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

合集下载

4.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4.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4.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认识到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解它们的名称和特点;2.学生能够画出简单的立方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3.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画出简单的立方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

难点: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导入1.师生互动,引入课题:请学生仔细观察教室中的物品,看看有哪些是立体图形。

引导学生从教室中的桌子、椅子、黑板、球、书包、水杯等物品出发,发现不同的立体图形,比如立方体、长方体、正方体、球体等,并叫学生数一数这些立体图形分别有几个面、几个棱、几个顶点。

讲解2.通过展示幻灯片或白板,给学生展示不同的立体图形,比如立方体、长方体、正方体、球体等图形,并详细介绍它们的名称和特点,让学生对它们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3.介绍「展开图」的概念。

将一个立体图形(比如立方体)的六个面展开,得到的图形称为立方体的「展开图」,通过展开图,我们可以了解每个面的形状、大小、位置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操作4.向学生展示一个简单的立方体展开图,并请学生尝试把展开图还原成立方体。

立方体展开图将展开图和实物立方体进行对比,帮助学生理解展开图的含义,同时让学生理解展开图的作用、优缺点以及使用场合。

5.讲解如何画一个简单的立方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

请学生通过观察教室中的不同立体图形,比如书包、盒子、小球、铅笔盒等,自己手绘出展开图,并将它们还原成实物。

6.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应用所学的立体图形的知识去解决。

比如:某一盒子的长、宽、高分别为 15cm、10cm 和 8cm,求这个盒子的体积和总面积应怎么算?总结7.小组合作,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答题技巧和经验。

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答题过程和思路。

总结本节课主要掌握了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画出简单的立方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知识点。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和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体等。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能够辨别和区分不同立体图形的特点。

3.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之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1. 认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体等基本立体图形。

2. 了解立体图形的特点和性质,学会用语言描述立体图形。

3. 通过观察和操作,掌握立体图形的分类和辨别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和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学会用语言描述立体图形。

难点:掌握立体图形的分类和辨别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具: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体等立体图形模型。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正方体、一个长方体、一个圆柱体和一个球体。

3. 教学课件:立体图形图片和动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如魔方、牙膏盒、饮料瓶和篮球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本课的主题《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2. 探究与学习:(1)教师讲解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体的特点和性质。

(2)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和操作手中的立体图形,总结各种立体图形的特点。

(3)学生代表分享探究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实践与应用:(1)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让学生进行分类和辨别。

(2)学生分组进行游戏,通过拼接立体图形,完成指定的图案或形状。

(3)学生独立完成一道立体图形的填空题或选择题。

4.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立体图形的特点和分类方法。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5. 作业布置: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下一节课分享给大家。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在立体图形认识方面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实践中的应用能力,如立体图形的分类、辨别和拼接等。

3. 收集学生收集的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评价其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1课时)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1课时)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1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1.1节的内容,主要包括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等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

这部分内容旨在让学生认识和理解立体图形的特点和性质,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但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实物展示、动手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和理解立体图形的特点和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和理解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等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学会用文字和符号表示立体图形。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和理解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学会用文字和符号表示立体图形。

2.难点: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物展示,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立体图形。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和分析立体图形的特点和性质。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等实物模型。

2.学具:每人一套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等实物模型。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如魔方、牙膏盒、圆柱形饮料瓶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它们是什么图形?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等实物模型,让学生近距离观察和触摸,感受立体图形的三维空间特性。

同时,教师用语言描述这些立体图形的特点,如立方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长方体的六个面中有两个是长方形等。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设计范文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设计范文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能够通过实际操作,识别和分类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3. 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能够运用立体图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立体图形的概念及分类。

2.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举例。

3. 立体图形的特征及性质。

4. 立体图形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识别和分类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了解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

2. 教学难点:立体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实际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操作立体图形。

2. 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立体图形的动态变化和实际应用。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立体图形模型。

2. 学具准备: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些立体图形卡片,用于识别和分类。

3. 课件准备:立体图形的相关课件和实例。

教案一、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物,如魔方、牙膏盒、篮球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实物的共同特征。

