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12课《荷花淀》教学设计 粤教版必修3
粤教版-必修三-第三单元 小说-12 荷花淀 一等奖
《荷花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从“小说三要素”入手,让学生自主分析文章思路、理清故事情节,从而将课堂重点落在分析人物形象,尤其是水生嫂等几位劳动妇女的形象上。
2.另外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探究文本。
通过对文本解读,欣赏小说语言的独特魅力。
突出语文学科的人文作用,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1.学习通过人物对话、细节描写、景物烘托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感情的写法。
2.了解白洋淀人民抗日斗争中的生活,学习他们爱国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3.培养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对水生嫂等妇女形象的分析。
2.理解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战争让我们想到的是残酷,而有位作家用另一种方式来描写战争——将战争推向了美的极致,从中让我们看到的不再是血腥,而是富有了诗情画意,其实这彰显了作者对这片土地深深地爱,爱家乡的贫瘠和美丽。
孙犁就是这样的经典作家。
我们一起走进他具有“诗体小说”之称的《荷花淀》。
(二)孙犁和“荷花淀派”孙犁(1913.4.6~2002.7.11)原名孙树勋,曾用笔名芸夫,河北安平人。
现、当代小说家、散文家,被誉为“荷花淀派”(也称“白洋淀派”)的创始人。
1944年在延安发表《荷花淀》《芦花荡》等短篇小说,以其清新的艺术风格引起了文艺界的注意。
《白洋淀纪事》是作者最负盛名的一部小说和散文合集。
小说显示了作家独特的艺术风格——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的完美统一。
这在文学艺术界影响很大;有许多作家都努力探索其写作技巧,并在艺术实践中体现其风格,便形成了一个文学流派。
这个流派被评论界称为“荷花淀派”。
其代表作家有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等,“荷花淀派”的作品,一般都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和乐观精神,情节生动,语言清新,朴素,富有节奏感,描写逼真,心理刻划细腻,抒情味浓,富有诗情画意,有“诗体小说”之称。
而孙犁的《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成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品。
高中语文 3.12荷花淀学案 粤教版必修3
《荷花淀》学案教师寄语:结亭临水似舟中,夜雨潇潇乱打篷荷叶晓看元不湿,却疑误听五更风宋——江万里学习目标:1.把握故事情节,体味这个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2.赏析文中“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特点3.揣摩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分析其作用4.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学习重点1.景随情移,情景相生的描写手法2.人物性格的探讨研究学习难点体味这个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学习过程一、积累运用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提防( ) 竹篙( ) 苇塘( ) 疟子( )寒噤( ) 吆喝( ) 一梭机枪( ) 蹿( )仄歪( ) 趴( ) 飒( ) 转弯抹角( )2、解释下列词语寒噤:仄歪:张皇失措:3、作者简介:二、自主探究1、自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思路导航:故事情节是小说的一大要素,复述时应抓住主要人物“老头子”,他活动在敌人监视的苇塘里,“老头子”的主要活动构成了整个故事内容的框架2、以记者的身份采访同学读这篇小说的感受,要求用“我喜欢,因为”这样的句式说话三、讨论交流,合作释疑(一)赏析小说中人物的立体美1.以小组为单位,就“你认为小说中人物的刻画有什么特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小组组长作总结归纳2.从课文中画出描写老头子的语段,并说明表现人物的手段,分析“老头子”的英雄性格(二)赏析小说中人物的真实美课文中哪些内容表现了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三)赏读小说中的景物美1.课文中有不少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要求学生从文中画出并摘抄,仔细体味写景的妙处2.分析写景的作用四、拓展延伸展开想像,把二菱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补写出来思路导航:抓住对老英雄的崇敬、赞叹,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对昨天自己怀疑老人的羞愧、歉疚等心理来写五、课堂小结孙犁的《芦花荡》写得异常优美,那故事情节的传奇色彩,那人物的真实、可爱,那景物描写的诗情画意,让我们流连驻足,不忍离去,这是孙犁创作魅力的最高体现特别是文中那位智勇双全、自信自尊的老英雄,让我们赞叹不已从他身上,我们深深地感到,中国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六、达标测试(一)阅读下面选段,完成1-5题①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②敌人监视着苇塘他们提防有人给苇塘里的人送来柴米,也提防里面的队伍会跑了出去我们的队伍还没有退却的意思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半夜以后,小船又飘回来,船舱里装满了柴米油盐,有时还带来一两个从远方赶来的干部③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老头子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④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⑤老头子每天每夜里在水淀出入,他的工作范围广得很: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而且不带一枝枪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⑥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⑦因为他,敌人的愿望就没有达到⑧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不像是饿肚子的人们唱的;稻米和肥鱼的香味,还是从苇塘里飘出来敌人发了愁1.第①段中“呆望”一词的具体内容有哪些?此段属于描写,在全文起什么作用?2.第②段“……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小船又飘回来……”体现船行的什么特点?那我们猜想的是怎样的撑船人?3.文中对主人公“老头子”的外貌描写顺序是,主要抓住哪个特点来刻画的?4.“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怎样理解这句话,用自己的话概括,表现人物怎样的性格?5.“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中加点词能否去掉;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9题这时那受伤的才痛苦地哼哼起来小女孩子安慰她,又好像是抱怨,一路上多么紧张,也没怎么样谁知到了这里,反倒……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他叫着大菱说:“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6.文中画“”线的句子反映了“老头子”怎样的心理活动?7.文中画“”线的句子表现“老头子”怎样的性格特征?8.