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普通教学空间设计研究_周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CDEMIC ARTICAL ISSUE

中小学校普通教学空间设计研究

THE STUDY ON THE DESIGN OF THE ORDINARY TEACHING SPACE IN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SCHOOLS

周崐1李曙婷2李志民1李玉泉3

Zhou Kun, Li Shuting, Li Zhimin, Li Yuquan

摘要/ 通过对不同阶段欧、美以及日本中小学校普通教学空间发展的研究,分析矩形教室、早期开放教室及年级学区等教学空间所存在的优缺点来梳理教学空间发展的脉络。在此基础上,分析普通教学空间的功能构成和空间特性,以期为建构适应我国素质教育发展的普通教学空间提供现实依据和理论基础。

关键词/ 普通教室教学方法空间模式空间适应性

ABSTRACT/ The ordinary classroom is the major teaching space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Because of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reform and diversification of teaching methods, the existing ordinary classroom couldn’t meet the needs of teaching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Through the research of the different types of ordinary teaching space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Europe, USA, and Japan in different stages,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virtues and defects of rectangular classrooms, the early open classrooms, the grade-teaching districts, so the tendency of the of teaching spatial development is summed up. On this basis, the function struc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pace of the ordinary teaching space is analyzed, which provides the basis to construct the ordinary teaching space that accommoda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quality education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our country.

KEY WORDS/ ordinary classroom, teaching methods, space mode, space adaptability

1 我国中小学普通教学空间现状调查

目前我国中小学教育组织形式以“编班授课制”为主,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建筑以“长外廊串联普通教室”的形式为主。普通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的核心区域,对于学生的心理和行为方式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近年来随着素质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新教学方法不断出现,普通教室原有的设计理念和功能构成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教学模式和方法的要求,制约了教学改革的发展。

1.1 教师对于普通教室使用满意度调研

根据2005-2006年西安地区部分小学校问卷调研我们发现,59%的教师对于现有的普通教室在使用方面存在很大意见,主要问题反映在生均面积不达标,教学空间模式呆板、不能适应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的展开。

1.2 学生理想中的普通教室

组织某小学四年级学生画出他们心目中的理想教室,我们发现学生们对于教学空间的改善存在十分迫切的要求,并从中得到了十分有益的启示(图1)。

1.3 新的教学方法对于普通教学空间提出了新的要求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行,新教学方法也在逐步得到运用,而教学方式的改变势必会对教学环境提出新要求。

2 教育发达国家中小学校普通教学空间发展的历史沿革教育发达国家中小学校的普通教学空间经历了一个由“单一”到“复合”,由“呆板”到“灵活”的发展过程。根据教学空间的形态特征,可以将教育发达国家中小学校的普通教学空间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50878174)

作者单位: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西安,710055)

2 苏州科技学院(苏州,215011)

3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郑州,450008)

收稿日期:2009-02-092.1 第一阶段:呆板的矩形教室

19世纪末-20世纪三四十年代,适应编班授课制的矩形教室是教学空间的主流形态,与之相适应的是“秧田式”座位排列法,其不能满足进行多种教学活动的要求,使学生很少有机会从“做”中“学”,从而丧失了独立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并且根据研究发现,在这样的空间中学生上课效率受到座位所处位置的影响很大,位于教室前排和中间一带的“行动区”(图2)内的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活跃、发言积极,与教师交流的机会和次数明显比其他区域内的学生多[2]。

2.2 第二阶段:矩形教室增加角落空间

20世纪40-60年代美国、日本的中小学校在矩形教室中增加角落空间和阳台,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个别辅导和学生活动的需要,在差别化和个性化教育方面迈进了十分重要的一步,取得良好的使用效果(图3)。

2.3 第三阶段:早期开放教室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推进教育改革,中小学校逐渐取消了固定班级,普遍采用以年级为单位的开放式教学,普通教室逐渐被开放式教学空间所取代(图4)。教学活动按年级划分学习组团,学习空间连续开放,可以自由分割成大小不同的学习区域,无论是个人自学还是以大、中、小各种规模的分组方式展开学习和讨论,都可以找到适合的场所。但由于教学空间过于开放,难免会发生相互干扰,学生上课时注意力难以集中,于是这样的平面布局方式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遭到了许多批评,绝大多数这样的学校也被改建或重建,教学空间重新回到了过去独立教室的平面布局形式,但开放式教育理念却得到继承并延续下来[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