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的禅意诗句
王维有名的作品
![王维有名的作品](https://img.taocdn.com/s3/m/b226b756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d2.png)
王维有名的作品
王维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以其山水田园诗和富有禅意的诗歌著称。
以下是他的一些非常著名的作品:
1.《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2.《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3.《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4.《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5.《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6.《渭川田家》
1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7.《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2。
十首顶级禅意的诗句
![十首顶级禅意的诗句](https://img.taocdn.com/s3/m/96af4426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f6.png)
饮酒·其五陶渊明〔魏晋〕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终南别业王维〔唐代〕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山居秋暝王维〔唐代〕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中问答李白〔唐代〕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唐代〕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柳宗元〔唐代〕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
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
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
遗言冀可冥,缮性何由熟。
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
日出雾露馀,青松如膏沐。
澹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刘长卿〔唐代〕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送灵澈上人刘长卿〔唐代〕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和子由渑池怀旧苏轼〔宋代〕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观书有感·其一朱熹〔宋代〕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王维最有禅意的诗
![王维最有禅意的诗](https://img.taocdn.com/s3/m/af565a11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ce.png)
王维最有禅意的诗
王维最有禅意的诗为:
秋夜独坐/冬夜书怀
唐代:王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
欲知除老病,唯有学无生。
译文:独自坐着悲伤双鬓已白,在秋夜空堂上将近二更。
山间野果在秋雨中落下,草中虫子到灯下来低鸣。
头上白发始终难以变黑,炼丹中仙药也至今未成。
要知怎样消除衰老疾病,唯有学佛修成不灭不生。
说明:此诗是王维晚年的作品。
王维全家人虔信佛法。
经历了安史之乱后,他苦行斋心,除饭僧施粥外,“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诗人觉悟到的真理是万物有生必有灭,大自然是永存的,而人及万物都是短暂的。
人,从出生到老死的过程不可改变,诗人从自己嗟老的忧伤,想到了宣扬神仙长生不老的道教。
诗人感叹“黄金不可成”,就是否
定神仙方术之事,指明炼丹服药祈求长生的虚妄,而认为只有信奉佛教,才能从根本上消除人生的悲哀,解脱生老病死的痛苦。
佛教讲灭寂,要求人从心灵中清除一情六欲,是遭“无生”。
倘使果直如此,当然不仅根除老病的痛苦,一切人生苦恼也都不再觉得了。
诗人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去皈依佛门的。
王维山水诗的禅意
![王维山水诗的禅意](https://img.taocdn.com/s3/m/a92cf64002768e9951e73851.png)
王维山水诗的禅意导语:“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这是很多人心中的思念,这是很多人心中的记忆,王维用他诗意般的笔记录了美好的山水,美好的思念,现在就让我们穿越到唐代,和王维一起体会禅意的净,体会山水的乐趣。
一、禅意萦绕的王维禅宗是中国的文化,她有深刻的佛教特色,并吸收了道家、玄学的思想,是中国哲学和文化的主要内容。
在唐代时期,禅学文化快速发展,诗歌更是达到鼎盛时期,禅和诗结下了不解之缘,以禅入诗成为一代风气,孟浩然、常建等诗人都在这方面的造诣都颇深,诗作中的禅意都颇深,但王维将禅宗融入诗中的境界是其他人所不及的,其诗可称“字字入禅、句句含禅”他将禅学的淡、远、空、寂等思想渗入其诗,处处体现“静美、澄旷、寂悦”的禅意,王维曾写下“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禅韵盎然。
王维的很多诗中都透露出诗人内心那种随缘尽化、心气容和的人生态度;平淡空澈、任运无心的情感心态;静寂宁澹、神与物游的处事与观物方式。
好禅意萦绕的王维,好美的诗词歌赋,带我们走进了一个禅意的世界,心灵似乎都得到了净化。
禅意对其诗歌影响甚为深远,他达到了诗禅合一的境界。
