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记忆论文-哲学论文
关于哲学的论文2000字1
关于哲学的论文2000字中国传统哲学非常重视“诚”,特别是先秦时代的思孟学派,其“诚”观念非常深刻且甚为严密。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哲学的经典论文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哲学的经典论文篇一中国哲学“诚”观念的深刻内涵中国传统哲学非常重视“诚”,特别是先秦时代的思孟学派,其“诚”观念非常深刻且甚为严密。
开掘这份宝贵的思想遗产,对于理解中国传统哲学乃至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对于指导当代人的日常生活也有紧迫的现实意义。
一、“诚”观念的重要地位在中国古代,无论儒家、道家还是释家,其实都重视诚。
道家中的庄子学派多处言及诚,《渔父》强调“不真不诚,不能动人”;《徐无鬼》中告诫统治者:“君若勿已矣,修胸中之诚,以应天地之情而勿撄。
”唐代释道世撰《法苑珠林》120卷,其中专列有“至诚”篇。
儒家中荀子等也强调诚,不过主要取诚其意而言;最为推崇诚的莫过于思孟学派。
思孟学派的主要著作是《中庸》和《孟子》。
据传《中庸》为子思所作,是此则早于《孟子》。
事实上,《中庸》与《易传》的思想与表述多有相通相洽之处,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都致力于究天人之际,阐发天道与人道相通的哲理。
张岱年先生曾考证《易传》之作当在庄子之前,那么,《中庸》的主要思想也应该形成于孟子之前。
《中庸》一书集中讨论“圣人之道”。
通常人们说,圣人之道实即中庸之道,并不为过。
就“中庸”的字义分析,程颐认为“中”乃天下之正道,“庸”乃天下之定理,二者均为体;王夫之则发挥传统的阐释,认为“中庸”是讲中之用,以中为体,以庸为用。
无论“庸”作“常”或作“用”解,中庸均具有本原意义。
然而,张岱年先生提出了一个很值得注意的观点,他认为“中庸”并不是该书最重要的观念,其最重要的核心观念是诚;《中庸》以诚为人生的最高境界,人道的第一原则①。
张先生的观点是很有道理的。
从心学角度看,诚是中庸的基石。
通观《中庸》一书,首先解释“中庸”,再与三达德等相联系,然后申述道不远人之旨,由此引出对诚的大段阐述,进而赞颂圣人之道,论述具有很强的逻辑力量。
回忆性哲学作文
回忆性哲学作文嘿呀,有时候我就爱回忆过去的事儿,然后突然就从那些回忆里咂摸出点哲学的味道来。
我记得小时候,特盼着过年。
那时候觉得过年就是全世界最棒的事儿,有新衣服穿,有好多好吃的,还能拿到压岁钱。
现在回想起来啊,那时候的快乐可真简单。
这就不禁让我想到一个哲学的事儿——幸福的本质到底是啥?像小时候,就那么点儿物质上的小满足就能让自己幸福得不行。
现在长大了呢,可能有了更多的东西,却有时候觉得幸福没那么纯粹了。
是不是幸福这个东西啊,就跟我们心里的期待值有关呢?当我们期待低的时候,一点点的收获都是满满的幸福;等期待像气球一样被吹得老大,就很难被满足了。
再说说上学那会吧。
在学校里,总有那种成绩特别好的同学,那时候就特羡慕他们。
感觉他们就是被光环笼罩着的。
我呢,就总是在中游晃悠。
有次考试没考好,心里特沮丧,觉得自己好像比别人差了好多。
现在回头看,这其实也是一种很有趣的哲学现象。
我们总是在跟别人比较,好像自己的价值就取决于和别人的差距。
可实际上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和特点啊。
就像花,有些花开得早,有些花开得晚,但不代表晚开的花就不美丽呀。
我们在社会这个大花园里,干嘛非要按照别人的花期来评判自己呢?还有一次,我和小伙伴闹别扭了。
当时觉得天都要塌了,觉得这朋友肯定做不成了。
我那时候就在想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怎么这么脆弱呢。
可后来过了几天,我们又和好了,而且感情好像还更好了。
这又让我琢磨起来,人际关系就像是一个弹性十足的橡皮筋。
有时候它会被拉得很长,看起来好像要断了,但只要有那么一点拉力的改变,它又能恢复如初。
这是不是说明,在人际关系里,包容和理解就是那个改变拉力的关键因素呢?回忆里啊,还有那些做错事被父母批评的时候。
当时心里特别不服气,觉得父母不理解自己。
可随着自己慢慢长大,开始理解父母当时的苦心了。
这就像是一个成长的哲学循环。
我们从自我中心出发,觉得全世界都得围着自己转,慢慢地,经过一些事儿,就开始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了。
哲学论文写作范文
哲学论文写作范文哲学以其深刻的反思性和批判性成为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哲学论文写作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哲学论文写作范文篇1浅谈中国哲学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摘要:于是,有没有哲学成了中国哲学的“元问题”,促使学术界的仁人志士深入地反思中国文化中的哲学精神,哲学观念和哲学底蕴。
但我要说的是,中国古代虽然没有名正言顺的神学世界观,但中国传统文化中也不乏有“上帝造人说”,“女娲补天”,“盘古开天劈地”等神话传说和《神创论》,“神化自然”等神学的影子。
但这并不是说“中国没有哲学”,只是可以谦虚地说:中国虽无西方式哲学体系和哲学论著,但中国不乏有哲学思维和哲学精神。
关键词::哲学,文化,哲学精神,传统文化一、中国哲学的元问题中国很长时期里文史哲不分,以学科专门形态出现的哲学家及著作呈现出非常复杂的样态。
表面上看,中国好像没有一位严格意义上的哲学家,也没有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哲学著作。
于是,有没有哲学成了中国哲学的“元问题”,促使学术界的仁人志士深入地反思中国文化中的哲学精神,哲学观念和哲学底蕴。
首先,我们来探究中西方文化中的哲学底蕴。
西方哲学大师常讲:“我们所说的哲学,无非是介于神学和科学之间的东西。
”科学设计的是一切可以被认识的理性的东西,神学则超越于理性的知识之上,是超验的,非理性的,哲学则见于二者之间,回答二者所不能回答的问题。
可见,西方哲学起源于神学,以科学为原动力。
这里的“科学”非同中国文化中的“科学”概念。
中国文化中,科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是将日本之“学科”一词变形使用。
科学和技术不分家,经常放在一起使用。
西方文化则不同,科学是科学,技术是技术。
在西方文化中,科学是从确定研究对象的性质和规律这一目的出发,通过观察,调查和实验而得到的系统的知识。
科学有三种主要功能:技术功能,学术功能和社会功能。
科学的技术功能是显而易见的,科学作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有效手段,使人类摆脱了对物质世界的被动地位(这是中西方都认同的)。
关于哲学的论文2000字 [关于哲学的论文范文]
关于哲学的论文2000字[关于哲学的论文范文]哲学何为?这一问题的讨论,以人和世界关系的引入为前提。
人存在于世界之中,这是考察其他问题的基本出发点。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哲学的论文范文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关于哲学的论文范文篇一哲学何为哲学何为?这一问题的讨论,以人和世界关系的引入为前提。
