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人的北平》 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人的北平》教案
【学习目标】:
1、整体阅读,筛选重要语句,品味鉴赏北平的动人之处,体会其中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2、找出作者抒情的语句,体会作者对北平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感觉。
3、结合文中语句,体会作者语言的特点。
4、通过细读,探究散文形与神的关系。
【重点难点】:品味鉴赏北平的动人之处,理解作者情感
【学习方法】:品读、鉴赏、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时数】:2课时
【学习过程】:
课前准备:播放音乐《北京北京》或者献歌一首(因时而异)
1、导入新课
有那样一个地方,夏天里胡同的槐花,秋天里胡同口烤白薯的香气,还有初冬时悬挂在树梢上仿佛咸鸭蛋黄似的红红的日头。依稀听见小贩的叫卖声,风车的嗡嗡声,茶馆的说书声……这个地方就是今天的北京,过去的北平。说起北平的往事啊,真是绵长而悠远,那你知道“北平”这一称呼的由来以及变迁么?
元大都-----北平府(1369朱元璋)---北京(1399朱棣)---北平(1928南京国民政府)---北京(1937日伪政府)---北平(1945日寇投降后)---北京(1949中国人民政协)
1369年6月,常遇春荡平了大都附近元的残余军队。战报送达朝庭,朱元璋便以“蓟北悉平”为名,将元大都改为“北平府”。这也就是北京也称北平的来历。1399年,燕王朱棣在北平发动“靖难之变”,历经近三年的征战,攻占了南京,从其侄子手中抢得了皇帝的宝座。并在1403年(即永乐元年)将北平府改为了“北京”,后又迁都北京。北京这个称谓也就是从那时开始了。
1928年6月4日,张作霖由北京退回沈阳,南京国民党政府任命阎锡山为京津卫戍总司令,6月20日宣布改直隶省为河北省,改北京为北平。
1937年7月29日,北平被日本侵略者占领,日伪政府于1937年10月12日,将北平又改为北京。1945 年日寇投降后,又改为北平。
北平和平解放后,1949年9月21日,召开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9月27日,政协会议全体决议定都北平。自即日起改北平为北京,并确定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播放北京景点图片)
看完了我们印象中的北京,再来看看林语堂笔下的北平。
2、走近作者:(检查预习收集的资料)
林语堂,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1927年任外交部秘书。1932年主编
《论语》半月刊。1934年创办《人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凋”的小品文。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
二、读文入境:
1、教师范读1——3自然段;
2、指定一学生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3、同学们自由朗读中间段落。
三、结构理解:
(一)文章的第一段写了北平的什么特点?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特点:老成、豪爽、宽大、包容、守旧融新
作用:是全文的总起段,概括介绍了北平的特点,具有总领全文的作用。(二)文章二三段写了北平的什么特点?是如何写的?
