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外教授写给英语专业的学生

合集下载

北大教授为学英语当保姆英语教授

北大教授为学英语当保姆英语教授

北大教授为学英语当保姆英语教授在美国有那么一个群体,他们在中国都是受人尊敬和仰慕的教授、医生以及艺术家。

他们由于各种原因离开故土,又由于各自不同的境遇,做起了与原来专业大相径庭的工作。

我认识的北大心理学教授杨老师,为了学英语打发时间,找了份保姆的工作。

杨老师几年前从北大退休,跟着女儿移民来美国。

她女儿是一位律师,自己开了一家律师事务所,整天忙得连她做好的饭菜都顾不上吃,她俩打照面儿的时间通常只在周末,而且仅限于星期天早上,女儿下午还要约会男朋友。

杨老师便常常一个人到图书馆去看书,或者借点录像带回来解解闷。

这种缺乏与人交流的日子一长,可把她给憋屈坏了,她特别想念国内的亲友,特别想回国,可又割舍不了宝贝女儿,毕竟呆在一个城市里,想见女儿一面总还是方便的。

但怎样来打发空闲的时间呢?杨老师是50年代的大学生,学的是俄语,对英语一窍不通,她终于想出个万全之策,既能与人交流,又能学点英语来解闷,还能够从中赚到钱,那就是到有孩子的家庭做保姆。

跟着孩子学英语有几个好处,孩子的发音准,用词浅,容易跟得上。

做过心理学教授的她还懂得,跟着孩子学英语,自己会比较放得开,说错了不怕被孩子们嘲笑,小孩的心灵单纯,能够纠正大人的错误,在他们来说有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感。

不过,杨老师的这个想法,开始时却被孝顺的女儿否决了,她担心母亲堂堂一个北大教授,在别人家里受委屈。

杨老师的执拗,使女儿不得不变反对为支持,通过自己客户的关系,替她母亲找到个合适的人家。

这是个典型的美国中产阶级的四口之家,两个大人加一对儿女,大的女孩8岁叫珍妮,小的男孩5岁叫强生。

孩子们的父母是从台湾来的,特别欣赏杨老师的北大教授背景,请个教授与孩子们做伴,那简直是太划得来了,杨老师一口标准的北京话,也不需要送孩子们去中文学校,跟着杨老师自然就能讲一口标准的国语,所以杨老师的基本工作,主要是接送孩子们上下课,课后陪他们完成课外作业(是他们母亲布置的),做一顿晚餐;附带简单清理一下厨房,有空就做,没空可以不做,管一顿午饭和车资,每周做5天,800美元一个月。

最新我眼中的英语专业学生职业发展前景

最新我眼中的英语专业学生职业发展前景

我眼中的英语专业学生职业发展前景又是一年夏天,马上毕业的我们也充满了对未来未知的好奇与担心,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一个段子,说是各大专业毕业学生就业实际状况,比如物流管理专业去送快递,建筑工程专业去搬砖,机械自动化专业开挖掘机,人体表皮组织研究学专业去开修脚店,计算机信息管理学专业去当网管,流行音乐专业去地铁口唱歌,心理学专业在归元寺前面算命,公共事业管理学专业在小区当保安等等,这些虽然都是人们对自己专业的调侃,但是无一不显出大众对大学生毕业就业前景的担忧和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作为英语专业的我们,在当初考大学选专业的时候,当时班主任告诉我们千万不要去学语言类专业,因为语言谁都可以学,来了大学才知道,真正要学好一门语言真的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学精一门技艺或学问真的是路漫漫其修远兮,现在即将大学毕业,英语专业的我们就业前景到底如何呢?我们到底应该如何选择呢?一.人民教师首先,我们学校的名字叫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这当然给我们选择人民教师这个行业极大的导向性,用人单位在选择人才的时候当然会更偏向选择师范类院校师范专业的毕业生,这是毋庸置疑的,我当初在新东方应聘代课老师的时候,当时的教务主任也是看到我是师范专业的这一点才同意我试讲的。

以我浅薄的经验来看,如果你想刚毕业的时候就想有不错的工资和足够的休息,也不是那么讨厌叽叽喳喳的学生的话,培训机构或着公立小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二.外贸人员。

如果你不是那么喜欢干教师这个职业的话,别忘了咱是英语专业的呀,英语最大的功能不就是沟通本国和其他国家贸易,文化的交流的么?以前我特别喜欢看江苏卫视的一档综艺节目叫《职来职往》,里面有一个叫唐宁的HR我非常喜欢,她以前是新东方英语的大客户总监,她说我们现在国内做国际贸易的销售员的英语水平普遍非常差,所以去做国际贸易的销售员不失为咱么英语专业同学的一个明智的选择,如果现在有条件学一门小语种的同学,以后就更吃香啦,咱们大中国的实业做得这么好,每年的劳务输出也特别多,做好其中的沟通工作也是咱们英语专业学生的一个很好的选择。

寄语大全之寄语英文翻译

寄语大全之寄语英文翻译

寄语英文翻译【篇一:感恩节寄语翻译】the thanks we give感恩节寄语it’s not the turkey alone we’re grateful for. not the cranberry sauce or the stuffing or even the pumpkin pie. some of the people seated at the table are strangers—friends of friends, cousins of in-laws—and some are almost desperately familiar, faces we live and work with every day.我们要感谢是不单单火鸡,也不是红莓酱、火鸡填料、乃至南瓜饼。

坐在餐桌旁的人很多都是不认识的面孔,朋友的朋友,亲戚的亲戚,当然其中也会有我们极其熟悉的面孔,每天一起生活的亲人,一起工作的同事。

in any other week, today would merely be thursday and the gathering of all these people—the cooking and serving and cleaning—a ch ore. but today it doesn’t feel that way. the host—perhaps it’s you—stands up and asks that we give thanks, and we do, each in our own way. and what we’re thankful for is simply this, the food, the shelter, the company and, above all, the sense of belonging.在一年中其他星期,今天也只不过是个普通的星期四,所有的人聚在一起做饭上菜,清洗杯盘,少不了麻烦一番。