人存在于世界之中,这是考察其他问题的基本出发点。
人和世界的关系,首先呈现为内在性与统一性的特点,中国人所说的天人合一,也可以看作是对此的概括。
然而,人不同于动物,动物只是内在于世界并仅仅表现为世界的构成,而不发生与世界的对象性关系;人和世界的关系则不仅具有内在性,而且呈现对象性的特点。
在单纯的内在性关系中,人与世界融合为一,并相应地主要表现为世界本身的安居者,而不是世界的发问者。
然而,人同时又参天地之化育、制天命而用之,并在这一过程中与世界形成对象性的关系。
就世界之为人的对象而言,关于世界的以下三重问题便难以回避:是什么?意味着什么?应当成为什么?“是什么”的提问主要在于敞开世界本身,它涉及人与世界的认识关系;“意味着什么”以世界对于人的价值意义为实质的内容,它更多地涉及人与世界的评价性关系;“应当成为什么”则蕴含着按人的价值要求来变革世界,它涉及的是人与世界的规范性关系。
不难看到,人与世界的如上三重关系,既蕴含着如何认识、把握世界的问题,也关联着如何改变世界的问题;作为人“在”过程的基本关系,它们同时构成了理解“哲学何为”这一问题的本体论前提与背景。
人和世界的认识关系及评价性关系,首先将哲学与说明世界、解释世界联系起来。
人对世界的说明和解释当然可以有不同的方式,例如,科学便是其中之一。
不过,科学主要是以分门别类的方式来把握经验世界的对象,无论是自然科学领域的生物、物理、化学,抑或社会科学领域的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等等,都是以分而别之的方式敞开、切人这个世界。
这种方式无疑有助于我们深人地了解这个世界,但是,它们同时又在不同的层面将世界加以分离,这种科学的图景中,世界往往呈现“分”与“别”的形态,借用庄子的话来表述,它们常常导向“判天地之美”。
哲学论文范文
哲学论文范文中西哲学比较以“中国哲学”和“当代世界的哲学”的原创建构为旨归,既孕育着比较的哲学,更催生着“世界的一般哲学”的理论建构。
以下是店铺整理分享的哲学论文范文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哲学论文范文篇一哲学的比较与比较的哲学中西哲学比较以“中国哲学”和“当代世界的哲学”的原创建构为旨归,既孕育着比较的哲学,更催生着“世界的一般哲学”的理论建构。
从理论上说,当中西哲学作为“他者”出现时,中西哲学比较的思路历程就已经开始了。
尽管,由于历史的原因,中西学者的中西哲学比较研究从一开始就具有明显的“西方中心论”的严重缺陷,但客观地说,没有西方哲学的传入和中国学者的中西哲学的比较研究就没有现代学科意义上的“中国哲学”的产生。
在当代,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深入发展,特别是面对当代人类的生存困境和价值危机,以及西方哲学主题的历史转换和现当代哲学对传统哲学的解构和颠覆,如何在新一轮中西哲学比较中,努力克服作为“标准”和“尺度”的传统哲学观的局限性,超越“可比”与“不可比”的“比较悖论”,在比较的路径和方法上实现新的突破,已成为国内哲学界共同关注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
对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既是哲学研究的题中之意,也是中西哲学比较研究赖以突破的前提和条件。
本文拟就上述问题试作探讨,以期将这些问题的研究引向深入。
一、中西哲学比较的目的和意义哲学比较,以哲学的自我认同为基础,既是不同哲学之间历史的和现实的对话与融通,更是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和哲学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
哲学比较既包括不同民族的哲学、不同哲学派别的哲学和不同哲学家的哲学,以及不同哲学家的不同哲学概念、命题和思想的共时性的比较,也包括同一民族、同一哲学派别、同一哲学家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上的哲学概念、命题和思想的历时性的比较。
哲学比较之所以可能,从共时性的视角来看,就是因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1],都是对自己时代声音的回应和对自己时代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现实问题的终极性思考和回答。
哲学论文哲学论文800字精选4篇
哲学论文哲学论文800字精选4篇哲学论文篇一摘要辩证唯物主义在坚持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的同时,又承认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本文根据在宜宾学院发生的一件无人售书摊的事件以及广西柳州市洛维路一个小区里有个无人看管菜摊,对其所折射的哲学道理和意义进行分析,并得出其所体现的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关键词无人售买现象物质意识辩证关系前言:本文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会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我们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还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反对割裂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一、无人售买现象1、宜宾学院的无人售书摊在宜宾学院校园,上学、就餐的路上,师生们都会经过一个独特的书摊,因为这个书摊没有摊主值班,全凭自觉,长期以来,已经成为了一块诚信的试金石。
平时无人看管,购书付款全凭学生自觉。
学生们都说:“书摊挺有意思的,蛮温馨,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老师也很喜欢,称赞其对学生的品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
”这一事件曾经还在教育界产生了小小的风暴,并广受好评,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一年的时间我们学校也增加了不少的无人售卖摊位,有买发夹的,有卖文具的,有卖生活用品风扇的。
“这些小摊不仅无人看管,而且自开摊以来几乎没有丢失过一本书一件商品。
小小的书摊能得到大家这么呵护,让大家默默遵守着这份诚信,这样很美”。
“这对学生来说就像是一堂生动的品行课,通过这种氛围潜移默化地教育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们,要遵守人与人之间那种美好的、起码的诚信,这也是现在社会所缺失的。
”2、广西柳州市的无人售菜摊广西柳州市洛维路一个小区里有个无人看管菜摊,菜价已经有10多年没有上涨了,在这个无人看管菜摊,买菜者自助选菜自觉付款,这种方式延续了近30年,菜钱一分未少。
中国哲学史小论文(精选五篇)
