像一阵清风,吹进你的心里。
你读他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就好像跟着他走到了水源的尽头,没路可走了,嘿,人家不慌不忙地坐下看云卷云舒。
这哪里是没路了,这分明是一种豁达的禅意,告诉咱们生活中的困境都不是事儿。
2. 王维诗歌里的禅意就像是一盏灯,在黑暗中给人指引。
像“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他能在安静里听到桂花落下的声音,你说神不神?这就是他内心的宁静啊,就像咱们在喧嚣的世界里,突然走进了一个静谧的小角落,那种感觉,真的很奇妙。
3. 嘿,你知道王维的诗禅意有多妙吗?他就像一个老禅师,用诗来给我们讲人生的道理。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这花啊,自开自落,没人看它也不在乎,就像我们的生活,有时候不需要别人的关注,自己活得自在就好。
4. 王维的诗有那种禅意,就像深山里的清泉,凉凉的,润润的。
比如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这空山之中,好像有人又好像没人,充满了一种空灵的感觉。
就像你走进一个古老的庙宇,那种神秘又宁静的氛围一下子就把你包围了。
5. 王维诗歌中的禅意啊,那可不得了。
就好比是一把钥匙,能打开我们内心深处宁静的大门。
他写“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在那深深的树林里,只有明月相伴,他却不觉得孤独,这就是禅意带给他的一种自得其乐,咱们是不是也该学学呢?6. 你要是读王维的诗,就像走进了一个禅意的世界。
像“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他独自在竹林里,又弹琴又长啸的,好像这世界就他自己,可他却很享受。
这就像我们有时候需要自己和自己相处,找到内心的宁静。
7. 王维的诗禅意满满,就像一个心灵的避风港。
拿“秋山敛余照,飞鸟逐前侣。
彩翠时分明,夕岚无处所。
”来说,傍晚的山啊,飞鸟啊,在他笔下都有一种自在的感觉,仿佛告诉我们,世间万物都有它的规律,我们跟着走就好,不要太焦虑。
8. 哇,王维的诗中的禅意,就像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脸上。
论王维诗歌的禅意
论王维诗歌的禅意
王维(?-819)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歌具有独特的禅意,对中国文化和艺术有重要影响。
王维在诗歌中追求简洁明快,展示出自然之美,以及思想表达自由的精神。
他的诗歌追求自然之美,反映了禅宗晋武帝时期的文化气息:隐忍,淡泊和不为外物所迷惑。
他的讽刺式的诗词演绎的简洁,使他的作品具有凝练的哲学思维。
在王维的诗歌中,山水与淡泊的禅意相结合,使人从内心感受到静谧的美。
他的诗歌以淡泊的态度和耐人寻味的语言来展示自然之美,以超然的笔触描绘出一种可以逃离不快和烦恼的宁静。
他尊重季节,形象地把大自然形态上的变化和景象用诗句抒发出来,使人感受到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清新气息。
王维诗歌的禅意,以一种深厚而纯粹的形式表达出来,具有深深的感悟和慨叹,犹如在大自然中漫步一般。
他的禅意使人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自然的博大精深,追求的是生活的宁静,通过文学的形式,情思可以更深入地探索。
在那里,自然的温暖能让人们得到安慰,这是诗人王维以禅意写作产生的不可言喻精神影响。
王维诗的禅意与画意
王维诗的禅意与画意王维,是唐代⼀位艺术造诣精湛,艺术品位极⾼的杰出诗⼈。
他擅长诗、书、乐、画,由于早年受母亲奉佛三⼗余年和当时社会崇尚佛教的影响,使他的⼭⽔⽥园诗中不仅有画意,更有禅意。
众所周知,绘画是空间的艺术,讲究“经营位置”和布局结构;绘画⼜是以线条⾊彩为艺术语⾔,⽤以抒情达意的。
王维充分调动绘画艺术⼿段来塑造意境。
如“⼤漠孤烟直,长河落⽇圆”,⼤漠孤烟,狼粪所燃,经风不散,不斜⽽直;长河直烟,纵横交错,可见⼤漠之⼴阔⽆垠;长河⽇圆,长圆相映成趣,整个画⾯给⼈壮阔苍茫的审美感受。
王维还善于捕捉和描写⼤⾃然的⾳响来刻画景物,富于图画美。
如“明⽉松间照,清泉⽯上流。
⽵喧归浣⼥,莲动下渔⾈”。
写明⽉的清光倾泻在刚刚被⾬⽔洗刷⼲净的青松上,清清的泉⽔闪烁着⽉亮的光辉,在⽯头上潺潺地流过,浣纱⼥的喧闹声以及动⽵之声,构成⼀幅⽣机勃发,诗意盎然的秋景,创造⼀种幽静的⾃然美。
绘画构思讲究虚实相间,常留虚⽩,供读者再创造。
王维深谙此道,在描绘⼭⽔景物时,往往从虚落笔,如“江流天地外,⼭⾊有⽆中”,江⽔浩淼,⼭⽔空濛,有以⼀当⼗的艺术效果。
正如苏轼所说:“味摩诗之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王维的⼭⽔⽥园诗的另⼀特⾊是诗中有禅意。
这是和他多年受母亲奉佛的熏陶和他仕途受挫、理想落空之后,失落的⼼灵必须有所寄托,为此奉佛思想⽇渐滋长,也就有了“⼀⽣⼏许伤⼼事,不向空门何处销?”的哀叹。
他感悟世事皆空,将⼭⽔⽥园作为⼀⽅净⼟来慰籍⼼灵。
如“中岁颇好道,晚家南⼭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知。
⾏到⽔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还期。
”诗中表现了诗⼈兴来独往,随意⽽安,⼼领神会,不求⼈知的情怀,达到主体的⾃我与⼤⾃然融合⼀起的“天地合⼀”的境界。
⽽佛教禅宗的摒除杂念,静⼼观照,⼜有助于诗⼈⼊定凝神,真切体验⼤⾃然的⼭⽔景物。
如“空⼭不见⼈,但闻⼈语响。
返景⼊深林,复照青苔上。
”这是⼀⾸以静写静的诗,诗⼈通过环境中的声响衬托静,表现了在⼈世间难以找到的“寂”与“空”。
论王维山水画里的禅宗世界
论王维山水画里的禅宗世界论王维山水画里的禅宗世界道、释、儒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三大支柱。
而佛教禅宗主张的淡泊宁静、顺应自然,又特别符合古代知识分子受社会挤压的苦闷心智及恬淡地顺应自然的人生观。
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论王维山水画里的禅宗世界,希望对你有帮助。