“一悟寂为乐,此生闲有余”,此诗不见半字说禅,不见一丝禅意,但当整首诗营造的意境一出却自然将禅意带出,表面上根本无意表现为禅悟、禅机,绝不刻意说禅,禅意不在字面上,而在境界中,也就是所谓的“绕路说禅”的阐释方法。
如他的《饭覆釜山僧》一诗所言文中不着禅字,但其精神意趣则是最透彻的禅,诗人已把对尘俗生活的认识和体悟提高到了“圣境”。
王维不止在诗中体现禅意,更是将禅的境界理解达到了顶峰,“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北窗桃李下,闲坐但焚香”;“薄暮日已薄,禅寂日以固”。
细细读来,禅意尽显,绝美的意境、寂寥的感觉都将王维身上的禅风禅骨表现的益发深刻,直抵人心。
二、美不胜收的山水画王维的禅直接影响王维的作品,不论是诗歌还是画作,禅意都融入其中,他的诗如画卷,铺陈开来给人的感觉是空灵、是淡远的美不胜收。
王维禅意诗句
![王维禅意诗句](https://img.taocdn.com/s3/m/fdb18ad9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48.png)
王维禅意诗句以下是 9 条王维禅意诗句及例子:1.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 你看啊,当你在生活中遇到困境,感觉走投无路的时候,为啥不干脆停下来,像诗中说的那样,看看那变幻无穷的云朵呢?就如同我们那次登山,走到没路了,干脆坐下来欣赏山间云雾缭绕,不也很美吗?2.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 哎呀,你想想看,当一个人特别悠闲自在的时候,才能听到那小小的桂花飘落的声音呀,夜晚那么安静,春天的山好像都空了一样。
就像那次我们在寂静的夜晚坐在院子里,突然闻到桂花香,四周那么宁静。
3.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 哇哦,那空旷的山里下过一场新雨之后,天气一下就转到了秋天的感觉,多妙啊!就好像我们去那个山谷玩,刚下过雨,那股秋意扑面而来,不就是这样嘛!4.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嘿,明月在松树间洒下光辉,清澈的泉水在石头上流淌,这画面多美啊!还记得我们露营那次,晚上看到的那月光和旁边潺潺的溪水吗?真是有那种意境。
5.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 听到竹林里传来喧闹声,原来是洗衣的女子回来了,莲花晃动,那是渔舟在划动,这多生动啊!就跟我们在水乡看到的那些妇女在河边洗衣,小船在河中穿梭一样,多有生活气息。
6.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 你真应该好好感受一下,就单单怜悯那幽静的小草在涧边生长,上面还有黄鹂在幽深的树林里鸣叫,多富有诗意呀!像我们在那片树林边听到鸟叫,旁边小草摇曳,不就是这样感觉吗?7.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 人到晚年啊就只喜欢安静,什么事都不关心了,这有多洒脱!想想那些退休的老人,啥都不想管了,享受悠闲日子,不就是这样嘛!8.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 古老的树木下没有人走的小径,那深深的山里哪里传来的钟声呢?是不是很有意境啊!就好像我们在那老林子里,会好奇哪儿传来的隐隐钟声一样。
9.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 树梢上的芙蓉花啊,在山里绽放着红色的花萼,多美呀!就跟我们在那山林中突然看到一朵鲜艳的花冒出来一样惊喜!我觉得王维的这些禅意诗句真的能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和美好,能让人在喧嚣的生活中找到一片心灵的栖息地。
王维含禅意的古诗
![王维含禅意的古诗](https://img.taocdn.com/s3/m/f3737479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66.png)
王维含禅意的古诗王维含禅意的古诗在唐代诗坛里,王维是一位具有独特风格的大诗人。
在中国诗史上,他的山水诗更是与画相通,达到「诗中有画」的艺术境界。
同时他又精通佛理,生前就被人们誉为「精禅上理」,逝后更有「诗佛」的称号。
下面给大家分享含禅意的古诗,欢迎欣赏!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简析:此诗把作者退隐后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写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突出地表现了退隐者豁达的性格。
诗人兴致来了就独自信步漫游,走到水的尽头就坐看行云变幻,这生动地刻画了一位隐居者的形象,如见其人。
酬张少府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简析:此诗前四句全是写情,隐含着诗人伟大抱负不能实现的矛盾苦闷心情。
颈联写隐逸生活的情趣,情景浑成,物我两忘,以动写静,为高人达士作了传神的写照。
末联是即景悟情,以问答形式作结,故作玄解,以不管作答,含蓄而富有韵味。
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简析:此诗写隐者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遣词造句简朴清丽,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简析:此诗描绘山间春夜中幽静而美丽的景色,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
全诗紧扣一“静”字着笔,极似一幅风景写生画。
诗人用花落、月出、鸟鸣等活动着的景物,突出地显示了月夜春山的幽静,取得了以动衬静的艺术效果,生动地勾勒出一蝠“鸟鸣山更幽”的'诗情画意图。
全诗旨在写静,却以动景处理,这种反衬的手法极见诗人的禅心与禅趣。
青溪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磐石上,垂钓将已矣。
简析:此诗描写了一条青溪的幽秀景色,诗人用多彩的画笔,绘出青溪流经不同地方时呈现的不同画面。
