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某神经网络的信息融合技术

基于某神经网络的信息融合技术
基于某神经网络的信息融合技术

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研究

1.引言

数控机床具有加工柔性好、加工精度高、加工质量稳定、生产率高等诸多特点,但其结构和运行工况也很复杂,一旦机床发生故障,引起故障的因素众多,有机械方面的,有电气方面的,同时同一种故障往往有不同的表现,同一种症状又常常是几种故障共同作用的结果,故障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各故障之间的复杂联系构成了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中的重点和难点。每个传感器都有一定的功能和测量围,单个传感器的数据从某个侧面反应被测对象或系统的情况,难免带有一定的局限性。仅仅通过单一传感器的特征提取和诊断分析将无法成功完成对数控机床的故障诊断任务。因此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它能克服传感器使用的局限性和传感器信息的不准确性,充分地、综合地、更有效地利用多传感器信息,减少信息的模糊性,增加决策可信度,提高对数控机床的故障诊断的准确率。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是一种重要的传感器信息处理方法,它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最早被应用于军事领域,用于解决目标识别与跟踪、状态与身份估计、态势和威胁估计等技术问题。它能充分利用不同时间与空间的多传感器数据资源,在一定准则下进行分

析、综合、支配和使用,得到对被测对象的一致性解释和描述,并做出相应的判断、估计和决策。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有多种算法,其中,D-S证据理论方法的应用最为广泛。本文主要建立了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数控机床二级故障诊断系统:基于自适应加权算法的一级融合,基于D-S证据理论的二级融合。然后利用某一论文中的数控机床的测量数据,通过MATLAB软件对其进行分析计算,最后得出结论。

2.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二级故障诊断系统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二级故障诊断系统:基于自适应加权算法的一级融合,基于D-S证据理论的二级融合,如图1所示。

图1 数控机床二级故障诊断系统

2.1 基于自适应加权算法的一级融合

传感器是自动化领域一种重要的检测和测量装置,当传感器出现故障时,其测量值有可能严重偏离实际值,而此时仍对传感器的测量数据进行融合,就会影响数据融合的精度,因此有必要在传感器数据融合之前确保数据的有效性,对其进行一致性检测。

2.1.1 传感器数据一致性检测

假设有N 个同类(同质)传感器测量同一目标,其中任意两个传感器i 、j 的测量值

分别为i Z 、j Z (,,,...,,i j 12N i j =≠),且i Z ,j Z 均服从正态分布。为检测传感器测量值i Z ,j Z 之间的偏差大小,引入一个新概念—相融距离测度ij d 。ij d 反映了i 、j 两个传感器之间的融合程度。ij d 值越大,则i 、j 两个传感器的测量值i Z ,j Z 偏差越大;ij d 越小,则偏差越小。ij d 的计算公式如下:

=2(

)0.5j i ij i

x x d F Q -- (1)

其中F (X )为标准正太分布函数。

所有N 个传感器两两之间的相融距离测度(,,,...,)ij d i j 12N =构成一个多传感器数据

融合度矩阵N D :

11

121N 21

222N N N 1

N 2

NN d d d d d d D d d d ??????=??????

(2)

设ij d 的临界值为(,,,...,)ij i j 12N β=,则

,,ij

ij ij ij ij

d r d ββ1

0>?? (3) 则多传感器相融矩阵N R 为

11

121N 21

222N N N 1

N 2

NN r r r r r r R r r r ??????=??????

(4)

ij r 为i 、j 两个传感器之间的融合度,当0ij r =时,说明i 、j 两个传感器测量值偏差较

大,互不支持;反之当ij r =1时,说明i 、j 两个传感器测量值偏差较小,互相支持。如果一个传感器与其他大多数传感器都互不支持,其测量值极有可能为无效数据,应予以剔除。如果该传感器的测量值经常无效,技术人员应该考虑检查是否易发生故障,如果是,应予以更换或维修。相反,一个传感器被大多数传感器所支持,则该传感器数据有效,可以用于后期的融合。

2.1.2 自适应加权算法

在实际使用中,各个传感器的测量精度不同,导致其置信度也各不相同。局部融合

中也采用自适应加权融合算法,其核心思想是:为了获取最优融合结果,基于所有传感器的测量值,自适应地查找总体方差最小情况下各个传感器所对应的最优加权因子。

设有n 个传感器对某一对象进行测量,其方差分别为,,...,22212n σσσ,所要估计的真值

为X ;各传感器的测量值分别为,,...,12n X X X 都是X 的无偏估计,且彼此相互独立;各传感器的加权因子分别为,,...,12n W W W ,则融合后的X 值和各加权因子满足以下条件:

p =1

n

p p

1

n

p

p 1

X W X W

===∑∑ (5)

则总体方差为

[()]n

n

2

2

22

p p p p

p 1

p 1

E W X X W σσ===-=∑∑ (6)

由式(6)知,总体方差2σ是关于传感器各加权因子,,...,12n W W W 的多元二次函数,

一定存在最小值,其最小总体方差为

min (,,...,)1

2

n

2

p 1

p

1

p 12n σσ

==

=∑ (7)

其对应的最优加权因子为

11

(,,...,)1

p n

2p 2

i i W p 12n σσ==

=∑ (8)

对于单个传感器,可计算其历史时刻数据的均值,来估计其真值。第p 个传感器连

续测量k 次的平均值为

1

1()()(,,...,n)k

p p i X k X i p 12k ===∑ (9)

则融合后的计算值为

1()n

p p p X W X k ==∑ (10)

总体方差为

p 1

1[()]n 2

2

22

p p E X X W k σσ==-=∑ (11)

此时最小总体方差为

min 11=

1

2

n

2p p

k σσ=∑

(12)

2.1.3 基于D-S 证据理论的二级融合

全局融合中心是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故障诊断系统的核心部分,它采用了一种

混合的D-S 证据理论算法,即将基于典型样本的信度函数分配方法和改进的D-S 证据组合规则相结合。

基于典型样本的信度函数分配方法为局部融合后的各传感器数据信息分配基本概率

值,利用D-S 证据组合规则得到各目标故障模式在所有证据信息联合作用下的基本概率分配,最后在一定的决策规则下,选择支持度最大的故障假设。 1. D-S 证据理论

设Ω为X 的识别框架,框架所有元素之间互相排斥。如果存在集函数m :2Ω→ [0,1],满足一下两个条件:

()0

()1A m m A φ??

=??

=??∑Ω

(13) 其中Φ 表示空集,m 为命题的基本概率值,也称为识别框架Ω上的信度函数分配,

m (A )表示对命题A 的信任支持程度。 对所有的命题A ?Ω:

()()

()()(A)

B A

A B

bel A m b

pl A m b1bel

φ

?

?≠

?=

??

?

?==-

??

(14)其中,()bel()()

bel A A pl A

、和分别称为命题A信任函数、怀疑函数和似真函数。命题A的D-S证据的不确定性区间如图2所示。

图2 D-S的不确定性区间

对两个独立证据

1

m和

2

m进行信度融合,其Dempster合成规则公式为:

1

()()

()

1-()()

j

j

112j

A B C

12

12j

A B C

m A m B

m C m m

m A m B

?=

?=

=⊕=

∑(15)多个独立证据的信度融合公式为

()

()...

