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观照山水见禅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维观照山水见禅意

王维的山水诗,自然而然地与禅携起手来,看似偶然巧合,实为必然归宿。这是他借用禅家的修路工具,开了山水诗通往淡泊清空一条路。他使中国山水诗的美学历程逐渐向心灵走近,起了承先启后的作用。他上承山水先知谢灵运自发钟情山水之风,下启陆放翁自由亲近山水,以山水为故人之气,功不可没。归根结底,这与摩诘先生独特的人生经历、个性化的生活情趣有关。

“安史之乱”后,王维几乎万念俱灰:“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叹白发》)据《旧唐书·王维传》载:“在京师,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斋中无所有,唯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并常与裴迪诸君往还辋川山中,互相唱和,“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以自然山水为友,与清风明月为伴,在自然山水中去寻找人生的真谛。如《辋川集》之《白石滩》:

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

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

悠游散步于白石滩,悄悄地在水一方细语。欣赏嫩肥鲜美的绿蒲,伴一轮清凉的月光浣纱。此景此情,不也让主客俱醉,同享人生的艺术风景。这时,王维虽亦官亦隐,甚至还做官到了尚书右丞,但精神是苦闷的,心境是低沉的,他的主要精力还是在自然山水中。对时代、政治、社会,他虽没有彻底看透,但比之于刘宋时期的谢康乐,又的确深入、透彻了许多。

为了在现实社会中求生存,“亦官亦隐”的王维最终想成为一个脱尽俗气的高人,但又没有达到“调与时人背,心将静者论;终年帝城里,不识王侯门”的境界。这就决定了他只能把自然山水始终看成是知己,看成是一个相见恨晚的朋友。因为他还是情系两头,并没有彻底归化。从这个意义上说,对于山水自然,他不是发现,而是一种理解,在对自然山水的仔细理解中,融入了深沉的、带有禅味的情感,这种禅风流溢的情感,又与他极端个性化的生活情趣水乳交融、合为一体。这样,在他的诗中,诗理禅理相通,诗趣禅趣盎然。如《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这诗很切合佛家“五蕴皆空”说。玄奘译《心经》前半说:“观自菩萨行深船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何为“五蕴”,即色、受、想、行、识。按禅宗的观点,一切无,就成为一切空,同时也证明了一切不实,因而不必追求执着。真空不空,这可是王维诗境的最妙注解了。再如《竹里馆》:

独丛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表面上写空中的明月、茂密的竹林,幽静的氛围,独坐的弹琴人,其实暗合了佛家教义——解脱,表现出一种解脱后的所得之境——涅磐。这里,“解”是指解除惑业的系缚,“脱”是指去掉三界的苦果。也就是永离苦海。《中论》里说:“无得亦无至,不断亦不常,不至亦不灭,是说明涅磐”。诗里展现的意境,不正是一个佛教居士看破红尘、抛弃恩怨、梦醒时分的自鸣自得、孤芳自赏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