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科技革命教案

第二次科技革命教案
第二次科技革命教案

第二次科技革命教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培养: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认识电气时代的到来对人类生活的巨大影响;通过比较两次工业革命,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从世界交流频率、规模、联系方式等方面认识整体世界到来的含义。总结世界市场形成的历史阶段及各阶段的基本特点;科技革命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促进了西方殖民手段的变化,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对各国影响的区别。

2、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展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认识第二次工业革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了解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历程,学会用批判的眼光看待世界整体化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认识整体世界形成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影响和其中的罪恶活动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形成正确的世界意识,尊重经济文化发展的多样性。了解科学家的活动,学习他们为科学不断探求的精神和执著追求的人生态度,树立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教学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教学设计]

导入:

导入语:当美国人用1万美元买下通用汽车的庞蒂克牌汽车时,3000美元是给韩国装配工人的,1750美元付给日本制造零件厂商,700美元付给德国设计师,400美元用来购买台湾和新加坡的各式零件,250美元付给美国的广告与营销服务,余下近4000美元给底特律与纽约的银行家、保险公司的……这代表了当今全球产业的复杂而相互依赖的关系。

提问:罗伯特·赖克的这个数学分析题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怎样的重要趋势?

答: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引入主题:走向整体的世界

新课讲授:

在屏幕上打出标题和要解决的问题后让学生对照学习目标自主学习6——8分钟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

1、条件

(1)政治条件:19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在欧美主要国家确立下来,出现了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前提。

(2)资本条件: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欧美国家实现了初步的工业化,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和国际货币的出现,大量积累的资本为新工业部门的创建和崛起提供了充足的资金。

(3)劳动力条件:第一次工业革命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进一步壮大起来。

(4)市场条件: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各国通过革命或改革也进一步拓宽了国内市场。

(5)技术:科学技术的突破性成果和创新,直接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

2、概况:

(1)能源——电力广泛应用: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出现了一系列电气发明。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发电机标志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到七十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电动机出现——电灯、电车、电影等相继问世,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如美国的发展变化。电气时代的到来,推动了钢铁产业的发展,钢铁工业的发展使重工业在工业的比重直线上升,史称“钢铁时代。”

(2)交通运输的发展——内燃机的使用: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问世,90年代,德国卡尔·本茨等人发明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等迅速发展。(3)石油化工:内燃机的使用以及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促进了石油开采业和石油化工的发展,1859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打出世界上第一口油井,60年代,德国建立世界第一家石油化工厂,1876年,瑞典的诺贝尔发明炸药。

(4)电信事业:70年代,美国人贝尔发明电话,90年代,意大利人马可尼试验无线电报成功,为世界各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创造了条件。

(5)农机:美国的汽油拖拉机。

(6)生产组织式的变化:垄断组织的出现,

a、原因:生产和资本高度的集中

b、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c、进一步适应并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垄断资本家控制着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命脉

*特点:

1、科学同技术开始紧密结合起来。科学推动生产力发展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体现得尤其明显。

2、多国同时进行

3、有的国家是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4、以发电机,电动机的出现为标志,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5、主要集中在重工业领域。

三、世界连接为一体

1、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局部性的国际交流发展为全球性的沟通、分散的、局部性的世界变为互动的、连成一体的整体性世界。

(1)交通工具的变革,使远程运输变得更为广泛、安全、便捷。(2)电信工具的创新加速了商业信息的传播与交流,使人们的跨时空联系日趋频繁和便利。

(3)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扩张,使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更为紧密地联结在一起,人类朝着世界一体化的进程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2、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全世界基本完成了以资本主义市场为框架,以国际贸易和殖民主义为手段,以物资和物种交流、人口迁徙与种族融合、各种文化交流与撞击,各种社会形态的冲突与选择为主要内容的一体化过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3、影响:

(1)积极

A、世界一体化,促进了人群的大规模流动与融合,也带来世界动植物物种的广泛交流,极大的促进了世界农业经济的发展。

B、国际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提高。

C、世界一体化促进了全球文化交流的扩大,工业文明地区与非工业文明地区的交流,不仅是物质的流动,更重要的是政治、思想和文化的交流,世界一体化客观上是历史的进步。

(2)消极:

A、它扩大了资本主义工业国家以及资本主义世界与亚非拉国家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并最终导致亚非拉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高涨。

B、资本主义列强间的矛盾和冲突加剧,不可避免导致军备竞赛、军事结盟乃至军事对抗和战争,19世纪日趋复杂的国际关系,实际上是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在国际政治领域内的体现。