1-()

i

i

i i

A A i1

122

i i

A i1

m A

m C m m m

m A

?==

?=Φ=

=⊕=

∑∏

∑∏(16)Dempster准则具有交换性和结合性,多于两个证据的情况下,可以对它们进行两两的组合,直到合并为一个证据体,而且合并的顺序不影响最后的组合结果。

综上所述,应用D-S证据理论进行信息融合分析主要有两个步骤:1)信度函数分配;2)D-S组合规则的算法实现。

2.基于典型样本的信度函数分配

将D-S 证据理论应用到数控机床的故障诊断中时,需要事先定义每个证据体对目标

故障命题的信度函数分配值。为了便于识别实际机床故障,减少对专家经验的过度依赖,本文采用了基于典型样本的证据理论信度函数分配构造方法。在构造信度函数分配时,以置信区间形式的典型样本为参考数据,计算剧本融合后各传感器证据在各个目标故障下的信度密度,并对其进行归一化处理各传感器数据的信度函数分配。

设目标故障模式为{},,...,12n u u u ,能描述故障模式(,,...,)j u j 12n ∈ 的一组特征变量

为{},,...,1j 2j mj x x x ,其典型样本的典型值为{},,...,1j 2j mj x x x ***

置信区间为ij x 。特征变量ij x 满足正态分布,将其概率密度函数转变为信度密度函数()ij M x :

*(x x )(x)2

ij 2ij

2ij M σ--

=

(17)

其中:ij

ij ij

ij x x x δδ**-≤≤+。取置信概率p =0.9973时,ij

ij 3

δσ=

。 对所有的信度密度

函数统一地进行归一化操作,则证据(i ,,...,)i x 12m = 的n+1个信度密度函数值之和为:

()n

i ij i i j 1S M x M θ==+∑ (18)

其中i M θ为不确定的信度密度值,且min{(),(),...,()}i i1i i2i in i M M x M x M x θ=。证据i

x 在所有目标故障模式下的不确定度为:

/i i i m M S θθ= (19)

3. 应用举例

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并未做相关的实验。下面以网上某一论文上的长征718

机床关键机械部件的诊断实例为例,详细阐述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诊断系统模型在数控加工单元故障诊断中的应用。长征718机床7方向进给系统包括机床床身、工作台、Y向导轨、Y向滚珠丝杠副、滚动轴承等主要机械结构部件。数控机床进给时,进给驱动电机通过连接的联轴器将驱动力矩传递给滚珠丝杠副,滚珠丝枉副克服旋转的阻力和阻力矩,将自身的旋转运动转变为直线运动实现进给传动。长征718机床Y向进给系统结构简图如图3所示。

为了便于监测和诊断机床主轴的工作状态,将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声发射传感器安装在机床的关键机械部件上,所有传感器的整体布局如表1所示。

图3 长征718机床Y向进给系统结构简图

部件传感器类型数量传感器安装位置

机床主轴

振动传感器 1 主轴箱体前端面

温度传感器 4 主轴箱体圆柱表面均匀分布

声发射传感器 1 主轴前端盖附近,尽量靠近主轴前端

3.1 基于自适应加权算法的一级融合

选取主轴齿轮磨损、丝杠润滑不良、导轨润滑不良出现时的一组传感器测量数据(测量信号均为电压信号,单位为伏特)作为分析的对象,其值如表2所示:

针对同一测量对象的同质传感器,首先应对其测量数据进行初步融合,即数据一致性检测和自适应加权平均。在本例中指的是温度传感器。MATLAB程序和结果如下所示:

程序:

clear;

clc;

Z=[4.373 4.384 1.529 4.692];

sigma=var(Z);

D=zeros(4,4);

for(i=1:4)

for(j=1:4)

D(i,j)=2*abs(normpdf((Z(j)-Z(i))/sigma,0,1)-0.5);

end

en

beita=0.3;

for(i=1:4)

for(j=1:4)

if D(i,j)>beita

D(i,j)=0;

else

D(i,j)=1;

end

end

end

D

结果:

D =

1 1 0 1

1 1 0 1

0 0 1 0

1 1 0 1

由多传感器相容性矩阵分析得知,第三组传感器测量的数据与其他传感器测量的数据偏差较大,予以剔除。

将剩余数据进行自适应加权平均,MATLAB程序如下所示。

程序:

m=(Z(1)+Z(2)+Z(4))/3

sigma1=(Z(1)-m)^2;

sigma2=(Z(2)-m)^2;

sigma3=(Z(4)-m)^2;

w1=1/(sigma1^2*(1/sigma1^2+1/sigma2^2+1/sigma3^2));

w2=1/(sigma2^2*(1/sigma1^2+1/sigma2^2+1/sigma3^2));

w3=1/(sigma3^2*(1/sigma1^2+1/sigma2^2+1/sigma3^2));

Z_real=w1*Z(1)+w2*Z(2)+w3*Z(4)

机械主轴上温度传感器测量数据以及对应的方差和加权因子如表3所示。

表3 机械主轴上温度传感器测量数据以及对应的方差和加权因子

计算出的融合温度值为4.3889。

对机床上所有声发射传感器测量值进行自适应加权平均,MATLAB程序如下:程序:

V=[5.262 4.921 4.953];

m=mean(V);

sigma1=(V(1)-m)^2

sigma2=(V(2)-m)^2

sigma3=(V(3)-m)^2

w1=1/(sigma1^2*(1/sigma1^2+1/sigma2^2+1/sigma3^2))

w2=1/(sigma2^2*(1/sigma1^2+1/sigma2^2+1/sigma3^2))

w3=1/(sigma3^2*(1/sigma1^2+1/sigma2^2+1/sigma3^2))

V_real=w1*V(1)+w2*V(2)+w3*V(3)

机床上所有声发射传感器测量值以及相应的方差和加权因子如表4所示。

加权因子 0.0247 0.2275 0.7479

声发射传感器的融合结果为4.9533。

3.2 基于D-S 证据理论的二级融合

根据机床机械主轴的常见故障类型和专家实际诊断经验,定义机械主轴的故障模式识别框架:

1234{,,,}u u u u u Ω=

其中:1u :主轴处于正常状态

2u :主轴齿轮磨损

3u :主轴轴承研伤,同时涧滑不良

4u :主轴齿轮磨损,同时主轴轴承研伤

对主轴上传感器得到的历史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各证据传感器对应所有目标故障模

式下的典型样本的平均值和标准方差,结果如表5所示。

目标模式

ZZa ZZt

ZZv

μ

σ μ

σ μ

σ 1u 3.013 1.399 2.332 0.670 4.158 1. 2u 4. 0.903 4.119 0.951 5.462 1.230 3u

4.409

1.253

7.479

1.562

5.505

1.371

然后计算各传感器的信度函数分配。MATLAB 程序如下:

程序:

U=[3.013 4. 4.409 7.];

S=[1.399 0.903 1.253 2.245]./3; x=-5:0.1:10;

