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部感染

合集下载

口腔医学中口腔颌面部感染的病原学

口腔医学中口腔颌面部感染的病原学

口腔医学中口腔颌面部感染的病原学口腔颌面部感染是指在口腔及颌面部组织内引起的细菌、真菌或病毒等微生物感染疾病。

这些感染通常会引起疼痛、肿胀、发热和功能障碍等不适症状,严重者还可能威胁生命。

了解口腔颌面部感染的病原学对于正确诊断和治疗这些感染至关重要。

1. 细菌感染病原学细菌是引起口腔颌面部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

不同类型的细菌可引发不同类型的感染,包括牙源性感染、颌源性感染和软组织感染等。

牙源性感染主要由厌氧菌引起,例如厌氧链球菌和厌氧梭菌。

颌源性感染由口腔中的革兰阴性细菌引起,如脆弱劳氏菌和副劳氏菌。

软组织感染则常由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链球菌等致病菌引起。

2. 真菌感染病原学真菌感染在口腔颌面部感染中较为罕见,但在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中更常见。

口腔念珠菌病是最常见的口腔真菌感染,主要由念珠菌属引起,例如白色念珠菌。

该病通常表现为白色斑块或片状病变,易在唇内侧、颊黏膜、舌背或硬腭等处出现。

3. 病毒感染病原学病毒感染也可引起口腔颌面部感染。

例如,单纯疱疹病毒可引起单纯疱疹性口腔炎,其特征性症状包括口腔黏膜上的疱疹性溃疡和疼痛。

此外,带状疱疹病毒也是口腔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患者常表现为分布在面部及喉部一侧的带状疱疹病变。

4. 其他微生物感染病原学除细菌、真菌和病毒外,其他微生物也可能引起口腔颌面部感染。

寄生虫感染在口腔颌面部感染中较为罕见,但在特定地区的一些疾病中有报道。

例如,口蜱病是由寄生于口蜱身上的蜱虫传播的疾病,初期症状为发热、头痛和全身不适,进一步发展可引起口腔溃疡和颌面部淋巴结肿大。

综上所述,口腔医学中口腔颌面部感染的病原学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

了解感染的病原学有助于医护人员快速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对于口腔颌面部感染的病原学,医护人员应进行详细的询问病史、仔细观察病变特点,并结合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共同确定感染的病因,促进患者的康复。

同时,加强预防措施,如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正确使用抗生素、接种疫苗等,也是预防口腔颌面部感染的重要方面。

口腔颌面部感染后的并发症病例分析和管理经验

口腔颌面部感染后的并发症病例分析和管理经验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局部红肿热痛、功能障碍,严重者可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寒战等。
诊断依据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细菌培养等)进行综合判断。 同时,影像学检查(如X线、CT等)对于确定感染部位和范围也有重要价值。
02
并发症类型及病例分析
局部并发症
01
02
03
脓肿形成
感染导致局部组织坏死、 液化,形成脓肿,需及时 切开引流。
定期口腔检查
建议患者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口腔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口腔 问题。
高危人群筛查
针对口腔颌面部感染的高危人群,如糖尿病患者、老年人等,加 强筛查和监测。
早期干预措施
对检查中发现的口腔问题,采取早期干预措施,如洁牙、充填龋 齿等,防止病情恶化。
健康知识普及活动开展
社区宣传活动
组织口腔健康知识讲座、义诊等活动,提高社区居民对口腔健康的 认识和重视程度。
优化治疗方案。
04
护理经验分享与总结
术前准备工作要点
全面了解患者病史和病情
心理护理
包括感染部位、程度、有无全身性疾病等 ,以便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充分沟通,解释手术 目的、过程和可能的风险,消除患者紧张 和恐惧情绪。
术前检查
术前准备
协助患者完成必要的术前检查,如血常规 、凝血功能、心电图等,确保手术安全。
加强口腔卫生护理,包括 漱口、刷牙等,减少口腔 内细菌滋生。
全身性治疗策略
01
抗菌药物应用
根据感染病原体的种类和药物敏 感试验结果,选用合适的抗菌药 物进行治疗。
支持治疗
02
03
免疫治疗
对于重症感染患者,给予适当的 营养支持、补液等全身支持治疗 。

儿童口腔颌面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和处理方法

儿童口腔颌面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和处理方法
保证孩子每天有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助于增强免 疫力,减少感染风险。
均衡饮食
鼓励孩子均衡饮食,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 和矿物质等营养素。
接种疫苗
及时接种疫苗,如麻疹、风疹、腮腺炎等疫苗, 预防相关疾病引起的口腔颌面部感染。
05
儿童口腔颌面部感染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儿或家长有关发病情况,包括发病时间、症状表现、 既往病史等。
由于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口腔颌面部感染 成为儿科常见疾病之一。
感染对儿童健康的影响
口腔颌面部感染不仅影响儿童的口腔健康,还可能 导致全身感染,甚至危及生命。
研究的必要性
对儿童口腔颌面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和处理方法进行 深入研究,有助于提高诊疗水平,保障儿童健康。
儿童口腔颌面部感染的概述
80%
定义
3
使用牙线
对于牙缝较大的孩子,家长应指导其正确使用牙 线清洁牙缝。
饮食调整
控制糖分摄入
减少孩子过多摄入糖分,避免引发龋齿等口腔问题。
增加水果和蔬菜摄入
鼓励孩子多吃水果和蔬菜,增加口腔内的唾液分泌,有助于口腔自 洁。
避免过硬食物
避免让孩子吃过硬的食物,以免损伤口腔黏膜和牙齿。
增强免疫力
保证充足睡眠
临床表现
观察患儿口腔颌面部感染的症状,如红肿、疼痛、发热等。
体格检查
对患儿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特别注意口腔颌面部的检查,如观 察口腔黏膜、牙齿、牙龈等状况。
鉴别诊断
与其他疾病相鉴别
如口腔溃疡、口腔癌等疾病,需通过详细询问病史、观察临床表 现及体格检查进行鉴别。
不同类型感染的鉴别
如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等,需通过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加以 鉴别。