“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一句中,本体是什么?喻体是什么?体现人物怎样的心情?9.找出景物描写的一句,体会作用?2.《荷花淀》一、1、 (dī fɑnɡ) (ɡāo) (wěi (yào)(jìn) (yāohe) (suō) (cuān)(zè) (pā) (sà) (mò)2、寒噤:因寒冷而哆嗦仄歪:倾斜、歪斜张皇失措: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3、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孙犁,河北安平县人其作品大部分是小说和散文,不少篇章都具有抒情诗的艺术魅力,最能代表这种风格的是作者的名篇《荷花淀》《荷花淀》写于1945 年发表后,在文学艺术界影响很大;有许多作家都努力探索其写作技巧,并在艺术实践中体现其风格,不久便形成了一个文学流派这个流派被评论界称为“荷花淀派”其代表作家有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等“荷花淀派”的作品,一般都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和乐观精神,情节生动,语言清新、朴素,富有节奏感,描写逼真,心理刻画细腻,抒情味浓,富有诗情画意,有“诗体小说”之称二、1、示例:一个干瘦的、眼睛特别明亮的老者撑着一只小船,无数次地穿过敌人的夜间封锁,为游击队运输粮草、护运干部他不带一支枪,甚至也不穿一件像样的衣服(除了那件蓝色的破旧短裤),只靠那只灵巧的篙和水鸭子似的游水本领,在万亩苇塘里穿梭驰骋,从未发生一次意外靠了他,稻米和肥鱼的香味,才和歌声一起从苇塘里飘出来;靠了他,淀里淀外的交通联络才得以维系以“但有一次,却发生了意外……”开头,续说下文2、答案示例:“我喜欢这篇小说的情节,因为它具有浓浓的传奇色彩”“我喜欢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老头子’,因为他孤身一人捉弄并战胜十几个鬼子,本领神奇”“我喜欢这篇小说中的两个俊女子,因为她们小小年纪便投身革命,大菱受伤后表现得异常坚强,是个真正的革命战士”“我喜欢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因为它富于诗情画意,比如‘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这样优美的自然环境,多么令人赏心悦目啊!”“我喜欢小说把严酷的战争与温柔的水乡结合在一起的写法,因为它具有一种摇曳的美”三、(一)1.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为“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很丰满,很真实,很可爱“丰满”表现在小说中运用多种描写人物的手段,写出了人物的各个方面,具有一种立体美;“真实”表现在作为一个大英雄,小说不仅写其智勇双全,而且写其过于自信、自尊,写他自责、歉疚;“可爱”表现在“老头子”对待两个女孩的态度上2、外貌描写:“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老头子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枝竹篙”肖像描写:“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语言描写:“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不怕,小火轮上的探照灯,它照不见我们”“不怕,他打不着我们!”“我没脸见人”“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为什么不能?我打他们不用枪,那不是我的本事愿意看,明天来看吧!”……心理描写:“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动作描写集中表现在那一场英雄行为中,他捉弄鬼子,诱鬼子上钩,举起篙来狠狠地敲打鬼子的脑袋,叫鬼子头破血流(二)①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许诺一切靠他,一切保险;②通过敌人封锁线,老人就像一个没事人,显得悠闲自得;③送两个女孩进苇塘,他以为万无一失,结果大菱受伤,确实过于自信;他觉得没脸见人,不好意思去见部队,又有些过于自尊④老头子发誓要讨回血债,这场极其精彩的英雄行为表明他是始终自信的(三)示例:(1)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2)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3)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4)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5)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6)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7)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8)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2.示例:“敌人”“炮楼”点明了环境的气氛,而“星星也像浸在水里”,像“要滴落下来的样子”,渲染了淀水的晶莹明澈,星星倒映在淀水里,随着微风的轻拂激起层层涟漪,使得星星也闪烁不定起来,因而给人以“要滴落下来”的幻觉这么优美的水乡却被敌人封锁白天一片死寂,连水鸟也躲避;只有到晚上,才能听到它们“飞动和唱歌的声音”字里行间,流露出鲜明的爱憎情感写“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把白洋淀人民那种在残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生存的姿态烘托了出来,充满了意志和力量这段景物描写不仅渲染了故事的气氛,也给作品增添了一种战斗的诗情画意,构成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第(8)句是老人致敌人于死地时,“向着苇塘望了一眼”所产生的感受老人此刻正沉浸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之中,那鲜嫩的芦花在老人的眼里,自然会显得格外美丽这段景物描写有加强抒情韵味的作用,决非可有可无六、1.“星星……”、“水鸟……”“苇子……”景物烘托“阴森黑暗”的环境气氛,“苇子”狠狠向上钻又表现白洋淀人民的威武不屈,为下文表现苇塘人民从容而又自信地进行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创造典型的环境气氛2.轻盈、轻快的特点有着娴熟的水上经验3.由远到近由粗到细抓住精明强干,特别有精神、敏锐、机智,英勇果敢的特点4.你把任务交给我,我就凭借自己水上的本领,保证万无一失,完成任务自信,自尊5.不能去掉这一词为下文发生的事情作铺垫6.因未圆满完成任务而懊丧、内疚、自责的心理7.有柔情、有仇恨,敢于负责,自尊8.“砸着鬼子们的脑袋”“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体现复仇的快感,独特的方式打击敌人的智慧9.“在那里,……正在迎风飘撒”优美的景物描写为文章增添诗情画意。
高中语文 荷花淀教案 粤教版必修3
情深意美荷花淀——《荷花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孙犁及其作品的基本特点和风格。
2、学习通过人物对话、景物烘托、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感情的写法。
3、了解白洋淀地区人民抗日斗争中的生活,学习他们的爱国主义和乐观主义的精神。
[教学重点]1、分析水生嫂及其他女人的性格特点,品味作品清新质朴、秀雅隽永的语言风格。
2、分析小说的景物描写,体会它在刻画人物,表达主题方面的作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把握战火硝烟中的夫妻之情、家国之爱,找准作品中人、景、情三者的契合点,归纳主题。
[教学方法]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体会荷花淀自然美与人情人性美。
2、分角色朗读,由对话体会人物的含蓄美。
3、用讨论--点拨法研习人物形象及作品主题。
[教学设想]孙犁的《荷花淀》最动人的描写是人物身上氤氲着的那种人情美和人性美,而人物的这种人情美和人性美又与整个水乡环境的自然美相辅相成、融为一体。
