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动人的北平
《动人的北平》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
《动人的北平》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北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
2. 激发学生对北平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教师简要介绍北平的历史背景,如地理位置、历史发展等。
2. 引导学生关注北平的文化特点,如古建筑、传统艺术等。
教学活动:1. 教师展示北平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 学生分享他们对北平的了解和印象。
3.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北平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对北平的兴趣和参与度。
2. 收集学生的回答和讨论情况。
第二章:文学作品的北平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通过文学作品感受北平的魅力。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教师介绍几篇关于北平的文学作品,如《红楼梦》、《骆驼祥子》等。
2. 学生阅读选段,感受作品中的北平形象。
教学活动:1. 教师朗读选段,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北平描写。
2. 学生分享他们对作品中的北平的感受和理解。
3. 小组讨论,学生互相分享对不同作品中的北平的比较和分析。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对文学作品中的北平的理解和感受。
2. 收集学生的讨论情况和表达情况。
第三章:北平的民间传说和故事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北平的民间传说和故事。
2.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创意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教师介绍一些北平的民间传说和故事,如“故宫的灵异事件”、“颐和园的传说”等。
2. 学生听故事,了解故事的内容和背景。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述北平的民间传说和故事,引导学生关注故事的情节和人物。
2. 学生分享他们对故事的兴趣和感受。
3.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故事进行角色扮演和表演。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对北平的民间传说和故事的兴趣和参与度。
2. 收集学生的表演情况和口头表达能力。
第四章:北平的美食文化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北平的美食文化。
2.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1. 教师介绍一些北平的特色美食,如烤鸭、炸酱面、豆汁等。
动人的北平教案(终)
同样,一个生活在古老而深厚的北平的居民,是很 难将北平形容的全面而恰当的。 这样说是为了突出北平历史古老、内涵丰富的特点
四,阅读文章,你能找出文中概括老北平特点的语句吗?
• 北平好像是一个魁梧的老人,具有一种老成的品格。北 平是豪爽的,北平是宽大的。它包容着新旧两派,但它 本身并不稍为之动摇。 • 北平又像是一株古木老树,根脉深入地中,藉之得畅茂。 • 北平是一个珠玉之城,一个人眼从未见过的珠玉之城。 • 北平像是一个国王的梦境。北平像是一个饮食专家的乐 园。北平是贫富共居的地方。北平是采购者的天堂。 • 北平是清静的,它是一个住家的城市。它是一个理想的 城市。 • 北平有多样性——多样的人。 • 北平有五颜六色旧的与新的色彩。 • 使北平成为理想的居住城市的原由。
离协和医院一箭之地,有些旧式的古玩铺,古玩 商人抽着水烟袋,仍然沿用旧法去营业 用对比手法,呈现北平特有的各色共存的城市景象
三,怎样理解第四段结尾“一个北平居民如 何能形容老大的北平哪?’’ 作者将比平比喻成“一株古木老树”
它“根脉深入地中” 树干枝叶“藉之得畅茂”
把生活在此地的人比喻为“在它的树荫下与肢躯上 寄生的”“数百万的昆虫”
3.全文有多种变化的句式
长短句
对称句 排比句
“形”指什么?
选用了怎样的材料,材料又是怎样组织的,表达 方式是怎样采用的 (即内容、结构、语言) 一是取材广泛,二是结构松散多变,三是表达自 由。
“神”该怎样理解
指蕴含于外在的“形”中的思想感情 神聚,主题集中,线索分明
北平又像是一株古木老树.
北平是一个珠玉之城
1944年曾一度回国到重庆讲学。 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 任校长。1947年任联合国教科 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1952 年在美国与人创办《天风》杂 志。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 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 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 长。1976年在香港逝世。 他是一个传统文化故土和 西方文化新壤混合培养出来的 知识分子。提倡幽默、闲适、 性灵。主张“以自我为中心, 以闲适为笔调”,采取与政治 保持距离的自由主义立场。
1.动人的北平
盖凉棚的才行。
从地势纬度上讲来,北方的夏天,当然要比南方的夏天来 得凉爽。在北平城里过夏,实在是并没有上北戴河或西山去避 暑的必要。一天到晚,最热的时候,只有中午到午后三四点钟
的几个钟头,晚上太阳一下山,总没有一处不是凉阴阴要穿单
衫才能过去的;半夜以后,更是非盖薄棉被不可了。而北平的 天然冰便宜耐久,又是夏天住过北平的人所忘不了的一件恩惠。 在北平,春夏秋的三季,是连成一片;一年之中,仿佛只 有一段寒冷的时期,和一段比较温暖的时期相对立。因此,北 方的秋季也觉得特别的长,而秋天的回味,也更觉得比别处来 得浓厚。
1928年6月4日,张作霖由北京退回沈阳,南京国民党政府
任命阎锡山为京津卫戍总司令,6月20日宣布改直隶省为河北 省,改北京为北平。 1937年7月29日,北平被日本侵略者占领,日伪政府于 1937年10月12日,将北平又改为北京。1945年日寇投降后,又 改为北平。 北平和平解放后,1949年9月21日,召开了中国人民政治