作为“诗佛”又是画家的王维,虽然已无画作传世,但我们依然可以从他流传下来的画论和诗作,来探究他画中的禅意:运用直觉、暗示、联想、顿悟、感应等手段来营造自然的清幽、静谧、肃穆的诗意境界,其所创的破墨山水,实为后代文人画之先河。
王维,字摩诘,《集异记》记载:“王维右丞,年未弱冠,文章得名。
性娴音律,妙能琵琶,游历诸贵之间,尤为岐王之所眷重。
”王维的画,至今已无传世,虽然无法直接了解他的画作的面貌,但我们可以从他流传下来的画论和诗作中,来探究他画中的禅意。
一、王维的画中禅宗思想的成因王维的画论中清幽绝俗的意境,与他一生所追求的“湛然常寂”是相辅相成的。
王维幼随母亲习佛经,常年素食,清心寡欲,晚年隐居蓝田辋川别墅,“斋中无所有,唯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
王维性情,在恬淡平和中又有重情的一面,中年丧妻后终生未娶,“三十年孤居一室,屏绝尘累”。
岑寂的独身生活也使他的意志多少消沉了一些,唯有到山林泉水中寻找精神寄托。
他在孤独与寂寞中宁心静性地观照物象,了知诸法性空的般若实相,走进自己最热爱的大自然的山山水水,获得与天地、宇宙最亲密和谐的接触。
苏轼说:“味摩诘(王维)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于是有人便将“诗中有画”看作王维山水画的一个特点。
其实,王维应该是中国文学史上唯一享有“诗佛”称誉的诗人。
这一方面是因为他的佛学理论修养非常精深,历史上很少有诗人能够企及;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通过对禅门妙法的透彻参悟,深得禅家三昧,以至有些诗达到了“字字入禅”的境地。
按照禅宗“顿悟成佛”“彻悟即佛”的说法,王维也就成为了理所当然的“诗中之佛”。
而作为画家的王维,在自己的画论中很讲究“意在笔先”,其画作的审美指向和意境,自然也是充满禅意的了。
浅析王维诗中的禅意——论“诗画双绝”
浅析王维诗中的禅意——论“诗画双绝”在唐代诗人浩荡的王国里,王维是一位比较出色而独特的诗人。
说起王维,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对王维诗中的其他方面印象模糊。
这只能“怪”王维在这方面给人的印象太深刻了,也“怪”苏东坡的概括太深入人心了。
王维字摩诘,正是大乘居士维摩诘的音译之名。
佛教的空、寂、闲、静,我们都可以在王维诗中找到类似的意境。
纵观王维的诗歌,我们发现在他的诗歌里充满了佛禅原理。
他的诗歌大致来说可以分为边塞诗、幽愤诗、赠友送别诗、山水田园诗,其中山水田园诗成就最大。
他的山水田园诗,受到朝代的影响,表现出很大的禅意。
唐代是佛学横流的朝代,作为一代才子的王维自然也不能逃脱佛禅的影响。
影响王维的主要是南禅,六祖慧能认为“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禅宗不重文字,不重形式,一切都靠自己去体会,也就是所谓的“悟性”“心法”。
王维把禅宗一切随缘、冲淡平和的心境带入诗歌,用禅宗的模式创新诗歌的模式。
这就使他的诗歌朦朦胧胧之中或多或少带有一丝禅意、一点禅趣了。
他信奉禅理,后半生徘徊于仕隐之间。
他以优雅闲逸的情致描写了闲静舒适的田园生活和美丽可爱的山水。
他的田园诗描绘的是闲静的意境;山水诗描绘的是幽静的意境。
他的诗歌,追求的是心灵的宁静,表现出佛学里面的空灵。
他将佛学中的禅理引进诗歌中,使得诗充满了禅味、佛理和仙味。
下面,我们就从他的作品来分析其中包含的禅意。
例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闲”是因为作者远离凡尘俗世,没有人事烦扰,内心闲景得甚至连桂花的飘落也能察觉到;“空”是写山中的静谧。
王维诗中常用“空”字,如“空山不见人”、“空山新雨后”、“夜静春山空”,这里“空”含有宁静的意思。
四周是如此的静谧和谐,甚至当明月升起,那皎洁柔和的月光都可以惊动山鸟,使它们在林间鸣叫。
全诗描绘了一个意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又如: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试析王维山水诗蕴涵的禅意
试析王维山水诗的禅意摘要:王维的山水诗得益于以禅家的态度来观照人生的一切,因了禅意而有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王维禅意意境王维的山水诗拆开来看既无动人的情语,也无动人的景语,似随意写出眼前景物,没去费力气刻画和涂饰,简洁得很。
而其诗却妙谛天成,境界自出,蕴涵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
这是因为从中可以观照出诗人的人格理想的追求,诗中有诗人内在精神的折射。
这种内在精神,诗人的人格理想追求就体现在诗的禅意上。
王维,素有诗佛之称,他的名和字合起来是佛经中一位有名的居士。
王维生长在一个佛教气氛十分浓厚的家庭,他的母亲是位笃诚的佛教徒。
“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岁”。
在母亲的熏陶下,在胜唐崇佛的风潮中,王维和其弟“俱奉佛,居常疏食,不茹荤血。
”王维师从名僧,和僧人交往很多,后由于仕途失意,一度隐居,日日禅诵,对佛学有较高的造诣。
在唐代佛教的各个流派中,王维信仰的是禅宗,禅宗分南北两派。
他的母亲所事之师大照即北宗祖师神秀的高足普济,这对王维早年的思想不可能没有影响。
大约在他四十岁左右的时候,王维为侍御使出使南阳,途中遇到南宗祖师慧能的弟子神会,神会所宣扬的南宗心要,又使他一见倾心。
禅宗是中国人的哲学,是中国人接触了大乘佛教后,体悟到自己内心深处奥秘的一种新的境界。
禅宗强调“对境无心”、“无往为本”,也就是对一切境遇不生忧乐悲喜的心情,不粘不着,不生不染,心念不起。
禅宗以无念为宗,追求心空的境界。
所谓空,是说世界上所有事物都虚幻不实。
心空,则无欲、无执、不生、不灭、大休、大息,达到永恒的涅磐。
王维受禅宗的影响,将诗歌的意境统一于空灵的禅境。
吕澄曾说“禅的意味渗透在学人的生活里,使它构成一种随缘任运的态度”。
任运,任心,追求主观精神的自由境界,保持心的清静,万事无关,一尘不染,任松风解带,任山月照琴,是王维以禅家的态度对待人生的一切所持有的生活态度。
他所写的山水诗多持澄心观照的审美态度,表现出空寂闲静的境界,闪耀着一种似有若无的禅光佛影。
简论王维诗的禅意和画境
简论王维诗的禅意和画境唐代社会经济繁荣,思想上采取兼容并包的态度。
形成了儒、释、道三家并存的思想局面。
