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小伙的八宝茶情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报讯(通讯员刘燕)去年以来,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推进“互联网+公积金”服务,以数据共享融合线上线下创新服务新模式,全面开通网上服务大厅单位版和个人版网上业务,有效提高了离柜率,落实“不见面”“马上办”“零材料”的服务新模式,做到让群众少跑腿甚至不跑腿。
自网上业务大厅正式上线运行以来,全市目前已有424个缴存单位办理了网厅开户业务,开户量占到了单位总数的34%。已有63名缴存职工通过个人版网厅办理了住房公积金提取业务。
本报讯(记者冯荣)日前,司法部召开全国司法行政系统表彰大会,我市3个集体1名个人获表彰,其中利通区司法局古城司法所被表彰为全国模范司法所,红寺堡区司法局红寺堡司法所、同心县司法局丁塘司法所被表彰为全国先进司法所,青铜峡市司法局裕民司法所所长李淑玲被表彰为全国模范司法所长。
近年来,全市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坚持把创建自治区星级司法所作为抓基层、打基础的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以提
高管理水平和履职能力为重
点,健全机制抓基础、统筹协
调强配套、提高待遇激活力,
奋力开创司法所工作新局面。
目前,全市46个基层司法
所有45个被自治区命名为五
星级司法所,其中利通区、红
寺堡区、青铜峡市、盐池县实
现五星级司法所全覆盖,全
市五星级司法所创建达标率
97.8%,星级司法所创建达标
率100%,两项指标均位列全
区第一。
本报讯(记者吴海燕)近年来,市人民检察院充分
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综合运用惩治、预防、监督、教育等
多种手段,努力为未成年人提供全方位的司法保护。
两年来,市人民检察院认真落实未成年人刑事案
件特别程序,共不捕不诉涉罪未成年人51人,通过社
区、企业、敬老院等18个社会化未成年人观护帮教基
地(站),观护帮教48人,复学25人、就业21人、考上
大学2人,无一人再犯;加强未成年被害人司法保护,
司法救助54人,发放救助金63万余元,心理测评与疏
导61人次;扎实推进未成年人检察专业化建设,组建
“星星点灯”“小白杨”等品牌工作室6个,建成全区首
家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中心;注重犯罪预防工作,开展
“法治进校园”巡讲活动403场次,实现辖区中小学全
覆盖。
本报讯(通讯员马玉梅)“移风易俗好,红白喜事
花费少,破除陈规陋习靠大家,从我做起,从现在做
起……”2月13日,金积镇各村居开展了不同主题、不
同形式的移风易俗宣讲活动。
在田桥村宣讲活动现场,村书记从当前社会红白
喜事泛滥、攀比之风屡禁不止等现象讲起,就如何进
一步树立科学文明的生活理念,弘扬勤劳节俭的优良
传统,逐步形成“厚养薄葬、文明健康”的社会新风尚
等进行深入讲解。秦坝关村以主题党日活动为契机,
开展移风易俗树新风主题宣讲活动,倡导群众做社会
文明新风的践行者,引导群众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喜
庆事小办,破除陋习,倡树文明新风。
金积镇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
移风易俗宣讲活动为载体,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
婚丧喜庆大操大办作为主抓手,推动移风易俗,使
辖区的民风、人居环境得到改善,促使大家携起手
来摒弃陈规陋习,打造美好社会环境、建设美好和
谐家园。
下一步,该镇还将继续开展形式多样的移风易俗
主题宣讲活动,在全镇大力营造讲文明、树新风、破旧
俗、立新规的浓厚氛围,使文明新风吹遍金积的每个
角落。
近日,自治区团委、宁夏青联工作人员来到红
寺堡区新庄集乡杨柳村,开展“脱贫攻坚青年行·
同心共筑中国梦”帮扶慰问活动。
慰问组一行到结对帮扶户家中走访慰问,了
解贫困户家子女上学、产业发展等情况,询问他们
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并送去米面油等慰问品。
贾丽摄
□新闻速览
市检察院对未成年人进行全方位司法保护
本报讯(通讯员杨苗)为集中帮扶辖区内就业
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及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
等实现就业和再就业,近日,利通区板桥乡政府联合
利通区就业局,在洼渠村举办了职业技能培训班,50
名村民学员参加了此次培训。
据了解,本次培训采取公正公开、择优选定
的方式,结合广大群众的喜好和就业需求,依据