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些实物都是立体图形。

二、自主学习1. 学生通过教材,了解立体图形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学生动手操作,尝试识别和分类给出的立体图形卡片。

三、课堂讲解1. 教师讲解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和性质。

2. 教师通过实例,讲解立体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巩固练习1. 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心得体会。

五、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六、作业布置1.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收集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实例,进行观察和分析。

七、教学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初中数学《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一、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第1节《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是初中数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

本节主要介绍了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和球体,并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了解立体图形的特点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立体图形的概念,能够准确区分不同的立体图形。

2. 掌握立体图形的名称、性质和特点。

3. 能够在生活实例中识别和描述不同的立体图形。

4.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立体图形的名称、性质和特点。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和应用立体图形的概念,能够准确区分不同的立体图形。

四、学情分析:学生对于平面图形已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立体图形的认识相对较少。

他们对于立体图形的命名和特点可能存在一定的混淆和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立体图形的知识。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新课导入教师可以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平面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让学生回顾和复习平面图形的概念。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让他们描述这些平面图形的特点和性质。

第二环节:引入立体图形1. 教师可以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如饮料瓶(圆柱体)、骰子(正方体)、书包(长方体)等。

让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立体图形的特点。

例如,圆柱体有两个平行的圆面和一个侧面,正方体有六个面都是正方形,长方体有六个面,其中相对的两个面是矩形。

2.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有何不同之处,为什么称其为立体图形?教师可以提醒学生,立体图形有长度、宽度和高度三个方向,而平面图形只有长度和宽度两个方向。

第三环节:学习不同的立体图形1. 教师可以介绍不同的立体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和球体。

可以通过示意图和实物展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它们的名称、性质和特点。

- 长方体:有六个面,其中相对的两个面是矩形。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设计范文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设计范文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常见的立体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体。

2. 学生能够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和属性,如面、边、角等。

3. 学生能够运用立体图形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操作立体模型,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2. 学生能够培养空间思维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是立体图形的认识。

教师会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体。

教师会向学生介绍这些立体图形的特征和属性,如面、边、角等。

教师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操作立体模型,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师会通过实例讲解如何运用立体图形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常见的立体图形。

2. 学生能够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和属性。

难点:1. 学生能够运用立体图形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 学生能够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1. 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2. 操作法: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立体模型,培养动手能力。

3. 小组合作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手段:1. 实物模型:教师准备各种立体模型,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立体图形。

2. 多媒体课件: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立体图形的图片和动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如魔方、可乐瓶、篮球等,引起学生对立体图形的兴趣,并提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和特征。

2. 自主探究: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立体模型,自主探究立体图形的特征和属性。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第一篇:《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等几何体,能用语言描述它们的某些特征,并能对它们进行简单的分类。

2.培养观察、抽象、归纳、概括、判断等思维能力以及分类的数学思想,培养语言表述能力。

3.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激发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兴趣,培养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常见几何体的识别与分类。

教学难点:常见几何体的分类以及用语言描述它们的某些特征。

教具准备1.多媒体辅助教学。

2.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等几何体的实物和模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请打开课本首页,你看到了什么?【一幅现代化城市建筑群的画面,汇总本章的主要图形,运用多媒体演示,向学生们展示丰富的图形世界,给他们带来直观感受,让他们观察、思考、判断,体会图形世界的现实性和艺术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数学的兴趣。

】师:在画面中,你能发现数学的影子吗?【分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观察、抽象、归纳,学会把现实情境中的物体抽象成几何图形,感悟知识的生成与积累。

多媒体配合演示。

】引入课题,板书:§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一)二、直观感知,识别图形。

1.出示常见的几何体实物,让学生识别: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

(板书:常见几何体的名称)特别指出棱柱有直棱柱和斜棱柱,本书只讨论直棱柱(简称棱柱)。

2.请同学们举出一些几何体的实例。

阅读并观察课本第2页的彩图,寻找画面中含有哪些熟悉的几何体。

3.自学课本第3页的内容,然后分组讨论,回答课本中的四个问题。

【从熟悉的生活中识别几何体,不仅帮助学生理解,而且让他们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实践探究,明确强化。