《英语,阅读是金!》读后感

《英语,阅读是金!》读后感

《英语,阅读是金!》读后感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英语,阅读是金!》读后感有缘在朋友的介绍下拜读了曹文老师的《英语,阅读是金!》,从这里认识了解了她。

曹文,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北外国际教育学院院长,北外国际教育集团首席学术官,北外学士,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硕士,英国诺丁汉大学博士。

书中曹老师用风趣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英语阅读的重要性,孩子自小学自然拼读的必要性等的理念。

新理念的注入,让我对目前的英语教学有了新的思考和方向,受益匪浅。

作者作为北外的教授,虽然自己当初也很相信阅读的力量,也总是鼓励自己的学生去阅读,但从来没采取过切实的行动,也没做过专门的研究,让小小的孩子在家里做英语阅读更是一闪念都不曾有过。

直到作者8岁的儿子,通过自主自发为主的家庭英语阅读,仅用4年的时间,就实现了从英语几乎零起点到创作20万字英文长版小说的成长,才让作者对阅读的力量彻底刮目相看。

本书作者分享了四位4至8岁的孩子和他们的妈妈历时一年开展的家庭英语阅读记录和感悟。

她们提出的40个话题浓缩了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在读前、读中和读后的常见问题,从中提炼出的家庭阅读的规律和方法。

这四位妈妈作为北外的英语教师,她们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精通英语,谙熟英语教育的理念和方法,方便选取英语分级读物,随时与同行交流…但是她们也拥有所有父母都遇到的纠结:孩子不爱读怎么办?孩子读不懂怎么办?孩子坚持不了怎么办…在孩子的启蒙阶段,给孩子选择读物时要非常慎重,一方面要培养孩子的兴趣,另一方面,也不要让孩子“偏食”。

对于“一根筋”的孩子,二语习得上把这种现象叫做“窄读”,对有限的材料进行大量的输入,然后逐渐扩大范围,实际上孩子在通过反复阅读来强化并达到语言内化,这也是语言学习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阶段。

英语专业毕业生对英语学习的些许感想和建议--

英语专业毕业生对英语学习的些许感想和建议--

英语专业毕业生对英语学习的些许感想和建议- -Tag:英语作者:Leo前段时间由于面临毕业,突然间感触比较多,因此和外教也交流比较多,当然主要是关于一些英语学习方面的东西。

首先我想先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有关情况和背景。

我今年刚刚毕业,专业可想而知是英语。

当时高考志愿表上所有专业都是外语,主要是我从小对理科就不在行,到高中更是愈演愈烈,成了老大难。

而英语从初中开始就一直不错,高三时还获了个全国一等奖。

所以立志到大学一定要学文科。

当然对于学语言最好的选择就是北外,可北外在我们江苏一直分数很高,没胆,于是便填了北语(当时的想法是离家越远越好,上海南京概不考虑)。

分数出来,比北语往年的分数线超出三十多分,自己还比较满意,家人也以为肯定去北语了。

谁知道,那年北语发了狂,分数线和北外一样高,我差了三分!正好我们那年第一年扩招,交了笔钱,来到现在这所北京著名的理工类大学。

按理说,到理工科大学还是学理工比较好,但我实在是厌烦那些东西,所以还是去了外语系。

现在回头想想,真的有些后悔,只怪当时对北京的学校太不了解了,如果现在再让我选择一次,我估计会选择对外经贸大。

不过,这都是废话了。

大学开始活的真的窝囊,原本到北京是为了能脱离父母的管束,可真正来了真的很不习惯。

没想到我这种看来相当开朗豪爽的女孩依赖性还是挺强。

我还记得大一晚上在水房洗漱时,透过窗口看着昏黄街灯下的小路,我只想哭。

再后来和同学混熟了,没有那么伤感了,但剩下的就是空虚,当时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life is so boring,呵呵,现在要是有某位我的同学正在看这篇文章,那他一定知道我是谁。

现在想想那段生活真的是非常非常后悔。

当时做的最多的就是睡觉,属于既没玩好更没学好!!完完全全的荒废着时间。

也不知道自己当时怎么想的,晚上也曾尝试过去自习,可就是定不下心来,刚坐下就想走。

翻开我那时的精读,泛读课本,上面也是干干净净,未留下几许笔迹。

英语专业就存在这样的问题,你不学也能跟着混,反正都是软性的东西,不像理科一天不学就完蛋。

北京外国语就业方向

北京外国语就业方向

北京外国语就业方向
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毕业生可以选择以下几种就业方向:
1、进入外交部:北京外国语大学作为我国外交家的摇篮,为许多国家培养了众多外交人才,因此,毕业生可以选择进入外交部工作,参与国家外交事务。

2、从事翻译工作:北京外国语大学的翻译专业在国内享有很高的声誉,毕业生可以选择从事翻译工作,包括口译和笔译。

3、从事教育工作: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毕业生可以选择在国内外的高校从事教育工作,包括教学和科研工作。

4、进入跨国公司:北京外国语大学培养的毕业生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可以选择进入跨国公司工作,从事国际业务。

5、自主创业:毕业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自主创业,从事相关行业的工作。

总之,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毕业生就业方向很广泛,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就业方向。

知周中外 道济天下—— 专访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院长张剑教授

知周中外 道济天下—— 专访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院长张剑教授

作为全国最顶尖的外国语院系之一,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有着相当辉煌的历史,蜚声中外。