办学条件好、培训质量优、社会信誉度高等条件,
选定技能培训学校,并确定培训主题为“老年人
照料”。
板桥乡举办
2019年职业技能培训班“八宝茶要会喝,一刮甜,二刮香,三刮茶卤变清汤。”初
次见面,吴忠市80后小伙丁长林热情地介绍八宝茶的喝法。
2007年初中毕业后,丁长林想继承家族几代人做小吃的
手艺并把小吃店做成大饭店,然而这个想法很难实现。无奈
之下,他拜师学起了平面设计。“第一次接触平面设计,感觉非
常高大上,好奇感让自己付出了更多努力。白天在师傅的指
导下做图,晚上挑灯夜战到凌晨两三点是常事。”
由于踏实苦学,一年后,他踏上了创业路。广告公司、
装饰公司、传媒公司、设计培训学校、工艺品厂……只要能
赚钱,丁长林都努力尝试。
2014年,有了资金积累后,他萌生了一个疯狂的想法:
开始带着团队研发饮料。“当时,也许是没有任何经验与雄
厚的资金做后盾,导致我惨败不堪。”这个疯狂的想法让他
历尽坎坷。研发过程中,资金链断裂,团队人员一个个离
去,最后只剩下空空的办公楼与厂房车间。
“创业必然会有很多曲折。我如果放弃,这些年的努力
会前功尽弃;如果不放弃,就得继续投入。”在纠结中,丁长林
想到了父母。由于父母有奶奶传承下来的羊杂碎秘方及手
艺,如果能把羊杂碎做成跟泡面一样,本地人出差携带不是
更方便?2015年,由于急于想挽回之前的损失,冲动之下他
变卖了车子和房子,拿出所有资金做速食羊杂碎。“当时临近
春节,赶着生产了满满一库房的速食羊杂碎,宁夏各地的特
产店、超市、机场、火车站及外省配送了不少,市场反馈很
好。可产品铺出去不到一周的时间,还没来得及高兴,各地
经销商便打来电话要求退货,原因是没有掌握好肉食包装的
技术,导致羊杂碎全部变质。”在创业路上,丁长林又一次“翻
船”。之后的半年时间,他是在河南度过的。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时间久了便会想家。2016年,丁
长林回家后,与一名做八宝茶的朋友几次畅聊后,才发现
八宝茶也蕴含着大文化。“从小生活在吴忠,喜欢喝八宝
茶,却不知道八宝茶有着这么深厚的文化内涵。”
查资料、寻文化、思创意,丁长林决定为吴忠的八宝茶
做一点事情。在一家食品企业做了一年八宝茶包装设计
后,他凭借自己的理解,开起了八宝茶体验店。
2018年1月,丁长林和朋友共同打造的“拾贰味”八宝
茶问世,从外包装设计到盒内陶瓷茶具、八宝茶塑封袋,都
将宁夏旅游文化融入其中。“在吴忠,外地人都是慕名前来
喝八宝茶,但不是所有人都懂八宝茶的文化。我们的八宝
茶礼盒竟然卖出了598元的价格,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
的。”2月12日,丁长林自豪地说。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注重健康,选择喝茶的人也越多,
吴忠八宝茶的市场也逐渐火了起来。”今年春节前,丁长林
的八宝茶一个月销售了近10万元。“我很庆幸选择做八宝
茶,让更多人品味八宝茶味道,享受八宝茶文化。我追求
的是品味、品真、品质和快乐。”
80后小伙的八宝茶情结
本报通讯员
马照刚
综合2019年2月18日星期一责任编辑/版面设计:潇峰责任校对:王学珍
2
为确保节后安全生产工作顺利进行,2月13日,利通区板桥
乡安监站开展了节后安全大检查。
此次安全生产检查以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为主,对相关单
位证照是否齐全、安全制度是否上墙、从业人员是否具有从业资
格、消防设施是否完备、落实安全防范措施是否到位等情况进行
了检查。本次安全生产大检查共排查出问题3项,下达整改意见
书3份,有效确保全乡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袁爽
摄
本报讯(通讯员马小军马超)2月13日,利通
区扁担沟镇党委书记带队深入辖区渠口、西沟沿等
村,实地督办“大棚房”整治工作,现场踏勘各图斑拆
除进度。
据了解,该镇将把大棚房整治工作摆在重要
突出位置,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地做好整治工
作;加快整治复耕进度,严格按照前期制订的整
改路线图立行立改,确保整改工作按期完成;层
层落实监管主体责任,制订预防机制,杜绝“大
棚房”和违法建筑物问题反弹;将联合综治部门
仔细摸排“大棚房”问题背后潜在的“黑恶痞霸”
势力,为“大棚房”专项整治工作顺利推进提供
坚强的法治保障。
扁担沟镇现场督办
“大棚房”整治工作
本报讯(记者丁宝萍)
青铜峡市扫黑除恶专项斗
争工作推进会于日前召开,
安排部署该市当前扫黑除
恶专项斗争工作。
会议认为,当前青铜峡
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
还存在整体与区域推进不
协调、后续力量不足,工作
开展不充分、不深入、不平
衡;存在上热下冷、宣传发
动不到位、群众知晓率不高
等突出问题。各级各部门
要针对存在的问题切实整
改,对整改不力的要严肃追
责;要明确时间节点、强化
措施抓整改。通过督查等
形式,进一步细化量化扫黑
除恶专项斗争工作任务。