M1=(1/(sqrt(2*pi))*S(1))*exp(-((x-U(1)).^2)/(2*S(1)^2)); M2=(1/(sqrt(2*pi))*S(2))*exp(-((x-U(2)).^2)/(2*S(2)^2)); M3=(1/(sqrt(2*pi))*S(3))*exp(-((x-U(3)).^2)/(2*S(3)^2)); M4=(1/(sqrt(2*pi))*S(4))*exp(-((x-U(4)).^2)/(2*S(4)^2)); plot(x,M1); hold on plot(x,M2); hold on plot(x,M3); hold on plot(x,M4); hold on

图3为ZZa 在各目标故障{1u ,2u ,3u ,4u }下的信度密度函数分配。图中竖直实线的横坐标值为证据传感器ZZa 所取得测量值,竖直直线与每条曲线交点的坐标的纵坐标值即为证据ZZa 对各目标故障{1u ,2u ,3u ,4u }的信度密度函数值。

图3 ZZa 在各目标故障下的信度密度函数分配

同理可得到证据ZZt ,ZZv 在各目标故障{1u ,2u ,3u ,4u }下的信度密度函数,分

别如图4、图5所示。

图4 ZZt 在各目标故障下的信度密度函数

图5 ZZv 在各目标故障下的信度密度函数

运用公式(18)-(20)进行计算并对其归一化处理,得到各证据ZZa 、ZZt 、ZZv

在各目标故障和不确定故障下的基本概率分配值,具体如表6所示。

表6 主轴故障各证据传感器的基本概率分配

证据

m(1u ) m(2u ) m(3u ) m(4u ) m(u θ) ZZa 0.176 0.449 0.325 0.025 0.025 ZZt 0. 0.500 0.016 0.439 0.016 ZZv 0.277

0.296

0.263

0.082

0.082

根据改进的D-S 证据理论对各传感器的基本概率分配值进行融合计算,得到三个传感器的融合结果,具体如表7所示。

表7 各传感器的基本概率分配值融合后的结果

故障率

m(1u )

m(2u ) m(3u ) m(4u ) m(u θ)

通过表中各传感器融合结果,可知:故障模式2u 发生的概率最大。故故障类型为2u ,即主轴齿轮磨损。

4. 结论

本文建立了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数控机床二级故障诊断系统:基于自适应加权

算法的一级融合和基于D-S 证据理论的二级融合。以长征718机床诊断实例为例,利用振动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声发射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首先进行一致性检测和自适应加权平均,然后通过计算得到典型样本的信度函数分配,最后根据改进的D-S 证据理论对各传感器的基本概率分配值进行融合计算得到各传感器融合结果,通过分析得到数控机床故障模式。

BP神经网络在多传感器数据融合中的应用

BP神经网络在多传感器数据融合中的应用 摘要:提出一种基于多传感器神经网络融合的机动目标估计算法,利用BP 神经网络的函数逼近能力,将BP神经网络与卡尔曼滤波器相结合构成一个估计器,该算法可以对来自经不同噪声污染的传感器信息加以充分利用,在改善估计性能的同时又保持估计滤波的计算结构尽可能简单。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估计滤波算法在估计应用上优于一般的加权估计算法,提高了估计算法的精度。 关键词:BP神经网络卡尔曼滤波数据融合 一、引言 数据融合是指对来自多个传感器的信息进行融合,也可以将来自多个传感器的信息和人机界面的观测事实进行信息融(这种融合通常是决策级融合)。提取征兆信息,在推理机作用下.将征兆与知识库中的知识匹配,做出故障诊断决策,提供给用户。在基于信息融合的故障诊断系统中可以加入自学习模块.故障决策经自学习模块反馈给知识库.并对相应的置信度因子进行修改,更新知识库。同时.自学习模块能根据知识库中的知识和用户对系统提问的动态应答进行推理。以获得新知识。总结新经验,不断扩充知识库,实现专家系统的自学习功能。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目前已经成为备受人们关注的热门领域。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是一门新兴技术,在军事和非军事领域中都碍到了广泛应用、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汲取了人工智能、模式识别、统计估计等多门学科的相关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数据融合技术的成熟为数据融合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基础。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状态估计是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基本原理就像是人脑综合处理信息的过程一样,它充分利用多个传感器资源,通过对各种传感器及其观测信息的合理支配与使用,将各传感器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互补与冗余信息依据某种优化准则组合起来,产生对观测环境的一致性解释和描述。目前有两种常用的信息融合方法:一种方法是状态融合方法,另一种方法是观测融合方法。状态融合方法又可分为集中式kalman滤波[1]和分散式kalman滤波。集中式kalman滤波虽然在理论上可获得全局最优融合状态估计,但这种方法计算量大,且容错性能差,而分散式kalman滤波信息融合能克服这些缺点,但这种方法是局部最优的,因此基于此思想我们可以利用BP神经网络来提高融合精度。 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2],即误差反传误差反向传播算法的学习过程,由信息的正向传播和误差的反向传播两个过程组成。输入层各神经元负责接收来自外界的输入信息,并传递给中间层各神经元;中间层是内部信息处理层,负责信息变换,根据信息变化能力的需求,中间层可以设计为单隐层或者多隐层结构;最后一个隐层传递到输出层各神经元的信息,经进一步处理后,完成一次学习的正向传播处理过程,由输出层向外界输出信息处理结果。当实际输出与期

信息融合技术

信息融合技术 1引言 融合(Fusion)的概念开始出现于70年代初期,当时称之为多源相关、多源合成、多传感器混合或数据融合(Data Fusion),现在多称之为信息融合(Information Fusion)或数据融合。 融合是指采集并集成各种信息源、多媒体和多格式信息,从而生成完整、准确、及时和有效的综合信息过程。数据融合技术结合多传感器的数据和辅助数据库的相关信息以获得比单个传感器更精确、更明确的推理结果。经过融合的多传感器信息具有以下特征:信息的冗余性、互补性、协同性、实时性以及低成本性。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与经典信号处理方法之间存在本质的区别,其关键在于信息融合所处理的多传感器信息具有更为复杂的形式,而且可以在不同的信息层次上出现。 2信息融合的结构模型 由于信息融合研究内容的广泛性和多样性,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关于融合过程的分类。

2.1按照信息表征层次的分类系统的信息融合相对于信息表征的层次相应分为三类:数据层融合、特征层融合和决策层融合。 数据层融合通常用于多源图像复合、图像分折与理解等方面,采用经典的检测和估计方法。特征层融合可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目标状态信息融合,目标跟踪领域的大体方法都可以修改为多传感器目标跟踪方法;另一类是目标特性融合,它实质上是模式识别问题,具体的融合方法仍是模式识别的相应技术。 决策层融合是指不同类型的传感器观测同一个目标,每个传感器在本地完成处理,其中包括顶处理、特征抽取、识别或判决,以建立对所观察目标的初步结论。然后通过关联处理、决策层触合判决,最终获得联合推断结果。 2.2JDL模型(Joint Directors of Laboratories, JDL)和λ -JDL模型该模型将融合过程分为四个阶段:信源处理,第一层处理(即目标提取)、第二层处理(即态势提取)、第三层提取(即威胁提取)和第四层提取(即过程提取)。模型中的每一个模块都可以有层次地进一步分割,并且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实现它们。 λ-JDL模型为JDL模型的简化,把0层包含进了1层,4层融入其他各层中。