【王维山水诗的禅意】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王维山水诗的禅意】原文注释、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45f9cafabb68a98271fefaf3.png)
【王维山水诗的禅意】原文注释、翻译赏析王维山水诗的禅意王维,这位盛唐诗坛杰出的诗人,以其卓越的艺术素养和才能,对“山水自然〞进行审美观照。
他笔下的山水诗,含蕴山水清音,心境与自然浑然一体。
物我两忘、空灵清幽,独具禅思画意、意境之美,在诗苑中独树一帜。
王维的这种将山水诗的审美艺术和禅意的空灵宁静结合起来的创作手法,将其创作推向了顶峰。
下面我们来看看王维山水诗的禅意,欢送阅读借鉴。
一、王维的生平及佛教信仰王维(701-762),字摩诘,是盛唐时代的杰出诗人。
诗人以在诗作中善于描绘山水田园景色与表现诗情画意见长。
诗人一生与佛教有着特殊而紧密的联系,其名和字都是取自佛教经典《维摩诘经》。
王维号摩诘居士。
王维信仰佛教,跟他的家庭有很大关系。
王维生长在一个佛教气氛很浓的家庭,他的母亲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
在其母的熏陶下,王维年轻时即信奉佛教。
尽管如此,儒家的仁政学说和积极用世精神仍在其思想上占据主导地位。
然而在历经一系列政治上的失意与挫折后,佛禅理念在他的信仰中终于占据了支配地位,以至诗人笃志奉佛,在禅诵中寻找寄托,在大自然中获得解脱。
王维以禅诵和游乐山水来摆脱肮脏的政治,排遣内心的郁闷,保持心灵的澄静,又以澄净的心灵去体悟自然,在对自然的吟咏中,表达对禅理的深切体会。
他对佛教虔诚而笃信,在诗歌创作上常常“以佛入诗〞,使诗作充满禅意、禅理、禅趣。
后清代诗论家王士祯在《香祖笔记》明确指出:“唐人五言绝句,往往入禅,有得意忘言之妙,与净名默然,达摩得髓,同一关捩。
〞并在其后来的《居易录》中更强调指出:“会试论唐人诗,王维佛语,盂浩然菩萨语,刘虚、韦应物祖师语〞,皆以佛语评论之,透露出王维诗与禅教的内在渊源与紧密联系,其更被人尊称为“诗佛〞。
二、禅宗思想与王维思想的渊源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统治者所实行的儒、道、释三教并存、调和的方针,在入唐以后并没有大的改变,随着武后时代重佛教之风的盛行和大规模的寺庙建设、佛经翻译,佛教得到迅速的传播和开展。
王维最有禅味的一首诗
![王维最有禅味的一首诗](https://img.taocdn.com/s3/m/17df6583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09.png)
王维最有禅味的一首诗王维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他最有禅味的诗歌作品被誉为是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在他的诗中,很多都融入了禅宗的元素。
其中最能够代表王维禅意的诗句就是《山居秋暝》。
这首诗中赞赏自然的崇高,并表现出对神秘和深奥的渴望。
《山居秋暝》是一首充满禅意的诗,在诗中王维表达了他对大自然中的大美和灵秀之感,同时也提出了对于人生真谛探索的追求。
整首诗由若干景物和情感的描绘交织而成,如同一篇论证,通篇洋溢着禅宗的哲思。
诗中,王维将自己的身处之地写的淋漓尽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描绘了一个在深山幽谷里的美丽的景色,这里为人们提供了清新的空气、如墨的山峦和一片沉淀的宁静。
每一个细节都在详细地描述自己所感受到的山林之美。
然而,王维在诗中并非仅仅描绘他所看到的自然画面,更是在通过自然景物向深层次的思考和反思。
通过对山林,天际和清泉等景物的描绘,他牵扯出了此间人生的哲思和禅宗之学的智慧。
他通过描绘这些景物来表达他对于人生和世界的透彻认识。
他从内心深处看到的不仅仅是此间人世的苦难,还有短暂动人的美好和引人醒觉的真谛。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四句话表明了王维的归人的态度。
他不愿过着平凡的生活,也不愿受到各种繁琐的世俗环境束缚。
他要追求内心的自由,并从自然中汲取能量和智慧。
这首诗更像是他对于人生的教诲和指导。
总之,王维的《山居秋暝》是一首充满禅宗味道的诗,其中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思想和人生的真谛。
他通过精妙的诗句和优美的描写来赞美自然之美,深刻地探讨了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展现出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境界和生命力的惊人感召力。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像王维一样,去感受自然的美景,用心体会生活的真谛。
王维的诗词名句
![王维的诗词名句](https://img.taocdn.com/s3/m/023f1444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23.png)
王维的诗词名句以下是王维的20句诗词名句:1.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终南别业》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山居秋暝》3.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鹿柴》4.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5.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6.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使至塞上》7.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桃源行》8.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写。