口腔颌面部感染病例分析难治性感染的指导原则和治疗选择

口腔颌面部感染病例分析难治性感染的指导原则和治疗选择
转归
经过一周的治疗,患者症状完全消失 ,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随访期间无 复发。
03 难治性感染指导 原则
早期识别与评估
01
早期症状识别
重视口腔颌面部感染的早期症状 ,如红肿、疼痛、发热等,及时 进行初步评估。
02
0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感染严重程度评估
病原菌检测
根据感染部位、范围、病程及患 者全身状况,综合评估感染严重 程度。
探讨了多种治疗选择及其效果
本次病例分析中,我们探讨了多种治疗选择,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物理治疗等,并对 其治疗效果进行了评估,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未来研究方向和挑战
深入研究难治性感染的发 病机制
尽管我们已经对口腔颌面部难 治性感染有了一定的了解,但 其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未 来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以找 到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口腔颌面部感染病例分析难 治性感染的指导原则和治疗 选择
目 录
• 引言 • 口腔颌面部感染病例分析 • 难治性感染指导原则 • 治疗选择及策略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口腔颌面部感染病例分析的目的
通过对口腔颌面部感染病例的深入分析,总结难治性感染的特点和治疗经验,为临床医生提供指导。
抗感染治疗应持续至感染症状完全消 失后3-5天,以巩固疗效,防止感染 复发。
对于轻度感染,可口服抗生素;对于 中、重度感染,应采用静脉给药方式 ,确保药物迅速达到感染部位。
手术干预时机与方式探讨
手术时机
在抗感染治疗无效或感染扩散时,应及时进行手术干预。 对于脓肿形成者,应立即切开引流。
手术方式
根据感染部位和范围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如脓肿切开引 流术、清创术等。术中应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和异物,确保 引流通畅。

口腔颌面部感染的病例分析

口腔颌面部感染的病例分析

口腔颌面部感染的病例分析口腔颌面部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问题,它往往由各种细菌引起,可以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

本文将通过一个具体的病例来分析口腔颌面部感染的症状、原因和治疗方法,旨在增加对这一问题的了解。

病例描述:患者为一名25岁的女性,近期出现了口腔颌面部感染的症状。

她抱怨有口腔溃疡、牙龈肿胀和疼痛,并且伴有高烧和乏力。

她还注意到有口臭和咬合困难的现象。

经过初步检查,发现她的脸颊有一块肿胀的区域,并有明显的红斑和渗液。

病情分析:口腔颌面部感染是由感染进入口腔组织引起的,可能是由于牙齿龋坏、智齿问题、牙龈疾病等。

在这个病例中,患者可能存在以下问题导致感染:牙龈炎症、智齿发炎或牙根周围炎症。

牙龈炎症是指牙龈组织发炎的情况,可以由于牙齿周围的细菌感染、刷牙不当或牙垢过多引起。

智齿发炎可能是由于智齿生长时牙床组织受到挤压或感染而产生的炎症反应。

牙根周围炎症则是由于牙根附近的组织受到感染和炎症引起的。

治疗方法:针对口腔颌面部感染的不同原因,治疗方法有所不同。

对于牙龈炎症,患者应积极改善口腔卫生习惯,包括正确刷牙、使用牙线清洁牙缝、定期洗牙等。

如果炎症较为严重,口腔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使用抗生素药物,并且进行局部治疗,如口腔漱口药水或药膏。

智齿发炎的治疗常常需要拔除智齿,尤其是当智齿对周围牙齿产生影响或疾病反复发作时。

在拔除智齿之前,口腔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抗生素来减轻感染症状。

拔牙手术后,患者需要注意口腔卫生,避免食用会引起刺激的食物。

对于牙根周围炎症,口腔医生可能会选择根管治疗,即清除牙根内的感染物质并填充根管,以阻止感染进一步扩散。

在治疗期间,患者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来控制感染。

预防措施:口腔颌面部感染的最佳方法是通过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来预防。

每天刷牙两次,使用牙线清洁牙缝,定期到口腔医生那里进行洗牙,可以减少细菌滋生的机会。

同时,要避免食用过多的含糖食物和饮料,因为细菌会利用糖分导致牙齿腐蚀。

总结:口腔颌面部感染可以给患者带来严重不适,甚至危及健康。

第八章口腔颌面部感染

第八章口腔颌面部感染

牙源性颌骨骨髓炎
根据临床病理特点,分为: • 中央性骨髓炎
病变始发于颌骨中央的骨松质和骨髓
• 边缘性骨髓炎
病变始发于颌骨周围的骨膜和骨皮质
中央性颌骨骨髓炎
1. 感染来源以龋病继发病、牙周膜炎、根 尖周炎为主
2. 感染途径是先破坏骨髓,后破坏骨密质, 再形成骨膜下脓肿或蜂窝织炎。病变可 累积松质骨与密质骨
切开引流术要点
• 注意勿损伤重要解剖结构,如面神经、 知名动静脉、腮腺导管和下颌下腺导管, 避免造成大出血、面瘫、涎瘘等并发症。
切开引流术要点
• 手术操作应准确、快速、轻柔,忌挤压; • 表浅脓肿:局麻/表麻,用尖刀刺破后, 再向两侧扩大切口以利引流; • 深部脓肿:先穿刺,探查脓腔的方向和 深度,再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采用钝 性分离,进入脓腔。
常用青霉素和甲硝唑,病情无好转应及时更换 抗生素,或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来调整抗 生素。
• 局部治疗
局部治疗: 炎症早期可外敷药物、针灸、封闭和理 疗,使炎症消散或局限; 炎症局限形成脓肿,应及时切开引流; 急性炎症消退后,及时拔除病灶牙,清 除死骨或异物。
概念
• 口腔颌面部感染是因致病微生物入侵引 起的口腔颌面部软、硬组织局部乃至全 身的复杂的病理反应过程。
边缘性颌骨骨髓炎
4. 骨髓炎的病源牙多无明显炎症或松动 5. 病变部位多发生在下颌角及下颌支,很 少波及颌骨体 6. 慢性期X线所见系皮质骨疏松脱钙或骨 质增生硬化,或有小死骨块,与周围骨 质无明显分界
治疗
• 急性期:全身支持疗法和抗生素治疗 局部切开引流或拔除松动牙 • 慢性期:死骨刮除术 拔除病灶牙
第一节
概述
口腔颌面部感染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口腔科 崔明军

口腔颌面部感染ppt课件

口腔颌面部感染ppt课件
• 深度:粘膜下或者皮下,血管钳扩大脓腔 • 长度:≤脓肿大小 • 冲洗:生理盐水,1%-3%过氧化氢,抗生素 • 引流条
33
34
清除病灶——易忽视
牙源性感染——去除病灶牙 颌骨骨髓炎——死骨及病灶清除
35
概 述---治 疗
➢治 疗
全身治疗
支持治疗:充分休息,对症、支持 抗菌药物应用的基本原则:
特异性感染: 结核, 梅毒 ,
艾滋
12
微生物: 宿主:
细菌的毒力、种类、数量
机体的抵抗力、营养状态、年 龄
治疗 :
治疗措施是否得力、彻底,及 时
13
Virulence, quantity of microbes
Balance
Host defense system, treatment
strategy
1. 明确诊断,针对用药 ( 细菌培养+药敏试验) 2. 个体化 ( 生理、病理、免疫状态 ) 3. 避免滥用广谱、随意联合 4. 剂量适当 5. 严格联合用药 ( 避免二重感染 ) 6. 合理的预防用药 激素治疗:大剂量有效抗生素.短程适量
36
葡萄球菌---青霉素,红霉素,头孢,氯林可霉素 链球菌-----磺胺,青霉素,红霉素 大肠杆菌---氨苄青霉素,红霉素 结核-------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 真菌-------制霉菌素,酮康唑
❖切开引流:脓肿形成后应及时切开引流。 ❖全身治疗:支持、抗菌药物。
消除病灶
❖冠周龈瓣切除术 ❖阻生牙拔除术
阻生牙冠周龈瓣切除术
54
LOREM IPSUM DOLOR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icing elit.