小结:让学生自己动手勾勒出本课知识链

最新整理初中历史导学案第20课第三次科技革命.doc

第20课第三次科技革命 点击新目标 1、记住第三次科技革命标志性的发明;知道计算机技术、生物技术的成就与发展(重点); 2、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就及其特点,认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难点)。 3、学习科学家热爱科学,勤学进取创新精神,提高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竞争为国贡献。 类别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原因 时间 标志 特点科技革命从一国到多国; 科学与技术没有统一 影响人类进入“时代”人类进入“时代” 加油吧! 课前小热身 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标志是:()其中最突出的核心技术是()。 2、1953年,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测定,开创了人类()的新时代。 3、第三次科技革命揭开了知识经济的帷幕,加速了()的发展。 1.课堂进行时 导入新课:人类历史上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我们已经学习了解两次工业革命,使人类先后进入“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而第三次科技革命把人类带入了电子时代、信息时代。由此引入新课。 新课教学: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1945年人类第一颗原子弹在美国爆炸;1946年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诞生;1957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在苏联发射。 问题:这些科技说明科技成就主要集中在哪些领域?(第三次科技革命标志性的发明)其中你最熟悉感受最深的科技是什么?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最突出的核心技术 是信息社会到来的主要标志之一 问题:计算机网络技术反映了第三次科技革命主要特点是什么? 三、生物工程技术 问题1:生物工程技术你知道它包含哪四方面的内容?其中核心技术是哪种?

问题2: 世界上第一只细胞克隆的山羊在中国诞生。你知道“克隆”是什么意思? 问题3:我们应该怎样认识对待克隆技术?(“说一说”) 四、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1、材料一:科技成果转化成生产力时间 工业革命 蒸汽机 84年 第二次工业革命 电动机 65年 第三次科技革命 原子能 6年 移动xxx 4年 激光 2年 计算机 2年——0.5年更新 材料二:人类三次科技革命 科技革命 开始时间 主要标志 重大影响 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 蒸汽机 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后期 电灯、内燃机等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第三次科技革命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计算机、原子能等 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问题:从以上表格材料分析,你能归纳出什么结论? 2、识图:: 他是世界上最大的微软公司的创办人是( ),“讲一讲”他的成功故事? 3、知识经济的含义:是一种以知识为基础的现代经济,它以高科技产业为第一支柱,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它要求劳动者既要有一定的生产经验和技能,又要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和较高的智力水平。知识经济所处的时代又称信息社会。 知识经济出现的原因: 知识经济的主要特点: 知识经济出现的影响:(1) (2)、 (3)、 (4)、 课堂小结:填充指导从书课文P138“知识建构”图表 课堂大练兵:指导丛书P140 “能力提升”题(略) 课后谈收获1、我知道: ;2、我明白: 。 仔细思考,你一定能

《三次科技革命》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三次科技革命》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一.复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复习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标志、人物成就、特点、影响以及共同点和区别,培养分析、比较的能力,运用史实,概括历史观点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三次科技革命的比较,感受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科技领域的重大飞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复习,使学生感受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印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2)、认识当今国际竞争是科技的竞争,由此培养历史责任感,激励学生积极应对中国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刻苦学习,奋发图强,为中华民族的腾飞作出贡献。 二.复习重点、难点 1、重点、难点:瓦特改良蒸汽机及其影响;发明大王“爱迪生”; 第二、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三.复习过程。 1、复习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标志、人物成就、特点、影响以及共同点和区别 2、养成用表格梳理历史知识的良好习惯。 3、获取科学的做题技巧,提升解题质量。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 主要特点 影响生产力 社会关系 国际格局 四、思维冲浪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异同点 相同点 不同点 五、课堂练习: 1、阅读下列两幅图片,回答相关问题: 图一图二 (1)图一是哪一时期出现的交通工具?它的出现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图二是哪一时期出现的交通工具?当时科学技术的发展还表现在哪些方面?

(3)两幅图反映的两个时期,科学技术的变革对国际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分别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 (4)有人说:“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请结合第三次科技革命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分析这一观点。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科技创新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谁能够抓住科技革命的机遇,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把握先机,实现经济的飞跃发展。 材料一 图10 在英国军舰“皋华丽”号上签订《南京条约》图11《南京条约》抄本 1860年1870年1880年1900年第1位英国英国美国美国 第2位法国美国英国德国 第3位美国法国德国英国 第4位德国德国法国法国 材料三:有人统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每十年都有一次大发展,而且科学技术从发明到应用的速度也越来越快;集成电路从无到有仅用了2年,激光器仅用了1年的时间.特别是电子技术问世以后,其发展的速度明显加快,从1973年研制成功的第一台微处理机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微处理机已更新了四代。——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 材料四: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2011年国际专利申请情况:中兴通讯凭借2826件PCT国际专利,超越日本松下,跃居全球企业国际专利申请量第一位,华为列第三。在国家排名上美国第一,日本、德国和中国列第二位至第四位。另外中国的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增幅高达33.4%。超过日本、加拿大、韩国和美国。 ------《深圳商报》2012年3月7日问题一:阅读材料一,今年是《南京条约》签订170周年,该条约的签订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什么影响?当时英国军舰“皋华丽”号的主要动力是什么? 问题二:材料二中英法、美德的工业生产排序各有什么变化?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案《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四章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第一节第二次工业革命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识方面: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与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化学工业的建立;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垄断组织的形成。 2、能力方面:通过对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垄断组织形成的讲述,培养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情况,分析其异同点,培养比较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运用举实例的方法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与特点,采用比较的方法,联系第一次工业革命进行分析。 3、采用释义说明的讲解法对“垄断组织”这一概念进行解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技术与生产密切联系并推动生产力迅猛发展这一突出特点,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通过归纳分析垄断的形成、影响,认识到垄断组织的形成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反过来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重点难点 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难点:垄断组织的形成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计 导入: 方法1 以奔驰和福特汽车为切入点,通过提问学生这两种汽车是哪个发明国家和发明者是谁,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等问题展开话题,得出最早出现的时间是第二次

