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找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及练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内容讲解

一、课题导入

思考:议论文文体知识的简要内容?

提示:1、概念;2、三要素;3、论证方法及其作用;4、结构。

二、例题精讲

1、下面三个论据,可以用来证明同一个论点,请用简明的语言写出这一论点。

论据一:若有恒,何须三更起、半夜眠;更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注:曝:晒。原意是说,虽然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

论据二:爱迪生说过:“如果你希望成功,当以恒心为良友。”

论据三:巴尔扎克每天坚持用十六七个小时写作,不肯有丝毫懈怠,一生留下了94部小说。

提炼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话的中心论点。

一个好用心机的人容易产生猜忌,于是会把杯中映出的弓影误认为蛇蝎,甚至远远看见石头都会以为是卧虎,结果内心充满杀气;一个心胸豁达的人往往心境平和,即使遇到凶残得像老虎一样的人也能把他感化得像海鸥一般温顺,听到聒噪的蛙声也会把它当作美妙的音乐,结果到处是一片祥和之气。

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议论文如何归纳中心论点

1、中心论点与论题:

(1)中心论点:是作者在文章中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

(2)论题:是指议论的话题,即议论文是围绕什么问题展开议论的。

◆注意◆

要把中心论点和论题区分开来:

a、论题是指议论的话题,往往是一个短语结构,它是构成论点的基本要素。

b、而中心论点是对论题的一个明确的判断,必须是一个观点正确、鲜明的完整的句子,能够统摄全文。

练习:根据中心论点和论题的区别,判断下列文章题目是论点还是论题,为什么?

《谈骨气》《怀疑与学问》《科学不怕挑战》

2、中心论点出现位置:

中心论点一般出现在文章题目(论点式题目),或文章第一段,或文章结尾一段。还有的在文章中间,或需要归纳概括。

3、中心论点的形式、内容要求:

(1)完整的句子;(2)有明确的判断;(3)不能用问句(反问句要改成陈述句);

(4)不能用比喻、拟人;(5)不能用意义不明确的否定句。

4、议论文的标题

根据议论文标题与中心论点和论题的关系,可把议论文标题大致分为两类:

(1)论点式标题包含议论文的话题及对它的判断,有的可直接作为中心论点,有的稍作调整就可以作为中心论点。

(2)论题式标题标题往往是一个短语,没有明确的判断,仅仅是议论文所围绕的话题。

◆如何正确运用标题确立中心论点

1. 中心论点是在论题的基础上形成的,从文中找作者对论题的判断;

2. 如是疑问句,问题答案往往是中心论点;

3. 如是比喻句,本体句往往是中心论点;

4. 如果是并列关系的论题,揭示两者关系的语句往往是中心论点。

练习:判断下列标题,哪些可以作为中心论点,哪些不能?说明理由。

《创新的快乐从哪里来》《我们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成熟的稻谷会弯腰》《学贵质疑》《独立与合作》

★总结:由标题找论题,由论题结合文章确立中心论点。

四、课堂演练

眼界与读书

赵畅

⑴眼界之于读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⑵眼界决定了读书的目的归宿、方式方法以及兴趣效果。周总理读书时,提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总理的眼界为其发愤读书作了注脚。既立志于“中华崛起”,就必须好读书,读好书,时时检点自己,提醒自己,因为“中华之崛起”所呼唤的读书人,不仅要有报国之志,更要有报国之才。冯有兰先生曾在一篇文章里提到,作为一个学问家,做学术研究是要做全民族的智囊。这一点,对读书人很有启发。虽然读书人并非一定是学问家,但读书的眼界却力求要高,这样至少就不至于把读书当作可有可无的休闲娱乐或者陷入无聊的泥潭。

⑶眼界也决定了读书人读书的方式方法和兴趣效果。自古至今,读什么书、怎么读,以及怎么防止“死”读书,都需要从实践出发,形成适合每个人自己的读书方式。可以肯定,有着高眼界的读书人,一定会结合实践去读那些更富价值的书籍。一个拥有高远眼界的读书人,能够牢记使命,超越功利樊篱。他们将读书视为一件高雅而神圣之事,并从广泛的阅读之中、从对历史的理解之中,获得一种对自己时代使命的高度自信并笃行之。

⑷读书的眼界,自然还取决于读书的宽度,这既关乎读书兴趣,亦关乎读书效果。在有些人看来,终日埋头进行科学研究的科学家是一些不近人情、枯燥乏味的“怪人”。事实上,对生活和事业的热爱,使不少科学家逐步成为自然美的追求者与发现者。达尔文“常常几小时地阅读莎士比亚的历史剧”和“拜伦、华尔特·司各特的诗篇”;诺贝尔读过许多名人大家的文学作品;我国数学家华罗庚、苏步青都非常喜爱古典文学。也许对自然科学家来说,了解文、史、哲方面的知识,会有助他们的逻辑思维变得更开阔,流转自如。同理,文学艺术方面的专家如能多读一点自然科学知识,在创作作品与表达自我的时候,往往也能够更加深刻。

⑸读书不打开眼界,不联系思想实际、工作实际、社会实际,不从书籍中思考点什么、采取点什么、解决点什么,那么我们读书做什么?

⑹我以为,读书人欲从书本中汲取力量,高远的眼界是至关重要的。

(选自2011年3月29日《人民日报》,有删改)1、阅读全文,说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3分)

2、第⑵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3、第⑷段提出了什么见解?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一段?(4分)

4、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4分)

五、巩固与拓展

阅读冯新的《抱怨不如改变》一文,完成文后题目。

①英国史学家卡莱尔花了多年的心血,完成了《法国大革命史》的全部文稿,随后将它交给最信任的朋友米尔去完善。然而就在第二天,手稿被米尔家的女佣当作废纸丢进了火炉!

②可以想象卡莱尔当时的心情,抱怨吧,可抱怨又能解决什么问题呢?于是他很快平静下来,反而安慰悲伤的米尔:“没关系,就当我将作文交给老师批阅,老师说‘这篇不行,重写一次吧,你可以写得更好!’。”

③卡莱尔再起炉灶,重写这部巨著。他的第二稿,无论文字还是内涵,都达到了卡莱尔写作生涯的巅峰。

④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当事情到了无可挽回的境地时,与其抱怨还不如改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