1.做一做:用学具中的橡皮泥、几何体的压模器等材料,自制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等模型。

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

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立体图形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立体图形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通过观察和讨论,能够逐渐识别和描述不同类型的立体图形。这一点让我感到很欣慰,因为这说明学生们能够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这是学习几何的重要一步。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立体图形的认识: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掌握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球体等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包括面、棱、顶点的数量及相互关系。
举例:正方体有6个面,都是正方形,12条棱,8个顶点;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的面可能是长方形或正方形,12条棱,8个顶点。
(3)几何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将所学的立体图形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这是学生需要突破的难点。
难点举例:运用立体图形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计算一个长方体纸箱的表面积和体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以上重点和难点内容,采用直观演示、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和应用立体图形的知识。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另外,小组讨论的环节让我看到了学生们的团队合作精神。他们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倾听他人的意见。这种交流有助于学生们从不同角度理解和解决问题。但我也注意到,有些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可能会偏离主题,今后我需要在引导讨论时更加明确主题,确保讨论的效率。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设计范文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设计范文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

2.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立体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操作立体图形,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讨论,培养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 学生培养勇于尝试、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为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包括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

通过观察、操作和讨论,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立体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

2.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立体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难点:1. 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立体图形的性质进行问题解决。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讨论,培养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问题驱动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立体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如魔方、牙膏盒、圆柱形饮料瓶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对立体图形的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的特征和性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3. 课堂互动: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立体图形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实际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如制作立体图形模型,观察和比较不同立体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设计范文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设计范文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认识和了解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包括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等;2.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分析立体图形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让学生掌握立体图形的特征和分类;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2.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和分享的意识,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正方体和长方体1. 让学生观察和描述生活中的正方体和长方体,如魔方、骰子、牙膏盒等;2. 引导学生通过触摸和观察,了解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特征,如六个面、十二条棱等;3. 让学生尝试用纸板制作正方体和长方体,并观察其展开图。

第二课时:圆柱体和圆锥体1. 让学生观察和描述生活中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如饮料瓶、漏斗等;2. 引导学生通过触摸和观察,了解圆柱体和圆锥体的特征,如底面、侧面、高等;3. 让学生尝试用纸板制作圆柱体和圆锥体,并观察其展开图。

第三课时:立体图形的分类1. 让学生复习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的特征;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交流,对立体图形进行分类,了解各种图形的特点和区别;3. 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选择合适的包装盒等。

第四课时:立体图形的拼接与组合1. 让学生了解立体图形的拼接与组合的方法和技巧;2. 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和交流,探索如何将简单的立体图形拼接和组合成复杂的立体图形;3. 让学生尝试用纸板制作复杂的立体图形,并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

第五课时:生活中的立体图形1. 让学生观察和描述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如建筑物、家具等;2. 引导学生通过触摸和观察,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和应用;3. 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测量家具尺寸等。

三、教学资源:1. 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的模型或图片;2. 纸板、剪刀、胶水等制作材料;3.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图片或实物。

第1课时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

第1课时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

第1课时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活中的常见立体图形,包括立方体、球体、圆柱体、圆锥体和棱柱体。

2.掌握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以及名称。

3.能够在生活中识别和描述不同的立体图形。

二、教学内容1.立体图形的概念介绍2.常见立体图形的特征和名称3.生活中的应用举例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黑板、粉笔、图片或实物示范用品。

2.学生准备:纸和铅笔。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知识(5分钟)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导入的方式,例如:“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立体图形?”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立体图形,鼓励大家积极回答。

步骤二:概念介绍(10分钟)教师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给学生解释立体图形的概念:“立体图形是具有长度、宽度和高度的图形,也称为三维图形。

”同时,可以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示意图,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步骤三:常见立体图形的特征和名称介绍(1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或实物示范用品,逐个介绍常见的立体图形包括立方体、球体、圆柱体、圆锥体和棱柱体。