所以,教这篇文章时,我借助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引入优美的音乐和美丽的画面,并极力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到文学情境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让他们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美、捕捉美,并在我的适当点拨下,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荷花淀——我美丽的家[教学任务]整体把握小说的内容和特色一、导入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中秋节的晚上,嫦娥偷吃了仙药后不由自主地往上飘,就在她离月宫还差一步的时候,随身佩戴的宝镜却掉了下来,这块宝镜摔成了大大小小的99个碎片,于是地上便有了大大小小99个水淀——荷花淀便是其中最美的一个。
今天,我们就跟随孙犁先生一起走进这片美丽的家园。
二、孙犁与“荷花淀〞派[提问] 课前我们已经请同学们查找作家资料,下面请同学们自由介绍。
[教师补充] 孙犁〔1913――1996〕,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现代作家。
年轻时就读于保定育德中学,中学毕业后流浪北京,当过店员。
1936年在白洋淀边的安新县同口镇做小学教员。
粤教高中必修3《12、荷花淀》吴慧珊教案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教学设计
1《荷花淀》中的人情美——《荷花淀》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在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荷花淀》被安排在必修3的小说单元,属“扩展阅读”篇目,是在学习了“基本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的阅读延伸。
《荷花淀》曾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是孙犁及白洋淀派的代表作。
小说用散文的笔法,细致地描绘了白洋淀的自然美和人情人性之美,充满了生活气息和诗情画意。
它是一篇战争题材的小说,但作者却用诗意的描写代替了对残酷战争场面的重现,而且这并未削弱小说对战争的谴责和控诉力度,相反,它比直接再现战争场面的作品更深刻、更震撼人心。
二、学情分析小说历来是语文教材中最受学生欢迎的文体,在本单元“基本阅读”部分,我们精讲了四篇小说,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小说的基本要素、文体特征,积累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为小说的深层探讨和个性化解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欣赏小说描绘的自然美、人情美,了解作者朴素清新的语言风格。
2.能力目标:理解作者处理战争题材的独特方式及用意,提高欣赏小说的能力。
3.价值目标:认清战争本质,树立世界需要和平的观点。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欣赏小说描绘的自然美、人情美。
2.难点:对人情美的理解;理解作者处理战争题材的独特方式及其用意。
五、教法1.设疑激趣: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优辅精讲:优辅,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提供恰当的学习方法和探究思路;精讲,对于学生不知道或难以理解的内容,教师要给予精辟的讲解。
六、学法 1.自主学习法。
| 22.讨论探究法。
七、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通读全文,查找生字词,扫清文字障碍。
2.用最简洁的词语概括读后的整体感受。
(二)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荷花淀》,作者是孙犁,知道“犁”是什么吗?对了,是一种耕田的农具,这个字,也可以理解为耕田。
我们常说文如其人,孙犁先生的小说就有一股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
这股气息还影响了一批作家,以至在文坛上形成了一个小说创作流派,叫“荷花淀派”。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之《荷花淀》教学设计 粤教版必修3
《荷花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荷花淀派”的特点,赏析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2、学习课文以传神的对话刻画人物性格的手法一、导入提起战争,同学们首先想到的是什么?(生答)对,战争是残酷的,作家写到战争,也往往不惜笔墨渲染硝烟弥漫、枪林弹雨、血肉横飞的景象。
但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荷花淀》,作家孙犁却用别样的方式来叙写战争,那在孙犁的笔下,战争的环境是怎样的呢?(1分钟)二、赏析景物描写及其作用(12分钟)1、生答(美,如诗如画,有意境等)2、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明确:开头三个自然段、第40自然段和第61自然段3、教师朗读1—3自然段,学生赏析景物描写(提示:从字词入手,从修辞入手,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何特点,这些景物共同构成一幅什么样的图景)深刻体会写景如诗如画的特点,教师适时点评、总结明确:皎洁的月色,洁白的苇席,银白的淀水,薄薄的透明的雾,清风,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作者运用形象的比喻和一些修饰语,展示了荷花淀的地域风貌,勾画出一幅清新、恬静的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烘托出了水生嫂的勤劳淳朴。
这里的夜景很美,生活很宁静,渲染了氛围的宁静,把读者带入了一种纯美的艺术境界。
备用:第40自然段。
几个女人探望丈夫的归途上,有点失望,有点伤心,这种辽阔而静寂的环境烘托了这种情绪,但淀上万里无云的开阔、明朗的风光,使她们受到感染,增强排遣忧郁的力量,因此,不久又欢笑起来──以景写人,情景相生。
第61段。
作者运用巧妙的比喻,富有诗意地描写了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象“铜墙铁壁”,高高挺出的荷花箭象“监视白洋淀的哨兵”,这威武雄壮的景色,不仅突出了水乡游击战的特点,暗示这清香四溢的荷花淀里将发生一场激烈的伏击战,而且写出根据地人民同仇敌忾的心理和克敌致胜的信心,洋溢着歌颂人民战争的思想感情。
对照下文荷叶下认出她们丈夫的情景,更会惊叹小说构思的巧妙和布局的精当。
4、文章中还有两处写景的段落,请同学们课后按照刚才的方法赏析,在深刻感受这诗情画意的描写。
高中语文粤教版精品教案《12、荷花淀》
荷花淀广州市西关外国语学校语文科吴琴【教材分析】普通高考考试大纲对小说阅读的要求是: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本课选自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三小说单元 , 以其语言美、景物美、人物美和情感美而充满艺术魅力。
文中全篇有八个人物,妇女就占五个,情节始终围绕妇女展开。
把握水生嫂及其他荷花淀妇女形象,才能更好理解作品主题。
而水生嫂和其他荷花淀妇女的性格特点主要是通过其言行来表现,尤其集中反映在“寻夫〞局部的对话描写上。
因而本课将以人物对话为突破口,通过朗读体味、思考分析生动传神的人物个性化语言,把握人物形象,培养学生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学情分析】执教的对象是高一〔1〕班的学生,共 55 人,班风良好,经过一个学期的磨合,已初步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学习能力和水平整体上有了较大提高,这为今后的教学效率的提高提供了可能。
目前大局部学生能紧随老师的步伐,积极投入课堂的学习与讨论,而且一局部学生在朗读中能自觉地投入情感;只是大局部还是停留在浅层的阅读理解上,碰到难题有一定的畏惧心理,在答案未明确的情况下不敢轻易地表现自己,而且在情感把握、语言内涵的理解上,还是不够准确,未能深入,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还需提高。