实的意义。在人生上最享乐的就是这一类的事。
比如酒以醇以老为佳。烟也有和烈之辨。雪茄之佳者,远
胜于香烟,因其味较和。倘是烧得得法,慢慢的吸完一支,看
那红光炙发,有无穷的意味。鸦片吾不知,然看见人在烟灯上 烧,听那微微毕剥的声音,也觉得有一种诗意。大概凡是古老, 纯熟,熏黄,熟练的事物,都使我得到同样的愉快。如一只熏 黑的陶锅在烘炉上用慢火炖猪肉时所发出的锅中徐吟的声调, 是使我感到同观人烧大烟一样的兴趣。或如一本用过二十年而 尚未破烂的字典,或是一张用了半世的书桌,或如看见街上一
系主任。多年的北平生活经历,让他对北平有着深厚的感悟,
《动人的北平》便是这种感悟的自然流露。
文化常识 “北平”与“北京” 1369年6月,常遇春荡平了大都附近元的残余军队。战报 送达朝廷,朱元璋便以“蓟北悉平”为名,将元大都改为“北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二:动人的北平(人教版高三选修备课资料)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二:动人的北平(人教版高三选修备课资料)雷真民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二诗如画,散文如诗。
如果说诗歌是一枚饱满的果实,那么散文便似一朵盛放的鲜花;如果说诗歌是凝结的蜜汁,那么散文便是用蜜调和的甘甜之水。
诗是象征,是意象的浓缩,是分行的艺术,必须切掉过剩的文字,使文字断切、跳跃。
散文是想像的扩张,是叙述的艺术,经由文字的渲染与营造,以各种不同的风景、人物、事件来描写內心的感觉。
散文更容易为我们接受,为我们理解,散文便是化开的诗,因此我们阅读散文,也要最终读出它诗的内核。
现在我们开始欣赏中国现代散文。
这些散文中有描写地域风光的作品,把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象集于篇中,把珍贵的历史和现实情景展现在读者面前。
文中有着丰富的认识价值、审美价值和教育意义,不仅教人认识现实、认识历史,还教人学会思考,学会心灵体验,学会提升思想境界。
一切现实终将变为历史,历史也将烟消云散,唯有文学作品可将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种种新奇情景记录下来,像一串凝聚着宝贵记忆的珍珠一样,供人欣赏、凝视,写人记事抒情的散文作品在这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
也有抒情性的或哲理性的,这类散文都带有强烈的心灵独白色彩和玄思色彩,它们描述社会生活现象,揭示社会发展规律、人生真理和审美规律,激发人生思考,启迪审美感悟,对当代中学生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
由于这些课文的作者善于感悟、富于玄思、长于审美,可能学生觉得解读文本、进入课文情境会有一定的难度,但从另一方面说又是一次锻炼抽象思维和提升感悟力的好机会。
《动人的北平》学习目标1、体会散文选材的典型性和精粹性。
2、体会散文抒情写意的独特性和深刻性。
3、探究散文蕴含的思想文化价值。
4、探究散文形与神的关系。
作者简介林语堂(1895-1976),福建龙溪(今漳州)人。
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
笔名毛驴、宰予、岂青等,文学家。
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
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
高考备考资料精编_说课欣赏---《动人的北平》
说课欣赏《动人的北平》教改教案1024 1346说课欣赏《动人的北平》一、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高中语文阅读的主要目的是增强学生审美情趣,提高文学品位,进而提高和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
设置选修教材则是拓展学生知识面、培养感悟能力的有效途径,《动人的北平》是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中,散文部分第一单元第一篇。
本单元在内容上,把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观集于篇中,把珍贵的历史和现实情景展现在读者面前。
文章富有认识价值,审美价值和教育意义,教人学会思考、学会体验心灵。
2、教材分析:本文之所以被选作精读课文,是因为林语堂被称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朽的艺术大师。
他用博大,真切,幽默,闲适相融合的文风创作出了具有独特格调的小品散文,《动人的北平》就是其中的一篇。
他的作品总是欢悦的,用抒情的笔调写世上的人和事,表达着对人生的热爱。
他把北平的景象,以一幅幅小画面呈现出来,具有良好的审美效果。
本单元学习重点是品味散文浓重的感情,体会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隽永,把握散文形散与神聚的艺术特性,从而使学生学会阅读散文。
3、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的确立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体会散文抒情写意的独特性,探究散文形与神的关系。
在这册课本散文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学习、鉴赏了现代诗歌,对文章中表达感情的语句已经比较敏感,并能够用较精确的语言表达出对内容的独特感受。
再加上本课作为散文单元的第一篇,延续了诗歌的细腻含蓄的语言风格,所以,确立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体会抒情写意语言的闲适优雅的独特风格,探究散文内容中形与神的有机融合。
教学重点是对散文中用抒情语言所表达出的情感和内涵的鉴赏。
教学难点是领会、探究形与神之间的散与聚的关系。
并练习写作语段体会。
二、教学设想:1、教学时数:本课是精读文章,安排两课时。
2、教材处理:(1)根据文本感情先行易于把握的特点,通过“美读”赏析完成对全文感情的体会,对语言整体风格的了解。
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播放视频,带领学生走进北京,激起对老北京的好奇心,借助图片,走进北平。
《动人的北平》答案最终版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厦门翔安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语文课练 《动人的北平》班级姓名座号成绩(- -)、基础考查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魁梧(ku 1) 狼藉(ji e ) 狭隘(6) 媲美(p 5B . 嗜好(sh 5) 压轴(y ① 裸体(lu c) 轴承(zh cu)C . 珐琅(f ① 街衢(qu ) 露脸(1讣 褴褛(1D . 祈年(q 1) 露天(1功週查(di co)嬉戏(X 1)(选D 。