从唐太宗支持玄装译经,亲自为《孝经》、《道德经》和《金刚经》作注并颁布天下得到有力的证明。
在儒家思想占主导地位的基础上,佛教得到很大的发展,并分化为天台、三论、法相、华严、禅宗等教派,其中以禅宗已发展到相当成熟的阶段。
禅学进入到士人的思想的领域中,影响这他们的思维方式、处世态度。
最突出的表现为其诗歌创作中留有禅的气息,佛的印记。
他们将人生理想和生活情趣都反映诗作中。
更有人在诗中直接讲佛理,如“会理知无我,观空厌有形”(孟浩然《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①,又如元好问所说:“诗为禅客填花锦,禅为诗家切玉刀。
”(《嵩和尚颂序》),这正是当时诗人以禅入诗的最佳写照。
而当中佼佼者当数王维一人,他以佛家思想为主导,将飘渺的禅意与画般的诗境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空灵的艺术效果,被世人称人为:诗佛。
王维的诗歌不像李白的大气磅礴,个性飞扬,也不想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②,含蓄深厚。
他把情景相融的意境艺术发挥到了极致。
表现出意境浑然,含蓄携永的诗歌特点。
王维高超的绘画造诣给予诗歌的艺术表现一定的帮助。
他善于用心灵去感受世间万物,用精致的诗句描景状物。
苏轼评价其诗作“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志林),当佛教禅意融入到其诗歌创作时,仿佛给予了诗歌灵魂。
使诗歌超脱了世俗功利,独立于人世。
归纳王维诗歌的中心观念,那便是“空”与“静”。
“’空’与’静’是佛教的最高范畴,是佛教哲学对宇宙、人生的抽象思辨。
”③王维诗歌中的“空”与“静”是他对人生的一种体验,以诗歌做媒介,通过具体物象的表现,把禅意表达出来。
形成了丰富的审美内涵一、王维诗歌中的“空”佛教常说的“空”,并非是指什么都没有。
而是要求从客观物象中领悟到空的奥秘。
强调的是一种从有到空的过渡。
王维明显受到这种观念的影响。
据史料记载,安史之乱起,王维因被迫接受叛军伪职而下狱;后来不仅得幸官复原职,而且步步高升,官至尚书右丞。
浅析王维诗歌的佛性
浅析王维诗歌的佛性浅析王维诗歌的佛性在王维的田园山水诗中,有许多的确寓含了一种禅意,但这种禅意的表现不是纯粹的佛理说教,而是写出了一个蕴含禅理趣味的优美的意境。
王维是唐代一位风格独特、个性鲜明的大诗人;不仅如此,他又是一个虔诚的佛教信徒。
历代以来,对王维诗歌中的禅理禅趣论述颇多。
王维的信佛和他诗歌中的禅意,是明显的事实。
本文试就王维诗歌创作中所体现出来的佛性作一论述。
王维的诗歌,尤其是他的田园山水诗,的确写得很美,以至早就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誉。
在这些作品中,有许多诗也的确含有佛性与禅意。
如《与胡居士皆病寄此诗兼示学人二首》其一:一兴微尘念,横有朝露身。
如是睹阴界,何方置我人。
碍有固为主,趣空宁舍宾?洗心讵悬解,悟道正迷津。
因爱果生病,以贪始觉贫。
声色非彼妄,浮幻即吾真。
这本是一首慰病之作,作者却在演绎禅理,现身说法,用禅宗的思想来解释人生疾患。
诗人认为,人之所以眷念人生,就是因为有世俗之念,只有去掉世俗之念,才不会迷失道路。
“五阴”、“六尘”、“十八界”等佛教概念在诗中大量出现。
我们再看《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全诗的着眼点在于抒发对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的向往。
开篇二句,由“中岁好道”“晚家南山”点明诗人隐居奉佛的人生归宿和思想皈依。
“道”,指佛教。
“中岁颇好道”,作者强调自己中年以后就厌恶世俗而信奉佛教。
一个“颇”字,点明其崇佛的虔诚心态。
“晚”字,意蕴丰富,既可以指“晚近”,也可以指“晚年”。
如果是前者,“晚家南山陲”是对现实隐居生活的描绘;如果是后者,则是对自己晚景的构想。
这样一些佛理说教诗,在思想内容上并不可取,严格说来只是佛教信徒的偈颂。
在王维的田园山水诗中,有许多的确寓含了一种禅意,但这种禅意的表现不是如上一类的纯粹的佛理说教,而是写出了一个蕴含禅理趣味的优美的意境。
我们再看《鹿岩》,这是王维晚年所作《辋川集》中的另一首名作,同样是描写一个空明寂静的意境。
浅谈王维诗画艺术的“禅意”
浅谈王维诗画艺术的“禅意”摘要】论文分别从四个方面阐释了禅宗对王维诗画艺术的影响。
一从他生平与佛禅的因缘来说明禅宗对他的生活背景的影响;二通过他的田园诗所渗透的“禅意”来了解禅宗对其创作的影响和作用;三通过对山水画特点的分析了解禅宗对其创作的影响;四从后世的评价与历史价值中阐明禅宗对中国画所起的重大作用,以及我们从中得到的对于“以诗入画”、“以禅入画”的绘画精神的启发。
【关键词】田园诗;禅意;空幽;淡泊【中图分类号】G0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5-0099-02在佛教史上,隋唐五代是佛教宗派最多的一段时期。
这一时期的书画艺术与佛教有了融合,一些书画家开始尝试着把禅意带到山水画的创作中,使自己的作品具有“空幽淡泊”的境界,从而抒发自己的审美情趣和内心世界。
首先“以禅入画”的是被后人称为“文人画”创始人的王维。
王维能诗善画,信仰佛教,这就为他后来把诗画艺术与禅相结合创造了基础条件。
我们读王维的诗,感觉他的诗中所描绘的物象就像一幅幅的山水画,在他的诗画中又渗透着高远淡泊的禅意,达到了画中有“禅”,诗中有“禅”。
同时他的诗与画也得到了完美的结合,在品诗赏画的过程中感觉到他的画是无声的诗,诗是有声的画,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王维首次把“禅意”“禅趣”引入山水画对后世绘画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1王维的生平与佛缘王维从小就和佛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受到了禅宗思想的深刻影响。
这些影响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1王维的家庭影响。
王维出生在一个信奉佛教的家庭,家里人把佛教里能言善辩、智力过人的居士代表人物“维摩诘”的名字拆开,为王维取名“王摩诘”,可见王维从小就受到佛教的薰染。
12王维生活的年代。