自1944年成立以来,英语学院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著名的外交官、媒介领袖、企业精英、英语教育专家及政府政要,毕业生们遍布海内外,成为各行各业的佼佼者——上世纪五十至九十年代,英语系曾翻译了《毛泽东选集》和《邓小平文选》等国家级重要文献;王佐良教授翻译英国诗歌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许国璋教授主编了著名的《许国璋英语》;张载良、王若瑾等教授则是享誉全国的老一辈口译专家,前者曾任联合国驻日内瓦中国首席翻译,后者是联合国口译处中文组前组长;英语学院还承担了北京申办2008奥运会的重要文件的翻译工作。

“高层次人才培养是我们学院的一大特色,也是我们必须坚持的一个目标。

”近日,接受本刊记者专访的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院长张剑教授如是说。

以培养高端人才为己任据张剑介绍,北京外国语大学前身是延安的中国抗日军政大学三分校俄文大队,成立于1941年。

英语学院的前身英语系也是在延安时期成立的,直到2011年才改名为英语学院。

知周中外 ——专访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院长张剑教授文 | 本刊记者 王莉莉“做外事外交是我们学校的传统,北外的成立实际上就是为国家的外交服务。

新中国成立后需要对外交流,当时外语人才非常缺乏,所以才成立这样一所学校,为国家培养外交官。

从最初创立到现在,北外在外语教育方面都走在全国前列。

”张剑解释说。

改革开放之后,外语教育应该说很普及,那北外有什么特色呢?“人们常说北外学生走出校门,只要一开口,别人就知道他是从北外出来的,这从一个侧面证明了我们培养的学生在外语运用方面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张剑说。

据他介绍,英语学院的毕业生必须达到英语专业八级水平,才能获得学位证和毕业证。

英语学院一直以培养高端人才为己任。

学院以“知周中外,道济天下”为院训,以“瞄准高端、追求卓越”为指导思想,追求英语与人文并重的全人教育、语言与知识融合的课程体系、传授与探究结合的教学方式,形成了独特的办学特色。

北外综评英语个人陈述范文

北外综评英语个人陈述范文

北外综评英语个人陈述范文(中英文版)Task Title: Model Personal Statement for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English:Embarking on the journey of higher education, I am delighted to present my aspirations and qualifications for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As a passionate and diligent individual, I have always been intrigued by the diverse cultures and languages that exist in our globalized world.This curiosity has fueled my desire to pursue a Bachelor"s degree in International Studies, with a focus on English language and literature.中文:踏上高等教育的旅程,我很高兴地向北京外国语大学综合评价展示我的志向和资质。

作为一个充满热情和勤奋的个人,我一直对全球化的世界中存在的多样文化和语言感到好奇。

这种好奇心驱使我追求国际研究专业的学士学位,重点关注英语语言和文学。

English:Throughout my high school years, I have consistently demonstrated exceptional academic performance, particularly in English.My dedication and commitment to mastering the language have allowed me to excel in various English courses, including literature, grammar,and writing.Additionally, I have actively participated in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such as the school"s English club and debate team, which have further honed my communication and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中文:在高中期间,我一直展现出卓越的学术成绩,尤其是在英语方面。

北外《如何自学英语》讲座讲稿陈琳

北外《如何自学英语》讲座讲稿陈琳

H o w t o l e a r n E n g l i s hP r o f e s s o r C h e n L i nWell, if I should introduce myself, I should say I am a student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and also a teache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Probably, the first title is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second one, because if we should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 we should learn it all our lives. So for the whole life, I’m a student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but for the past years, I’ve been teaching that language, so I’m also a teacher of that language. But, what I want to tell you is, if you want to be a good teacher of a foreign language, first of all, you should be a good student of it. Do you agree with me Thank you very much. And your response shows that you understand me.OK, well, as I said, I’m going to start my talk with a little story about myself. And that is when I was leaving my college, and when I was … decided to become a teacher, a teacher of mine, a professor of mine, told me that I should remember the three UPs. U-P, U-P, up. And he said, “If you want to become a go od teacher, you must always remember three UPs.” And I said, “What is the first up” He said, “The first up is to stand up. In the classroom, you should never sit down.” And I said, “What is the second up” He said, “The second up is to speak up.” To speak u p means to speak in a very loud voice. Because you know, sometimes the classroom might be very big. And you know, many many years ago, when I started teaching, we didn’t have this in the classroom. So the poor teachers had to shout, had to speak up. Well, as to the third up, I’m not going to tell you now. I will tell you about it at the end of my talk, OKOK. So, ladies and gentlemen, am I speaking up Can everyone hear Hear me At the back Can you hear me at the back OK. Well, ladies and gentlemen, I’m goin g to say something, which is probably not in this little booklet, to start with something which is not here. And probably I’ll translate a little bit of what I’m going to talk, into Chinese if necessary.Well, the first little topic is: “Is There a Very C 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hree Represents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What is “Three Represents”三个代表OK. Do you think there i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mplementation or the realization of the Three Represents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Yes or no No There is no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hree Represents”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三个代表跟外语学习没有关系吗Well, I would like to see who said no. Anybody who said no, put up your hands. No Three… OK. Well, I’m going to tell you about it. I think, to my mind, to my mind, there is a very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hree Represents”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Now first of all, what is the first Represent What is the first Represent 第一个代表是什么呀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导师介绍:王小英、王元陆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导师介绍:王小英、王元陆
1
in ESL/EFL classrooms.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1-29. Cheng, Liying & Wang, Xiaoying. (2007). Grading, Feedback, and Reporting in
ESL/EFL Classrooms. Language Assessment Quarterly, 4(1), 85-107. Special Issue: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on Classroom Assessment.
Wang, X. (2007). Three ways to motivate Chinese students in EFL listening classes. Asian EFL Journal: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Vol. 17. January, 2007. /pta_Jan_07_xw.php.
(文章来源:考研网)
2
3
“ Analyzing a form of classroom assessment: Weekly quiz ”, Contact: Newsletter of the Association of Teachers of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of Ontario, 29(3),2003
Cheng, L. & Wang, X. (2007). Exploring the role of external testing on SL/EFL teachers' classroom assessment practices. The proceedings of 2007 (the 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and Workshop on TEFL & Applied Linguistics. March 15-17, 2007 (pp. 106-121). Ming Chuan University, Taiwan.