工业革命期间,从而进入课题的学习。 方法2 通过想象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人开着汽轮点着油灯的生活的情景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人晚上在明亮的灯光下,听着音乐,打着电话给远方的朋友送去问候的生活情景对比,提问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景,导入到新课中。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六七十年代) 1、背景 (1)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只有英国确立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俄美德意日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过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2)经济基础: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础上开展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物质条件(雄厚的资本、充足的原料)。 (3)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4)技术条件: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性的进展 19世纪,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这些科学技术的新成果被迅速、广泛的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直接原因。 2、主要成就 (1)电力的广泛应用:发电机、电灯、电车、电影放映机 19世纪60-70年代,出现了一系列电气发明。1866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制成发电机;1870年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电动机,电动机开始被用来带动机器,成为补充和取代蒸汽动力的新能源;随后,电灯、电话、电车等各种电动生产资料和生活用具的出现,产生了对电的大量需求。(联系书上的图“爱迪生发明的电灯”)电力作为一种新能源的广泛应用,不仅为工业提供了方便而价廉的新动力,而且有力地推动了一系列新兴工业的诞生,如电力工业(发电、输电、配电)和电气设备工业(制造发电机、电动机、变压器、电线电缆等)。世界进入了电气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导学案

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导学案 【学习目标】 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成就及影响。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体会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产生巨大的推动力,迅速改变着世界面貌。 2、教学难点:理解垄断组织出现的必然性和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自主学习】 1、电灯发明和使用: (1)1866年,德国人________研制发电机成功。 (2)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与此同时,_________也制造出来。不久出现了集中供电的_______。输变电技术也日益完善。 (3)电灯、电车、_______、电影放映机等电器产品纷纷涌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人类由此进入“__________”。 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1)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_________相继问世。不久以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也研制成功。 (2)人们在用内燃机驱动火车和________的同时,还以内燃机为动力,研制成功了新的交通工具_______和飞机。 3、化学工业的建立和发展 化学家们从煤和石油等原材料中,提炼出多种化学物质,并以此为工业原料,制成燃料、________、药品、炸药和__________等多种化学合成材料,大大丰富了人类的生活。 4、钢铁等传统工业的进步 由于炼钢技术的改进,钢产量大幅提高,在________和建筑业中,人们越来越多地使用钢材取代原来的木材和铁。 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生产力:生产力迅速发展,人类进入“__________”。 2、生产结构:______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3、生产组织形式:垄断组织形成。(形成的原因、表现和影响分别是什么?)原因:(1)工厂规模扩大,资本需求增加,生产社会化趋势加强 (2)资本家为追求更多利润,调整生产组织形式。 (3)资本主义竞争的优胜劣汰,使生产日益集中 过程:首先在新兴工业和钢铁工业,一些大企业放弃自由竞争原则采取各种方式,控制产品生产、价格和市场,形成了垄断组织。 影响:经济: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实质:是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政治:垄断组织干预国家政治生活,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成为垄断组织利益的代表。 对外:形成国际垄断集团,要求瓜分世界,加紧对外侵略扩张,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4、国际关系:资本主义__________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1)第二次工业革命创造巨大的生产力,为世界市场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2)新交通工具和通信手段,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商业信息的交流与传播。(3)进行商品输出、掠夺原料的同时,直接输出资本,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专题复习三次科技革命教案

