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月光光》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亮月光光》教学设计

教学年级:三年级

教学内容:湘版音乐新教材第六册第八课

教材分析:

《月亮月光光》选自湘版音乐新教材第六册第八课。该曲是根据台湾童谣整理的歌曲。歌词充满诗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展现在人们面前:月光下的农家、门外农田肥沃、院内花香扑鼻,月光照入房内,新被席、新帐、新床;月光照在桌上,桌上是儿童爱吃的三色糖。歌词反映的事件并不复杂,但充满生活的气息,使人想到,儿童对家园的深厚感情和对生活的热爱。歌曲为五声宫调式,旋律进行近似民歌的音调,在结构上又借鉴了外国歌曲常用的手法。八小节的音乐可分为四句,四句中除音调起伏多为级进移位变化外,四句的节奏是完全相同的。在慢速度中,每句均为级进弱起,使学生在歌曲中逐步体验到家的温暖,以及对家乡的眷恋。

教学目标

1.欣赏童声合唱《月亮月光光》,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童谣,并借助图谱、动作等形式感受合唱丰富的表现形式。

2.用添加音效乐器、和声等方式创设歌曲情境,丰富歌曲的合唱效果,体验合唱的魅力。

教学设想

《月亮月光光》是一首非常经典的台湾童谣,歌曲旋律优美,结构清晰。通过聆听,引导学生自由地想象歌曲的画面,让学生通过声势律动感受、表现音乐。奥尔夫乐器的参与,让学生体验在“美丽的月夜”的情境中充分体验到参与音乐表现的乐趣,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引导学生能感兴趣的、有针对性的聆听合唱,让学生通过简单形象的图谱,从声音、形式、音域等方便初步感受合唱的美。

教学重点:

能认真聆听音乐《月亮月光光》,自主地参与到多种音乐活动中,通过各种形式体验合唱的美。

教学难点:

能积极大胆的参与到音乐表现活动中,感受合唱的美。

教学过程:

一、熟悉单声部童谣《月亮月光光》

1.教师范唱歌曲。

师:“小朋友们好!欢迎进入今天的音乐课堂,老师今天带来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请你感受歌曲的意境。(师范唱)

2.说一说音乐情绪。

师:从你们的表情中我已经能感觉美妙的音乐进入了你们的心里,你们觉得歌曲美吗?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意境?

(设计意图:在愉悦的氛围中初次聆听音乐,感受恬静优美的歌曲情绪,以及想象画面。)

3. 体验乐句。

4.解读歌词。

师:有谁听出来刚刚老师唱了几句?(四句)我们一起来看看歌词中到底演唱了一副怎样的画面。

(设计意图:营造意境和画面感,为学生更好地体会音乐的形象性以及后面的参与做好铺垫。)

5.声势律动。

师:我们带着歌词中这样美的已经,来细细体会每个乐句中情绪的变化,请你仔细的听,你觉得情绪发生了怎样变化?(师带生用动作感受变化)

(设计意图:在聆听中熟悉歌曲、参与表现。)

6.用“U”演唱歌曲,填词演唱歌曲。

二、聆听合唱歌曲《月亮月光光》

1.初步感受合唱片段。

师:刚才一会儿时间,我们就用了两种形式演唱歌曲,一种是老师独自演唱的独唱形式,一种是我们大家整齐演唱的齐唱,其实还有一种非常好听的演唱形式叫合唱,我们先来听一听,你觉得和前面两种形式有什么不一样?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三种演唱形式的不同感觉,揭示出合唱的艺术表现特点和魅力。

2.完整聆听合唱歌曲,画图谱。

师:刚刚我们听到这首合唱歌曲其实台湾童谣《月亮月光光》中的一个片段,下面我们一起来完整的欣赏一遍歌曲,你可以用刚刚的动作随音乐律动,也可

以和老师一起在黑板上画一画图谱。

3.了解乐曲结构。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一共用了分钟颜色,分别代表歌曲的三个乐段。

4.分段聆听,参与表现。

(1)听第一乐段——学生想象声音----加入音效

师:在夏天的月夜里你可能听到什么声音?(蛙鸣筒、音树、碰铃,分别代表三种不同的声音,请学生上台按节奏参与)