中国哲学史小论文(精选五篇)第一篇:中国哲学史小论文浅读孟子哲学思想混合1102仇昂1100000219作为儒家孔子之后的另一位闻名于世的思想大家,孟子的哲学方面的思想造诣至今仍然很值得我们学习,下面本文将从孟子的哲学思想介绍及其对当世人们的可借鉴之处进行阐述。
个人认为孟子的观点中包含了一定的唯心主义的成分。
孟子的天道认为:天是最高的、有意志的,人世间的朝代更替、君王易位,以及兴衰存亡、富贵穷达,均是由天命所定。
人对于天必须百依百顺,“顺天者昌,逆天者亡”,天意是不可抗拒的。
他站在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对立面,否认人的思想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认为人生下来就具有与生俱来的先天的善性的萌芽。
我认为孟子的思想是复杂的,其思想主要以唯物主义的成分居多:《孟子》书中所反映出来的关于认识论的见解,包含着许多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的。
我们在中学时期就学习过这段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增)益其所不能……”(《告子》下)指出有许多知能必须经历困难,经过挫折、失败,不断取得教训,受到锻炼,然后才能得之。
客观世界有其自己的规律,是人所不能违反的。
我们可以发现孟子明确地看到,一切事物发展和变化有其自己的一定的进程。
他在书中讲了一个故事作为比喻:宁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
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公孙丑》)上)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
最重要的一环在于掌握客观规律。
孟子拿夏禹治水,根据水势就下、可导而不可遏的规律,来说明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都须如此。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肯定在进行教育时,必须采取因人而异的多种方法。
孔子教育方法中“因材施教”。
但是,对孔子的“因材施教”有了发展。
认为教育学生必须要有一定的标准,使学生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
经典哲学论文范文3篇
经典哲学论⽂范⽂3篇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的解释——解释学⽅法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献研究中的运⽤内容提要:本⽂在简要勾勒解释学的历史和成就的基础上,集中探讨了解释的客观性和解释循环两个理论问题,并以马克思哲学⽂本研究为例,论述了解释学⽅法在运⽤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献研究时,应该遵循的若⼲原则。
关键词:解释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献研究⽅法论在当代条件下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献的研究,实际上就是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本作出新的解释:⼀⽅⾯揭⽰其本来意义,澄清由于历史的原因⽽附加其上的种种误解和误读;另⼀⽅⾯阐扬和彰显其当代价值,实现其与时俱进的发展。
笔者认为,⾃觉地借鉴并合理地运⽤现代解释学的理论与⽅法,对于有效地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献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提出⼏个问题,与识者共同探讨。
⼀解释学(hermeneutics,⼜译为释义学、诠释学等)不是⼀个特定的哲学流派,⽽是⼀种关于意义、理解和解释的哲学理论。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希腊,当时是⼀门如何把隐晦的神意转换为可理解的语⾔的技术[1];中世纪的奥古斯丁等⼈在解释《圣经》和宗教教义过程中逐渐使之系统化;宗教改⾰时期,马丁·路德⼜使它逐渐发展成为⼀门诠释经⽂和法典的技术性学科。
但是,作为⼀门专门研究意义、理解和解释的哲学理论,现代解释学是19世纪以后的产物。
德国哲学家施莱尔马赫是其先驱,⽣命哲学家狄尔泰是它的开创者,其他主要代表⼈物有海德格尔、伽达默尔、哈贝马斯和利科等。
经过⼏代⼈的共同努⼒,解释学已经发展成为⼈⽂科学领域内普遍有效的⽅法论(当然其意义不限于此)。
⼈们⼀般把解释学划分为古典和现代两种类型,这固然有时间因素的考虑在内,但更重要的是性质上的差别,因为这⾥的“古典”和“现代”都是在现代解释学范围内的区分。
从历史上看,德国哲学家施莱尔马赫(friedrich schleiermach,1768?834)⾸次提出了有关正确理解和避免误解的普遍解释学理论。
关于哲学毕业论文优秀范文欣赏(共3篇)
关于哲学毕业论文优秀范文欣赏(共3篇)说到哲学想必对于很多的小伙伴们来说应该都不会陌生了吧,它主要是由人的终极求知本性和人类生存、生活实践的终极需要所推动,应这种终极本性和需要而诞生。
本文就整理了关于哲学方面的论文来供大家欣赏。
第1篇:霍布斯与现代政治哲学方法论的奠基蒋小杰摘要:现代政治哲学的核心方法是建构主义,这一方法的奠基者是霍布斯。
他为这一方法铺就了认识论的基础,涂抹了实践理性的底色,并初步提供了建构主体、建构程序以及建构产出等基本构件。
他对这一方法非自觉的初步应用基本型构了现代政治哲学的进展。
但需要明确的是,霍布斯的工作只是为这一方法论进行了奠基,其本人并不就能称为建构主义者,他对这一方法的应用存在着严重的普遍性不足的缺陷。
不过,这反倒使得方法论的探讨呈现为开放性,为康德的道德建构主义、罗尔斯的政治建构主义提供了广阔的探索空间。
关键词:建构主义;政治哲学方法论;霍布斯;罗尔斯政治哲学理论体系的创建始终面临着对自身所持有的正义规范予以正当性证成的任务,这一任务已然承带了对正当性证成方法的先在选择。
在现代政治哲学的语境之内,由于主体性资源的开掘,特别是在康德掀起对主体理性能力的批判之后,政治哲学体系的创建与证成方法的选择愈益成为二而一之事,至1980年代罗尔斯旗帜鲜明地提出“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现代政治哲学的方法论才最终得以定型。
在此之后不断的调整和更新中,“建构主义”因其所具有的综合性和一般性的特质,能够较好地兼容诸如直觉主义、功利主义、基础主义及历史主义的证成范式,逐渐被认可为现代政治哲学的核心方法。
建构主义方法并不是在罗尔斯这里才遽然而成,而是现代政治哲学长期发展的结果,有学者甚至还疑惑性地提出了“是否在逻辑上导致了三个阶段的划分,即从霍布斯(近代政治哲学的开端)到康德(以理性为最高原则的经典启蒙观念),再到罗尔斯(现代政治哲学的复兴与自觉的建构主义――主要从方法论上来考虑)?”当然,目前还只是明确了康德与罗尔斯两者在建构主义方法论确立过程中的凿凿地位,而对霍布斯的地位持保留态度,认为有待“详细的阐述”。
关于哲学相关小论文(2)
关于哲学相关小论文(2)哲学相关小论文篇二从《大众哲学》到《通俗哲学》《大众哲学》和《通俗哲学》这类读物,比之高深的哲学专著,似乎难登哲学的大雅之堂。