专题复习三次科技革命教案 专题复习:三次科技革命 溧阳市第二中学陈琳 第一部分考纲扫描 1、中考考点 2、考试目标 3、近三年常州市中考考点分布及2021年预测第二部分 正式新课 一、导入 “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人类正使用和享受着科技产品带来的便捷、舒适的生活”,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加以说明。(此处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畅所欲言,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总结:乘火车旅行,便利交通,丰富业余生活; 电灯照明,给我们带来光明。 电脑的发明,拓展视野,丰富生活,沟通交流方便 1、火车——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 2、电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3、电脑——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明 总结: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三次科技革命。二、正式新课 1、出示表格:三次科技革命的基本概况名称时间核心标志主要发明能源时代特征特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1、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 2、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20世纪40、50年代~至今电脑、克隆技术、载人航天技术电的发现和广泛使用 (此表格学生已预习,可以让学生开火车的方式进行)。(1) 在主要发明的行列有一个选择题。 (2) 特点:A、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A、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在几个先 进国家同时发生,处于领先地位的是美国和德国。 B、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B、自然科学和生产技术结合,使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动力。第二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一次工业革命还有一个特点: C、在一些后起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能充分利用其成果,加快经济的发展。 (3)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情景、材料展示) A、材料一:科学技术成果的商品化周期在19世纪为50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为3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缩短为7年,70年代以后只需3至5年。 特点1: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缩短知识变为财富的过程。

最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

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瓦特与蒸汽机,蒸汽机发明的作用,交通技术的革新:火车的发明 构成与方法: 正确理解工业革命过程中各个环节相互促进的连带关系和工业革命的影响。 情感、意志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说出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的前提条件,能用语言准确表达工业革命对我们的启示,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珍妮机,万特发明蒸汽机,火车的发明 难点:工业革命的背景及其影响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多媒体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恩格斯说:“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这场“变革”指的是什么?本课将学习这些内容 (二)、讲授新课 一、纺织技术的革新 1、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也叫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时期由工场手工业向大机器生产的一次飞跃。主要是以机器取代人力,它既是生产领域里的一场大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场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2、背景: 政治原因: 17世纪末,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以后,政局稳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于是工业革命兴起。 直接原因: (经济原因)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国内外对棉纺织品需求迅速增长,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必须在技术上突破。

3、过程: ①最早的国家——英国; ②最早的部门——棉纺织业。1733年,凯伊发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飞梭”的发明使英国出现了“棉纱荒”。 约翰 凯伊 (机械师)“飞梭”的发明使英国出现了“棉纱荒” 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纺纱机,将它命名为“珍妮机”。 珍妮机哈格里夫斯 珍妮机一次可以纺出多根纱线,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珍妮机的发明引发了生产领域的一系列发明,出现了更多更先进的纺织机器。珍妮机的发明代表工业革命的开端; ③瓦特改进蒸汽机;④进入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所代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二、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

2019-2020年中考历史 第22课时 第三次科技革命复习导学案

2019-2020年中考历史第22课时第三次科技革命复习导学案 ?专题七? 三次科技革命 学习目标 1.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兴起的情况 2.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学习任务 一、基础知识过关 1.时间:世纪年代以来 2.主要标志: 人类在、、、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3.概况: 第三次科技革命起源于,随后波及到和等发达国家,后又向许多扩展,最终形成了世界范围的科技革命。 4.主要成就: (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的核心是:的广泛使用,而是计算机产业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人类由此进入了。(信息时代) (2)生物工程的核心是:,而在基因工程的发展中,尤其引人注目。 5.特点: (1)大大加快了。 (2)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 (3)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6.影响: (1)推动。 (2)引起了和的变化。 (3)推动了的多极化。 7.启示: 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②科技进步推动着社会进步。 ③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在发展科技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 二、中考命题分析及题型 中考命题分析 随着当今科技与经济发展,三次科技革命越来越来成为中考的热点,涉及到主要知识点是三次科技革命的时间、领域、成果、特点、影响等。题型多为选择题,以图片作命题的切入点。命题趋向于对三次科技革命的综合考查,大多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命题。还要注意结合时政,如对于航天科技的考查跟“神舟飞船”、“嫦娥奔月”等联合在一起。 典型题型 1.(xx·湖南益阳中考)1914-1938年的25年中,资本主义生产平均年增长率不到1.7%;战

历史:人教版9年级下册精品示范教案(19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11

学科历史课题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知识 能力 学生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兴起的背景和情况,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蓬勃发展的史实。体会、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以及第三科技革命对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和对世界经济及国际经济局产生的重要影响。学生认识到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过程 方法 让学生对比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处理历史材料,思考、总结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史实,概括、提炼历史观点的能力。 情感 态度 深刻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使学生认识到,现代国际间的竞争,已成为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激励学生为中华民族的腾飞作贡献。 教学重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教学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思路1:由上海世博会中体现高科技的图片(如太阳能车“叶子”)或视频引出本课。 思路2:让学生回忆第一、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有关知识,由此引出本课。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1、兴起:教师介绍二战期间军事科技的发展,如美国为计算炮弹弹道而研制使用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利用原子能技术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践,战后,这些军事技术转为民用并迅速发展,形成了风起云涌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 提问:就你的了解,请说出有关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技术有哪些? 2、核心:提问:请你畅谈计算机、互联网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教师总结: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是计算机产业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 3、利与弊:由克隆羊引出生物工程并提问: (1)你如何理解克隆技术? (2)你认为克隆技术是否应该有所限制,是否有弊端?请举例。 (3)你认为科技发展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二、第三种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学生观看、思考或 回忆旧知。 学生举例。 学生畅谈。 学生展开讨论(教 师可提供一些有关 资料) 激发学生学习本 课内容的兴趣。 结合自己的体会, 初步了解第三次 科技革命的成就。 培养学生从历史 现象中发现历史 发展规律、趋势。 培养学生探究科 学的精神及辩证 思考问题的能力。