A 项,藉读j i;B 项,压读y a;C 项,露读l du o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 木屐桥粱颐和园 乐其所好B .安祥 竭诚 园明圆 蓝天洁月C . 果蔬景仰踢毽子 亭园楼榭D .绵延嘻戏满州国摩登女郎(选C 。
A 项,粱一梁;B 项,祥一详、园明圆一圆明园;D 项,嘻一嬉、 州一洲。
)3.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 他父亲是个 __________ 的农民,不会干这种昧良心的事。
② 北平是贫富共居的地方,每个 ________________的铺号都许一个贫老的人记账取货, 街上贩卖的东西很便宜。
③ 你可以 __________ 在那里的一个茶馆里,一整个下午不走。
④ 在那里已经住了十年以后,你 _______________会在小路上发现一个驼背的老人,后悔没有早日遇见 他。
A .老诚 邻近 留连 偶然 B .老诚 临近 留连 偶尔 C .老成临近留恋偶然D .老成邻近留恋偶尔(解析:选A 。
老诚:老实诚恳 邻近:(位臵)靠近;/ 老成:经历多,做事稳重。
近旁;临近:(时间、地点)靠近;接近。
句中指 “铺号”,应选“邻近”。
留连: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 / 留恋:心存依恋而不忍离去,对象通常指故乡、母校、亲人等与自己的经历有过密切关系的人或事物。
偶然:出乎意外地 / 偶尔:间或,有时候,表示某种情况发生的次数不是很多。
课件:散文部分第一单元 动人的北平
坏事;科,法令。
散文部分
资料卡片
1.走近作者 林语堂(1895—1976),现 代散文家,小说家,学者。 原名和乐,后改名玉堂、 语堂,福建龙溪人。毕业 于上海圣约翰大学。早年留 学美国、德国。1923 年回国, 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任教,支持爱 国学生运动。
栏目 导引
散文部分
栏目 导引
散文部分
【思考】
赏析颔联的语言特色 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
。
【提示】
。
栏目 导引
散文部分
课前预习夯基固本
基础梳理
一、字音辨识 1.单音字 卑污(bēi) 木屐(jī) 老妪(yù) . . . 珐琅(fàlá nɡ) 媲美(pì 墙垣(yuá ) .. . . n) 街衢(qú) 嗜好(shì 嬉戏(xī) ) . . . 裸体(luǒ) 画舫(fǎnɡ) 褴褛. lǚ) ( . . .. lán
栏目 导引
散文部分
运用第二人称, 能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 便于感情交流;运用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 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 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在写作中,还存 在第一人称叙述和第三人称交替使用的情形。 常见的人称变换的技巧和方法如下: (1)人称变换之前,把写作对象拟人化。 拟人修辞手法,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这种物, 不管它是有生命的,还是无生命的,运用拟人 手法都能够赋之于人的言语、 行为和思想感情。
蒙古(Měnɡ) . 蒙蒙骗(mēnɡ) . nɡ) 承蒙(mé .
栏目 导引
散文部分
二、字形辨认
诙(诙谐)藉(狼藉) 恢(恢复)籍(国籍) 裸(裸体) 踝(脚踝) 逛(游逛) 诳(诳语) 蔼(和蔼) 霭(暮霭)
动人的北平阅读答案
动人的北平阅读答案【篇一:《动人的北平》教案】>【学习目标】:1、整体阅读,筛选重要语句,品味鉴赏北平的动人之处,体会其中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2、找出作者抒情的语句,体会作者对北平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感觉。
3、结合文中语句,体会作者语言的特点。
4、通过细读,探究散文形与神的关系。
【重点难点】:品味鉴赏北平的动人之处,理解作者情感【学习方法】:品读、鉴赏、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学时数】:2课时【学习过程】:课前准备:播放音乐《北京北京》或者献歌一首(因时而异)1、导入新课有那样一个地方,夏天里胡同的槐花,秋天里胡同口烤白薯的香气,还有初冬时悬挂在树梢上仿佛咸鸭蛋黄似的红红的日头。
依稀听见小贩的叫卖声,风车的嗡嗡声,茶馆的说书声??这个地方就是今天的北京,过去的北平。
说起北平的往事啊,真是绵长而悠远,那你知道“北平”这一称呼的由来以及变迁么?元大都-----北平府(1369朱元璋)---北京(1399朱棣)---北平(1928南京国民政府)---北京(1937日伪政府)---北平(1945日寇投降后)---北京(1949中国人民政协)1369年6月,常遇春荡平了大都附近元的残余军队。
战报送达朝庭,朱元璋便以“蓟北悉平”为名,将元大都改为“北平府”。
这也就是北京也称北平的来历。
1399年,燕王朱棣在北平发动“靖难之变”,历经近三年的征战,攻占了南京,从其侄子手中抢得了皇帝的宝座。
并在1403年(即永乐元年)将北平府改为了“北京”,后又迁都北京。
北京这个称谓也就是从那时开始了。
1928年6月4日,张作霖由北京退回沈阳,南京国民党政府任命阎锡山为京津卫戍总司令,6月20日宣布改直隶省为河北省,改北京为北平。
1937年7月29日,北平被日本侵略者占领,日伪政府于1937年10月12日,将北平又改为北京。
1945 年日寇投降后,又改为北平。
北平和平解放后,1949年9月21日,召开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9月27日,政协会议全体决议定都北平。
动人的北平
①明确题型:归纳概括 “全文要点”。②精读 题干:“从全文看”, 表明应阅读全篇后归纳 概括;如果第一段有总 领全文的作用,也可以 借助首段,或者过渡段、 结尾段。
(二)参考答案:
①古老;②包容。
第一段在全文有什么作用?(4分)
• (一)思路点拨:
• • • • • ①明确题型:分析“作用”类 ②一般思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作答。 ③第一段的作用: 内容方面:归纳概括本段内容,紧扣主题。 结构方面:总领全文;领起下文;奠定全文感 情基调;为下文……做铺垫。
• (二)参考答案: • ①写了北平老成、豪爽、宽大、包容的 特点;②总领全文。