通过本课的学习,希望能引导学生敢于做深入的阅读学习,提高阅读鉴赏能力,同时适当进行写作训练上的引导,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品味文中人物对话,把握水生嫂及其他荷花淀妇女形象。
二、技能目标:把握通过人物个性化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并学会运用,培养学生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目标:认识白洋淀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生活,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和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品味文中人物的个性化语言,把握水生嫂及其他荷花淀妇女的形象。
【教学难点】1、分析人物的个性化语言,把握其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12课 荷花淀教案 粤教版必修3
) )
轻薄( ) 薄薄荷( )
厚薄( )
传单( ) 单单于( )
姓单( )
(2)语境辨析法: ①他从门缝.( )里看见一个老人戴着老花镜缝.( )衣 服。 ②他答.( )应将这次考试的答.( )案整理后发给我。 答案:(1)pá/bā lónɡ/lǒnɡ bó/bò/báo dān/chán/Shàn
答案:(1)景物:高升的月亮、干净凉爽的院子、柔
顺修长的苇眉子、像雪地和云彩一样洁白的苇席、一片 银白的荷花淀、水面的薄雾、徐徐的清风、清新的荷香。
(2)作用: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时间,引出了主 要人物水生嫂;营造了一种清新欢愉的宁静气氛,烘托 了水生嫂勤劳纯朴、善良温顺的形象;充分展示了荷花 淀的美丽富饶和人民生活的美好幸福,为后文水生嫂毅 然送夫参军、组织队伍、参加战斗等情节的展开做铺垫。
她的能干与勤快;丈夫是游击队长、党的负责人,大部 分家务劳动得由她承担。她上要奉养公公,下要育护孩 子,是典型的贤妻良母。
(2)温柔体贴。丈夫工作晚归,她首先“站起来要去 端饭”;丈夫说要参军,她“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 苇眉子划破了手”,表现了她对丈夫的依恋。丈夫参军 没几天,她心里思念丈夫,又偷偷地和众伙伴去探望丈 夫,对丈夫一往情深。
2.生动的细节描写。 把紧张的战斗情景和日常生活的细节融合起来,充 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诗情画意。如:“他们又开始了沉 到水底捞出大鱼来的拿手戏。”这里,把打捞战利品和 日常生活中的摸鱼融合在一起。又如,水生说她们是一 群落后分子,“把纸盒顺手丢在女人们船上”,几个青年 妇女把掉在水里的小包裹又捞起来丢给了他们。
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略
高中语文 3.12荷花淀教案 粤教版必修3
3.12 荷花淀·教案3(粤教版高中必修三)【教学目的】1.了解荷花淀派的创作风格。
2.掌握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
3.激发爱国主义的情感,珍惜和平生活。
【教学重点】1.跌宕起伏的情节安排与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
2.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和含蓄传神的细节描写。
【教学难点】1.鉴赏并领悟本文的诗情画意美和人物的形象美。
2.体会景物描写、人物对话对展开情节、表达主题的作用。
【教学方法】讨论法、诵读法、比较法【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跌宕起伏的情节安排。
2.体会如诗如画的景物之美。
二、教学过程1.以影视资料导入: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影片及你了解的战争场景特点。
(影视导入构成强力冲击,场景与文章形成鲜明对比。
激发学生珍惜和平生活的情感。
)归纳:提起战争,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总是流血漂橹,伏尸百万;硝烟弥漫,血肉横飞;枪炮轰鸣,悲声一片……在小说《荷花淀》中描述了一场怎样的战争呢?2.把握小说情节(1)根据预习完成下表(多媒体显示)(课前预习初步感知。
)段落 1-4 5-29 30-31 32-38 39-47标题月下编席夫妻话别送别亲人马庄探夫探夫不遇段落 48-60 61-74 75-83 84标题与敌相遇助夫杀敌漫谈感受迅速成长(2)根据小标题复述课文内容。
(复述可以从整体把握小说情节结构。
)孙犁的小说并不是以情节见长,但他精选了几个生活片断开头写话别,交待故事背景,村里七人参军公推水生为代表回家告别,这为妇女们去马庄探夫设下伏笔。
探夫不遇,不遇而归,归而遇敌,摆脱敌人,隐入荷花淀助夫杀敌,目睹激战,则是一个转机。
情节发展一波三折,错落有致足见作者在情节上也是匠心独运的。
孙犁笔下的战争和我们想象的战争有什么区别呢? (学生自由讨论发言,感受孙犁笔下的战争。
)归纳概括:景美人美情美3.体会景物之美(1)赏析月下编席一节①引传说激趣(引传说创设意境)很久很久以前,一个中秋节的晚上,嫦娥偷吃了仙药后不由自主地往上飘,就在她离月宫还差一步的时候,随身佩戴的宝镜却掉了下来,这块宝镜摔成了大大小小的99个碎片,于是地上便有了大大小小99个水淀。
高中语文 第12课《荷花淀》教案 粤教版必修3
12.荷花淀·精粹教案集(3则)教学目的1.认识白洋淀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生活,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理解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和传神的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3.培养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布置课前预习简要概述本文的故事情节,并用小标题概括。
二、上课开始时提示本课主要教学目标:1.认识白洋淀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生活和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
2.掌握学习小说的一般方法。
3.理解景物描写和人物对话的作用。
4.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三、检查预习简要概述本文的故事情节:水生嫂探知丈夫参军,跟丈夫话别。
她和几个青年妇女去马庄探夫未遇,在回家的路上遇到敌船,她们躲进荷花淀,无意中把敌人引进伏击圈,为游击队伏击敌人的胜利创造条件,她们从此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抗日游击战士。
夫妻话别(开端)敌我遭遇——探夫遇敌(发展)助夫杀敌(高潮、结局)成立队伍(尾声)四、重点探讨1.鉴赏景物描写的作用:提示:景物描写是整个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小说三要素之一。
怎样鉴赏小说中的景物描写?首先应领会写的是什么样的景,必须联系时代背景和上下文来理解它为人物创设的活动背景。
其次,明确“一切景语皆情语”,领会画中之意,理解景物中蕴含着有关人物的丰富感情,体味它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
第三,理解景物描写,画面情景的转换,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在阅读和鉴赏时,还必须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只有插上联想和想象的翅膀,才能进入美好的艺术境界,才能深刻理解文学作品中蕴含着的丰富的内涵和深邃的意旨。
(1)放朗读录音或范读课文部分内容:从“月亮升起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2)问:这几段描写了哪些景物?由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讨论明确:月色皎洁,洁白的苇席遍地,银白的淀水,薄雾,清风,荷花飘香,展示了荷花淀的地域风貌,勾画出一幅恬静的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粤教版-必修三-第三单元 小说-12 荷花淀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