第二次工业革命 教案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知识与能力: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基本概念和内容及特点。说明电作为新能源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及对世界的影响。知道并了解本茨和莱特兄弟是世界著名的发明家。能够列出本茨和莱特兄弟的主要发明,简述汽车和飞机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培养分析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利用教材的文字、图片或者其他资源,展示电气时代的特征和科学家的贡献,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性。通过阅读与学习,制作“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表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电气时代的来临对世界的深刻影响,感受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性。认识汽车和飞机的发明极大的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和生活方式。 教学重点:能源领域的巨变,电的发明,汽车、飞机的发明。 教学难点: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评价,认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授课过程:1、导入新课: 在改变世界面貌的蒸汽革命中,我们学习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下面我们来回 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中期,主要能源是蒸汽,因此被称为“蒸汽时代”,动力机是蒸汽机,以它为动力的交通工具是史蒂芬孙发明的火车。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的改变了我们的社会面貌。在它发生后一百多年,世界再次经历了一次翻天覆地的变革-第二次工业革命。今天就来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 2、讲述新课: 它包括电气时代的来临、叩响现代文明的大门。先阅读“能源领域的巨变”、根据课文完成表格中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内容。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电为能源,被称为电气时代,动力机为内燃机,交通工具是本茨发明的汽车、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第二次工

业革命是以电为核心的革命。电的广泛使用是它最大的特点。从那时起直到今天,我们的生活和电密不可分,电和使用电的电器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可以说人类社会已经离不开电。 现在大家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没有了电,没有了这些电器,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比如说:没有电、电灯,晚上如何照明?没有了电话,你如何和远方的亲戚通信? 我们已经知道这些电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便利,提高生活质量,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一旦没有了电和电器,许多我们以往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生活方式将会消失,许多原本轻而易举就可以办到的事情变得困难重重。由此可见,电和电器对于我们的重要性。所以当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发明并开始广泛使用电之后,人们把这一时代称为“电气时代”。 不过电和电器在带给我们方便的同时也带给我们一些困扰。比如:发电站利用煤炭、石油来发电,所带来的能源消耗、空气污染问题,我们使用过的旧电器变成了电子垃圾,它们如何无害的处理?这都需要我们把它们逐步解决。但是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电和电器的广泛使用使我们进入电气时代,这是人类文明取得的巨大进步。 在“电气时代”取代了“蒸汽时代”,而在“蒸汽时代”广泛使用的动力机“蒸汽机”也随之被“电气时代”的动力机“内燃机”所取代。下面我们来看一段影片,看看蒸汽机如何被内燃机取代,而使用内燃机的新的交通工具汽车又是如何发明的? (播放影片) 从影片中我们知道从蒸汽机到内燃机的转变,许多象奥托、戴姆勒、本茨这样的科学家耗尽了毕生的心血,人类前后花费了近200年的时间。而在这一转变过程中,燃料的改变起了推动作用,从固体-煤炭到气体-煤气到液体-从石油提炼的汽油、柴油。燃料的改进促使人们不断改进动力机,最终发明高效、实用的内燃机,最终由本茨首先把它运用到汽车上。 卡尔本茨先生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汽车。后来他建立了自己的汽车制造厂。1926年它同戴姆勒汽车制造厂合并,成为今天著名的汽车制造集团戴姆勒-本茨汽车公司。 在本茨发明内燃机汽车后的最初的几十年间,汽车造价高昂,成为少数富裕人群的奢侈品,成为身份的象征。这种情况到了1913年由福特打破,他的汽车公司采用流水线装配工艺,提高产量,降低价格,使汽车成为大众所接受的普通商品。

第15课近代科学技术革命学案

第15课近代科学技术革命学案 第15课近代科学技术革命学案 ※目标与结构 《课程标准》要求:了解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简述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概括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的产生分歧的根源;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知识网络结构: ※精析与探究: 1.简析17—20世纪初,在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四大成果及其标志和意义。 ①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是人类认识史上对自然科学规律的第一次理论性的概括和总结。②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时代——电气时代。③达尔文创立了生物进化论学说,从根本上推翻了“神创说”,将“发展”和“变化”等观念引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促进了人类思想认识的飞跃。④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和质能关系公式,深刻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