第4段中,作者以‚古木老树‛和‚昆 虫‛比喻,有什么作用?(4分)
形散神聚
鉴 赏 能 力 展 示
25
找出文章中对北平 进行细致描写的段落 或语句,细细品味, 请你推荐一段你最喜 欢的一段并说明推荐 理由。
“ 北平好像是一个魁梧的老人,具有一种
老成的品格。„„” “北平又像是一株古木老树,根脉深入地中, 藉之得畅茂。在它的树荫下与枝躯上寄生的, 有数百万的昆虫。这些昆虫如何能知道树的大 小,如何生长根,在地下有多深,还有在别枝 上寄生的是什么昆虫?”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内容及散文形散神聚的
特点。
2、品味鉴赏语言、技法。 3、体会作者的人文情怀。
了 解 基 本 内 容 及散文的形散神聚
文章的题目为“动人的北平”,那么作者 对北平的热爱之情不言而喻,“动人”一 词在文中具体指北平的哪些特点?林语堂 笔下的北平的动人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
凡是到达了的地方,都属于昨天。 哪怕那山再青,那水再秀,那风再温柔。 太深的流连便成了一种羁绊,绊住的不 仅有双脚,还有未来。
散文群文阅读《故都的秋》《想北平》《动人的北平》
不同的景致,一样的情味——散文群文阅读《故都的秋》《想北平》《动人的北平》学习目标:1、通过文本阅读,体会文中蕴含的感情。
2、通过比较阅读,学会鉴赏散文的方法。
一、整体感知如果你穿越到作者的时代,可以选择其中一位做你在北平游览时的导游,你会选择谁?为什么?同学1老舍。
林语堂虽然对北京有全面的了解,但游览太多容易走马观花,无法真正享受到旅游的乐趣;郁达夫虽然能细致观察身边景物事物和人,但他笔下的故都的秋过于悲凉,容易让人产生伤感的情绪,不利于放松身心;而老舍虽文中描写了最富有生活气息的景物,更能让旅游者的心安适,让人在异乡也不觉得有疏离感。
所以老舍当导游最合适。
同学 2 林语堂。
老舍虽是北京人,但他在文中说他连陶然亭都没到过,而且他文中描写的花果蔬菜都是太平常的事物;郁达夫文中虽有对故都的秋细致入微的描写,但作为一个外乡人也不足以了解北京全貌,而林语堂文中全方位表现了北京的全貌,既富有生活气息又多元文化兼容,既有皇室的华贵又有市井小贩的谐趣。
他当导游最好不过了。
同学3 郁达夫。
老舍作为北京人,虽也了解北京但已经对没有了新鲜感,而旅游要的就是新鲜感;林语堂虽然全方位向我们展示了北京城的人文地理,但过于面面俱到,游览太多容易使人疲劳;而郁达夫在文中对多种景物的细致描写体现了他敏锐的观察力,在他的带领下能发现被常人忽略的好玩的地方,而他笔下流淌出的浓厚的秋味正是我想体验的。
所以我选择让他带我游览。
ppt郁达夫:精致细微林语堂:角度广阔老舍:生活气息二、比较阅读学习任务1 面对有着非常丰富人文自然景观的北平城,三位作者描写了自己眼中或心中的北平城:郁达夫笔下的故都之秋是“清、静、悲凉”的,请结合文中相关语句谈谈他分别从哪些感官角度描绘了北平的景物,突出故都之秋特点的;林语堂眼中的北平是“老成豪爽、宽大包容”的,请结合文中描写的自然与人文风物来谈谈,他是如何展现北平的全貌的;老舍心中的北平是“复杂而又有边际”的,说说他是怎样运用景物来表现北平的特点。
高中语文散文部分第1单元动人的北平训练含解析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动人的北平[基础运用层]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颐和园,坐落在北京城的西北郊。
它原名清漪园,最初只是帝后宫妃们休闲避暑的场所.雍正帝继位后,开始长期居住在西郊园林中,这里逐渐成了政治和娱乐的双中心。
除了紫禁城,晚清统治者把这里当成最重要的政治和外交中心,更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见证。
颐和园是迄今为止保存得最为完整的皇家行宫御苑.在造园艺术中,尽显皇家园林的富丽堂皇,同时充满了和谐自然的生趣盎然.亭台、殿堂、庙宇和小桥诸多人工景观与周围的山峦、湖水________.未进颐和园,看到大门两侧傲然________的两座狮子,()。
走进古老的颐和园,以佛香阁为中心,共有景点建筑百余座,院落20余处,佛香阁、十七孔桥、谐趣园、大戏台等都是后人必游的景点.从一个景点跨入另一个景点,便是从一个世界跨入另一个世界。
这里景点之多,________。
每当游人踏出颐和园的门槛,总是会不由得回眸。
世事无常,虽然历经________,颐和园依然屹立于青山翠谷之中,历久弥新。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交相辉映伫立数不胜数沧海桑田B.相得益彰伫立数不胜数风云变幻C.相得益彰耸立不胜枚举风云变幻D.交相辉映耸立不胜枚举沧海桑田B[交相辉映:(各种光亮、色彩等)互相映照。
相得益彰: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好处。
语境是“山峦、湖水"与“人工景观”,用“相得益彰”更合适。
伫立:指长时间地站着。
耸立:指高高地直立.这里指“站立”,故用“伫立”。
数不胜数:数也数不过来,形容很多。
不胜枚举:无法一个一个全举出来,形容同一类的人或事物很多.语境“这里景点之多”,用“数不胜数"更合适。
沧海桑田:形容世事变化很大。
风云变幻:比喻变幻动荡的局势,也比喻事物复杂、变化迅速。
语境是“世事无常,虽然历经",用“风云变幻”更合适。
故选B项。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除了紫禁城,这里是晚清统治者最重要的政治和外交活动中心,也是对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见证。
《动人的北平》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
《动人的北平》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动人的北平》;(2)了解北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3)掌握课文中的一些生词和短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热爱;(3)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感受北平的美景和魅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感;(2)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3)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动人的北平》;2. 课文理解: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北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3. 