中国的英语专业学生十大核心竞争力

中国的英语专业学生十大核心竞争力

中国的英语专业学生十大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之一:词汇修为词汇修为可以说是所有语言学习者的核心竞争力。

假如一个英语学习者在词汇方面没有到达一定的程度的话,他就绝对不可能步入高手的行列。

真正优秀的英语学习者,一定在词汇上有很不错的词汇修为。

词汇直接决定了翻译和写作的程度,并且影响着英语学习和英语应用的方方面面。

词汇修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析:1、词汇量:词汇量包括了积极词汇和消极词汇。

积极词汇就是指一个英语学习者可以纯熟使用的、可以迅速反响和输出的,对其有把握的词汇;消极词汇通常是指认识而不能纯熟使用和输出,但在其出现的时候能知道意思的词汇。

比方某个很深奥很偏僻的文学词汇,一个英语学习者写作的时候可能用不出来,但是在做阅读理解题的时候却可以知道意思。

词汇量的培养与进步应在注重扩大词汇外延的前提下,不断扩展积极词汇的外延。

从词汇的深度和广度来修炼词汇量。

2、单词的拼写:真正的高手,拼写方面的根本功一定是相当扎实的。

拼写不过关,在使用和输出词汇的时候就会受到限制。

3、发音标准:出于口语和口译方面的考虑,掌握词汇的发音也是一项重要的根本功。

〔真正的超级高手一定是全能的。

〕进步词汇程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阅读、听课、做题、直接记忆、翻译等方式都可以有进步。

英语学习者应该在学习过程中考虑和领悟出合适自己的方法,系统性的、有目的的、有方案的进步词汇修为。

核心竞争力之二:对西方文化的理解和熟悉首先要强调的是,这里所指的西方文化,绝对不仅仅是指我们大学期间西方文化课课本中的那点儿知识。

而是广泛意义上的西方文化知识。

我们知道,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也是一个博大精深的名词。

对西方文化的理解越深化,就越能更好的学习和研究他们的英语。

这个核心竞争力可以从作用方面做以下解析:1、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传播和交流文化是语言最重要的作用之一。

假如一个英语学习者对西方文化不够理解,甚至是根本的文化倾向不理解的话,就直接说明他对英语的学习尚且不够深化,不够精致。

怎么学英语 听听北外这些知名教授说的话

怎么学英语 听听北外这些知名教授说的话

北外的许国璋老先生说: 学英语就要无法无天,要天不怕地不怕。

学外语,要眼尖,耳明,嘴勤,手快。

只要多读,多记,多讲,多写,自有水到渠成之日。

学习外语,从事语言学研究的人不要把自己圈在只读洋文的狭小天地里,一定要具备良好的国学基础。

光学几句干巴巴的英文不行....不要总是把阅读的目的放在提高英文上,阅读首先是吸收知识,吸收知识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就吸收了语言。

北外的何其莘先生说: 用英文思维是许多英语学习者都希望达到的一种境界,因为这是用英语流畅地表达思想的基础。

对于一个生活在非英语环境中的中国学生来说,要做到部分或全部用英文来思考确有很大难度,但也不是可望而不可及。

从自己学习英语的经历中,我体会到坚持大量阅读是实现这一目标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首先要选好难易程度适中的原文书籍:一般以每页(大32开)不超过八个生词为宜。

其次是阅读方法:要像读中文小说那样快速浏览,不默读,不查字典,更不通过翻译来理解原文的意思。

遇见不认识的生词,要根据上下文来推测。

第三是要坚持天天都读,而且要给自己规定每天必须完成的阅读任务。

只要坚持下去,几个月,半年之后,肯定会看到成效。

北外的胡文仲先生说: 学习英语无捷径。

要想学好英语只有大量实践,多听多读多说多写。

不要被商业广告所误导。

对于初中级英语学习者我特别推荐英语简易读物,读的材料要浅易,故事性要强,读的速度尽可能快一些,读的越多越好。

这是学好英语屡试不爽的一个好办法。

说英语一不要怕犯错误,二不要怕别人笑话。

要争取一切机会讲英语,和外国人讲,和同学讲,和同事讲,实在没办法的时候和自己讲。

例如,可以把自己想说的话录下来,然后再放出来自己听。

要多用词典,多用英语词典。

如果读词典读的津津有味,就说明学英语已经上路了。

英语具有较好的基础以后,通读(注意不是略读或跳读)一本浅易的英语语法书会使你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张中载: 学语言光听不说,光读不写,是学不好的。

现在,有不少学生只知戴着耳机听英语,埋头读英语书,却不开口朗读,背诵名篇,名段,不开口练着说英语,也不动手做笔头练习,写英语文章。

北京外国语大学刘润清教授写给报考英语专业的同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刘润清教授写给报考英语专业的同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刘润清教授写给报考英语专业的同学下文的作者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刘润清教授,我转载于此,是想寄语所有英语专业的朋友。

静下心来,看完本文,尤其注意大学这看似漫长实则短暂的几年时光中,刘润清教授是如何提高英语水平的。

诚然,刘教授当年经历的教学法、师资、学习环境已经经历了较大的变革,但不变的是学习英语的过程,若想追寻的大师的足迹,必须抛却浮躁,脚踏实地地走上这条漫长的学习道路(当然,对于广大英语爱好者来说,这篇文章也具有极高的指导意义):我在中学学的是俄语,1960年报考北京外国语学院(现北京外国语大学)的俄语系。