口腔颌面部感染的病因与治疗进展

口腔颌面部感染的病因与治疗进展

口腔颌面部感染的病因与治疗进展口腔颌面部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其病因复杂且多样化。

本文将对口腔颌面部感染的病因进行探讨,并介绍目前的治疗进展。

一、病因探讨口腔颌面部感染的病因可以分为细菌感染与真菌感染两大类。

1. 细菌感染细菌感染是口腔颌面部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口腔中的细菌数量众多,当口腔卫生不佳时,细菌有可能通过牙龈,牙齿龋洞或口腔黏膜等途径进入口腔组织,并在合适的环境中繁殖引发感染。

最常见的细菌感染病原体包括溶血性链球菌、厌氧菌和放线菌等。

2. 真菌感染真菌感染在口腔颌面部感染中较为罕见,常见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如艾滋病患者或经过放疗化疗的癌症患者。

真菌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为念珠菌属,如白念珠菌和滇南念珠菌等。

二、治疗进展针对口腔颌面部感染,早期诊断和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目前,治疗口腔颌面部感染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口腔颌面部感染的首选方法。

通过抗生素、抗真菌药物和消炎药物等,可以有效控制感染的扩散和症状的缓解。

具体采用何种药物需根据感染的类型和严重程度来确定,因此,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临床检查尤为重要。

2.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口腔颌面部感染,药物治疗可能效果不佳,此时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的目标是清除感染的源头并恢复受损组织的功能。

常见的手术治疗方法包括脓肿引流术、牙齿拔除术和根尖手术等。

手术治疗需要由专业的口腔颌面外科医生进行,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

三、预防与注意事项口腔颌面部感染的发生可以通过加强口腔卫生、定期洗牙和及时治疗牙龈炎等预防措施来降低。

此外,还需注意以下事项:1. 避免糖分摄入过多,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

2. 定期检查口腔健康,及时治疗龋齿和牙周疾病。

3. 在手术治疗后,遵守医生的嘱咐,按时服用药物并注意口腔的清洁与休息。

四、结语口腔颌面部感染是一种常见且疼痛不适的口腔疾病,病因复杂,治疗方法多样。

通过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控制感染扩散和症状发展。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讲课PPT课件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讲课PPT课件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口腔颌面部肿胀、疼痛、吞咽困难等症状 诊断依据:根据患者病史、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诊断 鉴别诊断:与颌面部其他疾病相鉴别,如颌骨骨髓炎、颌周蜂窝织炎等 并发症:感染扩散可引起全身性感染、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
01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治疗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口腔颌面部间隙感 染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不同类型间隙感染的特点与表现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分类
间隙感染的鉴别诊断与治疗方法
发病机制与病因
发病机制:口腔 颌面部间隙感染 是由于口腔颌面 部组织间隙内感 染病原体引发的
炎症反应。
病因:口腔颌面 部间隙感染的常 见病原体包括需 氧菌、厌氧菌和 真菌等,其中需 氧菌和厌氧菌混 合感染是最常见
的病因。
01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预防与护理
预防措施
保持口腔卫生,定期刷牙、 漱口
避免口腔黏膜受损,避免 过度刺激和创伤
增强免疫力,保持健康的 生活方式
及时治疗口腔疾病,防止 感染扩散
护理方法
保持口腔卫生:定期刷牙、漱口,保持口腔清洁,预防感染。
饮食调理: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料,多食用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 食物。
手术方法:根据感染的病因和部 位,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如切 开引流、脓肿清创等
手术后护理:手术后需要定期换 药、清洗伤口,同时给予抗感染 治疗,防止感染复发
其他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使用抗生素、抗炎药等药物进行治疗。
手术治疗:在严重情况下,可能需要手术引流或切除感染组织。
局部治疗:使用局部药物或敷料进行治疗,如口腔喷雾剂、口腔药膜等。 护理治疗:保持口腔卫生、饮食调理等护理措施对于治疗口腔颌面部间隙 感染也非常重要。

口腔颌面部感染

口腔颌面部感染

• 口外切口从下颌支后缘绕过下颌角,距下颌下缘2cm处切开,切 口长3-5cm。逐层切开皮下组织,颈阔肌,以及咬肌在下颌角区 的部分附着,用骨膜剥离器,由骨面推起咬肌进入脓腔,引出脓 液。冲洗脓腔后填入盐水纱条。次日换敷料时抽取纱条,换置橡 皮管或橡皮条引流。如有边缘性骨髓炎形成,在脓液减少后应早 期施行病灶刮除术。
• 治疗:眶下间隙蜂窝织炎阶段可从局部外敷中药 及针对感染病灶牙的处理着手;一旦脓肿形成应 及时作切开引流术。按低位引流原则常在口内上 颌尖牙及前磨牙唇侧口腔前庭黏膜转折处作切口; 横行切开黏骨膜,用血管钳向尖牙窝方向分离脓 肿,使脓液充分引流,生理盐水冲洗脓腔,留置 橡皮引流条。待炎症控制后应立即处理病灶牙。
什么是第三磨牙?立事牙? 智齿?
没长第三磨牙=没立事?没智慧?三磨牙冠周炎概述
• 下颌第三磨牙萌出不全或阻生时,牙冠周围软组 织发生的炎症。常见于18-30岁青年,口腔科常见 病和多发病。
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的病因
• 阻生
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的病因
• 盲袋
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的病因
• 累及咀嚼肌-张口受限 • 累及口底、舌根、咽旁、-进食、 吞咽困难
• 金黄色葡萄球菌-黄色黏稠脓液 • 链球菌-淡黄色或淡红稀薄脓液 • 绿脓杆菌-翠绿色,酸臭味 • 混合性细菌感染-灰白或灰褐色脓液,腐败坏死臭