(完整版)信息融合算法

信息融合算法 1 概述 信息融合又称数据融合,是对多种信息的获取、表示及其内在联系进行综合处理和优化的技术。经过融合后的传感器信息具有以下特征:信息冗余性、信息互补性、信息实时性、信息获取的低成本性。 1、组合:由多个传感器组合成平行或互补方式来获得多组数据输出的一种处理方法,是一种最基本的方式,涉及的问题有输出方式的协调、综合以及传感器的选择。在硬件这一级上应用。 2、综合:信息优化处理中的一种获得明确信息的有效方法。 例:在虚拟现实技术中,使用两个分开设置的摄像机同时拍摄到一个物体的不同侧面的两幅图像,综合这两幅图像可以复原出一个准确的有立体感的物体的图像。 3、融合:当将传感器数据组之间进行相关或将传感器数据与系统内部的知识模型进行相关,而产生信息的一个新的表达式。 4、相关:通过处理传感器信息获得某些结果,不仅需要单项信息处理,而且需要通过相关来进行处理,获悉传感器数据组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到正确信息,剔除无用和错误的信息。 相关处理的目的:对识别、预测、学习和记忆等过程的信息进行综合和优化。

2 技术发展现状 信息融合技术的方法,概括起来分为下面几种: 1)组合:由多个传感器组合成平行或互补方式来获得多组数据 输出的一种处理方法,是一种最基本的方式,涉及的问题有 输出方式的协调、综合以及传感器的选择。在硬件这一级上 应用。 2)综合:信息优化处理中的一种获得明确信息的有效方法。例: 在虚拟现实技术中,使用两个分开设置的摄像机同时拍摄到 一个物体的不同侧面的两幅图像,综合这两幅图像可以复原 出一个准确的有立体感的物体的图像。 3)融合:当将传感器数据组之间进行相关或将传感器数据与系 统内部的知识模型进行相关,而产生信息的一个新的表达式。 4)相关:通过处理传感器信息获得某些结果,不仅需要单项信 息处理,而且需要通过相关来进行处理,获悉传感器数据组 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到正确信息,剔除无用和错误的信息。 相关处理的目的:对识别、预测、学习和记忆等过程的信息 进行综合和优化。 3 算法描述 3.1 Bayes融合 Bayes融合是融合静态环境中多传感器低层数据的一种常用方法。

国内外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现状与趋势

国外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现状与趋势 (1)发展现状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许多发达国家纷纷制定信息化战略计划,如法国的信息社会行动计划、德国的21 世纪信息社会计划等。随着这些计划的实施,信息技术已经广泛渗透到各个工业门类中去,对这些国家的工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技术融合方面,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程(CAE)、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APP)、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数控技术、现场总线技术、敏捷制造技术等技术已经成熟,并在产品设计、生产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使设计、生产过程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可视化。在产品融合方面,越来越多的工业产品都含有电子信息技术成分。例如,在航天器(如卫星、宇宙飞船、火箭)、飞机、汽车、船舶中,都装备了电子仪器仪表;在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视等家电产品中,许多都采用了电子信息技术,实现了从传统家电到智能家电的转变;普通机床通过增加数控系统,就成为了数控机床,价值得到很大的提升。在业务融合方面,企业资源规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商业智能(BI)、产品数据管理(PD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资产管理系统(EAM)、财务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管理软件在工业企业得到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减低了管理成本。在产业衍生方面,发达国家的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催生出发达的ICT 产业,促进了与两化融合有关的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如咨询业、会展业。 (2)发展趋势 在技术融合方面,信息技术在工业发展中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将不断增强。工业发达国家的制造业正在加速朝着以计算机控制为主,以定制化、智能化、柔性化和集成化为特征的自动化生产方向发展。在产品融合方面,产品的信息技术含量将成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制胜的关键因素。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产品的智能化程度将越来越高。在业务融合方面,企业管理信息化将从信息系统相互独立向信息资源整合和业务协同方向发展,信息化将向上下游延伸,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决策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在产业衍生方面,ICT 产业以及与两化融合有

信息融合方法研究进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44924290.html, 信息融合方法研究进展 作者:陈慈张敬磊盖姣云王云 来源:《科技视界》2019年第17期 【摘要】从信息融合的起源,功能模型,数学模型,在民事上的应用以及发展趋势对多 源信息融合进行介绍,指出该领域的研究趋势,为信息融合的研究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信息融合;功能模型;数学模型;综述 中图分类号: TP2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17-0032-002 DOI:10.19694/https://www.360docs.net/doc/844924290.html,ki.issn2095-2457.2019.17.014 Research Progress on Information Fusion Methods CHEN Ci ZHANG Jing-lei GAI Jiao-yun WANG Yun (School of Transportation and Vehicle Engineering,Zibo Shangdong 255000,China) 【Abstract】From the origin of information fusion, functional model, mathematical model,civil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to introduce multi-source information fusion, provide support for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fusion. 【Key words】Information fusion; Functional model; Mathematical model; Review 1 信息融合概述 美國在 1973 年的时候首次将数据融合技术应用到军事领域。八十年代,美国利用数据融合技术在海湾战争中占得先机之后,建立了以数据融合为技术核心的C3I军事系统。1986年Joint Directors of Laboratories(JDL)建立了面向功能的基本模型及基本术语词典,1998年再 做进一步完善。迄今为止,研究者提出了多种数据融合模型,被引用最多的是美国国防部的JDL模型。JDL四级功能模型见图1。 图1 JDL四级功能模型 2 信息融合数学模型 2.1 人工智能方法方法

基于神经网络的信息融合技术

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研究 1.引言 数控机床具有加工柔性好、加工精度高、加工质量稳定、生产率高等诸多特点,但其结构和运行工况也很复杂,一旦机床发生故障,引起故障的因素众多,有机械方面的,有电气方面的,同时同一种故障往往有不同的表现,同一种症状又常常是几种故障共同作用的结果,故障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各故障之间的复杂联系构成了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中的重点和难点。每个传感器都有一定的功能和测量范围,单个传感器的数据从某个侧面反应被测对象或系统的情况,难免带有一定的局限性。仅仅通过单一传感器的特征提取和诊断分析将无法成功完成对数控机床的故障诊断任务。因此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它能克服传感器使用的局限性和传感器信息的不准确性,充分地、综合地、更有效地利用多传感器信息,减少信息的模糊性,增加决策可信度,提高对数控机床的故障诊断的准确率。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是一种重要的传感器信息处理方法,它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最早被应用于军事领域,用于解决目标识别与跟踪、状态与身份估计、态势和威胁估计等技术问题。它能充分利用不同时间与空间的多传感器数据资源,在一定准则下进行分析、综合、支配和使用,得到对被测对象的一致性解释和描述,并做出相应的判断、估计和决策。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有多种算法,其中,D-S证据理论方法的应用最为广泛。本文主要建立了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数控机床二级故障诊断系统:基于自适应加权算法的一级融合,基于D-S证据理论的二级融合。然后利用某一论文中的数控机床的测量数据,通过MATLAB软件对其进行分析计算,最后得出结论。 2.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二级故障诊断系统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二级故障诊断系统:基于自适应加权算法的一级融合,基于D-S证据理论的二级融合,如图1所示。