是物理思想的一次重大革命,质能转换原理成为研发原子能的理论基础。 2.分析近代科学诞生诞生的历史背景。 首先,新兴的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对自然科学的迫切需要。14世纪以后,手工工场发展迅速,生产中的技术改造与机器的逐步采用,向人们提出很多新的问题,需要自然科学予以解决,以促进生产力的更大发展。同时,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掌握政治权力,他们需要把自然科学作为反对宗教统治争取思想自由的理论武器。 其次,自然科学自身发展的需要。经过中世纪前期的漫长黑夜,自然科学逐渐复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不仅向自然科学提出大量的研究课题,还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材料以及新的科学实验条件。最后,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和宗教改革的推动。文艺复兴反对盲从和迷信,提倡独立的学术研究,为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统治作舆论准备,它打破了教会的精神统治,动摇了封建制度的政治思想基础,为把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创造了必要的条件。近代自然科学革命就是在文艺复兴运动的高潮中拉开序幕的,首先向宗教神学发起冲击的是天文学。随后的宗教改革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科学革命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此期间,地理大发现也有重要意义,

初中历史《三次科技革命》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专题三次科技革命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略) 学情分析(略) 执教人: 教学目标分析:复习目标:(读一遍) 1、识记三次科技革命中的科学家,科技成果及其现实意义等主干知识,体会第三次科技革命特点。(中考目标重点) 2、养成用表格梳理历史知识的良好习惯。 3、获取科学的做题技巧,提升解题质量。(难点)(:设计意图:有了目标,学生有了学习的方向) 教学过程 课前分组,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参与本次活动,把我们班的同学分成4 个小组进行PK。今天表现好的是哪个小组呢?我们拭目以待,各小组可要加油奥!(设计意图: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导入新课:用猜一猜小游戏导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一、复习目标:(读一遍) 1、识记三次科技革命中的科学家,科技成果及其现实意义等主干知识,体会第三次科技革命特点。(中考目标重点) 2、养成用表格梳理历史知识的良好习惯。 3、获取科学的做题技巧,提升解题质量。(难点)(:设计意图:有了目标,学生有了学习的方向) 二、学习过程 模块一:夯实基础,构建知识体系 同学们,没有基础,何来能力,只有夯实基础,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下面请同学们完成表格,构建体系、储备知识。(要求6 分钟完成) 1 2、畅所欲言~~~~学生频道 根据你的观察,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科技革命成果呢? (设计意图:历史影响就在身边,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的到提高。)模块二:感悟与升华 1、探究活动 科技革命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认真观察课件中的图片,同桌之间讨论)由此我们得出什么结论? 2、拓展延伸 三次科技革命分别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观察课件中的图片后完成) 第一次科技革命: 第二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设计意图:从图片资料中找到解题的关键,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3、讨论: (1)我国应该怎样迎接科技革命的挑战? (2)你认为人类应该如何面对高科技带来的负面影响? 1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完整版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 一、本课概述 1870年以后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使得人类进入到“电气时代”。本课主要介绍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重大科技成就以及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第一目“人类迈入‘电气时代’”,重点介绍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成就,同时也阐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之一:科学研究成果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第二目“垄断组织的出现”和第三目“世界市场的形成”,则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世界市场的形成两个方面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此外教材运用大量图片、文字说明等资料,既充实了教材内容,又增强了教材的趣味性与知识性。教学时,要利用这些图片和资料,同时还可以补充一些中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知识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二、课标要求 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认识电力方面的重大发明、汽车和飞机的发明等基础知识、熟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条件和特点,知道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理解:分类归纳和掌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成就、领域和影响,从而以表格的形式比较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异同点;从世界交流的规模、联系方式等方面认识世界市场的形成,总结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的过程及各阶段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①创设情境,问题探究,激发学生兴趣; ②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师生的对话,引导学生探索,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③利用 材料、图片等,为学生的探究提供历史背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正确认识整体世界形成对世界文明进步的影响和其中的罪恶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形成正确的世界意识,尊重经济文化发展的多样性。 (2)通过对一系列科学家、发明家贡献的介绍,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四、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由此以知识背景和能力背景两方面进行学情分析。