但报到时却得知我被分到了英语系。

我的同班同学都学过英语,至少知道800个英语单词,发音也没有太大问题。

惟独我这个农村孩子一个英语单词也不知道,一切都要从头学起。

更可笑的是,别人说yes时,我会不自觉地说出俄语“是”的音/da/;别人说 no 时,我会说/niet/。

发英语的几个元音时,我也遇到很多困难,经常在班上引起哄堂大笑。

好在我在班上年纪最大,脸皮也厚,又是团干部,因此无论别人怎么笑,我也没太在乎。

幸运的是,我遇到了一位好老师。

夏祖煃老师,不仅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又有真诚、热情的工作态度;他经常鼓励我这个最落后的学生。

老师和同学的帮助,给了我极大的信心,因此我从来没有被困难吓倒过。

我把周末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

对着镜子练发音,一练就是几个小时,有时嗓子都练哑了。

当时全班只有一个大型录音机,要听大家都听,不听谁也别听,录音机死沉死沉的,也不可能搬到宿舍去。

录音里只有精读课文和生词,除此之外,就再也没有任何其他听力材料了。

我还经常在黑板上练拼写,写满一黑板,就擦掉又写。

单单这发音和拼法,就不知道花去了我多少时间。

我的语法还算好,当时没有什么专门的语法课,精读课文中出现什么语法现象,老师就顺便讲一下。

但总的来说,在第一学年,我一直是班上的最后一名。

到一年级结束的时候,我才算入了门。

二年级仍以精读课为主,它既是英语输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口语、笔语练习的主要场所。

最新-一句话英语教学感言 精品

最新-一句话英语教学感言 精品

一句话英语教学感言一句话英语教学感言此次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参加的“歆语工程”10天培训学习,让我一生受益无穷!回想起培训,我似乎又回到了北外充满魅力的课堂,聆听着教授们精彩的讲座。

刘冰老师的两句话:“b b yu!”“li is s b lil.”成了我学习和生活的座右铭。

同时,刘冰老师也让我收获了此次北京学习的第一枚硕果:用自身对学科的热爱去感染学生。

北京市一线教师主维山老师的课让我收获了此次北京学习的第二枚硕果:心有多热,事业就有多火! 在他的课上,我第一次感受到英语课堂的魅力居然可以如此之大!17号一整天是邱耀德教授带给我们的精彩授课。

邱老师诙谐幽默的语言,充满童真的表情和行动让我第一次真正理解了什么是“蹲下来和学生说话”,也使我对英语课堂的理解有了极大的改变:英语课堂真的可以“以玩来学,玩中求学!”从邱老师身上,我嚼透了此次北京学习第三枚果实的滋味: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孩子的生命!学习10天,受用XX年、20年,甚至一生……河北省平山中学范国树在今年的“歆语工程”中小学英语教师高级研修班上,多位专家从现阶段中学英语教学实际水平入手,就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进行了详实而又耐心的讲解。

在谈到课堂教学时,专家们告诫我们一定要克服四个现象:一讲到底,满堂灌。

一练到底,满堂练。

一看到底,满堂看。

一问到底,满堂问。

我作为一名常年教授毕业班的教师,深深折服于北京四中李俊和老师对高考相关内容的讲解。

李老师用幽默,朴实的语言,结合四中的具体情况和他本人几十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讲述了如何运用多种方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成绩等内容。

这对于英语教学基础相对薄弱的山区教师来说,帮助良多,相比之下,我也感到了自身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方面。

北外英语教授谈怎样学习英语词汇

北外英语教授谈怎样学习英语词汇

【转帖】转贴:北外英语教授谈怎样学习英语词汇(转载)掌握词汇是学好英语的先决条件,其中道理不言自明,就像建大楼离不开砖瓦一样。

词汇学习贯穿英语学习的始终,是英语学习的基础环节,词汇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着听、说、读、写、译等诸项技能的提高。

事实上,英语中的重要语法点在中学阶段已经基本学完,进入大学后制约英语水平提高的一大因素就是词汇。

词汇知识的积累和英语水平的提高有着密切联系,英语应用能力高的人往往具备较大的词汇量。

词汇学习决不像某些人想象的那样,背背词汇表就行了。

学习词汇如同了解一个人,要分两个阶段:先要知其相貌,进而熟其脾性。

先要了解其是男是女、老幼中青、黑白丑俊、高矮胖瘦。

做到这些之后,还要深入了解其脾性如何、背景如何、交往圈子如何等。

对于词汇学习,“知其相貌”就是要记住词汇的形、音、义、性;“熟其脾性”则是要进而了解其所属语域(正式、口语、俚语、粗俗等)、专业领域(医学、物理、天文、音乐、摄影等)、用法、搭配等。

当然,正如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深入了解我们见过的每一个人一样,对于有些词汇混个脸儿熟即可,例如名词,一般情况下知道其“相貌”就够了;而对于另外一些词则务求甚解,直至通达,比如动词,往往只知意思是不够的,还必须了解它的“脾性”。

因此,词汇学习首先要弄清哪些词汇“知其相貌”即可,哪些则须“熟其脾性”。

换言之,“知其相貌”是指在学习用法单一的词汇时要在广度上下工夫,即要广泛涉猎,多混一些熟面孔;“熟其脾性”则意味着在学习用法复杂的词汇时要在深度上下工夫,深入探查其用法以求通达。

那么,如何判断哪些词要在广度上下工夫,哪些词又要在深度上下工夫呢?许多学习者往往一看到拼写很长的词语心里就犯嘀咕,觉得不好掌握,实则不然。

专家研究发现,真正难以掌握的并不是这些“大高个”,而恰恰是很多人觉得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小个子”。