生词学习: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一些生词和短语,如“秋高气爽”、“金碧辉煌”等;4. 课文解析:对课文进行详细解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5. 写作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的美丽景色的小作文。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动人的北平》;(2)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一些生词和短语;(3)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北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2)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感受北平的美景和魅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对课文进行详细解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2.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3. 写作法: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文生词和短语的掌握情况,以及小作文的完成质量;3. 单元测试:进行单元测试,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动人的北平》全文;2. 教学多媒体:相关的历史文化图片、视频等;3. 生词卡片:课文中的一些生词和短语的卡片;4. 写作纸张:为学生准备写作用的纸张和文具。
2-1-1动人的北平
散文部分 第一单元
那一串记忆的珍珠
成才之路 ·语文 ·人教版 ·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将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种种新奇情景记录下来,像一串凝 聚着宝贵记忆的珍珠一样,供人欣赏、凝视,写人记事抒情 的散文作品在这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 在教学中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一、比较三篇课文的异同 三篇课文都有一些相同点,都是写景观、写感受,却写 出了不同景象、不同风格,可以同中比异,异中寻同。
【精读】
动人的北平
成才之路 ·语文 ·人教版 ·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父亲点头说:“这个自然!”他往后靠着椅背,是预备 长谈的姿势。这时我们都感着兴味了。 我仍旧站着,我说:“只要是一样的为人群服务,不是 独善其身;我们固然不必避世,而因着性之相近,我们也不 必避‘避世’!” 父亲笑着点头。 我接着:“避世而出家,是我所不屑做的,奈何以青年 有为之身,受十方供养?”
散文部分 第一单元 那一串记忆的珍珠
成才之路 ·语文 ·人教版 ·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一单元
【精读】 动人的北平
散文部分 第一单元
那一串记忆的珍珠
成才之路 ·语文 ·人教版 ·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经典晨读
语林趣话 方法警示探究
高考导航
随堂练习
课前预习
课后强化作业
【精读】
动人的北平
成才之路 ·语文 ·人教版 ·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精读】
动人的北平
成才之路 ·语文 ·人教版 ·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天上浮云,漂游得无影无踪以后,落日的余辉下,遥远 的青山暮色瞑瞑。已经停下了管乐伴奏歌声的池塘庭院,静 悄悄的。不知何时,庭中洒下了一片月光,是这样洁白亮丽。 纷纷扬扬的白色柳絮悄悄飘了过来,仿佛完全融化在朦朦胧 胧的月色之中,连影子也没有了。
《动人的北平》
散文风格
• 林语堂被称为幽默大师,他谈吐诙谐,热衷幽默,也一向 以童心未泯自况。他富有创造性地把英文的Humour音译为中文
的幽默,从而使幽默一词在中国迅速流行开来。
• 他曾说:“并不是因为我是第一流的幽默家,而是在我们 这个假道学充斥而幽默则极为缺乏的国度里,我是第一个招呼 大家注意幽默的重要的人罢了。” • 林语堂经常撰写文章,阐发幽默,他及其同人积极提倡幽
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主持编撰《林语堂当代
汉英词典》 。1976年在香港逝世,享年80岁。
• 快速跳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提示:抓关键句。 北平好像是一个魁梧的老人,具有一种老成的品格。 北平又像是一株古木老树。 北平是一个“珠玉之城”。 北平像是一个国王的梦境。 北平是清静的。 北平有多样性。 北平有五颜六色的旧与新的色彩。 北平成为理想的居住城市。
西安或许再也不能有如秦、汉、唐时期在中国 的显赫地位了,它在十八世纪衰弱,二十世纪初更 是荒凉不堪,直到现在,经济发展仍滞后于国内别 的省份,但它因历史的积淀,全方位地保留着中国 真正的传统文化(现在人们习惯于将明清以后的东西 称为传统,如华侨给外国人的印象是会功夫,会耍 狮子龙灯,穿旗袍,唱京剧,吃动物内脏,喝茶喝 烧酒等,其实最能代表中华民族的东西在汉唐),使 它具有了浑然的厚重的苍凉的独特风格,正是这样 的灵魂支撑着它,氤氲笼绕着它,散发着魅力,强 迫得天下人为之瞩目。
--贾平凹《老西安》
苏州的刺绣,沉静的创造。苏州的菜肴, 明亮的喜悦。苏州的歌曲,不设防的温柔。 苏州的园林,恬美的诗情。苏州的街道, 宁静的幻梦。 --王蒙《苏州赋》
林语堂
动人的北平
4、概括“北平成为理想的居住城市” 概括“北平成为理想的居住城市” 的几个原因: 的几个原因:
①建筑布局讲究、道路宽阔。 建筑布局讲究、道路宽阔。 或【建筑美、道路宽】 建筑美、道路宽】 ②生活舒适可爱 、随意自由。 随意自由。 或【舒适自由的生活方式】 舒适自由的生活方式】 ③老百姓善良、淳朴。 老百姓善良、淳朴。 或【迷人的居民】 迷人的居民】
梳理结构层次
全文分两部分: 全文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1段)概括总写北平的特点 第二部分( 22段 具体展现古都北平的特点。 第二部分(2—22段)具体展现古都北平的特点。
北平的品格特点(动人之处): 北平的品格特点(动人之处): 老成、豪爽、宽大、 老成、豪爽、宽大、包容
3、文章看似“散”,它是怎样整合起来的呢? 文章看似“ 它是怎样整合起来的呢?