第二单元第八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导学案

第二单元第八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导学案 执笔人:李莹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2、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及其影响;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对垄断组织的理解和认识。 二、预习案 1、旧知回顾:回顾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影响 2、教材导读: 一、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1.条件 (1)欧美各国科学家孜孜不倦地进行新的科学探索。 (2)19世纪中后期,很多科学研究成果都应用于。 2.成就(1)电的广泛使用:①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成功。②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问世,与此同时,也制造出来。③出现集中供电的发电厂,输变电技术也日益完善。④、电车、、电影放映机等电器产品纷纷涌现,人类由此进入“”。 (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①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为燃料的相继问世。 ②以为燃料的内燃机也研制成功。③研制成功以内燃机为动力的新的交通工具和。 (3)化学工业的发展:科学家们从煤和等原材料中,提炼出多种化学物质,制成染料、塑料、药品、炸药和人造纤维等多种化学合成材料。 (4)钢铁工业的进步:在制造业和建筑中,人们取代原来的木材和铁。 二、垄断组织的出现 1.背景 (1)、石油工业和等新兴工业的诞生以及纺织、及等传统工业部门的巨大进步。 (2)工业生产结构的巨大变化,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 (3)需求日益庞大,生产的趋势日趋加强。 (4)为了适应的要求,资产阶级着手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调整形式。 2.表现:在和,一些大企业放弃原则,控制产品生产、价格和市场,形成了。 3.影响:渗入的许多方面,成为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 三、世界市场的发展 1.原因 (1)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多人个国家和几乎所有的同时展开,使世界各地经济联系更加密切。(2)许多新型和的出现,大大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3)随着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日益明显。 (4)资本主义列强在全世界划分和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2.表现 (1)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广大地区基本上都沦为殖民地或。 (2)资本主义国家、掠夺原材料,还直接。 (3)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开始了艰难的发展历程。 3.结果:19世纪末20纪初,以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九下第17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

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 【教学目标】 1、知道第三次科技革命概况,掌握相关领域的重大成就。 2、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材料,掌握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影响。 3、感受科技的进步对人类生活的改变,感受科技创造的智能生活时代。 【教学重点】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教学难点】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温故知新 回忆世界历史上前两次工业革命所学的基本知识,如时间、关键性发明、重要人物、作用等。 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蒸汽机的广泛运用、火车和轮船;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使用、汽车和飞机。 教师导入:第三次科技革命是继蒸汽时代和电力时代之后,在科学技术领域发生的又一次重大飞跃,与前两次工业革命相比,它具有哪些特点?它对人类历史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并找出相关的基本信息。 二、自主学习 (一)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找寻相关基础知识。 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间、背景、国家、标志、核心等各是什么? 1、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 2、背景: (1)二战期间军事科技的迅速发展以及战后军事科技迅速转化为民用技术。 (2)科学理论的迅速发展和重大突破。 3、国家:起源于美国,并向全世界扩散。 4、标志: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5、核心: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二)教师展示相关图片,让学生直观了解相应信息