在十九世纪的欧洲,不管是否真能读懂,人们总是喜欢在客厅的显要之处摆上康德和黑格尔的哲学著作作为点缀。
《大众哲学》和《通俗哲学》却没有这样的功用。
它们是大众的读本,这些书在农村、在山乡、在车间、在学校到处都有人争相传阅。
它不仅使人感到亲切,而且能够使人从字里行间看到人类智慧的火花,激起人们的热情,唤起人们去思索。
人民喜爱通俗的哲学,通俗的哲学也只有在人民中才能找到自己的生命。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智慧的优秀成果,它是科学的哲学,又是实践的哲学,它不仅要求理论具有系统性、逻辑性和深刻性,而且要求它具有实践性,要求哲学成为广大群众手中的武器。
这就离不开哲学的普及和通俗化的工作。
通俗的哲学以其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富于启发和引导作用,而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从艾思奇同志的《大众哲学》,到现在的《通俗哲学》,其间经过了半个世纪,可以说,它们是我国哲学通俗读物中具有代表性的两本。
在我国,最初系统从事哲学通俗化工作的,是年轻的艾思奇同志。
从一九三四年十一月到一九三五年十月,艾思奇同志在《读书生活》半月刊上每期发表一篇通俗的哲学文章,以后结集成书,于一九三六年一月出版,初名《哲学讲话》,同年六月第四版改名为《大众哲学》。
这就是我国第一本系统的通俗哲学读本。
艾思奇同志在谈及这本书的体裁时说:“这种通俗的体裁还没有人尝试过,甚至是没有人屑于尝试的。
”(《艾思奇文集》第一卷,第285页)但是这种“没有人屑于尝试”的体裁却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在人民大众中间引起了强烈反响。
从一九三六年第一版到一九四八年已出到三十二版。
一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通俗读本在国民党实行反革命文化围剿的情况下,能够在十二年内再版三十二次,可见其受群众欢迎的程度。
哲学是时代的产儿。
《大众哲学》的问世,正是时代的需要所决定的。
哲学毕业论文范文
哲学毕业论文范文在哲学研究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假问题。
这些假问题可能是由人们思维本身的错误引起的,也可能是在误解、误译的过程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哲学毕业论文范文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哲学毕业论文范文篇一“消灭哲学”还是“扬弃哲学”?在哲学研究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假问题。
这些假问题可能是由人们思维本身的错误引起的,也可能是在误解、误译的过程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
在马克思哲学研究的领域里,人们对马克思的所谓“消灭哲学”观点的提出与讨论,无疑属于假问题的范围,而这一假问题的出现,完全是由错误的翻译造成的。
显而易见,揭露并祛除这个假问题的目的,既是为了维护马克思哲学的纯洁性,也是为了使哲学研究在这个问题上迷途知返,用维特根斯坦的话来说,就是使误入捕蝇瓶的苍蝇找到逃离捕蝇瓶的路径。
一众所周知,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1844) 中,马克思批评了当时的“实践派”和“理论派”对德国哲学的误解。
马克思认为,“实践派”提出了否定当时德国哲学的要求,尽管提出这个要求并没有错,但该派仅限于提出这个要求,并没有认真地去实现它,却是错误的。
为此,马克思以批评的口吻写道:Mit einem Worte: Ihr koennt die Philosophie nicht aufheben,ohne sie zu verwirklichen. [1]由于这句话以字母M带头,我们不妨称它为“M句”。
在20世纪50年代中央编译局的译本中,这句话被译为:一句话,你们不在现实中实现哲学,就不能消灭哲学。
[2]马克思还指出,尽管“理论派”坚持了与“实践派”不同的方向,但也犯了同样的错误。
它的根本缺陷可以概括如下:Sie glaubte, die Philosophie verwirklichen zu koennen, ohnesie aufzuheben. [3]由于这段话以字母S带头,我们不妨称它为“S句”。
哲学方面论文写作范文
哲学方面论文写作范文哲学会随着人性的发展而发展,但它的发展方式是自我否定和否定之否定的。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哲学方面论文写作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哲学方面论文写作范文篇1浅谈哲学知识与哲学智慧【摘要】以维特根斯坦为代表的先哲们对新一代年轻学者的学科理论建设和教学战线上的实践者的实际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文从成为“刺猬型”学者还是“狐狸型”学者、如何进行治学研究等角度浅谈笔者对西方语言哲学研读时细碎点滴的沉淀所悟。
【关键词】西方语言哲学刺猬型学者狐狸型学者在读图、解构和恶搞一切常规和正统的今天,读文索字,冥思吟想仍然具有莫大的乐趣。
冯契先生在他最为重要的一部哲学著作《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中所阐述的三个基本观点使我印象深刻,他曾说:我们的学术、我们的研究、我们的思考、我们的读书等,无外乎就是如何把知识转化为智慧、把理论转化为方法、把观念转化为德性。
因此,学习西方语言哲学,笔者认为不应把大师肢解为一些死的教条;不谈真理理论,是不愿意把真理理论谈死(Seek our truth in the search of truth);不想把维特根斯坦当做语言哲学死的知识来加以拙劣地总结;更应该试着把握传承维特根斯坦先哲们的精神和智慧。
当然,这种尝试性地思考可能仍然很拙劣,但坚信真正的哲学不是死的知识,而是对其活的思考。
一、刺猬与狐狸——学者的两种类型英国自由主义思想大师塞亚·柏林在《刺猬和狐狸》一书中,根据西方谚语形象地将学者分为两类:“刺猬型”和“狐狸型”。
“刺猬型”学者相信宇宙间存在一个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的体系。
“狐狸型”学者则不相信任何系统,更不相信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可以靠一个体系就可以解决。
美国哲学史家M.怀特把20世纪的哲学史形象地描述为“狐狸”与“刺猬”斗争的历史。
所谓“狐狸”,是指注重感性经验和细节分析的英美哲学家,如逻辑实证主义与语言分析学派;而“刺猬”,则是指热衷建立宏伟体系、崇尚综合方法的欧洲大陆哲学家,如康德、黑格尔以及20世纪的萨特、海德格尔等。
哲学论文模板范文
哲学论文模板范文西方哲学史倾注了众多哲学家生生不息的努力,无论从任何一个角度来说,它很显然是一部发展史,无论是世界观的还是方法论的。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哲学论文模板范文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哲学论文模板范文篇一西方哲学的两条路径摘要:我们通常意义上的西方哲学史都是从其主要内容角度进行梳理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等。