隋唐是中国佛教变革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也是佛教宗派广泛流行的一段时期。
王维后半生之避世与佛教有关。
他目睹朝政的黑暗腐败,深深感到过去的开明政治已经消失。
于是采取一种半官半隐的生活方式。
13王维与神会禅师的结识与往来。
[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解析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
[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解析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王维一生留下了无数的经典之作,其抒写隐逸情怀的山水田园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将空灵之美、神韵缥缈和空明的境界刻画得入木三分,把禅宗思想与宗教感情化为诗思,具有独特风格。
王维(701-762),字摩诘,其名和字都是取自佛教《维摩诘经》中的维摩诘居士,是盛唐时代的杰出诗人。
诗人以善于描绘山水田园景色与表现诗情画意见长。
作为中国士大夫文人的代表人物,王维与佛教的关系可谓源远流长,一生与佛教都有着特殊而又紧密的联系。
他对佛教虔诚而笃信,在他的诗文里谈佛经、谈禅理,可谓是屡见不鲜。
在诗歌创作上常常“以佛诗”,使诗充满禅意、禅理、禅趣。
以至在他生前,好友苑盛《酬王维序》就认为其是“当代诗匠,又精禅上理”。
后清代诗论家王士祯《香祖笔记》明确指出:“唐五言绝句,往往入禅,有得意忘言之妙,与净名默然,达摩得髓,同一关捩。
观王(维)裴(迪)《辋川集》及祖咏《终南残雪》诗,虽钝根初机,亦能顿悟”,并在其后来的《居易录》中更强调指出:“会试论唐人诗,王维佛语,盂浩然菩萨语,刘虚、韦应物祖师语”,皆以佛语评论之,透露出王维诗与禅教的内在渊源与紧密联系,其更被人尊称为“诗佛”。
显然,不论是说王维“以佛入诗”,还是说其“以禅入诗”,都强调了王维诗歌与佛教禅理间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
为此很多研究者都倾向于穿透王维山水诗中的“空”、“寂”、“静”等特质层面解读其蕴涵于其中之禅意。
王维的山水诗之所以能够很自由地表现禅的意境,决定性的原因在于诗与禅的价值取向、情感特征、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等各方面的巧妙联系。
本文尝试突破前人的审美视角,拟从王维对山水诗构思设计、描写手法、艺术表达三个层面的细腻特质捕捉沉淀于其中的禅意、禅理、禅趣。
一、构思设计的静默观照与沉思冥想禅宗信奉“梵我合一”,“我心就是一切”的世界观。
在直觉的静默观照与沉思冥想中“我”与自然溶为了一体,区别与界限消失了,“我”的情感、“本心”注入到山河大地、花鸟草木中,山河大地、花鸟草木也成为“我”,表现“我”的心境与思想。
浅谈王维诗歌与佛禅—从空、静、独论摩诘诗的佛趣
关键词 :王维 ;佛理 ;禅意 ;诗画
一
、
王 维 的 佛 学 渊 源
王维出生在佛教氛围十分 浓厚 的家庭。王维很 小就 开始接触 佛教 ,
在其八 、九岁时 ,王维的母 亲便 已虔 心于佛事 ,他 的母亲 曾师事 大照普 寂 ( 北宗神秀的弟子)禅 师三十余年 。家庭浓 厚的佛教气氛使王维很早 就受到 了佛学的熏陶。其名字本身就深含禅机 ,他名维字摩诘 ,与 《 维 摩诘经》 中维摩诘 长者相应 。维摩 诘长者 通达 甚深般 若智 慧 ,神 通广 大 ,是一位得到释尊称许 的大居士 。王维以维摩诘作为字 ,透露 出他与 佛教 ,尤其是与禅宗的深厚缘 分 。他 与禅宗 的南 北宗都 有很深 的关系 , 其诗受北禅宗的影响似乎更大 ,诗 中更多表现 的是北宗 “ 凝心入定 ,住 心 看 净 ,起 心 外 照 ,摄 心 内 证 ” 的境 界 。 禅 学 作 为 王 维 世 界 观 的 一 部 分 ,对他 的诗歌创作产生 了巨大 的影 响 。禅 宗思想渗 透在他 的很多诗 里 ,如 “ 眼界今无染 ,心空 安 可迷 ” 、 “ 空 性无 羁鞅 ,夙从 大 异师 ” , “ 无有一法真 ,无有一法垢” ( 清 ・ 赵殿成 《 王右丞集签注》) 。 儿时 的佛教气氛 的耳濡 目染 以及成年之后 阅历不 断增 加 ,尤其是在 他 中年 以后政治上 的坎坷辗转 ,佛理越来越成为他精神上 的安慰 。如我 们所知 ,他 十五岁就离家进京 ,开始 了寻求仕途之路 。在长安 ,他 “ 游 历诸贵之 间” ,凭借其卓越的才能知名于上流社会 。开元九年进士及第 。 顺利 的步入仕途 。可是 ,任太乐丞不到半年 的时间 ,就 因为伶人擅舞狮 子而被贬为济州 司仓参军 。直到开元 二十二 年才被 张九龄擢 为右拾遗 。 正 当他振奋精神 、积极进取时 ,又遭到李林甫等人 的打击 ,置身于李林 甫 、杨 国忠相继专权 的官场 ,王 维 内心是 极为痛 苦 的。 “ 心 中常欲绝 , 发乱 不能整 。 ” (《 林园 即事寄舍弟沈》)在这理想破灭的残酷 现实面前 , 诗人 既不愿 同流合 污随波逐流 ,又切 身的感到 自己地无 能为力 ,陷入 了 痛 苦地挣扎 之中。对于这个正直却又有些软弱 ,再加上长 期受佛教影 响 的他 来说 ,要摆脱 这种痛 苦,就很容 易的从宗教 中去 寻求解脱 。这一 切 使 得王维 一生习佛 。正 如他 自己所说 的 ,“ 一生 几许伤心 事 ,不 向空门 何处 销。 ” ⑦
试论王维诗画中的佛学意趣
试论王维诗画中的佛学意趣摘要:王维是唐代伟大的一名诗人,他的一生都在信奉着佛学,并以其超绝的诗画艺术为我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王维之所以有如此成就,与其高深的佛学修养与造诣是分不开的。
佛学对王维的世界观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并且对他的诗画风格也产生巨大的影响。
王维诗中的最大艺术特色就是其创造出一种蕴含无穷空寂、虚幻的境界,并且也将佛学思想充分融入其艺术表现形式之中。
关键词:王维;诗画;佛学意趣;艺术表现方式王维是唐代著名山水诗人,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他在生前就非常精通诗赋与禅理之道,在其去世之后,更被冠有“诗佛”的美誉。
王维的弟弟王缙对佛学十分信奉,其母博陵氏更信仰佛学长达十数年,而王维的字“摩诘”也是将释迦牟尼与印度佛教同期的大乘居士名号拆解而取的。
