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极膏治疗慢性外耳道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极膏治疗慢性外耳道炎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目的:探讨无极膏治疗慢性外耳道炎的疗效。方法:选择临床诊断慢性外耳道炎患者共97例耳,随机分成两组:采用口服“克拉霉素缓释片”,加局部外耳道换药,根据局部用药分成:治疗组(无极膏组)48例耳,对照组(庆大霉素加地塞米松组)49例耳。通过有效率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无极膏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极膏治疗慢性外耳道炎明显提高治愈率、效果更佳。

【关键词】无极膏;慢性;外耳道;炎症

2005-2009年我科门诊采用无极膏(国药准字H42022963武汉健民集团随州药业有限公司,规格10g/支)治疗以顽固性瘙痒为特征的慢性外耳道炎48例耳,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97例耳患者,男性56例耳,女性41例耳,年龄23~78岁,中位年龄45.8岁。症状为顽固性耳痒,并因瘙痒影响睡眠者,少部分伴有耳痛.听力轻度下降。耳部检查:患耳外耳道皮肤

轻~中度充血,有散在痂皮,皮肤有不同程度的粗糙.皲裂,炎症波及鼓膜导致鼓膜充血,听力轻度传导性聋者19例耳。

1.2治疗方法:将97例耳,按照随机原则分成两组:无极膏治疗组48例耳;对照组49例耳;均排除糖尿病及其他免疫性疾病,患者资料具有可比性。方法是先用3%双氧水清洗患耳外耳道,洗净痂皮,再用0.5%活力碘擦拭患耳外耳道,治疗组将无极膏少量.均匀涂布于外耳道病变处。每日一次,连续7~10次。对照组将用浸有庆大霉素80mg加地塞米松5mg混合液的纱条放入患耳外耳道,次日取出。每日一次,连续7-10次。两组均口服“克拉霉素缓释片”0.5g,一次/日,连用7日,皮肤皲裂者延长局部换药治疗时间至15天;合并鼓膜炎者加用地塞米松片剂15mg,二次/日,连用三日。如鼓膜充血加重,改用静脉滴注抗生素。

1.3疗效判定标准:①痊愈:外耳道红肿疼痛等症消失。②好转:外耳道红肿疼痛减轻,全身症状不明显。或耳痒减轻,耳道皮肤恢复近于正常皮肤。③无效:耳道及全身症状无改善[1]。有效包括治痊愈.好转2个等级。

1.4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ρ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所有患者治疗结束后,随访2周。治疗组中42例耳痊愈,5例耳好转,1例耳无效,有效率为97.9%,对照组36例耳痊愈,4例耳

好转,9例耳无效,有效率为81.6%。经χ2检验,χ2=6.95,ρ0.05,差异有显著性。

3讨论

慢性外耳道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病,是细菌或病毒感染所致,诱因为:水液浸渍,皮肤移除,外伤,耵聍缺乏,变态反应,分泌物的氢离子指数,解剖构造等[2]。常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等。真菌感染也可发生。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传统的理发行业已不再是单纯的理发,附带的有采耳.保健按摩等业务,很多患者因为经常在理发店或洗脚屋采耳,或者习惯性的洗头后自行挖耳,养成了每日挖耳的恶习,长期如此就导致慢性外耳道炎;因为耳道耵聍的过分清理会导致耵聍缺乏,外耳道即失去其抗菌的“酸性外衣”故易致病。这类患者病因主要是局部机械刺激与细菌感染。外耳道炎的处理原则为:控制感染,清洁局部,去除痂皮,促使干燥。无极膏为复方制剂,其组份为:每10克含薄荷脑0.35克、合成樟脑0.56克、水杨酸甲酯0.30克、冰片0.05克、麝香草酚0.025克、丙酸倍氯米松0.001克。丙酸倍氯米松是一种强效局部用糖皮质激素,能减轻和防止组织对炎症的反应,从而减轻炎症的表现。冰片有止痛消肿作用;薄荷脑局部应用时,有促进血循环及消炎、止痒等作用[3],水杨酸甲酯能透入皮肤而吸收。对局部有刺激作用,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亦有止痒的作用。瘙痒症状彻底控制才能阻止挖耳-瘙痒-挖耳-瘙痒-炎症的恶性循环。传统的庆大霉素加地塞米松混合液纱条有很好的消炎作用,对于局部渗液较多炎症,治疗效果较好,

但止痒作用弱。我们采用无极膏行外耳道局部换药,达到局部止痒.消炎作用,对顽固性瘙痒为主要症状的慢性外耳道炎较常用的庆大霉素加地塞米松纱条有更好的局部治疗效果。无不良反应发生。当然,在炎症愈合后也需戒除挖耳的不良习惯,防止复发的可能。

参考文献

[1]姜华,路长春.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外耳道炎并真菌感染.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07,5(2)60

[2]黄选兆,汪吉宝主编.实用耳鼻咽喉科学.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832-833

[3]王晖,沈非沉,陈垦等.薄荷醇的止痒作用及对瘙痒相关因子的影响.中草药,2009,10:1617-16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