• (二)全身症状:畏寒、发热、头痛、全身不适、 乏力、食欲减退、尿量减少、舌质红、苔黄等。 病情重者代谢紊乱,可导致水与电解质平衡失调、 酸中毒,肝肾功能障碍。严重感染伴败血症或脓 毒血症时,可发生中毒性休克,甚至昏迷死亡。 慢性炎症多为久治不愈,长期排脓,反复发作。
• (三)全身治疗: • 颌面感染并发全身中毒症状如发热、寒战、白细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诊疗指南(2022年版)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诊疗指南(2022年版)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诊疗指南(2022年版)一、概述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也称口腔颌面部蜂窝织炎,是指发生在颌骨、肌肉、筋膜、皮肤之间疏松结缔组织的急性弥散性化脓性炎症。

如感染局限则称为脓肿。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口腔颌面部各类型的间隙感染,其中包括眶下间隙、颊间隙、咬肌间隙、翼下颌间隙、咽旁间隙、颞间隙、颞下间隙、下颌下间隙、颏下间隙、咽旁前间隙。

本指南不适用口腔颌面部重症、复杂的多间隙感染。

三、诊断(一)临床表现1.全身反应:轻症者全身无明显反应,重症者可出现发热、畏寒、头痛、全身不适等。

如果出现严重并发症,如中毒性休克、脓毒血症时,则会出现相应的症状。

2.局部表现:有疼痛、肿胀、皮肤发红、皮温高,皮肤紧张发亮、触之发硬、有压痛,可有可凹陷性水肿或波动感。

并伴功能障碍,如开口或吞咽困难、呼吸道梗阻等。

(二)专科检查检查可发现感染的典型表现:局部红、肿、热、痛以及功能障碍。

感染中心区域可出现可凹陷性水肿;若脓肿形成,可触及波动感。

可在肿胀最明显的部位进行穿刺,如果抽出脓液,即可确诊。

(三)辅助检查1.影像学检查平片检查:标准牙片可以显示患牙牙体、根尖周、牙周的情况。

曲面体层片对于病灶牙的定位很有帮助,并对颌骨骨髓炎病变范围、破坏程度或形成死骨的部位提供可靠的依据。

CT和MRI检查:脓腔在增强CT上显示为环状增强影像,而脓腔内部则显示为密度较低区域。

与螺旋CT相比,锥形束CT成像较快且辐射剂量更小,也可用于感染的检查。

但锥形束CT对骨和牙齿等高密度组织显像较好,而对于软组织感染性病变的显像较差。

MRI检查可对深部脓肿进行较好的诊断,但其对骨骼和牙齿等结构的显示不如螺旋CT。

超声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用于确定是否存在脓肿,但适用于较为浅表的脓肿。

此外,超声还可以引导脓肿穿刺或切开引流手术。

2.实验室检查在炎症的急性期,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加,中性粒细胞的比率增高。

在重度感染或大剂量应用抗生素之后,白细胞计数可无明显增加,但有核左移及中毒性颗粒出现。

口腔颌面部感染与免疫系统的关系-第1篇

口腔颌面部感染与免疫系统的关系-第1篇
1.免疫因子的水平和活性与感染的预后密切相关,高水平的免疫因子往往预示着良 好的预后。 2.免疫因子的类型和平衡状态也会影响感染的预后,适度的炎症反应和抗体产生有 利于感染的清除和组织的修复。 3.调节免疫因子的水平和活性可以改善感染的预后,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 法。
▪ 免疫因子在口腔颌面部感染治疗中的应用
感染引发的免疫反应
▪ 口腔颌面部感染与免疫反应的关系
1.口腔颌面部感染常引发局部和全身免疫反应。 2.免疫反应的程度和病原体类型、感染程度等因素相关。 3.免疫反应过度可能导致组织损伤和并发症的发生。
▪ 免疫治疗在口腔颌面部感染中的应用
1.免疫治疗通过调节免疫反应,提高抗感染治疗效果。 2.免疫治疗药物包括免疫调节剂、抗体药物等。 3.在特定情况下,免疫治疗可作为口腔颌面部感染的治疗手段之一。
口腔颌面部感染与免疫系统的关系
总结:感染与免疫系统的互动
总结:感染与免疫系统的互动
▪ 感染对免疫系统的激活
1.感染导致免疫细胞活化和增殖:当口腔颌面部发生感染时, 病原体及其相关分子模式(PAMPs)会激活免疫细胞,如巨噬 细胞、树突状细胞和T细胞,引发免疫应答。 2.促炎因子的释放:免疫细胞被激活后,会释放多种促炎因子 ,如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IL-1)和白细 胞介素-6(IL-6),进一步招募和激活免疫细胞,扩大免疫反 应。 3.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建立:感染后,适应性免疫系统被激活, 通过T细胞和B细胞的特异性识别,产生针对病原体的抗体和细 胞毒性T细胞,清除感染。
▪ 免疫因子在口腔颌面部感染中的调节作 用
1.免疫因子可以调节白细胞的活性,增强其对病原体的吞噬和 杀伤作用。 2.免疫因子可以调节细胞因子的产生和释放,调控免疫应答的 类型和强度。 3.免疫因子可以调节抗体的产生,提高体液免疫水平,增强对 病原体的清除能力。

口腔颌面部感染

口腔颌面部感染
4、腺源性感染炎症表现较缓慢,早期为浆液性炎症,然后进入化脓 阶段,称为腺性蜂窝织炎;成年人症状相对较轻,婴幼儿有时表现 极为严重。
第三节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第三节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治疗原则】
根据感染的病因不同,在炎症的不同时期,给予全 身治疗和局部治疗相结合。
1、 局部治疗: 炎症早期可外敷药物、针灸、封闭和理 疗,有消炎、消肿、解毒、止痛的作用。常用外敷药有金 黄散、六合丹,敷于患处皮肤表面,可使炎症消散或局限。
感染来源多为下颌牙齿的化脓性或坏疽性根尖周炎 或第三磨牙冠周炎扩散,或口咽部软组织损伤后继发口底 多间隙感染扩散,或颌下淋巴结炎扩散。
全身症状明显,患者出现高热、寒战等症状,白细 胞总数升高。
五、口底蜂窝织炎
治疗: 应首先防治窒息和中毒性休克,可根据病人呼吸困
难程度考虑是否做气管切开术;经静脉应用大剂量抗生素 控制感染,适量应用激素、输血等以改善全身情况。局部 应尽早作切开引流,减轻张力,排出脓液及坏死组织,避 免机体吸收毒素而加重病情发展。
,为了减轻局部肿胀、疼痛及张 力,缓解对呼吸道和咽腔的压迫,应及时进行切开引流术;
第三节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切开引流术的指征: 1、牙源性感染3~4d,腺源性感染5~7d,经抗生素 治疗后,仍高热不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白细胞 明显增高者; 2、 脓肿已穿破,但引流不畅者; 3、 局部肿胀、跳痛、压痛明显者; 4、局部有凹陷性水肿,有波动感,或穿刺抽出脓者; 5、 腐败坏死性感染,应早期广泛切开引流。
第二节 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
【并发症】 1、咬肌间隙脓肿或边缘性骨髓炎; 2、颌下间隙脓肿及口底蜂窝织炎; 3、感染向前方,顺外斜线在第一磨牙颊侧前庭沟处形成脓肿,
穿破而形成瘘,易误诊为第一磨牙根尖感染或牙周病变; 4、翼颌间隙、咽旁间隙或扁桃体周围脓肿; 5、感染在咬肌前缘与颊肌后缘之间向外前方扩散形成颊部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口腔颌面部感染一、教学内容和目的要求1.掌握口腔颌面部感染的特点,冠周炎、常见间隙感染(咬肌间隙、颊间隙、颞间隙、翼下颌间隙、咽旁间隙、下颌下间隙)、化脓性颌骨骨髓炎、放射性颌骨骨髓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处理原则。