——《栾家濑》9.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终南山》10.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过香积寺》11.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田园乐七首(其六)》12.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汉江临泛》13.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观猎》14.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田园乐七首(其五)》15.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积雨辋川庄作》16.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17.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汉江临眺》18.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杂诗三首(其二)》19.赭圻将赤岸,击汰复扬舲,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送邢桂州》20.渔浦南陵郭,人家春谷谿。
欲归江淼淼,未到草萋萋。
——《送张五諲归宣城》王维的诗词充满了画意和禅意,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珍品。
希望这些名句能够带给您美的享受和启迪。
请注意,符合的名句可能还有很多。
王维有禅意的诗
![王维有禅意的诗](https://img.taocdn.com/s3/m/16b3b435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5a.png)
王维有禅意的诗
王维最有禅意的一首诗是《过香积寺》。
《过香积寺》原文: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这是一首颇有禅意的诗,被后世誉为五律无上神品,全诗无一静字,却写出了静的最高境界,其中10个字更是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诗人描绘幽静的山林景色,并不一味地从寂静无声上用力,反而着意写了隐隐的钟声和呜咽的泉声,这钟声和泉声非但没有冲淡整个环境的平静,反而增添了深山丛林的僻静之感。
这就是通常所讲的“鸟鸣山更幽”的境界。
王维的诗词《秋夜独坐》赏析
![王维的诗词《秋夜独坐》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a46c1ed5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44.png)
【导语】《秋夜独坐》是唐代诗⼈王维创作的五律。
流露出诗⼈想皈依佛门的禅思,表现了诗⼈决⼼修佛、永离⼈间苦海的愿望。
下⾯就和⼀起来欣赏下这⾸诗词,欢迎阅读! 《秋夜独坐》 唐•王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更。
⾬中⼭果落,灯下草⾍鸣。
⽩发终难变,黄⾦不可成。
欲知除⽼病,唯有学⽆⽣。
【赏析】 诗⼈在⼀个秋⾬之夜,独坐⾃伤,见镜中两鬓苍然,更觉悲哀。
此时将近⼆更,诗⼈眼看着⾃⼰的⽣命在时光中⼀点点消逝,却⽆能为⼒,只有深陷于悲哀之中。
这时,诗⼈把思绪从悲伤中抽出,转为对⼤⾃然的观察。
“⾬中⼭果落,灯下草⾍鸣”,诗⼈从⾬声中想到⼭中成熟的野果,好像看见它们纷纷下落;他从灯烛的⼀线光亮中注意到草野⾥的⾍叫声。
这两句描写的是⾬中秋景,展⽰的是⼤⾃然最细微的⽣命律动,营造出⼀种空灵、闲淡、幽静的澄澈之境。
“⾬中⼭果落”当是⼭果熟透后⾃然下落,为静态的画⾯中增添了动感,⼀个“落”字,仿佛展现出⼀种天籁之美。
⽽“灯下草⾍鸣”句,瞬间把⼈带⼊⼀个宁静美好的⽥园中,那昏黄的灯静静地亮着,那醉⼈的⾍鸣声慵慵地响着,多么静寂。
这两幅画,静中蕴含着⽆数的动感,动感之中⼜有不尽的寂静,把⾬中秋景描写得极具禅意。
与之相似的有司空曙的“⾬中黄叶树,灯下⽩头⼈”两句,但司空曙句显得更加凄凉和孤寂,⽽王维句则显得恬淡悠闲。
诗的后⼆联写觉悟和学佛。
诗⼈认识到⼈和万物的存在都是短暂的,⼈⽼不能再次青春,炼丹服药祈求长⽣也是虚妄,只有信奉佛教,才能从根本上消除⼈⽣的悲哀。
整⾸诗写出⼀个禅悟的过程。
诗的前半篇形象⽣动,感受真切,在艺术上是颇为出⾊的;⽽后半篇则纯属说教,归纳推理,⽆可取之处。
《王孟诗评》:“极平易,有点化。
” 扩展阅读:王维的诗渗禅意 王维有很多诗清冷幽邃,远离尘世,⽆⼀点⼈间烟⽓,充满禅意,⼭⽔意境已超出⼀般平淡⾃然的美学,含义⽽进⼊⼀种宗教的境界,这正是王维佛学修养的必然体现。
王维的⽣活的时代,佛教繁兴。
⼠⼤夫学佛之风很盛。
王维最具禅意的经典诗
![王维最具禅意的经典诗](https://img.taocdn.com/s3/m/ba8c90c3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18.png)
王维最具禅意的经典诗
王维是唐代诗人中最具禅意的一位,他的诗歌中充满了禅宗思想的韵味,用抒情的笔调表达生命的无常和自然的美好。
以下是王维最具禅意的经典诗。
1.《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胜游。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人独处于空山中,欣赏着秋天的美景。
王维把自然景观巧妙地融入到禅境中,描绘出一幅意境深远、富有禅意的山水画卷。
这首诗体现了王维“去国三年知音少,落日江边一字道”的悠然自得之境。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异乡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情景。
王维将“逢佳节倍思亲”的愁绪融入到自然环境中,与茱萸这种象征丰收和幸福的植物相结合,将亲情与季节融为一体,展现了王维超脱尘世的禅意。
3.《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这首短小精悍的诗句措辞简洁,意境深沉。
王维用南国红豆,含蓄地表达了他对远离故土之人的思念之情。
这种表达方式充满了禅宗诗歌的典型特征,不着痕迹地表达着王维对人生旅程中的无常和离散的看法。
综上所述,王维最具禅意的经典诗充满情感和禅宗思想,体现了王维对生命本身的理解和对自然的热爱。
他的笔调充满了深邃的禅意与思考,为我们揭示了修身养性,追寻内心自由的价值意义。
这样的价值观对今天的人也是非常珍贵的。
禅意诗人王维:做世界的旁观者