仔细想来,这话不无道理。

不是吗?很多“大高个”的意义和用法都很简单,加之因其“身材高大”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先天优势,这些词是很容易混个脸儿熟的,而且往往混个脸熟也就够了。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庄绎传(CATTI英语专家委员会顾问)漫谈翻译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庄绎传(CATTI英语专家委员会顾问)漫谈翻译

钥匙,却没有。”译者这时的确感到心急如焚,焦头烂额,可是一旦找到合适的译文,就会感到格外痛快。 译者还有一种苦恼,那就是一个长篇在手久久不能完成。我译《大卫·科波菲尔》时,就有这种体会。前 后三年时间,一天都不敢歇息,更谈不上娱乐。家里人抱怨,“连跟你说话的工夫都没有。”三年里,我 天天跟书中的角色打交道,把他们的言行和思想感情用汉语表现出来,他们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以至
靠的是自己在语言方面的造诣,他能告诉你的是怎样学好语言。
单其昌写了一本《汉英翻译技巧》,请杨宪益作序。杨先生在肯定了作者的研究方法之后指出,要避免翻
译工作中出现错误,“主要还是要多读一些好的英美文学作品,逐步理解这种外国语言的内在规律。”接
下去,他还介绍了自己的学习经历,“在我掌握了基本语法之后……到了我上高中时,我就完全丢开了语
更多精品在大家!

大家网,大家的!
2 / 42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庄绎传(CATTI 英语专家委员会顾问)漫谈翻译
方法。
第一种方法:先不看译文,自己先根据原文翻译一遍,然后拿自己的译文和名家的译文相比较,从差距中就
可以看出自己的弱点和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克服自己的缺点,提高翻译能力,定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法书,只去广泛阅读文学作品了。”
我的老师王佐良教授译过一本《彭斯诗选》,其中有一首题为“一朵红红的玫瑰。”他在题为“答客问:关
于文学翻译”的广播稿中提到,自己对这首诗的译文并不满意。接下去,他说,“作为一个译者,我总是
感到需要不断锻炼,要使自己的汉语炼得纯净而又锐利。”老先生这样孜孜不倦,精益求精,是非常值得
The layout of Luzhen's taverns is unique. In each, facing you as you enter, is a bar in the shape of a carpenter's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导师介绍:金利民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导师介绍:金利民
1
3.金利民、郝敏、李莉文,2010,新生语言能力调查结果对分层教学的启 示,《北外英文学刊》(2009),第 30-41 页.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4. 文秋芳、刘相东、金利民, 2005, 中外评委对大学生演讲能力评价的差 异,《外语教学与研究》第 5 期,337-342 页.
5. Jin, L. and Hendriks, H. 2004. Le Marquage de L'aspect en Chinois LM et LE(The development of aspect marking in L1 and L2 Chinese,第一 与第二语言习得中现代汉语体标记的发展),Aile 20:51-86. 这篇文章的英文版 2003 年发表在剑桥大学英语和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主办的 Working Papers in English and Applied Linguistics 9: 69-100。
章节: 1.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第二语言习得),《语言导论》(Facets of Language)第九章,蓝纯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独立完成。 编著: 1.《英语教育与人文教育》,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年,第一副主编。 2. 《北外英语专业课堂教学理念与实践》,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 年,第 二主编。 3. 《英语演讲选评 100 篇:“CCTV 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 2002-2005》,外 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年,第二编者。 教材: 1.《致用英语 口语》(上、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2009 年, 主编。 2. 《现代大学英语:口语 3》,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副主编。 3. 《剑桥流利英语:听力》(全四册),原著:Adrian Doff et al,外语教 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审校和第一册的编译。

英语教师寄语大全

英语教师寄语大全

英语教师寄语大全寄语一:开启英语之门尊敬的同学们:首先,我要对你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祝福!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深知英语对于你们今后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性。

英语是一扇开启世界的大门,而你们正站在这扇门前,准备踏入新的学习阶段。

希望你们能够珍惜这个机会,用心学习英语,让它成为你们未来的助力和媒介。

寄语二:克服困难,迎接挑战亲爱的学子们:学习英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我相信并肯定你们每一个人都能做到!在学习的道路上,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但只要你们勇于面对,充满信心地迎接,一定能够突破自己,取得优异的成绩。

记住,只有经历了困难,才能拥有真正的力量。

寄语三:拓展视野,增长知识亲爱的同学们:学习英语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是为了拓展自己的视野,增长知识。

通过学习英语,你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国家的文化、历史和风俗习惯,走进更广阔的世界。

希望你们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拓展英语学习的领域,让知识之树在你们的心田生根发芽。

寄语四:培养语言能力,提升交流能力亲爱的学子们: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之一,它能够帮助我们与他人沟通、交流思想和分享感受。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不仅要掌握基本的语法和词汇,更重要的是培养语言运用能力,提升自己的交流能力。

希望你们能够多与他人交流,积极参与口语练习,从中获得成长和进步。

寄语五:勤于复习,持之以恒亲爱的同学们:复习是学习的核心环节,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

每当你们学习了新的知识,都要及时进行复习,巩固记忆。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

希望你们每天都能划出一定的时间进行英语的复习,让知识在你们的大脑中扎下根,开出美丽的花朵。

寄语六:积极参与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亲爱的学子们:学习英语并不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更是为了自身的成长和乐趣。

希望你们能够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主动参与各种学习活动,让学习成为你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只有真正享受学习的乐趣,才能够持之以恒,不断向前。

北外英语系学生内卷描写

北外英语系学生内卷描写

北外英语系学生内卷描写
我是一名北外英语系的学生,不得不说,我们的学生内卷非常严重。

首先是教学内容。

英语系的课程非常繁重,每周要上至少七八节课,除了语言课,还有文学、历史、翻译等多种专业课程。

要从头到尾掌握每个知识点,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其次是考试。

英语系的考试非常多,不仅仅是期末考试,还有每个学期的小测验和大作业,要求非常严格。

为了取得好成绩,大家都会拼命学习,抱团备战,各显神通。

此外,夜以继日的学习也成为了英语系学生的日常生活。

很多同学不断地熬夜,忙碌于复习、作业和准备考试中,很少有时间放松和娱乐。

因此,他们的身体和思维状态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总之,北外英语系的学生内卷非常明显,大家非常努力地为了将来的发展而奋斗。