2.熟悉颜面部疖、痈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及其并发症防治和舌下间隙、眶下间隙、颞下间隙和口底蜂窝织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原则。

3.了解颌面部间隙的解剖特点,婴幼儿上颌骨骨髓炎、化脓性淋巴结炎、口腔颌面部特异性感染等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原则。

二、重点和难点1.重点(1)定义感染(infection)是微生物对宿主异常侵袭所致的微生物与宿主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类疾患,表现为以防御为主的一系列全身及局部组织反应。

除由外环境中致病微生物引起的感染外,大多数感染是由于宿主机体各部位的微生态平衡失调所致。

口腔颌面部感染的共性表现为局部的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以及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因口腔颌面部的解剖生理特点,使感染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其特殊性。

(2)口腔颌面部感染的特点A.口腔颌面部为消化道和呼吸道的起始端,是细菌最常寄居的部位。

易发生各种感染。

B.口腔颌面颈部具有众多互相通连的潜在性筋膜间隙,感染易于扩散和蔓延。

C.颜面部血循丰富,加之静脉瓣膜稀少或缺如,直接或间接与颅内的海绵窦相通,感染可扩散至颅内。

尤以两侧口角至鼻根联线内的三角区发生的感染,易循内眦静脉扩散至颅内,而被称为面部“危险三角区”。

D.牙和牙周组织容易罹患病损,且与颌骨关系紧密。

牙源性感染是口腔颌面部特有的感染。

E.面颈部有丰富的淋巴结,感染可循淋巴管引流途径扩散,导致区域性淋巴结炎。

F.口腔颌面部感染多为需氧菌和厌氧菌混合感染。

常见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等需氧菌和类杆菌属、梭杆菌属等厌氧菌。

以化脓性感染为主,偶见特异性感染。

G.口腔颌面部为身体外露部位,易受各种损伤而继发感染。

(3)口腔颌面部感染的治疗口腔颌面部感染的治疗应采用全身抗感染和支持疗法,结合局部治疗。

A.全身治疗包括全身应用适当抗生素和全身支持。

B.局部治疗注意保持局部清洁,减少活动、避免不良刺激。

感染早期可局部外敷,炎症局限、脓肿形成时应及时切开引流,急性感染控制后应彻底清除病灶。

C.重点掌握:切开引流的目的、指征和基本操作要求。

(4)智齿冠周炎的临床表现局部胀痛不适,可放射至耳颞区。

伴不同程度的张口受限。

全身症状轻重不一,可有发热、畏寒、头痛、食欲减退、白细胞总数升高等。

第三磨牙萌出不全或阻生;冠周组织红肿、触痛,盲袋内可有脓性分泌物;炎症可波及咽侧和扁桃体;颌下淋巴结肿、痛。

冠周炎可直接蔓延或经淋巴管扩散,造成周围间隙感染等。

(5)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基本概念颌面部间隙:口腔、颜面、颈部深面的知名解剖结构,均有致密的筋膜包绕。

在这些解剖结构之间有数量不等而又彼此连续的疏松结缔组织或脂肪组织充填及神经血管束经过。

由于感染常沿这些阻力薄弱的结构扩散,故将其视为感染发生和扩散的潜在间隙。

在正常解剖结构中并无真性间隙存在,只有当感染发生后,间隙方始出现。

颌面部间隙感染:口腔颌面颈部潜在间隙化脓性炎症的总称。

化脓性炎症弥散时称蜂窝织炎(cellalitis),局限时称脓肿(abscess)。

(6)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病因口腔颌面部感染主要的感染途径有牙源性、腺源性、血源性、创伤性和医源性。

常见的病原菌有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

(7)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治疗原则:A.全身治疗:联合运用抗生素;全身支持治疗。

B.局部治疗:1)切开引流:浅表脓肿直接切开,深部脓肿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后钝分离达脓腔,多间隙感染应作附加切口,并放置引流条。

以保持引流通畅。

术中注意探查骨面有无粗糙、死骨块形成。

2)病灶清除:在急性炎症控制后进行,要彻底控制感染必须清除病灶,如拔除患牙、清除死骨块等。

(8)口腔颌面部间隙的解剖部位、周界及通连(9)口底蜂窝织炎感染的治疗要点全身抗感染、抗休克和支持治疗。

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作气管切开。

局部及时切开引流以减少压迫症状,充分供氧,引流脓液,排除毒素,防止病变进一步恶化与机体中毒。

(10)颌骨骨髓炎的定义指微生物或理、化因素引起的包括骨膜、骨皮质、骨髓的炎症过程。

一般分化脓性、特异性、物理性、化学性等几类。

临床以牙源性化脓性颌骨骨髓炎最多见。

下颌骨好发。

病因:牙源性感染、损伤性感染、血源性感染。

病原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

(11)化脓性颌骨骨髓炎的临床表现中央性颌骨骨髓炎系指发生于骨髓腔的化脓性炎症,多在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或根尖脓肿的基础上发生,一般先在骨髓腔内发展,继而由颌骨中央向外扩散,可累及骨密质和骨膜。