对于每个图形,教师要详细解释其特征和形状,并给学生提供相应的示例。

同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下每个立体图形的名称和简单的特征描述,供学生参考。

步骤四:生活中的应用举例(15分钟)教师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各种立体图形的应用。

例如,说明立方体可以作为盒子用来装东西,球体可以作为球形玩具等等。

教师鼓励学生自由发挥,提出更多关于立体图形的应用场景。

步骤五:巩固与拓展(25分钟)1.教师可以利用练习题巩固学生对于立体图形的理解。

例如,要求学生在班级环境中找出不同的立体图形并写下名称和特征。

2.教师也可以提供一些拓展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例如,“你能发现生活中还有哪些立体图形?它们有什么特征和应用场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展示自己的观点。

五、课堂与布置作业(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并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

同时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到家中观察并找出生活中的三个立体图形,并用文字描述其特征和应用。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和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能够识别和描述立体图形的特点。

3.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之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立体图形的定义和分类2.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实例3. 立体图形的特征和性质4. 立体图形的绘制和制作5. 立体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能够识别和描述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解其特点和性质。

2. 难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发现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之美。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和探索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2. 运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了解立体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3. 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利用实践活动法,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立体图形的图片、实物模型等相关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画笔、剪刀、胶水等学习工具。

3. 课堂活动所需的空间和时间。

教案第一课时:认识立体图形一、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图片,如魔方、篮球、牙膏盒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立体图形,教师总结并引入立体图形的概念。

二、自主学习1. 学生通过教材和网络资源,了解立体图形的分类和特点。

2. 学生总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常见立体图形的特点。

三、课堂讨论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实例。

2. 每个小组选取一个立体图形,介绍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四、实践活动1. 学生分组绘制和制作自己喜欢的立体图形模型。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五、小结与作业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对立体图形的认识。

2. 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更多的立体图形,并尝试绘制和制作。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设计范文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设计范文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和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体等。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能够识别和描述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3. 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立体图形知识解决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生活情境导入: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品,发现和识别立体图形。

2. 立体图形的定义:介绍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体等基本立体图形的定义和特征。

3. 立体图形的性质:讲解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体的性质,如表面积、体积等。

4. 立体图形的绘制:教授如何绘制立体图形的方法和技巧。

5. 立体图形的应用:举例说明立体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家具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采用讲授法,讲解立体图形的定义、性质和应用。

3.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绘制立体图形,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立体图形的应用实例,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具:立体图形模型、图片、PPT等。

2.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教室内的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和识别立体图形。

2. 新课导入:讲解立体图形的定义、性质和应用。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绘制立体图形,教师巡回指导。

4.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立体图形的应用实例,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观察和描述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立体图形的定义和性质的理解。

2. 绘制练习:评估学生绘制立体图形的能力,观察其掌握程度。

3. 案例分析报告:评价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包括分析的深度和应用的准确性。

七、教学拓展1. 参观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建筑工地或家具工厂,实地了解立体图形在实际中的应用。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体。

2. 学生能够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触摸和操作立体模型,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对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产生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对数学和几何的学习热情。

2. 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教授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包括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体。

1. 正方体:学生通过观察正方体的特征,如六个面都是正方形,相对的边长相等,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2. 长方体:学生通过观察长方体的特征,如六个面都是矩形,相对的边长相等,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3. 圆柱体:学生通过观察圆柱体的特征,如两个底面是圆形,侧面是矩形,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4. 球体:学生通过观察球体的特征,如所有点到球心的距离相等,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理解其特征和性质。

难点:学生能够运用立体图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观察与操作: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和立体模型,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2. 小组合作与讨论: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和立体模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立体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如魔方、牙膏盒、圆柱形饮料瓶等,引起学生对立体图形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新课导入:教师介绍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体的定义和特征,引导学生学习立体图形的知识。

3. 观察与操作:学生通过观察和触摸立体模型,加深对立体图形特征的理解。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设计范文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设计范文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等。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能够自主发现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并加以分类。