然而,其中的两个重要概念的发展,也可以被我们用来看做西方哲学史的概观。
从理性与非理性的角度,可以毫不费力地看出几千年西方哲学在神与人的纠葛中所做的努力,并且可以概括为两条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理性;非理性;神;人中图分类号:B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35-0229-02西方哲学史倾注了众多哲学家生生不息的努力,无论从任何一个角度来说,它很显然是一部发展史,无论是世界观的还是方法论的。
但这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理解。
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看,从其中的核心:神与人的纠葛中,就可以清楚地看出是两条路径不断发展完善、成就辉煌的过程。
一、从神的世界开始可以简单地说是自上而下,人一直理性地在非理性物中寻找自己。
人类在最初的探索中,都习惯性地从自身之上去寻找世界及众生的答案,妄图通过神或上帝来解释自身的终极所在。
然而,在这一系列努力中,神的形象光辉耀眼,却始终找不到人应有的位置。
无论是从民间信仰到口头传送的神谣,还是从《神谱》[1]到《荷马史诗》[2](以下版本皆同),人始终都没有感受到自身的存在,一直在神的世界中徘徊,希望有那么一个万能的神能够给人类带来光明与幸福。
但是,在神的世界中我们看到很浓烈的人的影子,无论是《神谱》还是《荷马史诗》,强烈的神的意志统治下的人与神的纠葛,却无处不将神描写得与人相似,具有人的情感,拥有人的行为方式。
可以这么说,在神的光环感召下,那时的人分不清楚到底是神似人,还是人来源于神。
以泰勒斯开始的自然哲学家,开始了摆脱神话世界的步伐,开始从人的自身之外去寻找答案,水、火等任何一种元素都有可能成为他们的本原与始基。
有关哲学方面论文写作
有关哲学方面论文写作哲学总在寻求普遍和超越,却又最个性化,具有多姿多彩的民族性内容和形式。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有关哲学方面论文写作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有关哲学方面论文写作篇1浅谈庄子哲学思想的人生哲学摘要:庄子哲学思想的博大深远已是人所共识的,而人生哲学是庄子哲学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思想不仅在道家心性理论的发展史是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面对现世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的极度扩张的情势下,它可以为人们在精神层面上提供一种矫正的力量,促使人们不断反思自己的价值追求,避免向外追逐,使人为物役的心性异化和扭曲。
本文着重探讨庄子的人生哲学,同时加深了对他的哲学思想的理解,对现代社会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庄子;人生哲学;现实意义一、《庄子》概说《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重要著作,在唐朝又被尊称为《南华经》,由庄子及其后学所著,是道家的经典著作之一。
此书分为内篇、外篇和杂篇,原有五十二篇,乃由战国中晚期逐步流传、揉杂、附益,至西汉大致成形,然而当时所流传的,现今已失传。
目前所传的三十三篇,已经是由郭象?整理,篇目章节与汉代亦有所不同。
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所做。
内篇大体可代表战国时期庄子的思想核心,而外篇、杂篇的发展则纵横百余年,参杂了黄老、庄子后学形成复杂的体系。
司马迁认为庄子思想“其要归本于老子”。
然而就庄子书中寓言、义理及《天下篇》对老子思想所评述,老子与庄子思想架构有别,关怀亦不相同,所谓“道家”思想体系与《庄子》书,实经过长期交融激荡,经汉代学者整理相关材料。
二、庄子哲学思想的特征人生哲学是庄子思想的核心内容,庄子的人生哲学典型地代表了道家的人生观,对后世的影响很是巨大。
庄子的人生观是一种谋求个体精神独立自然的人格理想,这种理想人格的人生实践实际上就是企图克服、摆脱必然性的一种努力,它同时具有真实性、理想性和幻想性的三重特性。
首先,庄子理想人格的精神境界具有真实性,它实际上是指一种安宁、恬静的心理环境。
哲学类议论文(四篇)
哲学类议论文(四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料作文大全、名言名句、心得体会、语录大全、祝福语、演讲稿、古诗词、读后感、申请书、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the complete collection of materials and compositions, famous sayings and sentences, experiences, quotations, blessings, speeches, ancient poems, after-reading feelings, applicatio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哲学类议论文(四篇)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
三千字哲学论文范文
三千字哲学论文范文“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是对大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的基础课程。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三千字哲学论文范文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三千字哲学论文范文篇一摘要:长期以来,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的重点放在教授知识体系上,形成了满堂灌输的教学模式。
我们需要走出哲学教学理念的误区,还原哲学学科的本性,以哲学的方式进行哲学教学,即变知识体系式教学为反思现实问题的专题式教学和变注入式单向教学为诘问式互动教学。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题式教学;诘问式互动教学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15-0274-02“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是对大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的基础课程。
长期以来,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的中心放在概念界定和逻辑推理上,极力追求理论体系的严密性和完整性,遵循着从基本概念出发,通过逻辑推理引出相关的哲学原理,然后围绕这些概念、原理进行论证,或者再结合某些具体事例加以解释的教学模式。