佛学对王维世界观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奠定了王维山水诗画的艺术风格。
胡应麟在《诗薮》中评论王维诗文时曾道:“太白五言绝,自是天仙口语……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不谓声律之中。
”由此可见,王维笔下的山水诗中的艺术特色,已经创造出一种空寂虚幻的高远境界,这一点是前辈古人所没有领悟到的诗歌艺术境界。
王维在绘画领域的造诣也是令人称赞的,大文豪轼曾经称赞他的画“得之于象外,有如仙翮笼樊。
”这不仅仅是通过比喻与夸的手法将赞叹之情表达出来,他的绘画更是将外界事物的描述极尽简单,并且将事物的本态较为清晰地表现出来。
与其说王维注重对外在景物的描述,不如说他是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述,使其进行有意识的重组与截取。
[1]王维关注超越自然的意象与禅宗信仰的解读,从而奠定了其绘画作品中蕴含的写意风格特征。
从艺术创作方面进行分析,王维追求的境界是一种“似而非似”的艺术真实感。
一、心境与佛境的相通之处禅宗是印度的佛教在中国流传并逐渐形成的一个新的佛教宗派,“禅”的主要意思就是静坐思虑。
简单说来,就是静静坐在一个地方思索佛教的理知,不诉说心中盲目的信仰,也不过分强调或辩论色与空的关系,更加不会去过度精致化地追寻或分析知识,以及枯坐冥思求得真理,而就在与普通生活保持一定联系的情况下,在平平凡凡的境遇与现实中感悟“佛”之禅理。
论王维诗歌的禅意
论王维诗歌的禅意王维(约701年-约761年)是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和政治家,他的诗作以清新淡雅、意境深远而著称。
王维的诗歌作品中融入了禅宗思想的精髓,表现出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心灵自由的禅意。
他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琴棋书画的赞美,表达了他内心深处的非凡境界,以此展现出禅宗哲学的追求和境界。
本文将从王维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表现手法三个方面来探讨他诗歌中的禅意。
首先,王维的诗歌创作以意境优美著称,他以自然景观为背景,以文字勾勒出一幅幅静谧而美丽的画卷。
他通过对山水、花草、鸟兽的细腻描写,展现出自然界的宁静与和谐,进而引发读者内心中的向往和跳跃。
比如他的《画》中写道:“兔丝动花簇,鸟气酣翠蓝”,通过对细微的自然景物的描绘,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画面中的细腻与静谧,以此引导人们超脱尘世的束缚,感受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其次,王维的诗歌主题常常与人生哲理和禅宗思想相呼应。
他以超然的心态面对人事,对人生境遇和存在意义提出了深刻的思考。
比如他的《送元二使安西》中写道:“只今三里桃花水,数宿三生梦”,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心态,意味着生死不过是一场梦幻,人生追求的真正意义远远超越于此。
王维通过表现虚无缥缈的禅宗哲学,引导人们认识到凡事皆苦,唯有超越世俗追求内心自由,才能获得真正的满足和幸福。
最后,王维以琴棋书画为表现手法,展现了其对禅宗修行的追求。
他频繁地将琴、棋、书、画等元素融入到诗歌中,通过这些艺术形式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禅理境界的追求和理解。
比如他在《送綦毋潜落第还乡》中写道:“闻道重阳节,应怜屐齿危”,通过描绘屐齿的危险,展示出人生追求禅宗境界所面临的困难和险阻。
而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中提到的“无媒缘以报君”,则表达出了王维自己超脱世俗干扰,专注于禅修之道的态度。
总而言之,王维的诗歌充满了禅宗的禅意和哲思。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对人生境遇的思考以及对艺术形式的运用,他诗中所蕴含的深邃感悟引导人们超脱尘世的罣碍,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安宁。
王维诗歌中的山水画意与禅趣境界
王维诗歌中的山水画意与禅趣境界【内容提要】王维一生诗作四百余首,成就最高的当属山水田园诗。
在对山水自然的观照中,诗人任运随性,意出尘外,形成了独特的美学风格。
本文拟从山水画意与禅趣境界两方面探求王维诗歌的艺术精神。
【关键词】王维山水田园诗画意禅趣境界一王维身兼诗人、画家于一体,且善书法、识音律,与之同时的殷璠评价摩诘诗“在泉成珠,着壁成绘”,后世子詹谓之“味摩诘诗,诗中有画;观摩诘画,画中有诗。
”这些评价都十分精当地指出了王维诗中所具有的诗情画意的内蕴。
盖诗画虽有体式章法、水墨气象之不同,其终极指向却是殊途同归,即觉万象之情,发一己之思。
具体到王维,其诗中之画境,画中之诗境,构成了其艺术观照中独特的审美意趣。
山水诗自谢灵运始,便使山川成为了独立的审美对象,其诗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开了一代之诗风。
如“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
”“晓霜枫叶丹,夕曛岚气阴。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野旷沙岸静,天高秋月明。
”语词清丽精炼,境界天然,为其可爱之处,然谢诗摹形穷相,描物雕貌,寄以玄言奥理,极尽刻画之能,只得山川皮相,于其神韵之理,犹有未得。
且意象密集,重于写实,将山川隔于人外,情景割裂,未能以情贯之。
故有人批评其诗“尚巧似”,此亦谢诗之桎梏。
反观王维之诗歌,静秀清逸,语尚天然,不事雕琢,多以常境入诗,精于写意,词句多真纯简约,寓大美于清淡。
与陶潜有可通之处,于至淡至纯之处,闪烁着生机与光华。
观其诗作中清淡天然之意,殆与陶潜之境略有相似。
如《桃源行》: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去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