浅析信息融合技术及应用

信息融合技术及应用 近年来,由于信息融合技术充分利用多源数据的互补性和电子计算机的高速运算和智能,提高了信息处理结果的质量而受到广泛的关注。 信息融合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将来自多个传感器或多源的观测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处理.从而得出决 策和估计任务所需的信息的处理过程。另一种说法是信息融合就是数据融合.但其内涵更广泛、更确切、更合理,也更具有概括性.不仅包括数据,而且包括了信号和知识。 根据美国国防部三军实验室理事联席会给出的定义:信息融合是一个对从单个和多个信息源获取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关联、相关和综合,以获得精确的位置和身份估计,以及对态势和威胁及其重要程度进行全面及时评估的信息处理过程;该过程是对其估计、评估和额外信息源需求评价的一个持续精练过程,同时也是信息处理过程不断自我修正的一个过程,以获得结果的改善。 随着系统的复杂性日益提高,依靠单个传感器对物理量进行监测显然限制颇多。因此在故障诊断系统中使用多传感器技术行多种特征量的监测(如振动、温度、压力、流量等),并对这些传感器的信息进行融合,以提高故障定位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信息融合技术是随着雷达信息处理和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发展而形成的。它是关于如何协同利用多源信息,以获得对同一事物或目标更客观、更本质认识的综合信息处理技术。指挥自动化系统中的信息融合,是指对来自多个传感器的数据与信息进行多层次、多方面检测、关联、相关、估值和综合等处理,以达到精确的状态与身份估计,以及完整、及时的态势和威胁评估。 由于各类传感器的性能相互差别很大,所测物理量各不相同,有互补性,它们协同动作就能获取比单传感器更多、更有效的信息,主要体现在:系统可靠性高;更大的空间和时间覆盖范围;良好的置信 度和分辨率;增加了测量空间的维数,拓宽了侦察范围;系统生存能力强、抗毁性好。 随着应用系统逐渐扩大,所需的功能也越来越复杂,使用的传感器种类也相应增多。原先的单一传感器检测技术已不能满足要求,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应运而生。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就是对同一检测对象,利用各种传感器检测的信息和不同的处理方法以获得该对象的全面检测信息,从而提高检测精度和可靠性。在多传感器系统中,信息表现为多样性、复杂性以及大容量,信息处理不同于单一的传感检测处理技术,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已成为当前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信息融合技术的基本理论是充分利用不同时间与空间的多传感器信息资源,采用计算机技术对按时序获得的多传感器观测信息在一定准则下加以自动分析、综合、支配和使用,获得对被测对象的一致性解释与描述,以完成所需的决策和估计任务,使系统获得比它的各组成部分更优越的性能而进行的信息处理过程。而其基本原理却是充分利用多个传感器资源,通过对传感器及其观测信息的合理支配和使用,把多传感器在空间或时间上可冗余或互补信息,依据某种准则来进行组合,以获得被测对象的一致性解释或描述。将信息融合划分成如下几个过程:对准、相关、滤波、识别和威胁评估及态势评估。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与单传感器信号处理相比,单传感器信号处理是对人脑信息处理的一种低水平模仿,不能像多传感器信息融合那样有效的利用更多的信息资源,而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可以更大程度地获得被测目标和环境的信息量。多传感器信息融合与经典信号处理方法之间也存在本质的区别,关键在于数据融合所处理的多传感器信息具有更复杂的形式,而且可以在不同的信息层次上出现。 信息融合是由多个传感器组合成平行或互补方式来获得多组数据输出的一种处理方法,是一种最基本的方式,涉及的问题有输出方式的协调、综合以及传感器的选择。在硬件这一级上应用。融合是当将传感器数据组之间进行相关或将传感器数据与系统内部的知识模型进行相关,而产生信息的一个新的表达式。 信息融合的一般方法信息融合的研究内容极其丰富,涉及的基础理论也非常广泛,而信息融合方法

产业融合理论以及对我国发展信息产业的启示

2003年2月 第2期(总179期) 中国工业经济 China Industrial Economy Feb.2003 N o.2 【产业经济】 产业融合理论以及对我国发展 信息产业的启示 胡汉辉 邢 华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96) [摘要] 随着技术革新的不断发展,产业融合正日益成为产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现象。产业融合产生的前提是技术融合、业务融合、市场融合以及产业管制环境的变化。按 照技术发展的方向,产业融合有产业渗透、产业交叉和产业重组三种形式。由于信息技术 的渗透性、带动性、倍增性、网络性和系统性等特征,信息产业的产业融合呈现加速发展的 趋势。信息产业的融合有助于提高信息产业的生产效率,改善信息产业的管制方式,加速 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以及促进信息技术的扩散和渗透。因此,深入研究产业融合理论以 及产业融合对于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影响,对推动我国的信息化进程,促进产业结构的优 化升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产业融合; 信息产业; 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F4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80X(2003)02-0023-07 产业融合是通过技术革新和放宽限制来降低产业间的壁垒,加强产业企业间的竞争合作关系(植草益,2001)。在产业演进和产业发展史中,产业融合现象随处可见。近几年,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产业融合呈现加速发展的趋势。尤其是计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使信息产业作为一个巨大产业开始不断融合。 一、产业融合理论的发展 1.产业融合理论的提出 早期的产业融合研究集中在技术革新基础上的计算、印刷、广播等产业的交叉和融合。1978年,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Negrouponte用三个圆圈来描述计算、印刷和广播三者的技术边界,认为三个圆圈的交叉处将会成为成长最快、创新最多的领域。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技术融合,照片、音乐、文件、视像和对话都可以通过同一种终端机和网络传送来显示,而且不同形式的媒体彼此之间的互换性和互联性得到加强,这一现象被称为“数字融合”。“数字融合”的发展为语音、视像与数据文件等信息内容的融合提供了技术支撑,使电信、广播电视和出版等产业出现产业融合。植草益(2001)在对信息通信业的产业融合进行研究后指出,不仅信息通信业,实际上,金融业、能源业、运输业(特别是物流)的产业融合也在加速进行之中,他预测,不只在这四个产业领域(一直实施着经济限制的领域),在制造业,产业融合也将得到进一步发展,从而大 [收稿日期] 2003-01-08 [作者简介] 胡汉辉,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邢华,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互联网+制造业服务化”融合发展分析