我们的教学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方法非但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甚或还起到了反作用,给学生一种说教或者高高在上的形象,导致学生有逆反心理或者高不可攀的畏惧心理,因此,我们需要走出哲学教学理念的误区,还原哲学学科的本性,以哲学的方式进行哲学教学。
一、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教学目的,变知识体系式教学为反思现实问题的专题式教学现今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国内有三种存在状态:讲坛哲学(存在于讲话、官方文件报告、公共政治课讲坛上的哲学)、论坛哲学(学者们讨论的哲学)、应用哲学(生活中发挥作用的哲学)。
汪信砚教授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改革的效果并不理想,其原因在于人们并没有抓住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中存在的根本问题,即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视同知识教育和知识传播这样一种有严重缺陷的教学观念。
这种教学观念是有其“论坛哲学”方面的根源的。
高中政治必修四关于哲学的小论文
高中政治必修四关于哲学的小论文哲学旨在通过联系的方法来阐述问题,使人了解我们的经验世界,并为创造更伟大的创造而作各种尝试。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高中政治必修四关于哲学的小论文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高中政治必修四关于哲学的小论文篇一哲学的祛魅——当代西方哲学地位的变化哲学旨在通过联系的方法来阐述问题,使人了解我们的经验世界,并为创造更伟大的创造而作各种尝试。
一种哲学思想的变化,往往能决定人们思维方式的改变,甚至带来某种巨大的社会变革。
一、哲学史概说科学和哲学可以说都起源于宗教,或者毋宁说,起初科学、哲学、和宗教是一回事,神话是了解世界最原始的尝试。
因此,在西方世界有一句名言“神学大于科学”,就是这个道理。
人最初根据自己浅薄的经验来解释那大部分以某种理由(主要是实用的理由)而引起注意的现象,人赋之以生命,把设想现象看作是活着的灵魂,因此有了“神话”之说,神话将其人们无法合理解释的自然及社会现象物化,因此有了人们心目中的“神”。
在许多民族中间,这种模糊不清的物化论,慢慢地影响着个人的创造或他们的逻辑思维,进而变成了他们所拥有的智慧,当然,其中想像和意志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
哲学史要包括所有名族的哲学,只有少数几个民族的思辨不可以称之为历史。
目前我们所提到的哲学史,通常意义上都是指西方哲学史,而西方哲学往往从古希腊人开始,现代哲学文明都是建立古希腊人的文化之上的。
我们通常把哲学史的发展历程划分为古代哲学、中世纪哲学、近代哲学和当代哲学。
哲学史有其继承、演变、发挥和推翻的过程,要研究整个哲学史,不是在一篇文章甚至一部著作中就能完成的,因为这其中包含了太多的的思想倾向和意识形态。
哲学史家在自己的研究中很难做到不偏不倚,并且尽如人意。
因此,笔者再次无意探讨这一浩繁的历史画卷,仅就当代哲学发展历程做一粗浅的探讨。
研究当代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意义重大。
很多有识之士都对目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问题干兴趣,都力求为人类如何在文明世界中找到自我而绞尽脑汁,然而,答案向来不统一。
哲学方面论文2000字优秀范文
哲学方面论文2000字优秀范文哲学中的儒家德治思想是以一套完整制度为载体而推行的,在制度强制执行下,统治阶级的治国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实现。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哲学2000字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哲学论文2000字篇1浅析汉代儒家法律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汉代儒家法律思想做为儒家法律思想的一个新起点,对后世的影响延续了近千年直至清末。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内容及对法制的影响更加深入。
“八议”、“官当”、“准五服以制罪”、“存留养亲”、“重罪十条”等体现正统法律思想(主要是儒家法律思想)的制度由礼制变为法律原则和条文,此外,刑罚制度、司法制度方面,也充分地反映了正统法律思想的要求。
因此该时期也被认为是法律儒家化或说礼法结合的重要过渡时期。
隋唐时期是正统法律思想发展的最高峰,法律制度完全反映了正统法律思想的基本精神。
“一准乎礼”、“得古今之平”的唐律被认为是正统法律思想的典范,也是整个中华法系的典型代表。
我们可以说,至此,经汉代大儒董仲舒提出的、对儒家法律思想的改造,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后,终于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两宋时期的正统法律思想开始做出调整,用以适应新的历史条件。
北宋功利主义的兴起使得正统法律思想内越来越多的渗入法家传统,而南宋理学对儒学的重构,使得正统法律思想内法律价值开始走向绝对化和极端化。
明清时期,正统法律思想开始走向僵化,因不能适应新的历史条件,而最终遭到批判与唾弃,这是专制制度强化和理学思想使然。
正统法律思想在清末退出历史舞台,是“数千年未有之奇变”和“西风东渐”的必然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此,笔者提出“明刑弼教”一词,最早见于《尚书•大禹谟》:“明于五刑,以弼五教”之语。
“德主刑辅”中“德”为“刑”纲,“刑”要受到“德”的制约,始终处于次要、辅助的位置。
宋以前论及“明刑弼教”,多将其附于“德主刑辅”之后,其着眼点仍是“大德小刑”和“先教后刑”。
宋代以后,在处理德、刑关系上始有突破。
回忆性哲学作文
回忆性哲学作文有时候回忆就像一个装满了奇奇怪怪东西的大口袋,你伸手进去一掏,说不定就能掏出一些带着哲学味儿的小片段呢。
我记得小时候,特别迷那种超级英雄的故事。
总觉得要是自己能像蜘蛛侠一样,在高楼大厦之间荡来荡去就好了。
那时候就有个小困惑,为啥我不能像他一样有超能力呢?这就像哲学里探讨的关于“先天”和“后天”的事儿。
蜘蛛侠被蜘蛛咬了一口就有了超能力,那是一种偶然的、先天的改变。
可我呢,没有这样的运气,只能靠后天的努力。
比如说,我要是想爬上高楼(当然是在安全措施下的那种攀爬墙啦),就得去锻炼身体,学习攀爬技巧。
这就像我们生活中,有些东西似乎是命运或者先天条件决定的,但我们又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很多东西。
再说说上学的时候吧。