![禅意诗人王维:做世界的旁观者](https://img.taocdn.com/s3/m/09b5c9d7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cb.png)
文/南妹妹◎《长江积雪图》,(传)[唐]王维,绢本设色,现藏于美国火奴鲁鲁艺术学院我们认识王维,多是通过他颇富禅意的诗句:“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在远处,我们好像可以看见山川青翠的颜色,走近看,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
春天已经过去,花儿还在那儿开着,人来了,鸟儿却丝毫没有受到惊吓。
读他的《画》,便如同画在眼前,怪不得苏轼称赞他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但实际上,王维不仅是一位诗人,还是一位画家。
尽管目前公认出自他手的画作还没有一幅能确定是他的真迹,但这对于我们这并不重要,因为我们真正关注的,是那画中如诗般的意境。
王维是盛唐时期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也是一个做过官、会作画的全能“佛系”大师。
因为他的诗句非常富有禅意,所以后世也叫他“诗佛”。
从他早期浑厚气派的《汉江临眺》《使至塞上》,到后期恬静闲适的《辛夷坞》《鸟鸣涧》,我们会感到他在人生不同阶段的经历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王维的另一个重要身份便是画家,被称为“南宗画之祖”。
无论写诗还是作画,王维都有着自己一以贯之的“佛系审美”:用简单的语句和笔墨,去构造悠远、辽阔的世界。
10我们提起中国山水画时,一般不会马上想到雪景画,但“雪”偏偏是王维最喜欢描绘的意象之一。
《长江积雪图》《雪溪图》《雪山行旅图》……当你试着去了解王维的人生,你也许就会明白他爱雪的原因了。
王维的一生经历了一次次的“失去”。
他出生在贵族世家,家境殷实,生活美满。
父亲教他诗文,母亲教他绘画和佛经,年幼的王维还继承了祖父的音乐基因,据说他第一次拿起乐器就可以弹奏,和莫扎特一样,都是极有音乐天赋的“神童”。
他先是经历了父亲的离世,但殷实的家境使他依然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二十几岁他就担任“太乐丞”,负责皇家音乐和舞蹈节目的排练。
那时候的长安城,文化圈里的人都知道有这么个王维,他会弹琵琶,会写诗,也画得一手好画,是有品位的文人的代表。
然而,年轻时候的出类拔萃并没有带给王维好运。
王维最具禅意的五首诗
![王维最具禅意的五首诗](https://img.taocdn.com/s3/m/81ec07b6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c4.png)
王维最具禅意的五首诗
1.《静夜思》: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这首诗以深夜的静谧为背景,表现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独立思考的精神,寄托了他对人生最深沉的感悟,既有禅宗精神的内省,又有饮食人生的豁达。
2.《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这首诗以红豆为象征,描绘了作者和爱人之间的感情,表达了一种融合于自然的情感,从而超越了物我之间的界限,达到了“一切归空”的境地。
3.《画》: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这首诗以画为切入点,独具禅意的表达了王维对生活、自然和艺术的共同关注,将自己的人生境遇与自然、艺术融为一体,展现了一种无我无物的禅境。
4.《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这首诗以涧中鸟鸣为主题,反映了王维对自然的敏感和热爱,表达了他对生命中短暂的美好的珍视和感激,同时也表现了一种禅定的意境。
5.《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诗以送别游子为主题,描绘了渭城朝雨的美景,以及游子西去的离愁别绪,表达了作者对生命中的短暂和离别的深入思考。
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王维对自然和人生的超越性思考和深邃的禅意。
- 1 -。
王维写佛的诗及其禅意诗精选
![王维写佛的诗及其禅意诗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0dc2bb7e02d276a201292ef4.png)
佛教自西汉末年传入我国后,经过魏晋南北朝的广泛传播,到了唐代,便正式走向独立开展的阶段,佛教的影响普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寺院经济蓬勃开展,具有不同特点的中国佛教八大宗派,都在这个时期相继形成。
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文学,进入唐朝,开展到了一个全面繁荣的新顶峰,整个文坛出现了自春秋战国以来所未有的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局面。
尤其是诗歌的开展,更到达了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
顺应这一历史因缘,王维这位精通禅学,擅长诗歌,首创泼墨山水画,熟谙音律的艺术巨匠出现了。
据?旧唐书·王维传?记载,王维字摩诘,武那么天长安元年(701)诞生于今山西省祁县。
其父王处廉,后迁居蒲州,遂为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县)人。
王维幼年聪颖过人,九岁知属辞。
其弟王缙,官至丞相。
王处廉去世较早。
其母崔氏,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
王维成名后,在?请施庄为寺表?中写道:“故博陵县(今河北省蠡县南)君崔氏,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岁,褐衣蔬食,持戒安禅,乐住山林,志求寂静。
〞大照禅师即普寂,为禅宗北派祖师神秀(约606-706)的大弟子。
神秀示灭后,其法众即由普寂统领。
?宋高僧传?记述:开元十三年(725)即王维二十四岁时,普寂由洛阳移居长安,“王公大人,竞来礼谒〞。
崔氏得拜这样一个高僧为师,守戒习禅三十多年,自然是一个颇有修养的居士了。