特点:北平新与旧、雅与俗共存,体现北平包容新旧、宽怀大量。
手法:作者采用对比的方法,呈现了北平特有的各色共存的城市景象。
例如:“穿高跟鞋的摩登女郎与着木屐的东北老妪并肩而行”,“新式汽车与洋车、驴车媲美”,“在高耸的北京饭店后面,一条小路上的人过着一千年来未变的生活”,“离协和医院一箭之地,有些旧式的古玩铺,古玩商人抽着水烟袋,仍然沿用旧法去营业”等
(三)在第四段结尾,作者为什么说“一个北平居民如何能形容老大的北平呢?”第四段将北平比喻成“一株古木老树”,它“根脉深入地中”,树干枝叶“藉之得畅茂”。把生活在此地的人(也包括作者自己)比喻为“在它的树荫下与枝躯上寄生的”“数百万的昆虫”。昆虫之于枝繁叶茂的大树,实在是难以看得全,认得清的。同样,一个生活在古老而深厚的北平的居民,是很难将北平形容得全面而恰当的。作者这样说,是在突出北平历史古老、内涵丰富的特点。
四、内容赏析:
(一)概括北平成为理想的居住城市的几个原因。
“北平成为理想的居住城市”是文章的最后一部分内容,虽然作者说“可列举下列三点来加以说明”,但这部分内容实际上比较“散”,没有鲜明的结构特征或高度概括的语句,要引导学生仔细品读,学会归纳概括。大致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道路极其宽阔;
第二,生活“舒适可爱”;
第三,老百姓善良、淳朴。
(二)找出文章中对北平进行细致描写的句子,细细品味,体会作者的情感。此题不做统一答案,重在引导学生品味内容,言之成理即可。例如:
1.第七段有这样一段话:“北平像是一个饮食专家的乐园。它有数百年的饭馆,招牌被烟熏得破旧不堪,还有肩上搭上毛巾的光头堂倌,他们的招待是十足和蔼的,因为他们在满清政府服侍过高官大吏,曾受了传统的特别训练。”
这段文字着眼于饮食内容,落笔于饭馆的历史、招牌、堂倌等细节。由这些细节可以看出饭馆里的氛围很是浓郁,堂倌的形象、声音、动作等都生动有趣,仿佛呼之欲出,北平饭馆那种特有的让人亲切、热情的感觉跃然纸上,
作者对它的赞赏之情溢于言表。
2.第八段有这样的话:“北平是清静的,它是一个住家的城市,每家都有一个院落,每院都有一个金鱼缸和一株梧桐或石榴树;那里的果蔬新鲜;桃就是桃,柿就是柿。”
这段话写了居民院落的细节,由院落写到院内的陈设,院内栽培的树木;又由树木写到院里种植的果木蔬菜。不仅写出了居民院落的清静明亮,而且表现了它的丰富闲适,突出北平宜居的种种好处。
总之,处处流露出对北平的喜爱欣赏。
3.第十三段细说了北平建筑布局。以紫禁城为中心,写了城壕、墙垣、亭台、中轴路、鼓楼等,内容具体而繁多,如数家珍,似有不嫌啰唆之意,
其实是作者自豪、赞美之情的真实表露。
五、现场演练:想想,自己的家乡有什么特点?能用平实的语言写出来吗?
六、作业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知识
二、结合文中语句,体会作者语言的特点。(提示:形象化、抒情性、句式等)作者对北平的感情显而易见,但通篇几乎没有直白的评价,而读者的感受又很鲜明。这与语言表达的高妙有直接关系。
第一段:北平好像一个魁梧的老人,具有一种老成的品格。开篇第一句,以人物写地方,以品格写城市特点,是非常文学化的表述,充满诗意。并且用宽怀大量,豪爽达观写城,开篇就将读者领进了一个独具魅力的城市。
第三段:比如写北平的包容宽大。“穿衣尽可随便,吃饭任择餐馆,随意乐其所好,畅情欣赏美善──谁来理你?”前四句都是六个字,结构还一致,节奏鲜明,琅琅上口。“尽”和“任”两个词,尽显随意、惬意、满意,最后一个反问句,更是透着无比的欢愉之情。
第四段:北平又像是一株古木老树,根脉深入地中,藉之得畅茂。形象性强,画面感很强,语言节奏感也很强,如果分行排列就近似于诗了。
第六段:“并且北平有蓝天洁月,雨夏凉秋,与高爽的冬日气候。”虽是散文语句,内在情感丰富,词句很工稳,像诗的语句一样有韵味。
第八段:此外写北平院落里的果蔬新鲜。作者不具体写是怎么新鲜的,而是说“桃就是桃,柿就是柿”。两个“就是”,让读者在尽想这种水果的独特形、色、味的同时,也为作者的强烈情绪所感染。
第八段:“那里的街道排列恰当,清晨在花园中拔白菜的时候,抬头可以看到西山的雄姿——”更富有诗意,看似不经意的轻描淡写一句,表达了一种优雅的审美情怀,令人想起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
总之:全文都是形象化的语言,创设一种浓厚的诗意;全文都是抒情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