“互联网+制造业服务化”融合发展分析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互联网广泛的应用到人们生活中,生产的社会化、专业化分工和协作为制造业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与潜力,“制造业服务化”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企业内外经济有着横向和纵向上的发展空间,从生产到发展,从提供产品制造到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制造业的价值链得到了不断的延伸,制造业由原本的工业经济体系在互联网的促进作用下逐渐转变为服务经济体系,深度的融了生产资源和市场信息,提升了制造业企业的创造力和企业价值。 一、制造业服务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有关信息显示,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由传统的制造业向着制造业服务化的方向转型升级,是时代的趋势,也是制造业突破原有企业价值的契机,互联网的普及优化了制造业的生产,制造业不再拘泥于传统的生产制作,而联合市场信息对企业制造的产品不断的改进,以互联网为媒介,通过对市场的调查,实现内外经济的紧密联合,由传统的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变,产品与服务紧密关联,互联网和制造业企业深度融合,在互联网提供的平台中搭建属于制造业企业的平台,制造业企业向服务化转型可明显提高自身竞争力,是互联网高速发展带来的机遇,通过集中企业实力发展自己的产业设计,倒在自己的产业品牌,将制造环节和市场营销同样重视,彼此在独立的情况下完成深度的融合,通过产品设计和市场策划进行生产,生产过后通过市场反馈进行自身改进,提高自身实力和竞争力,随着制造业服务化的推进,制造业逐渐焕发了新的活力。由传统的单一收入逐渐转变成了销售品和提供服务共同收入,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内部体系,多数企业通过信息技术运用远程监控以及运维等为消费者提供服务,或将制造部门独立,企业专注于发展产品设计以及市场策划、经营管理等方面,或将信息服务、运维服务、系统集成紧密联合,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周到服务,打造

多信息融合技术概述

本次讲座主要讲了多源数据融合的定义、应用领域、所具有的优势、信息融合的级别、通用处理结构、主要技术方法、要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和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下面就围绕这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多源信息融合是一种多层次,多方面的处理过程,包括对多源数据进行检测、相关、组合和估计,从而提高状态和身份估计的精度,以及对战场态势和威胁的重要程度进行实时完整的评估。简单说,多源信息融合就是对多源信息进行综合处理,从而得出更为准确、可靠的结论。例如我们感知天气,通过我们的体表感觉温度的高低,通过眼睛观察天气的晴朗或阴雨,通过耳朵听风的大小,然后将这些信息通过大脑的综合处理,对天气有一个总体的感知定位。 多源信息融合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军事上进行战场监视、图像融合,包含医学图像融合等、工业智能机器人(对图像、声音、电磁等数据进行融合,以进行推理,从而完成任务)、空中交通管制(由导航设备、监事和控制设备、通信设备和人员四部分组成)、工业过程监控(过程诊断)、刑侦(将人的生物特征如指纹、虹膜、人脸、声音等信息进行融合,可提高对人身份识别的能力)、遥感等。 信息融合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时因为它在信息处理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增强系统的生存能力,也就是防破坏能力,改善系统的可靠性;可以在时间、空间上扩展覆盖范围;提高可信度,降低信息的模糊度,如可以使多传感器对同一目标或时间加以确定;提高空间分辨率,多传感器信息的合成可以获得比任一单传感器更高的分辨率;增加了测量空间的维数,从而使系统不易受到破坏。 信息融合的级别有多种分类方法,若按数据抽象的层次来分,可分为数据级融合、特征级融合和决策级融合。数据级融合是直接对传感器的观测数据进行融合处理,然后基于融合后的结果进行特征提取和判断决策。数据级融合的精度高,但由于数据量大,故处理的时间长,代价高,数据通信量大,抗干扰能力差,并且要求传感器是同类的。多应用在多源图像复合、同类雷达波形的直接合成等。特征级融合是先由每个传感器抽象出自己的特征向量(比如目标的边缘、方向、速度等信息),融合中心完成的是特征向量的融合处理。这种融合级别实现了可观的数据压缩,降低了通信带宽的要求,有利于实现实时处理,但却损失了一部分有用信息,使融合性能有所降低。决策级融合是先由每个传感器基于自己的数据作出决策,然后融合中心完成的使局部决策的融合处理。这种级别的融合数据损失量大,相对来讲精度低,但却抗干扰能力强,通信量小,对传感器依赖小,不要求同质传感器,融合中心处理代价低。 图1、集中式结构 多源数据融合的通用结构有集中式结构、分布式结构和混合式结构。集中式结构是所有传感器的数据直接送给融合中心进行处理,结构如图1所示。 分布式结构是融合中心收到的是经过局部处理的数据,结构如图2所示。混合式结构是

喻国明《传媒经济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十章 信息技术与产业融合——第十二章 传媒投融资)【圣

第十章信息技术与产业融合 10.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数字化信息技术与媒介融合 1.数字化信息技术革命的兴起 (1)信息技术革命 信息技术革命,主要是以微电子、计算机等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本次信息技术革命起源于20世纪30—70年代核能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航天技术的突破。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由于微电子技术的产生和迅速发展、电子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及其在各个技术领域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革命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数字化是最近这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最主要的特征。 数字化信息技术革命,也可以定义为用0和1编码来表达和传输一切信息的一场综合性技术革命。数字化信息技术将文字、图像、音乐、数据和其他信息,以0和1的形式储存、压缩与更正,通过光纤或无线频谱以光速传输,具有易交换、高容量、高稳定和高清晰等特

点。 (2)信息技术革命的影响 ①信息技术革命不仅催生了独立的信息产业,而且具有极大的外部性,以信息技术为中心,引发了现代技术领域的巨大变革,形成了新兴技术群。 ②信息技术的数字革命改变了过去以原子为主的世界,代表着一种新的信息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用数字技术取代了以模拟技术存取、加工、传输信息的方式,带来了信息处理、生产消费和日常生活的革命性变化。 ③信息技术革命使各行业之间达到一定程度的“融合”,尤其是计算机业、通信业和信息内容产业的聚合,带动了服务业以及整体经济的稳定增长。信息技术革命通过世界各国的信息基础设施和国际互联网,使距离很远的不同专业生产空间的联系更为紧密,推动了全球化进程,成为新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3)新经济 新经济,有些情况下,新经济又称信息经济、数字经济、网络经济、知识经济,是指以信息技术革命和全球化为基础的,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的高增长、低通胀、科技进步快、经济效率高的一种经济状态。新经济具有以下特征:①以IT技术为基础;②知识成为经济增长的内在要素并改变经济结构;③边际报酬递增;④高利润与高风险性并存;⑤全球经济一体化。 2.数字革命对“媒介融合”的影响 数字化信息技术革命对于传播媒介的直接影响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传统媒介经历数字化过程而变为新媒介