每次考试都像是一场小小的战争。
有一次,我特别努力地复习了一门课,觉得自己肯定能拿个好成绩。
可是结果呢,却不尽人意。
当时那个沮丧啊,就像天要塌下来似的。
不过现在回忆起来,这就是一种对结果和过程的认知偏差。
我只看到了自己努力这个过程,就理所当然地认为会有好结果。
但实际上,结果受到太多因素的影响了。
这就好比种庄稼,你辛勤地耕地、播种、浇水,可要是突然来了一场洪水或者旱灾,收成可能就不好。
但这并不意味着你的努力就白费了呀。
这个回忆让我明白,我们做事情,既要重视过程,也得坦然面对结果,因为结果有时候不是我们能完全掌控的。
还有一次,我和小伙伴闹别扭了。
就因为一个小玩具到底该谁先玩的问题。
当时我们都互不相让,气得脸红脖子粗的。
现在想想,这就是一种“自我”和“他人”的矛盾。
我们都太执着于自己的想法和需求,没有考虑到对方。
在哲学里,好像有那种关于“个体”和“群体”关系的探讨。
如果我们只关注自己这个小“个体”,就很容易和周围的人产生冲突。
后来呢,我们当然是和好了,因为我们发现,其实分享这个玩具,两个人都能玩得很开心。
这就像在生活中,当我们适当地放下一点自己的“自我”,去考虑别人,往往能达到一种更好的平衡和和谐。
关于哲学记忆论文
关于哲学记忆论文对进行了考察。
记忆与人的意识、思维、理性等精神能力和精神活动密切相关,它经常成为哲学反思和思辨建构的对象。
以下是店铺整理分享的哲学记忆论文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哲学记忆论文篇一摘要:对进行了考察。
记忆与人的意识、思维、理性等精神能力和精神活动密切相关,它经常成为哲学反思和思辨建构的对象。
西方哲学的记忆观经历了古代本体论记忆观、中世纪____神学记忆观、近代认识论记忆观和当代生命哲学记忆观等几种历史类型。
关键词:西方哲学;记忆观;历史演进中图分类号:B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477(2008)04-0476-06罗素曾说,记忆“那是一个很困难的题目”。
在近代心理学将实验手段引入记忆研究之前,甚至在今天大脑对于脑科学而言仍然是一个“灰箱”的情况下,记忆的运行机制无疑仍是一个难解之谜。
由于记忆与人的意识、思维、理性等精神能力和精神活动的密切联系,它总是经常成为哲学反思和思辨建构的对象,尽管它也从未成为哲学思想的主流。
西方哲学自古希腊以来形成了以求知、尚智为核心的理智知识型传统,对记忆问题有较多深入的研究散见于哲学家、思想家的著作中,蕴涵着丰富的记忆思想资源。
考察这种哲学记忆观的历史演进,对于推动哲学认识论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古代本体论记忆观哲学史上第一个谈到记忆并赋予记忆以极高地位的当属柏拉图的“回忆说”。
柏拉图不仅实际地撰写了大量的回忆录,包括对他的老师苏格拉底的回忆和他的自传,用他的生花妙笔确立了苏格拉底在西方文明史上不朽圣人的地位,而且也从《美诺篇》开始以“回忆说”着手构筑了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影响深远的形而上学体系。
“回忆说”的提出直接源于对“美诺悖论”的解答。
苏格拉底的哲学活动是热衷于为一些道德及相关概念的正名,探求它们的合乎逻辑的定义。
他不但承认自己的无知,而且通过反复盘诘往往使被问者陷入迷茫的境地而被迫也承认自己的无知。
美诺正是在被诘问了三次而对先前自以为是美德的定义感到绝望时提出:“你在对一个东西是什么全然不知时,能够寻求它吗?”苏格拉底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将它重新表述为:“他不会寻求他所知道的东西,因为他既然已经知道它,就无需再探求;他也不会寻求他不知道的东西,因为他甚至连他要寻找的东西是什么都不知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学记忆论文|哲学论文对进行了考察。
记忆与人的意识、思维、理性等精神能力和精神活动密切相关,它经常成为哲学反思和思辨建构的对象。
以下是小编整理分享的哲学记忆论文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哲学记忆论文篇一摘要:对进行了考察。
记忆与人的意识、思维、理性等精神能力和精神活动密切相关,它经常成为哲学反思和思辨建构的对象。
西方哲学的记忆观经历了古代本体论记忆观、中世纪基督教神学记忆观、近代认识论记忆观和当代生命哲学记忆观等几种历史类型。
关键词:西方哲学;记忆观;历史演进中图分类号:B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477(2008)04-0476-06罗素曾说,记忆那是一个很困难的题目。
在近代心理学将实验手段引入记忆研究之前,甚至在今天大脑对于脑科学而言仍然是一个灰箱的情况下,记忆的运行机制无疑仍是一个难解之谜。
由于记忆与人的意识、思维、理性等精神能力和精神活动的密切联系,它总是经常成为哲学反思和思辨建构的对象,尽管它也从未成为哲学思想的主流。
西方哲学自古希腊以来形成了以求知、尚智为核心的理智知识型传统,对记忆问题有较多深入的研究散见于哲学家、思想家的著作中,蕴涵着丰富的记忆思想资源。
考察这种哲学记忆观的历史演进,对于推动哲学认识论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古代本体论记忆观哲学史上第一个谈到记忆并赋予记忆以极高地位的当属柏拉图的回忆说。
柏拉图不仅实际地撰写了大量的回忆录,包括对他的老师苏格拉底的回忆和他的自传,用他的生花妙笔确立了苏格拉底在西方文明史上不朽圣人的地位,而且也从《美诺篇》开始以回忆说着手构筑了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影响深远的形而上学体系。
回忆说的提出直接源于对美诺悖论的解答。
苏格拉底的哲学活动是热衷于为一些道德及相关概念的正名,探求它们的合乎逻辑的定义。
他不但承认自己的无知,而且通过反复盘诘往往使被问者陷入迷茫的境地而被迫也承认自己的无知。
美诺正是在被诘问了三次而对先前自以为是美德的定义感到绝望时提出:你在对一个东西是什么全然不知时,能够寻求它吗?苏格拉底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将它重新表述为:他不会寻求他所知道的东西,因为他既然已经知道它,就无需再探求;他也不会寻求他不知道的东西,因为他甚至连他要寻找的东西是什么都不知道。
这就是一些现代西方学者很重视的美诺悖论,它表明苏格拉底在美德问题上陷入了绝境。
柏拉图让苏格拉底反求诸己,用回忆说来解决这个悖论。
他说:既然灵魂是不朽的,可以不断重生,它已经在这个世界以及别的世界中获得一切事物的知识;因此寻求与学习并不是别的,不过就是回忆。
在柏拉图看来,包括美德在内的一切知识都是不可教的,也不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可以获得的,它们本来就内在于人的心灵和灵魂之中,只不过在现世生活中它们被人忘记而成了不觉察的状态。
从未学过数学的童奴经过苏格拉底的适当提问后说出了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比等于它们的边长平方之比,即毕达哥拉斯定理,就证明知识是灵魂从生前的存在里带来的。
所以,后天的经验际遇不过是一种机缘,经它的刺激和提醒使人回忆起灵魂本已具有的知识,一切学习都是回忆。
柏拉图正是以回忆说为基点建构了他的乌托邦、理念论、灵魂不朽论、宇宙起源论,建立了庞大的纯粹唯心主义哲学体系。