抒情的语句--------表达优雅的情怀
(1)“北平是清静的,它是一个住家的城市,每家都有 北平是清静的,它是一个住家的城市, 一个院落,每院落都有一个金鱼缸和一株梧桐或石榴树; 一个院落,每院落都有一个金鱼缸和一株梧桐或石榴树; 那里的果蔬新鲜;桃就是桃,柿就是柿。 那里的果蔬新鲜;桃就是桃,柿就是柿。” ——这段话不仅写出了居民院落的细节 这段话不仅写出了居民院落的细节, ——这段话不仅写出了居民院落的细节,又院落写到院内 的陈设,院内栽培树木; 的陈设,院内栽培树木;又由树木写到院里种植的果木蔬 不仅写出了居民院落的清静明亮, 菜。不仅写出了居民院落的清静明亮,而且表现了他的丰 富闲适,突出北平宜居的种种好处。总之, 富闲适,突出北平宜居的种种好处。总之,处处流露出对 北平的喜爱欣赏。 北平的喜爱欣赏。 桃就是桃,柿就是柿。 (2)“桃就是桃,柿就是柿。” 不具体写是怎么新鲜的,两个“就是” 不具体写是怎么新鲜的,两个“就是”,让读者去尽想这 种水果的形、 种水果的形、色、味,作者的喜爱与自豪的感情也自然地 流露出来,也感染了读者! 流露出来,也感染了读者!
【北平的冬天阅读答案】动人的北平阅读答案
【北平的冬天阅读答案】动人的北平阅读答案动人的北平阅读答案阅读课文《动人的北平》(节选),回答文后问题(17分)①北平又像是一株古木老树,根脉深入地中,藉之得畅茂。
在他的树荫下与枝躯上寄生的,有数百万的昆虫。
这些昆虫如何能知道树的大小,如何生长根,在地下有多少深,还有在别枝上寄生的是什么昆虫?一个北平居民如何能形容老大的北平呢?②一个人总觉得他不了解北平。
在那里已经住了十年以后,你偶然会在小路上发现一个驼背的老人,后悔没有早日遇见他;或是一个可爱的老画家,露着大肚子坐在槐树下的竹椅上用芭蕉扇摇风乘凉梦想他过去的日子;或是一个踢毽子的老人,他能把毽子放在头顶上一点一点的移动着,然后由背后掉下来时,平落在他的鞋底;或是一个刀手;或是一个儿童戏剧学校的太太;或是一个人力车夫变成满洲国的高贵人;或是一个前朝的县太爷。
一个人怎敢说他了解北平呢?③北平是一个“珠玉之城”,一个人眼从未见过的珠玉之城。
它是具有紫金的御色屋顶,以及宫殿庭园楼榭的珠玉之城。
它为珠玉结成的古城,它有紫色的“西山”,青带似的“玉泉”,“中央公园”垂老的杉树,以及“天坛”、“先农坛”。
城内有九个公园,三个御湖,名为中南北“三海”,现在任人游览。
并且北平有蓝天洁月,雨夏凉秋,与高爽的冬日气候。
④北平像是一个国王的梦境,它有宫殿、御园、百尺宽的大道、艺术博物院、专校、大学、医院、庙塔、艺商,与旧书摊林立的街道。
北平像是一个饮食专家的乐园。
它有数百年的饭馆,招牌被烟熏得破旧不堪,还有肩上搭着毛巾的光头堂倌,他们的招待是十足和蔼的,因为他们在满清政府服侍过高官大吏,曾受了传统的特别训练。
北平是贫富共居的地方,每个邻近的铺号都许一个贫老的记账取货,街上贩卖的东西很便宜。
你可以留连在那里的一个茶馆里,一整个下午不走。
北平是采购者的天堂,广有中国古代的手艺品、书籍、图画、古玩、玉石、珐琅镶嵌、灯笼之类。
那是一个到处能买货的地方,商贩也会带着货物走上门来;在清晨,门外路上货贩众多,叫卖声形成极美妙的调门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1动人的北平一、课内双基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魁梧.(wú)木屐.(jī)老妪.(ōu)B.媲.(pì)美楼榭.(xiè) 珐.(fà)琅C.镶嵌.(qiàn) 墙垣.(huán) 画舫.(fǎng)D.街衢.(qú) 芭蕉.(jiāo) 紫禁.(jǐn)城【答案】B(A妪:yù,C垣:yuán,D禁:jìn)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洽谈厮杀方枘圆凿多行不义必自毙B.讫今睿智骨鲠在喉不敢跃雷池一步C.商榷通宵鞭辟入理置之死地而后生D.膨胀喋血和衷共计初生牛犊不怕虎【答案】A(B项中,“讫”为“迄”“跃”应为“越”;C项中,“理”应为“里”;D项中,“计”应为“济”)3.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卑污(品格卑劣,心地肮脏)摩登(时髦)B.留连(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作奸犯科(为非作歹,触犯法令)C.安详(从容不迫,稳重)景仰(佩服尊敬)D.达观(性格开朗)豪爽(豪放直爽)【答案】D(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很开)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汪涵是近年来深受观众喜爱的电视主持人,常常妙语连珠,巧言令色....,亲和力很强,拥有广泛的支持者,凡他主持的节目都有很高的收视率。