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
性,细致深入摸排线索。采
取有效措施,创新方法手
段,加强部门联合联动。开
展集中整治,对涉黄赌毒骗
等社会治安乱点的,要加强
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
治理,打防结合,标本兼治,
推动形成法治良序,让人民
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
感、安全感;要进一步强化
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主
要负责人要把扫黑除恶专
项斗争作为“一把手”工程,
亲自上阵,既要挂帅又要出
征,认真履职尽责,主动对
标对表,层层传导压力,齐
心协力坚决打赢扫黑除恶
专项斗争攻坚战,为全市繁
荣发展、人民安居乐业,营
造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作
出更大的贡献。
会议要求全市各部门、
单位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把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作为当
前的重大政治任务,重大政
治工程、保障工程、民生工
程、治理工程来抓,切实增
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以坚定
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
动自觉,以更强的政治担
当,履职尽责,推进扫黑除
恶专项斗争向纵深发展。
青铜峡市召开扫黑除恶
专项斗争工作推进会
宁夏南部的六盘山,自古以来,不只是地理上的高
峰,也是诗歌与文学绵延的山脉。
远古的诗意至今滋润着六盘山脚下的土地,沉厚的
历史与多彩的生活,使得这里成了文学的富矿,作家石舒
清的故乡便在这里。
“我觉得一个作家有没有可以依托的背景是很重要
的,有了就是咬定青山,没有就是浮萍无根。我有西海固
这样一块富足阔大而又深远的背景,就是我的福祉。”石
舒清说。
在他眼里,故乡是一盏会不断赋予他写作灵感的长
明灯,而故乡的校园,就像是他的另外一个“心脏”,更壮
硕、更有力,也更深情。
1987年,石舒清考上了固原师专(现宁夏师范学院)
英语系。此前他尝试投了一篇小说给《六盘山》,虽然稿
件最终没能采用,但文学兴趣已势不可挡,他找校领导申
请调剂到中文系,也未能如愿。“我是人在曹营心在汉,对
英语没多少兴趣,有时间就偷偷写小说,最后班里同学都
知道我在写小说了。”
当时,固原的文学氛围很浓,有几个在全区很有影响
的作家,师专的图书馆有30多万册藏书,阅览室里订阅
了许多文学刊物,石舒清最关注的刊物是《六盘山》,最向
往的则是《朔方》。在学校的一次文学征文比赛中,石舒
清“小试牛刀”,虽然最终获得二等奖,但从此便一发而不
可收。“半夜我都躲在教室里写东西了,什么都写,连诗歌
也敢尝试着去写。”
大一第二学期,《六盘山》发表了石舒清的短篇小说
《田长工小传》,不久他收到了100元稿费。“当时我们一
月的伙食费好像是26元,在物质匮乏的年代,这100元可
算是一笔大钱了,当时可激动了,从此便觉得天天都会有
自己的作品发表似的,一天趴在门房的窗子上看,看门房
那里有无自己的来信。”石舒清说。
从年仅20岁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算起,石舒清已写
了30年。30年里,他一直致力于短篇小说的创作并多次
获奖。
这些在别人看来一路风光的事情,在石舒清身上,却
始终看不出喧嚣热闹对他影响的痕迹。在他的笔下,那
些独具精神气质的人和事,来源于童年时就存储的,不随
时光流逝而磨灭的记忆。
即便来银川这么久,石舒清也一直想念着老家海原
县那个僻静的院落,在那里,他可以让母亲把门反锁上,
一连好几天闭门不出,专注写作。而在银川,他只能用关
掉手机拔了电话线的方式讨一个清静。
除了文学创作之外,石舒清还喜欢中医、书法,
收了好多字帖,没事就读读帖,也喜欢淘书,由此写
了好几篇淘书的小文,欣喜之情溢于言表。《黄河文
学》曾给他开过一个专栏,写的全是藏书的故事,他
给每一本书注明了来路和标签。“我从上初中起就开
始经营自己的藏书,这个乐趣一直持续到今天,兴致
从未减损,而且越来越浓。到银川这些年,平均来
算,我至少每天都能进两本书,收书的兴趣越来越
强,收书的范围也越来越广。”
谈起书法,石舒清说,书法给人最大的启发就是在严
苛的法度中求最大的自由,凭最简单的达到最丰富的,书
法和文学之间的喂养应该是相互的,而且文学对于书法
的喂养,说来好像奶水更充沛一些。
“说到底,文学是温暖心灵最好的灯盏,一部作品的
内涵,所要表达的社会价值和人生哲学,蕴含的思想力量
和艺术火花,都是当下宁夏文学不可或缺的主流与承
载。”石舒清说。
石舒清:故乡是赋予写作灵感的长明灯
宁夏日报记者
王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