3. 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生活情境导入: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找出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并对它们进行分类。

2. 立体图形的定义及特征:介绍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等立体图形的定义和特征。

3. 立体图形的认识:通过观察、触摸和操作实物,使学生掌握各种立体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

4. 立体图形的绘制:教授如何用平面图形绘制立体图形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绘画技巧。

5. 立体图形的应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和制作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模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实际为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运用观察法、触摸法、操作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立体图形的特征和绘制方法。

3. 采用分组讨论、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掌握立体图形的知识,熟悉教学内容,准备相关教学资源和素材。

2. 学生准备:提前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准备实物模型或图片。

3. 教学场地和工具:教室、黑板、多媒体设备、实物模型、绘图工具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和团队协作等情况,给予评价。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立体图形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在制作立体图形模型过程中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4. 知识测试:通过笔试或口头提问,检验学生对立体图形知识的掌握情况,给予综合评价。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各种立体图形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这些立体图形的特点和应用。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设计范文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设计范文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体等。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能够通过实际操作,辨别和创造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3. 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能够将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进行合理的组合和创新。

二、教学内容: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体等。

2. 立体图形的特征和性质:面的数量、边的数量、角的数量等。

3. 立体图形的组合和创新:如何将简单的立体图形组合成复杂的立体图形,以及如何进行立体图形的创新设计。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了解其特征和性质。

2. 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际制作和组合立体图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 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操作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教学准备:1. 教具: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体等立体图形模型。

2. 材料:卡纸、剪刀、胶水等制作立体图形的材料。

3. 课件:立体图形的图片和动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如魔方、纸箱、饮料瓶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探究:让学生观察和分析这些立体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引导学生发现立体图形的基本构成和特点。

3. 实践:让学生分组制作立体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4. 分享: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互相学习和交流。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立体图形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6. 作业:让学生课后观察和拍摄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观察法和操作法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进行评价。

2. 通过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如分享、交流、协作等。

3. 课后收集学生的作业,评价学生对生活中立体图形的观察和运用能力。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辨别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如立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

2.能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如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3.能使用立体图形进行实际问题的解答和计算。

二、教学内容和步骤:1.引入立体图形的概念:(1)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如书、盒子、水杯等,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它们的特点。

(2)提问学生如何描述这些物体的形状,并引导他们思考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区别。

(3)讲解立体图形是由不同的面组成的,并且它们所占的空间是有一定厚度的。

2.介绍常见的立体图形:(1)介绍立方体:- 定义:立方体是一种所有边相等且面都是正方形的立体图形。

- 特点:六个面相等,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所有边相等;每个角为直角。

- 示例:举例生活中常见的立方体,如魔方、纸箱等。

(2)介绍圆柱体:- 定义:圆柱体是一种由两个平行圆底和一条连接两个底的侧面组成的立体图形。

- 特点:底面为圆形;侧面为矩形,高度等于底面周长;所有横截面都是圆形。

- 示例:举例生活中常见的圆柱体,如铅笔、筒状雨伞等。

(3)介绍圆锥体:- 定义:圆锥体是一种由一个圆锥底和一个连接底边的侧面组成的立体图形。

- 特点:底面为圆形;侧面为锥形,顶角为尖角;不同位置的横截面为不同大小的圆形。

- 示例:举例生活中常见的圆锥体,如冰淇淋蛋筒、活动式漏斗等。

3.讲解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1)表面积定义:立体图形的所有面的总面积称为它的表面积。

(2)计算表面积的方法:根据不同的立体图形,使用不同的公式计算表面积。

- 立方体表面积公式:S = 6a^2,其中a为边长。

- 圆柱体表面积公式:S = 2πrh + 2πr^2,其中r为底面半径,h为高度。

- 圆锥体表面积公式:S = πrl + πr^2,其中r为底面半径,l为斜高。

(3)体积定义:立体图形所围成的空间称为它的体积。

(4)计算体积的方法:根据不同的立体图形,使用不同的公式计算体积。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设计与说明(精选11篇)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设计与说明(精选11篇)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设计与说明(精选11篇)《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设计与说明篇1一、学习目标:1、通过观看生活中的大量物体,熟悉基本的几何体。