但我们也需要更多的机会去享受生活,保持身心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文的作者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刘润清教授,我转载于此,是想寄语所有英语专业的朋友。

静下心来,看完本文,尤其注意大学这看似漫长实则短暂的几年时光中,刘润清教授是如何提高英语水平的。

诚然,刘教授当年经历的教学法、师资、学习环境已经经历了较大的变革,但不变的是学习英语的过程,若想追寻的大师的足迹,必须抛却浮躁,脚踏实地地走上这条漫长的学习道路(当然,对于广大英语爱好者来说,这篇文章也具有极高的指导意义):我在中学学的是俄语,1960年报考北京外国语学院(现北京外国语大学)的俄语系。

但报到时却得知我被分到了英语系。

我的同班同学都学过英语,至少知道800个英语单词,发音也没有太大问题。

惟独我这个农村孩子一个英语单词也不知道,一切都要从头学起。

更可笑的是,别人说yes时,我会不自觉地说出俄语“是”的音/da/;别人说no 时,我会说/niet/。

发英语的几个元音时,我也遇到很多困难,经常在班上引起哄堂大笑。

好在我在班上年纪最大,脸皮也厚,又是团干部,因此无论别人怎么笑,我也没太在乎。

幸运的是,我遇到了一位好老师。

夏祖煃老师,不仅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又有真诚、热情的工作态度;他经常鼓励我这个最落后的学生。

老师和同学的帮助,给了我极大的信心,因此我从来没有被困难吓倒过。

我把周末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

对着镜子练发音,一练就是几个小时,有时嗓子都练哑了。

当时全班只有一个大型录音机,要听大家都听,不听谁也别听,录音机死沉死沉的,也不可能搬到宿舍去。

录音里只有精读课文和生词,除此之外,就再也没有任何其他听力材料了。

我还经常在黑板上练拼写,写满一黑板,就擦掉又写。

单单这发音和拼法,就不知道花去了我多少时间。

我的语法还算好,当时没有什么专门的语法课,精读课文中出现什么语法现象,老师就顺便讲一下。

但总的来说,在第一学年,我一直是班上的最后一名。

到一年级结束的时候,我才算入了门。

二年级仍以精读课为主,它既是英语输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口语、笔语练习的主要场所。

同时,还开了泛读课,让我们读最简单的英语小故事。

从二年级起,老师还要求我们用英英词典。

我记得第一次拿到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时,查了一两个词,心里就十分激动:我可以用英文解释英文了!初用英英词典时,当然也遇到不少困难。

为了查一个词,不知道要查多少其他词。

有时查来查去,就忘了最初是要查哪一个词了。

但是,英英词典使我们看到了英汉词典中解释的局限性和误导性。

从根本上说,查完英汉词典和汉英词典,并不能够真正学会使用一个词。

只有查一部好的英英词典,才能真正搞清一个词的确切含义和用法。

随着词汇量的扩大,使用英语词典的兴致也越来越高。

有时,查上瘾来,会查上个把小时,忘记了正在读的文章。

那时,我们都把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上标的25个句型背得滚瓜烂熟。

总之,查英英词典本身就是在学地道的英文。

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精读课的作用是最大的,一切基础知识都来自于精读课。

此外,给我留下较深印象的是那些简易读物。

这些小书深深地吸引了我,并让我眼界大开,因为里面有一种全新的文化。

与此同时,我还惊叹于其中简单、地道的英文所包含的极强的表达力。

那时,我的词汇量极其有限,但这些小书带我进入了一个又一个美妙的童话世界。

一年之内,我读了近百本简易读物。

是这些书使我感受到英语的语言之美,让我体验到地道英语的味道,并逐渐培养了我对英语的一种“直感”(to cultivate a feel for the language)。

这时候,我对英语的成语、习惯用法、动词搭配、漂亮的语句等,已变得十分敏感。

遇到这些内容,注意力会突然集中,并将它们立刻背下来或抄在笔记本上。

对于好的句子或段落,我会反复读,强行记,甚至一字不漏地背下来。

在课堂上或作文中用上几个背过的句子或短语,在同学面前“显摆”两句,都感觉非常享受。

因为看了大量的课外读物,到二年级时,我已经丢掉了“落后”的帽子,开始名列前茅了。

三年级的经历给我留下的印象也很深。

首先,精读课文的人文味越来越浓了。

这些课文不仅是语言的示范,同时也是很好的文学熏陶和人文教育的材料。

哲理越来越多,语言越来越美,有讲头,有读头。

其次,这时我开始读原版英文小说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读原著才是英语教育的开始。

原著中的语言不再是为照顾学习者的水平和语法的需要而改编,而是作者深刻、细腻的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

而且,大部分原著都出于语言大师之手。

更重要的是,原著保留了原汁原味的西方社会背景、风俗习惯、法律制度、宗教信仰、伦理道德、人情事理、自强精神,以及如何开玩笑、如何带来幽默效果等。

原著把读者带入一个全新的世界。

当时,老师告诉我们,不读上几十本原著,英文是学不到家的。

原著既保留了语言的原貌,又保留了文化的原形。

再有,就是三年级开设了正式的写作课。

在此之前,我以为说英语最难,因为没有足够的思考时间。

后来,我又感到,听英语最难(如听英语广播),因为你不能控制对方的讲话速度。

等到开始学习写作,我才意识到,一个人英语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要看其书面英语的水平如何。