B.一位外地的教授朋友,同我谈起了景德镇,他对那些闻名遐迩的瓷器不赞一词....,而是深情地说:你们这里的风景,真优美啊!C.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干部与群众转变观念,积极参与,切不可胶柱鼓瑟....,止步不前。
D.沿河上百家企业的废水未经净化就直接排入河中,长此以往....,就形成了今天这种两岸草木枯萎,河中鱼虾灭绝的状况。
【答案】C(C.“胶柱鼓瑟”比喻固执拘泥,不能变通。
A.感情色彩不当。
“巧言令色”指用花言巧语和媚态伪情来迷惑、取悦他人。
B.望文生义。
“不赞一词”指文章写得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
D.不合语境。
“长此以往”指长期这样下去,后面引出的应是将出现的不好的结果。
)5.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写的是作者眼中的北平,既描写了当时北平自然的、文化的和生活的各种景象,又写出了北平的独特“性格”和它的“动人”之处,表达了作者对北平的深厚感情。
B.开篇一段,总体上写北平人的特点,写出了北平人“老成”“豪爽”“宽大”“包容”的品格。
与这些“品格”相配的是它的“魁梧”的形象。
C.第二段以下的几段就集中表达这两种特点:新与旧、雅与俗相杂共容,体现“包容”;“一株古木老树”之喻,体现“老成”。
D.从“北平是一个‘珠玉之城’”开始,文章从多个方面展现北平古都的形象和性格。
描写的方面有:宫殿亭园楼榭湖水、街市、院落住家、杂色人等、建城布局、紫禁城、道路、市民生活、休闲方式等。
【答案】B(写北平的特点,不是北平人的特点)6.下面对本文语言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林语堂是现代散文大家,从本文看他的语言运用,极其娴熟而自由,情味、神韵流动其间。
B.全文都是形象化的语言,创造了一种浓厚的诗意。
试看开篇一句:“北平好像一个魁梧的老人,具有一种老成的品格。
”运用象征和拟人的手法,以人物写地方,以品格写城市特点,是非常文学化的表述,充满诗意。
C.全文都是抒情的语句,前面提到的语句“北平好像一个魁梧的老人,具有一种老成的品格”,既是叙述,又是抒情。
D.全文有多种变化的句式,如开篇是几个短句,接下来是一些一气呵成的长句;还有一些对称句(开篇几句即是);有排比句,连在一起增强了表达的气势;有设问句,加重表达的语气。
【答案】B(不是象征和拟人手法,是比喻)二、语段精读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7~10题。
从“①北平好像是一个魁梧的老人”,到“一个北平居民如何能形容老大的北平呢?”原文见课本。
7.文章的第一段写了北平的什么特点?它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第一段写了北平老成、豪爽、宽大、包容、守旧融新的特点。
这一段是全文的总起段,概括介绍了北平的特点,具有总领全文内容的作用。
8.第二、三段写了北平的什么特点?又是如何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两段写北平“穿高跟鞋的摩登女郎与着木屐的东北老妪并肩而行”,“新式汽车与洋车、驴车媲美”,“在高耸的北京饭店后面,一条小路上的人过着一千年来未变的生活”,“离协和医院一箭之地,有些旧式的古玩铺,古玩商人抽着水烟袋,仍然沿用旧法去营业”等,表现了北平新与旧、雅与俗共存的特点。
作者采用对比的方法,呈现了北平特有的各色共存的城市景象,由此体现北平包容新旧、宽怀大量的特点。
9.在第四段结尾,作者为什么说“一个北平居民如何能形容老大的北平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第四段将北平比喻成“一株古木老树”,它“根脉深入地中”,树干枝叶“藉之得畅茂”。
把生活在此地的人比喻为“在它的树荫下与枝躯上寄生的”“数百万的昆虫”。
昆虫之于枝繁叶茂的大树,实在是难以看得全,认得清的。
同样,一个生活在古老而深厚的北平的居民,是很难将北平形容得全面而恰当的。
作者这样说,是在突出北平历史古老、内涵丰富的特点。
10.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林语堂的《动人的北平》之所以写的非常成功,是和他善于选择特定的视角,紧紧扣住城市的特点,进行多方面既概括又具体的描写分不开的。
B.林语堂,他以一个“老北平”的身份,要着重告诉大家的是北平为什么会成为“理想的居住城市”。