生长在佛教气氛如此浓厚的家庭,在母亲的影响下,王维和王缙“弟兄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菇荤血。
〞(?旧唐书·王维传?) 开元九年(721),二十岁的王维进士及第,授官大乐丞。
后因伶人舞黄狮子事,贬为济州(今山东省茌平县)司库参军。
约在开元二十一年(733)回到长安,得到丞相张九龄的提拔,任右拾遗,累迁监察御史、吏部朗中、给事中等官职。
所以说王维青壮年时期也曾积极从政,对张九龄“不卖公器,动为苍生谋〞(王维?献始兴公?)的贤明政治,表示了明显的支持。
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为奸相李林甫所陷害,被罢相,贬官荆州。
王维《终南别业》原文及赏析
![王维《终南别业》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fbdf48ed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12.png)
王维《终南别业》原文及赏析王维这首《终南别业》历来吟诵甚多,王维人称诗佛,这首是公认的禅诗,而诗中又处处表现禅理,历来解析这首诗歌的往往谈王维的淡泊宁静怡然自乐的情调,而实际不达至理。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王维《终南别业》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终南别业唐代: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译文中年以后存有较浓的好道之心,直到晚年才安家于终南山边陲。
兴趣浓时常常独来独往去游玩,有快乐的事自我欣赏自我陶醉。
间或走到水的尽头去寻求源流,间或坐看上升的云雾千变万化。
偶然在林间遇见个把乡村父老,偶与他谈笑聊天每每忘了还家。
注释中岁:中年。
好(hào):喜好。
道:这里指佛教。
家:安家。
南山:即终南山。
陲(chuí):边缘,旁边,边境。
南山陲:指辋川别墅所在地,意思是终南山脚下。
胜事:美好的事。
值:遇到。
叟(sǒu):老翁。
无还期:没有回还的准确时间。
赏析开头两句:“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叙述诗人中年以后即厌尘俗,而信奉佛教。
“晚”是晚年;“南山陲”指辋川别墅所在地。
此处原为宋之问别墅,王维得到这个地方后,完全被那里秀丽、寂静的田园山水陶醉了。
他在《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的信中说:“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
辄便往山中,憩感兴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
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
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这段描述可以说明诗中第二联“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中透露出来的闲情逸致。
上一句“独往”,写出诗人的勃勃兴致;下一句“自知”,又写出诗人欣赏美景时的乐趣。
与诗人有着同样兴趣爱好的人不多,兴致来时,他惟有独自游览,赏景怡情,能自得其乐,随处若有所得,他不求人知,只求自己心会其趣而已。
第三联,即说“胜事自知”。
“行到水穷处”,是说随意而行,走到哪里算哪里,然而不知不觉,竟来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了下来。
诗佛王维大有禅意的三首诗
![诗佛王维大有禅意的三首诗](https://img.taocdn.com/s3/m/da2aff91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a1.png)
诗佛王维大有禅意的三首诗诗佛王维(699年-759年),唐代诗人,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诗佛”。
他的诗歌多写山水田园、禅理人生等主题,具有深刻的禅意,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以下是三首大有禅意的王维诗歌。
《山居秋暝》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这首诗从字面上看是在写晚秋的山野景色,但深层的含义则是表达了生命的本质和人生的意义。
诗中提到“空山不见人”,意味着世界上并没有固定的存在,一切都是虚幻的;而“但闻人语响”则说明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存在感。
通过观察山林自然,王维达到了超越人类常规感知的境界,悟出了人生的真谛。
《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这首诗中表现的是爱情。
但王维并没有描绘具体的形象,而是通过红豆、春天等象征意义进行抒发。
红豆象征爱情之火,春天则代表爱情的孕育和萌发。
他呼吁人们要珍惜感情,多采集这些美好的东西,让爱意在心底不断生发。
《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登楼望景的时候所思所感。
诗人没有直接描述美景,而是借助东南的地理位置以及日月轮转的概念,来表达人生无常的思想境界。
诗人有感于人生的短暂和无常,几经波折,最终仍是孤独地一人面对风雨,面对内心的沉思和悲伤。
《山居秋暝》、《相思》和《登岳阳楼》这三首诗正是诗佛王维的代表作品。
他的诗歌不仅有美丽的山水、季节景色的描绘,更在此之上有了深厚的灵魂内涵。
王维诗歌中的禅意,通过景物描绘和挖掘,进一步显现出禅宗之精髓,是中国文化中难得的一笔财富。
王维的代表作品诗句
![王维的代表作品诗句](https://img.taocdn.com/s3/m/f567dbc2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70.png)
王维的代表作品诗句王维的代表作品诗句王维的代表作品诗句1、“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终南别业》。
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山居秋暝》。
3、“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柴鹿》。