先进制造业与信息化6种融合类型分析

先进制造业与信息化6种融合类型分析 先进制造业的内涵包含了三个层次:微观产品和技术工艺层面、中观企业经营管理层面和宏观市场网络结构层面,结合互补性融合与替代性融舍2种融合类型分析,最终产生了信息化与先进制造业的6种融合类型。通过分析6种融合类型的特点,为我国信息化与先进制造业融合提供了参考建议。 绪言 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已经成为推动全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源动力,从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看,工业化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而信息化是工业化之后,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个新阶段;从社会经济结构变迁的角度看,信息化是在工业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经济形态,是工业革命后的又一次产业革命,必将会带来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的重大变革,催生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工业化起步较晚,1953年开始执行的“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我国有计划、有步骤的工业化进程的开端,经过近60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处于工业化发展中期阶段,而由信息技术引爆的新技术革命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的如火如茶,使我国面临着推进工业化的挑战,同时还面临着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挑战。针对这一特殊时期,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一“五化”并举,“两化”融合的战略思考,从锻造国家竞争优势的高度诠释了工业化和信息化互动发展的内涵,为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实践、理论研究提出了重要的命题。 一、先进制造业与信息化融合的内涵 1.1 先进制造业与信息化融合的意义 “先进制造业”是学术界近年提出的新概念,先进制造业是指制造业不断吸收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机械、材料以及现代管理技术等方面的高新成果,并将这些成果综合应用到制造业的生产、制造模式、运营管理和市场网络组织中,体现了技术先进性、制造模式先进性、管理模式先进性、和市场网络组织先进性,因此从广义的角度看,先进制造业包括了先进制造技术、先进制造模式、运营管理模式和先进的市场网络组织,另外,先进制造业利用先进技术,包括信息技术、新环保技术等,把数字化或者更环保的技术、产品和服务嵌入传统产品和服务,增强产品的信息传输、存储和处理功能,或者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从而形成先进制造产品。因此,先进制造业的内涵包含产品/服务、技术/工艺、制造模式、运营管理和市场网络结构5个维度,具体含义如图1所示。 图1:先进制造业的内涵 通过上图可以认识到,信息技术属于一种渗透性技术,可以渗透到先进制造业的各个纬度,因此,促进先进制造业与信息化融合,对我国先进制造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研究信息化与先进制造业融合,也必须依据先进制造业的内涵加以阐释。 1.2 先进制造业与信息化融合层次 信息化与先进制造业融合是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一个重要领域,周振华教授认为实际的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百动发生在产品、生产经营和产业三个不同层次。信息化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具有类似的承载主体,先进制造业与信息化融合可以分为微观层面、中观层面和宏观层面,微观层面表现为产品和工艺技术的信息化改造,中观层面表现为企业制造模式和运营管理模式的信息化提升,宏观层面表现为制造业企业市场网络组织的信息化变革,具体划分见图2所示。 图2:先进制造业与信息化融合的内涵 1.2.1 先进制造业与信息化在微观层面的融合 先进制造业与信息化融合在微观层面表现为产品信息功能的拓展和加工工艺的改善。产品信

浅析信息融合技术及应用

浅析信息融合技术及应用 近年来,由于信息融合技术充分利用多源数据的互补性和电子计算机的高速运算和智能,提高了信息处理结果的质量而受到广泛的关注。信息融合是数学、军事科学、计算机科学、自动控制理论、人工智能、通信技术、管理科学等多种学科的交叉和具体运用。随着应用系统逐渐扩大,所需的功能也越来越复杂,使用的传感器种类也相应增多。原先的单一传感器检测技术已不能满足要求,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应运而生。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就是对同一检测对象,利用各种传感器检测的信息和不同的处理方法以获得该对象的全面检测信息,从而提高检测精度和可靠性。在多传感器系统中,信息表现为多样性、复杂性以及大容量,信息处理不同于单一的传感检测处理技术,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已成为当前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1.信息融合技术的基本理论 1.1 信息融合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定义:充分利用不同时间与空间的多传感器信息资源,采用计算机技术对按时序获得的多传感器观测信息在一定准则下加以自动分析、综合、支配和使用,获得对被测对象的一致性解释与描述,以完成所需的决策和估计任务,使系统获得比它的各组成部分更优越的性能而进行的信息处理过程。 基本原理:充分利用多个传感器资源,通过对传感器及其观测

信息的合理支配和使用,把多传感器在空间或时间上可冗余或互补信息,依据某种准则来进行组合,以获得被测对象的一致性解释或描述。将信息融合划分成如下几个过程:对准、相关、滤波、识别和威胁评估及态势评估。 图1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处理模型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与单传感器信号处理相比,单传感器信号处理是对人脑信息处理的一种低水平模仿,不能像多传感器信息融合那样有效的利用更多的信息资源,而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可以更大程度地获得被测目标和环境的信息量。多传感器信息融合与经典信号处理方法之间也存在本质的区别,关键在于数据融合所处理的多传感器信息具有更复杂的形式,而且可以在不同的信息层次上出现。 1.2 信息融合的分类和结构 分类:(1)组合由多个传感器组合成平行或互补方式来获得多组数据输出的一种处理方法,是一种最基本的方式,涉及的问题有输出方式的协调、综合以及传感器的选择。在硬件这一级上应用。 (2)综合信息优化处理中的一种获得明确信息的有效方法。 (3)融合当将传感器数据组之间进行相关或将传感器数据与

信息技术与文化产业

一、名词解释 1、信息:信息是客观存在的事物,通过物质载体所产生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所包含的一切可传递和可交换的内容。 2、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等各种硬件设备、软件工具与科学方法,对文图声像等各种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存储、传输与使用的技术之和。 3、文化产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文化产业定义为: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 4、数字化内容产业:数字化内容产业指将图像、文字、影像、语音等内容,运用数字化高新技术手段和信息技术进行整合运用的产品或服务。 5、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是利用计算机对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综合处理、建立逻辑关系和人机交互作用的技术。 6、网络新媒体: 7、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在向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演进过程中,其技术功能趋于一致,业务范围趋于相同,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能为用户提供语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 8、数字媒体技术:是实现数字媒体的表示、记录、处理、存储、传输、显示、管理等各个环节的软硬件技术,一般分为数字媒体表示技术、数字媒体创建技术、数字媒体压缩技术、数字媒体存储技术、数字媒体传输技术、数字媒体管理技术和数字媒体保护技术等。 9、感觉媒体:指能够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使人产生直接感觉(视、听、嗅、味、触觉)的媒体技术,如语言、音乐,各种图像、图形、动画和文本等。 10、表示媒体:是指为了传送感觉媒体而人为研究出来的媒体,借助这一媒体可以更加有效的存储感觉媒体。或者是将感觉媒体从一个地方传送到远处另外一个地方。包括语言编码、电报码、条形码、静止和活动图像编码以及文本编码等。 二、简答题 1、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区别 首先,机构性质不同。文化事业机构是政府部门的附属单位,以行政方式管理。文化产业机构是企业单位,以企业法人进行经营活动。 其次,生产目的不同。文化事业不以盈利为目的,它所生产的精神产品或提供的文化服务不能在市场上得到完全的价值实现,从而满足其再生产的需要。而文化产业是以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为商品,在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的经济实体,它以盈利为目的,主要受经济规律和市场导向的支配。 再次,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所担当的社会任务和历史使命的侧重点不同。文化事业主要担负着传播先进文化,通过特有的方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的责任;文化产业则主要是按照价值规律产生经济效益并让文化生产和文化产品直接进入市场机制,直接为社会创造经济价值。 2、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联系 第一,发展文化事业能够拉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对文化事业的投入也是对文化产业的间接性投资,是为文化产业作出开源性的投资,同时也是对文化产业消费潜能的培养。 发展文化产业为发展文化事业奠定物质基础。文化产业发展了,才会对文化事业产生投入的回报。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划分也不是绝对的,