多发生于下颌骨。

边缘性骨髓炎系指继发于骨膜炎或骨膜下脓肿的骨外板炎性病变,常在颌周间隙感染的基础上发生。

多见于下颌骨,其次见于颞骨。

表1 化脓性颌骨骨髓炎的临床表现(12)新生儿上颌骨骨髓炎的定义和其特点一般指出生后3月以内的化脓性颌骨中央性骨髓炎,主要见于上颌骨。

病因以血行播散(败血症,脐带感染)最多见;其次可见皮肤粘膜直接侵入;泪囊、中耳的化脓性炎症扩散。

病原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

治疗予全身抗感染,支持疗法;局部切开引流术。

慢性期:治疗偏于保守;注意避免切除未坏死骨质,保留未感染牙胚。

(13)放射性颌骨骨髓炎的定义由放射线引起的颌骨无菌性骨坏死及在其基础上发生的骨髓炎。

放射线能对恶性肿瘤细胞的分裂起到抑制作用,但也能对正常组织起损害作用。

颌骨照射剂量超过6500cGy,即有可能发生坏死。

在此基础上受创伤和感染,即可导致骨髓炎。

(14)放射性颌骨骨髓炎应以预防为主:放疗前:掌握适应证,精确放射野,选择合适而有效的剂量。

处理病灶牙,消除牙及软组织感染灶。

放疗中:注意非放射区的防护和口腔清洁。

放疗后:尽量避免拔牙和损伤。

如必须拔牙,应尽量减少创伤,术前术后均应使用足量、有效的抗生素。

(15)颜面部疖、痈的定义及致病菌:疖为单个毛囊和皮脂腺发生浅层组织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痈为多个毛囊和皮脂腺感染所致较深层组织的化脓性炎症。

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条件致病)、白色葡萄球菌感染。

处理不当可导致严重并发症并发症:败血症、脓毒血症,海绵窦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脑膜炎、脑脓肿。