所以罗素认为回忆说是柏拉图哲学中最重要的东西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柏拉图不是在一般的经验层面上谈论记忆和回忆问题,而是一开始就赋予它一种思辨的意义,用它讨论认识的来源和本质、灵魂的不朽和肉体的生灭、整体的理念和分有理念的万物等极抽象的形而上学问题,具有深刻的哲学意义和思想史意义。
从思维的取向来看,回忆说将探寻知识和美德的认识活动从外在转向了内在,从感觉和经验转向了理性和灵魂。
黑格尔曾对此评论道:一般所谓学习是指接受一种异己的东西进入思维的意识,这乃是用事物去填满一个空的空间的机械联合过程,而这些事物对于这空间乃是生疏的、不相干的。
相反,依照柏拉图,学习是这样一种运动,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异己的东西增加进去,而只是它自己的本质得到实现,或者它自己的本质得到自觉。
这无疑是哲学精神的纯化和理性思维的进展,它使记忆和回忆一词摆脱了日常经验的意义,而具有内在化、深入自身的深刻的思想性意义。
其次,柏拉图认为整个自然是同类的,只要回忆起其中的一件便可能触类旁通,由此推论出其它的一切,无需对每一件事物都用回忆的方法去认识,这表明柏拉图认为一切事物都具有密切的联系,他力图用回忆说对整个世界形成一个完整的看法,构建一个完整的本体论的结构图景。
最后,回忆说具有承先启后的意义,他发展了苏格拉底寻求普遍性定义的精神助产术,回答了人的心灵中的知识是如何孕育的这个苏格拉底没有提出也没有回答的问题;同时,就灵魂在堕入肉体之前已经具有某种知识,在肉体的污染和囚困中虽然忘却但经某些机缘的提醒和刺激又可回忆起这些知识而言,回忆说事实上蕴涵着后来亚里士多德潜能与现实学说的萌芽。
亚里士多德是从来最多才最渊博(最深刻)的科学天才之一(黑格尔),在他的自然哲学著作中,辟有专章《论记忆》,而这却是为历来的哲学研究所忽略的部分。
亚里士多德的记忆思想以灵魂学说为基础。
如果说他对灵魂的说明是形而上学的思辨,那么他对记忆及其它生命现象的观察则充满了自然哲学的色彩。
亚氏的记忆观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关于记忆的性质和属性。
他认为,灵魂具有感性和理性功能,记忆和想象属于灵魂的同一部分,它属于第一感觉能力,即我们由以感知时间的能力。
在他看来,时间的一部分已经过去了,现在并不存在,另一部分将要到来,现在也并不存在。
但是由这些部分,却又构成了那无限的和永远存在的(真正的)时间。
时间既是可分的又是连续的,还是可度量的,是灵魂认识广延和运动的内在尺度。
只有那些能意识到时间的动物才有记忆,并且它们是凭藉着以感知时间的器官来记忆的。
第二,记忆的对象。
亚里士多德认为,将来是不可能记忆的,因为将来是猜想和希冀的对象;对现在也无可记忆,而只能感觉,因为对将来和过去我们都无法靠感觉来认识,只有对现在才能这样。
记忆属于过去,而对当下的现在则无法记忆。
所以,记忆既不是感觉也不是判断,而是当时间流逝后它们的某种状态和影响,所有记忆都表明着时间的过去。
第三,记忆的发生。
时间成为过去,只是本质意义上的记忆之发生的一个必要条件。
由于记忆存在于具有强烈刺激之心灵的潜能之中,因而只有当属于事实的以及属于时间的刺激同时发生时,人才会现实地记忆。
记忆在本质上包含有意识。
但是如果只有属于事实而没有属于时间的刺激,或者相反,人们都不可能记忆。
总起来看,虽然亚里士多德认为记忆属于感觉而且是第一感觉能力,它是人们知识经验的开端,与理论科学和高级智慧相距甚远,具有与柏拉图超验地谈论记忆完全不同的观察和研究记忆的经验取向。
但是由于他的灵魂学说渗透在整个自然哲学之中,而且将记忆与对时间的深遂思辨结合起来,因而亚氏的记忆思想仍然具有相当深厚的形而上学基础,他同柏拉图共同缔造了古代本体论意义上的哲学记忆观。
二、基督教神学记忆观欧洲中世纪是基督教神学兴盛并一统天下的时期,所有的理论思维和思想论争都发生在神学的范围内,人们不再探求自然和宇宙的奥秘而致力于对上帝信仰的论证与理解,古希腊的哲学文化传统和希伯来的宗教文化传统逐渐融合为一体化的神学哲学理论,直至经院哲学的诞生,哲学完全沦为神学的婢女。
奥古斯丁正是站在这个结合点上,作为最后一个教父和第一个经院哲学家,他认为基督教是真正的哲学,皈依基督教是到达哲学的天堂,而一般人所谓的哲学只是现世的哲学,真正的哲学可以利用普遍流行的现世哲学,现世哲学需要经过改造才能被利用,二者的关系是信仰和思想的关系。
那么,如何由现世的哲学达到真正的哲学,即信仰和思想的关系是怎样的呢?奥古斯丁坚持信仰然后理解的基本立场,你若不信,便不能理解。
而信仰然后理解的关键则是他关于记忆的光照说。
光照说的大意是:一切真理都存在于上帝之中,上帝是真理的来源,真理是上帝之光的照耀,光照是人的理性获得真理的途径。
奥古斯丁正是通过光照说来论证对上帝的信仰。
从哲学史上看,光照说可以说是对柏拉图太阳比喻的承继和对回忆说的改造。
如前所述,柏拉图通过回忆说解答美诺悖论,把对普遍性知识的寻求诉诸于超验的理念世界,引出了灵魂轮回观念。
奥古斯丁取消了灵魂的前生观念,认为不能像柏拉图那样由现在可发现真理而推出心灵有前生及灵魂轮回,因而回忆就是当下的,真理的获得和幸福的达至乃是由于人具有天然的上帝记忆和天然的追寻上帝的欲求。
奥古斯丁认为,信仰寻求理解,人对于上帝是听信在先,理解在后。
我们之所以能够信仰,是因为已有上帝记忆。
但这上帝记忆是极不完全的,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提醒,即得到圣经、教会这两大权威的提醒。
因此,人的上帝记忆就蕴含了一切真理之相和后天获得的感性形象,包含有潜意识和意识的内容与活动。
记忆的领域中原已有它们存在着,不过藏匿于邃密的洞穴,假使无人提醒,可能我绝不会想起它们。
人们获得知识,体验幸福,正是由于得到了上帝之光的照耀,上帝之光照亮了记忆中某处邃密的洞穴。
正如有论者所指出的:‘记忆’代表心灵的潜在状态,‘光照’代表心灵的显在活动。
可见,在记忆来源问题上,奥古斯丁将柏拉图的理念改造和提升为上帝,记忆就是心灵的上帝记忆,对于上帝记忆人们是不能再进一步追问的,它属于直接的、当下的、自明的信仰领域。
关于记忆的内容,奥古斯丁认为包括三类:第一,不通过印象,即在我们身内得见概念的真面目,人们称之为知识学问,潜隐在最幽远的地方;第二,记忆还容纳着数字、衡量的关系与无数法则,它们无色、无声、无味、无从捉摸,也不是感觉所镌刻在我们心中的;第三,记忆又拥有我内心的情感,但方式依照记忆的性质与心灵受情感冲动时迥然不同。
记忆好比一个库房,这些材料在记忆中不是杂乱无章地堆砌在一起,而是依照一定规则有序地排放。
在那里,一切感觉都分门别类,一丝不乱地储藏着,而且各有门户:如光明、颜色以及各项物象则属于双目,声音属耳,香臭属鼻,软硬、冷热、光滑粗糙、轻重,不论身内身外的,都属全身的感觉。
记忆把这一切全都纳入庞大的府库,保藏在不知哪一个幽深屈曲的处所,以备需要时取用。
这就是说,记忆不仅保存一切感觉材料,同时又是最初运用理性规则的场所,是联系理性和感性的中介,因而已经包含着对人的认识过程的初步分析。
作为神学家和哲学家,奥古斯丁毕生追求识神与识己,人的上帝记忆既是这场追寻的起点又是终点,在此基础上,奥古斯丁又论述了返观自照的自我记忆、三位一体的永恒记忆等。
可见,经过光照说改造的神学记忆观,实质上构成了奥古斯丁神学和哲学的秘密与枢纽,对于上帝记忆的先信仰然后理解在他的神学继承者那里一直是争论不休的话题,开辟了经院哲学系统化的道路;而关于记忆的内容和记忆对认识的作用则成为带有唯物主义倾向的唯名论的思想资源,并最终导致了经院哲学的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