4、“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辛夷坞》。
5、“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终南山》。
王维的古诗风格:王维诗歌创作的题材是广泛的,他的早期诗歌,既有《相思》《失题》中缠绵幽怨的相思离别,又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和“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浓浓的友情和亲情,更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浑壮阔的意境。
然而,最能表现王维的创作个性和独特风格、奠定他在唐诗史上大师地位的,是他后期山水诗的创作。
他的山水诗情景交融,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宁静之美和空灵境界,具有“诗中有画”、“静中有声”的艺术风格,令后人赞叹不已。
王维山水诗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高的艺术成就,是与他对前人的继承与发展、诗人的生活道路和思想信仰及其高深的艺术造诣分不开的。
一、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形成情景交融的境界王维精通音乐、书法、绘画,不但受传统儒学的影响,而且深得佛道理念熏染。
他把陶、谢以来的山水田园诗同自己独特的审美情趣融为一体,开拓了新的境界,成为盛唐田园山水诗派的集大成者。
王维的田园山水诗清新自然、意境悠远,给人以空灵之美,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以无承有,以静载动”,呈现出“有无相生、动静谐和”的特点。
王维以其敏感的心灵捕捉住了这个世界绚丽的灵光,借以完成自己的艺术创造,他的诗作总是动静结合、虚实相间,那种特有的整体氛围总是暗合着人类生存的本真状态,给人一种和谐的美感。
王维善于品悟,他于浮躁喧哗的世界中品到了涧边静寂的清凉,在大自然中悟到了整个世界的灵动。
王维诗歌的动静和谐统一这一特点源于他感知世界的独特方式和有意识的艺术追求。
[王维诗歌中的禅意]浅析王维诗歌中的佛理禅趣
![[王维诗歌中的禅意]浅析王维诗歌中的佛理禅趣](https://img.taocdn.com/s3/m/ad4213ce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74.png)
[王维诗歌中的禅意]浅析王维诗歌中的佛理禅趣王维是盛唐田园派诗人。
他早期写过许多边塞诗、政治诗,诗作奋发向上,批判权贵,有盛唐的时代气概,满溢爱国热情。
但王维最受称誉的作品还是山水田园诗,尤其是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置身于大自然,其时的山水田园诗幽静恬适,且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极其诗情画意。
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东坡志林》王维通音乐、精绘画,但其对佛教禅理的倾心,更能从他的诗作中窥见。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恬适、幽静,与陶渊明,谢灵运一脉相承,并且有一种超逸美,如《山居秋瞑》:“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诗写秋雨之后的山村晚景,宁静幽远,欢快清新。
首联以素描的手法,铺出整个画面基调。
出句展现雨后山村,对句显示傍晚秋暝,字句平淡,丝毫没雕饰。
“空”字绘出了山村的寂静空旷,而且借“空”抒发归隐的情怀。
王士桢说王维的《山居秋螟》是“字字入禅”。
王维信奉禅宗,他的名“维”和字“摩诘”都取自佛家的《维摩诘经》。
此联直言山居空寂,有禅意而无苍凉之感。
颔联写皓月当空,皎洁的月光照着清澈的泉水,潺潺地在石上流淌,意境深远灵动。
颈联中诗人以“竹喧”来点染洗衣妇的怡然喜悦,以“莲动”来烘托渔舟返航沿流而下的场景,句式和谐整齐,节奏抑扬,旋律回环,有着音乐美。
尾联更具神韵,借《楚辞・招隐士》中淮南王刘安招隐士之词:“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
”反其意而用之,暗寓自己的隐逸之情,表明了自己的志趣,随意率真,淡泊人生。
王维善于把佛教思想融入自己的才情中,深厚的艺术修养使诗、乐、画融为一体。
对大自然观察透彻细微,能达到主客观统一,即把自然的美化为艺术的美。
有着幽幽禅味的世外桃源有谁说不具诗情画意、耐人寻味昵王维为什么要写禅诗,这与他的人生境遇有很大关系,也与其人生观紧密相连。
佛教主张去执除贪,四大皆空。
任运随缘得大自在——王维诗中的禅意
![任运随缘得大自在——王维诗中的禅意](https://img.taocdn.com/s3/m/e6ee73f5f61fb7360b4c652c.png)
任运随缘得大自在——王维诗中的禅意石家庄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贾玉春朱燕禅的本质是什么?<六祖坛经)云:。
我此法门,从上以来。
顿渐皆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
作为“诗佛”。
王维悟到了这一境界。
佛讲五蕴皆空,然空又何用空?。
无分别空故空”。
既不执著于有,更不执著于空。
他在<六祖能禅师碑铭>、<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中表达了同一意思:“无空可住,是知空本”,“可者适意,不可者不适意也。
苟身心摆离,理事俱如,则何往而不适?”具备了。
无造作。
无是非,无取舍.无断常,无凡无圣”的平常心态。
在日常生活中.他处处实践了这个理念。
世俗的知见和情欲已经没有.就可以坐怀不乱,看山是山.见水是水,。
困时伸脚卧,热处爱吹风”。
得精神之大自在。
李梦阳在<空同子)中说。
王维诗高者似禅,卑者似僧”.虽然王维有一些诗,纯粹宣扬佛禅义理,索然无味。
但是有许多诗却借助完整的形象.表现出这种任运自然、放下执著的禅意。
一、天籁本自然.喧静两皆禅禅以“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为美。
只要水清.就能看到月亮的影子。
因而让生命鲜活的呈现。
打破“小我”.进入“无我”才能看到大千世界的天青云白.草绿花红。