从这个视角出发,他写了北平货贩众多,购物方便,居住的多半是宽阔舒畅的四合院,连坐人力车也格外便宜。
进而又刻画了北平人那种悠然度日的心态和模样……所有这些描写,可说是原汁原味,绘形传神,给人以不同一般的感受。
C.作者认为北平具有“老”、“多”、“新”三大特点。
“老”即古老、历史悠久:“北平好像是一个魁梧的老人,具有一种老成的品格。
”“多”即多样性,兼容并包。
“新”即时髦,“穿高跟鞋的摩登女郎”、“新式汽车”等。
D.文章进行既概括又具体的描写。
内容很多而篇幅有限,自然只能概括地写,但一味概括又容易枯燥,因此得在适当的地方稍作展开,形容几句,这是写此类文章应该掌握的一种艺术技巧。
《动人的北平》写到堂倌,没有忘掉他们“肩上搭着手巾”,写到老年人力车夫,没有忘掉“一定要强拉你回家”的倔劲儿,写到居民在花园中拔白菜,不忘补充一句“抬头可以看到西山的雄姿”。
凡此种种,都是花笔不多而收效颇佳,大大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答案】C(作者写北平的特点有二,一是老,二是多,没有“新”)三、课外延伸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水余显斌一场灾难毫无预兆地降临,灾难过后,小镇一片狼藉。
在灾难中,他受了重伤,却幸运地活了下来。
下雨了。
开始是一点、两点,接着是一片,瓢泼一般落下,笼罩了整个小镇。
雨,浇醒了他。
他动了动身体,感觉到自己简直是在炼狱中,浑身火辣辣的疼,左腿和左胳膊仿佛已不听使唤了,但疼痛却顽强地保留下来,通过神经传遍全身每一寸肌肉,稍一动,疼痛直往心里钻,扯得他直吸气。
背上,雨淋下,如针刺在伤口上,他浑身肌肉直颤。
他艰难地翻过身,仰面朝天,张大嘴,接着雨水。
雨水的滋润,让他头脑清醒,可痛苦也更加尖锐了,魔鬼一般顽强地缠绕着他。
他喊一声:“有人吗?”声音发出,却蚊子一般。
又一次,慢慢地,他走入无边的黑暗中。
再醒来,太阳烤在身上,火一样蜇人,是夏天的上午。
他感觉到,自己快死了,如果没人来救,自己可能活不过今天了。
伤口已化脓,一跳一跳的痛,最关键的是肚子饿得难受。
他不知道自己熬过了几天,但他确定,自己大概熬不过今天了。
他躺在地上,静静地,静静地等待着死神幸福地降临。
突然,一声轻轻的呻吟,炸雷一样在他耳边响起。
还有人活着,在呻吟呢。
一瞬间,他感到自己有了一点力气,勉强支撑着自己翻过身,抬起头。
离他不远处,一个躺着的身子在蠕动着。
显然那人还活着。
他想,自己应当爬过去,赶快救起那个人,或许那人还有希望。
他为自己的想法激动着,慢慢地撑起左胳膊和左腿,借着它们的伸缩,向前移动着。
他们相隔不远,大概十来步的距离,可是,却花费了他一个多小时的时间,腿脚每伸缩一下,肌肉的拉扯都会触发一场铺天盖地的疼痛。
汗和血,沿着他移动的地方流淌。
到了,终于到了那个人身边,他慢慢检查起那人,那人的伤势很重,下身几乎从膝盖以下已断,胳膊也断了一条,骨头都露了出来。
那人已陷入昏迷中,灰白的嘴唇也干得裂开,不停地动着,梦幻一般地呓语:“水……水……”他知道,这会儿要想救活这个人,唯一的方法,是赶紧弄来水,否则,不说别的,渴,也会把那人渴死。
他焦虑地四下望望,确定着他们所在的位置。
慢慢地,他的脸上露出了喜色,他想起来了,离这儿不远处,有一个水塘。
慢慢地,他又带着铺天盖地的疼痛,还有汗水和血水,向水塘边移去。
到了塘边,他俯下头,狠狠地喝了一肚子水,可准备装水时,才想起,根本没什么可装。
想想,他一咬牙,艰难地抬起身,脱下上衣,放进水塘中,吸饱了水,拿着放在肩头,又一寸一寸向回移。
手,磨在乱石地上,血肉模糊。
到了那人身边,衣裳里的水份已蒸发得差不多了。
他只有把湿衣服放在那人嘴里,滋润着他的嘴唇。
一次一次,那人在水的滋润下,慢慢张开了眼,向他艰难地一笑。
那一刻,他流泪了,一种幸福感袭上心头。
他想,他要坚持下来,如果自己死了,那人也活不了。
这是一种责任,责无旁贷。
他暗下决心,又一寸寸移动着,用衣服运水,一趟又一趟。
两天后,救援人员赶到,发现小镇只有两个人活着:一个是他,一个是那个人。
而且,他的伤比那个人的更重,背后一道长长的口子,几乎要了他的命。
他本来是活不下来的,可他却创造了奇迹,活了下来。
专家们百思不得其解。
只有他清楚,当时,他忍受着痛苦,还有饥饿,坚持下来,是因为他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他不能死,旁边,还有一个生命依靠他。
(选自《北方文学》2010年第9期) 1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文中反复写主人公行动的艰难,表现了他的伤势严重,进而突出他拼命救人的顽强精神,塑造主人公英雄形象,表现人间大爱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