最初,我以为把重要的话写下来就是作文。

后来我才知道,这是错误的理解。

书面英语是最讲究、最严谨,需要经过反复推敲的语言。

语言之美,多体现在书面语上。

讲话不能像背书;同样,写作也不能像讲话。

记得有一次我写到:“Now Im going to say something about….”,老师上来就是一个大红道:“Too chatty! This is not writing!”。

当我连续使用同一个结构时,老师又批上“Vary your structure please”。

如果一个词在相邻的句子中同时出现,老师会划出该词,并批上“Bad style!”的字样。

老师改过几次作文之后,我悟出了一些写作之道。

可以说,我现在对书面英语的认识,以及我现在的英文写作水平,在很大程度上都受益于三年级的写作课,是写作课为我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

四年级时,学校开设了一个高级翻译班,俗称尖子班,入选的有吴一安、秦秀白、王英凡、唐闻生和我等9个人(但不知为什么,这个班办了不到一年就解散了)。

办这个班的初衷是要把这些人培养成高级外交翻译。

我记得最清楚的是两件事:一是伊莎白把我们的语音语调重新纠正了一遍。

她先让我们听一家英国出版公司出版的录音带,有诗歌、剧本,也有小说,都是百分之百的RP,典型的英国上层社会的发音,漂亮极了。

然后,她让我们模仿一些段落。

最后,她还让我们设想是在人民大会堂宣读一个领导人的发言。

她说我们底气不足、声音不稳,一拉长声就走调。

她要求我们两个人相隔50米对着讲,每天早晨至少练半个小时。

虽然没有当上大翻译,我的朗读水平却大大提高了,能把一个故事读出感情、读出抑扬顿挫、轻重缓急,这些都是那一年长的出息。

二是学了不少外交文件和人民日报社论的翻译。

我们当时把Beijing Review(那时叫Peking Review)看了个遍,把当时的重要文件、社论、评论员文章(国际的)都拿来进行英汉对照阅读,学了很多中国文化和思想的固定译法,包括“三面红旗”、“大跃进”、“人民公社”、“以粮为纲”等。

开始的时候很不习惯,读惯了英文小说原著的人刚接触Beijing Review可真是不舒服,总感到有一种语言与文化的不相匹配:英语不是为这种中国式的表达而造的。

后来就慢慢习惯了,而且也认识到,要想向世界介绍中国,这种英语是我们的惟一选择。

尽管有人常批评China Daily和Beijing Review的英文有很浓的中文味,但是这种英文已经在世界范围内被广为接受。

而且,像巴布亚新几内亚的英语一样,已经成为英语的一种变体。

语言之间的关系就是这样,百分之百的翻译是不可能的,但总可以找到解释原文的方法。

有点中国味的英文保留了一些乡土气息,这也是好事。

像“三自一包”、“三反五反”、“五讲四美”、“三个代表”等短语,只能先直译过去,再加个长长的脚注。

但是,应该说明的是,刚开始学英文时,不要拿Beijing Review 做课文,而一定要拿本族人写的地道的英文做课文。

把英文底子打好之后,再读Beijing Review,就不会影响你对英语的直感了。

对五年级的印象不太深了,但也有两件事值得一提,只是时间的先后顺序记不太清了。

一是我们学了翻译,特别是汉译英。

教我们的是薄冰和钟述孔两位老师,他们都很有水平,上课也非常有趣。

这门课使我认识到,英文不学到家,翻译是谈不上的。

与此同时,我还意识到,汉语文字看似已懂,实则不然。

例如,汉语的小句,在英语中要降格为从句,才能真正体现原文中两句话之间的关系,并保证译文准确、可读。

翻译远不是词与词、结构与结构的一一对应;要比这复杂得多。

没有对汉语的透彻理解,没有足够的英语造诣,是做不了翻译的。

比如遇到“摇羽毛扇的人”(指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若直译为“the person who waves a goose-feather fan”,那就是败笔,因为外国人根本不知道你说的是什么。

但如果加上“mastermind”,就清楚多了(见《汉英词典》第1183页,外研社)。

但有时这个典故也用作贬义,指在幕后操纵或出坏点子的人,这时,可译为“a person who pulls the strings―the string-puller”。

不过,上述例子仍属于翻译中浅层的、局部的问题。

更深层的问题是,除了具有高超的驾驭两种语言的能力之外,译者的阅历和文化底蕴与作者不能相去太远。

要想翻译《红楼梦》,如果不了解曹雪芹当时所处的社会背景和社会矛盾,不洞悉其中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译文最多也只能是貌合神离。

第二个印象是我们在五年级学了不少《毛泽东选集》的英译文章。

那是在1965年,全国正在酝酿“文化大革命”。

教学上开始强调“政治挂帅”,《毛泽东选集》的英文版进入了课堂。

客观地说,《毛泽东选集》英译本是我国几十位翻译家花了多年的时间,经过反复推敲而打造出来的一部精品。

裘克安、庄绎传老师都参加过此书的翻译,并给我们讲过翻译过程中的酸甜苦辣。

现在,没有人再拿英译《毛泽东选集》当课本了,或者有人始终看不起这样的翻译。

但是,我要说,我们从英译《毛泽东选集》中学到了很多有用的东西:它帮助我们体验翻译过程,认识翻译技巧,感受文化异同。

举几个有趣的例子吧。

当时我们每天背颂的一句毛主席语录是:“阶级斗争,一些阶级胜利了,一些阶级消灭了,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几千年的文明史。

”乍一看,这句话简直没办法译成英文。

等我读了英译文才知道,原来自己根本就没读懂原文。

“阶级斗争”一词,我一直把它当作名词词组来看待,所以无法翻译。

而英译文为:“Classes struggle, some classes triumph, others are eliminated. Such is history, such is the history of civilization for thousands of years.”译得妙极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