鸯飞鱼跃,万物盎然的无尽生机。
静,是禅意。
在王维创造的明秀诗境中,若只有澄澈精致的宁静画面.是远远不够的。
在参禅坐忘的世界里。
我慢、我见,巳被克服,出现大安乐,大自在的天地,直指“明心见性”之本源,得。
无染”、“无心”之妙谛。
虽然寂静得如枯木寒岩,却是静中含动.弱中有强,贫乏而富有,不足而圆满。
充满了禅的喜悦。
王维把静极归动、动极归静的禅意渗透到山情水态之中。
于空静中传出动荡。
平淡里传出幽深。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呜春涧中”。
静耶?如果不把心与景一同沉入深深的静。
怎能体会到桂花无声的飘落?动耶?那么鸟鸣空谷就不应产生“夜静春山空”的感觉。
作者就是运用以动写静。
寂中隶喧的手法,衬托出春山之夜的极度静谧。
难怪胡应麟读后“身世两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句有两种意境第一种,身处绝境时不要失望,因为那正是希望的开始;山里的水是因雨而有的,有云起来就表示水快来了。 另一种境界是,即使现在不下雨也没关系,总有一天会下雨。 从水穷到云起到下雨的过程,正如一个人在修行过程中遇到很大的困难,有身体的障碍,有心理的障碍,还有环境的障碍。如果因此而退心,要把念头回到初发心的观点上。初发心就是初发菩提心的时候。初发心时什么也没有,对修行的方法、观念都不了解。你先回溯当时的情形再看看目前,不是已经走了相当长的路了吗?所以不要失望,不要放弃。人生的每个阶段也都可能发生这种状况,如用这种诗境来看待,处处会有活路的
③胜事:美好的事。
④值:遇到。叟(sǒu):老翁。
⑤无还期:没有回还的准确时间。
赏析
开头两句:“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叙述诗人中年以后即厌尘俗,而信奉佛教,“晚”是晚年,“南山陲”指辋川别墅所在地;此处原为宋之问别墅,王维得到这个地方后,完全被那里秀丽、寂静的田园山水陶醉了;他在《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的信中说:“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兴寺,与山僧饭讫而去;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这首诗没有描绘具体的山川景物,而重在表现诗人隐居山间时悠闲自得的心境。诗的前六句自然闲静,诗人的形象如同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高人,他不问世事,视山间为乐土。不刻意探幽寻胜,而能随时随处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结尾两句,引入人的活动,带来生活气息,诗人的形象也更为可亲。
兴趣浓时常常独来独往去游玩,有快乐的事自我欣赏自我陶醉。
间或走到水的尽头去寻求源流,间或坐看上升的云雾千变万化。
偶然在林间遇见个把乡村父老,偶与他谈笑聊天每每忘了还家。
注释
①中岁:中年。好(hào):喜好。道:这里指佛教。
②家:安家。南山:即终南山。陲(chuí):边缘,旁边,边境;南山陲,指辋 川别墅所在地,意思是终南山脚下。
这段描述可以说明诗中第二联“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中透露出来的闲情逸致,上一句“独往”,写出诗人的勃勃兴致,下一句“自知”,又写出诗人欣赏美景时的乐趣;与诗人有着同样兴趣爱好的人不多,兴致来时,他惟有独自游览,赏景怡情,能自得其乐,随处若有所得,他不求人知,只求自己心会其趣而已。
第三联,即说“胜事自知”。“行到水穷处”,是说随意而行,走到哪里算哪里,然而不知不觉。竟来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了下来。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诗词更是多不胜数。 下面小编带来的是王维的禅意诗句,希望对你有帮助。
终南别业
唐代: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译文
中年以后存有较浓的好道之心,直到晚年才安家于终南山边陲。
“坐看云起时”,是心情悠闲到极点的表示,云本来就给人以悠闲的感觉,也给人以无心的印象。因此陶潜才有“云无心以出岫”的话(见《归去来辞》)。通过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写,诗人此时心境的闲适也就明白地揭示出来了。此二句深为后代诗家所赞赏。近人俞陛云说:“行至水穷,若已到尽头,而又看云起,见妙境之无穷。可悟处世事变之无穷,求学之义理亦无穷。此二句有一片化机之妙。”(《诗境浅说》)这是很有见地的。再从艺术上看,这二句诗是诗中有画,天然便是一幅山水画。《宣和画谱》指出:“‘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及‘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之类,以其句法,皆所画也。”
最后一联:“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突出了“偶然”二字。其实不止遇见这林叟是出于偶然,本来出游便是乘兴而去,带有偶然性。“行到水穷处”又是偶然。“偶然”二字贯穿上下,成为此次出游的一个特色。而且正因处处偶然,所以处处都是“无心的遇合”,更显出心中的悠闲,如行云自由翱翔,如流水自由流淌,形迹毫无拘束。它写出了诗人那种天性淡逸,超然物外的风采,对于读者了解王维的思想是有认识意义的。
王维的诗与画极富禅机禅意,文学史上尊他为「诗佛」。他的两句话「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水穷处」指的是什么?登山时溯流而上,走到最后溪流不见了。有一个可能是该处为山泉的发源地,掩于地表之下。另一个可能 是下雨之后汇集而成的涧水在此地干枯了。这个登山者走著走著,走到水不见了,索性坐下来,看见山岭上云朵涌起。原来水上了天了,变成了云,云又可以变成雨,到时山涧又会有水了,何必绝望?
人生境界也是如此。在生命过程中,不论经营爱情、事业、学问等,勇往直前,后来竟发现是一条没法走的绝路,山穷水尽的悲哀失落难免出现。此时不妨往旁边或回头看,也许有别的路通往别处;即使根本没路可走,往天空看吧!虽然身体在绝境中,但是心灵还可以畅游太空,自在、愉快地欣赏大自然,体会宽广深远的人生境界,不觉得自己穷途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