(16)疖、痈的治疗:保守治疗为主,切忌热敷、烧灼、早期切开引流。

全身应用抗生素及支持疗法。

局部高渗盐水持续湿敷。

2.难点(1) 智齿冠周炎并发症冠周炎可直接蔓延或经淋巴管扩散,有以下几种扩散途径:颊肌下颌骨附丽以上→颊侧牙龈瘘向外穿破冠周炎→磨牙后区骨膜下脓肿颊肌下颌骨附丽以下→面颊瘘外侧:咬肌间隙、颊间隙感染、边缘性向后扩散骨髓炎内侧:翼下颌间隙、咽旁间隙感染、扁桃周围脓肿向下:颌下间隙脓肿、口底蜂窝织炎(2)中央性与边缘性颌骨骨髓炎的鉴别要点表2 中央性与边缘性颌骨骨髓炎的鉴别要点三、试题及参考答案【A型题】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儿童颌面部感染最常见的是:B.腺源性感染C.血源性感染D.面疖E.结核2.最易发生腺源性感染的间隙是:A.颌后间隙B.咽旁间隙C.颌下间隙D.舌下间隙E.颞间隙3.面部“危险三角区”指的是:A.由双侧眼外眦到上唇中点的连线B.由双侧眼外眦与颏部正中的连线C.由双侧眼内眦与双侧鼻翼基脚的连线D.由双侧瞳孔连线的中点与双侧口角的连线E.由双侧瞳孔与颏部正中的连线4.以下哪一种感染应及早作广泛的切开引流:A.舌下间隙感染B.卢德维氏咽峡炎C.颊间隙感染E.翼颌间隙感染5.下列哪种情况不是放置引流的适应证:A.可能发生感染的污染创口B.较浅小的无菌创口C.留有死腔的创口D.止血不全的创口E.脓肿切开的创口6.下列颌面部间隙中最容易并发骨髓炎的是:A.颊间隙B.颞下间隙C.颞深间隙D.颞浅间隙E.颌下间隙7.口腔颌面部间隙的正确定义为:A.正常情况下颌面部各组织之间存在的间隙B.颌面部肌肉和涎腺之间存在的间隙C.正常情况下颌面部各组织之间解剖结构上的潜在间隙D.颌面部各间隙之间无沟通E.颌面部间隙感染不易扩散8.面部危险三角区内的感染处理不当可以引起:A.急性根尖周炎B.鼻前庭炎C.尖牙凹感染D.角膜炎、结膜炎、眼睑炎E.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9.导致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腺源性感染一般指:A.小涎腺的感染B.三大唾液腺的感染C.淋巴结感染D.感染区淋巴结炎突破被膜引发间隙感染E.皮脂腺感染10.口腔颌面部化脓性感染致病菌可为:A.产气荚膜杆菌 B.结核杆菌C.螺旋体 D.放线菌E.大肠杆菌11.颌面部间隙感染最常见的原因是:A.血源性 B.腺源性C.外伤性 D.牙源性E.继发于其他感染12.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病原菌:A.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B.以溶血性链球菌为主C.混合性细菌感染为主D.厌氧菌感染为主E.特异菌感染为主13.颌面部一般化脓性感染的局部表现为:A.局部红、肿、热、痛、功能障碍B.局部软组织广泛性水肿C.局部产生皮下气肿,有捻发音D.局部剧烈疼痛,有脓肿形成E.张口受限,影响语言、咀嚼14.切开引流的绝对指征:A.感染早期即应行切开引流术B.局部肿胀、疼痛C.有凹陷性水肿,波动感或穿刺有脓D.脓肿已穿破,但局部仍有疼痛E.牙源性感染1周以后15.下列间隙感染中何种最易导致呼吸困难:A.眶下间隙 B.翼颌间隙C.咬肌间隙 D.下颌下间隙E.口底蜂窝织炎16.下列何种间隙感染脓肿切开引流切口选在口内:A.颌下间隙 B.口底蜂窝织炎C.舌下间隙 D.翼颌间隙E.咬肌间隙17.下列间隙感染首先表现为张口困难的为:A.翼下颌间隙 B.眶下间隙C.下颌下间隙 D.口底蜂窝织炎E.舌下间隙18.卢德维(Ludwig's)咽峡炎指:A.腐败坏死性龈口炎B.化脓性咽峡炎C.腐败坏死性口底蜂窝织炎D.化脓性扁桃体炎E.粒细胞缺乏症19.下颌智齿冠周炎沿下颌支外侧面向后可形成:A.翼颌间隙感染 B.咽旁间隙感染C.颌下间隙感染 D.口底蜂窝织炎E.咬肌间隙感染20.唇痈较少出现大块组织坏死,这是因为:A.唇部组织表浅,易于早期发现病变B.唇部血液循环丰富C.感染的细菌毒力较低D.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条件致病菌,其侵袭力弱E.唇部运动频繁,细菌不易滞留聚集21.颜面部疖痈的治疗主张:A.早期切开引流 B.局部烧灼C.局部热敷 D.保守治疗E.全身支持疗法22.化脓性颌骨骨髓炎根据临床病理特点,病变始于颌骨骨松质和骨髓者,称:A.边缘性骨髓炎 B.放射性骨髓炎C.中央性骨髓炎 D.婴幼儿上颌骨骨髓炎E.根尖周致密性骨炎23.由于下颌骨的特殊解剖特点,下列哪种病变容易通过下颌管扩散,导致急性弥散性中央性颌骨骨髓炎:A.溶解性边缘性骨髓炎 B.根尖周致密性骨炎C.根尖脓肿 D.粘膜下脓肿E.根尖囊肿24.边缘性骨髓炎好发于:A.下颌骨升支 B.下颌骨体部C.上颌骨体部 D.下颌骨牙槽突E.下颌骨髁状突25.边缘性颌骨骨髓炎死骨刮除术应在急性炎症后:A.2~4周 B.4~6周C.6~8周 D.2个月以上E.半年以上26.中央性骨髓炎死骨切除术应在急性炎症后:A.2周 B.3~4周C.2个月 D.3~4个月E.6个月以上27.放射性颌骨骨髓炎,下列正确的说法为:A.死骨分离时间较快B.病变与正常组织之间无明显界限C.患者全身症状明显,伴发热、寒战、白细胞总数升高D.一般倾向于积极治疗,早期切除坏死的软、硬组织E.无需手术,单纯高压氧治疗效果较佳28.婴幼儿化脓性淋巴结炎应与下列哪一疾病鉴别:A.川崎病 B.勒—雪氏病C.韩—薛—柯氏病 D.Horner综合征E.Burkitt氏瘤29.婴幼儿的淋巴结:A.淋巴结发育完善,淋巴滤泡丰富B.淋巴结被膜厚,淋巴滤泡不成熟C.淋巴结发育完善,防御功能佳D.淋巴结发育不完善,淋巴结包膜不成熟E.淋巴结细胞增生活跃,滤泡成熟30.智齿冠周炎常形成瘘道,其常见部位为:A.第三磨牙颊部皮肤B.第二磨牙颊部皮肤C.第一磨牙舌侧牙龈D.第二磨牙颊侧牙龈E.第一磨牙颊侧牙龈31.嚼肌间隙感染,若未及时引流或引流不彻底,最常引起的并发症为: A.败血症B.脓毒血症C.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D.下颌升支边缘性骨髓炎E.下颌升支中央性骨髓炎32.下列关于颊间隙感染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以腺源性感染多见B.因可导致翼下颌间隙、咬肌间隙、眶下间隙等多间隙感染,故应早期切开引流C.可由上颌智齿冠周炎导致D.为避免面部瘢痕和损伤面神经,应从口内切开引流E.其主要诊断依据是牙关紧闭33.不易导致张口困难的间隙感染是:A.咬肌间隙感染B.颞间隙感染C.舌下间隙感染D.翼下颌间隙感染E.颊间隙感染34.颞间隙感染A.局限于颞肌表面,与周围间隙无通连B.因有颞骨屏障,不易侵犯颅内C.若怀疑伴有颞骨骨髓炎,可在急性炎症控制、死骨充分分离后,行死骨摘除D.可来源于化脓性中耳炎E.不引起张口受限35.有关颞间隙脓肿切开引流术正确的是:A.颞间隙因可导致颞骨骨髓炎,故无论脓肿深浅,均应早期切开引流B.为了保护颞肌的附丽,颞深间隙切开引流时应在颞肌表面皮肤作弧形切口C.为了保护颞骨,避免颅内感染,切开引流后,不宜轻易探查骨面D.颞深间隙感染扪及波动感是切开引流的指征E.伴有颞下、翼下颌和下颌下间隙感染时,应作贯通引流36.冠周炎的病因是:A.因智齿萌出最晚B.冠周龈瓣与牙冠之间的盲袋易堆积食物及细菌C.颌骨长度不足D.下颌智齿发育异常E.邻牙牙周炎37.结核性淋巴结炎A.自行破溃后可形成经久不愈的瘘道B.多见于体弱的老年人群C.炎症波及周围组织时,可导致表面皮肤的红肿热痛D.应早期切开引流E.当累及多个淋巴结时,可变硬并伴明显疼痛38.下述有关颌骨骨髓炎的论述正确的是:A.