2、经过比较不同的物体学会观看物体间的不同特征,体会几何体间的联系与区分。

3、进一步熟悉点、线、面、体,感受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4、通过观看、操作等实践活动,进一步进展同学的空间观念;学习重点:1、在详细的情境中,熟悉一些基本的几何体,并能描述这些几何体的特征。

2、熟悉点、线、面、体,感受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学习难点:1、是描述几何体的特征,对几何体进行分类。

2、熟悉点、线、面、体,感受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二、自学导引自学检测:1、画出在学校的时候学习的平面图形和几何图形,并将它们分类,说出分类的标准和理由。

2、在生活你还见到那些几何体?三、典例精析1、指出下列几何体的名称2、争论并填写下表:①生活常见的几何体有那些?②这些几何体有什么特征③圆柱体与圆锥体有什么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④圆柱体与棱柱体有什么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⑤棱柱的分类;⑥几何体的分类(1)、几何体特征表:分类名称图形主要特征柱棱柱球球(2)、相同点与不同点:分类相同点不同点圆柱圆锥分类相同点不同点圆柱棱柱3、小组活动,争论并沟通下列问题及其解答:(对比观看,理解相关性质)(1)正方体是由_____个面围成的;圆柱是由______个面围成的;它们都是平的吗?(2)圆柱的侧面和底面相交成_____条线?它们是直的还是曲的?(3)正方体有______个顶点?经过每个顶点有______条边?(4)图形是由______ _______ _______构成的。

(5)面与面相交得到______,线与线相交得到______。

四、随堂演练:1、用笔点一点,让点动起来,然后把你得到的图形平移,观看图形。

2、想象下列平面图形绕轴旋转一周,可以得到哪些立体图形?(1)(2)(3)(4)(5) a b c d e总结:点动成,线动成,动成体。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初中数学教案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初中数学教案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学目标•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立体图形•掌握计算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问题教学重点•立体图形的面积计算•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教学难点•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记忆与应用教学准备•白板、彩笔、橡皮•立体图形的模型或图片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请同学们看一下手边的东西,这是一张图纸,上面画着一些几何图形。

这些图形大家一定都见过,我们称这些图形为平面图形。

请问我们日常生活中还能接触到哪些图形呢?(引导学生回答)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一种叫做立体图形的图形,这些图形比平面图形更加复杂和多样化。

比如,这杯子、这个鞋子、这个梳子……这些都是立体图形。

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

2. 学习立体图形•立体图形的定义:由许多平面图形沿着一定方向整齐地堆积组成的图形,称为立体图形。

•常见的立体图形:盒子、球、锥体、圆柱体、棱柱等。

3. 计算立体图形的面积和体积•计算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公式不同的图形其表面积公式各有不同,如下表所示:图形表面积公式直方体2(lw+lℎ+wℎ)正方体6s2圆柱体$2\\pi rh+2\\pi r^2$锥体$\\pi r^2+\\pi rl$(l为斜边直线长度)球体$4\\pi r^2$其他图形参考具体图形的表面积公式进行计算(此处不一一列举)•计算立体图形的体积公式不同的图形其体积公式各有不同,如下表所示:图形体积公式直方体lwℎ正方体s3圆柱体$\\pi r^2h$锥体$\\dfrac 13\\pi r^2h$球体$\\dfrac 43\\pi r^3$其他图形参考具体图形的体积公式请同学们认真看一下上面这些公式,各位能不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呢?(引导学生思考)是的,这些公式都是基于图形的特征而得到的。

因此,我们在计算的时候要先弄清图形的特征,然后套用相应的公式进行计算。

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来看一下如何应用这些公式。

4. 应用实例(1)一个盒子的长、宽、高分别为2厘米、3厘米和4厘米,求该盒子的表面积和体积。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数学教案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数学教案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数学教案
标题: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初中数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常见立体图形的定义、性质和特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立体图形的识别和基本性质的理解。