BP神经网络在信息融合技术中的应用

BP神经网络信息融合技术中的应用 宋志英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测绘与地理科学学院,辽宁阜新(123000) 摘要:主要介绍了组合导航系统中GPS/INS(卫星导航定位/惯性系统制导)中的传感器信息融合方法,并提出了多源图像融合制导的思想与方法.本文指出比较有应用前景的信息融合研究方法是基于模糊逻辑、小波分析等方法。为此提出了引入Elman神经网络,描述了它的状态估计的设计方法。,进而用Matlab程序实现神经网络的训练过程。 关键词:多传感器;组合导航;信息融合;BP神经网络;卡尔曼滤波 1. 引言 全球定位系统(GPS)是一种高精度的全球实时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它是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使用方便、成本低廉,操作简便。但它存在着动态响应能力较差, 易受外界信号干扰、动态环境中可靠性差以及数据输出频率低及等及完善性较差的缺点。惯性导航系统(INS)由于工作的完全自主性,成为目前航行体上的主要导航设备之一,但存在着误差会随时间增大的缺点。为克服这些缺点,根据INS和GPS导航功能优势互补的特点,以适当的方法将两者组合起来提高系统的整体导航精度。GPS接收机在惯导位置和速度信息的辅助下,也将改善捕获、跟踪和再捕获的能力,并在卫星分布条件差或可见星少的情况下导航精度不致下降过大[1]。由于优点显著,GPS/INS组合系统被一致认为是飞行载体最理想的组合导航系统,GPS和INS数据融合算法中最常用的工具是卡尔曼滤波器[2],但是在使用卡尔曼滤波器时,尚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如处理速度等。本文设计了实现车载GPS/INS组合导航系统最优综合的联合卡尔曼滤波器,并给出了滤波算法。提出了一种自适应联合卡尔曼滤波器结构及其算法,并应用于GPS/INS组合导航系统的最优综合校正中。因此,将GPS的长期高精度特性与INS的短期高精度特性进行有机结合,使两者的组合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 2. INS/GPS组合系统模糊推理规则 由于GPS/INS的系统误差以及外界干扰的影响,因此,组合导航系统模型的系统误差和量测噪声事先是未知的或难以精确确定的信号。模糊推理(如图1所示)是以模糊逻辑为基础模拟人的思维并进行知识处理,模糊系统的隶属度函数等设计参数依靠经验进行。通常,卡尔曼滤波器用于解决导航系统的参数估计问题,它可以从被噪声污染的观测值中实时地估计出系统的状态。但是,实际系统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系统模型,难以用精确的数学模型描述。由于惯性元器件、GPS接收机输出数据误差的不确定性,系统噪声和量测噪声是事先未知或不能确定的信号。因此,使用卡尔曼滤波进行导航参数的估计时,系统参数估计的精度及可靠性受到很大的限制。模糊聚类多用于图像融合与图像边缘检测.聚类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对用一组参数表示的样本群进行分类的过程.其中比较常用的是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模糊聚类的过程,也就是样本中的特征参数被融合、样本按标准被分类的过程.当选定一种相似性度量、差别检验以及停止规则后,就可得到一种特定的聚类分析算法.一般来讲,相似性度量的定义、聚类算法的选择、数据的排列方位,甚至输入数据的次序,都可能影响聚类的结果.因此,在使用聚类分析法时,应对其有效性和可重复性进行分析,已形成有意义的属性聚类结果.

电子信息技术与生命科学的融合sc

电子信息技术与生命科学的融合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电子克隆,基因芯片,电子细胞等三方面关于电子技术与生物学融合相关的内容。生物医学电子学目前尚是一个采用单向移植和双科交融的边缘科学,从交叉学科的层次来看,尚处于较低的层次,但是它肩负着生命科学与信息科学两个自然科学领头羊的交叉任务,因此面向21世纪,人类必须运用创新的发散思维,即采用对现有科学的求异和批判思维,建立更开放的大学科观,以迎接21世纪的挑战。 关键词:基因芯片;电子细胞;电子克隆 生命科学与信息科学将并肩齐驱,交叉配合领导其他科学技术进步。今后科学发展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个领域中的科学技术究竟能向人类自身的机体逼近到何种程度。而在解决这一类问题中,21世纪的生命科学的研究成果将以特有的方式向自然科学的其它学科进行积极的反馈与报答。 1 基因芯片 1.1 基因芯片技术及其发展 生物芯片的概念由Fodor等人在1991年提出,是指能够快速并行处理多个样品并对其所包含的各种生物信息进行解剖的微型器件,它的加工运用了微电子工业和微机电系统加工中所采用的一些方法,只是由于其所处理和分析的对象是生物样品,所以叫生物芯片(Biochip)。在生物芯片技术中,基因芯片技术建立最早,也最为成熟。基因芯片,又称DNA微阵列(DNA microarray),是把大量已知序列探针集成在同一个基片(如玻片、膜)上,经过标记的若干靶核苷酸序列与芯片特定位点上的探针杂交,通过检测杂交信号,对生物细胞或组织中大量的基因信息进行分析。其突出特点在于高度并行性、多样性、微型化和自动化。高度的并行性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实验的进程,而且有利于DNA芯片技术所展示图谱的快速对照和阅读。多样性可以在单个芯片中同时进行样品的多参数分析,从

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6年版) 报告编号:1620859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https://www.360docs.net/doc/844924290.html,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6年版)报告编号:1620859 ←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765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网上阅读:https://www.360docs.net/doc/844924290.html,/R_QiTaHangYe/59/XinYiDaiXinXiJiShuShiChangXin gQingFenXiYuQuShiYuCe.html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是随着人们日趋重视信息在经济领域的应用以及信息技术的突破,在以往微电子产业、通信产业、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软件产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一方面具有传统信息产业应有特征,另一方面又具有时代赋予的新的特点。 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明确了战略新兴产业是国家未来重点扶持的对象,在国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七剑客”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是唯一一个指向“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将被重点推进。它包含了下一代通信网络、物联网、三网融合、新型平板显示、高性能集成电路和以云计算为代表的高端软件等相关产业。这些产业其实代表着全世界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也是各国重点竞争的领域。 受全球经济低迷的影响,2013年电子信息制造业增速有所放缓,传统信息产业增长乏力。但让人眼前一亮的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不断发挥引领作用。在移动互联网的带动下,通信设备行业发展最快。2013年1-12月,我国通信设备行业出口额达1773亿美元,增长18.7%;进口额488亿美元,增速21.1%。2014年,我国通信设备行业实现销售产值、出口交货值、内销产值分别增长16.4%、10.8%和21.7%,均高出全行业平均水平。大数据、智能城市、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成为年度热词。大中城市家庭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拥有率已达到80%。家庭宽带接入、网络视频、网络购物等业务已成为信息消费的主要增长点。 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6年版)认为,随着政策带动、市场拉动、创新能力推动效应的逐步放大,新一代信息技术逐步进入快速成长期,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钱景”看好。信息网络及应用市场规模至少达到数万亿元,数字电视终端和服务未来6年累计可带动近2万亿元的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