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
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王维诗歌中的禅意]浅析王维诗歌中的佛理禅趣
[王维诗歌中的禅意]浅析王维诗歌中的佛理禅趣王维是盛唐田园派诗人。
他早期写过许多边塞诗、政治诗,诗作奋发向上,批判权贵,有盛唐的时代气概,满溢爱国热情。
但王维最受称誉的作品还是山水田园诗,尤其是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置身于大自然,其时的山水田园诗幽静恬适,且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极其诗情画意。
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东坡志林》王维通音乐、精绘画,但其对佛教禅理的倾心,更能从他的诗作中窥见。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恬适、幽静,与陶渊明,谢灵运一脉相承,并且有一种超逸美,如《山居秋瞑》:“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诗写秋雨之后的山村晚景,宁静幽远,欢快清新。
首联以素描的手法,铺出整个画面基调。
出句展现雨后山村,对句显示傍晚秋暝,字句平淡,丝毫没雕饰。
“空”字绘出了山村的寂静空旷,而且借“空”抒发归隐的情怀。
王士桢说王维的《山居秋螟》是“字字入禅”。
王维信奉禅宗,他的名“维”和字“摩诘”都取自佛家的《维摩诘经》。
此联直言山居空寂,有禅意而无苍凉之感。
颔联写皓月当空,皎洁的月光照着清澈的泉水,潺潺地在石上流淌,意境深远灵动。
颈联中诗人以“竹喧”来点染洗衣妇的怡然喜悦,以“莲动”来烘托渔舟返航沿流而下的场景,句式和谐整齐,节奏抑扬,旋律回环,有着音乐美。
尾联更具神韵,借《楚辞・招隐士》中淮南王刘安招隐士之词:“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
”反其意而用之,暗寓自己的隐逸之情,表明了自己的志趣,随意率真,淡泊人生。
王维善于把佛教思想融入自己的才情中,深厚的艺术修养使诗、乐、画融为一体。
对大自然观察透彻细微,能达到主客观统一,即把自然的美化为艺术的美。
有着幽幽禅味的世外桃源有谁说不具诗情画意、耐人寻味昵王维为什么要写禅诗,这与他的人生境遇有很大关系,也与其人生观紧密相连。
佛教主张去执除贪,四大皆空。
论王维诗歌的禅意
论王维诗歌的禅意【摘要】王维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他的诗静逸明秀,创造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
同时,王维深受禅宗的影响,因此他的诗中也蕴含着浓浓的禅意,其中又以他的山水诗为甚。
他把佛教思想与诗歌完美结合,碰撞出俊逸空灵的山水诗歌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
【关键词】佛教禅意山水诗王维是唐代著名诗人,又是虔诚的佛教徒。
禅宗赋予了王维静观、内省型的美感心理结构和了然顿悟、淡化时空观念的审美方式。
王维深受禅宗的影响,故他的诗中也蕴含着浓浓的禅意。
因为他的诗俊逸明秀、空灵澄澈的特点被后世称为“诗佛”。
一、禅意产生的原因追踪王维的经历以及他生活的朝代,王维诗歌禅意的产生应该有以下几个原因,时代因缘、家庭背景以及个人遭遇。
同时,这些原因不是单一影响的,而是在他们的综合作用下才使王维的诗歌具有了禅意。
唐朝佛学的兴盛和发展对王维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王维出生于公元701年,卒于公元761年,王维的一生,信奉禅宗。
禅宗的兴盛,始于初唐时期的弘忍。
弘忍死后,禅宗分为南北两派,以弘忍的上座弟子神秀为代表的北宗,得到武则天的重视,北宗的优势,一直持续到开元、天宝年间。
弘历的另一个弟子慧能在岭南创南宗,慧能死后十几年,他的弟子神会开始到北方传布南宗教旨,掀起南北宗的争论。
到安史之乱后,肃宗至德二年,神会主洛阳神坛,才得到皇帝的信任。
最终,南宗代替北宗而兴起,并成为禅宗的正统。
禅宗的本质是通过自省而明心见性,也就是使人挣脱现实的樊笼,从有限走向无限。
相对于那个时代的道教,禅宗的思想是比较消极的,是美好理想幻灭之后的产物,比较符合受排挤和挤压的知识分子存在的內心感受。
也可以说,禅宗所释放出的是适当而自然地藏在每个人内心的一切活力,在普通情况下,这些活力是被阻挡和歪曲的因而找不到适当的理由释放。
被禅宗吸引的士大夫,存在于对封建秩序既依附又厌恶的矛盾心情之中,因此也非常容易接受禅宗的这种从不自由中寻求解脱的精神生活方式。
王维就是其中的代表。
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思想(共6篇) - 诗词名句
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思想(共6篇)-诗词名句篇1: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思想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思想唐代诗人王维,幼年深受其母亲尚佛的影响,成年之后追随禅师潜修禅法,晚年更加笃信佛教归心于佛。
在其留存下来的三百七十多首诗歌中,多呈现出鲜明的佛理思想痕迹,同时又善于描绘山水田园景色与诗情画意见长,诗歌创作上常常“以佛入诗”,诗作充满禅意、禅理与禅趣。
一.王维尚佛的缘由及过程唐代是中国佛教全面成熟的阶段,诗人擅佛也是平常之事。
王维从小深受其母亲信佛思想的熏陶,他的母亲“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岁,褐衣蔬食,持戒安禅,乐住山林,志求寂静”。
王维不到三十岁就拜道光禅师门下;公元740年,王维在知南选的途中与南宗大师神会相遇。
王维问及“若为修道得解脱”之法。
神会答曰:“众生本自心净,若更于欲起心有修,即是妄心,不可得解脱。
”自此,王维开始对神会顿悟的南宗佛法颇具倾心。
《旧唐书》记载王维:在京师,长斋,不衣文采,俯伏受教,欲以毫末度量虚空,无有是处,志其舍利所在而已。