《荷花淀》导学案一、检查预习情况二、读全文,梳理故事情节三、探究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1.快速浏览,找出小说中的环境描写语句。
2.分小组,讨论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四、当堂巩固1.鲁迅的《药》开头对时令的描写: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
华老栓忽然坐起身,擦着火柴,点上遍身油腻的灯盏,茶馆的两间屋子里,便弥满了青白的光。
2.《党员登记表》有一段文字是写黄淑英走向刑场时黎明前山野的景色和人物的感受:“山野是一片雪白,真像个粉妆世界。
大地是一片寂静。
淑英深深地吸了一口清晨的新鲜空气,抬起头仰望了一下天空,天空是乌蓝乌蓝的,寥寥的几颗晨星在闪烁着将熄的光芒。
啊!妈妈,天晴啦!”3.《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林冲自到天王堂取了包裹,带了尖刀,拿了条花枪,与差拨一同辞管营,两个取路投草料场来。
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那雪早下得密了,但见:凛凛严凝雾气昏,空中祥瑞降纷纷。
须臾四野难分路,顷刻千山不见痕。
银世界,玉乾坤,望中隐隐接昆仑。
若还下到三更后,仿佛填平玉帝门。
林冲和差拨两个在路上,又没买酒吃处,早来到草料场外。
……老军自和差拨回营里来。
只说林冲就床上放了包裹被卧,就坐上生些焰火起来。
屋边有一堆柴炭,拿几块来生在地炉里。
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
4.《党员登记表》中有一段写刑场的文字:沉默、寂静。
听得见寒风掠过雪地扬起的烟雾般的雪粒的沙沙声,听得见沟底下水在冰下流动的丁冬声,听得见不远处狗子们为争吃死尸的咆哮声,也听得见四面村落里雄鸡报晓的喔喔声……5.鲁迅《祝福》的最后一段,通过“我”的感受描写了一个祝福景象: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朦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连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
高中语文 第12课 荷花淀学案 粤教版必修3
《荷花淀》一、学习目标1、学习以简洁传神的对话和生动的细节刻画人物的手法。
2、学习本文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理解“诗体小说”的特点。
3、学习白洋淀地区人民英勇抗日的爱国热忱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难点、重点分析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感情的写法。
“诗体小说”特征的把握三、教学过程设计(一)速读测试。
1.本文的题目是______,作者是______,出处是______。
2.先填空,然后和课文对照:(1)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______着______苇眉子,苇眉子______,在她怀里______着。
(2)几只野鸭______飞起,______声______叫,______着水面飞走了。
3.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
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①为什么“小声说”?②女人是个编苇能手,为什么会“划破了手”?③“吮了一下”的动作表现了什么?④你认为这个细节描写好在哪里?)4.“探夫”的部分,写四个年青妇女聚在水生家里商量探夫的对话:“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
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A“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B“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的女人说。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C“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D(1)A、B、C、D四句话中,有两句应是一个女人说的,是______两句。
(2)这五句话表现了四个女人各自不同的性格特点,如果分别用机灵、沉稳、直爽、乖巧来表示她们的性别,那么______机灵,______沉稳,______直爽,______乖巧。
(3)D句中的“非”字的意思是______。
(4)水生的女人和C的话为下文埋下了伏笔,那下文起笔的地方是从______到______的一段。
5.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
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1)这两句生动形象的景物描写分别用了______和______的修辞手法。
战争小说的纯美绝唱《荷花淀》教学设计
战争小说的纯美绝唱:《荷花淀》教学设计花都区邝维煜纪念中学毕琦蘅一、教材分析《荷花淀》是粤教版必修3小说单元中的拓展阅读课文。
本单元目标是培养学生品味语言、把握人物形象和小说主题的能力。
在学习小说单元的开始,我们印发学案对学生进行了关于小说文体知识、阅读方法与思路的学法指导,并明确了《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小说阅读鉴赏的目标要求:1、分析综合能力:分析情节结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把握人物形象。
2、鉴赏评价能力:品味语言,体会重点精彩语句的丰富内涵。
3、探究能力:能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主题,探索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情感世界和蕴含的人文精神、民族心理。
二、学情分析:在基本阅读篇目《药》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重点训练过语言、行动、心理、细节等塑造人物的手法和环境描写的赏析。
学生掌握了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三个基本要素,并初步懂得了赏析小说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但是,作为理科班的学生,大多逻辑思维较强,而形象思维较弱,普遍反映看到长长的文字就头疼,难以静心品味语言,对需要组织语言表达的文学作品鉴赏存有畏难心理,依赖和等待老师的讲解分析,甚至希望老师把需要他们掌握的知识点告诉他们去记,忽视了对自己独立阅读和鉴赏能力的培养。
因此,亟待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兴趣和能力,克服鉴赏的畏难情绪,形成潜心阅读、独立解读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理解本文作为作为一篇描摹战争题材的小说和孙犁“诗体小说”代表作的文风特点。
2、培养学生通过分析小说的三要素鉴赏阅读小说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训练学生有目的地预习,并把小组合作讨论、研读的成果通过协作的表达大胆展示的学习习惯。
2、学习以景物的烘托、传神的对话和生动的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手法;掌握借助典型环境和语言、细节描写来把握人物形象,进而体会作品主题的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领会白洋淀人民热爱生活的乐观主义精神和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爱生活、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珍惜和平生活。
荷花淀-教案(最新版)