(设计意图:通过加入音效的形式,增加了歌曲的色彩,渲染了歌曲的意境,学生通过乐器参与表现音乐)

(2)听第二乐段——声势动作——简单轮唱歌曲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二段的图谱,一前一后,一上一下的两条波浪线代表了什么,我们一起去音乐中找找答案,请你仔细听,出现了几条旋律(两只手做一前一后两天波浪的动作)

师:我们一起用一种简化的叫轮唱的形式,来唱一唱歌曲。

(设计意图:了解合唱通过不同的演唱形式带给我们情绪和意境上不同感受,通过不同的形式来表现歌曲的美。)

(3)听第三段——声势律动

师:第三段我们的旋律线越飘越高了,我们再来听听歌曲中什么变高了?

(设计意图:通过感受音乐调性的变化,感受合唱通过演唱高低不同的旋律带来的宽广之美.)

三、完整表现合唱歌曲

1.第一段齐唱

2.第二段轮唱

3.第三段加入声效

四、总结下课

师结束语: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聆听这首台湾童谣《月亮月光光》,不仅感受了歌曲的意境,还体验到了合唱这种演唱形式的带给我们的美妙感受,希望你能希望合唱这种演唱形式,以后有机会成为合唱队中的一员。

教学反思

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在常规音乐教学中,处处都有发挥学生想像

力和创造性的机会。

《月亮月光光》这是一首以台湾童谣为歌词的创作歌曲。由于歌曲吸收了台湾地区的音调特点,因此歌曲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歌曲由四个乐句组成,它们的节奏完全相同,音调上扬起伏,优美流畅,勾勒出一幅月夜美景。充满乡土气息的歌词更是给人以亲切、温馨之感。合唱的两个声部在音程关系上以四、五度为主,具有柔美、谐和的和声效果及我国的民族风格。因此,我把这首歌作为一个载体,把“声音的探究”作为整个音乐教学的主线,让学生一起来感受、欣赏、营造美丽的月夜,启发学生对声音的探究,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艺术表现。进行了本节课的实际教学后,我对最初教学设计进行了深入、客观的剖析,确定了教学思路,以下仅就本节课教学做反思:

1.“声音探究”成为课堂教学的主线。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3—6年级的学生能够运用人声、乐器声及其他音源材料表现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月亮月光光》歌曲勾勒出一幅月夜美景,如果单纯让他们听乐曲,学生兴趣很容易丧失。于是我给学生准备了三角铁、蛙鸣器等打击乐器,让学生选择表现什么?怎样表现美丽的月夜?让学生来进行声音的探究,自己创设情境。强调学生反复进行亲身实践,学生在反复实践中体验音乐节奏创作带来的快乐。

2.“声部叠加”成为课堂教学的闪光点。

学生即兴创作出了丰富多彩的节奏,可是怎样才能将夜晚大自然的声音表现出来呢?于是学生先尝试多声部一起同时出来表现,实践后发现很容易乱,夜晚是很宁静的,学生认为每个声部要按顺序依次出来表现,并进行声部的保持。学生很投入地表演,并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了器乐合奏,使学生感受到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并建立了与他人合作演奏的经验,培养了音乐合作能力。

3.“即兴演奏”增加课堂教学的活力。

为了使学生的音乐探究活动进行得更加深入,学生通过自己的听辨,自己的选择表现,并鼓励学生进行自由即兴演奏,不仅培养了学生创作的自信心,还引发了学生对音乐的想像和联想,也充分发挥了学生各种潜能。

4.“角色互换”体现课堂教学的新理念。

这节课不论是“声音的探究”还是“创设情境”,都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实现了师生角色的转换。在这节课上老师变成了“欣赏者”。在整个教学中,重体验,重过程,重实践,教师成为与学生共同探讨的学习伙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更重要的是学生从中掌握了学习方法,有所获得。

没有一节课是尽善尽美的,我觉得在这节课中还有一些没有注意到的地方,在此想和大家一起交流和探讨,例如:点学生回答问题时面要广,鼓励全体学生参与;学生合奏时各声部的配合更默契等。这只是我个人在教学后的一点思考,至于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