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斋中无所有,惟茶档药臼,经案绳床而已。
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颂为事。
王维曾为慧能大师作碑铭,任侍御使出使南阳时遇慧能弟子神会宣扬禅宗心要,一见倾心,又与慧能再传弟子马祖道一深有交情,禅宗思想对王维影响其深。
王维赞慧能大师:“举手投足,皆是道场,是心是性,同性怀海。
‘这也可以看作是王维自己的境界。
“佛是自性作,莫向身外求。
自性迷,佛即众生,自性悟,众生即佛.。
”(《坛经》)除却家庭环境的影响之外,王维中年以后倾心于佛的主要原因还在于其生活及仕途上屡遭重创。
王维最早谈到佛的一首诗是《偶然作六首》,其三诗中有两句为“爱染日以薄,禅寂日以固”,表明其对佛教的信仰己日益牢固。
这首诗写于开元十五年,是王维被贬为济州司仓参军一事的六年之后,改官淇上,作于淇上为官期间。
当时,王维因为仕途的失意而萌生隐遁的思想,遂开始倾心于佛教,寻求解脱。
两年后,王维居长安,即从荐佛寺道光禅师学佛。
王维诗画里蕴含的禅宗美学分析
2020·02一、王维禅宗美学思想阐释与禅学概念王维给大多数人留下的印象停留在他是唐代著名田园派诗人,但人们忽略了王维作为唐代著名文人山水画家给后世画坛带来的重要影响力。
众所周知,王维号称“诗佛”,历史上仅他一人享有此称号。
那为何只有他有如此称号?主要是因为王维的诗画作品中涵盖有佛教禅宗的思想。
总体来说,王维所作的大部分诗歌读起来都禅意浓厚,富有禅理,绘画创作也是偏向于佛教美学的,特别是六祖慧能的南宗禅思想。
王维在唐代名气煊赫,早年期间凭借儒学仕进,他具有浓厚的兼善天下的儒家哲学思想,追求整体的外在圆满,对于经世兼济则以“不废大伦”的原则为文人官宦处世之道与要求,并以此为基础将“三教”美学融会贯通,将佛教禅宗哲学思想进一步加深和提高,最终获得了“诗佛”的称号。
王维擅长诗歌,也精通绘画、音律和书法篆刻,其中,他的诗歌与绘画成就最高。
可以说王维是盛唐时期为数不多的艺术全才,他被后人尊称为“文人画鼻祖”和“山水画南宗之祖”,这点已经得到了大家的公认。
王维作为盛唐时期著名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要体现了山水田园诗歌那种“空寂恬淡”的境界,这样的境界表现包含着其重要的美学思想。
虽然王维没有留下专门的美学著作,连美学研究方面的言论都甚少,但依然不能掩盖其在诗画创作中所展现出来的美学思想的闪光。
王维保存至今的画论有两篇:一篇是《山水诀》,另一篇是《山水论》。
他的绘画风格多以追求恬淡舒适的田野风光和心旷神怡的自然美景为主,对超脱平和与空灵静谧的审美形态也颇为欣赏。
他的绘画美学思想与佛教禅学理论就主要见于这两篇著述之中,这两篇也正是他所向往的禅宗美学思想的价值与意义所在。
我们首先谈谈什么是禅宗美学思想的概念。
禅宗在魏晋南北朝之时与玄学思想相互融合,相互吸收,进而演变为我们现在所说的禅宗美学。
禅宗美学是一种以佛教禅宗思想为基础发展而来的美学理论,其特点是道家美学与禅宗哲学相结合,并集道家美学中的齐物论思想和佛教禅学中的哲学思想于一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维的《胡居土卧病遗米因赠》中有云:“了观四大因,根性何所有。妄记苟不声,是身孰休咎:色声何谓客,阴界复谁守”。其中心思想也是强调“人身空虚”。在上面所引的这首诗中,因为冬晚对雷,使王维想起了胡居士这位释门同道,而且又由此联想起“袁安卧雪”的故事王维的《胡居士卧病遗米因赠》有云:“了观四大因,根性何所有。妄计苟不生,是身孰休咎。色声何谓客,阴界复谁守。”其中心思想也是强调“人身空虚”。在上面所引的这首诗中,因为冬晚对雷,使王维想起了胡居士这位释门同道,而且又由此联想起“袁安卧雪”的故事。可见在王维的世界观中,确实是把他所理解的“袁安卧雪”那种生活方式,同他所信奉的佛教唯心主义哲理思想联系在一起的。又如《秋夜独坐》:“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呜。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欲知除老病,唯有学无生。”使人不自而然地想起佛僧静夜坐禅,而全诗也确是写禅悟的过程,尤其是后半篇,纯属佛理的说教。
三、王维山水画之禅意佛性
王维的山水画也如他的诗一样表现了他的清幽淡远、自然空灵的优美意境。如他的《雪溪图》,一座木拱桥将观者引入一片白皑皑的冰雪世界,树木凋零,人烟稀少,小溪的两岸有茅屋四五间,溪中一叶篷船,有船夫撑篙而行。画家用墨色渲染溪水,以映衬两岸之白雪,坡石有渍染无勾皴,远山平缓淡雅,整个画面冷漠萧瑟、清幽雅致。他的《山阴图》,画面以墨色为主,图画中间两个人在乎坦的山丘上对座相谈,一人隔溪独望前山风景,后倚几枝老松,清旷高远。人物的四周都是山水景物。近处用墨色的浓淡来渲染重叠错落的山石,其间几棵稀落的古槐,沟壑清溪显得古淡幽远,别具一种幽雅的情致;远处的山林烟雾迷蒙,树石用中锋,墨色平淡,重视转折顿笔,山石用绿色渲染由淡到无。整幅画充满了清新恬静的情调,从中传递出空灵的诗意禅境。在他的《袁安卧雪图》中,把雪与芭蕉同置一处,从中体现出“人生虚空”的佛教寓意。此画中的禅意,也正如钱钟书所言:“假如雪里芭蕉含蕴什么禅理,那无非像井底红尘,山头碧浪等等”,也暗示“毕竟无”。王维的许多图画都能体现出禅境的空灵静谧和幽寂旷远。再如《山阴图》,描绘原野远树,用笔拙朴细巧,也能表现出一种清旷淡远的禅理意趣。《雪溪图》中,作者由高处俯眺,颇似对象写生,于江村雪溪中撷取一景。图中一条溪流横贯画面,墨色平静、深沉、穆然,“一木桥正斜对着左下角,桥边篱落队家,小径弯曲直人溪边,缶溪又是屋舍寒林,遮断视线。溪的对岸更作远坡村落而白雪皑皑,平添一番幽澹。”就整个画面来讲,篱落、台榭、屋舍、远村透露出几分生活气息,但却是一种恬淡沉寂的生活意趣,远山及近处覆盖着的白雪又显得冷寂萧疏而又素洁超然。图中山石、坡原均无匀皴仅以水墨渍染,生动凸现着白雪覆盖之状,使“全图愈见单纯,浑穆而呈古意。”
二、王维诗歌“空、静、独”之佛性
在王维诗歌中,他对于佛教是深有体会也是有所得的。首先就是佛教的“空”理。王维之所以被称作“诗佛”,决非仅仅是因为信仰佛教。王维的山水诗“字字人禅,与世尊拈花,迦叶微笑,等无差别(清王渔洋语)”。也就是说,王维的山水诗具有禅趣、禅悦、禅味,言有尽而意无穷,传出了禅的意蕴,是王维将他所信仰的佛理与诗心高度融合的结果。
2.王维在诗歌意境的创造大都来源于禅意