《荷花淀》教案粤教版高一必修三黄艳映教学目标:1、学习通过人物对话、景物烘托、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感情的手法;2、整体领略小说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美和人物形象的人情美;3、领会小说体现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美与人性的真善美。
学习重点:水生女人等妇女形象的分析。
学习难点:小说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美和人物形象的人情美体现“诗化”小说的特征。
教学方法:阅读鉴赏法、朗读法、引导讨论法。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提起战争,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呢?大概大家都会想到硝烟弥漫、血肉横飞、恐怖、血腥等等这些词语。
其实古今中外也有不少描写战争场面的文学作品,比如说,欧洲的“战争是死神的盛宴。
” “战争一开始,地狱便打开了。
(英国)”。
而中国唐诗也有许多相关的诗句,如李白的“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杜甫的“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张藉的“可怜万里关山道,年年战骨多秋草。
”今天我们学习的也是一篇战争题材的小说,记叙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在白洋淀发生的一场伏击战。
但是,这是一篇充满诗意的小说,它呈现的不再是残垣断壁,不再是硝烟四起,而是一场“诗化”了的硝烟。
那现在让我们走进这篇被称为“战争小说的一曲纯美绝唱” 《荷花淀》。
二、作家介绍:孙犁(1913―― 1996),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现代作家。
年轻时就读于保定育德中学,中学毕业后流浪北京,当过店员。
1936年在白洋淀边的安新县同口镇做小学教员。
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晋察冀根据地从事革命文化工作。
1944年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工作。
解放后,在《天津日报》工作,注重发现和培养文学新人,并坚持写作。
曾任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白洋淀》、《荷花淀》、《采蒲台》、《嘱咐》,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
孙犁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被称为“诗体小说”。
他和作家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
广东版必修3:《荷花淀》精品教案
广东版必修3:《荷花淀》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感受战争的残酷与美好人性的光辉。
2.分析人物形象,领悟孙犁独特的创作风格。
3.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2.分析人物形象。
难点:1.领悟孙犁独特的创作风格。
2.理解战争背景下美好人性的光辉。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简要介绍《荷花淀》的作者孙犁。
2.引导学生回顾战争题材的小说,讨论战争对人物命运的影响。
二、课文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故事情节。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重点词语和句子,理解其含义和作用。
三、课堂讨论1.分析白洋淀地区的地理环境,了解战争背景。
2.分析主人公们的性格特点和命运变化。
四、作业布置1.深入分析主人公们的形象,完成人物分析表格。
2.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讨论主人公们的性格特点和命运变化。
2.引导学生关注战争背景下美好人性的光辉。
二、课堂讨论1.分析孙犁独特的创作风格,如细腻的心理描写、诗意的语言等。
2.讨论战争对人物命运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战争与和平的关系。
三、课文欣赏1.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感受战争背景下的美好人性。
四、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关注人性之美,传承美好品质。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两节课的内容,讨论战争与和平的关系。
2.引导学生关注战争背景下的人物命运。
二、课堂讨论1.分析课文中的战争描写,感受战争的残酷。
2.讨论战争背景下美好人性的光辉,如主人公们的勇敢、善良等。
三、课堂活动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战争背景下美好人性的感悟。
四、作业布置1.深入分析课文中的战争描写,完成战争描写分析表格。
2.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讨论战争背景下的人物命运。
2.引导学生关注战争与和平的关系。
二、课堂讨论1.分析孙犁的创作风格,如细腻的心理描写、诗意的语言等。
2.讨论战争背景下美好人性的光辉,引导学生思考战争与和平的关系。
粤教高中必修3《12、荷花淀》王扑朔教案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教学设计
《荷花淀》教学设计授课人:澄海中学王扑朔授课班级:高一(7)班教学目标: 1.(语言与思维)发现、揣摩、品味意蕴丰富的人物对话及如诗如画的环境描写,培养学生“由言揣意”、“由言悟美”的思维能力和习惯。
2.(审美与文化)在赏析孙犁小说“美”的特色的同时,思考作者以战争的残酷与行文的诗意美形成的矛盾,唤起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对和平的呼唤,同时也激发学生对侵略战争的憎恶之情。
教学重难点:(语言与思维)发现、揣摩、品味意蕴丰富的人物对话及如诗如画的环境描写,培养学生“由言揣意”、“由言悟美”的思维能力和习惯。
学情分析:《荷花淀》是粤教版必修三小说单元的中的一篇课文。
这篇描写战争的小说是与众不同,孙犁用他诗意的笔调描绘着白洋淀上那烟水渺渺的风光和质朴洁净的女人们,在带给读者无限美感的同时,唤起人们对家乡的热爱和保家卫国的热情,同时也会激起读者对那场侵略战争的憎恶之情。
学生已经学习了《祝福》、《项链》,有了一定的小说阅读能力。
教学内容分析: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决定利用学案向学生介绍小说的有关常识,引导学生鉴赏小说时重点分析关注的方向。
另外,也可以在学案中补充一些对孙犁先生及白洋淀派的介绍,让学生对孙犁先生的为人和独特的写作风格有初步的了解。
从而在课前做好必要的预习工作。
要成功地诠释一篇课文,就要让学生感受到它最独特的地方。
《荷花淀》的绰约风姿无疑就在于它独特的“诗意美”,这种美恰恰与小说表现的战争主题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而这正是孙犁小说风格的体现。
所以我把这个文本的最独特之处作为架构整堂课的核心。
而孙犁小说的诗意美是通过文中的语言传达出来的,所以我们把本课的学习目标定为:品味语言,感受风格。
课上,牢牢立足文本,以学生活动探究为主,老师引领学生通过诵读、品味文中的环境描写,重点揣摩人物对话,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笔下的景物之美、人情之美,进而领会到孙犁小说独特的风格。
为了使教学环节清晰,有层次地推进课堂进程,我把教学过程分为六个环节。
粤教版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2课《荷花淀》课程教学设计
《荷花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
2.品析小说通过简洁传神的语言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3.品味小说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感受孙犁小说独特的风格。
重难点1.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