颌周间隙感染导致的中央性颌骨骨髓炎最为常见B.幼儿患者边缘性骨髓炎死骨刮除时切勿损伤牙胚C.急性弥漫性中央性颌骨骨髓炎可导致多数牙松动D.慢性颌骨骨髓炎不适于手术治疗,应以保守为主E.下唇麻木是边缘性颌骨骨髓炎重要的诊断依据39.翼下颌间隙感染向上直接累及的间隙是:A.颞间隙B.舌下间隙C.颌下间隙D.咽旁间隙E.颞下间隙40.下列关于脓肿切开引流正确的是:A.翼下颌间隙切开引流的口内切口位于翼下颌皱襞内侧2mm处B.咬肌间隙切开引流时,应同时探查下颌升支表面,以明确有无死骨C.下颌下间隙切开引流时,应在口内外同时作切口,以免感染扩散和口底肿胀D.眶下间隙的切开引流常导致颅内的逆行感染,故宜保守E.唇痈的切开引流是减少颅内和全身并发症的重要方法41.下列关于口腔颌面部感染错误的是:A.口腔颌面部血运丰富,有利于炎症的吸收和愈合B.口腔颌面部血运丰富,感染易向颅内扩散引起严重并发症C.口腔颌面部有众多的潜在筋膜间隙,是控制感染发展的有效屏障D.口腔颌面部有多数体腔与外界相通,其表面的常驻菌是感染的易发因素E.口腔颌面部感染最常见的原因是牙源性感染42.化脓性颌骨骨髓炎由下列感染而来,除了:A.牙源性感染 B.损伤性感染C.血行性感染 D.腺源性感染E.邻近感染直接播散43.慢性颌骨骨髓炎常有面部瘘管形成,并长期排脓或排出小块死骨块,例外的有:A.中央性颌骨骨髓炎B.溶解性边缘性颌骨骨髓炎C.放射性颌骨骨髓炎D.增生性边缘性颌骨骨髓炎E.婴幼儿上颌骨骨髓炎44.关于口腔颌面部感染的特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口腔、鼻腔的环境有利于细菌滋生繁殖B.牙齿的病变常向颌骨和颌周蔓延C.颌面部筋膜间隙内血管丰富,抗病力强D.颌面部感染易逆行导致严重并发症E.颌面部暴露在外,易受各种损伤,继发感染45.不属于口腔颌面部感染常见病原菌的是:A.金黄色葡萄球菌 B.溶血性链球菌C.大肠杆菌 D.绿脓杆菌E.阿米巴原虫46.以下不是智齿冠周炎常见原因的是:A.牙齿阻生 B.牙龈盲袋形成C.机械压力 D.牙髓炎E.细菌侵入47.下列细菌中不引起特异性感染的是:A.破伤风杆菌 B.结核菌C.梅毒螺旋体 D.放线菌E.大肠杆菌48.下列不属于智齿冠周炎症状的有:A.张口受限B.磨牙后区肿胀C.局部自发性跳痛,伴放射痛D.下唇麻木感E.全身不适、发热等49.以下不是冠周炎向颌周蔓延的途径为:A.感染向前方,到达第一磨牙颊侧,形成龈瘘B.感染向外前方,形成颊部脓肿C.感染向下颌支内后,形成翼下颌间隙感染D.感染循下颌支内侧向后,形成咬肌间隙脓肿E.感染向下,形成口底蜂窝织炎50.不宜在冠周炎急性期进行的治疗是:A.消炎 B.镇痛C.建立引流 D.对症处理E.去除病因51.间隙感染脓肿形成后,下列间隙均可作下颌下缘下切口,除了:A.下颌下间隙 B.眶下间隙C.翼下颌间隙 D.口底蜂窝织炎E.咬肌间隙52.以下不是间隙感染脓肿切开引流术目的者是:A.排除脓液,减少毒素吸收B.消除病因,使病变彻底治愈C.减轻局部肿胀、疼痛、张力D.防止感染向邻近间隙蔓延E.防止边缘性骨髓炎53.以下哪一项不是切开引流的指征:A.发病时间B.局部凹陷性水肿,波动感明显C.脓肿已穿破但引流不畅D.腐败坏死性感染应早期广泛切开E.局部肿胀,质地较硬54.一患者因智齿冠周炎反复发作,伴面颊瘘半年,下列治疗措施不恰当的是:A.拔除阻生牙B.瘘管刮治术C.抗菌素控制感染D.加强冲洗换药E.切开引流55.下面哪一项临床表现与舌下间隙感染不符合A.语言障碍B.声音嘶哑C.吞咽疼痛,进食困难D.舌运动受限E.口底粘膜充血,水肿,口底抬高56.关于眶下间隙感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眶下间隙内的面前静脉与海绵窦相通B.感染来自上颌前牙根尖感染C.临床表现以眶下区红肿热痛最明显D.可直接扩散蔓延导致下颌下间隙感染E.脓肿形成时,应及时切开引流57.关于咬肌间隙感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感染多来自于下磨牙冠周炎和根尖周炎B.临床表现为下颌角区红肿痛C.常伴张口困难D.脓肿形成后常在下颌升支外侧触及波动感E.切开引流时作位于下颌角下缘下1~2cm的弧形切口58.关于翼下颌间隙感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感染少数是医源性感染B.临床首先表现为张口受限C.翼颌间隙周围肌肉多而厚实,感染不易扩散D.口内翼下颌皱襞肿胀、压痛E.可从口内作切开引流59.下列哪项描述不是关于下颌下间隙感染:A.婴幼儿常继发于化脓性颌下淋巴结炎B.以颌下区肿胀明显C.间隙位于颌下三角内D.感染可扩散蔓延导致口底蜂窝织炎E.感染来源以特异性感染为主60.下列哪项不是化脓性口底蜂窝织炎的常见临床表现:A.全身发热、白细胞总数升高B.下唇麻木、感觉异常C.口底高度肿胀,舌体抬高,影响呼吸D.双侧颈上份皮肤肿胀,下颌下缘消失E.下颌牙根尖周化脓性炎症61.下列哪项不是腐败坏死性口底蜂窝织炎广泛切开引流的目的:A.消除病灶B.预防毒素的进一步吸收C.改变厌氧环境D.减轻局部压力,预防呼吸困难E.充分引流脓液62.下列哪项不是增生型边缘性颌骨骨髓炎的病理组织学表现A.骨密质增生B.骨松质溶解破坏C.骨膜反应活跃D.少量新骨形成E.以上都不是63.下列有关颞间隙感染错误的是:A.可因化脓性中耳炎或乳突炎等扩散导致B.因有坚厚的颞肌阻隔,一般不易导致颞骨骨髓炎C.因有坚厚的颞肌被盖,深部间隙不易触及波动感D.颞深间隙感染一旦成脓,应及时切开、充分引流E.颞间隙感染可向下扩散至颞下间隙和翼下颌间隙64.下列有关颊间隙的描述错误的是:A.感染来源多为牙源性B.通过颊脂垫与咬肌、翼下颌、颞间隙等相通连C.脓肿口内切开引流的部位与眶下间隙感染相似D.因下颌骨的阻隔,感染不易扩散至下颌下间隙E.可导致张口受限65.口底腐败坏死性感染治疗中错误的是:A.早期广泛切开引流B.广泛分离每个间隙C.3%过氧化氢液及盐水冲洗D.盐水纱条引流E.加压包扎,消灭死腔66.下列部位不是细菌常寄居的部位:A.唇腺 B.皮脂腺C.牙周袋 D.鼻腔E.扁桃体67.下列哪一项不是化脓性颌骨骨髓炎的分型:A.根尖脓肿B.急性边缘性颌骨骨髓炎C.慢性中央性颌骨骨髓炎D.溶解型边缘性颌骨骨髓炎E.急性增生型中央性颌骨骨髓炎68.不是中央性颌骨骨髓炎临床表现的是:A.常常先有间隙感染的表现B.患处多数牙疼痛、松动C.下唇麻木和感觉异常D.牙周溢脓E.颌下淋巴结肿痛69.可引起边缘性颌骨骨髓炎的感染不包括:A.颞间隙感染B.咬肌间隙感染C.翼下颌间隙感染D.下颌下间隙感染E.智齿冠周炎70.化脓性颌骨骨髓炎的治疗不包括:A.脓肿切开引流B.死骨摘除术C.彻底消除病灶D.全身大剂量激素支持治疗E.全身应用抗生素71.关于婴幼儿化脓性颌骨骨髓炎病因错误的是:A.脐带感染 B.人工喂养奶嘴创伤C.中耳炎 D.局部皮肤疖肿E.败血症72.婴幼儿化脓性颌骨骨髓炎治疗错误的是:A.全身抗感染B.伴有眶下间隙感染时应及时切开引流C.保持乳头和奶嘴、奶瓶的清洁D.清除已分离的死骨E.清除感染部位的牙胚73.关于放射性颌骨骨髓炎病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受大剂量放射线照射血管内皮损伤B.被照射的骨组织处于缺氧氧状态C.肿瘤转移D.牙周炎和猛性龋E.口腔粘膜溃疡、创伤74.放射性颌骨骨髓炎以预防为主,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精确放射野剂量B.严格非放射野的防护C.放射前拔除病灶牙D.放射前治愈牙及牙周疾患E.放射前运用高压氧,促使血管增生75.有关口腔颌面部特异性感染错误的是:A.颌骨结核应首选保守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