在王维的田园山水诗中,有许多的确寓含了一种禅意,但这种禅意的表现不是纯粹的佛理说教,而是写出了一个蕴含禅理趣味的优美的意境。其中“境”的概念就出自佛教,指心与感官感觉或思维的对象。这说明,佛教在促使中国诗人在认识诗歌艺术的一些问题上是很有帮助的。佛教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空”,提出“三界唯心”,意思是世界上的一切现象,皆由心所变现。王维在意境的创造上最引起我们注意的就是他在诗体的运用、诗歌意象的捕捉与裁剪上,极为灵动神妙,不拘一格,变化从心,无迹可求。他所创作的各种诗体,无不有精妙的成就,而他的山水诗尤以其艺术上的万千姿态而引人注目。这些作品或以色彩点染,或以声响传韵,或奇伟壮丽,或清轻秀雅;有时勾勒繁密,有时清空淡远,有时一草一木,逼真如绘,有时又专以声光气韵,勾勒无形。他选择的意象是如此丰富,笔法是如此变幻不居。王维能把意境艺术发挥到如此神妙的地步,是与受佛理的浸润密不可分的。从创作的灵感上讲,意境的产生得之于妙悟,王维极重妙悟,而禅道的顿悟与诗道的妙悟本有相通之处。王维在诗歌中很善于写“空”、“静”、“独”之景,而其中的“静”、“独”又往往和“空”联系在一起。如《鸟鸣涧》一诗刻画了一个极其幽静的境界:客观世界是夜静山空,主观世界是清闲无为,桂花悄然飘落,境地是何等的空寂!进而“月出惊山鸟”,更微妙地点缀出夜中山谷的万籁无声,反衬出广大夜空的无比沉寂。该诗重要的是写出了人心的“静”境,似乎寓托了这个“人”的佛教寂灭思想的信仰。《辛夷坞》“涧户寂无人”,从寂寥而觉“无人”之“空”之“静”。全诗所描写的是辛夷花初开,尽管很美,但由于生长在绝无人迹的山涧旁,这里与尘世的喧嚣恰恰相反,只有一片自然的静寂,所以没有人知道它的存在,自开自落,没有生的喜悦,没有死的悲哀,而诗人也似乎忘掉了自己的存在,与辛夷花合为一体,不伤其凋落,又不喜其开放。“空”境的创造,是王维诗的本色。王维笔下的“空”,并非空无一物,也不是简单的无人之景,如《鹿柴》中就有“但闻人语响”之句。它包含着丰富的声响色味,而真正没有的,是人心的躁动与人情的执着,所以“空”又往往包含着“静”趣。又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野花丛友好,谷鸟一声幽。夜坐空林寂,松风直似秋。(《过感化寺昙兴上人院》)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书事》)王维诗歌的“空”境,吸取了佛教“空”理之形迹,却并未因循其神髓。在辋川绝句里,我们读到的是作者于佛理禅心其义未安的深心幽怀。可见,他毕竟还是一个感情丰富、才艺超群的诗人,而不是一个身心寄灭的佛教徒。当然,佛理的浸润,使诗人在表达凡情中,有了深邃的意趣。王维诗中的“空”境,以丰富的声响色相、物态人迹,展示心意的空灵,将虚实相生的意境艺术推向极高妙的境界。这正是习佛甚深的王维在诗歌艺术上得佛理禅心之助而精妙绝伦的地方。 Fra bibliotek参考文献
[1]董诰.全唐文[M].北京:中华书局,1983.
[2]李慕南.绘画艺术[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1.
[3]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赵松谷.王摩诘全集笺注[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
[5]师长泰.摩技巧[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
一、王维诗画的佛性意境与其人生经历密切相关
王维很早就接受了佛教,在其八、九岁时,王维的母亲便已虔心于佛事,家庭浓厚的佛教气氛使王维很早就受到了熏陶。王维名字本身就深含禅机,他名维,字摩诘,与《维摩诘经》中维摩诘长者相应。维摩诘长者通达甚深般若智慧,神通广大,是一位得到释尊称许的大居士。王维以维摩诘作为名与字,透露出他与佛教,尤其是与禅宗的深厚缘分。王维一生习佛,并且随着人生阅历的增多,特别是中年以后政治上的坎坷辗转,佛理越来越成为他精神上的安慰。王维于开元九年(721)及第到被贬济州司仓参军后一直甚不如意,以至在淇上辞官隐居期间,他的情绪都比较消极。几年后,王维回长安便师从荐福寺道光禅师学佛。不论是后来经张九龄汲引擢为右拾遗,还是后来任中书舍人乃至尚书右丞时,他对佛教的热情不但没有稍减,反而是越来越虔诚了。尤其在李林甫为相朝政昏暗、安史之乱被迫为伪官受到沉重的打击之后,他越发倾心于佛教。“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消,完全是一个“以禅诵为事”的佛教徒了。王维对中国佛学尤其是禅宗南北二宗的禅法,有很深的领会。他早年与北宗禅有较多的接触,对那些“闲居净坐,守本归心”的禅法很是倾心,在为北宗禅大师净觉撰写的《大唐大安国寺故大德净觉师塔铭扩》中,他盛赞净觉安居坐禅能达到“猛虎舐足,毒蛇熏体,山神献果,天女散花,澹尔宴安,曾无喜惧”的境界。王维以后也接触到南宗禅,对那种真空妙有两不相妨,“担水砍柴,莫非妙道”的禅法更为佩服。又如他撰写的《六祖能禅师碑铭》就说到:“无有可舍,是达有源;无空可住;是知空本;离寂非动,乘化用常。……五蕴本空,六尘非有,众生倒计,不知正爱。……至人达观,与物齐功,无心舍有,何处依空。不着三界,徒劳八风,以兹利智,遂与宗通。”在这里,王维主要是谈了“空”与“有”之间的辩证关系。由此看来,王维的禅学观是既包含了“闲居净坐”的北宗禅法,也包括了“至人达观,与物齐功,无心舍有,何处依空”的南宗禅法。
浅论王维诗画之“禅意佛性”
摘要:王维作为唐代最有成就的诗人之一自不必说,然而他诗歌和山水画作所营造出的禅意
佛性却是无人所及、无人所能的。在中国诗歌史上,王维被称为“诗佛”,他是十分精通佛理的诗人,是“当代诗匠,又精佛理”。特别是王维的山水诗造诣精湛,他的作品最受尊崇的艺术典范。古人说他的诗“于富贵山林,两得其趣”、“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一句一字,皆出常境”也毫无夸张。另一方面,王维的画作,也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最高境界,他将诗、画两种艺术加以贯通,诗中饱含画的意蕴,寄寓着诗的幽情,画的构思、布局、形象、赋彩都可以进行诗的审美。王维的诗画之意境,自然平淡、恬静释然而处处都充盈着庄重的佛性,处处都传递出空灵的禅意。王维在诗画艺术上的成就之高自不必说,下面笔者以自己粗浅的理解,谈谈王维诗画意境中的“禅意佛性”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