2. 难点:立体图形的空间观念的建立。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 创设情境: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如篮球、纸盒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体的形状。

- 提出问题:这些物体的形状在数学上是如何定义的?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性?
2. 新课讲解:
- 定义:介绍立体图形的基本定义,包括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球体等。

- 性质:讲解各立体图形的基本性质,如表面积、体积等,并举例说明。

- 特征:通过实物模型或教具,让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立体图形的特征。

3. 实践活动:
-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立体图形,进行实地测量和计算其表面积和体积。

- 小组汇报成果,教师点评。

4. 巩固练习:
- 设计一些关于立体图形的问题,让学生解答,以检验他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作业布置
- 自选几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计算其表面积和体积。

- 找出生活中还有哪些立体图形的存在,并记录下来。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适时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同时,也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等几何体,能用语言描述它们的某些特征,并能对它们进行简单的分类。

2.培养观察、抽象、归纳、概括、判断等思维能力以及分类的数学思想,培养语言表述能力。

3.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激发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兴趣,培养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常见几何体的识别与分类。

教学难点:常见几何体的分类以及用语言描述它们的某些特征。

教具准备
1.多媒体辅助教学。

2.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等几何体的实物和模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请打开课本首页,你看到了什么?
【一幅现代化城市建筑群的画面,汇总本章的主要图形,运
用多媒体演示,向学生们展示丰富的图形世界,给他们带来直观感受,让他们观察、思考、判断,体会图形世界的现实性和艺术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数学的兴趣。


师:在画面中,你能发现数学的影子吗?
【分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观察、抽象、归纳,学会把现实情境中的物体抽象成几何图形,感悟知识的生成与积累。

多媒体配合演示。


引入课题,板书: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一)
二、直观感知,识别图形。

1.出示常见的几何体实物,让学生识别: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

(板书:常见几何体的名称)特别指出棱柱有直棱柱和斜棱柱,本书只讨论直棱柱(简称棱柱)。

2.请同学们举出一些几何体的实例。

阅读并观察课本第2
页的彩图,寻找画面中含有哪些熟悉的几何体。

3.自学课本第3页的内容,然后分组讨论,回答课本中的四个问题。

【从熟悉的生活中识别几何体,不仅帮助学生理解,而且让他们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实践探究,明确强化。

1.做一做:用学具中的橡皮泥、几何体的压模器等材料,自制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等模型。

【学生自由组合,动手操作,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互相协
作精神。


2.说一说:观察自己做出的几何体模型,并且用语言描述这些几何体的基本特征。

3.议一议: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圆柱与圆锥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以及棱柱与圆柱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在交流中形成对几何体较全面的认识。


4.试一试:如何把自制的一些几何体分类,谈一谈分类的理由。

(板书:几何体的分类)
【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交流各自的分类方法,了解数学的分类思想,拓展思维,培养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巩固练习,归纳小结。

1.随堂练习:第6页第1题。

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类似于棱柱、圆柱、圆锥与球体。

2.游戏:我说你摸。

(1)请出两位学生,其中一位说出某种几何体的特征,另一位闭上眼睛从一堆几何体模型中摸出相应的几何体,然后互换角色继续游戏。

(2)教师说出某种几何体的名称或特征,请学生摸出相应的几何体模型:
a.球;b.锥体;c.柱体;d.几何体所含有的面都是平的;e.几何体所含有的面中,至少有一个面是曲的。

3.小结: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与感受?说出来大家分享。

【请学生归纳总结。

养成学生学习总结学习的良好习惯。

同时开展互评、师评,让学生学会理解、学会表达、互相合作、共同提高。

通过激励评价,让学生初步品尝获得成功的快乐,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4.作业: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

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

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

在观察过程中指导。

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

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

”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

”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
光闪闪。

”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

”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

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

”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

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

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

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课本第4页习题1.1
要练说,得练听。

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

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

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

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
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

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预习:(1)课本第5页~第6页;(2)收集一些常见几何体的实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