2.品析小说通过简洁传神的语言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3.品味小说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感受孙犁小说独特的风格。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预习】1.导入由《芦花荡》导入,而后简介作者(参看课文注释)。
2.阅读感知认真阅读小说,做批注。
简要概括小说各部分的内容。
第一课时一、解题1.“淀”:浅水湖。
(芦花“荡”:浅水湖。
)第59段:“往荷花淀里摇!那里水浅,大船过不去。
”第60段:“她们奔着那不知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2.这一片荷花淀在哪里?白洋淀(课文注释及第2段),小苇庄,马庄。
白洋淀,属于冀中区,是河北省最大的湖泊,主体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安新县。
孙犁的家乡在河北省衡水市,距离白洋淀有很远的路。
1936年到1937年,作者曾在白洋淀附近教了一年小学。
“清晨黄昏,我有机会熟悉这一带风土和人民的劳动、生活。
”(孙犁)二、了解小说情节1.小说写了哪几个场景?各部分的起止段落?三个场景:夫妻话别,探夫遇敌,助夫歼敌(见“课文导读”)2.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夫妻话别夏夜,水生嫂坐在院子里编席,等候丈夫归来。
很晚,水生才从区上开会回来,告诉她自己明天就要去大部队,然后嘱咐了她一些话。
第二天,全庄的男女老少送别水生。
探夫遇敌水生嫂和几个青年妇女去对面的马庄探望她们的丈夫,无奈他们的部队前一天半夜走了,妇女们失望而归。
晌午,在归途中遭遇鬼子的大船,她们将小船向荷花淀里摇去。
助夫歼敌荷花淀里响起了枪声。
原来水生他们恰巧埋伏在这里,他们趁机击沉了敌人的大船,打捞了不少战利品,然后向东南方向转移。
经历了这次遭遇,妇女们认识到学习战斗本领的重要性并积极行动起来。
三、小说情节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即主题)1.主题小说通过一批农村青年,特别是一群妇女在抗日斗争中成长的故事,反映了白洋淀人民的斗争生活。
高中语文粤教版3《荷花淀》教案3
《荷花淀》教学实录教学理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作者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个体体验应该是浪漫独特而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
因此,文学教育应该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挖掘学生的智慧潜能。
教学设想:《荷花淀》是传统名篇,被赞誉为“诗体小说”。
相对于主题美、情节美、景物美和细节美,作品中简洁传神、富有个性的人物语言是更大的亮点.但是,作品所反映的时空背景离现代的学生毕竟较为久远了,如何在一教时内让学生走入文本,品味人物语言?我认为最快捷有效的方法是朗读。
因为文字的静默无声天然使学生与文本之间产生隔阂,而朗读的声情并茂本身就有利于沟通。
因此,本课将把朗读作为探究人物的主要方法,为学生营造一个用文字、声音、情感和想象构筑起来的诗意的语文世界.教时安排:一课时.教学目标:1 .朗读个性化的语言,领会水生嫂及其他荷花淀妇女形象。
2 .通过赏析人物,陶冶学生性情,涵养学生心灵.3 .尊重学生在阅读欣赏中的独特体验,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导入(多媒体展示课题):师:同学们一定读过不少小说,能列举几部印象深刻的,并且说出它们的主人公吗?生:《乱世佳人》中的郝思嘉。
生:《简爱》中的简爱.生:《苔丝》中的苔丝。
二.目标定向:师:昨天,老师也请大家阅读了一篇小说《荷花淀》,大家都读过了吗?你认为课文的主人公是谁?生:水生嫂和其他荷花淀的妇女。
师:但是,这群女人却和以上大家提到的主人公有所不同,我们找不到有关她们的外貌描写;甚至,她们连名字也没有。
这是为什么呢?说说看。
生:可能因为她们太普通了吧。
师:哦,普通人就连名字、外貌也不需要啦?生:我认为我们可以通过她们的语言在头脑里想象她们的形象。
生:大概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吧。
师:两位同学的观点是说,作者这样处理给我们留下了阔大的空间,可以驰骋我们的想象。
究竟哪一种看法更为准确客观,还是让我们走近这群荷花淀妇女,走进水生嫂的内心世界,来寻求解答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荷花淀1.了解以孙犁为代表的荷花淀派;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品味文中的细节描写,进而分析人物形象;3.欣赏文中优美的景物描写,领会文中诗情画意的意境美。
一、导入在河北省中部,有一处总面积为366平方公里的淡水湖泊,这里气候宜人,风景绝美,四季竞秀,水光天色,河道纵横交错,淀上有一望无际的芦苇荡,争相斗艳的荷花,这就是著名的白洋淀。
但是在抗日战争阶段,这美丽的水乡也没有逃过日寇铁蹄的践踏。
在党的领导下,白洋淀人民同日寇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出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
《荷花淀》反映的就是那段历史时期发生的故事。
二、走近作者1.孙犁孙犁(1913年4月6日-2002年7月11日),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现代作家。
年轻时就读于保定育德中学,中学毕业后流浪北京,当过店员。
1936年在白洋淀边的安新县同口镇做小学教员。
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晋察冀根据地从事革命文化工作。
1944年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工作。
解放后,在《天津日报》工作,注重发现和培养文学新人,并坚持写作。
曾任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白洋淀》、《荷花淀》、《采蒲台》、《嘱咐》,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
2.关于“荷花淀派”孙犁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被称为“诗体小说”。
他和作家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
被称之为“荷花淀”派。
3.了解背景本文写于1945年春天,是孙犁“在延安的窑洞里一盏油灯下,用自制的墨水和草纸写成”的,最初发表在《解放日报》副刊上,反响很大。
孙犁自己还说“这篇小说引起延安读者的注意,我想是因为同志们长年在西北高原工作,习惯于那里的大风沙的气候,忽然见到关于白洋淀水乡的描写,刮来的是带有荷花香味的风,于是情不自禁地感到新鲜吧。
当然,这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献身于抗日的战士们,看到我们的抗日根据地不断扩大,群众的抗日决心日益坚决,而妇女们的抗日情绪也如此令人鼓舞,因此就对这篇小说发生了喜爱之心。
”白洋淀地区属于冀中抗日根据地,卢沟桥事变后不久,国民党放弃这一地带土地,仓皇南逃,当地人民遭到了日本帝国主义铁蹄的蹂躏。
在共产党和八路军的领导下,白洋淀人民积极投入到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中。
该地军民利用白洋淀的河湖港汊,同侵略者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出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
三、正音白洋淀diàn苇眉子wěi菱角líng摇橹lǔ泅水qiú捞出来lāo噘着嘴juē凫水fú围剿jiǎo2.解释下列词语。
(1)藕断丝连:比喻表面上断了关系,实际上仍有牵连。
多指男女之间情丝难断。
(2)铜墙铁壁:原比喻防御十分坚固,不可摧毁,也比喻团结一致。
3.本文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安排情节,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缺失的时间。
月亮升起来——(很晚)——鸡叫的时候——(第二天)——过了两天——(快到晌午)正午——(这一年秋季)——冬天。
四、简要复述本文的故事梗概。
水生嫂探知丈夫参军,跟丈夫话别。