(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教师提问:与前两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三次科技革命具有哪些特点?请同学们阅读以下材料并概括。 材料一: 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技术大多在10年,如从发现雷达原理到制造雷达用了10年;原子能从开发到应用为6年;晶体管4年;移动电话4年;激光2年;而电子计算机问世至今已经发展到第五代. 以科技成果商品化周期缩短为例:19世纪需要50年,一战前需要30年,二战后需要7年,70年代后只要3至5年。 科学转化为工业成果的速度加快,时间缩短。 材料二: 在硅谷不到4000平方千米的表面上,聚集了斯坦福大学、伯克利大学、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等世界一流大学。 每年产生3000多项技术专利,每年有30--40家公司上市,每周有11家IT企业诞生,每天“制造”62位百万富翁。 1998年,硅谷的总产值约有2000亿美元,大约是中国全国GDP的四分之一,它是当今信息技术发展的神经中枢。 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日益密切。 材料三: 20世纪初,科技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为5%----10%,70年代增长到60%,80年代已达80%。 材料四: 空间技术不断发展,卫星种类不断增多,不仅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观测手段,也促进了电子、喷气、真空、低温、半导体、电子计算机、遥感遥控、激光和材料等新技术的发展。 学生回答后,老师展示: 1、科学转化为工业成果的速度加快,时间缩短。 2、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日益密切。 3、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教师提问:第三次科技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什么影响呢? 材料一:西方国家工业生产的年平均增长率,在两次大战之间为1.7%,在1950~1972年猛增至6.1%。 推动人类社会生产力的空前发展; 材料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产生了质的飞跃,导致信息技术产业的出现,大批“技术密集型”企业迅速崛起。其中发达国家的“技术密集型”企业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成就,如:电的应用 ,爱迪生的发明,内燃机、汽车和飞机的发明等;理解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生产力的发展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教师组织题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展”的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配一段解说词,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成就 教学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猜谜语: 一根藤儿连万家,家家开出幸福花,花儿夜夜放光芒,工作学习需要它。(电灯) 没嘴会说话,没手会摇铃,相隔千万里,说话能听清。(电话) 一只箱子方又长,两条辫子竖顶上,接上电线跑得欢,接送乘客忙又忙。(电车) 这些谜底的共同之处是什么呢?(与电有关) 同学们还能说出在生活中与电有关的哪些器物?(电视、冰箱、电梯、空调、电饭锅、电熨斗、电脑、电热水器等等) 同学们列出这么多电器,可见“电”这种能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那么,发电机是如何发明的,它又是怎样走进我们的生产生活领域的?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和特点 1.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材料一: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斯原是织工,后来做了木匠;骡机的发明者科伦普顿是个纺纱工兼织工;生产熟铁的搅拌法是工厂主特科和他的工头彼得·奥尼恩斯发明的。只有……瓦特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在19世纪,自然科学特别是热力学、电磁学、化学等方面的新发展,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在技术上取得一系列重大的突破,并带动了相应的许多新兴工业部门的兴起。 材料二: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于英国……就世界范围来看,则是以英国为中心……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设问:上述材料反映了两次工业革命的哪些特点? 提示:(1)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许多发明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大部分工匠并不具备科学知识。因此,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技术和科学尚未真正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八单元 第17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导学案2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八单元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 导学案2 新人教版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九年级历史下册非常重要的一课,初三学生学习这一课时,兴趣浓厚,但又感觉很陌生,特别是对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很难理解和认识到,所以在学习这一课时,老师要借助大量丰富的历史资料,引导学生进入科技的王国,去感受、体会科技的魅力、呈现的重要特点以及对于人类社会和人类生活产生的深刻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以一段人类登临月球视频材料导入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 再以科技展厅的形式,通过丰富的图片及文字史料,使学生感性认识第三次科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果。 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再补充两组史料,引导学生读史分析,概括归纳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请阅读下列材料,总结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材料一: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技术大多在10年,如从发现雷达原理到制造雷达用了10年;原子能从开发到应用为6年;晶体管4年;移动电话4年;激光2年;而电子计算机问世至今已经发展到第五代。 科技转化为生产力速度加快。 材料二:例如电子计算机的使用、新材料和火箭技术是空间开发的基础,空间开发又服务于海洋开发和生物工程,也促进了计算机的更新换代等。 ②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材料三:西方国家工业生产的年平均增长率,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为1.7℅,在1950—1972年猛增至6.1℅。在增长的因素中,科技进步的因素在70年代约占60℅.80年代达到80℅. ③科技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促进经济增长 请阅读下列材料,总结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材料一:现代科技发展还使生产力内在结构发生变化,由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转变为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由高物耗、高能耗型转变为节物节能型;由初级技术型转变为高技术型。由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转化.迎来了知识经济时代!! ①引起世界经济格构和国际经济结构的变化。 材料二:世界各国都在高科技领域展开激烈竞争;除了欧洲的“尤利卡”计划外;还有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日本的“科技立国”战略和中国的“863计划”等。世界经济格局走向多极化。 ②推动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材料三:科学技术作为直接和间接的生产力,推动着社会的进步,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的问世,大大推动了生产的自动化,并为人类智力的解放开辟了新的道路。人造卫星的上天和载人航天飞船的试验成功,不仅将人类的活动范围扩大到宇宙,也提高了人类对地球的考察能力。核能的利用是人类在使用能源方面的质的飞跃……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在短时期内能创造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或掌握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和重要发明及进程,掌握工业革命的影响。分析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条件和工业革命的影响,领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分析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提高材料解析能力;分析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启发式谈话法,问题探究法:层层设疑,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地理解知识。联系比较法:构建知识体系,突出事物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使学生尊重科学,热爱科学;正确认识工业文明的成就与代价,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联系中国历史深刻理解科技兴国,深化改革的必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的原因、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和影响。 难点: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以及相应教学资料。 三、教学设计 视频导入 师:先请大家看《英国工业革命》视频,然后概述它讲了哪些内容。 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多媒体本课教学的主要内容和程序) 新课教学 一、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的条件 师:阅读教材第一自然段结合视频材料和历史纵横,归纳工业革命首先产生英国的条件,并说出这些条件是如何获得的? 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一方面,扫除了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促使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工业革命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力迅速发展的产物;另一方面,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后,也必须发展资本主义的生产力才能巩固自己的统治基础,所以,在英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所需要的一切条件都因为有了资产阶级的政权而得到了保证。因此,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既是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前提,也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英国社会的稳定,也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雄厚的资金,丰富的资源,充足的劳动力,手工工场生产技术的不断积累,日益扩大的海外市场既是工业革命进行的条件,也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那么这五个条件到底是如何获取的呢? 师:英国为“日不落”的殖民帝国,广阔的殖民地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丰富的原料,殖民掠夺也积累了雄厚的资金。血腥的圈地运动迫使广大农民离开土地,为工业提供了劳动力,也扩大了国内市场;同时形成了大片土地,便于采用新技术,促进农牧业的发展,为工业提供大量原料,也积累了资金。这两个前提,五个条件是不光是分析工业革命开展的因素,同时也是今后分析资本主义发展的金钥匙。不管是分析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迅速的原因,还是缓慢的原因都从这些因素入手就能做出准确全面的分析。 问:哪个因素是促使工业革命产生的直接原因呢?(学生如果答不出来,就多媒体显示《共产党宣言》中的材料来帮助学生理解。《共产党宣言》中写道:“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再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