她和几个青年妇女去马庄探夫未遇,在回家的路上遇到敌船,她们躲进荷花淀,无意中把敌人引进伏击圈,为游击队伏击敌人的胜利创造条件,她们从此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抗日游击战士。
1.这篇文章没有惊险的战斗故事,也没有缠绵的爱情情节,甚至没有留下一两个具体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却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艺术感染力呢?它给人们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又是什么呢?明确:给人们留下最深刻的美感印象是那一片充满生机、充满活力、象征着人的美好追求、美好愿望的荷花荷叶组成的美丽坦荡的荷花淀。
这是一副纯美的画面,荷花荷叶是画面的主体,人物只是融入画面并融入荷花荷叶的精魂,这正是《荷花淀》的真正艺术魅力所在,这也正是把生活高度艺术化、审美化的结晶。
2.本文要表明的主题是什么?明确:本文通过写河北白洋淀地区的一场抗日伏击战,表明了党领导下的人民抗日武装力量迅速发展壮大,充分显示了人民战争的威力,展示出抗日战争的胜利前景。
五、全文可划分为三部分:1-31,32-61,62-85,请你用含蓄、简练的语言给每部分加个小标题。
明确:夫妻话别;探夫遇敌;助夫杀敌。
2.小说的故事情节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篇小说的三个部分各属于哪个阶段?明确:夫妻话别(开端)探夫遇敌(发展)助夫杀敌(高潮、结局)3.小说的情节有两条线索:一条明线,一条暗线,这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明确:明线——几个妇女的活动(送夫、探夫、遇夫、助夫);暗线——地区小队的活动、水生嫂等几个青年妇女的成长。
1.请同学有感情地朗读“月亮升起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2.这几段描写了哪些景物?由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明确:皎洁的月色,洁白的苇席,银白的淀水,薄雾,清风,飘香的荷花,展示了荷花淀的地域风貌,勾画出一幅恬静的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3.这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明确:第一,为人物提供背景,烘托人物形象。
这段景物描写,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气氛,水生嫂就在这样的背景里生活,劳动,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温顺善良的形象。
第二,情景相生,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
“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中的景,都是人物眼中的景,也都充溢着人物心中的情。
在水生嫂们的眼里,家乡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这样美好的家乡岂能容忍外国强盗来侵犯?因此必须拿起枪,为保卫可爱的家乡而战,对战争满怀着必胜的信念。
这种情景相生的境界,使得作品的意境更加广阔而深邃。
第三,为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
开头部分对小院子及白洋淀夜景描写,不仅为“话别”提供了时间、地点和谐和的氛围,而且也为下文荷花淀伏击战的环境作了铺垫。
4.文章的第61段又对淀上的风光作了十分精彩的描写,试分析此段景物描写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明确:作者运用巧妙的比喻富有诗意地描写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象“铜墙铁壁”高高挺出的荷花箭象“监视白洋淀的哨兵”严阵以待,这威武雄壮的景色,不仅突出了水乡游击战的特点,暗示出在这清香四溢的荷花淀里即将发生一场激烈的伏击战,而且写出根据地人民同仇敌忾的心里和克敌致胜的信心,洋溢着歌颂人民战争的思想感情。
六、分角色朗读6――30段揣摩人物心理,分析人物性格,领悟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体会人物对话所包含的细腻复杂的感情。
(1)问:“今天回来得这么晚”,这句话对描写人物、展开情节有什么作用?明确:它承应上文:“大门还没有关,丈夫还没有回来。
”“很晚丈夫才回来”。
还表现了水生嫂久候亲人心焦的心理。
同时又暗写了水生以工作为重的品质。
这句话又可说是情节的开端,说明“今天”非同往常,回来得晚是事出有因。
(2)水生嫂既然十分关心水生,为什么不直接问明情况,却问“他们几个呢”?明确:水生没有说明晚归的原因,只是说吃过饭了。
但是,他异常的神情(脸上红胀,说话气喘),水生嫂很快就察觉到了。
她并没有直接追问,因为她知道水生是游击组长,党的负责人,有些事是不便细问的。
于是,她机敏地转换话题,问“他们几个呢?”水生回答她:“还在区上。
”水生露出了一点口风之后,又把话语岔开,反问她:“爹哩?”、“小华哩?”这样写,一方面交代了水生家的其他成员以及水生对他们的关心,另一方面写出了水生对参军一事欲言又止,不愿立即让妻子知道的心理。
(3)问:“怎么了,你?”这是什么句式,水生为什么会这样说?明确:这是主谓倒装的句式。
由于水生笑得不平常,水生嫂猜不透,一下子迸出这短促的问句,反映了她心情的急切。
出于对丈夫的关心,她急于要知道底细。
表现了中国女性传统的温柔、贤淑、羞怯、质朴的品性。
(4)女人说“你总是很积极的”“你走,我不拦你”“嘱咐嘱咐我吧”。
行动:女人“打点好一个小小的包裹”,里面是新单衣、新毛巾、新鞋子,这种“送郎上战场”的言行……从水生嫂的言行等细节描写里,你能看出水生嫂怎样丰富的内心世界?明确:这样就可以解释水生嫂丰富的内心世界了。
她爱丈夫,爱家乡,爱祖国。
丈夫参军看似使她陷入了优先爱丈夫还是优先爱祖国的矛盾,也许她真的为此困惑过,但是,很快她就明白这并不矛盾。
她必须爱一个“值得”爱的丈夫,而爱不爱家乡和祖国是衡量他“值得”爱与否的主要指标。
如果丈夫为了他临阵退缩,她会因失望最终失去丈夫,相反,丈夫“总是积极”的决定才赢得她的敬重和爱慕。
所以,她愈是有个心爱的丈夫,就愈是会支持他报国杀敌。
(5)如果水生嫂是以下性格类型的妇女,当她看见丈夫晚归回来且得知丈夫第一个报名参加革命时,她会说些什么?有什么反应?A.泼妇型例:你死哪儿去了,这么晚才回来。
我还以为你死在外面了。
死在外面才好呢,省得我们这些人为你担惊受怕,跟着你遭罪。
你心里还有小华和爹?B.娇嗔型例:嗯,你怎么才回来呀!人家都担心死了!(相应动作:迎上去,吊在他的脖子上,晃悠)啊,你第一个报名参加战斗,不要嘛,你走了,人家一个人在家要闷死了,你要是……那我怎么办啊!(噘嘴,抱着丈夫的胳膊摇来晃去)我,我不让你去!C.无理取闹型例:回来这么晚,还想饭吃!没有!要吃自个儿做去。
成天不知在外面跟着别人瞎起哄个啥?就你积极!我就不信了,天底下那么多的男人,没你就革不成他妈的命了。
你也不想想,我成天在家忙里忙外,脚不点地,都忙成个啥了?你倒好,两手一甩,倒落得个清闲自在。
你要敢去打仗,以后就别回这个家。
2.几个青年妇女商量探夫的对话也写得个性鲜明,生动有趣,分别展示了她们怎样不同的个性。
(1)“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明确:“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明明是想丈夫,又不好意思直说,于是找个借口,感情表达得委婉含蓄。
(2)“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明确:这位大嫂与前一个一样,也说得很含蓄,不说自己想念丈夫,而是找借口,说有要紧的话。
(3)“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明确:水生嫂的话提醒她们途中不安全,为下文伏笔,显示了她谨慎、稳重的性格,考虑问题比较周密。
(4)“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明确:可见她探夫心切,不顾一切,有点冒冒失失。
(5)“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明确:这位大嫂羞羞答答,口是心非,“犹抱琵琶半遮面”,假话里寓有真情。
教师归纳小结:荷花淀的景物是美丽的,水和天,荷和苇,无一不美,明丽清纯,让人心醉。
这么美的家园,谁能不爱!怎么肯让敌人蹂躏!这就找到了景和情的契合点。
这么美丽的一方水土,当然会养育一方英雄儿女,他们美丽的身心不容玷污,他们平时有多少温情,战时就有多少勇气,这是景和人的契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